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

      時間:2024-09-25 13:16:09 美云 教案 投訴 投稿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精選10篇)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 1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23至26頁例1。

        教學目標:

        1、認識計算器,掌握計算器的簡單使用方法,能進行較大數(shù)目的計算。初步了解計數(shù)法,在不斷更新、完善的探究過程中認識算籌,了解珠算的計數(shù)方法。

        2、通過了解計算工具發(fā)展的演變史,感悟人類偉大的創(chuàng)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創(chuàng)造源于需要,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欲望。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器的簡單使用方法,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史。

        教學難點:

        體會創(chuàng)造源于需要,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

        學生:小棒、計算器、算盤等。

        教師:課件、計算器、計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一次計算比賽(出示口算題)。仔細觀察,你準備選擇什么計算方法讓自己算得又對又快?

        55846+7646=、6908×7=

        13027-8934=、992÷4=

        353+958×3=、436-、(228-179)=

        (預設:大部分學生選擇使用計算器。)

        師:為什么選擇計算器?你還知道哪些計算工具?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計算工具。

        二、操作交流,學習使用計算器

        (1)師:同學們都帶計算器了嗎?請拿出來仔細觀察?纯此厦娑加惺裁矗

       。@示屏、按鍵、電腦芯片、電源)

       。2)看書,試按。認識各種按鍵的名稱和作用。

       。3)在操作中掌握計算器的計算方法

        a、請會使用計算器的同學上臺用課件演示使用計算器計算的方法。

        b、生嘗試計算825-138

        c、師介紹儲存、提取鍵使用方法

        d、生嘗試計算876-738÷9=

        e、開始計算比賽。(學生使用計算器計算上面各題。)

       。4)你認為使用計算器時要注意什么?你覺得計算器這個計算工具怎樣?

        【設計意圖:學生對計算器已并不陌生,讓學生自己介紹計算器上一些常用鍵的名稱和作用,能夠很好的促進學生間互相交流和學習。通過兩個層次的練習,讓學生體驗到用計算器計算快捷、方便、準確,并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

        三、演繹文化,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

        師:這么先進方便的計算工具可不是一直都存在的,計算工具就像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一樣也經(jīng)歷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計算工具是怎樣演化的。

        1、介紹遠古時代一一對應的計數(shù)方法

       。1)課件出示配音動畫: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勞動中,產(chǎn)生了計數(shù)的需要。例如:捕獲了一只野獸就放一顆石子,出去了幾人就在繩子上打幾個結。就這樣,人類在勞動中建立了一一對應的計數(shù)方法,而石子、結繩、刻痕……就是人類最初用來計數(shù)和計算的工具。

        (2)師:你們覺得擺石子、結繩等計數(shù)方法怎么樣?

        【設計意圖:用多媒體直接向學生展示最古老的計數(shù)法,讓學生感悟體會計數(shù)的原始歷程,初步了解計數(shù)的變革是人類生活發(fā)展的需要!

        2、模擬算籌的使用方法

        師: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這些計數(shù)方法的基礎上又發(fā)明了一種新的計算工具(課件出示圖片),用算籌作工具進行計算的方法叫“籌算”。

        師:對于算籌,你們想了解些什么?

       。A設:什么時候發(fā)明的?是誰發(fā)明的?怎樣使用的?)

        師:首先來猜猜看,古人是怎樣用算籌表示1到9的。

        縱式就是豎著擺、橫式就是橫著擺。(手勢)

        師:(微課植入方式)古人擺放1、2、3、4、5的方法。

        師:古人擺6只用了兩根小棒,猜猜古人是怎么想的呢?

        師:都想到了用一根表示5,這是一個好主意。

        據(jù)古書上記載,上面的這根表示5,下面的這一根表示1。

        師:這樣7、8、9也就好理解了。請你試著擺一擺。(屏幕出示)

        師:用算籌可以擺出1-9這幾個數(shù),那怎樣來表示更大的數(shù)呢?

        出示用縱橫相間的方式來表示多位數(shù)。

        這些數(shù)你認識嗎?出示29、306、632(了解0的出現(xiàn)也經(jīng)歷了空格、小正方形、圓形的過程。)

        師:想知道古人怎樣用算籌計算的.嗎?(課件演示)

        師:我國數(shù)學家祖沖之就是擺放算籌來計算的。(出示動畫小視頻)

        看完后,你們覺得算籌這種計算工具怎么樣?怎么評價祖沖之?

        (預設:計算時算籌擺了一大片容易混亂。如果能把活動的小棒固定起來就好了。我們要學習祖沖之計算認真,不怕苦累,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擺數(shù)讓學生體會位值制的含義,體驗古人的智慧以及算籌計數(shù)法的繁瑣;通過讀算籌擺出的數(shù)讓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感受到算籌在使用中也有弊端,對存在的問題加以改進,從而推動了計算工具的發(fā)展。讓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存在著利弊兩個方面,揚棄的過程就是發(fā)展的過程;通過觀看小視頻體驗用算籌計算的弊端以及數(shù)學家嚴謹執(zhí)著的數(shù)學精神!

