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高中語文教案

      時間:2023-02-16 10:03:49 教案 投訴 投稿

      高中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語文教案

      高中語文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文中蘇軾情感變化的過程。

        2、 體驗蘇軾如何在逆境困苦中運用理性思辯使自己走出悲情,從而感受蘇軾樂觀曠達的情懷。

        3、感悟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解讀蘇軾情感變化的真實緣由。

        2、 體驗蘇軾如何在逆境困苦中運用理性思辯使自己走出悲情,從而感受蘇軾樂觀曠達的情懷。

        3、感悟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三、教學課時: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口語訓練

        (一)導語:

        同學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沒有自卑的感覺呢,恐怕每個人都有,只是內(nèi)容不同,程度不同而已。自卑是一種很不舒服的心理,每個人都有追求快樂的本能,但努力的程度和機遇、天賦的不同,獲得的信心的程度也不同。但不管怎樣,信心對人的成長進步非常重要。李白在42歲那樣被玄宗皇帝下詔入京,他大呼“仰天大笑出東門,我輩豈是蓬蒿人!憋@得那樣的'豪邁自信,被變相地趕出長安時,卻面對朋友的金樽美酒郁悶得不能下咽,但他始終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論在任何挫折和打擊中,他都激勵自己保持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這也是李白留給我們的極大精神財富。蘇軾雖然一生經(jīng)歷坎坷,三次被貶,卻獲得了非同尋常的成就,正是因為他是一個樂觀曠達的人,文章事業(yè)上的自信使他樂觀地看待官場上的起伏升遷。同學們?nèi)绾慰创员盎蜃孕拍兀?/p>

        (二)口語表達:

        話題:同學們可就自卑和自信這個話題,結(jié)合自己看過的某本書,某個名人的名言、某個影視中的人物事跡,發(fā)生在同學中的某個人或事作主題發(fā)言。

        第二環(huán)節(jié):課文教學

        (一)導入: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蘇東坡突圍》,這篇文章主要講述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后的生活經(jīng)歷和心路歷程。作者認為這段煉獄般的經(jīng)歷讓蘇軾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寫到: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jié)果——

        引導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jīng)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chǎn)生! 播放錄音

        (二)、朗誦全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并能準確的處理文章的感情變化。

        (三)、作者介紹:

        蘇軾(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眉山(四川)人,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并稱“三蘇”,同為“唐宋八大家”成員。他是北宋文學家、書畫家。他中了進士后,登上仕途,早年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而受到排擠,后又因?qū)懺娭S刺而被以“詆毀新法罪”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到司馬光執(zhí)政時,盡廢新法,蘇軾也激烈反對。王安石、司馬光死后,他又因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傾軋而被一貶再貶,最后貶到了海南島,直到63歲遇赦北歸,第二年在常州病逝。

        在文學藝術(shù)領(lǐng)域里,蘇軾詩詞、散文、書畫無一不精。他的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齊名,號稱宋代四大書法家。他論畫主張神似,擅長畫竹。

        在思想上,蘇軾博通經(jīng)史,一方面,他仰慕屈原、賈誼、諸葛亮等經(jīng)世濟時的人物。曾多次上書朝廷,要求改革弊政。他在長期擔任地方官期間,在“仁政愛民”的思想指導下,做了許多好事。另一方面,他又酷愛陶淵明,喜讀《莊子》。他一生政治生涯,先后經(jīng)歷了兩次沉重的打擊,對莊子的思想容易產(chǎn)生共鳴,表現(xiàn)在:一是曠達超脫,一是玩世不恭,甚至消極出世。這也是形成蘇軾世界觀復雜化、經(jīng)常陷入“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高中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了解屈原的生平,領(lǐng)悟其愛國的實質(zhì),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2、誦讀課文,抓住關(guān)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

        3、了解“騷體詩”的形式特點,理解并掌握詩中的關(guān)鍵語句。

        4、了解浪漫主義詩歌傳統(tǒng)的特征。

        重點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辭>>的一般特點。

        2、鑒賞重要語句,感覺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難點

        1、對關(guān)鍵詞語的疏通理解。

        2、欣賞詩中的比喻手法,了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步驟:

        預習

        1、正音

        苗裔 孟陬 揆 扈 芷 汩 搴 騏驥 申椒 昌被 憚 踵 荃 謇 羌

        2、朗讀課文,注意語調(diào)和感情。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使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幾組有關(guān)屈原的照片:

        屈原被楚懷王流放,形容枯槁,行吟澤畔,抱石沉江。

        提問:你們知道照片上這們歷經(jīng)坎坷,依然忠君愛國的詩人是誰嗎?(學生答:屈原)

        (老師深情的說)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飽經(jīng)憂患的屈原于公元前278年農(nóng)歷的5月4日這一天投汨羅江自殺。后人為了紀念這們守節(jié)不移的偉人,于是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興起了吃粽子、賽龍舟習俗。

        二、有關(guān)資料

        1、屈原生平

        屈原,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他出身于楚國貴族,與懷王同祖。屈原學識淵博,對天文、地理、禮樂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辭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賢相的政治,認為只有圣君賢相才能把國家治理好,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體現(xiàn)是民本思想。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曾任左徒,輔佐懷王,參與議論國事及對應賓客,起草憲令及變法;對外參加合縱與秦斗爭,兩度出使齊國。因受小人的陷害,他兩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羅江而死,以示忠貞愛國之懷。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代表作<<離騷>>。

        2、楚辭

        楚辭是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它受<<詩經(jīng)>>的某些影響,但同它有直接血緣關(guān)系的還是在南方土生土長的歌謠。在戰(zhàn)國中期,隨著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現(xiàn)于楚國文壇之后,楚辭于是形成為一代文學樣式。楚辭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響下,楚國又產(chǎn)生了一些楚辭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楚辭的特征,宋代黃伯思在<<校定楚辭序>>中概括說:“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背酥畟,<<楚辭>>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風俗習尚以及所使用的藝術(shù)手段、濃郁的抒懷風格,無不帶有鮮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辭的句法參差錯落、靈活變幻,詞藻華美,對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襯字。這是楚辭的基本特征,它們是與中原文化交相輝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3“離騷”的含義

        關(guān)于<<離騷>>篇名的涵義,古今各家說法不一。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釋為“離憂”。班固在<離騷贊序>>中釋為“遭憂”。王逸在<<楚辭章句>>中釋為“別愁”。后人多各從其一說。近世學者,則有人據(jù)<<大招>>“伏戲<<駕辯>>。楚<<勞商>>只”及王逸注“<<駕辯>><<勞商>>,皆曲名也”,認為“勞商”與“離騷”均系雙聲字,“離騷”即“勞商”之轉(zhuǎn)音,因而推論<<離騷>>本為楚國古樂曲名。

        三、誦讀課文

        1、錄音機或老師范讀,學生跟讀

        老師總結(jié):

       。1)騷體詩的朗讀節(jié)奏:一般是三、四個節(jié)拍,隨文切分。

        (2)“兮”字是語氣助詞,讀時應拉長語氣。

        2、學生自由誦讀。讀時注意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學生根據(jù)課文注釋自己翻譯課文。

        第二課時

        任務:初步感知,疏通字詞

        把握主旨

        教學過程:

        一、抽生翻譯課文

        二、字詞小結(jié)

        1、實詞

        苗裔:后代子孫 孟陬:正月 揆:揣度 扈:被,披 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 汩:水急流通狀 搴:攀、折 騏驥:駿馬 申椒:申地產(chǎn)的椒 昌被:穿衣而不系帶的樣子,比喻狂放不羈 憚:害怕 捷徑: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腳后跟 荃:香草名,喻楚懷王 謇謇:忠貞的樣子 羌:楚辭中所特有的語氣詞 靈修:神明,有遠見的人,喻楚懷王

        2、古今異義

        朕:第一人稱代詞“我的”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稱

        以為:“以之為”的省略

        認為

        代序:依次替代

        代替序言的文章

        純粹:美德,完美

        1、不攙雜別的.成分 2、副詞,表示判斷、結(jié)論的不容置疑

        捷徑:邪出的小路

        近路

        黨人:結(jié)黨營私的小人

        同一個黨派的人

        武:足跡

        關(guān)于軍事的

        3、通假字

        辟:通“僻”,幽僻

        道:通“導”,向?qū)?/p>

        正:通“證”,作證,為證

        4、詞類活用

        名余曰正則兮 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取名。

        字余曰靈均 字,名詞用作動詞,給人取表字。

        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 美,形容詞用作名詞,美德

        5、特殊句式

        恐年歲之不吾與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主,賓語前置,應為“不與吾”。

        肇錫余以嘉名 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三、主旨把握

        課文節(jié)選部分表達了屈原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課文節(jié)選部分,作者表達了三層意思:自敘身世;自敘追求(品德、才能、理想);回顧歷史,表明忠心及不為君王理解的苦悶之情。從這三層中,很好地表現(xiàn)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節(jié)操,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第三課時

        任務:分析<<離騷>>內(nèi)容及寫作特色

        一、想像練習

        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樣的外貌和風度?

        血統(tǒng)高貴,器宇不凡(皇句)

        身披香草,具有美麗的華彩(扈句)

        勤勉修行,自強不息(汩句)

        赤膽忠心,胸懷熾烈(指句)

        嫉惡如仇,鄙視小人(唯句)

        為實現(xiàn)理想,不懼個人危難(豈句)

        二、問題探討

        課文中大量運用語氣助詞“兮”,其作用是什么?

        明確:“兮”是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的語氣詞,它在詩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盡一樣。用在句中,表語音的延長;用在句間,表語意未竟,待下句補充;用在句尾,表感嘆意味。就課文來看,“兮”均用在句間,表示語意未完,等待下句補充。

        三、揣摩探究

        1、<<離騷>>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并表達政治理想,這是<<離騷>>的一大藝術(shù)特色,這種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抒難抒之情。

        請找出相關(guān)的詩句,說說詩人是怎樣運用這些比喻來表達政治理想的。

        明確:用香草比喻內(nèi)在的美好品德,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荃草比喻現(xiàn)實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掛江離秋蘭比喻修身養(yǎng)性,

        用乘騏驥比喻追求和實現(xiàn)美好的政治理想,

        用黃昏期而中道變卦比喻君王失信。

        用眾芳,椒、桂、蕙、 比喻群賢

        2、在詩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還使用了什么手法,請舉例說明。

        對比手法。如:

        古代明君用群賢與昏庸君王狂放不羈“路幽昧以險隘”的對比

        黨人貪圖個人享樂與自己為國為民不惜身遭災禍的對比

        四、品讀鑒賞

        1、你對<<離騷>>的語言有什么感受?

