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精品(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⒈會利用已有知識和技能解決圓弧長的相關計算問題。
⒉通過起跑線問題的解決,體會數學知識在體育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數學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會計算跑道的彎道(半圓)長,能解決有關起跑線的設置問題。
教學方法:啟發(fā)、引導、討論、練習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教材第75頁起跑線圖。
問一:為什么每條起跑線都不在同一條水平線上呢?(因為跑道的彎道部分,外圈比內圈長一些)
問二:半徑為30米的半圓有多長,你會計算嗎?
由學生討論解決問一、問二。
。c評:問一旨在引起學生時跑道的形狀和跑道的長短認真觀察和比較。問二旨在回顧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問一、問二既引入新課,又為新課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講解實例
6名運動員進行200米賽跑,怎么設置每條跑道的起跑線?(每條跑道寬約1.2米,彎道部分為半圓)
、抛顑热Φ膹澋腊霃綖31.7米,這個彎道的全長為 (米)。
、瓶績鹊诙Φ膹澋腊霃綖 (米),這個彎道的全長為 (米)。
、窍噜弮蓷l跑道的彎道部分相差 (米)。
解:⑴圓的周長C=2πγ
半徑為31.7米的圓的周長為2×31.7π米
半徑為31.7米的半圓的.長為2×31.7π/2米,即31.7π米,所以這個彎道的全長為31.7π米。
⑵因為每條跑道寬約1.2米,所以靠內第二圈的彎道半徑為(31.7+1.2)米,這個彎道的全長為(31.7+1.2)π米。
、牵31.7+1.2)π—31.7π
。31.7π+1.2π—31.7π
=1.2π
≈3.770米
。c評:通過對相鄰彎道長的計算、比較,得出起跑線設置的規(guī)律,給學生一種收獲感。)
總結:相鄰兩條彎道部分的差等于每條跑道的寬與圓周率的積。
三、練一練
進行200米賽跑,如果最內圈跑道的起跑線已經畫好,那么以后每條跑道的起跑線應依次提前多少呢?
四、實踐活動
量一量,學校操場跑道最內圈的彎道半徑,計算出最內圈跑道的總長度約為多少米。
五、思考題
國際標準田徑運動場跑道全長400米,最內圈彎道半徑為36.5米,每條跑道寬為1.2米。
、抛顑热澋篱L為多少米?
、迫糇顑热ε艿赖钠鹋芫已畫好,那么400米賽跑的以后每條跑道的起跑線應依次提前多少米?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營養(yǎng)配餐(六年級上冊p46)
【教學目標】:
、攀箤W生了解有關營養(yǎng)的知識,增強健康意識,均衡飲食。
⑵會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選擇營養(yǎng)配餐和評價配餐營養(yǎng)成分的均衡性。
【教學重點】:讓學生體會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健康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眲(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盘岢鰡栴}:
教師:你們今天吃得什么飯菜呀?
教師:那你們知道這些飯菜中主要有哪些營養(yǎng)嗎?
、泣c題:
教師:飯菜中的營養(yǎng)非常豐富,主要營養(yǎng)素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礦物質等。我們今天著重研究一下前三種。
像你們這個年齡的兒童,一頓午飯大約需要蛋白質30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120克。
⒉探索新知:
、艑W生預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熟悉新知,教師則引導學生主動地閱讀情境中的圖、表、文字與數字,即讀圖、讀表、讀字。從圖、表、文字與數字的關系中看懂情境中直接給出的數學信息。
、浦笇W習
教師:好了,你們表現的時候到了,誰能告訴大家小明這頓午飯的營養(yǎng)符合營養(yǎng)師的建議嗎?
教師:那么就請大家按照營養(yǎng)師的建議,給小明也給你們自己設計一份既好吃又營養(yǎng)的午餐,好嗎?
、踌柟绦轮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設計一份營養(yǎng)均衡的午餐,可以小組為單位,評選最優(yōu)午餐,也可以小組合作共同設計。
4.作業(yè):
設計一天的配餐表,并計算它的營養(yǎng)含量.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教材第48~49頁“比的意義”。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經歷探索比與除法、分數關系的過程,初步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明白比的后項不能為0的道理,會把比改寫成分數的形式。
3、在數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能力,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設計:
⊙復習鋪墊
1、某車間有男工5人,女工8人,男工人數是女工人數的幾分之幾?女工人數是男工人數的幾倍?
2、分數與除法有什么關系?(分數的分子相當于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數)
設計意圖:在結合生活實際復習兩個同類量之間的倍數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復習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講授新課
1、教學比的意義。
(1)教學同類量的比。
、儆贸ū硎就惲恐g的關系。
a、課件出示:楊利偉在“神舟”五號飛船里向人們展示了聯合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這兩面旗都是長15cm,寬10cm。
b、討論:怎樣用算式表示這兩面旗的長和寬的關系?(引導學生說出:可以求長是寬的幾倍,或求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谟帽缺硎就惲恐g的關系。
a、引入比的概念:兩面旗的長和寬的倍數關系還可以用“比”來表示。長÷寬=15÷10,寬÷長=10÷15,也可以說長和寬的比是15比10,寬和長的比是10比15。
b、簡介同類量的比:不論是長和寬的比還是寬和長的比,都是兩個長度的比,相比的兩個量是同類的量,所以兩面旗的長和寬的比屬于同類量的比。
(2)教學非同類量的比。
、儆贸ū硎痉峭惲恐g的關系。
a、課件出示:“神舟”五號進入運行軌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圓周運動,平均90分鐘繞地球一周,大約運行42252km。
b、討論:怎樣用算式表示飛船進入軌道后平均每分鐘飛行多少千米?(42252÷90)
、谟帽缺硎痉峭惲恐g的關系。
對于這種關系,我們也可以說:飛船所行路程和時間的比是42252比90,因為這里的42252km與90分鐘是兩個非同類的量,所以比也可以表示非同類量之間的關系。
(3)歸納、理解比的意義。
、偈裁词潜?結合上面兩個例子說一說。(學生試說,教師總結:兩個數的比就是表示兩個數相除)
、谂袛啵旅鏀盗块g的關系表示的是兩個數的比嗎?