        3、小組合作,研究認識算盤.

        師: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數(shù)據(jù)計算的準確性和速度要求越來越高,于是人們又發(fā)明了新的計算工具---算盤。你見過它嗎?在哪里見過?

        師:之前同學們已經(jīng)初步認識過算盤,課前又收集了相關知識,就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組研究,集體匯報:)

       。A設:學生知道算盤的名稱,課件配合演示:框、梁、檔、上珠、下珠;學生知道:一粒上珠代表5,一粒下珠代表1;學生會在算盤上撥簡單的數(shù);學生會收集關于算盤的輝煌歷史以及現(xiàn)在使用情況……)

        師:同學們了解的真不少!下面請同學們在算盤撥出46、278、320485。

        (一名同學在課件上演示,其他同學在算盤上試撥,師適時引導在算盤上定位的方法。如果有同學會用算盤計算可以安排展示一下,以讓學生體會算盤撥珠即答的優(yōu)點。)

        生:我在家里收集算盤的資料時,讀到了很多有關算盤的歷史資料,知道算盤是中國發(fā)明的,中國是珠算的故鄉(xiāng)。不僅如此,即使是在美國、日本等高度現(xiàn)代化的國家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學習使用算盤,并把珠算列入小學課程。

        師:在我國,人們至今仍然非常喜愛它,把它制成這樣來裝扮生活。(出示配音圖片展示各種算盤)

        【設計意圖: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具備了大容量儲存教學信息的優(yōu)勢,它可以穿越時空的界限,為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的學習材料。學生通過課前查找,課中交流,真切感受到了算盤這一燦爛的文化。】

        4、感悟世界各國人民對計算工具的探索

        師:不僅僅是我國人民在發(fā)明計算工具,世界各國人民都在積極的探索各種計算工具,請看(課件出示世界機械計算器發(fā)展史:計算尺-手搖計算機--巨型計算機--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

        師:就這樣,從古到今,計算工具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也體現(xiàn)了人類的聰明智慧和探索精神。

        師:目前人們并沒有停止探索的步伐,還在繼續(xù)研發(fā)更為先進的計算工具。

       。ǔ鍪窘】淡h(huán)保電腦、小巧方便電腦筆圖片)

        師:你能想象一下新型的計算器會是什么樣的嗎?

        四、再次體驗,總結提升

        這節(jié)課你了解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感想?

        五、課外活動延伸:

        1、每個小組設計“新型計算器”的方案。

        2、調(diào)查了解更多與計算工具有關的知識制成數(shù)學小報。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 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簡單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包括結繩計數(shù)等遠古計數(shù)方法、算籌的簡單知識、傳統(tǒng)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器、和現(xiàn)代計算機的發(fā)展史。展示人類偉大的創(chuàng)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到人們?yōu)榱朔奖阍谟嬎愎ぞ叻矫娴奶剿骱团Α?/p>

        2.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計算在日常生活、生產(chǎn)實踐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利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快樂導入

        師:如果老師請XX同學和XX同學同時參加一個計算大賽,你認為誰會取勝?如果我給XX同學一件秘密武器(計算器),這時候誰能取勝呢?看來,有了計算工具,會使我們的計算變得又快又準確。

        同學們都知道,數(shù)學總是離不開計算。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計算工具。

       。ò鍟n題:計算工具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快樂自學

        你都知道哪些計算的工具?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介紹?

        生可能會答:計算器、算盤……

        【設計意圖:學生課前通過預習,查找資料。課一開始即讓學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計算工具,發(fā)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興趣。教師根據(jù)學生匯報的情況有重點的請學生介紹如繩結、算籌等使用的方法,從而進一步使學生體會計算工具發(fā)展的過程!

        1.遠古計數(shù):

        師:看來同學們的知識都非常豐富,但有關計算工具的知識還遠不止這些,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jīng)過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勞動中,就產(chǎn)生了計數(shù)的需要。人們就用什么來計數(shù)?(板書:遠古計數(shù))

        生回憶:手指、石子、結繩或在木棒上刻痕來計數(shù)。

        2.算籌:

        師:這種方法只能計數(shù),而不能清楚的表示數(shù)位,人們開始想一些新的辦法來計數(shù)。這就出現(xiàn)了這樣一種計數(shù)方法--算籌。

       。ò鍟核慊I)

        師:算籌是用木棍或竹子制成。與遠古計數(shù)相比,她的.優(yōu)點是有數(shù)位。算籌是如何用來計數(shù)的。出示資料,并且討論:你在這段資料中了解到哪些知識?