        明確:(1)汲取了散文的筆法,行文靈活多變。句式以六言為主,兼有雜言,加之以對偶修辭,整首詩整齊而節(jié)奏鮮明。

       。2)大量運用“兮”字,不僅加強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詩歌婉轉(zhuǎn)動人。

        2、學生朗讀課文,找出你認為能體現(xiàn)屈原精神品質(zhì)的句子,并摘抄。

        3、分析<<離騷>>的藝術(shù)特色。

        (1)比喻手法的運用。

        (2)對偶句式的運用。

       。3)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其具體體現(xiàn)在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像上,在詩中,詩人心情地發(fā)揮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愛好表達心聲,把現(xiàn)實的背景與虛設(shè)的幻境巧妙地融為一體,顯示了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

        五、研究性學習

        面對屈原的抱石沉江,你贊成這一舉動嗎?

        請大家寫一篇500字以上的論文,闡明自己的觀點。

        六、板書設(shè)計

        出身 楚懷王同宗

        內(nèi)美 興盛 楚王

        排擠

      高中語文教案3

        教學重點:

        1、進一步了解人物傳記的特點與寫法;

        2、掌握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辨清文章的主題思想;

        3、以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全面分析信陵君的人物形象;

        4、學習本文記事寫人、布局謀篇的方法。

        心理滲透點:

        1、遇事能冷靜處理,不急不躁的品格;

        2、培養(yǎng)自信,體驗成功。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回顧信陵君、候生的性格特點

        二、學生分組討論本文的主題思想。

        1、認為本文的主題在于突出魏公子待客以誠,和賓客們的以死相報。

        2、認為作者的寫作意圖主要是贊揚信陵君的政治遠見。

        3、認為作者主要是贊揚信陵君的愛國精神。

        4、認為課文主要描述信陵君禮賢下士和竊符救趙的始末,表現(xiàn)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謙遜作風和救人之困的義勇精神。

        5、歸納學生觀點:通過信陵君竊符救趙的經(jīng)過,表現(xiàn)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高貴品格,救人之困的義勇精神,反映了他的政治遠見和愛國精神。

        三、學生結(jié)合本單元的四篇課文討論歸納史傳作品的主要特點:

        1、善于選擇典型材料。

        2、通過對比互襯,明暗交錯的手法刻畫人物。

        3、人物的動作和語言富有個性。

        4、情節(jié)曲折生動,細節(jié)細膩逼真。

        5、結(jié)構(gòu)式上前后照應,詳略得當。

        四、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侯嬴為什么要“北鄉(xiāng)自剄”?信陵君又為何不加勸阻?

        學生甲:侯嬴“北鄉(xiāng)自剄”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為了報答信陵君的知遇之恩;第二,中考慮到將來東窗事發(fā),魏王如果怪罪下來,他一定難逃死命,與其將來被開刀問斬,不如現(xiàn)在為節(jié)義而死,還能留下一世美名,至于勸阻,那是因為信陵君以前勸過侯嬴但是沒有勸住。

        學生乙:侯嬴“北鄉(xiāng)自剄”是不想與信陵君陰陽相隔,因為信陵君在救趙以前已經(jīng)做好了死的準備,從后文他讓士兵回家的做法可以看出這一點。信陵君看出了侯嬴的良苦用心,因此沒有勸阻侯嬴。

        學生丙:侯嬴“北鄉(xiāng)自剄”是古代士為知己者死的表現(xiàn),無論“信陵君竊符救趙”是否成功,他都不會獨存于魏。因為如果信陵君救趙成功,肯定不為魏國所容,他肯定會留在趙國,而侯嬴自己一個人留在魏國也沒有意思。如果信陵君救趙失敗,侯嬴肯定不會一個人留在魏國茍活于世。信陵君很了解侯嬴的為人,知道他一旦決定了的事是絕對不會改變的,故沒有勸阻。

        教師補充:侯嬴以死相報,信陵君為何不勸阻呢?這就要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風尚、道德觀念來分析。在當時,盡管社會處在大變動中,但是守信用,踐諾言還是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士為知己者死,以死報知遇之恩是他們堅守不渝的信條。如果對以死報知己的行動加以勸阻,就會被認為是不以知己相待的表現(xiàn),是對人格的蔑視,是極不禮貌的行為。信陵君認為侯嬴的以死相報將會激勵自己在奪軍救趙的斗爭中必須成功、不能失敗的決心,也只有這樣,才對得起侯嬴。顯然,這樣的處理完全符合當時的社會風氣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2、信陵君為了憐“姊”而犧牲魏國的利益,這是否算得上“義勇”?

        學生甲:信陵君“竊符救趙”不是義勇行為,他是一個叛徒。首先,他身不應該背叛魏王私調(diào)魏國大軍去做一件無益于本國的事情;其次,為人臣子,不能報效祖國反而做了違背國君之事,事后他就不應該留在趙國茍且偷生,而應該以死來向國君謝罪。

        學生乙:信陵君“竊符救趙”是義勇行為。首先,信陵君殺死晉鄙并非出自個人情感、個人道義,而是以大局為重,拔兵救趙實際上是救六國,從另一種意義上是救魏國,這里更能體現(xiàn)出他的政治遠見。而殺死晉鄙是不得得已而為之,從文中“于是公子泣”“晉鄙嚯咋宿將,往恐不聽,必當殺之,是以泣耳。”說明信陵君在殺晉鄙之前已經(jīng)做了激烈的思想斗爭,而殺晉鄙是別無選擇的做法。

        學生丙:信陵君“竊符救趙”不是義勇行為。我們不應將信陵君神化,信陵君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有遠見。如果他有遠見,那么在出發(fā)前他就應當在竊符之前對魏王闡明唇亡齒寒的道理;其次,信陵君是熱血男兒,他的舉動在特定的條件下成功了;如果信陵君失敗了,我們會說他有遠見嗎?

        學生。盒帕昃案`符救趙”是義勇行為。他在“說王萬端”的情況下,他欲率門客與趙國共存亡,在偶然中得竊符救趙之計,雖說這是違背魏王命令,但這也是救趙的最好方法。他能養(yǎng)門客3000人,并能推賢任士,這也是他的領(lǐng)導才能。我們不能用現(xiàn)代人的標準來要求古人。

        3、在這篇課文里突出表現(xiàn)了“士為知己者死”的思想意識,對此你是如何認識的'?

        學生甲:這是司馬遷的一種理想道德。他歌頌那些忠于知己、能為知己者奮勇犧牲的人而憎恨那些朝秦暮楚,不念舊交,甚至落井下石,賣友求榮的敗類。在此,他所正面歌頌的人物大都具有忠于知己,為知己盡心盡力,甚至在緊要關(guān)頭能為知己奮勇獻身的特點。

        學生乙:在封建社會里,士能如此,不失為一種美德,是值得稱頌的。但是,這一封建社會知識分子信條,是一種建立在封建制度基礎(chǔ)上的處世哲學,盡管侯嬴、朱亥與信陵君之間的關(guān)系相對平等,但本質(zhì)上他們所反映的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仍然是一種主子與奴才、依附與被依附的關(guān)系。因為封建社會是“家天下”,所以統(tǒng)治者與士的關(guān)系只能是“知”與“被知”、利用與被利用的關(guān)系某些士人得到封建統(tǒng)治者的賞識之后便躊躇滿志,把統(tǒng)治者視為知己,表示要為知己者用,甚至為知己者死,無非是要報知遇之恩,盡力而為效忠而已。這與我們所提倡的為中華民族利益而獻身,為共產(chǎn)主義而奮斗終身的思想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4、學習了這篇文章,你認為對我們當前的高考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學生甲:信陵君從大局著眼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當前我們復習備考應該不拘泥小事中,不要被生活中的一些不快攪亂了自己的心情,而應該將主要精力集中到學習上來,也就是抓住最后的90多天時間,一心一意迎接高考,服務于高考。

        學生乙:我們應該學習侯嬴善于用智謀取勝的策略。侯嬴知道不能通過武力奪取兵權(quán),就用智先騙取虎符,而后讓朱亥強行奪權(quán),椎殺晉鄙,從而解除了趙國之圍。高考備考也是一樣,我們不能僅僅憑苦學——這種“勇”,更要動腦思考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也就是巧學——這種學習中的“謀”。

        學生丙:我覺得侯嬴遇事冷靜也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應該以一顆平常心去面對高考,要做到急而不亂,這樣學習效率還會高一些;在平時考試甚至是高考時,保持平常心尤為重要。因為高考不僅是對我們智力因素的檢測,而且是對我們非智力因素的檢測,誰贏得了非智力因素的勝利,誰就贏得了高考。

        教學反思:

        本堂課上得較為成功,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的思維非常開闊并且能夠恰當?shù)仃愂鲎约旱挠^點;同時,在緊張的高三復習備考中,該文的學習起到了緩解備考壓力、激勵斗志的作用

      高中語文教案4

        蘇幕遮

        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xiāng)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學習目標】

        1、因聲求氣,感受詩詞創(chuàng)造的意象和豐富意境,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2、通過探究,理解古代詩歌中的景和情的關(guān)系,品味詩歌的情感美

        3、以“荷”為例,探究我國古代詩歌中意象的多元性及其蘊含的民族文化意蘊。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荷花,君子之花。李白曾經(jīng)“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陸龜蒙說“此花瑞合在瑤池”。北宋周敦頤在《愛蓮說》中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盡荷花品格。自周敦頤頌蓮之后,歷代文人詠荷之作迭出,在那田田荷葉之上抒發(fā)情懷,托物言志。

        依舊是在宋代,這個文人自由而自覺,盡情揮灑自己才情的年代,北宋周邦彥以“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得荷之神理!蔽覀兘裉烨襾砜矗谒P下的荷花是何等的風姿綽約!

