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匯編2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
研究新課標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師教育理念和師生主角的轉化!
1.教育觀念的轉變
新課程要求教師確立新的教學觀,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方式顯現(xiàn)多樣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師的概念中,
教學就是講課,就是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來灌輸。灌注教學是一些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新課程和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充分相學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為學生研究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體現(xiàn)者,把權據為己有。在學生的研究過程中,教師是起指導、幫助和引導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學生的控制者。學生是研究的主體和主人。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個學生有效地研究,并使每個學生充分發(fā)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研究興趣和潛能,通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主動研究。教師要創(chuàng)造一個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研究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研究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本事。
2.我們應該正確理解這種新的研究方式。
包括:自主研究、合作研究、探究研究。自學是一種自我是研究的主人,不受他人支配的研究方式。
它強調研究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研究者的興趣和職責,有助于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研究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職責分工的相互性研究。它強調研究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團體觀念。探究性研究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經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研究方式。它強調研究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于構成學生的內在的研究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合作、探究性等研究方式,能夠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內在的研究動力,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本事。大力提倡這樣的新的研究方式,是現(xiàn)實的要求和未來的需要。
總之無論我們多么習慣和喜歡從前的教學模式,無論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新課標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新的方向,僅有跟著新課標的方向,我們也才不會迷失自我的方向!
研究新課標的體會今天在學校會議室觀看并聆聽了教育專家對《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再次深刻體會到新課標的改革。
改革的重要性和實質。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我們的教學要堅持以人為本,從學生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發(fā)揮學科自身優(yōu)勢,將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實踐作為突破口,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地研究過程中,將獲取理論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化為理解理論知識、進行科學探究、參與實踐創(chuàng)新的過程。
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支配下,作為語文教師,如何才能創(chuàng)造一個簡單的研究環(huán)境,引導學生自主研究,尊重學生?人的情懷改變過去語文教學孤立封閉僵化的局面?
首先,改變觀念,樹立全新的人才觀。
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會研究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新課標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師就應當激活學生的情感,營養(yǎng)學生的德性,并用自我的航標之燈,去照亮學生的期望之路,使他們的心靈世界也通明透亮。孕育著這樣的心靈,一切完美的事物才能從外部走向內部,從客體走向主體,一句話,才能內化為學生的素質。
其次,創(chuàng)設情境,簡便研究。
《新課標》更重視語文知識與本事的`培養(yǎng)。強化語言實踐便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的本事,其主要途徑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本事。一個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閱讀,又能有效發(fā)揮教師的指導閱讀的作用。我認為,教師的指導作用在乎如何拓展語文研究和運用的領域,使學生在不一樣資料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研究效率,在乎如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課文描述的情景。
3.尊重學生,培養(yǎng)探究性研究。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多角度供應,創(chuàng)造性閱讀,利用閱讀等待、閱讀反思、閱讀批判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新《語文課程標準》突出了四個理念,但貫穿整個語文課程的新理念卻是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理念。究竟是以傳授知識為本,或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是以教師為中心,或是以學生為中心;是以被動理解性研究為主,或是以自主研究為主。這是新舊教學理念的分水嶺。
《語文課程標準》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語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關于語文的工具性,過去我們講得很多。語文是交流思想、溝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腦思維的工具,是學生研究其他學科的工具,是人類傳承文化、積累文化、傳達社會價值觀的工具。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2
研究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給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zhàn),作為一名一線的普通教師,理解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將課改的精神貫穿于我的教學之中。經過努力,漸漸地從陌生走向了熟悉,從戰(zhàn)戰(zhàn)兢兢走向了從容應對。對我來說,新課改是一場對話,一座平臺,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回顧小學語文教學這幾年走過的路,作為一名教師我慶幸,趕上了新課程改革,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