a、甲數是3,乙數是4,甲數和乙數的比是3比4;乙數和甲數的比是4比3。(是)
b、張師傅20分鐘制作了7個零件,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的比是7比20。(是)
c、足球比賽,甲隊和乙隊的比分是8比1。(不是,因為足球比賽的比分不表示兩個數相除)
2、教學比的讀、寫和比的各部分名稱。
(1)簡介比的寫法。
15比10記作15∶10;
10比15記作10∶15;
42252比90記作42252∶90。
(2)簡介比的讀法。
兩種形式的比都讀作幾比幾。15∶10讀作:15比10;表示比時,讀作:15比10。
(3)簡介比的各部分名稱。
“∶”是比號,讀作“比”。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后面的數叫做比的后項。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板書)
(4)明確比值的求法和表示方法。
比值=比的前項÷比的后項,比值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或整數表示。
3、教學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1)比與除法的關系。
、儆^察上面的式子,比的前項相當于被除數,比號相當于除號,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數,比值相當于商。
②比的后項能不能是0?為什么?(比的后項不能是0。因為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數,除數不能是0,所以比的后項也不能是0)
(2)比與分數的關系。
、俑鶕謹蹬c除法的關系想一想,比與分數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回答:比的前項相當于分子,比號相當于分數線,比的后項相當于分母,比值相當于分數值)
、谂e例說一說,兩個數的比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嗎?怎樣寫?(兩個數的比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例如15∶10,可以寫成,讀作:15比10)
4、小結。
比的概念實質是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比關系。任何相關聯的兩個量的比都可以抽象為兩個數的比,既有同類量的比,又有非同類量的比,比和除法、分數有著密切的聯系。
設計意圖:循序漸進,先由倍數關系引出兩個同類量之間的比及非同類量之間的比,使學生理解比的本質;然后再結合實例,引導學生明確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比值的求法;最后引導學生理解、掌握比和除法及分數之間的關系,加強了知識間的聯系,為學習比的其他知識打下基礎。
⊙鞏固練習
1、教材49頁1、2題。
2、教材52頁1題。
⊙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yè)
教材52頁2題。
板書設計:
比的意義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弧、圓心角以及他們之間的對應關系,認識扇形。
2、能準確判斷圓心角和扇形。
3、理解扇形的大小在同一個圓中與圓心角有關,了解扇形與所在圓的`關系。
4、感受圖形之美,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弧、圓心角、扇形,能準確判斷。
教學難點:
理解扇形的大小在同一個圓中與圓心角有關,了解扇形與所在圓的關系。
教具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學習有關圓的知識,你能指出這個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嗎?(課件出示圖形,指名回答)
2、我們還學習了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下面同學們看一下這道題:(課件出示)一個底面是圓形的蒙古包,沿地面量得周長25.12m,它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教師分析題目,指名上臺完成,集體訂正)
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扇形物體:扇貝、扇形藻、折扇。
師:這些物體的外形有什么相關的地方?(都是扇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扇形)
2、師提問:那么什么是扇形?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復習的是百分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常見的百分率是小學數學中的重要基礎之一。
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上有如下特點:
1.創(chuàng)設情境,在具體的情境中復習百分數的意義。
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地給學生營造一個生活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學生發(fā)現問題,探索新知。復習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百分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并在列表對比中,明確百分數與分數的區(qū)別和聯系。
2.巧用圖示,有序地復習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
思維導圖在教學中備受關注,因為它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考過程,把知識要點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引導學生有序地復習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時,結合學生的回答,把三者之間互化的方法用圖示表示出來,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并輕松掌握三者之間的互化方法以及相互間的可逆關系。
3.重視遷移,培養(yǎng)學生類推的`能力。
根據百分數與分數的密切關系,百分數問題在解題思路和方法上與分數基本相同這一特點,聯系分數知識復習、理解百分數問題中的數量關系,使學生能夠正確解答百分數問題。這樣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溝通分數、百分數之間的內在聯系。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情境激趣
(出示課件)一件絨衣的成分如下:
羊絨:14.8%
超細羊毛:73.5%
天絲:11.7%
讀出這件絨衣成分的相關數據,并說出這些數據的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情境,調動學生復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復習熱情,為高效復習作鋪墊。
⊙復習百分數的相關知識
1.復習百分數的意義。
(1)什么叫百分數?它的意義是什么?(板書:百分數)
(像14.8%、73.5%、11.7%…這樣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有什么不同?
(結合學生的回答,用課件展示,列表對比)
百分數 | 分數 | |
意義 | 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 |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1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 |
區(qū)別 | 百分數通常只是表示兩個數的倍比關系。 | 分數既可以表示兩個數的倍比關系,又可以表示一個具體數量。 |
聯系 | 百分數可以看作分母為100的特殊分數。 |
2.復習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
(1)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是什么?
、傩蹬c分數的互化方法。(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②小數與百分數的互化方法。(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郯俜謹蹬c分數的互化方法。(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2)鞏固練習。
、侔严旅娓鲾祷砂俜謹。
0.625= 0.2= 0.6= 3=
、诎严旅娴姆謹祷砂俜謹怠
。 = =
、郯严旅娴陌俜謹祷尚祷蛘麛。
42%= 108%= 5.4%= 200%=
3.復習百分數應用題。
(1)復習常見的百分率問題。
(課件出示教材116頁12題)
取小麥500 g,烘干后,還有428 g。計算出這種小麥的烘干率和含水率。
烘干率=×100%
含水率=×100%
(解決問題,然后復習其他常見的百分率)
(2)復習百分數乘、除法應用題。
[課件出示教材113頁3題第(3)、(4)、(5)小題]
①一件襯衣原價125元,現在降價20%,F在售價是多少元?[125×(1-20%)=100(元)]
、谝患r衣降價20%后,售價為100元。這件襯衣原價是多少元?[100÷(1-20%)=125(元)]
③一件襯衣售價為100元,一條長褲的價錢是這件襯衣的150%,這條長褲的價錢又是一雙皮鞋的。這雙皮鞋售價是多少元?
長褲:100×150%=150(元)
皮鞋:150÷=180(元)
(3)小結。
解百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準單位“1”,解題思路與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一樣:單位“1”已知,求比較量用乘法計算;單位“1”未知,求單位“1”用除法計算。
設計意圖:在系統復習百分數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重點復習應用百分數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解題方法,使學生利用百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114頁5題。
⊙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復習,你都進一步理解了哪些知識?
⊙布置作業(yè)
教材116頁13題。
板書設計
百分數(一)
1.百分數的意義
2.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
3.百分數應用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6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qū)域的過程,這一內容的學習,既能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又能讓學生用它來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1.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
動手實踐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一種手段,它能促進學生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通過讓學生動手畫一畫,使學生感知觀察的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變化。
2.重視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通過汽車由遠及近行駛時司機所看到的建筑物的變化、路燈下的影子、小老鼠的安全活動范圍等引發(fā)學生討論。學生通過驗證,明確了“觀察的范圍”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懂得了用數學知識可以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也體現了數學的地位和應用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問題
師:說一說,你在不同樓層的窗口看到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預設生:樓層越高,看到的景物越多。
師:誰知道這是什么情況?