        讓我們以一顆滾燙的心,去慢慢泡開周邦彥的《蘇幕遮》,去品味其無窮的荷韻吧。

        二、了解作者(打出幻燈片)

        周邦彥(1056—1121),錢塘人,字美成,自號清真居士。他是“婉約派”之集大成者,曾創(chuàng)作不少新詞調(diào)。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王國維評之為“詞中老杜”。著有詞集《片玉詞》。

        三、反復誦讀,整體感知

        古人云,“情動于中而行于言”,有什么樣的感情,就會有什么樣的語言節(jié)奏和音韻。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我們在大聲的吟誦之中去感悟、體味詩歌的韻味和情感吧。

        1、學生大聲誦讀,讀出詞的韻味和情感。

        剛才大家讀得十分熱烈,也很投入。我們要讀出這首詞的韻味和情感,首先還得熟悉詞的內(nèi)容,那么請一位同學口述這首詞的內(nèi)容。

        2、學生口述這首詞的內(nèi)容。

        小結(jié):詞人客居他鄉(xiāng),遠離故土,身沉宦海,俗物纏身,深切地感受到漂泊之苦,于是羈旅愁思成為詞人揮之不去的情結(jié)。何事吟余忽惆悵,夏日荷塘似吾鄉(xiāng)。

        3、個性吟誦,同時點明這樣誦讀的理由。

        輕重、緩急、高低

        4、學生指出詞中上下闋的感情變化。(打出“情感變化”幻燈片)

        “情動于中而行于言”,有什么樣的感情,就會有什么樣的語言節(jié)奏和音韻。讓我們循著詞人的情感變化,吟詠出詩歌的神韻和氣勢吧。

        請大家自由誦讀。

        之后,對照“吟誦指導”,再次齊聲誦讀。

        教師范讀。聽錄音。

        5、再次誦讀。

        6、指導背誦。

        小結(jié):在誦讀的過程中,我們在自覺的遵循兩條原則:一,詩歌固有的平仄,韻律規(guī)律,如“一字讀”“二字讀”;二,把握詩人的.情感變化。

        同學們剛才已經(jīng)感知了這首詞的情感變化,那么,這種變化是怎樣體現(xiàn)出來的呢?我們一起來討論這個問題。

        四、討論

        在《蘇幕遮》一詞中景和情之間關(guān)系密切,二者有什么關(guān)系,聯(lián)系上下兩闕之間感情紐帶是哪個意象?

        見景生情,風荷

        寫景清遠明快,抒情含蓄柔婉。詞中情和景的關(guān)系是見景生情,由寫景到抒情過渡自然,不著痕跡!帮L荷”是詞人思鄉(xiāng)之情的紐帶,而思鄉(xiāng)的情感中又有“芙蓉浦”的夢境和“風荷”的意象相照應,構(gòu)思精巧,自然天成。

        五、探究

        一個潮濕的夏天,綿綿的雨,打濕了季節(jié),也打濕了心情。詞人捧著一顆潮濕的心,無處安放。誰能烘干這顆潮濕的心呢?不是鳥語,不是初陽,就是這——風荷!

        1、怪不得王國維說:‘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強煥曰:“美成詞,撫寫物態(tài),曲盡其妙!蹦隳苷f說它妙在何處嗎?

        首先,這兩句詞有一種簡約的構(gòu)圖美。水面是水平的,清圓的荷葉以及荷葉上的雨滴是圓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莖又是垂直的。這種幾何圖形般的簡約造型,讓讀者過目不忘,深得王維“長河落日圓”的精髓。

        第二,這兩句詞練字功夫了得。

        清圓。寫出了荷的形狀是圓的,一種很飽滿的感覺。再加上是雨后,顯出荷葉的清新。寫出了荷塘里的荷葉很多,每一片都是那么美。把荷葉在水面上錯落有致、疏密相間。高低起伏的層次感刻畫得惟妙惟肖。

        舉。寫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態(tài)。把荷莖修長挺拔、英姿颯爽的精氣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一種非常陽剛的健康向上的美。

        風動態(tài)美,把微風吹過荷塘,荷葉隨風輕輕搖動的姿態(tài)不動聲色的勾勒出來了

        微風拂來,荷有垂下頭,有時卷起了葉子,像不像一個嬌羞的少女?所以“風”寫出了荷的嫵媚、嬌羞之美。

        那“風荷舉”合起來,就是嫵媚中有風骨。

        “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我們看到的是一幅夏日風荷圖:

        同學們,閉上我們的眼睛,閃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的是一片一望無垠的荷塘,田田的葉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融融初陽,蒸干了晶瑩剔透的露珠。在雨水的滋潤下,荷葉更顯清新圓潤,泛著盈盈可愛的光澤,在風中款擺,韻致絕佳。他們修長的莖桿挺立著,一株,兩株,支撐起它們高貴的頭顱,也支撐了多少世紀的傲骨!一池的綠,一池無聲的歌。大家看到荷了嗎?聞到荷香了嗎?感到荷的高貴的氣質(zhì)了嗎?

        我們從荷不但看到了高貴,更看到了高潔。因此有人說,荷花這一意象既隱藏著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蘊,又飽含著現(xiàn)代人的思想情感,既具有古典美,又具有現(xiàn)代性。請結(jié)合你所知道詩歌和文化現(xiàn)象談談你對這一話的理解。

        2、荷花這一意象既隱藏著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蘊,又飽含著現(xiàn)代人的思想情感,既具有古典美,又具有現(xiàn)代性。談談你對這一話的理解。

       。1)以荷花喻高潔的品格。

       。2)以荷花喻女子姣好的容貌或純潔無瑕的愛情。

        (3)以荷花喻美好的人生理想。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找到一份寧靜和美好;

        “一品清蓮”喻身居要職而清正廉潔,表達對清官的贊美;

        荷花節(jié),以花會友,傳承文化;

        在喧囂之中,困惑之時,得到身心的愉悅;

        對荷的喜愛,對高潔情操的追求和向往。

        小結(jié):是的,荷是高貴的,也是高潔的。荷這一意象,經(jīng)過千百年來風雨洗滌,蕩盡了世俗的塵埃,已不再是單純的景物,而是一種感情的象征,沉淀在我們民族文化的特質(zhì)之中。

        同學們,斯人已去,荷韻猶存。

        總結(jié):思鄉(xiāng)是人類共有的一種美好情感,也是每個人都無法解開的情結(jié)。家園既像一個遙不可及的夢,也是痛苦靈魂的歸憩之所。當現(xiàn)實有太多的無奈之時,許多詩人不約而同地轉(zhuǎn)入夢境。

        美成夢入芙蓉浦,昔日漁郎安在?找到了他夢魂牽繞的風荷嗎?身心交病的周邦彥在北宋王朝“斜陽冉冉”的殘照中,沒能回到杭州故里。但,就是這種令詞人揮之不去的情懷,成就了美成詞,也使風荷跌宕在中國詩歌史上,熠熠生輝。

        誦讀指導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

        稍慢低沉歡快聲音清脆情緒飽滿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語勢連貫中音中速

        故鄉(xiāng)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放慢速度慢速

        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喃喃自語緩慢而深情

        燎沉香,消溽暑。

        戶內(nèi)煩悶

        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

        戶外

        寫鳥,呼,主要是從聽覺上展開,群鳥鳴叫,歡呼天放晴了,剛剛天亮,就在屋檐下嘰嘰喳喳地交談。

        詞人沒有正面寫雨,卻從“呼晴”側(cè)面烘托出了雨。

        窺,這個字,使我們仿佛看到了鳥兒們在屋檐下探頭探腦,聰明靈動的動作與神態(tài)。作者把鳥兒們寫得這么可愛,說明作者高興。

        仿佛那鳥雀亦通了人情,迫不及待地要把新晴的消息告訴詞人。就這樣,詞人在那悅耳的鳥鳴聲的牽引中,郁悶的心房洞開,明媚的陽光溢滿。

        以鳥之歡愉寫人之欣喜,情意更渾厚一些。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清圓。寫出了荷的形狀是圓的,一種很飽滿的感覺。再加上是雨后,顯出荷葉的清新。

        一一。寫出了荷塘里的荷葉很多,每一片都是那么美。把荷葉在水面上錯落有致、疏密相間。高低起伏的層次感刻畫得惟妙惟肖。

        舉。寫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態(tài)。把荷莖修長挺拔、英姿颯爽的精氣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一種非常陽剛的健康向上的美。

        風動態(tài)美,把微風吹過荷塘,荷葉隨風輕輕搖動的姿態(tài)不動聲色的勾勒出來了

        微風拂來,荷有垂下頭,有時卷起了葉子,像不像一個嬌羞的少女?所以“風”寫出了荷的嫵媚、嬌羞之美。

        那“風荷舉”合起來,就是嫵媚中有風骨。

        我們的面前出現(xiàn)了一片一望無垠的荷塘,田田的葉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初陽融融,蒸干了晶瑩剔透的露珠。在雨水的滋潤下,荷葉更顯清新圓潤,泛著盈盈可愛的光澤,在風中款擺,韻致絕佳。他們修長的莖桿挺立著,一株,兩株,支撐起它們高貴的頭顱,也支撐了多少世紀的傲骨!一池的綠,一池無聲的歌。大家看到荷了嗎?聞到荷香了嗎?感到荷的高貴的氣質(zhì)了嗎?

        故鄉(xiāng)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遙,距離家這么遠,怎么可能不想家呢?

        久,作者離開家鄉(xiāng)時間太長了,所以鄉(xiāng)愁很濃。

        “久”不是一個單純的時間概念,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感覺。當你對一個地方厭倦了,即使時間不太長,也會有度日如年的感覺!熬谩笨梢钥闯鲎髡咭衙壬藲w去之意思。所以這個字在這里要重讀。

        旅旅居,客居之意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濃重鄉(xiāng)土情結(jié)的民族。旅居外地,只能像一個沒根的浮萍一樣漂泊,缺少一種歸屬感。

        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相表示動作偏指一方

        中國人表達感情向來比較含蓄。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今夜的鄜州,妻子獨自一人在家鄉(xiāng)賞月,思念自己,以此表達作者對妻子的思念。

        可惜兒女還很小,還不懂得思念自己的父親。表達表達詩人對兒女的思念。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家里的人深夜不能入睡,說著遠行人,其實是表明遠行人對家人的思念。

        這種寫對方表達自己某種感情的寫法,叫對寫法,或曲筆。

        和親密的兒時玩伴一起蕩舟芙蓉浦的情景。輕松愜意,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想象越美好,越說明現(xiàn)實中痛苦。

      高中語文教案5

        一、導入新課(直接導入)

        二、文學常識

        1、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時人尊稱為“荀卿”(孔子為孔圣人,孟子為亞圣),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

        荀子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官祭酒,后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生。

        荀子和孟子是儒家中對立的兩派。

        ①孟子強調(diào)“法先王”;荀子強調(diào)“法后王”,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

        ②孟子強調(diào)施仁政、行王道,強調(diào)以禮治國、民貴君輕;荀子主張選賢能、明賞罰,兼用“禮”、“法”、“術(shù)”實行統(tǒng)治;

       、诿献诱J為“性本善”;荀子認為“性本惡”,所以要“明禮而化之”。強調(diào)“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nèi)说谋拘浴?/p>

        荀子是韓非子的老師,他承認儒家的基本思想,但事實上是法家思想的前奏者和培育者。

        2、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荀子》一書共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

