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案

      時間:2023-01-02 12:46:51 教案 投訴 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案

      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掌握化學反應的實質,理解離子反應及離子方程式的意義;根據化學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對比掌握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能力培養(yǎng):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分析、探究化學反應的實質,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科學思想:通過觀察的化學現象及反應事實,使學生了解研究事物從個別到一般的思想方法,體驗研究問題,尋找規(guī)律的方法。

        科學品質:通過實驗操作,培養(yǎng)學生動手參與能力,對反應現象的觀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

        科學方法:觀察、記錄實驗;對反應事實的處理及科學抽象。

        重點、難點 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問】復分解反應能夠發(fā)生的條件是什么?并對應舉例說明。

        【評價】給予肯定。

        【指導實驗】全班分為三大組,分別做下面的三組實驗,并觀察記錄:

        一、硝酸銀溶液分別跟鹽酸、氯化鈉、氯化鉀的反應;

        回答:復分解反應是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進行的,這類反應必須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氣體、難電離的物質三者之一才能發(fā)生。

        例:(1)在反應里生成難溶物質。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

       。2)在反應里生成氣態(tài)物質,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反應里生成弱電解質,如:水、弱酸、弱堿等。

        NaOH+HCl=NaCl+H2O

        分組實驗,并記錄觀察到的現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復習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訓練學生實驗觀察能力,根據提出的問題和實驗結果引起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二、鹽酸跟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鈣的反應;

        三、硝酸跟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鈣的反應。

        【追問】分別討論三組實驗,參加反應的物質不同,為什么每一組會產生同樣的現象?在筆記本上完成其化學方程式。

        【講解】酸、堿、鹽都是電解質,在水的作用下能電離(強調離子表示方法)。這些電解質在溶液里發(fā)生的反應實質上是離子間反應。

        【練習】書寫如下電離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

        【板書】一、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

        電解質在溶液里所起的反應屬于離子反應。如:復分解反應和在溶液中進行的置換反應等。

        【過渡】用什么式子來表示離子反應呢?前面已經通過實驗證明AgNO3與NaCl、HCl、KCl均能發(fā)生反應,并有白色沉淀生成,請同學分別寫出上述實驗的化學方程式。

        二、均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

        三、均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

        思考并討論、猜想。

        回答:復分解反應均是在溶液中進行的,溶質在溶液中大多數是以離子形式存在的。雖然反應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離子。比如鹽酸、氯化鈉、氯化鉀在溶液中均電離出氯離子,跟AgNO3電離出的Ag+結合,所以均產生白色沉淀氯化銀。

        練習:

        HCl=H++Cl-

        HNO3=H++NO3-

        AgNO3=Ag++NO3-

        NaCl=Na++Cl-

        KCl=K++Cl-

        完成練習

        AgNO3+HCl=

        AgCl↓+HNO3

        AgNO3+NaCl=

        AgCl↓+NaNO3

        AgNO3+KCl=

        AgCl↓+KNO3

        復習鞏固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化學教案《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講解】先把溶液中易電離的物質改寫成離子的形式,把難溶的物質仍寫成化學式。反應前溶液中大量存在著四種離子(Ag+、NO3-、H+、Cl-)。由于Ag+和Cl-結合成難溶于水的AgCl沉淀,溶液里的Ag+和Cl-迅速減少,反應向右進行。把反應前后沒有變化的H+和NO3-即實際沒有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刪去就寫成了“離子方程式”。

        【板書】2.離子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Ag++Cl-=AgCl↓

        1.概念: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

        子方程式。

        【練習】把上述AgNO3跟NaCl、KCl反應的實驗現象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設問】通過完成AgNO3分別與HCl、NaCl、KCl反應的離子方程式,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離子方程式的意義有以下兩個方面。

        【板書】2.意義

       、倌芙沂痉磻膶嵸|;

        ②不僅表示某一個反應,而且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提問】Ag++Cl-=AgCl↓代表的意義是什么?