預設生:樓層高,看到的范圍變大了。
師:也就是觀察的范圍變大了。我們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范圍是怎樣變化的呢?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的范圍。(板書課題)
課件出示:桃樹下落了一地桃子,一只小猴在墻外的樹上向墻內張望。
師:看,小猴爬到了這個位置(A處),它能看到地上全部的桃子嗎?猜一猜小猴能看到多少個桃子?[課件出示情境圖(如下圖)]
學生猜測各異。
師:看來,光靠眼睛看是不準確的,你們能不能想出辦法,準確找到小猴看到多少個桃子呢?說說你的想法。
設計意圖:在熟悉的環(huán)境作用下,學生更容易將自己的情感投入進去,所以情境引入教學就是為了能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情感的紐帶作用和驅動作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習數學成為他們自愿進行的、快樂的事情。
探究新知,建構模型
1.獨立思考。
師:光靠眼睛看是不準確的,同學們可以先自己想一想,畫一畫。
2.合作交流。
(1)小組交流: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好方法。
(2)全班交流:哪位同學能把你們小組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學生匯報:
、僭A點時,我們把小猴的眼睛看作“觀察點”。(板書:觀察點)
②阻礙小猴觀察視線的是墻,我們把阻礙視線的這個墻的頂點叫“阻礙點”。
(板書:阻礙點)
、蹖ⅰ坝^察點”和“阻礙點”進行連線,這條線和地面的交點,就是小猴能看到的離墻最近的點。這條線實際就是小猴的視線。
A′點右面的部分是小猴在A處時能看到的范圍,A′點和墻之間的部分是小猴在A處時看不到的范圍,也就是觀察的盲區(qū)(如上圖)。
(3)師提問:小猴想看到更多桃子,該怎么辦?
生:根據我們在不同樓層看到的.景物,我覺得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范圍越大,看到的桃子就越多。
(4)師追問:如果小猴繼續(xù)往上爬,爬到B點、C點,你能找到墻內離墻最近的點嗎?(課件呈現)
學生獨立思考,畫一畫。
(5)反饋:結合學生的想法,觀察課件動畫,幫助理解。
3.建立模型。
(1)師生小結:先看觀察點,再找阻礙點,連接這兩點,延長到地面的交點,確定觀察的范圍。
師:我們把三次觀察的結果放在一起,你發(fā)現了什么?
預設生: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說明小猴觀察到的范圍就越大。
師:可見,觀察點的位置越高,觀察到的范圍越大。(板書:觀察點的位置越高,觀察到的范圍越大)
(2)聯系古詩:你能從數學的角度來探究“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道理嗎?(說明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北師大,小學數學,教學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納稅。課本第98頁的內容和第99頁的例5
教學目標:
1,理解稅收的專有名詞,會計算應納稅額。
2.建立正確的納稅觀,懂得納稅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理解納稅的.專有名詞,會計算應納稅額。
教學用具: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學前導入:
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聽說過有關稅收的知識嗎?板書:納稅。
二、展示學習目標:
理解納稅含義,懂得應納稅額。
三、討論發(fā)現:
1.什么人需要納稅?
2.為什么要納稅?
3.你認為你身邊的哪些事物是國家用稅收款投資完成的?明確:www.daodoc.com1.無論是集體還是個人,都應該依法納稅。
2.納稅是根據國家稅法的有關規(guī)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
3.稅收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國家用收來的稅款發(fā)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yè)。
稅收主要分為消費稅、增值稅、營業(yè)稅和個人所得稅等幾類。繳納的稅款叫作應納稅額,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銷售額、營業(yè)額……)的比率叫做稅率。
四、鞏固練習:
出示例5:一家飯店十月份的營業(yè)額約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yè)額的5﹪繳納營業(yè)稅,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約多少萬元?(多名學生板書演示)
求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多少萬元,就是求30萬元的5﹪是多少。即:30×5﹪=1.5(萬元)
答:十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約1.5萬元。
五、作業(yè)安排:
課本練習二十三第102頁第
4、5題。教學內容:利率。課本第99、100頁的內容。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8
一、情境鋪墊,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我們來猜個謎好嗎?
生(齊):好。
師:有一種球,它不用手玩,用腳踢,能猜出它是什么球嗎?
生(齊):足球。
師: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看一場足球比賽。(出示掛圖)
。ê喸u:以小朋友感興趣的猜謎活動導入新課,即消除了學生的緊張心理,把學生的心由激烈的課前玩耍狀態(tài)收回到課堂,又使他們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即將開始的新的認知活動之中。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被提了起來,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教學開端。)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課
。ㄗ屔屑氂^察掛圖)
師:小朋友們,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在踢球。
師: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齊):10人。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一個一個數出來的。
生2:掛圖左邊有6人,右邊有4人,合起來是10人。
生3:穿橙色衣服的有6人,綠色衣服的有4人,合起來是10人。
師:你們可以根據我們以前學過的8、9的解題規(guī)律寫出關于10的四道算式嗎?
生:6+4=10 , 4+6=10 ,10-4=6,10-6=4。
。ê喸u:充分利用學生的有意注意,直觀入手,借助形象的掛圖使學生投入到積極思維之中,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用以前所學的8、9的加、減算理很順利地得出關于10的加、減的四道算式,更進一步感受加、減算式間的聯系,體會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審美情趣。)
師:除了這個問題,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生1:一個戴帽子,9個沒戴帽子,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
得到:1+9=10,9+1=10。
生2:有10個小朋友, 6個小朋友在左邊,有多少個小朋友在右邊?得到:10-6=4。
生3:10個小朋友,有4個小朋友穿綠色衣服,其余小朋友穿橙色衣服,穿橙色衣服的小朋友有多少人?
。ê喸u:由淺入深,憑借掛圖為學生提供開放的教學內容、開放的教學空間,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自由的教學環(huán)境,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索,和學生一起觀察,一起討論,教學相長,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自由度,引導學生發(fā)現新問題[著裝異同、是否戴帽]、提出新問題,并解決新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探索新知意識,讓每個學生的創(chuàng)造個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fā)展。)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從踢足球上我們就可以解決這么多問題,那你能幫書上這個小女孩嗎?
生(齊):能。
2、教學試一試。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P55面,桌子上是這個小女孩拋花片得到的結果,你能根據她拋的結果(7個正面帶花的,3個反面),列出4道算式嗎?
生:3+7=10,10-3=7,7+3=10,10-7=3。
師:真棒!表揚他。(生齊鼓掌)(師獎勵星圖片)
師:既然小朋友能幫助書上小女孩解決好這一題,老師想你們自己動手拋也會做的很好,是不是?(讓學生拋花片,寫四道算式,在組內互相交流)
師:有誰來說一說你拋花片的情況,你列的算式是怎樣的?
生1:帶花的一面有8個,不帶花一面有2個。算式是:
2+8=10,8+2=10,10-2=8,10-8=2。
生2:帶花的一面有7個,不帶花一面有3個。算式是:
3+7=10,7+3=10,10-3=7,10-7=3。
生n:帶花的一面有5個,不帶花一面也有5個。算式是:
5+5=10,10-5=5。
師:你為什么只寫出兩道算式呢?