        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zhì)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3、題解

        《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勸”是“勸勉”的`意思!秳駥W》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tài)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xiàn)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shù)風格。

        三、語法總結(jié)

        難點翻譯: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句中“神明”即“神靈”;“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合成雙音詞,“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困果關(guān)系的連詞。這句譯為:積累善行養(yǎng)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備了。

        1、通假字(107練習三)

        ①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

       、陔m有槁暴,不復挺者

        ③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芫由钱愐

        2、一詞多義(107絕、強、假、望、聞)

        生: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名詞)

        蛟龍生焉(生長,動詞)

        一:騏驥一躍(一,數(shù)詞)

        用心一也(專一,形容詞)

        利:非利足也(敏捷、快,形容詞)

        “利足”──現(xiàn)在也有這種構(gòu)詞方式,如“快手”(干事情快)。利足,就是跑得快。

        金就礪則利(銳利,形容詞)=蚓無爪牙之利

        3、詞類活用:

        ①動詞的使動用法: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诿~作狀語: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勖~用作動詞: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4、古今異義詞

       、傩妨蚨 蟹腿,跪下

       、隍緹o爪牙之利 爪子和牙齒,幫兇、走狗;感情色彩變化

        5、特殊句式

       。╨)判斷句

       、偾啵≈谒{

       、诒疄橹

       、垭m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艿歉叨校鄯羌娱L也

       、菥由钱愐玻萍儆谖镆

       。2)固定格式

        無以至千里(“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下文“無以成江!敝小盁o以”同此)

       。3)定語后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四、分析課文(先完成106練習一)

        第一段 提出學不可以已的論點

       。1)課文中心論點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處?中心論點包括哪幾方面的意思?

        點撥: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使觀點更具權(quán)威性。這個觀點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因為學習意義作用很大,所以學習不能停止;二是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學習。

        第二段 學習的意義

        第一步:弄清觀點

       、 這段話中哪些句子是表述作者觀點的?(起句和結(jié)句。)

       、陂_頭說:“學不可以已”,下面接著有一連串的設(shè)喻,這些設(shè)喻是證明這個觀點的嗎?

        不是直接證明這個觀點,而是用來證明結(jié)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這個觀點的。

       、奂热蝗绱,“學不可以已”和結(jié)句所表述的觀點又是怎樣的關(guān)系呢?

        后者用來證明前者──因為“博學而日參乎己”有“知明而行無過”的功效,所以“學不可以已”。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guān)系

       、茉凇熬硬⿲W而日參省乎己”這句話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

        “博”──要“博”則“不可以已”;“日”──每天,亦“不已”之意。

        第二步:弄清設(shè)喻的內(nèi)涵

        1、這段話中的設(shè)喻可分幾組?

        分三組:①“青,取之于藍……而寒于水”;②“木直中繩……輮使之然也”,③“故木受繩……則利”。

        2、這三組設(shè)喻從總體上看,都是為了論證“君子博學……行無過矣”這一論點的。既然如此,是否可以認為這是簡單的重復?

        不是,因為三者的角度不同。

        3、它們的角度不同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是將前后不同的狀態(tài)和性質(zhì)加以對照,說明后者高于前者,用來比喻人們(經(jīng)過學習,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學習之前,智力發(fā)達程度也高于學習之前。

        說明事物的狀態(tài)、性質(zhì)既經(jīng)改變,則不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性質(zhì)上去,用“輮”來比喻學習可以改造人這一重大作用。

        “受繩則直”“就礪則利”所強調(diào)的是改造的結(jié)果,照應下文“知明而行無過”;可見這一組設(shè)喻是前兩組設(shè)喻的總括,由此順理成章地引出作者的觀點。

        第三段 學習的作用

        1、本段有哪些設(shè)喻,先一一列舉出來。

        ①“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②“登高而招”則“見者遠”;③“順風而呼”則“聞者彰”;④“假輿馬”可“致千里”;⑤“假舟楫”可“絕江河”。)

        2、這些設(shè)喻各有什么作用?

       、儆脕碚f明“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強調(diào)學習的重要性。

       、冖邰堍萦脕碚f明“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3、“登高而招”“順風而呼”“舟楫”“輿馬”是不是簡單的重復?所假之物的性質(zhì)是否相同?

        不是。②③中所假之物“高(山)”“風”,都是自然物;④⑤中所假之物“輿馬”“舟楫”,是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之物,二者有層次高低之分。

        4、起句和結(jié)句是怎樣的關(guān)系?

        “學”是前提條件,“善假于物”是結(jié)果——能利用自然可謂善,能創(chuàng)造可用之物,則是善之善者。

        補充:作者在本文中所論述的觀點,跟他的“性惡”說是分不開的。因為“性惡”,所以需要改造,改造后即可為善,“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就說明了這一點。改造的方法就是進行教育,“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說明教育可以改造人,使人為善。這種教育改造,有一個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所以又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第四段 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

        1、課文論述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可以分為幾個層次?是如何正反設(shè)喻論證的?

        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論述學習要積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設(shè)喻論述的。

        第二層論述學習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設(shè)喻論述的。

        第三層論述學習要專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設(shè)喻論述的。

        五、鑒賞本文的論證藝術(shù)

       。1)本文運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見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明白、具體、生動,深入淺出,使讀者容易接受。

       、俦扔鞯男问绞嵌喾N多樣的

        有時用同類事物設(shè)喻,從相同的角度反復說明問題,強調(diào)作者的觀點。例如: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積土成山,積水成淵。

        有時將兩種相反的情況組織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照,讓讀者從中明白道理。如將騏驥與駑馬對照,朽木與金石對照。

       、谠O(shè)喻方式有時先反后正,有時先正后反,內(nèi)容各有側(cè)重,句式也多變化,讀來毫無板滯之感。

        有的比喻,單說比喻而把道理隱含其中,讓讀者思考,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

        有的先設(shè)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有的先設(shè)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shè)喻,引出“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作進一步論證。

        (2)論證結(jié)構(gòu)嚴謹,是本文另一特點,全文先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分段論證。每段說明一個問題。先闡述意義,在點明方法,由為什么——怎么辦,層層深入

       。3)語言特點:多用對偶,夾用排比,也是一個特點。排比句使文章氣勢充沛,說理流暢。本文中排比句與大量對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齊對仗、節(jié)奏和諧,又參差錯落、變化流暢,反映了荀文議論透辟、筆勢雄健的特點。

        六、補充勸學名句: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不吃苦中苦,難做人上人。

        只要有恒心,鐵棒磨成針。

        眼里過千遍,不如手里過一遍。

        千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干。

        書到用時方恨少,是非經(jīng)過不知難。

        莫享少年福,免受老來窮。

        積財不如教子。

        棒頭出孝子,嬌養(yǎng)忤逆兒。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不讀一家書,不知一家理。

        教子不離書,種地不離豬。

        學好三年,學壞三天。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棒槌鉆牛皮,雖慢窟窿大。

        師打徒不恨,父打子不羞。

        年怕中秋月怕半,一周單怕星期三。

        獨牛難套,獨子難教。

        三年荒個秀才。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平時不用功,考試叫老兄。

        三天不練手生,三天不念口生。

        先學做人之道,再習成材之法。

        地種不好荒一年,兒教不好害一生。

        活到老學到老,學一輩子學不了。

        丈夫無技藝,虛活一世人。

        五谷豐登不離豬,改門換戶靠讀書。

        學者如禾如稻,不學如篙如草。

        遺子黃金滿屋,不如教子一經(jīng)。

        大匠教人以規(guī)矩,良師正人以言行。

        先生先生你莫尬,你給我寫個黿鼉龜鱉灶;先生先生你莫夸,你給我

        寫個飛鳳家(均指繁體字)。

        寒門生貴子,白屋出公卿。

        師傅手藝不高,教下徒弟扭腰。

        惜錢休教子,護短莫投師。

        七、練習

       。ㄒ唬┙忉屜铝卸嗔x詞:

        1.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正通人和,百廢具興 漢室可興也

        2. 學不可以已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 今諸生學于大學

        3.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4.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ǘ┱f明下列加黑詞的意義和用法:

        1.木直中繩 2.而絕江河 3.非利足也 4.上食埃土

        (三)選擇詞義:

        1.“疾”字有以下幾個常用義①小病,②苦痛,③痛恨,④快、迅速,⑤強、猛烈⑥通“嫉”,妒忌,⑦弊病,缺點。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 )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

        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將恐深( )

       。êH穑┧丶泊髴艏娌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

        會長老,問人民所疾苦( )

        2.“絕”字有以下幾個常用義:①杜絕、斷絕,②隔絕,③極、盡、窮盡,④停止、消失,⑤無路可通,⑥很、非常。

        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

        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

        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

        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

        3.“致”字有以下幾個常用義:①達到,②送達,③表達、傳達④招引、引來,⑤歸還、交還,⑥意態(tài)、情趣、⑦盡、極。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

        羅敷前致詞:使君自有歸( )

        是我于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 )

        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

        4.“強”有兩個讀音:①qiáng,②qiǎng;有以下幾種常用義:①健壯、強壯,②強大、勢力過人,③優(yōu)越、好,④有余、有多,⑤勉強,⑥強迫,使用強力。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 )

        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壁( )( )

        學有未達,強以為知( )( )

        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 )( )

        ……吾去去矣。將軍強留之( )

        5.“用”字有以下幾個常用義:①任用,②使用,③采用,④用途、用處,⑤物資,財用,⑥因 、由。

        用心一也( )

        又備經(jīng)年裹物之用( )

        兵精足用,英雄樂業(yè)( )

        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 )

        皇上欲大用康先生( )

        (四)區(qū)別下邊各句子里加黑的詞的用法:

        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3.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ㄎ澹┓g下面三個句子,要特別注意加黑詞詞義的落實:

        1.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2.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3.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顚懕疚牟煌O(shè)喻方法的例句:

        1.正反對照的形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復形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用比喻,再引出道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單說比喻,不提論斷,使道理隱含其中,如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設(shè)喻引出道理,再用另外的比喻作進一步論證,如_______

        荀況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疆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養(yǎng)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則天不能禍。故水旱不能使之饑,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兇。本荒而用侈,則天下不能使之富;養(yǎng)略而動罕,則天下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則天下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饑,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兇。受時與治世同,而殃禍與治世異;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與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

        ——荀子《天論》

      高中語文教案6

        一、課題

        《霞》

        二、課時

        一課時

        三、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冰心。

        2、理解文章的哲理內(nèi)涵,體會作者對人生的思考、感悟。

        3、體會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4、學習象征手法的運用。

        四、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的哲理內(nèi)涵

        2、學習象征手法運用。

        五、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哲理內(nèi)涵。

        六、教學課型

        講讀課

        七、教學方法

        朗讀法、提問法、講解法、音樂欣賞法

        八、教具

        小黑板、圖片、錄音機、幻燈機

        九、教學過程

        (一)學習引導

        1.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①復習散文的文體知識。

       、诹私庾髡叩纳健

       、鄄樽值,讀準音,為本文的生字生詞正音、釋義。

        2.導入新課

        古詩鑒賞

        樂游園

        李商隱

        向晚不適意,驅(qū)車登古園。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思考: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本詩的感情基調(diào)怎樣?