        3.算盤:

        師:后來我國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了算盤作為計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盤已經(jīng)在我國廣泛使用。

        展示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下面每顆珠子表示1。

        不僅我國勞動人民有如此多的發(fā)明,其他國家的人為了使計算更加的便捷,也在孜孜不倦的努力著。請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計算工具發(fā)展的演變史,認識算籌、算盤,了解算盤計數(shù),讓學生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感受到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中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4.計算器:

        師:現(xiàn)在,計算工具不僅要滿足計算的需要,更要追求輕便,快捷。計算器就是我們最常見的計算工具。你在哪里見過計算器?

        生:菜市場、早市計算菜的價錢。超市計算物品的價錢。

        師:大家都準備了計算器,同學們互相觀察,相互交流:

       。1)你的計算器有哪些按鍵?

        (2)這些按鍵的功能是什么?

        【設計意圖:展示學生手中的計算器,讓學生對計算器的大小、模樣、作用有初步的了解,為下一步具體學習計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礎。并引起探索的興趣!

        三、和諧互動,快樂展示

        1、小組相互說一說你們的計算器有什么不同。

        2、請生說一說各個按鍵的功能。

        3、嘗試計算386+179=

        學生展示,教師補充。

        四、鞏固提高,快樂練習

        1、自己試試看

        825-138= 26×39= 312÷8=

        2、找規(guī)律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根據(jù)規(guī)律直接寫出答案

        9999×5= 9999×7= 9999×9=

        3、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計算平均分

        4、男女生大比拼

        第一組:17+83=62-12=1000×5=

        第二組:7865+3497=835×23= 1305÷45=

        要求:(1)全體男生用口算或筆算算第一組題。

        (2)全體女生用計算器算第二組題。

        【設計意圖:認識計算器,我選用自主探究法,讓學生自主了解計算器各個功能鍵的作用,并在老師的指導下能運用計算器進行四則計算,探究計算規(guī)律。既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學生對待計算器的正確態(tài)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5、作業(yè)

        幫助媽媽算一算今天的家庭消費情況。

        板書設計

        計算工具的認識

        1.遠古計數(shù)

        2.籌算

        3.算盤

        4.計算器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 3

        一、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第23~25頁全部內(nèi)容

        二、教材簡析:

        “計算工具的認識”分別介紹了計算工具算盤和計算器,還安排了有關計算工具的發(fā)展歷史和現(xiàn)狀的閱讀材料。教材安排了較多的直觀圖展示了算盤和計算器的實際應用、算盤和計算器的結構,比較形象直觀,讓學生在觀察和活動中認識常用的計算工具。

        三、教學目標:

        鑒于以上分析,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以下三個方面:

        1、讓生初步認識計算器,了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會使用計算器進行大數(shù)目的計算,通過計算探索發(fā)現(xiàn)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規(guī)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計算器的運用,體驗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優(yōu)點,進一步培養(yǎng)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感受用計算器計算在人類生活和工作中的價值。

        3、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滲透節(jié)約、環(huán)保等方面意識,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四、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計算器的外部結構及常用鍵名稱和功能,學會用計算器進行整數(shù)的四則運算及同級混合運算,探索一些簡單的規(guī)律。

        五、教學程序設計

        1、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學習內(nèi)容

        首先教師用實物投影儀出示超市購物的發(fā)票,發(fā)票上項目很多,計算比較繁瑣,由此激發(fā)學生:怎樣才能又準確又快速地算出結果來呢?(你想到了什么計算工具?)在學生充分地討論交流后揭示課題:用計算器計算。再請學生說說在哪些場合或情況下看到過別人使用計算器?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景,從中提出數(shù)學問題,當學生遇到數(shù)目較大或較繁的計算時啟發(fā)學生想到用計算器,從而揭示學習的內(nèi)容,通過交流計算器的應用場合,讓學生感受計算器使用的普遍性。)

        2、合作學習,探索計算方法

        這一環(huán)節(jié),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了解計算器的結構功能,

        教師首先讓學生做一名計算器推銷員,你打算怎樣介紹你手中的這款計算器的構造?同桌互相說一說,再請一名學生在全班介紹自己的計算器,教師適時歸納板書:顯示器,鍵盤,數(shù)字鍵,運算符號鍵,功能鍵,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相互介紹自己的計算器,接著讓學生說說這些各不相同的計算器都有什么相同的功能?同時教師說明:各種不同的計算器外部結構都可以分為顯示器和鍵盤兩部分,最基本的功能是計算。

        (設計意圖:這里創(chuàng)設學生充當計算器推銷員的角色,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在同學,老師的介紹交流中了解計算器的結構和功能。)

        第二層次,探索,學習計算器的操作

        首先提問:你們以前用過計算器嗎?會用嗎?(學生基本會用計算器計算,所以給予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我們來個比賽好不好?接著教師組織比賽,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及解決幾個實際問題。

        試一試

        765+469589×7641600÷128765+496-296816÷68×27

        1、10月1日,西山景區(qū)接待游客7358人,每人交納門票費35元,這一天的門票收入有多少元?