生n:(沉默)
師:哪位同學能夠幫他回答這個問題呢?
生:因為兩個加數都是5,調換它們的位置,還是一樣,所以只能寫出兩道算式。
師:其他小朋友同意他的觀點嗎?
生(齊):同意。
師:老師也同意他的看法。
(簡評:程老師根據活潑好動是小孩子的天性這一心理特點,讓小朋友用看得見、摸得著、直觀性強、感興趣的拋花片來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啟迪他們的求知欲。依據拋花片的結果列算式,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根據同學們拋的不同結果,列出不同的算式,有助于新授知識的伸展和學生思維發(fā)展。提問時注意了學生有條理地一組一組地說,篩選出特殊情況5和5、10和0,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體現新課程標準中教師始終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的教育理念。)
三、鞏固練習
師: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
生(齊):好。
師:我出1。(拍手2次)
生:我出9,1和9合成10。
師:今天老師還請來了兩個小客人,它們就是小老鼠和大象(出現戴頭飾的小朋友),它們也來做數學題,(老鼠出8,大象出2,說出兩道和是10的加法算式,2+8=10,8+2=10。)老師想請同桌的小朋友和老鼠、大象比一比,你們還可以出哪兩張數字卡片使它們合起來等于10呢?(同桌互相出卡片,說得數是10的算式)
。ê喸u:當戴著老鼠和大象頭飾的小朋友出現時,同學們學習的熱情更加高漲。程老師讓同學們合作出卡片,合成10,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問題的意識,感知和是10的算式的五彩繽紛。從課堂熱烈的場面,能發(fā)現同學們的學習是快樂的、有成效的。)
2、幫小白兔順利回家
師:現在小白兔遇到了一個難題,它不能順利回家了,(出示掛圖),你能幫幫小白兔,讓它順利回家嗎?
。◣熣f算式,生口算得數)
。ê喸u:本來很枯燥的計算變成了幫小白兔回家,小朋友們都變成了樂于助人的'小公民,這樣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數學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小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識。)
3、P56第3題
師:既然小朋友能這么快幫小白兔回到家,相信下面的題目也不會難倒你。(師以卡片形式出示口算題,一張接一張出現,生按坐的位置不同,開火車口答。)
4、師:下面老師想請小朋友也來幫幫小蜜蜂,它找不到它們要采的花蜜了。記住這里每只小蜜蜂都有它要采的花朵,老師相信聰明細心的你,一定能很快地幫助每只小蜜蜂完成任務的。(用線連一連)
。ê喸u:這兩題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使學生由初步掌握列式計算提升到熟練口算,體現知識掌握的循序漸進性特點。從學生那自信的回答中,可以感受到學生的活力和產生的成功感。利用開火車這種游戲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從答對讓別的同學點頭,答錯遙頭也體現了程老師教學方法的靈活性。)
5、師:小朋友們的表現的真棒!很快幫助小蜜蜂找到了要采的花蜜,F在小松鼠和小猴也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它們也給小朋友們出了數學題,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ㄍ队俺鍪绢}目)
師:數一數它們各有多少?誰能用算式來比較它們的多少呢?
生:小松鼠有8只,小猴有6只,小松鼠比小猴多2只,小猴比小松鼠少2只。算式:8-6=2。
師:我們一起來說一遍,好不好?(生齊答)
師:那小雞和小鴨怎么比較呢?
。ㄗ屔毩⑼瓿伞#
。ê喸u:使學生初步感知多幾、少幾的含義,引導學生理解每次是誰和誰比,初步理解結果的不同,對結果的表達也不同,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教育理念,也為以后學習比多、比少應用題埋下了伏筆。)
6、師:下面還有一道難度稍大的題目,你們怕不怕?
生(齊):(不怕。
師:那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生:好。
師:你能說出一些和是10的加法算式和一些10減幾的減法算式嗎?
生:
。ê喸u:注重養(yǎng)成學生獨立思考、多思善想的個性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發(fā)展空間理念。既和前面的踢足球、拋花片、幫小白兔回家相呼應,又由形象到抽象地總結了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
四、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課本P56第3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9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從學生們熟悉的搭積木游戲入手,觀察與游戲相關的立體圖形,使學生認識到一個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所觀察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這是學生思維的過渡。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如下:
1.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
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進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注重引導學生先畫一畫,再搭一搭,著重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讓學生感知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并能根據給定的從一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和小正方體的數量還原立體圖形,以及根據給定的從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小正方體的數量范圍。
2.重視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本節(jié)課以游戲的形式引入,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的,通過小組成員不斷地發(fā)現實物與他們所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關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比賽計分冊
學生準備若干個小正方體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搭積木嗎?在搭積木的過程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預設
生1:用同樣數量的積木可以搭出很多種立體圖形。
生2:從不同角度觀察立體圖形,形狀不一樣。
師:今天我們來進行一場搭積木比賽,從中會學到很多知識。(板書課題:搭積木比賽)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搭積木游戲導入新課,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比賽一:畫一畫。
課件出示第一項比賽:根據搭成的立體圖形,畫出從三個方向(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狀。
(1)明確比賽規(guī)則。
觀察搭成的立體圖形,分別畫出從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狀。
(2)課件出示教材32頁淘氣搭成的立體圖形,觀察這個立體圖形,看一看有什么特點。
、賹W生觀察,小組內交流、討論,教師對學習困難的同學進行適當指導。
②學生匯報觀察到的結果。
(這個立體圖形是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
(3)從上面、正面、左面三個方向觀察搭成的立體圖形,并畫出看到的形狀。
、賹W生動手畫一畫。
、诟餍〗M展示畫出的圖形,并說一說你是從哪個方向觀察的。
(4)引導學生將畫出的從三個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與搭成的立體圖形進行比較,看是否符合要求。
(5)統計各組的得分情況。
2.比賽二:搭一搭。
課件出示第二項比賽:根據給定的從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小正方體的數量范圍。
(1)一個立體圖形,從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狀如下圖:
(2)提問:搭一個這樣的立體圖形,最少需要幾個小正方體?最多可以有幾個小正方體?
(3)學生小組合作,先交流,再動手操作。
(4)各小組展示搭好的立體圖形。(鼓勵不同的搭法)
(5)引導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設計這個立體圖形的?用了幾個小正方體?
(6)提問:你們搭出的立體圖形各不相同,你們從中發(fā)現了什么?
(7)師小結:根據給定的從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不能確定這個立體圖形的形狀,但能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小正方體的數量范圍。
(8)統計各組的得分情況。
3.比賽三:看誰搭得多。
課件出示第三項比賽:根據從上面看到的形狀,用6個小正方體搭一個立體圖形。
(1)從上面看到的形狀如下圖:
(2)提問:用6個小正方體搭一個從上面看形狀如上圖的立體圖形,你有多少種不同的搭法?