        在詩人李商隱的眼中,黃昏、晚霞是帶著絲絲哀愁、感傷色彩的。那在其他作家心中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冰心的《霞》,看看它們有沒有不同!

        3.檢測練習

       。1)、冰心,原名,著有小說、;詩歌《繁星》、;散文、;兒童文學等!断肌愤x自,是冰心期的作品。

       。2)給下列加點字音,并解釋詞語

        云翳、璀璨、惆悵、襯托

        4.作者簡介、背景介紹

        [幻燈片出示]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謝婉瑩。二十世紀杰出的文學大師,小說、詩歌、散文、兒童文學和翻譯諸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

        主要作品有:

        小說《小橘燈》

        詩歌集《繁星》《春水》

        兒童文學《再寄小讀者》(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是我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

        受基督教博愛思想的影響,冰心早期的作品,多以“愛”為主題,抒寫母愛、童真、自然等內(nèi)容;因此早期的作品有“愛的哲學”之稱。

        晚期的作品多是抨擊時弊的雜文以及充滿哲理韻味的散文。《霞》是她晚期哲理散文之一。

        (二)研習課文

        1.出示教學目標。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散文,充滿了哲理與智慧。作者能夠仔細觀察生活,從普通的事物身上發(fā)現(xiàn)深刻的蘊義,融會個人的體驗,深化為更高的哲理,實在值得我們細細體味、學習。

        崇高的背后。美與惡并存,黑暗與光明相當!碑攦烧卟⒋鏁r,人們因為受到刺激而情緒激動,產(chǎn)生震撼。這時,美的東西就更美,丑的東西就更丑。但是,丑的`存在并非是無意義的。丑的價值并不在丑的自身,而在于它襯托了美。因此,在生活中,我們要正確的對待美與丑!

       、凇ⅰ吧皇侵灰鞓,也不是只有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互相襯托的!

        ——明確;這是作者對人生的感悟,直白而富有哲理韻味。

        對于這句話,同學們有什么體會嗎?你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感悟嗎?現(xiàn)在,請同學們同桌之間,四人小組間互相的述說、討論自己的經(jīng)歷或感悟。(學生自由討論)

       、、“快樂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壓城的烏云,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邊重疊著,在‘夕陽無限好’的時候,就給你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明確:經(jīng)歷過痛苦磨難的生命才更有價值。

        用文中的話說,就是“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麗。從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庇梦覀?nèi)粘5脑捳f,就是“不見風雨,怎么見彩虹”。唯有經(jīng)歷過苦難、挫折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精彩的。

        4、重點分析

       。1)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聚”,那在本文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呢?

        ——明確:本文的“形散”體現(xiàn)在描寫內(nèi)容的時空跨越大。

        空間跨越大體現(xiàn)在:文章從重慶樂山寫到故鄉(xiāng),又寫到美國東岸慰冰湖,超越時空的記敘;時間跨越大體現(xiàn)在:文章從中年寫到童年,從晚年又寫到青年。

        “神聚”聚在作者的“人生感悟”上,諸多材料無一不受這一“感悟”或隱或現(xiàn)的統(tǒng)制,全部材料皆圍繞此中心而寫。

       。2)作者通過霞寫出自己的人生感悟,這是運用的是什么手法?

        ——明確:托物言志(象征)

        霞象征著人生的精彩、幸福和快樂,只有快樂和痛苦相互襯托,相互重疊,才能構(gòu)成精彩、幸福、完整、充實的人生。

        從全文看,文章以《霞》為題,要三大妙處:一.“霞”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二.“霞”蘊涵著人生的哲理;三.“霞”象征著人生的精神、幸福和快樂。

        5、寫法探究

        本文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具體而抽象。作者由霞的感悟揭示自己對生命的理解。由具體而抽象不僅給人印象深刻,而且避免了說教,更易感染人。

       。ㄈ┮魳疯b賞,深化理解

        聽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后》,體會本文的深刻含義,并暢談自己的學習后感。

        (四)遷移活動

        運用象征的手法,賦予以下詞語可以寄寓的象征義,并嘗試寫成一段短話。(也可以自選題材)

        1.燈光——4.白色——

        2.綠色——5.彩虹——

        3.紅色——6。粉筆——

        十、板書設(shè)計

        霞

        冰心

        云彩

        自然的霞璀璨

        云翳托

        物人生的精神

        霞言幸福和快樂

        快樂志

        人生感悟精彩

        痛苦

        十一、教學后記

        雖然是第一節(jié)課,但是由于本人準備充分,學生課前有預習,所以這節(jié)課效果很好。主要優(yōu)點有:1、能讓學生自由朗讀感受文章,并暢談自己喜歡的句子,尊重學生,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2、使用照片、音樂的輔導工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體會文章的深刻哲理。3、引導、教會學生欣賞散文的方法——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4、講解與練習相結(jié)合,學生通過拓展活動,既牢固本課的知識,又訓練了寫作能力。不足在于:缺乏經(jīng)驗,對時間把握不好,因此讓學生朗讀、討論的時間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不斷的鍛煉、改進!

      高中語文教案7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jīng)》的有關(guān)知識。

        2、積累字詞

        3、把握《氓》的情節(jié)和主題,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劇原因。

        教學重難點

        1、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比興和重章疊句。

        2、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看注解,了解《詩經(jīng)》的有關(guān)知識。

        二、教師初讀課文,正音。

        三、學生齊讀,進一步熟悉課文。在教師的提示下掌握本文的一些重要詞語

        1、氓:是對一般男子的稱呼。詩中的氓,從其“抱布貿(mào)絲”來看,是一位做販絲生意的小商人。從女子對他的信任來看,氓沒有輕浮和諂媚的形象,后來女主人公的回憶也沒有提到這點。

        2、之:主謂之間,取獨,無實義。

        3、本文的四個通假字:

        匪:通“非”,不是。于:通“吁”,感嘆詞。說:通“脫”,擺脫,脫身。泮:通“畔”,邊岸。

        四、師生逐段就字詞疏通提問。盡量結(jié)合注解和以前積累的文言文知識疏通文意。

        五、共同梳理文章脈絡:

        1、抽生講述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

        本文講述的是一個女子被一個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來兩人結(jié)為夫妻;楹螅M管妻子甘心貧困,日夜操勞,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終還是被丈夫遺棄的故事。

        2、全文結(jié)構(gòu)

        一段:定情。

        1、表現(xiàn)女子溫柔體貼、善解人意而有主見。氓急躁而任性。

        2、婚姻方式:自由戀愛,自主婚姻。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段:戀愛。表現(xiàn)熱戀女子的癡情。終于答應結(jié)婚。

        三段:懊悔。敘事中斷,勸告所有女性,暗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四段:被棄。簡述婚后的辛苦生活和氓的無情。兩人關(guān)系破裂的原因在“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二三其德,喜新厭舊,感情不專一。(色衰愛弛)

        五段:勞苦。具體敘述婚后的悲苦生活。表現(xiàn)女子的善良和勤勞。

        六段:決絕。表現(xiàn)女子的清醒和堅強。

        結(jié)論:全詩結(jié)構(gòu)為

        一部分:相戀(一、二章)

        1、基調(diào):熱情,幸福

        2、手法:賦--直接鋪陳敘述,追憶當年戀愛結(jié)婚的經(jīng)過。

        二部分:婚變(第三、四、五章)

        1、基調(diào):怨恨、沉痛

        2、手法:比興和抒情。以追悔的口吻,發(fā)出悲傷的感嘆。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興:先說桑樹,繼而講述和氓的故事。

        比:同時又是比,以桑樹的枝繁葉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華;以桑樹的枝葉枯落,比喻女子紅顏已老,青春不再。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比:桑葚甜美,吃多了會上火,斑鳩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愛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難免神傷。

        ◆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比: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邊,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遠,不知道回頭。

        女子婚后表現(xiàn):境遇悲慘,生活艱辛,但勤勞持家。--任勞任怨,專情柔弱。

        男子婚后表現(xiàn):朝三暮四,甚至動用暴力。--專橫暴躁,三心二意。

        三部分:決絕(第六章)女子清醒堅定地分手。

        1、基調(diào):清醒、剛烈

        2、內(nèi)容:女主人公在無法排解的悲傷中表示了自己決絕的態(tài)度。

        3、手法:比。抒情。

        六、合作探究:

        (1)女子答應嫁給氓,是不是太草率?答:不。①青梅竹馬。②婚前通過氓進行了占卜。

        (2)女子被遺棄,責任在氓還是在女子?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女子甘心貧困,辛苦操勞,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終還是被丈夫遺棄。

        (3)氓為什么要遺棄女子?(色衰愛弛)

        (4)女主人公從這場失敗的愛情中總結(jié)出了什么經(jīng)驗?

        “于嗟鳩兮……不可說也”:作為女子,千萬能沉溺于男女的情愛之中。常言道:“癡心女子負心漢”.男子沉溺于情愛,還可以自我解脫,然而女子一旦沉溺其中,就總是不能自拔。因為女子的感情是專一不二的,而男子卻往往朝三暮四。本詩寫出了男子的用情不專和女子的癡情專一。

        (5)女子最終做出了怎樣的抉擇?從詩中哪里可以看出?清醒果斷的決絕。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6)從全詩看,女子內(nèi)心的情感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戀愛時的溫柔癡情--婚變中的怨恨沉痛--覺醒后的清醒剛烈。

        (7)女子的痛苦是不是僅僅來自變心的丈夫?

        不是。這一婚姻悲劇又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權(quán)社會中,女性在經(jīng)濟上政治上都處于附屬地位,她們生活天地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他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再者,娘家的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個時代人的愛情觀、婚姻觀和女子在愛情中和社會中的弱勢地位,更能反映出這場婚姻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

        (8)這場婚姻失敗,除了氓的變心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討論。

        雖然不是很草率,但是對氓的人品還是缺乏深入了解。有點倉促。在家里太勤勞

        (9)女主人公婚變后還有沒有可能獲得幸福?討論。

        (10)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女:溫柔癡情,清醒剛烈。男:用情不專,沒有責任心。

        (11)本文三處提到淇水,其用意是什么?

