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上冊科學課《電和磁》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上冊科學課《電和磁》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電流可以產生磁性。
過程與方法:
做通電直導線和通電線圈使指南針偏轉的實驗,能夠通過分析建立解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驗科學史上發(fā)現(xiàn)電產生磁的過程。意識到留意觀察、善于思考品質重要。
【教學準備】
1.學生自備:一號電池
2.教師準備:電池盒、小電珠、燈座、導線、指南針
【教學過程】
。ㄒ唬⿲
100多年前,人們對電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丹麥科學家奧斯特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關電和磁的秘密。你們想知道這個秘密是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重現(xiàn)歷史上那個偉大的時刻。(板書課題:電和磁)
。ǘ┩妼Ь和指南針
1.奧斯特當年正在用一個簡單的電路做實驗。桌上有老師準備的材料。請你們先用這些材料組裝一個簡單電路。
2.學生活動
3.當時在奧斯特的實驗桌上放著指南針。這個指南針的指針一頭指著北,一頭指著南。當接通了電源的導線靠近它時,奧斯特突然看到一個現(xiàn)象……你們想試一試嗎?
4.學生活動
5.有什么發(fā)現(xiàn)?對這個發(fā)現(xiàn)你們有什么解釋?
6.通過短路的方式,你們會看到更加明顯的現(xiàn)象。再試試。
(三)通電線圈和指南針
1.奧斯特在發(fā)現(xiàn)了這個現(xiàn)象之后,連續(xù)幾個月把自己關在實驗室里想知道這是為什么?他又做了幾百次類似的實驗。其中就有這樣一個實驗。像P49那樣把導線繞成圈,然后通上電。用它來靠近指南針,又會發(fā)現(xiàn)什么?
2.學生活動
3.匯報:你們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在哪種情況下指南針偏轉的角度大?
4.經過這些實驗之后,奧斯特雖然沒有做出太多的解釋。但是他卻用鐵的事實證明了:電可以產生磁。隨后他的發(fā)現(xiàn)又得到了牛頓等科學家的進一步證實和發(fā)展。為我們解決了很多生活中的問題。
5.考大家一個問題:你今天帶來的電池里還有電嗎?能用什么方法證明?
《電和磁》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六上《能量》單元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統(tǒng)領并開啟本單元,繼而研究電磁鐵、小電動機、電能和能量、能量與太陽等小主題。教材由“讓通電導線靠近小磁針”、“制作一個電磁鐵”和“電磁鐵也有南北極嗎?”三部分組成。教材的編寫思路也是非常清晰的:通過“通電導線靠近小磁針”的實驗了解電流能夠產生磁性,然后做一個電磁鐵進而研究電磁鐵的南北極的問題。
【六年級上冊科學課《電和磁》教案】相關文章:
電與磁教案01-21
電和磁的教學反思02-18
電和磁教學設計03-16
六年級科學電和磁教案(通用11篇)11-08
電生磁教學反思(通用5篇)05-13
小班科學課教案02-24
電安全教案03-27
電的安全教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