桂林山水 教案模板匯總八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桂林山水 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桂林山水 教案 篇1
一、概述
《桂林山水》是小學語文S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課。學時為兩課時。
本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yōu)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先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然后,把桂林山水聯(lián)系起來,作為一個整體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語言優(yōu)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是學生品詞析句的好文章,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陶冶情操的好教材;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的典范。
二、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能力:
、胖拦鹆稚剿滋煜,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點;會理解比喻句并能說出運用比喻句的好處。積
、婆囵B(yǎng)學生積累語言和表達語言的能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過程與方法:
、沤柚嗝襟w課件,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的原則,采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的方法體會文本之美、意境之美。
、平柚嗝襟w課件,在伙伴幫助及教師的個別指導下,會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受文本之美。
。场⑶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1、本課的學習者為四年級的學生,通過了解,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和簡單的寫作手法,寫作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
2、學生具有獨立的朗讀能力,對閱讀等語文活動很感興趣。
3、學生開始學習借助課件自主學習,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拓展閱讀。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文語言優(yōu)美、意境清新,層次清晰,講授時主要運用講授式、啟發(fā)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策略,通過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利用多媒體聲音、圖像資源,借助大量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產生“視象”,引導學生入境入情,欣賞美景,品讀課文,以達到體會畫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從而完教學目標。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電教室
資源準備:教學所用的PPT課件。
六、教學過程
。ㄒ唬、激趣導入
1、同學們,在我國的南部有一處很著名的自然景觀,你知道在哪里嗎?(出示中國地圖課件)廣西“桂林”,是!桂林的自然風光很美,你們想去看看嗎?“想”好!那就一起來欣賞桂林的自然風光吧。ǔ鍪菊n件)
2、剛才看了圖片,誰來說一說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桂林的山水是很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作者陳淼寫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樣寫的?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理清層次,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時要注意把句子讀通順,讀文后試著用文中的一句話來說說對桂林山水的印象。
1、自讀。
2、交流
隨機板書:
甲天下
水
山
畫中游
3、引導學生理清課文思路。
。ㄈD文并茂,賞析課文
1、學習課文第一段
。1)、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讓學生說說對“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理解。
(2)、小結
2、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習第2自然段。
導語:同學們,剛才對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脈絡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圍繞山和水來寫的'。那我們下面就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漓江的水!
a按要求自由讀第2自然段。(要求:A說一說漓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B作者是怎樣寫出水的特點的?C找出體現(xiàn)漓江的水與眾不同的句子。)
b匯報學習情況。
●說一說漓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
相機板書:靜清綠
●(出示小黑板)作者是怎樣寫出水的特點的?(讓學生體會先用感嘆句概括,再具體描述的表達方法。)
漓江的水真靜。±旖乃媲灏!漓江的水真綠。。ǜ袊@概括)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哪是一塊翡翠。(具體描寫)
。2)、品讀作者怎么寫出漓江水與眾不同的“靜、清、綠”?(出示課件)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幾個“啊”的讀音。(真靜啊(。!真清。è。!真綠。▂à)!)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4)、引導學生觀察“漓江的……漓江的……漓江的……”這個句式的特點和認識排比的修辭手法。指導分號的用法和書寫。
(5)、作者既然是寫漓江水,為什么開頭先提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這樣是采用“對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及贊美之情!
(6)、分組讀:一組讀感嘆句概括的,另一組讀具體描述的。
(7)、:體會特點,感悟寫法,感情朗讀,想象仿寫。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方案3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方案3篇
2、學法遷移,自學課文第三自然段。
(1)、小結學法。
(2)、出示學習要求。
(3)、學生自學,教師個別指導。
3、自主學習第四自然段。
導語:(出示課件)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圖片,當山和水相映襯時,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請看第4自然段是怎樣寫的。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2)、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工具書理解有關的重點詞、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坌斜滩ㄉ,人在畫中游’為什么用“單引號”
。3)、再讀第四自然段。
邊讀邊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種陶醉山水之間的感覺,然后說說自己的體驗。
(四)、總結寫法,感悟作者情感。
1、人們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的感受相同嗎?