        一章: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四章: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六章: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三處寫淇水,是為了給我們提示女主人公的思緒軌跡。淇水是女子這段不幸婚姻的見證。當初送子涉淇,至于頓丘,見證我對你的溫柔和癡情。淇水湯湯,漸車帷裳。見證我對你的忠貞和專一。雖然婚后生活是貧困的,但當初我冒此深水漸車之難而來,對你是多么的專一,可是你卻如此無情。(鄭箋《毛詩正義》)因此,淇水是女主人公那段以歡樂始,以悲傷終的生活的見證人。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見證了這樁不幸的.婚姻。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邊,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遠,不知道回頭。在這里,淇水就是這位負心漢的見證。

        七、本文在寫作上的特色

        1、四言詩。

        2、賦比興的手法。

        全篇用賦。兩處用興,四處用比。

        賦:全文鋪陳敘述了女子的婚姻悲劇。

        興:◆“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都是先說桑樹,繼而講述和氓的故事。

        比:1、“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以桑樹的枝繁葉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華;以桑樹的枝葉枯落,比喻女子紅顏已老,青春不再。桑葉的沃若與黃隕的對比,是愛情由盛而衰的象喻。

        2、“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桑葚甜美,吃多了會上火,斑鳩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愛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難免傷神。

        3、“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邊,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遠,不知道回頭。

        課后習題

        __整體感知課文:

        1、《氓》是以誰的口吻寫的?采用了什么樣的敘述方式?敘述了哪些經(jīng)歷?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詩中的“物”與“人”有關(guān)系嗎?你能說說詩句的含義嗎?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你還能找出類似的詩句嗎?

      高中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

        2.了解莊周及他的哲學思想,準確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

        教學重點、難點:

        一、 導語設(shè)計:

        今天我們來學習莊子的《秋水》。先來看幾幅對聯(lián):

        架上南華秋水篇,屏間北苑春山畫。

        人在南華秋水,家居北苑春山。

        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

        《莊子》又名《南華經(jīng)》,此處“南華秋水”即指《莊子》中的《秋水》篇。明清時期的張岱、宋時的李塗更是直抒胸臆,來表達對莊子《秋水》篇的仰慕和嘆佩:

        南華秋水意,千古有人欽。

        ——明清·張岱

        不讀莊子秋水篇,見識終不宏闊。

        ——宋·李塗

        從以上可以看出莊子的《秋水》篇對文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態(tài)度,人生觀、價值觀等都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肚锼返降子卸啻蟮镊攘κ惯@些文人紛紛為之傾倒呢?也許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能從中懂得一二。

        二、簡介作者:

        戰(zhàn)國時哲學家,散文家,宋國蒙人。他繼承并發(fā)揚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老莊。

        莊子認為世間一切事物并無本質(zhì)區(qū)別,無論大小、貴賤、壽夭、生死、善惡、得失、榮辱都是相對的。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 。

        譯文:天下沒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沒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長壽,而傳說中年壽最長的彭祖卻是短命的。

        以死生為一條,以可不可為一貫

        譯文:死生都一樣,可與不可無差別。

        之所以著重介紹莊子的相對主義哲學思想,是因為“相對主義”貫穿于我們即將學習的《秋水》中。

        三、朗讀課文并正音(略)

        四、研習課文:

        1.河伯的心理前后有何變化?找出關(guān)鍵句。

        明確:欣然自喜——望洋向若而嘆

        ①河伯因何而“喜”?(請一生朗讀相關(guān)內(nèi)容,師點評指導)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時:名詞—狀語,按時令;

        川:河流;

        河:河伯,黃河之神;

        涇流:直流的水波;

        辯:通“辨”,分辨,辨別

       、诤硬蚝味皣@”?

        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2.河伯面對海神若,又發(fā)出了怎樣的感嘆呢?(請一生朗讀,師點評指導)

       、俾劦腊伲詾槟喝粽,我之謂也。

        聞道百:定語后置,“聞百道”;

        莫己若:賓語前置,“莫若己”;

        我之謂也:賓語前置,“謂我也”;

        此句批評自己“以天下之美為盡在 己”的狂妄自大。

       、谇曳蛭覈L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

        且夫:句首助詞,表更進一步議論;可譯為:“而且”、“況且”、“再說”;

        少:輕視,看不起;

        聞:見識,見聞;

        此句批評自己見識的狹隘。

        這句話經(jīng)常有人做出相反的闡釋,現(xiàn)特補充本科《秋水》(節(jié)選)剩余部分中海神若的話,以便于大家理解:

        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譯文:伯夷辭讓它(指天下)而博取名聲,孔丘談論它而顯示淵博,這大概就是他們的驕傲與自滿,不就像你先前的洋洋自得嗎?

       、劢裎叶米又y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也矣。吾嘗見笑于大方之家。

        非……則:表假設(shè),不……就……;

        殆:危險;

        見……于:表被動;

        大方之家:見識廣博、修養(yǎng)極高的人

        此句“殆”字闡明驕傲自滿的危害性。

        3.本文對我們有何啟示?

        (1)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見而固步自封;

       。2)謙受益,滿招損;

       。3)知恥而近乎勇;

       。4)承認自己渺小是超越局限,走向偉大的開始;

        五、探討:《秋水》的哲學思想。

        在這節(jié)課的'開始,我們說過,莊子的《秋水》篇讓無數(shù)人為之傾倒,根據(jù)我們剛才所學,似乎并未見出其特別奇異之處。其實“人不能驕傲自滿”并非莊子本文所要表達的人生態(tài)度;要想真正明白莊子的表達意圖,得聯(lián)系《秋水》全文。為此,給大家補充了相關(guān)內(nèi)容。

        以道觀之,何貴何賤,是謂反衍……何少何多,是謂謝施。

        譯文:用道的觀點來看,無所謂貴賤,貴賤是相互轉(zhuǎn)化的……無所謂多少,多少是相互轉(zhuǎn)換的。

        萬物一齊,孰短孰長?

        譯文:萬物原本是齊一的,誰為短誰為長呢?

        教師總結(jié):從海神的話中我們可以明白,《秋水》全文所宣揚的還是莊子一貫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壽夭、禍福、窮通、貴賤、得失、成敗等等都是完全相對的東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應一切任其自然。

        莊子的思想雖有消極、虛無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標卻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達到一種不為外物所束縛、所統(tǒng)治的絕對自由獨立的境界。多少年來,莊子思想對飽經(jīng)創(chuàng)傷的心靈給予了莫大的慰藉,即使在物質(zhì)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也有它獨特的作用。

        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有飯吃--……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 ,一生也可以不必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

        語言特點:

        《莊子》以豐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構(gòu)成了瑰瑋奇詭的藝術(shù)境界,具有散文詩般的藝術(shù)效果。《莊子》的語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躍,節(jié)奏鮮明,音調(diào)和諧,具有詩歌語言的特點。

        再次齊讀課文。

      高中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尖銳的戲劇沖突刻畫典型人物的寫作特點;

        2、學習品評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把握緊張激烈的矛盾沖突,初步分析人物性格的某些側(cè)面,正確認識哈姆萊特復仇的意義。

        2、體味“比劍”中主要人物間的復雜關(guān)系是如何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

        教學難點

        哈姆萊特復雜的性格特點。

        教學方法

        以學生活動為主,以問題引入法帶動學生展開討論,以小組活動的方式進行,學生做總結(jié),教師點撥。用語言評析法深入分析人物語言,多角度、多層面分析人物形象。

        教具準備

        PPT課件。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內(nèi)容與過程

        一課時

        一、導入

        生存還是毀滅,這真是一個值得思慮的'問題。

        ——哈姆萊特

        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恩格斯

        第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第二句是文學品評的方法。雖然這兩句話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guān)系,但都由于一部曠世杰作而成為千古名句。

       。≒PT展示:哈姆萊特)

        二、復雜的劇中人物關(guān)系

        1、了解《哈姆雷特》的基本劇情(PPT)

        明確:《哈姆雷特》描述丹麥王駕崩,守夜衛(wèi)兵看見老王幽魂出現(xiàn),告知哈姆雷特王子。而叔父克勞迪服喪未滿,即娶其兄嫂繼承王位。王子與幽魂對話,獲知叔父謀害父王之真相,王子裝瘋賣傻為證實真相,導演一出老王被毒殺短劇,請新王與新后觀賞,叔父當場色變,母后以為王子瘋了。王子在質(zhì)問母親的時候誤殺了大臣,也是自己戀人的父親波洛涅斯。奧菲莉亞遭情人失蹤及喪父之痛投河自殺,引起兄長雷奧提斯心頭之恨,與克勞迪王共謀比劍時涂劇毒于劍鋒,酒內(nèi)下毒,加害王子,不料被皇后誤飲,雷奧提斯自己亦為毒劍所傷,臨死告知王子真相,王子報了父仇,自己亦壯烈犧牲。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解①,大致了解選文部分的情節(jié)。

        3、你對選文中哪些人物印象深刻?了解他們之間的復雜關(guān)系嗎?

        (展示PPT)

        瀏覽,理清人物關(guān)系,了解矛盾沖突

       、、劇中人物 (PPT)

        哈姆萊特 王子

        克勞狄斯 王子的叔父,弒君篡位者

        喬特魯?shù)?王后

        波洛涅斯 大臣

        雷歐提斯 波洛涅斯之子

        奧菲莉婭 波洛涅斯之女

        霍拉旭 王子摯友

        奧斯里克 大臣

        羅森格蘭茲 王子同學,背叛王子

        吉爾登斯吞 王子同學,背叛王子

       、凇⒂懻撊宋镪P(guān)系(PPT)

        王子哈姆萊特與國王克勞狄斯:是叔侄又是仇人;?

        哈姆萊特與王后喬特魯?shù)拢菏悄缸,又有著母嫁仇敵的隔閡;?

        哈姆萊特與奧菲利婭:是戀人,又有因誤殺奧菲利婭的父親所產(chǎn)生的不可化解的矛盾;

        國王克勞狄斯與王后喬特魯?shù)拢涸瓰槭迳┖蠼Y(jié)為夫妻,但克勞狄斯有著毒殺喬魯特親夫和企圖謀害其子的矛盾;?

        御前大臣波洛涅斯:既是國王克勞狄斯的幫兇,又是奧菲利婭的父親。?