        2、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每天大約滴18千克的水,照這樣計算一年(按365天計算)要浪費多少千克水?

        學生先自己用計算器嘗試操作,把計算結果記錄在草稿本上。請速度最快的同學上臺演示(實物投影),有不同意見的學生可以進行補充,探討,交流,使學生體會到這樣的一步計算或同級兩步計算只要從左到右依次按鍵就可以了,同級兩步計算不必分步操作。

       。ㄔO計意圖:由于學生基本上會使用計算器計算,所以組織比賽活動、讓學生用計算器自主進行計算,然后交流操作的過程和方法,在交流中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讓學生教學生,從而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不僅掌握用計算器進行基本計算的方法,還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實踐應用,引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賹W生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2兩題,用計算器計算并匯報結果,全班交流。

        ②分組比賽,第1,2小組用口算或筆算,不能用計算器,第3,4小組必須用計算器來計算?纯凑l快。

        15+2082-621000×576549+356887×451305÷45

       。ㄔO計意圖:比賽后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使學生感受到:對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結果的題目如果用計算器計算會比較慢,而對于一些大數(shù)目計算用計算器比較好,因此,在實際應用時我們應該根據(jù)需要合理使用計算器,不可過分地依賴計算器來計算,要把它用到實處。)

        ③用計算器探索規(guī)律

       。1)先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

        142857×1142857×2142857×3142857×4142857×5142857×6

        請學生先用計算器求出各題的積,然后觀察各題中相乘的兩個數(shù)及所得的積,自主探索和發(fā)現(xiàn)積的變化規(guī)律。最后進行全班交流,教師做適當總結:這幾道算式第一個乘數(shù)都是142857,第二個乘數(shù)分別是1,2,3,4,5,6,它們的得數(shù)與第一個乘數(shù)一樣,都是由1,2,4,5,7,8這六個數(shù)字組成的六位數(shù),不過各個數(shù)字所在的數(shù)位不同,但如果把這個六位數(shù)的乘數(shù)按順時針方向排列在一個圓面上,可以發(fā)現(xiàn)這六個積里各數(shù)字的排列順序是一樣的,只不過起點不同:乘1的積是從最小的數(shù)“1”開始,乘2的積是從第二小的'數(shù)字“2”開始,乘3的積是從第三小的數(shù)字“4”開始……,乘6的積是從最大的數(shù)字“8”開始。

       。2)再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題

        先出示: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讓學生用計算器各自獨立計算出得數(shù),然后再出示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

        讓學生再用計算器計算,然后讓學生談談遇到的問題(計算器已經(jīng)不能把這些數(shù)顯示出來了)。

        最后讓學生根據(jù)上面的計算結果,找出規(guī)律,再直接寫出后四題的得數(shù),并組織學生交流,要求學生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及依據(jù),確認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計算器的作用:計算器還可以幫助我們探索規(guī)律。

       。ㄔO計意圖: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使學生體驗計算器的有用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辨證思維能力)

        4、后進行全課總結。

        整個活動,老師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誘導,設疑激趣,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積極思考,討論交流,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數(shù)學活動機會,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發(fā)展了能力,同時又體驗了數(shù)學問題的探索性與創(chuàng)造性,以及成功的喜悅,學生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學有創(chuàng)造,學有發(fā)展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各種計算工具,對算盤和計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3、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的數(shù)學。

        二、教學重點:

        計算器的使用。

        三、教學難點:

        鍵盤操作與顯示的關系。

        四、教學內(nèi)容:

        (一)、自主學習

        看教材23-25頁并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計算工具的歷史及使用。

        1、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古代中國人發(fā)明的算籌是界上最早的計算工具。大約14世紀,中國人發(fā)明了更為方便的( ),并一直沿用至今。

        2、常見的算盤是兩顆算珠在橫梁上,一顆代表( );五顆在橫梁下,每顆代表( )。計算時按規(guī)定的方法撥動算盤子兒而得出計算結果。

        3、在撥數(shù)時要先定好( ),規(guī)定哪檔是個位,然后再撥數(shù)。(規(guī)定從右往左數(shù)第三檔為個位)

        4、算盤在計數(shù)時算珠要靠( )。

        5、17世紀初( )人發(fā)明了計算尺,開創(chuàng)了模擬計算的先河。直到20世紀中葉,計算尺才逐漸被袖珍計算器取代。

        6、認識計算器各種按鍵的名稱和作用。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小組合作,研究算盤的'認識。

        同學們在小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組研究,集體匯報:

        2、操作交流,認識計算器的功能

        (1)學生相互介紹,認識各種按鍵的名稱和作用。

       。2)在操作中掌握計算器的計算方法

        762.320.89= 320108925=

        436.80.75= 13.62.70.75=

        145+145+145= 138+489=

        (三)、檢測。

        1、判斷。

       。1)、常見的算盤是兩顆算珠在橫梁上,一顆代表1。( )

       。2)、算盤每顆下珠代表5。 ( )

       。3)、算盤在計數(shù)時算珠要靠梁。 ( )

        (4)、CE鍵是清屏鍵。 ( )

        2、用計算器計算。

       。1)、太平洋的面積是17967.9萬平方千米,大西洋的面積是9336萬平方米,印度洋的面積是7491.7萬平方千米,北冰洋的面積是1310萬平方千米,問:四大洋的面積一共是多少萬平方千米?