(3)學生在小組內邊交流,邊操作。
(4)各小組展示不同的搭法,看哪個小組搭的方法多。
(5)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設計的。
(6)師小結:根據給定的從一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搭立體圖形,即使給出的小正方體的數量是固定的,也有很多種不同的搭法。
(7)統計各組的得分情況。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2、3頁“圓的認識一”。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特征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guī)畫圓。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圓的特征。
2、畫圓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1、三角尺、直尺、圓規(guī)。
2、教學課件。
【教學設計】
一、觀察思考。
1、欣賞生活中的圓:棋子、桌面、鐘面、車輪、中國結。
2、觀察這些圖形與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有什么不同?
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面是圓形?
做套圈游戲,哪種方式更公平?
二、畫一畫。
你能想辦法畫一個圓嗎?
用手比劃著畫圓。
用一根線和一支筆畫圓。
用圓規(guī)畫圓。
2、教學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
三、認一認。
學生用圓規(guī)畫一個圓。
討論:圓規(guī)的“尖”、圓規(guī)張開的兩腳之間的長度所起的作用。
告訴學生半徑和圓心。
四、畫一畫、想一想。
要求學生畫一個任意大小的`圓,并畫出它的半徑和直徑。
觀察比較得知:圓有無數條直徑,無數條半徑。
在同一個圓內直徑都相等,半徑都相等。
以點A為圓心,要求學生以A為圓心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
畫兩個半徑都是2厘米的圓。
五、討論。
圓的位置與什么有關系?
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使學生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圓形物體,建立正確的圓的表象。
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會圓的本質特征。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圓的本質特征。
讓學生認識到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六、觀察與思考。
1、播放課件。
動物王國自行車比賽。分別有圓形、橢圓形、正方形的車輪。
思考:車輪為什么是圓形?
操作:
用硬紙板分別剪一個圓形、正方形、橢圓形。
小組合作描出運動軌跡。
七、練一練。
課本練一練題目。
八、全課小結。
【教學反思】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學生很快能找到圓的主要特征,而且能從本節(jié)課里掌握圓的特征,掌握圓各部分的名稱,以及直徑半徑等之間的關系。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例1,做一做和練習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數對,掌握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2)引導學生經歷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探索過程,體驗用數對確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簡潔性,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正確地用數對描述物體的具體位置。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圖片)同學們還記得嗎?在20xx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5號成功發(fā)射,10月16日6時28分返回艙在內蒙古大草原安全著陸,圓了幾代中國人的夢想,讓全中國人為之驕傲和自豪!但是你們知道在茫茫無邊的大草原上,我們的科學家是怎樣迅速地找到返回艙著陸的位置的嗎?這全依賴于“GPS——衛(wèi)星全球定位系統”。大家一定覺得很神奇吧!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就會明白其中的奧妙。――――板書課題:位置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認識列、行的含義及確定第幾列第幾行
。1)、什么叫做列,什么叫做行,咱們班的第一列在哪里,(請第一列的學生站起來向大家揮揮手),第一行在哪里,(請第一行的同學站起來向大家揮揮手)數一數,咱們班一共有幾列幾行
。2)多媒體課件把全班同學的座位轉換為座位示意圖
師:哪位同學上來找找第一列在哪里,第一行在哪里。
問:數列數和行數的時候,你們分別從哪邊數起?
教師小結:豎排叫做列,橫排叫做行,數列數的時候是從左往右數,數行數的時候是從前往后數。
。3)誰能說出自己的座位是在第幾列第幾行,你的好朋友位置是在第幾列第幾行,讓大家猜猜他(她)的好朋友是誰。學生交流反饋。
剛才同學們都用了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同學的位置,那么在書面上應該怎樣記錄位置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吧。
2、認識數對,會用數對表示自己的位置。
(1)教師提問:剛才同學位都能說出自己的位置在哪里?(第幾列第幾行)
師:其實在數學上有一種統一的方法,既簡單又清楚的表示位置,可以把第X列第Y行表示為(X,Y),X表示什么,Y表示什么?
小結:用一個括號表示位置,第一個數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表示第幾行,兩個數之間用逗號隔開,我們把物體的位置用這個簡單的方法表示,稱為數對表示法(板書)
那么反過來,數對(5,3)表示什么意思?
學生小組探究,交流匯報。
。2)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自己的位置數對。寫后與同桌互換檢查。
。3)數對闖關活動。
第一關:下面兩個數對是表示哪位同學的`位置的,就請這位同學站起來。
。4,3)、(3,4)
這兩個數對有什么區(qū)別。
。2,3)、(3,1)、(1,3)、(3,3)。請坐在這幾個位置的同學逐一站起來。
第二關:誰能給這些數對分類。
。3,4)、(3,3)、(2,3)、(4,3)、(3,1)、(1,3)
第三關:在坐標軸上確定上面這幾個數對的位置。假如,把(3,3)的位置定在這里的話。(如下圖),其他數對的位置分別在哪里?讓學生思考并完成。
3、確定方格中的位置。
師出示例2,先讓學生說出圖中幾個場館的位置數對,再讓學生在圖中標出其他場館的位置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介紹“地球上經緯線知識”
2、現在同學門應該知道科學家們怎樣迅速的找到反回艙了吧,GPS-衛(wèi)星全球定位系統就是監(jiān)測出“神舟五號的降落的位置的經度和緯度,從而幫助科學家們快速的找到英雄楊利偉叔叔了。
3、“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數對思想”再一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四、全課總結。
(1)同學們今堂課你收獲了什么?