。ㄎ覀冸S同作者欣賞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還有空中的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我們就像是進入了畫卷,進入了仙境。)
2、說說你對課題中“甲天下”的理解。
3、體會作者為什么能寫得這樣美?(因為他熱愛大自然,熱愛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自由讀課后“閱讀材料”與課文比較,體會不同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法。進行小練筆。
(六)、總結全文
桂林山水 教案 篇2
桂林山水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認識生字、新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中入景,讀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教學難點 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桂林山水的掛圖或有關錄象等。學生外出旅游拍的風景照。
預習題綱
1、初讀課文,結合課后習題理清課文思路。
2、圈劃生字新詞,解決疑難詞語。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老師布置大家課前收集、閱讀了有關描寫祖國自然景觀的,想一想:哪處景色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們來欣賞桂林山水。播放配樂多媒體或出示掛圖,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3.導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問:“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二、自讀交流,感悟語言
1.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xiàn)畫面,讀完后,同座交流,談談各自的感受。
2.組織交流,各自談體會。
3.結合學生的感受,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投影或錄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體,先后配樂展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問: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呢?
(2)自由練習朗讀,然后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水的靜、清、綠。
(3)齊讀課文,提問:漓江的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點呢?
(1)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或錄像,同時配樂教師范讀;或用多媒體,先后播放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樂朗讀課文。
(2)自由練習朗讀,然后組織朗讀比賽,結合賽前提建議、賽后評議,教師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險。
(3)指名配樂朗讀。
5.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出現(xiàn)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師由“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導讀課文。或者多媒體展示游客乘竹筏暢游桂林山水的動畫,同時出現(xiàn)文字。
(1)引導學生質疑。
(2)引導朗讀、感悟、解疑。重點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3)再讀第四自然段,引導讀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質疑,拓展延伸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來。
2.分小組交流,然后小組代表匯報小組內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3.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種處理方法,一是利用集體交流,即時解決;二是存疑,第二課時相機解決;三是引導學生閱讀有關課外書籍(如為什么桂林的山會如此奇特)。
4.布置作業(yè):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詞語在書上畫下來,抄在本子上; ( 2)閱讀有關描寫“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并把你最喜歡的一段摘抄下來;
(3)閱讀其他有關“桂林山水”的。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整體導入
1.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讓我們也走進這連綿不斷的畫卷,暢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選擇,品讀課文
1?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自然段,反復誦讀,邊讀邊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2?教師組織集體讀議交流,結合學生的朗讀,相機品賞,抓住重點指導品讀二、三兩個自然段。
品讀第二自然段。
(1)朗讀這段的第二句話,然后根據學生收集的資料,引進其他有關描寫漓江的片斷。
(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以下三點: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綠的純凈可愛。
(3)出示掛圖,放映投影片或錄像,以“漓江真美啊!”作為總起句,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說段寫段。
(4)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怎么背下來,然后指導背誦。
品讀第三自然段。
(1)朗讀課文的第二句話,然后引進有關描寫桂林的山的資料。
(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想象的豐富,用詞之精妙。
(3)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選一座山峰,發(fā)揮想象說話。
(4)比較二、三兩段,找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感悟比較襯托的寫法并注意分號的用法,然后指導背誦第三自然段。
三、朗讀全文,整體背誦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兩段分別描寫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靜、清、綠的特點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最后將桂林的山水聯(lián)系起來,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畫。)
2.練習背誦。
3.提示線索,全班背誦課文。
四、轉換角色,運用語言
1.同學們,桂林山水如此美麗,大家都很喜歡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贊美桂林山水。
喜愛書法的同學可以把贊美的話寫在書里的插圖上,也就是題詞,別忘了簽名;喜歡說說的同學可以選擇圖上象鼻山這一景點,練練怎么做導游;喜歡創(chuàng)造的同學可以給桂林設計旅游廣告詞。
2.組織交流,選派代表匯報,師生共同評點。
5 O
桂林山水 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保ㄟ^看錄像、學文,了解桂林山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桂林山水 (第一課時)。
。玻畬W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教學重點:
。保私夤鹆稚降奶攸c,想象其美景。
。玻畬W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準備:錄像、收集有關桂林山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啟發(fā)情感。
1、見過山嗎?能用詞語概括其特點嗎?