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我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孩子、學校和教師帶來的活力和變化。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時,新課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問題,也是讓我們教師們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們參與一線教學工作的教師已經能夠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課堂教學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真的精彩。隨著課改實踐的不斷深入,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讓我體會最深的是: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共同參與和探究發(fā)展。以下我就圍繞這幾點談談自我研究新課程標準的體會:
一、平等對話是課堂教學的基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加入兒童生活中,便發(fā)現(xiàn)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并且有創(chuàng)造力。新課程要求
轉變教師主角,轉變教學行為。教師不是絕對的權,而是與學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學生的合作者。教學中教師的態(tài)度是否和藹、親切、有鼓動性,對學生是否民主、尊重、有親和力,對教學過程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首先是學生研究的伙伴,同時才是學生研究的指導者,所以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學生心貼著心,聽聽他們心中的疑惑,了解他們的喜怒好惡,幫忙解決他們想努力解決的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給孩子真正的欣賞,就要給學生以心理的支持,創(chuàng)造良好的研究氣氛,激發(fā)他們的表現(xiàn)欲望,因為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鮮的東西,無窮的.期望。在教學中,我們要做的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感覺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狀況,根據這些狀況思考指導學生研究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學生個性,鼓勵他們發(fā)表感受,談自我的見解。
二、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
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意義是教師教會學生如何研究。因此,要讓學生學會研究,就必須從課堂教學上改變。
改革入手,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主體精神得到發(fā)揮、主體人格不斷完善、養(yǎng)成主動研究的習慣,促進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去掌握新的研究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全體學生的研究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研究、生動活潑地發(fā)展,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如何,直接影響研究的效率。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鮮明生動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于參與。閱讀課中聲情并茂的語言,生動鮮明的圖畫,具體逼真的實物,引人深思的提問,根據課題組織活躍有序的質疑探源,根據文章情節(jié)組織主角鮮明的課本劇,針對疑難組織人人參與的辯論等,都能比較有效地激活學生思維,提起學生興趣。習作(寫話)教學中教師情真意切的下水文,組織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等,會使學生覺得習作也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表現(xiàn)生活的手段,是交流的需要。
總之,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如果能時時想著學生原有的思維狀態(tài)是什么,何種方法是激活思維的最佳切入點,何種手段能讓學生努力思考,人人都愿意參與,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學生研究的過程中,學生永遠是研究的主體。教師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探究的氛圍,組織他們在參與中研究,在活動中領悟,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能夠激發(fā)學生強烈的研究需求和興趣,使學生獲得細致的、深層次的體驗,給予學生足夠的獨立空間和足夠的活動機會,真正實現(xiàn)在參與中求體驗,在創(chuàng)新中求發(fā)展的教學,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三、探究發(fā)展是課堂教學的精髓
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自主研究、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獨立探究的意識,增強與人合作的需求感。
從而學會研究,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與人溝通合作。這是課堂教學研究的主要方向。舒明浩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語文研究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珍惜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fā)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精神。我認為,應該把握小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實踐潛力,關注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使學生成為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拓寬教育教學視野極為必要。語文探究性研究能極大地促進自主研究潛能的培養(yǎng)。語文探究性研究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獲得知識、方法和情感體驗的過程。探究可以是文章的思想、材料,可以是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可以是學生理解和研究的過程。更重要的不是探究的結果,而是探究的過程本身,進而獲得探究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探究性研究的目的是改變學生單純理解教師傳授知識的探究性研究方式,為學生構建一個開放的研究環(huán)境,給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的機會,將所學知識綜合運用于實踐,促進其建設性運用。
良好的研究態(tài)度和良好的研究策略,培養(yǎng)新的精神和實踐潛力,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育孩子不是一個相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xiàn)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才會真正地發(fā)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語文教學才會真正的姓語。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11-10
【精選】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07-08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2-08
學習物理新課標心得體會01-16
學習數(shù)學新課標心得體會02-09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03-31
學習音樂新課標心得體會06-16
學習《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07-29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2-04
新課標學習總結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