        【講解】怎樣書寫離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寫、改、刪、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為例分析。

        領悟。

        模仿。

        板書練習:

        甲:AgNO3+NaCl=

        AgCl↓+NaNO3

        Ag++Cl-=AgCl↓

        Ag++Cl-=AgCl↓

        發(fā)現反應物雖不同,卻都可用同一離子方程式表示?梢婋x子方程式的`意義與化學方程式、電離方程式均不同。

        回答:不僅表示AgNO3和HCl溶液間進行的反應,而且表示可溶性的氯化物和可溶性銀鹽進行的一類反應。

        反應的實質是離子間相互交換的過程,探究反應的實質,引出本節(jié)的知識點。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板書】3.書寫步驟

       。1)寫: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師生同時完成)。

       。2)改:把易溶且易電離的物質拆寫成離子,凡是難溶、難電離、氣體等均寫成化學式形式(易溶指易溶于水,凡不溶于水而溶于酸的物質仍寫其化學式)。

       。3)刪:刪去方程式兩邊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將系數化成最簡整數比。

       。4)查:檢查書寫的離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質量守恒和電荷守恒。①方程式兩邊各元素原子個數是否相等。②方程式兩邊電荷數是否相等。

        【練習】鹽酸跟Na2CO3、K2CO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CO2↑代表的意義是什么?

        【練習】請學生在筆記本上完成

        HNO3跟K2CO3、Na2CO3、CaCO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并驗證兩同學回答是否準確。

        CaCO3+2HCl=CaCl2+

        H2O+CO2↑

        CaCO3+2H++2Cl-=

        Ca2++2Cl-+H2O+CO2↑

        CaCO3+2H+=

        Ca2++H2O+CO2↑

        甲:Na2CO3+2HCl=

        2NaCl+H2O+CO2↑

       。2Na++2Cl-+H2O+CO2↑

        CO2↑

        乙:K2CO3+2HCl=

        2KCl+H2O+CO2↑

        2K++2Cl-+H2O+CO2↑

        丙:可溶性碳酸鹽跟強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類反應。

        分析離子反應如何運用了質量守恒定律;通過對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規(guī)則的練習,要讓學生熟練掌握這一重要的化學用語的基本功。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請寫出固體氯化銨與固體氫氧化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設問】有同學將此反應寫出離子方

        H2O請討論此寫法是否正確?

        【評價】對后一組的發(fā)言,給予高度的評價。指出,固體物質間的反應,不能寫成離子方程式。

        【設問】請寫出實驗室制氯化氫的化

        學方程式。此反應能寫出離子方程式

        嗎?

        【評價】答案正確。指出學習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質。

        【投影】課堂練習

        一、完成下列離子方程式

        1.氫氧化鋇跟稀硫酸反應

        2.鐵跟稀鹽酸的反應

        二、判斷下列離子方程式是否正確?

        3.Fe+Fe3+=2Fe2+

        4.2Fe+6H+=2Fe3++3H2↑

        5.實驗室制氯氣:

        寫出: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討論后回答:

        一組代表回答:按上述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此式正確。

        另一組代表回答:雖然按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此式正確,但反應物都是固態(tài),反應物沒有發(fā)生電離,怎么來的離子方程式?我們認為是錯誤的。

        討論后回答:

        在無水參與的情況下,濃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不發(fā)生電離,因此不能寫出離子方程式。

        完成練習:

        =BaSO4↓+2H2O

        2.Fe+2H+=Fe2++H2↑

        3.不正確,雖然元素原子個數守恒(即遵守了質量守恒)但反應前、后電荷數不等,違反了電荷守恒原則。

        4.不正確。不符合反應事實,Fe被非氧化性的酸氧化時生成Fe2+。

        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及時反饋,進行調控。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總結】離子反應用離子方程式表示;離子方程式不僅能表示一定物質間的反應,而且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正確的離子方程式可揭示反應的實質。要熟練掌握離子方程式的寫法。