二、潛心會文,領悟情感。
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板書:山
1、自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詞句。
小黑板出示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2、有哪些顯著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3、朗讀指導描寫“奇”的語句。
(1)這段話該怎樣讀?請你從中選擇一句,試著讀一讀。
(2)誰來讀讀描寫“奇”的語句?(指名讀)
(3)找到“奇”的感覺了嗎?從哪兒找到的?
。4)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僅此而已嗎?
。5)生:不是的。你又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
(6)完成練習紙上的作業(yè)。能干的可以嘗試寫更多的,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桂林山水 (第一課時)》。完成后四人小組交流,推薦最優(yōu)秀的全班交流。
桂林的山真奇!
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7)老師也寫了一首詩。師朗誦詩歌。
桂林陽朔一水通,快輪看盡千萬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飛龍。
有山如軍艦,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臥佛,有山似書童。
有山如萬馬奔馳,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姑娘織布,有山似耕作的老農。
有山如將軍升帳,有山似左右侍從。
。8)你再試試,能不能讀得更“奇”呢?自由讀后齊讀。
4、朗讀指導描寫“秀”的語句。
。1)描寫山“秀”的語句誰來試試?
。2)聽了你的朗讀,使人眼前一亮,有一種清新的.感覺。這是為什么呀?
。3)還有別的理解嗎?
(4)看,桂林的山多秀。。ɑ脽簦
。5)齊讀。
5、讀指導描寫“險”的語句。
。1)現(xiàn)在,誰愿意來動手畫一畫山的“險”?幾名同學到黑板演示。
(2)感覺險嗎?能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讀有關句子
。3)學著他的樣子讀。
6、錄像。讓我們隨著錄像,一起去感受桂林山的獨特之美吧!
7、配樂朗誦。配樂朗誦有興趣嗎?不過,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得把這幾句話記住,然后再充滿激情地演講。有信心嗎?(生準備)
(1)指名背。
。2)全體有感情地背誦。
三、延伸表達,抒發(fā)情感。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國美麗河山的一小部分,對此,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閱讀。&n
桂林山水 教案 篇4
一、概述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的第一課。
本篇課文所需課時為2課時,80分鐘,本節(jié)課是第二課時;
《桂林山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的第八課。這篇課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水:靜、清、綠:山:奇、秀、險),以優(yōu)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8個生字,能準確讀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斷生字字音并且認清字形;
(2)會寫“駱、駝、峰、嶙、峋、翡、翠”七個生字,書寫端正整潔,筆順正確,間架結構規(guī)范;
。3)認識偏旁“羽”字頭,能夠說出學過的或認識的帶“羽”字頭的字;
。4)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5)能用“駱駝”、“翡翠”、“嶙峋” 在10分鐘內口頭組詞造句或創(chuàng)編謎語。
2過程與方法
。1)能夠提出不認識的生字和同學之間互相交流,進一步掌握和體驗識字的方法;
。2)能夠通過自主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動腦思考、同桌交流、表達反饋的課文學習過程,體驗和感悟探究的一般過程;
。3)能夠通過仿、續(xù)或創(chuàng)編的方法,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意見或看法;
(4)能夠仔細傾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有將生字識記方法或對課文的理解感悟用語言表達出來與其他同學交流的愿望,體驗合作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1學生是9-10歲的兒童,思維活躍,課堂上喜歡表現(xiàn)自己,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興趣;
2學生在學習中隨意性非常明顯,渴望得到教師或同學的贊許;
3學生已有一定的拼讀能力,能借助漢語拼音閱讀拓展材料;
4學生已經認識“馬”、“山”、二個偏旁。
5學生對于識字興趣很高,識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生字,并且能自己創(chuàng)設情境來鞏固、應用生字。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綜合運用講授式、啟發(fā)式、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等各種策略,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學習。通過質疑、小組交流、分組匯報等環(huán)節(jié)完成課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實踐能力。利用計算機作為認知工具,作為學生解決的工具,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并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采用抒發(fā)感受、編兒歌等方法,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發(fā)散思維,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綜合和指導學生利用網絡創(chuàng)新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1、教學環(huán)境:電教室。
2、資源準備:教學PPT課件、桂林山水的圖片。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桂林山水是我國秀麗山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稱。那桂林山水的美到底美在哪兒,作者是怎樣用他神奇的筆把這個“美”描繪出來的呢?今天,老師跟同學們一起,隨作者去看一看桂林的山水。
二感知課文
課件播放桂林風光,聽2、3自然段錄音。
觀賞了桂林的山、桂林的水,你能告訴老師你更喜歡哪一個?