        (2)、即將投入施工的崇海大橋,全橋長3042米,預計投資約6,0000,0000元。問:每米投資約多少元?(得數(shù)保留整數(shù))

       。ㄋ模⑷n小結。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 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簡單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結繩記事、算籌等)

        2、向學生介紹我國的傳統(tǒng)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

        3、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經(jīng)歷認識和使用計算工具的過程,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了解算盤是我國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一種簡便計算工具,曾經(jīng)在生產(chǎn)生活中廣泛應用,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

        認識計算器,會用計算器進行加、減、乘、除等基本的四則計算。通過計算工具的發(fā)展歷史,感受社會的進步和現(xiàn)代計算工具為人們帶來的便利,激發(fā)學生的科學探求精神。

        教學難點:

        能借助計算器進行較復雜的運算,探索簡單的數(shù)學規(guī)律。

        教學方法:

        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分類歸納”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

        預習作業(yè):

        課下搜集計算工具的發(fā)展資料

        課前準備:

        師生每人準備20根小棒,學生每人一張閱讀資料。計算器、算盤各一只。

        學生可把家中的算盤帶來。

        教學過程:

        第一版塊:

        演繹文化,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

       。ㄒ唬┱n前參與反饋(學生介紹計算工具)

        前面我們了解了數(shù)是怎樣產(chǎn)生的,隨著數(shù)的產(chǎn)生,就會出現(xiàn)數(shù)的計算,為了計算方便,人們發(fā)明了各種各樣的計算工具,課前同學們進行了有關資料的查詢,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計算工具?學生發(fā)言。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手中的資料。邊讀邊思考下面的問題:

       。1)文中介紹了哪幾種計算工具?

       。2)算盤的結構是怎樣?

        二、介紹遠古時代的計數(shù)方法。

       。1)配音動畫: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勞動中,產(chǎn)生了計數(shù)的需要。人們出去打獵要數(shù)一數(shù)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來時要數(shù)一數(shù)捕獲了多少只野獸……都要借助實物來計數(shù)。例如捕獲了一只野獸就放一顆石子,出去了幾人就在繩子上打幾個結。就這樣,人類在勞動中建立了一一對應的計數(shù)方法,而石子、結繩、木棒、手指、刻痕……就是人類最初用來計數(shù)和計算的工具。

        但這種方法不能記錄大數(shù)目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這些計數(shù)方法的基礎上,想出樣一種新的計數(shù)方法--算籌。

       。2)介紹最古老的計算方法算籌:我國古代人用算籌計算。用算籌表示一個數(shù),采用十進位制,并且縱式橫式交替使用。個位數(shù)用縱式表示,十位數(shù)用橫是表示,百位數(shù)再用縱式表示“……”空格表示零。計算的時候擺成縱式和橫式兩種數(shù)字,按照縱橫相間的原則表示任何自然數(shù),從而進行加、減、乘、除、開方以及其它的代數(shù)計算。負數(shù)出現(xiàn)后,算籌分紅黑兩種,紅籌表示正數(shù),黑籌表示負數(shù)。這種運算工具和運算方法,在當時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師講解26034的擺法。

        學生用火柴棍代替算籌擺出6357、20435、1818三組數(shù)字。

        第二版塊:

        小組合作,了解算盤的結構和指法。

        三、介紹算盤認識其結構。

        隨著計算技術的`發(fā)展,在求解一些更復雜的數(shù)學問題時,算籌顯得越來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約六、七百年前,中國人發(fā)明了算盤,它結合了十進制計數(shù)法和一整套計算口訣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許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數(shù)字計算機。是我國同四大發(fā)明齊名的重大發(fā)明之一。

        一般的算盤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來發(fā)展到用銅等金屬制作算盤。高檔的算盤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圓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為菱形的算珠。最大的算盤有幾米長,最小的只有幾厘米。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算盤,收藏在天津歷史博物館內(nèi)。它是清朝末年天津沽衣街算盤作坊制造的,距今已有一二百年的歷史。它的長度是按天津達仁堂藥店的柜臺設計的,為306厘米,寬則為26厘米,共有117檔。營業(yè)忙時,五六個店員可以同時在大算盤上算賬。

        算盤可以進行加減乘除各種運算。時至今日,用算盤計算加減法的速度毫不遜色于計算器。

        算盤的指法:

        四、合作學習:(四人一小組,每組一個算盤)

       。1)認識算盤各部分的名稱,學生到前邊講解。

       。2)生報數(shù),撥珠,如6125,4037……

        (3)嘗試:計算:70149+23867

        五、交流:比較80與8在算盤上有什么區(qū)別?