        5.正確。此題是氧化還原反應,除了要遵循質量守恒、電荷守恒外,同時還應遵守電子守恒。

        【隨堂檢測】

        1.H2S通入NaOH溶液中,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ˋ)H2S+2NaOH=2Na++S2-+2H2O

        (B)S2-+2H++2Na++20H-=2H2O+2Na++S2-

       。–)H2S+2OH-=2H2O+S2-

       。―)2H++2OH-=2H2O

        2.下列離子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

       。ˋ)鐵跟稀硫酸反應:2Fe+6H+=2Fe3++3H2↑

       。˙)碳酸鎂跟稀硫酸反應:

        MgCO3+2H+=Mg2++H2O+CO2↑

        (D)氯化銅與氫氧化鋇反應:Cu2++2OH-=Cu(OH)2↓

        第1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如何表達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第2題考查學生利用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規(guī)則判斷正確結果。

        附:隨堂檢測答案

        1.(C) 2.(B)、(D)

        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案2

        課題:《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概念。

        2.能根據反應中的元素化合價是否升降來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3.能用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并能舉例說明化學反應中元素化合價升降與電子轉移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1、復習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氧化與還原的相互依存和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

        教學重點:

        1、氧化還原反應的判斷方法

        2、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教學難點: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教學方法:討論、引導、歸納、練習、多媒體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類非常重要的化學反應——氧化還原反應

        (二)講授新課

        (投影)本節(jié)課教學任務

        1、什么是氧化還原反應?2、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什么?

        (生)完成課本P48交流研討

        (師)引導學生分析元素的化合價并引出化學反應的.又一種分類方法并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

        (生)思考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是什么?

        (師)引導學生分析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是——有些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

        (生)完成投影練習,思考總結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的關系(師)講評習題并引導學生再判斷以上反應屬于四種基本反應的哪一種,并得出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的關系。

        (生)完成練習冊P22例1、P23(變式)

        (師)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什么?

        (生)完成課本P49觀察思考及實驗

        (師)引導學生分析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有電子轉移

        (生)討論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與化合價升降的關系

        (師)小結:某種元素的一個原子或離子

        失e- → 該元素化合價升高 → 發(fā)生氧化反應

        得e- → 該元素化合價降低 → 發(fā)生 還原反應

        (投影)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應用的圖片

        (生)完成投影練習

        (師)評析練習

        (生)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師)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1、定義

        2、特征:有些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

        3、實質:電子轉移

        4、失e- → 化合價升高 → 發(fā)生氧化反應

         得e- → 化合價降低 → 發(fā)生 還原反應

      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案3

        教學 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理解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介紹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能源和保護環(huán)境意識;

        通過學習和查閱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國及世界能源儲備和開發(fā);

        通過布置研究性課題,進一步認識化學與生產、科學研究及生活的緊密聯系。

        能力目標

        通過對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發(fā)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情感目標

        在人類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的現在,開發(fā)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義,借此培養(yǎng)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擴展是很難得的。注意科學開發(fā)與保護環(huán)境的關系。

        教學 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第一章第三節(jié)《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梢灾v是高中化學理論聯系實際的開篇,它起著連接初高中化學的紐帶作用。本節(jié) 教學 介紹的理論主要用于聯系實際,分別從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和能量變化等不同反應類型、不同反應過程及實質加以聯系和理解,使學生在感性認識中對知識深化和總結,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教法建議

        以探究學習為主。 教師 是組織者、學習上的服務者、探究學習的引導者和問題的提出者。建議教材安排的兩個演示實驗改為課上的分組實驗,內容不多,準備方便。這樣做既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和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 教師 不能用化學課件代替化學實驗,學生親身實驗所得實驗現象最具說服力。 教學 思路:影像遠古人用火引入課題→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學生實驗驗證和探討理論依據→確定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概念→討論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和保護環(huán)境→能源的展望和人類的進步→布置研究學習和自學內容。

        教學 設計方案

        課題: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教學 重點: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