。2)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2
一、指導思想
嚴格遵循黨的教育方針,愛崗敬業(yè),正確傳授學生知識,并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思想教育,培養(yǎng)其成為新時期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認真培養(yǎng)其數感,提高其計算能力,培養(yǎng)其空間觀念,并能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二、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
1、雙基情況
大部分學生本冊應掌握的知識基本掌握較好,尤其是分數計算方面準確率較高,但在實際應用類,如應用題,還有個別學生對題目難以理解,解題困難。
2、學習能力
大部分學生學習較主動,能自覺進行課后復習、課前預習,課堂上發(fā)言較積極,但有個別學生依賴性較強,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較差,聽課時較易分神,學習成績較不理想。
3、學習習慣
學生學習習慣大多較好,課堂聽課認真,作業(yè)基本上都能按時完成。只有少數差生學習上仍有惰性,完成作業(yè)較應付。
三、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負數、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數學廣角、整理和復習等。圓柱與圓錐、比例和整理和復習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2、教學目標
①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②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有坐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并能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
、蹠幢壤撸芾梅礁窦埖刃问桨匆欢ǖ谋壤龑⒑唵螆D形放大或縮小。
、苷J識圓柱、圓錐的特征,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菽軓慕y計圖表準確提取統計信息,正確解釋統計結果,并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初步體會數據可能產生誤導。
、藿洑v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呓洑v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了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fā)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⑧通過系統的整理和復習,加深對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fā)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⑨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怵B(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3、教學重點
、僭谑煜さ纳钋榫持谐醪秸J識負數,能正確的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谡J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基本特征。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厶剿鞑⒄莆請A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④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實例,能運用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菡J識正比例關系的圖像,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有坐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出圖像,會根據其中一個量在圖像中找出或估計出另一個量的值。
、蘖私獗壤,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⑦會綜合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能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信息,能夠正確解釋統計結果。
、嘟洑v“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了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釋πW階段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的復習。
4、教學難點
、僬莆請A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诶斫獗壤囊饬x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實例,能運用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壅J識正比例關系的圖像,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有坐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出圖像,會根據其中一個量在圖像中找出或估計出另一個量的值。
④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輹C合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能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信息,能夠正確解釋統計結果。
、藿洑v“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⑦通過對小學階段所學數學知識進行系統的復習,熟練掌握和運用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
5、教具和學具
三角板 直尺 圓柱、圓錐的實物及模型方格作圖紙
四、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和網絡等現代化教育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基礎。
2、積極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和經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學的輕松快樂,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學習的效率。
3、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認真?zhèn)浜谜n、上好課,批改好作業(yè),以積極認真的態(tài)度來影響學生,提高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使學生愿學、樂學。
4、抓好單元檢測,把好單元教學關。
5、加大培優(yōu)輔差的力度,以激勵表揚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展開競爭,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對后進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心,作業(yè)做到面批面改。使他們進一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全班教學
質量的提高。
6、繼續(xù)寫數學學習周記,以培養(yǎng)學生總結概況的能力,以激勵性的評語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3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內容屬于百分數的具體應用,是實際生活中人們經常接觸到的事例。學習本節(jié)課的目的是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百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采用課內外學習相結合的形式,先讓學生自己去銀行進行調查,了解有關儲蓄方面的知識,并結合實例讓學生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等概念,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然后運用公式計算利息,通過分析、比較、討論、歸納等活動,進一步鞏固利息的計算方法,最后通過質疑和總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教育學生學會合理理財,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學情檢測卡、學生到銀行調查年利率并制成利率表及了解有關儲蓄的知識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1.談話。
師:同學們,每年大家都會積攢不少零花錢吧。這些零花錢你們是怎么安排的.?
引導學生說出將積攢的零花錢存入銀行。人們將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既可以支援國家建設,又對個人有好處。
2.匯報課前調查的內容。
師:同學們在課前進行了調查,誰能說一說你了解到了哪些有關儲蓄的知識?
學生自由發(fā)言,可能匯報的內容有很多,如儲蓄的種類,儲蓄的意義,儲蓄卡、國債和教育儲蓄不收利息稅等。
3.導入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共同學習有關儲蓄的知識。(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從學生熟悉的現實情境中尋找數學題材導入新課,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覺得數學問題是那么的鮮活,從而形成問題意識。
⊙探究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例題。
(課件出示教材96頁例題)
(1)300元存一年,到期時有多少利息?
(2)如果淘氣把300元存為三年期的,到期時有多少利息?
引導學生認識本金、年利率、利息。
2.教師明確。
年利率是一年利息占本金的百分之幾。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能在實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實際意義。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題方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3.通過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學習,在觀察、研討、交流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和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按比分配的意義,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自主探索解決按比分配實際問題的策略,能運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女生與男生的人數比是5:7。
師:“女生和男生的人數比是5:7”,從這句話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設計意圖】一條簡單的現實生活信息,不但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例探究
(一)自主探索
1.出示: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與男生的人數比是5:7。
師:根據這兩條信息,你能求出什么?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你會算嗎?
2.學生獨立嘗試。
3.同桌交流。師:與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寫下來。(教師巡視指導)
4.匯報:請不同做法的學生上臺板演,交流匯報。預設(1):48÷(5+7)=4(人);
女生:4×5=20(人);
男生:4×7=28(人)。師:介紹一下你的想法吧。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別是什么意思?這種方法是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師:還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嗎?
預設(2):女生:(人);男生:(人)。師:這種方法中,是什么意思?呢?
5.小結:剛才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配合課件演示)。方法一是根據比的意義,看看一共分成幾份,先求出一份的數量,再算幾份的數量;方法二是根據比與分數的關系,看看男生、女生各占總人數的幾分之幾,再用分數的知識來解決。這兩種方法都不失為好方法,你更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探究時,沒有直接用書本上的例題,而是用了班級男生、女生人數比這一實際情況。因為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事例,所以學生很樂意去探索、交流、實踐。這樣的設計不僅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揭示課題師:像上題這樣,把數量按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分配。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按比分配。(板書課題:按比分配)
(三)實踐嘗試出示例2:這是某種清潔劑濃縮液的稀釋瓶,瓶子上標明的比表示濃縮液和水的體積之比。按照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濃度的稀釋液。
1.閱讀與理解。濃縮液和稀釋液指的是什么?(濃縮液是純清潔劑,稀釋液是加水之后的清潔劑。)師:你能用剛才的方法解決這一問題嗎?(學生獨立解題,交流匯報。)
2.分析與解答。預設(1):每份是500÷5=100(mL),濃縮液有100×1=100(mL),水有100× 4=400(mL)。師:這里的5表示什么?(把總體積平均分成5份。)
預設(2):濃縮液有(mL),水有(mL)。師:表示什么?(濃縮液占總體積的;)呢?(水占總體積的。)
3.回顧與反思。師:可以用怎樣的方法對結果進行驗證?預設:看濃縮液與水的比是不是等于1:4。
小結:體現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要看清楚1:4到底是哪兩個量之間的比。
【設計意圖】把書上的例2作為嘗試題,讓學生獨立嘗試、交流,最后進行小結。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審題、分析的能力,而且進一步加深對兩種方法的.理解,讓學生初嘗成功的樂趣。
三、實踐應用
。ㄒ唬┗揪毩
1.師:打開教材第55頁,看第一題。
。1)師: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算一算,看誰算得又快又對。
(2)交流:說說你的方法。
2.出示: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準備種黃瓜和茄子。師:請你來設計一下,可以怎么分配?