        體會定位點的重要性。

        試一試:在括號里寫出下面算盤上算珠表示的數(shù)(標記處表示個位)。

        在算盤上撥出下面各數(shù)。

        385 1378 5600 7432 60409

        第三版塊:

        探索交流,認識計算器:

        六、認識計算器:

        師;剛才介紹的我國古代的一些計算方法和工具的使用。由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人們已經(jīng)不再使用這些工具了。我們經(jīng)常使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只要輸入題目,計算器就會顯示結果,運算過程自動完成。這樣非常簡便快捷。

        1、介紹功能鍵:

        計算器的種類很多,我們先來看看這一簡單的計算器。自主學習

        On/c:誰知道這個鍵有什么作用?

        Off:誰知道這個鍵有什么作用?。

        2、計算操作:

        師:都有誰會使用計算器?學生:介紹使用方法:按on/c鍵,顯示:0輸入題目

        按=鍵,顯示結果再按on/c鍵,清屏。

        3、利用計算器計算

       。1)386+179 825-138

        先估算這道題大約得幾?怎樣估算?

        利用計算器怎樣計算?

        第四版塊:

        學以致用,我能行

        我能行:

        一、用計算器計算并寫出結果,看看誰最快。

        999999+123456=()

        999999-123456=()

        777×123=()

        53372÷4852=()

        二、先用計算器計算出前三個算式的結果,再按規(guī)律寫出第四個算式的得數(shù)。

        99×99=

        999×999=

        9999×9999=

        那么:9999×9999=

        四、小結:計算器的使用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的方便,通過使用計算器,你覺得計算器如果具備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們?nèi)フ乙徽沂欠裼芯邆溥@種功能的計算器,該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學們能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發(fā)明出更好的計算工具。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 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經(jīng)歷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2、探索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方法。

        3、能有意識地根據(jù)統(tǒng)計圖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進一步感受

        教學重點:

        根據(jù)統(tǒng)計圖提出和回答問題并能根據(jù)提供的信息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教學難點:

        自主探究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繪制。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指導學生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繪制(節(jié)約時間,保證教學目標的實施)

        一、情景引入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有多少人嗎?你還知道哪些與人口有關的數(shù)據(jù)。下面是某地1985—2000年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人口的統(tǒng)計表,(課件出示)我們這節(jié)課就一起來整理和分析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課前預習完成)

        師:在制圖時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師簡要小結:作圖時要注意線條要直,畫完后要標上數(shù)據(jù)。

        2、自主探究

       、賹W生觀察單式條形圖(課件分別出示城鎮(zhèn)人口統(tǒng)計圖和鄉(xiāng)村人口統(tǒng)計圖)。

        ②設疑問難:

        統(tǒng)計的現(xiàn)實意義,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凵鷩L試自主完成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可根據(jù)書上99頁完成)師巡視并輔導個別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說一說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僬故緦W生繪制的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生互評后教師點撥:這就是復式條形條形統(tǒng)計圖。(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條形統(tǒng)計圖并板書課題)

        ②討論交流: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與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區(qū)別?請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nèi)與其他同學交流。

        ③全班匯報、交流

       、芴岢鰯(shù)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⑤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情感小組討論交流,分析人口逐年變化情況。

        三、鞏固應用

        1、出示某超市兩種飲料月銷售情況統(tǒng)計圖,回答

        ①從統(tǒng)計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谌绻闶浅欣习,下個月應該怎樣進貨?

        2、出示1997-2000年我國廢水排放量統(tǒng)計圖,觀察并回答問題。

        工業(yè)廢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廢水排放在逐年?

        從圖中你想到了什么?(滲透環(huán)保意識)

        四、拓展應用

        1、請你調(diào)查你們小組同學一周內(nèi)爸爸媽媽每天的睡眠時間,制成統(tǒng)計表。

        2、根據(jù)復式統(tǒng)計表制成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3、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信息?

        五、回顧總結,展示個性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有什么想法和體會?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 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自學,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習興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

        認識算盤、計算器,計算器的使用

        教學難點:

        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3分)

        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jīng)過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

        二、自主學習(5分)

        1、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3--24頁。

       。1)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史。

        (2)認識算盤。算盤上的`每一檔代表一個數(shù)位。我們選定一檔作個位(做個記號),從這一檔起向左數(shù),就是十位、百位、千位、萬位,這與整數(shù)的數(shù)位順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時,表示算盤上沒有數(shù)。計數(shù)時要撥主靠梁。一個下珠表示1,一個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萬位撥珠靠梁,就分別表示幾十、幾百、幾千、幾萬,“0”用空檔表示。

        (3)計算器的認識。找學生說一說你知道計算器有哪些功能鍵?