        教學 難點: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的觀點的建立。能量的“儲存”和“釋放”。

        教學 過程

        [引入新課] 影像:《遠古人用火》01/07

        [過渡]北京猿人遺址中發(fā)現用火后的炭層,表明人類使用能源的歷史已非常久遠。

        [ 板書 ]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一、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過渡] 化學反應中能量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分組實驗]請學生注意

       、俨僮鞣椒;

       、谧屑氂^察實驗現象;

       、劭偨Y實驗結論;

       、軐懗龌瘜W方程式。

       。1)反應產生大量氣泡,同時試管溫度升高,說明反應過程中有熱量放出;瘜W反應方程式:2Al+6HCl=2AlCl 3 +3H 2 ↑

        (2)混合攪拌后,玻璃片和小燒杯粘在一起,說明該反應吸收了大量的熱,使水溫降低結成冰。化學反應方程式:Ba(OH) 2 8H 2 O+2NH 4 Cl=BaCl 2 +2NH 3 ↑+10H 2 O

        [結論]

        放熱反應:化學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學反應叫做放熱反應。

        如 CH 4 (g)+2O 2 (g) CO 2 (g)+2H 2 O(l)

        吸熱反應:化學上把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叫做吸熱反應。

        如 C(s)+H 2 O(g) CO(g)+H 2 (g)

        [討論] 現代人怎樣利用化學反應?

        結論:現代人利用化學反應主要是

       、倮没瘜W反應中釋放出的能量;

       、诶没瘜W反應制取或合成新物質。

        [ 板書 ]二、燃料燃燒的條件和環(huán)境保護

        [學生分組討論]

       。1)燃料充分燃燒條件?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點?

        [結論]

       。1)使燃料充分燃燒需要考慮兩點:

       、偃紵龝r要有足夠多的空氣;

       、谌剂吓c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

        空氣不足:

       、倮速M資源;

       、诋a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氣,危害人體健康。

        空氣過量:過量空氣會帶走部分熱量,浪費能源。

        增大接觸面:改變燃料的狀態(tài)。如固體燃料粉碎、將液體燃料以霧狀噴出、固體燃料液化等。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①能引起溫室效應;

        ②會造成化石燃料蘊藏量的枯竭;

        ③煤燃燒排放二氧化硫,導致酸雨;

       、苊喝紵龝a生大量的煙塵。

        [ 板書 ]三、現代能源結構和新能源展望

        [討論] 現代人怎樣利用化學反應中釋放出的能量?

        結論:人類所需要能量,絕大部分是通過化學反應產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或它們的制品燃燒所產生的。

        [講述]現代能源結構。

        1999年我國化石燃料和水電能源的消耗結構:

        能源

        煤

        石油

        天然氣

        水電

        比例

        76.2%

        16.6%

        2.1%

        5.1%

        [講述]我國化石燃料與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qū)對比。

        石油儲量/1×10 10 t

        天然氣儲量/1×10 10 m 3

        煤炭/1×10 10 t

        北美

        5.6

        8.4

        262.9

        西歐

        3.4

        6.1

        99.3

        日本

        0

        0

        1.0

        前蘇聯

        8.3

        42.5

        241.0

        中東

        54

        24.2

        0

        中國

        2.4

        0.8

        99.0

        [討論]我國能源結構的缺點和新能源展望(環(huán)保、防止能源危機)。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結論]得出以下結構。

        [閱讀]能源與人類進步。

        請學生閱讀教材22——23頁。

        [本節(jié)課的總結和評價]——根據實際完成的情況和 教學 效果而定。

        [尾聲]《太陽能》05 / 34

        教學 手段:

        設計思想: 教師 應從課堂的知識傳輸者和灌輸者,變?yōu)榻M織者、學習上的服務者、探究學習的引導者和問題的提出者。

        板書 設計:

      【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案】相關文章: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03-12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06-14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15篇01-15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15篇)02-24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精選15篇)03-27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12篇04-02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03-20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反思04-22

      高一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