三學習課文2、3段
四學習第四段課文,小結
七、教學評價設計
本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將學生學習的評價融入到各個教學活動過程中。
。1)課堂參與情況較好,學生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參與面較廣
(2)識字:認讀生字,用生字正確組詞、造句
(3)形聲字:認識形聲字,初步了解形聲字構字規(guī)律
。4)課文內容理解:有感情地將課文讀給小伙伴聽
。5)擴展閱讀:擴展閱讀桂林山水相關文章
八、幫助和總結
《桂林山水》這一方案,符合學生學情,與課本內容緊密相連,貼近學生生活,學生興趣很高,凸顯了學習的主動性。同學們在老師和家長的協(xié)助下,閱讀了描寫桂林山水的文章;收集了桂林山水的圖片、視頻等。讓孩子們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查找資料能力、利用網絡能力、篩選整理資料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了提高。
因為學生們上網學習偏少,對桂林山水的了解比較少。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有個別學生合作性較差,探究能力不強,今后需要多參加這樣的活動,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桂林山水 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波瀾壯闊”“翡翠”“屏障”“拔地而起”等;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看圖和反復朗讀,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學習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難點:學習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
教師播放桂林山水的旅游宣傳視頻,請學生認真觀賞并談談自己的感受。作者是如何描寫這樣美景的?我們一起來學習《桂林山水》。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結合注釋、工具書自行閱讀全文,并劃出不懂的`生字詞
2、教師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波瀾壯闊:指大海波浪翻滾,景象壯觀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拔地而起:從地面上突起
3、帶著生字詞齊讀課文,說一說最喜歡課文的哪一部分?為什么?
。ㄈ┘氉x課文,深入領悟
1、文章描寫的是桂林山水,它是怎樣的,請用文中的一句原話來回答?(桂林山水甲天下)
2、為什么說它甲天下?文章是如何描寫的?
3、請同學朗讀第2段,并說一說水有何特點?是如何描寫的?這樣寫有怎樣的效果?
4、前后桌4人為一小組,思考桂林山的特點,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并說一說語言表達的妙處。
5、學生代表發(fā)言,教師小結。游玩在這樣美麗的山水中,真讓人 。
。ㄋ模┭凶x課文,拓展延伸
1、分小組朗讀全文,注意體會情感
2、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五、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教案 篇6
一、教材簡析
《桂林山水》是四年級下冊中的一篇的精讀課文。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先總體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別對桂林水和山的特點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最后又用“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和“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兩句總結,使讀者對桂林山水產生了一個完整的美好的認識,既照應了課文開頭,又豐富了“甲天下”的內涵。
二、教學目標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2)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學會按提綱背誦課文。
(3)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寫景物。
三、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舉一反三法、朗讀體會法
五、教具準備
小黑板、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一個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云霧迷蒙,那里的綠樹紅花,一定會使你以為走進了迷人的畫卷。同學們,想不想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桂林山水》。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I .出示《桂林山水》的圖片,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麗風光,課文語言的優(yōu)美。
2.出示小黑板,提出預習要求:
(1)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
(3)課文可分幾段? 依據是什么?