      高中語文教案10

        一、引入

        有一首詩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床前明月光……是的,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始終在召喚著一個地方,無論你是浪跡天涯的孤獨的游子,還是功成名就的天之驕子,這個地方的名字就叫做故鄉(xiāng),她是我們生命的根,是我們情感的歸宿,是我們永恒的精神家園。

        有一位作家,巴金稱他為“中國知識分子最好的典型”,他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暢銷美國,話劇茶館震動歐洲,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shù)家”的稱號,他是誰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老舍先生的散文——《想北平》(師板書課題)

        我們對于文學作品的思考探究可分為三個層次:與作品對話、與作家對話和與自己對話。欣賞,就是讀者的心靈與作家的心靈進行交流。要能與作家的心靈交流,首先要與作品對話,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品。

        二、探究·欣賞·交流

        (一)與作品對話,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

        首先請大家推薦一位同學和我一起來朗讀這篇文章。在欣賞完文章之后,請大家談談你們的初讀感受和文章的結(jié)構(gòu)內(nèi)容。

        播放《小夜曲》,師生有感情地配樂朗誦。師讀1、2、3段,學生讀4—8段。

        (讀完)師評:這位同學朗讀的`很好,她特別注意到北京的兒化音,如:“空兒”、“差點事兒”、“白霜兒”等,還有“哼”這一字讀的也很到位,她把老舍的“京味兒”給讀出來了。

        好了,下面該由同學們暢所欲言談談你們的初讀感受和文章的大致結(jié)構(gòu)了。

       。ǹ偨Y(jié))經(jīng)過幾位同學的發(fā)言,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文章的思路

        1---3段:我愛北平但說不出來。

        4—7段:愛北平的理由(北平的特點、北平的美)

        從北平的建設(shè)、布置、生活環(huán)境寫出北平的與眾不同

        8段:表達感受——想念北平(想得落淚)。

        板書:愛到說不出(第1—3段)愛的理由(第4—7段)

        想得落淚(第8段)

        愛到說不出——愛得深沉北平的美——愛的表達想得落淚——愛的極致

        教師小結(jié):欣賞文章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內(nèi)容,看看文章寫了什么。我們可結(jié)合文章的標題、段落的總起句與總結(jié)句、過渡句、主旨句等標志性語句來 。

      高中語文教案11

        教學目的

        1、理解小說題目的含義,探討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進而探求拉丁美洲孤獨的原因。

        2、初步了解魔幻現(xiàn)實主義“變現(xiàn)實于幻想而不失其真”的基本特征。

        3、通過對小說的整體介紹和對課文節(jié)選部分的具體分析,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4、學習其夸張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

        教學設(shè)想

        小說宏觀結(jié)構(gòu)的把握以及節(jié)選部分在全書的地位和作用。魔幻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基本特征,以及小說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是教學的重難點。

        自讀,解決基本內(nèi)容;討論問題,希望有所深入,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模仿全書首句造一個句子:多少年后,某某(學生名)詩人、作家、科學家回到了西硯山上,他感慨萬端,向我們講起了他當年在瑞中的學生生活。

        分析這個句子:站在現(xiàn)在,預測未來,又從未來回想過去。打破了時間上的限制,自由地穿梭。

       。肌栋倌旯陋殹返臅r間關(guān)系就是如此,作者來往于時間的長河中,自由自在,也使全書有了迷離的時間感>

        (小說的開頭,是作家獨創(chuàng)的從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的新穎的倒敘手法。短短的一句話,實際上容納了未來、過去和現(xiàn)在三個時間層面,而作家顯然隱匿在“現(xiàn)在”的敘事角度。緊接著,作家筆鋒一轉(zhuǎn),把讀者引回到馬貢多的初創(chuàng)時期。這樣的時間結(jié)構(gòu),在小說中一再重復出現(xiàn),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斷地給讀者造成新的懸念。在我們讀過的所有作品的開局中,這個開場白真可以算得上精巧神奇了,在這不動聲色的敘述中隱藏著一種深沉的悲涼和無可奈何的宿命感,卻又憑借著巧妙的時空交錯形成了巨大的懸疑。)

        2、簡介全書內(nèi)容:

        西班牙語為世界奉獻了兩部不朽的巨著——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佰年孤獨》。這兩部作品穿越了350年的光陰,隔著那曾被哥倫布征服過的茫茫大西洋遙相對峙。前者刻畫了當時西班牙社會生活的廣闊圖景,表現(xiàn)了文藝復興時期具有進步意義的人文主義思想;后者虛構(gòu)了—個叫做馬貢多的小鎮(zhèn),描繪了在這個奇特的地方生活的布恩地亞家族百年的盛衰史,他把讀者引入到這個不可思議的奇跡和最純粹的現(xiàn)實交錯的生活之中,不僅讓你感受到許多血淋淋的現(xiàn)實和荒誕不經(jīng)的傳說,也讓你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甚至有人認為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深刻得令人覺得害怕。

        二、讓學生自讀課文,作如下要求:

        整體把握,理清思路,并找出“魔幻”的語句

       。ㄌ嵝褜W生用吉普賽人的到來為線索來梳理)

        第二課時

        一、概括課文內(nèi)容:

        1、磁鐵風波

        2、放大鏡、航海儀、煉金實驗室?guī)淼墓适?/p>

        3、遷居探路活動、第二次遷居活動的流產(chǎn)及決定留在家里教育孩子

        4、看冰塊

        二、分析“魔幻”句子

        1、要求學生起來讀出語句,并分析其表達效果

       。游鱽嗰R爾克斯遵循“變現(xiàn)實為幻想而不失其真”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經(jīng)過巧妙的構(gòu)思和想像,把觸目驚心的現(xiàn)實和源于神話、傳說的幻想結(jié)合起來,形成色彩斑斕、風格獨特的圖畫,使讀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獲得一種似曾相識又覺陌生的感受,從而激起尋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創(chuàng)作真諦的愿望。魔幻現(xiàn)實主義必須以現(xiàn)實為基礎(chǔ),但這并不妨礙它采取極度夸張的手法。如本書寫外部文明對馬貢多的侵人,是現(xiàn)實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賽人拖著兩塊磁鐵“……挨家串戶地走著……鐵鍋、鐵盆、鐵鉗、小鐵爐紛紛從原地落下,木板因鐵釘和螺釘沒命地掙脫出來而嘎嘎作響……跟在那兩塊魔鐵的后面亂滾”;又如寫夜的寂靜,人們居然能聽到“螞蟻在月光下的哄鬧聲、蛀蟲啃食時的.巨響以及野草生長時持續(xù)而清晰的尖叫聲”;再如寫政府把大批罷工者殺害后,將尸體裝上火車運到海里扔掉,那輛火車竟有200節(jié)車廂,前、中、后共有3個車頭牽引!作家似乎在不斷地變換著哈哈鏡、望遠鏡、放大鏡甚至顯微鏡,讓讀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虛實交錯的畫面,從而豐富了想像力,收到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

        2、學生其夸張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

        這樣的“魔幻”的現(xiàn)實,之所以能被人認同,是由于作者遵循了“心理邏輯”,合乎思想內(nèi)容表達的需要,而不是亂夸張。

        <這種方法,如果運用得當,會起到良好的表達效果,同學們可以在自己的作文中作用>

        三、分析“百年”和“孤獨”

        1、百年:

        《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流派的代表作,作家運用魔幻現(xiàn)實主義手法,通過革命軍總司令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一家七代人的經(jīng)歷,描繪了加勒比海沿岸某國小城鎮(zhèn)馬貢多從荒漠的沼澤地上興起到最后被一陣旋風卷走,布恩地亞家族的最后一代被螞蟻吃掉,以至完全消亡的100年歷史演變過程。該書描寫的歷史長、人物多、場面大,堪稱再現(xiàn)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世界文學巨著。

        當然,“百年”更是“漫長”的意思。

        2、孤獨:

        哥倫比亞位于南美洲的西北部,西瀕太平洋,北臨加勒比海,地處熱帶,盛產(chǎn)咖啡、可可、香蕉、橡膠,蘊藏著石油、煤、黃金、白銀、鈾等豐富的地下資源。16世紀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1819年正式獨立。1903年,原屬哥倫比亞的巴拿馬省在美國的唆使慫恿下宣布獨立,美國勢力從此侵入漸深。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迄今,由保守黨和自由黨兩大資產(chǎn)階級政黨輪流執(zhí)政。從1830年至上世紀末的70年間,哥倫比亞爆發(fā)過幾十次內(nèi)戰(zhàn),使數(shù)十萬人喪生。本書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方面的史實,并且通過書中主人公帶有傳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現(xiàn)出來。政客們的虛偽,統(tǒng)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等等都寫得淋漓盡致。作家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描繪了布恩地亞家族的孤獨精神。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盡管很多人為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于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tǒng)一起來,最后均以失敗告終。這種孤獨不僅彌漫在布恩地亞家族和馬貢多鎮(zhèn),而且滲入了狹隘思想,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寫出這一點,是希望拉美民眾團結(jié)起來,共同努力擺脫孤獨。所以,《百年孤獨》中浸淫著的孤獨感,其主要內(nèi)涵應該是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現(xiàn)代文明世界的進程之外的憤懣和抗議,是作家在對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tài)、想像力進行獨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強的自信。

      高中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欣賞并領(lǐng)會本詩的藝術(shù)特點。

        2、誦讀品味本詩的意境。

        教學重點:

        鑒賞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領(lǐng)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對詩人思想感情的認識。

        教學方法:

        誦讀法、問題探究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師生共同回憶杜甫的生平、思想等情況。

        二、解題:

        這是一首年終時感懷的詩,寫景、寫情,充滿孤寂悲涼的感覺。從詩的內(nèi)容可以判定它作于大歷元年(766)冬季。當時詩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閣,這首詩所寫的是詩人在一個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聞所感,所以詩題叫做《閣夜》。

        【簡析】蜀中有崔盱、郭英義等互相殘殺,百姓遭殃,詩中的“野哭千家”就是這次戰(zhàn)禍的寫照。杜甫經(jīng)常情思諸葛亮,這是他從內(nèi)心崇敬的一位賢臣,也留下他自己的影子。

        三、誦讀詩歌

        師范讀、生齊讀

        四、鑒賞:

        1、“歲暮陰陽催短影,天涯霜雪霽寒”這一聯(lián)交代了什么要素?