        2、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6頁例1。

        3、嘗試訓練:825-138=26×39=312÷8=

        4、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6頁例2。

        5、學生匯報交流。

        6、教師強調(diào)并小結。

        三、自主練習(8分)

        師:通過剛才的自學,同學們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下面我們來進行自主練習,看誰把今天的知識學的,最棒!

        1、用計算器計算。

        55846+7646=13027-8934=66280×23=

        6908×37=111111111÷9=395412+10589=

        2、小組匯報。(抽簽匯報,可以選擇口頭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師強調(diào)小結。

        四、當堂檢測(發(fā)試卷)

        師:同學們,我們再接再厲,用的成績來結束今天的學習,好嗎?那下面我們進行課堂檢測,看誰完成的又快又正確!

        五、評價總結(4分)

        1、教師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組內(nèi)交流答案,自批,統(tǒng)計正確率;

        2、小組匯報完成情況。

        3、教師總結錯題的類型,再次精講。

        4、學生談收獲和自我評價。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 8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P.23——27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計算工具,體會數(shù)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通過學習,了解算盤的計數(shù)方法,認識計算器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計算器的簡單使用,了解計算機在高科技領域的應用,能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計算工具。

        教學重難點:

        會使用常見的計算工具。

        課前準備:

        算盤、電子計算器。

        一、知識鏈接:

        想一想,你見過哪些常用的計算工具?你會使用它們嗎?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計算工具,體會數(shù)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通過學習,了解算盤的計數(shù)方法,認識計算器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計算器的簡單使用,了解計算機在高科技領域的應用,能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計算工具。

        二、自主學習,一邊出示自學指導,一邊檢測,一邊交流講評。

        1、自學課本第23頁,想一想:

       、偎惚P上方每顆珠子代表多少?下方的每顆代表幾?

       、谀銜谒惚P上表示出32784嗎?

        2、自學課本第24頁。

        ①你會使用這樣的電子計算器嗎?

       、陂喿x課本第25頁的“閱讀資料”,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過程。

        3、自學課本第26頁例1,想一想:

       、偃绾斡嬎26×39=312÷8=

       、谟秒娮佑嬎闫饔嬎愫凸P算,哪種方法算的快?如何進行驗算呢?

        ③練一練:1526﹢46587=68432﹣3596=

        359×53=657÷3=

        4、自學課本第27頁例4,思考:

       、僮屑氂^察前四個算式的計算結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你能直接寫出后面三個算式的計算結果嗎?試一試。

       、谡埬阌糜嬎闫鳈z驗剛才猜想出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弁瓿烧n本第27頁的“做一做”。

        三、達標測評

        1、用計算器計算

        367+65=572﹣98=

        26×68=144÷12=

        2、先用計算器計算前三個算式,再根據(jù)規(guī)律直接寫出其他算式的得數(shù),最后用計算器計算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

        142857×1=

        142857×2=

        142857×3=

        142857×4=

        142857×5=

        142857×6=

        五、課后反思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自學,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習興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二、教學重點:

        認識算盤、計算器,計算器的使用

        三、教學難點:

        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課前準備:

        PPT課件、計算器

        教學過程

        ⊙游戲互動,感知計算器的作用

        師:老師聽說咱們班的同學都特別愛動腦筋,現(xiàn)在老師就要考考同學們的計算能力。

        課件出示題目。

        第一組:25×20 45+55 360÷36 1900-100

        第二組:123456+98552 3698×46201

        36952872÷2332

        師:同學們能很快算出第二組算式的得數(shù)嗎?

        生:不能。

        師:在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遇到類似的大數(shù),當計算比較復雜時,可以使用計算工具——計算器。從古至今,人類都使用了哪些計算工具呢?它們發(fā)展的歷程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初步認識、了解計算工具。(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計算的形式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對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結果的題目,如果用計算器計算會比較慢,而對于一些大數(shù)目的題目,用計算器計算會比較快。

        ⊙引導探索,認識計算工具

        1、計算工具的歷史。

        師:計算工具從古至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jīng)過了漫長的發(fā)展歷程。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記數(shù)的需要。慢慢地為了計算方便,人類發(fā)明了各種各樣的計算工具。

        課件出示教材23頁閱讀資料,了解計算器的發(fā)展史。

        請大家閱讀資料,說一說你們的感受。

       。▽W生觀看課件,交流感受)

        2、算盤的認識。

        算盤是我國古代的發(fā)明,是我國的傳統(tǒng)計算工具,曾經(jīng)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廣泛應用,至今仍然發(fā)揮著它獨特的作用,即使現(xiàn)代最先進的電子計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它。

       。1)認識算盤。

        師:關于算盤,你都知道什么?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稱嗎?你知道算盤的1顆上珠表示幾,1顆下珠表示幾嗎?(課件出示算盤結構圖)

        明確算盤的各部分名稱,算盤上方的每顆算珠表示5,下方的每顆算珠表示1。在算盤上記數(shù)時,首先要確定某一檔為個位,從個位向左數(shù),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

        師:關于算盤你還知道什么?