3.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文。
4.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根據疑難歸納有價值的問題) 。
(三) 舉一反三學課文,品詞賞句悟感情。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讀第一自然段,提問: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它和全文有什么關系?
在一定的語境中辨析近義詞“觀賞”與“欣賞”。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儆谩啊。!比Τ鰧懤旖奶攸c的詞語。并用“~~~”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2)學生匯報:漓江水的特點是:水:靜清綠
(3)具體描寫這個特點的句子是: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龠@時教師用小黑板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比較這兩個句子,體會一下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谕ㄟ^教師范讀、學生試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這組句子,體會漓江水奇異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鬯伎迹鹤髡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把漓江的水寫得這般奇麗?
、苎a充句子,選喜歡的說一說。
1、街道上的人真多啊, 2、校園真安靜啊, 3、早晨的空氣真清新啊,4、花朵真香啊, (4)課文第一句還寫了大海、西湖,它們美在哪兒? 這一段寫漓江的水,為什么還要寫大海、西湖?
學生交流匯報后,教師小結: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漓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
(5)小結學法。剛才我們感受了漓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什么方法學習的? 討論后板書:讀——找——品——誦“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弊寣W生自悟學法,使學法得到真正遷移,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1、重點放在理解詞語的意思上。
2、借助圖片老人山、駱駝山、巨象山,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有什么樣的特點。(山:奇、秀、險)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4.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想象整幅畫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桂林山水真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呀。
5.指導朗讀,激發(fā)情感。
這篇課文語言優(yōu)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于朗讀訓練。再次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四) 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復習閱讀提示,明確訓練重點。
2.出示段意。
3.學生歸納、講評。
(五) 總結全文,指導背誦。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
2.運用課后思考題3提供的提綱,指導背誦課文。
學生練習背誦。通過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組背等多種形式,達到背誦的目的。
(六)、作業(yè)布置:仿照本文的寫作特點,描寫一處景物。
(七)、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畫卷)
桂林山水 教案 篇7
《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是“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材的第九冊第七組課文。本組五篇課文都是寫景物的記敘文!豆鹆稚剿肥情_篇的精讀課文。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先總體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別對桂林水和山的特點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最后又用“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和“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兩句作結,使讀者對桂林山水產生了一個完整的美好的認識,既照應了課文開頭,又豐富了“甲天下”的內涵。
重點段分析:二、三兩個自然段分別具體描繪了桂林水、山的特點,是全文的主體,也是重點。這兩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獨具匠心的。每段都由三句組成,第一句都以別處的秀水或青山作比較來映襯桂林的水和山,其中第三個分句以“卻從沒看見過”這種轉折語氣的句式來強調、贊美桂林的山或水,并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個并列分句組成,具體地從三個方面,運用排比、對偶和比喻的手法來描寫桂林的水、山,每一個分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后半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后半句補充描寫前半句的特點。第三句都寫作者的感受。所不同的是:寫水句的前半句點出桂林山的特色,“奇、秀、險”,而后半句以二三個比喻短語組成排比句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相結合組成補充描述句,寫出了桂林山的形態(tài)奇、色彩秀、山勢險。