        注釋:

        閣:指四川夔州西閣。

        歲暮:年終。

        陰陽: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

        霽:雨停初放晴或霧散了、雪不下了,都可用「霽」來形容。

        寒宵:寒冷的夜晚。

        “歲暮”,交代時間轉(zhuǎn)眼一年將盡,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暫之感,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疤煅摹,稱所在地資州,有客居天涯自傷飄泊凄寒,“宵”,這里指黎明前,暗示詩人徹夜未眠,可見憂心之重,為下文寫聽到當?shù)伛v軍的鼓角聲作鋪墊,

        2、“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這一聯(lián)寫了幾種感覺?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注釋:

        五更:指清晨三點到五點這一段時間。

        三峽:指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瞿塘峽在夔州東。

        星河:星辰與銀河。

        星河影動搖:星宿動搖,是境內(nèi)有戰(zhàn)爭發(fā)生的徵兆。

        聽覺、視覺。借聽覺寫出了兵草未息、戰(zhàn)局緊張的悲壯氣氛,音調(diào)鏗鏘;下句借視覺寫出了山川美景的秀麗,音調(diào)轉(zhuǎn)柔。一份愛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壯情懷縈繞詩人的心頭。

        3、“野哭千家聞戰(zhàn)伐,夷歌數(shù)處起漁樵”這一聯(lián)你讀懂了什么?

        注釋:

        野哭句:意謂從幾家野哭中聽到戰(zhàn)爭的聲音。幾家:一作“千家”。

        夷:指當?shù)厣贁?shù)民族。

        漁樵:指漁夫和樵夫。

        夷歌句:意謂漁人樵夫都唱著夷歌,見夔州之僻遠。

        聞戰(zhàn)伐千家野哭

        寫“野哭”而多至“千家”,這是戰(zhàn)亂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災難;“夷歌”,顯示了地方風情。上下句形成對比,有人憂有人愁。

        4、“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這一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悲慨?

        注釋:

        臥龍:指諸葛亮!妒駮T葛亮傳》:“徐庶……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

        躍馬:指公孫述。王莽篡漢時,他自立為蜀王。述在西漢末曾乘亂據(jù)蜀,自稱白帝。這里用晉左思《蜀都賦》“公孫躍馬而稱帝”意。諸葛亮和公孫述在夔州都有祠廟,故詩中及之。這句是賢愚同盡之意。

        詩人極目遠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廟和白帝廟,而引起無限感慨。臥龍先生神機妙算一世英名,躍馬稱帝的公孫述叱咤風云一代梟雄,這些成就千秋功業(yè)的人座鐘都掩埋于黃土,化為歷史的塵埃,今日你爭我戰(zhàn)的各路人馬也終將淡出歷史舞臺,表達了詩人對宇宙永恒和人生無常的悲哀。詩人在知交零落(好朋友李白、高適、嚴武等相繼去世)、存者音訊不通(親朋無一子)的情況下,唯有以公孫述、諸葛亮終歸“黃土”自我安慰,更顯出內(nèi)心的凄苦萬狀,表達詩人老病孤獨、親朋音信斷絕的寂寥和無奈。

        五、韻譯

        時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來越短;

        浪跡天涯,在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時聽到戰(zhàn)鼓號角,起伏悲壯;

        山峽倒映著銀河星辰,隨波動搖。

        野外幾家哭聲,傳來戰(zhàn)爭的訊息;

        數(shù)處漁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謠。

        諸葛亮和公孫述,一樣終成黃土;

        人事變遷音書斷絕,我寂寞無聊。

        六、評析:

        全詩寫冬夜景色,有傷亂思鄉(xiāng)的意思。首聯(lián)點明冬夜寒愴;頷聯(lián)寫夜中所聞所見;頸聯(lián)寫拂曉所聞;末聯(lián)寫極目武侯、白帝兩廟而引出的感慨。以諸葛亮和公孫述為例,說明賢愚忠逆都同歸于盡,個人的寂寞就更無所謂了。全詩氣象雄闊,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七、小結(jié):

        1、將眼前景、古時事與心中情巧妙地合而為一。

        2、三個用典(①野哭千家聞戰(zhàn)伐,②臥龍③躍馬)深沉地傳達了詩人在夜涼如水的夜晚,面對破碎的山河、零落的知交而難以抑制的內(nèi)心的傷痛。

        八、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

        2、背誦

      高中語文教案13

        一.解題及“樂府”

       。保犊兹笘|南飛》又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篇杰出的長篇五言敘事詩,也是古樂府民歌代表作之一。最早見于南朝徐陵編的《玉臺新詠》。全詩通過對焦仲卿、劉蘭芝這對青年夫婦在追求和諧的家庭生活和愛情生活中所作的種種努力以及最終雙雙殉情的描寫,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家長制度的黑暗面,熱情地歌頌了主人公對真摯愛情和美滿生活的追求以及在此過程表現(xiàn)出的反抗精神。

       。玻^“樂府”,原是漢朝皇帝的音樂機關(guān)的名稱,主要是采集民間歌辭以供朝廷制作禮樂之用。后來這些采集來的歌辭也叫“樂府詩”或“樂府”,成為一種新的詩歌體裁!犊兹笘|南飛》和北朝的《木蘭辭》并稱“樂府雙璧”。

        二.能力訓練

       。保铝屑t色字的注音或釋義有誤的一項是()

       。、躑躅(zhízhú,緩慢不進)日冥冥(míng,生命終結(jié))

        否泰(pǐ,壞運氣)

       。、婀娜(énuó)赍錢(lài,贈送)

        嬌逸(yì,文雅)

       。、伶俜(pīng,孤單的樣子)

        磐石(pán,磐石,厚而大的石頭)流紈素(wán,綢子)

       。、愆違(qiān,過錯)令才(lìng,美好)

        明月珰(dāng,耳墜)

       。玻忉尵渲屑t色的字

        A、兒已薄祿相()B、枝枝相覆蓋()

       。、誓不相從許()D、好自相扶將()

       。拧⒅劣谟陌祷杌蠖鵁o物以相之()

       。常铝懈骶渲胁缓x復詞的一項是()

       。、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B、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谩⒎裉┤缣斓,足以榮汝身

       。、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

        4.下列各句中紅色的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可憐體無比B、交語速裝束

        C、葉葉相交通D、汝豈得自由

        E、共事二三年F、進退無顏儀

       。恰⒓扔Y(jié)大義H、寡婦起彷徨

       。担忉屜铝屑t色的詞語

       。痢⑷諗辔迤ィǎ、妾不堪驅(qū)使()

       。谩⑻蒙蠁⒛福ǎ、何意致不厚()

        E、何及太區(qū)區(qū)()F、卿但暫還家()

       。、以此下心意()H、足下躡絲履()

       。、事事四五通()J、卻與小姑別()

       。恕⒕热粢婁洠ǎ、逆以煎我懷()

        M、不圖子自歸()N、始適還家門()

       。叮铝屑t色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暗沉沉的樣子)

       。隆⑸俗魉绖e,恨恨那可論(憤恨到極點)

       。、從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門(繁盛的樣子)

       。、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依依不舍的樣子)

       。拧㈦[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沉甸甸的樣子)

        F、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如此如此)

       。罚铝袑τ嘘P(guān)表時間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歲食貧(多年)

       。隆⑼舫蹶枤q(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雞鳴外欲曙(相當于四更,午夜1-3點)

       。、初七及下九(每月的十九號)

       。、尋遣丞請還(尋找)

        F、登即相許和(立刻就)

        G、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相當于21-23點夜深人靜時)

        三.背誦下面的漢樂府詩。

        上邪

        漢樂府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古歌

        漢樂府

        秋風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誰不懷憂?令我白頭。胡地多飆風,樹木何修修。離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zhuǎn)。

        附參考答案

        1.B(赍,jī)

        2.A命相;B互相;C你;D她;E幫助。

        3.C(A作息;B公姥;D牛馬)

        4.F(A可愛;B準備;C交錯在一起;D自作主張;E在一起過日子;G婚姻;H不安定)

        5.A截下來;B不能勝任;C告訴;D料到;E愚拙;F只是;G使……下,委屈;H穿;I遍;J退出來;K我;L逆想;M料想;N出嫁。

        6.E(甸甸,車聲)

        7.E(尋,不久)

      高中語文教案14

        學習目標:

       、僦R與能力:把握文章思想內(nèi)容及主旨,體會文章中的大量詩文,拓展思維空間。

       、谶^程與方法:體會西方大量引用詩文、史料、典故的意圖。

       、矍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為鄉(xiāng)土情結(jié)賦予的時代內(nèi)涵。

        學習重點難點:

       、賹W習文中相關(guān)詩文,拓展思維空間:體會鄉(xiāng)土情結(jié)的文化內(nèi)涵和時代內(nèi)涵。

       、跍蚀_解讀“鄉(xiāng)土情結(jié)”的文化意蘊和時代內(nèi)涵,在編者評點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深入思考。學生自己寫出文中引用詩文詩詞的原文,進行拓展閱讀。

        方法點撥:學會用評點的方法解讀文章。理清文章的總體思路,了解文章的寫作特點,和其他文章作比較閱讀。

        課型:自學自測

        ㈠、自學要求:查字典,掃清文字障礙,準確解釋生詞;根據(jù)課文注釋,了解相關(guān)文學常識;記住課文中引用詩文。

        ㈡、自測題: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魂牽夢縈() 酒闌燈灺( ) 忐忑不安( ) 怯生生( )

        搭訕( ) 悠邈( ) 褪色( ) 崎嶇( )

        田堘籬角( ) 三匝( ) 侘傺( ) 鎩羽而歸( )

        門扉( ) 怡然自得( ) 謫居( ) 欷歔( )

        發(fā)韌( ) 含辛茹苦( ) 桑梓( ) 蕞爾( )

        翰苑( ) 濠水( ) 屹立( )

        2、辨析下面形近字并組詞:

        啜( ) 嬌( ) 寥( )

        掇( ) 驕( ) 廖( )

        綴( ) 矯( ) 謬( )

        輟( ) 戮( )

        締( ) 稍( )

        諦( ) 梢( )

        蒂( )

        3、解釋下列詞語:

        功敗垂成:

        流離失所:

        情不自禁:

        根深蒂固:

        返本還原:

        寄人籬下:

        發(fā)韌:

        方興未艾:

        悲歡離合::

        桑梓:

        休戚相關(guān):

        含辛茹苦:

        風雨同舟:

        屹立:

        鎩羽而歸:

        愁腸百結(jié):

        4、文學常識:

      【高中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高中語文《秦腔》教案08-29

      高中語文《勸學》教案03-01

      高中語文《哈姆雷特》教案02-14

      高中語文《哀江南》教案10-26

      高中語文教案范文04-25

      高中語文《陳情表》教案03-20

      高中語文《蜀道難》的教案06-01

      高中語文《琵琶行》的教案06-26

      高中語文《荷塘月色》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