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設計1
教學過程:
一、教學準備。
準備題。計算后由教師指出:加和減是同一級運算,所以加減混
合式題要從左到右進行計算。
二、教學例1。
1、先研究運算順序。
2、這是道連乘題,應按什么順序進行計算?
3、讀一讀這個算式:2乘3,再乘9。
4、根據(jù)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還可以讀做:2乘3的積再乘9。
三、教學例2。
1、加減混合式題是按什么樣的順序計算的`?
2、例2是一個乘除混合式題,按什么樣的順序進行計算?
3、讀法為:“54除以9,再乘7”或“54除以9的商,乘7”,但第一步不能讀做“54與9的商”因為這樣分不清哪個為被
除數(shù)。
4、“試一試”可由學生獨立完成。
四、鞏固練習。
“練一練”。第1-3題,應根據(jù)課本要求,逐步地從扶到放。第
4、5題,可以根據(jù)習題形式做適當指導。
五、板書設計:
第六、七課時
教學內容:
練習十三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乘除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
乘除兩步計算式題。
教學難點:
掌握乘除兩步計算題的運算順序,并能熟練計算。
教學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學過程: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有余數(shù)除法和余數(shù)的含義,懂得“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學會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
教學重點: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計算有余數(shù)除法的方法,而且還要讓學生總結出“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這條規(guī)律。
教學難點:
有余數(shù)的除法,不能根據(jù)乘法口訣直接找到商,因而試商是關鍵,也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準備題第1題,問:填5行不行?添3行不行?
2、第2題,讓學生獨立計算。
二、教學例1。
1、把6只蘋果分給2人。分得怎么樣了?(每人3只,分完了。)
2、把7只蘋果平均分給2人,分得怎么樣了?(每人3
只,但沒分完,還有余。)
3、平均分后的余下的1,我們把這個數(shù)叫做余數(shù)。
三、教學例2。
1、寫出算式。
2、這個算式不能正好用乘法求商,我們想:5*<38,里最大能填的數(shù)就是商。所以商是7,余數(shù)是38-7*5=3。
3、“試一試”讓學生字動手做,并說出為什么。
四、鞏固練習。
1、第1題,可讓學生實際操作一下,加深對余數(shù)的認識。
2、第2題,加深學生對有余數(shù)除法的認識。
3、第3題,練習有余數(shù)除法的豎式計算。
五、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練習十一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能比較熟練地計算
有余數(shù)的除法。
教學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
教學難點:
能比較熟練地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
教學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學過程:
一、教學建議。
1、第4題,把被6除沒有余數(shù)的數(shù)、被8除沒有余數(shù)的數(shù)分別挑
出來,寫進指定的集合圈里。
2、第5題,把被5除余1的數(shù)、被7除余3的數(shù)分別挑出來,寫
進指定的集合圈里。
3、第6題。要幫助學生弄清楚“除以9呢”的.具體要求。
二、反饋。
要求學生進行習題訓練后,針對有爭議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共
同評議。
三、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有余數(shù)除法的應用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學會解答有余數(shù)除法的應用題,能正確書寫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
教學重點:
有余數(shù)除法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難點是正確使用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
教學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學過程:
一、教學準備。
準備題。通過擺圈,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利于加深理解。
二、教學例3。
1、先審題,說說算式的意義。
2、用豎式算出得商6余1。
3、聯(lián)系算式說說6是什么意思,在它后面要注上什么單位名稱;
說說余數(shù)1的意思,它的單位名稱是什么;被除數(shù)19的單位名稱是什么?
三、教學例4。
1、先讓學生說說算式的意義。
2、用豎式計算得商7余1。
3、然后針對結果說說7的意思是什么?它后面應注上什么單位名
稱?1的意思是什么?它后面應注上什么單位名稱?
4、“試一試”重點是單位名稱的處理,要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思
考過程,加深理解。
四、鞏固練習。
1、第1、2題加強單位名稱的處理。
2、第3-6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五、板書設計: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練習十二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設計3
一、教學建議。
1、第6、7題。要先復習加減兩步計算式題和乘法兩步計算式題
的運算順序,概括得出:加減是同一級運算,乘除是同一級運
算。
2、第8題。也可以采用1人提問、全班搶答的方式進行。
3、第9題。先出示第一問的兩個條件,讓學生提出問題,再解答。
然后提出“如果每行種8棵”,讓學生提出問題,再解答。
二、反饋。
要求學生進行習題訓練后,針對有爭議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共同評議。
三、板書設計:
第八、九、十課時
教學內容:
復習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本單元所學的知識,提高乘除計算和解答乘除簡單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3個課時的重點分別是:乘法計算;倍數(shù)關系的三類簡單
應用題;
乘除簡單應用題。
教學難點:
使學生提高乘除計算和解答乘除簡單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學過程: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豎式計算除法(包括有余數(shù)除法)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并能用以解答應用題。
教學重點:
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能比較熟練地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并能用以解答應用題。
教學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學過程:
一、教學建議。
1、第1題,要求豎式計算。
2、第2題,讓學生口算判別類屬,填入適當?shù)募先Α?/p>
3、第3題,可以允許學生用口算求結果。
4、第6題,要幫助學生明確第二問里借出的故事書仍舊是48本。
5、第7題。編好應用題可以口頭列式解答。
二、反饋。
要求學生進行習題訓練后,針對有爭議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共同評議。
三、板書設計: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
乘除兩步計算式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連乘、連除和乘除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
乘除兩步計算式題。
教學難點:
第二步計算,關鍵是抓好第一步計算。
教學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設計5
一、教學建議。
1、第1題,可先對口令,再計算。
2、第2題,要求學生能正確地列式解答。
3、第4題,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建立起算式和意義之間的聯(lián)
系。
4、第5、6題,要注意比較。
5、第7題,首先要理解圖意。編完后,可讓學生把一道乘法應用
題和除法應用題進行比較。
二、反饋。
要求學生進行習題訓練后,針對有爭議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共同評議。
三、板書設計: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設計6
一、教學建議。
1、第8題?梢灾攸c復習倍數(shù)關系三類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
2、第9題。可以重點復習倍數(shù)關系三類簡單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和
解答方法。
3、第10-12題。讓學生獨立解答。
4、第13題,可以補的問題有兩種補法,分析比較兩種補法。
5、第14題,可以補的'條件有四種,先讓學生說說,再進行補充。
二、反饋。
要求學生進行習題訓練后,針對有爭議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共同評議。
三、板書設計: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設計7
一、教學建議。
1、第15、16題。前兩課時中已經(jīng)復習過,可放手讓學生獨立完
成。
2、第17題的兩小題,都是求48里面有多少個8。
3、第18題的'兩小題,都是求4個9是多少。
4、第19題的兩個小題,都是把63平均分成7份,求1份是多少。
5、第20題,集倍數(shù)關系和相差關系于一題。
二、反饋。
要求學生進行習題訓練后,針對有爭議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共同評議。
三、板書設計: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設計10-06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設計10-06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設計06-08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設計09-11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設計范文10-06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設計精品09-03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設計范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