難點分析:最后一段是一個比喻句,中間又夾著一個排比句。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山水是畫的主體,空中的云霧迷蒙,山間的綠樹紅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則是點綴。多美的一幅山水畫!大自然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奪天工的畫卷,作者簡直入迷了,乘著木船,蕩舟漓江,感覺到自己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靜美之中。作者這種對桂林山水熱愛的感情的流露,是學生入境動情的`難點所在。
整篇構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詩句,以“蕩舟漓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開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結尾,首尾照應,結構渾然一體,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受。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認識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課文按“總……分……總”和按特點記敘的構思方法。
。场W會生字新詞。
二、說教法
是寫景的抒情散文,根據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這一方法進行教學。
語言文字具有意會不可言傳的特點,許多妙詞佳句往往講也講不清楚!豆鹆稚剿非苍~造句嚴謹,語言優(yōu)美,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熱情。如果老師講得太多,會搞得支離破碎,整體的美被破壞。只有通過多讀,反復讀,讀出語感,以讀代講,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讀者的感情溶為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我是采用“以讀代講”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的:A、范讀課文激發(fā)感情。揭示課題后,老師馬上以飽滿的感情范讀課文感染學生并激起朗讀興趣;B、自由朗讀醞釀感情。當學生激起朗讀興趣后,通過自由朗讀醞釀出與作者愛在一起的感情;C、摳字眼體會感情。老師緊扣“甲”、“靜、清、綠”,“奇、秀、險”等重點詞,讀讀議議,個別讀、齊讀、引讀、議讀,文中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完全被學生體會出來了;D 、授技巧入情入境。第二小節(jié)共三句,第一句話要注意長句的自然停頓,“卻從沒看見過”合度的重音,才能在比較中顯示出漓江水的獨特風格;第二句讀好“啊”的音變[靜。╪ga),清。╪ga),綠。╝ )]和三個并列分句的遞進語勢(聲音由低到高,語速由慢到快,感情由弱到強),才能表達出漓江的水“靜、清、綠”到極點的特點;第二句到第三句語氣的轉入要稍停長些,語氣轉入平穩(wěn)。因為,這時作者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自己乘坐的船在前進,還是停泊著都沒感到,許久許久才醒悟過來;E、品讀課文抒發(fā)感情,通過前四步,學生已經把握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戀之情,最后學生循作者思路,以真摯的感情齊讀課文,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使孩子們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可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三、說學法
重點段兩小節(jié)的結構、寫法頗相似,因此采用“舉一反三”法。
“舉一”即揭示規(guī)律,掌握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漓江的水”。按這四步來學習。(1)這小節(jié)分幾層寫?(2)每層各用什么方式來表達?(3)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4)反復誦讀。在第二自然段學完之后,讓學生回顧一下剛才我們分幾步用怎樣的方法的學習,現(xiàn)在用這樣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反三”重在比異。因為“舉一”提供的模式,“反三”時按圖索驥,多數(shù)學生并不會感到困難。容易忽略的恰恰是它們的相異之處。所以重在抓排比句。內容不同:寫水時,寫水態(tài),水色的特點,而寫山時寫山態(tài)、山色、山勢的特點;寫法不同:寫水時后半句用述敘式,寫山時用短語排比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上段學到的適當?shù)耐nD,合度的輕重,語調的抑揚,音色的處理與朗讀技巧,反復育讀,使教師、學生與作者的感性融為一體。
這樣,從扶到放,既能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說過程
。、揭題談話:
讓學生說說桂林的地理位置,的體裁,簡介作者及有關作品。
。病⒓で槿刖常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后談自己的感受、想法。
3、入境動情:
自由讀后逐段指導讀,帶學生入境動情。
第一段:主要理解“甲”的義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第二段:輕聲讀課文,講講第二小節(jié)分幾層寫?每層各用什么方式來表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老師引導學生一層一層地讀讀講講,講講讀讀,進入作者的意境,用朗讀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第三小節(jié)運用第二小節(jié)的學習方法、朗讀技巧,放手讓學生自己理解語言文字,入境動情。
第三段:老師誦讀配上圖畫帶學生入境,讓學生圖文對照,讀讀議議,體會作者此時此刻入迷的感情,產生共鳴,抒發(fā)自己的感情。
。础⒁郧楦腥耍
老師總結:作者按總分總的結構,抓桂林山水我構思方法,寫出桂林山水甲
天下,表達了自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全班女同學齊讀,把這種熱愛之情表達出來,感動別人。
全文板書:(略)
桂林山水 教案 篇8
一、激趣導入
。、師:今天老師將帶著大家乘著木船蕩漾于漓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板書課題:齊讀。
2、先讓俺們一起來領略一下桂林山水的神韻:
。襟w出示)欣賞桂林山水的圖片。
此時,你最想說些什么呢?