        強調(diào):“5”一般不用5顆下珠表示,而是用1顆上珠表示;“10”一般不用個位上的1顆上珠和5顆下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的1顆下珠表示;空檔表示0。

        (2)撥數(shù)練習。(見課堂活動卡)

        (3)課件出示教材24頁練習題:你能分別寫出下面算盤表示的數(shù)嗎?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計算器的認識。

       。1)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計算器越來越普及。它是目前人們廣泛使用的計算工具。比如:在餐館吃飯結賬時,用計算器計算,又快又準。

        (2)認識計算器各部分的名稱。(課件出示教材25頁情境圖)

        下面是一種計算器。

       、倌贸鲇嬎闫,看看你手中的計算器,再看看同桌和PPT上的計算器,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煆娬{(diào):雖然計算器的大小、功能不同,但是最基本的功能都是計算)

       、谡埻瑢W們看一看,計算器包括哪些按鍵?你知道哪些按鍵的'功能?和同學交流一下。(學生通過實驗自己驗證、交流)

       、凵鷧R報結果。

        教師小結:希望同學們能牢牢地記住計算器上的一些最基本的按鍵的功能,并在計算中靈活應用它們。計算器上還有一些具有特別功能的按鍵。例如,b/c、a、x2等,可以用來計算分數(shù)等。

        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掌握計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學時給學生自主學習計算器功能鍵的機會。學生自己摸索、實驗,互相討論、交流,自己尋找、發(fā)現(xiàn),學習氛圍非常濃厚。

        ⊙鞏固練習

        算盤上每顆上珠代表(),每顆下珠代表()。

        ⊙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計算工具,了解了計算工具的發(fā)展史,認識了算盤和計算器,還知道了計算器上每個按鍵的功能。這節(jié)課同學們的收獲可真不少!希望同學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發(fā)明出更好的計算工具。

        ⊙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用最簡潔的語言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計算器,并寫下來。

        板書設計

        計算工具的認識

        1、算盤的認識。

       。1)算盤的各部分名稱。

        (2)算盤的作用:計算和記數(shù)。

        2、計算器的認識。

        ON/C開關及清除屏鍵

        AC清除鍵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 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的順序和筆算順序是一樣的。

        3、讓學生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的秘密,能夠對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shù)進行口算。

        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難點:懂得觀察發(fā)現(xiàn)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shù)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有關計算工具,請同學們把自己的電子計算器拿出來,今天我們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

        (板書課題:用計算器計算)

        二、用計算器計算

        1、教學例1。

        (1)出示386+179=________

        說說你是怎樣使用計算器計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顯示386,再按“+”,屏幕顯示不變,再按“179”,屏幕顯示179,按“=”,屏幕顯示結果565。)

        (2)引導學生按步驟按鍵計算出結果,試試CE圖和AC鍵各有什么功能?

        CE:清除功能,AC為0,也相當于清除功能。

        (3)自己用計算器試試。

        825-138=26×39=312÷8=

        (4)你覺得使用計算器需要注意什么?

        看清數(shù),別按錯了,每次計算前要清0。

        2、教學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_______

        9999×3=________

        9999×4=________

        用計算器算出上面幾個算式的結果。

        (2)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嗎?說一說。

        從9999×2起,結果是一個五位數(shù),中間是3個9,兩頭分別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幾題的結果嗎?試一試,很有趣。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結果又是多少呢?誰能說一說?

        9999×6=59994

        9999×8=79992

        師總結:碰到9999和9以內(nèi)的自然數(shù)相乘(0,1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shù),最高位和個位就是這個自然數(shù)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shù)都是9。

        (5)第26頁“做一做”。

        用計算器算出前面幾道算式的結果,找出規(guī)律,再直接寫出下面幾個算式的結果,然后用計算器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1、用計算器計算,練習四第1、4題。

        組織學生獨立用計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組中相互交流計算的結果。

        2、練習四第3題。

        教師先介紹收據(jù)上的內(nèi)容,并指導學生如何計算相應的金額。

        再讓學生兩人一組,一人筆算,一人用計算器進行驗算。

        3、練習四第9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并說說怎樣才能用計算器計算時不出錯。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新的知識,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領?

        板書設計

        用計算器計算

        9999×5=49995 9999×6=59994

        9999×7=69993 9999×8=79992

        9999×9=89991

        教學反思

        計算器對學生來說是比較熟悉的,大部分學生也使用過。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充分把握教材所帶來的便利,巧妙整合,利用學生已有的認識和操作經(jīng)驗,相互交流,充分感受用計算器計算的便利。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11-20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15篇02-08

      四年級英語上冊第一單元教案01-31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通用18篇)09-05

      小班教案《認識交通工具》03-13

      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11-20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01-30

      認識工具教學設計07-21

      上冊第三單元教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