預設一:1:1。師:如果按1:1分配,那么種黃瓜和茄子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米?(學生自主計算)師:通過計算,發(fā)現按1:1分配其實就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平均分”。是的,平均分就是按1:1分配,是按比分配中的特例。對于其余各種分配方法,都讓學生快速算一算再交流。
。ǘ┌l(fā)展提高1.師:增加點難度行不行?我把這一題變一下。出示教材第56頁第7題: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準備用種西紅柿,剩下的按2:1的面積比種黃瓜和茄子。三種蔬菜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米?(1)比較:這一題和前幾題相比,有什么不同?(2)分析:這一題是把哪個數量進行分配,按怎樣的比來分配?這個數量直接告訴我們了嗎?所以我們應該先算什么?那你會算嗎?(3)學生嘗試。(4)交流算法。師: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學生作業(yè))還有同學用其他方法做嗎?介紹一下你們的方法。師:這幾位同學的方法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不同點?2.出示:學校把栽70棵樹的任務按照六年級三個班的人數分配給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個班各應栽多少棵樹?(1)比較分析:師:這一題又有什么不一樣?沒有直接給出“比”,不能直接按比分配了,那怎么辦?師:我們可以先求出比,再按比進行分配。(2)學生獨立嘗試,交流算法。
。ㄈ┬〗Y師:通過上面兩個問題的解答,你覺得在解答按比分配的問題時應注意什么?師:說得對,在解答這類問題時,我們要認真審題,看清楚是對哪個數量進行分配,是按什么比分配的;如果題目沒有直接給出比,我們要先根據題目信息求出比,再按比分配。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從基本練習到綜合性較強的問題,再到沒有直接給出比的題目,層層深入,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和價值,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解題的能力,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實踐的探索中驗證、品嘗自己的學習成果,再次感受成功帶來的樂趣。四、課堂總結 1.師:學到這里,誰能告訴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研究了什么?說說你的收獲和感受。(指名回答)2.課外延伸。師:比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請你課后搜集生活中的實例,編一道按比分配的題目,在下一節(jié)課中進行交流學習。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抓住“收獲”、“感受”來進行課堂總結,可以再次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培養(yǎng)評價、反思的能力,讓學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99~100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會利用利息的計算公式進行一些有關利息的簡單計算。
2、情感性目標: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及口頭表達能力,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實踐性目標:學生在調查實踐中了解儲蓄的意義、種類,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4、體驗性目標: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意識,發(fā)展數學思維。
。ㄔO計意圖:關注學生發(fā)展,整合教學目標,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育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yōu)槭紫汝P注人的發(fā)展。這是對長期以來以知識為本位教育目標的重要改革,也是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更重要的是學生在今后獲取高質量生存條件的有力保證。所以,本節(jié)課根據教材特征結合學生的生活背景,按照關注學生發(fā)展理念的認識,確立了知識技能目標、情感性目標、實踐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努力使學生在發(fā)展性領域和知識性領域獲得發(fā)展、構建自我。對于本課的設計,本著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讓學生通過對不同存款方式的操作,體驗到貨幣的升值,也感受到不同的存款方式所帶來的不同收益,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服務于生活的價值,從小培養(yǎng)科學理財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稅后利息的計算。
課前調查:
銀行儲蓄憑證。
教具準備:
課前搜集的有關利息的信息、多媒體課件、銀行存款單、計算器、有關利率表格。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遵循《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學生的認識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逐步構建起關于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知識結構將得到發(fā)展。為此,本節(jié)課的設計根據新課標精神:“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去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數學只有與學生生活相聯系才能顯得真實和精彩。本著這樣的理念,所以在課堂設計中利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在課堂中充分讓學生“做主”,通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地發(fā)現掌握本金、利息和利率含義,體會在銀行存款時利息的計算方式,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學中我遵照以“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共分為四個教學層次,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課前自學
1、預習課本P99~100
2、課前讓學生分組或者自由結合到社會上進行調查、搜集有關儲蓄的信息,把調查的結果、遇到的問題或感受記錄下來。
3、向家長或銀行工作人員了解課本上的相關內容。如儲蓄的種類,銀行存款的年利率、如何填寫存款憑條等。
。ㄔO計意圖: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在學習新知前,先讓學生預習課本。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幫助學生確實學好這部分知識打下基礎。讓學生分組進行有關儲蓄知識的調查,組織學生進行有關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信息的意識和實際調查的能力,分組調查中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開一個關于利率的發(fā)布會。
師:我們開一個關于利率的發(fā)布會。在調查儲蓄的過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關的知識?學生分組匯報調查結果,開放的問題情景下,根據每組學生的差異,預計可能出現下列情況:(1)有關儲蓄的一般知識,如儲蓄的方式;(2)有關儲蓄的相關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稅后利息稅的知識;(3)有關利息的計算方法,如有的小組利率的含義推導出利息的'計算方法;(4)有關調查中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根據每組交流的情況給予相應的評價,并和學生共同整理儲蓄的相關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ㄔO計意圖: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為學生提供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通過課前的調查充分感知儲蓄的益處,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以談話方式導入,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情境,不僅讓學生感覺到親切,而且從課的開始就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起到了開動思維的作用,使學生樂于參與數學活動。)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感知利息。
師:近年來,我們沂南縣始終堅持富民優(yōu)先的發(fā)展思路,以發(fā)展民營經濟作為經濟發(fā)展的主體工程,收到了顯著成效。很多人家里都有了暫時不用的錢,你知道他們是怎樣處理這些錢的嗎?
生:存入銀行......
師:人們常常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儲蓄起來。那儲蓄有什么好處呢?
生:放在銀行比較安全;可以得到利息。
師: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板書:利息)
小結:人們把錢存入到銀行,國家可以把這部分暫時不用的錢通過多種方式投入到現代建議中去,這樣可以支援國家建設,對國家有利,也使的個人用錢更加安全和有計劃,還有利息,也可增加一些收入。我們可以這樣概括:儲蓄利國利民。
學生對于國家如何處理人民存入銀行的錢,還有銀行付給儲戶利息會不會虧本這些問題,搞不清楚。教師在這里向學生作一些解釋是必要的,也是及時的。
。ㄔO計意圖: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要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嘗試大膽地開放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把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匯報整理,總結利息的求法,培養(yǎng)了學生信息的交流和處理能力。)
2、存款的方式。
師:根據國家經濟的發(fā)展變化,銀行存款的利率也在變化。談談你所知道的儲蓄有哪幾種,并舉例說明,然后教師作適當的補充。有時會有所調整,而且,根據存款是定期還是活期,定期時間的長短,利息也是不一樣的。
出示存款憑證條,并讓學生說說每一欄表示什么意思,“客戶填寫”一欄該如何填寫,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適當補充。
我們把錢存入銀行,銀行給我們一個什么憑證,證明你把錢存入了銀行呢?
這些存單不僅能證明了我們把錢存入銀行,還可以自由存款和取款。
這是老師的一張存款單(課件出示存款單,錢數:1000元、時間:一年、方式:定期),你能從這張存單上得到哪些信息,你是如何理解這些信息的?
學生一般都沒有進行過實際的儲蓄,多數學生都沒有見過存單,所以這里老師把自己的存單展示給學生看,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
學生觀察討論。
我們先來交流一下你能理解的信息。
生:我知道老師是在中國人民銀行存的款。
師:你還知道有哪些銀行嗎?(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等)
生:我還知道老師存款的方式是定期存款。
什么是定期存款的存款方式?那你知道存款的其他方式嗎?