。ò鍟杭滋煜拢├斫狻凹滋煜隆。
。、能把這句話讀出“天下第一的”的味道來?
生讀,后齊讀。
二、初讀感知
。、請生大聲朗讀全文:
要求:
、 注意生字詞,把課文讀通讀順。
、 找一找,作者在游賞完桂林的山水后,發(fā)出了怎樣的感嘆。請你把這句句子找出來。
。、交流句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板書)
說說對此句的理解。
3、師小結過渡:
人坐在小船上游玩,就感覺在畫中一樣,那感覺真是太美了。接下來,就請大家隨著老師用你們美的心靈,美的眼睛去感覺桂林山水美的神韻。先來感受漓江的美。
三、感受漓江的美
。薄熍錁防首x第二小節(jié):
要求同學邊聽邊體會漓江水的特點。
2、師:聽出來了嗎,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3、交流,根據同學的回答出示相關句子。
。ㄗレo、清、綠)
。础⒅笇Ю首x:
讀出“靜、清、綠”的感覺來。
。ň氉x、指名讀、齊讀)
。、遷移句式,完成填空:
、 萬里長城真長啊,長得( )。
、 尚湖的水真( ),( )。
。丁⒂懈星榈乩首x:
師:讓俺們隨著音樂,再來感受一下漓江的美。
四、領略桂林的山
過渡:感受完漓江的美,再讓俺們一起來看看桂林的山。
。薄⒚鞔_學習要求:
小組學習第三小節(jié),說說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可用小組內喜歡的.方式讀,如可以讀讀畫畫,可以邊讀邊想象桂林山的樣子,也可開展朗讀競賽等。
。、交流:(媒體出示該段內容)
抓(奇、秀、險)用相關圖片協(xié)助理解。
。场⒃诟星榈乩首x:
桂林的山的確有它吸引人的獨特魅力,師引讀第一句。誰能把它的這種魅力感染給大家。
優(yōu)秀讀,齊讀。
五、小結升華
。薄熞x4小節(jié)。后接著引讀: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病枺哼@幅畫是誰畫的?
3、小結:
大自然用它那絕妙的彩筆為俺們描繪了這么美妙的一幅畫卷,有多少人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寫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詩篇。
。、出示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老師和同學一起隨著音樂朗讀這首詩。
六、安排作業(yè)
。薄⒛愠隹梢栽囍饕皇自娀驅憥拙湓,表達自身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
。病⑺鸭鹆稚剿膱D片,辦成小報,張貼在班級的黑板報上。
【教后感】
讓“美”在課堂上大放異彩。
《桂林山水》已成為了經久不衰的精典文章,其一原因是在于它的文質兼美。教學此文時,俺努力為同學營造成出美的意境。
一、結構美
這篇文章的教學結構俺是這樣布置的,上課一開始,就欣賞桂林山水的圖片。然后就請同學交流此時,你最想說些什么呢?接著整體感知,抓文章最后一小節(jié)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再由這句話,去感受漓江水的神韻,領略桂林山的風姿。最后在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中,讓同學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得以升華。
二、音樂美
教學此文時,在朗讀的設計上俺出很下功夫,力求讓同學在讀中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最得意的一手是配樂朗讀。有教師的配樂朗讀,要求同學邊聽邊體會漓江水的特點。又有同學的配樂朗讀,讓同學在讀中進一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最后,老師和同學一起隨著音樂朗讀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讓美融入同學的心靈。
三、板書美
此文的教學板書,俺采用了對聯(lián)的形式,讓同學在直觀上感受到美。
【桂林山水 教案】相關文章:
《桂林山水》教案03-19
桂林山水教案05-20
桂林山水的教案01-08
教案:桂林山水03-12
《桂林山水》教案08-11
桂林山水教案08-26
《桂林山水》優(yōu)秀教案03-08
《桂林山水》優(yōu)質教案07-21
人教版桂林山水教案02-25
《桂林山水》優(yōu)質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