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定活兩便、活期存款等
生:我知道老師存的是一千元人民幣。
師:銀行還辦理外幣儲蓄。
(設計意圖:傳統的教學過程將學生禁錮在課堂上,阻礙了學生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聯系實際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教材中還給出一張銀行用的存款憑條和利息的計算公式,讓學生知道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及簡單的計算。這樣在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出示一張真實的存款單,給學生一種真實的感覺,從而讓學生更加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3、認識本金、利息、利率;明白利息的計算方法。
通過課前的自學,你知道這一千元就叫……?對,我們把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
生:我還看到利率是百分之二點二五。
你知道什么叫利率嗎?
利息/本金=利率(老師板書)
師:同學們手中都有一張利率表,大家看看。同桌之間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關于利率,你們還知道什么?
………
師:同學們了解的還真不少,你們能幫老師算算到期后老師可以得到多少利息?該如何計算呢?
生:“利息/本金=利率”。我還知道:利息=本金×利率。
師:既然大家已經知道了怎么樣計算利息了,大家就來幫助老師計算一下,一年后我能得到多少利息?
師:如果我要存定期二年能得到多少利息,該如何計算?引起學生的知識需求,產生探究欲望。
學生可能出現下面三個算式:
1)20xx×2.25%×22)20xx×2.70%×23)20xx×2.70%比較三個算式:
1)2.25%是一年的年利率,2.70%是定期二年的年利率
2)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看法。
生1:定期二年得到的利息等于本金乘二年期的利率。
生2:利率是“年”利率,利息的多少還與時間的長短有關,應該再乘時間。
師把公式填寫完整:利息=本金×利率×時間(板書:×時間)
小結:存款選擇的時間不同,利率也不同。計算時一定要選擇與存款時間相對應的利率。
。ㄔO計意圖:完全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新知的學習。這樣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思維的空間,探究的空間,交流的空間,注重了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即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即學會傾聽又學會表達。)
4、學習利息稅知識:
師:大家都算出了我應得的利息,但實際上我并不能得到你們算出的利息,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教師課件出示,國家規(guī)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稅率納稅。哪位同學能解釋一下?
生:要扣除利息所得稅,要扣除20%的利息所得稅。
師:那老師到期后能得到多少稅后利息呢?
學生計算后小組交流,生列式計算,允許用計算器。
然后歸納公式
稅后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板書)
教師及時向學生進行要長大以后要做一個依法納稅的好公民。關于稅后利息的計算最好還是建議學生用分步列式計算,先求出稅前利息,再求出應納稅額,最后再求稅后利息,這樣有利于學困生掌握,而且還利于學生弄清每步求的是什么,同時在遇到求應納稅額時,學生才不會混淆。
小結:在計算時,要看清求的是利息還是稅后利息,再靈活計算。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層層分析含義、比較數量關系,從而弄清“利息”的初步知識,知道“本金、利息、時間、利率”的關系,巧妙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是針對利息稅,進行公民要依法納稅的教育,提高學生的納稅意識。)
。ㄔO計意圖:學生各種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是我們教學的首要任務。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對知識的理解與把握非常深刻。為了使學生對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得到鞏固和加深,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在教法上注重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科學性。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抓住各知識的細節(jié)性、過渡性、完整性進行教學,同時、采用自主探究、觀察、對比、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匯報演示等學習策略激發(fā)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肯學、會學、善學,讓學生在動手做一做、說一說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把握并突破重、難點,獲取新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促進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取。教學中還注重溝通師生的情感因素,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所有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基本應用:
。1)、例題:王奶奶要存1000元請你幫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一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錢?(整存整取一年的利率是2.25%)。
在弄清以上這些相關概念之后,學生嘗試解答例題。
在學生獨立審題解答的基礎上訂正。
板書:
方法一方法二
1000×2.25%×1=22.50(元)1000×2.25%×1=22.50(元)22.50×20%=4.50(元)1000+22.50×(1-20%)
1000+22.50-4.50=1018(元)=1018(元)
答:一年后王奶奶可以取回1018元。
師:我們存入銀行所得的利息要繳納利息稅,利息稅是利息的20%。王奶奶存1000元1年,到期利息22.50元,應繳納利息稅22.50×20%=4.50元,這樣她存入1000元,到期后她可以實際得到本金和稅后利息一共是1018元。
。2)、學生完成第100頁的“做一做”。下面是張叔叔到銀行存款時填寫的存款憑證。到期時張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錢?
四人小組互相檢查對方的計算是否正確。選一到二位同學(實物投影交流)
這里既是一種實踐應用,也是對學生課前作業(yè)的照應,體現了教學設計的完整性,又使學生通過解答,達到了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102頁第
6、7題,學生嘗試計算后,交流。完成練習時看清題目認真審題,有的要繳納利息稅,有的則不必繳納利息稅,像國債、教育儲蓄就不繳利息稅。
2、綜合應用
。1)、王大爺在20xx年1月1日把10000元定期存款二年,可是在20xx年8月1日,急需用錢,你幫王大爺出出主意,該怎么辦呢?
讓學生明白,如果定期存款中途取時,只能按活期算
生:可以先向別人借錢,等存款到期后,再歸還借款。
生:可以用存折作抵壓,從銀行貸款,然后等存款到期后,再歸還借款。
這里是本課的高潮所在,學生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或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
。2)、課后實踐、體驗儲蓄過程
師:請同學們課后把平時積攢的零用錢存入銀行,在儲蓄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你能想辦法解決嗎?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存入問題銀行,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交流討論。
(設計理念:針對學生差異,實施多元評價。我精心設計練習,讓學生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第二個層次的練習設計為實踐延伸,對學生提出具有挑戰(zhàn)性的要求,讓學生獲得實踐體驗,感受到所學的知識能運用于生活。體會到在實際生活中要根據個人的不同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款方式,體驗到不同的存款方式帶來的不同益處。課后要求學生去親自實踐,體驗儲蓄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ㄔO計理念:《新課程標準》評價體系,不僅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語文和數學邏輯方面的發(fā)展,而且要發(fā)現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已有的水平上發(fā)展,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本節(jié)課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采取各種教學活動外,還給學生提供各種展示自己的機會和空間。在課內進行交流時,教師還能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給出知識性、行為邏輯性、實踐性、合作性等方面的多元評價方式,使不同的學生認識了自我,有利于他們的再發(fā)展。)
板書設計
利率
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
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
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ㄔO計意圖:板書設計為學生提供直觀性的順思維與逆思維兩種形式,使學生一目了然,并能依據板書歸納和小結本課時所學的內容。)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的教學設計03-25
【精選】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7-05
小學數學比教學設計05-10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1-08
(經典)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9-15
小學數學的教學設計08-19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1-13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1-05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學設計11-24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精)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