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習作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習作教學反思1
本單元習作要求是寫自己去過的一個地方,抓住這個地方的特點寫,寫一寫這個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別人讀了也對這個地方感興趣。也可以寫自己想去的地方。我是這樣指導的:
一、聯系口語交際導入
上節(jié)課,同學們有聲有色地介紹了自己去過的地方,真讓我們大開眼界。如果把它寫下來,就會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寫呢?我們可以從剛學過的幾篇課文中學到一些方法。
二、聯系本組課文具體指導。
按一定順序寫清楚
《富饒的西沙群島》:海面—海底—海灘—海島
《美麗的小興安嶺》:春—夏—秋—冬
《東方之珠》:萬國市場—美食天堂—旅游勝地—燈的海洋
另外,還可以回顧上學期的《日月潭》按一天中早上、中午、晚上的時間順序寫。補充寫作知識:怎么寫不同季節(jié)的景物?寫景,要寫景物的`特點,它是小學生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謂不同季節(jié)的景物特點,就是抓住不同季節(jié)的景物的不同特征.我們寫景,只有寫出景物的特點,才能給以如臨其景,如見其人的感覺.怎么抓住不同季節(jié)的景物特點呢?首先要仔細觀察,觀察是認識客觀事物,獲得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徑.要寫不同季節(jié)的景物,必須細致地觀察景物,而且觀察要有重點,要抓住特點。多感官寫景景更美,把視覺上、嗅覺上、聽覺上、觸覺上等方面的感受寫出來。
三、讓學生背背印象深的語句。
學生構思,自主習作。教師對有困難的同學個別指導。
四、學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五、請幾個學生讀習作,師生共同評點,肯定優(yōu)點,指出修改方向。
六、學生再次修改習作,謄抄在作文本上。
習作教學功在平時。特別是寫景的,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品質。世界并不缺少美,是缺少發(fā)現的眼睛。我們要擦亮學生的雙眼,讓他們去發(fā)現。
習作教學反思2
一。堅信——說明文也可以教得“精彩”。
我之所以選擇“喀吱脆薯片”作為教學共同分享交流的對象,總體因為它便于猜想、觀察、品嘗、交流。我曾想過選擇課本、字典,或其它。卻發(fā)現,不能選擇歷史過于豐富的,專業(yè)術語過多的,因為這不利于學生的表達,只會以“摘抄”來應付習作。還記得我曾上過《吃口香糖》的習作指導課,我最初也想換成說明文的表達方式,用口香糖做說明對象。一查閱資料卻發(fā)現,小小口香糖至今已經有175年的歷史,關于它的分類、功效、作用、藝術等專業(yè)描述不甚枚舉。于是,我最終把目標聚焦到了——薯片。
我想說的是,我的'習作指導課只是做個示范和例子,如果您也愿意做這樣的嘗試,你可以選擇的物品還有很多,你的收獲一定更大。只要你也嘗試告訴自己,說明文我也可以教得“精彩”。
二。使用前先研究,這節(jié)課的指導重點、難點。
備課環(huán)節(jié)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使用任何一個課包之前,自主備課環(huán)節(jié)是不能省略的。如果你對這個教學設計是欣賞和喜歡的,你的研究就更主動,教學實施時可能遇到的困難就越少,教學效果愈好。那么,我想提示大家的就是先有共鳴,再有擇取,使用要帶著思考。
三。習作課,培養(yǎng)教師個人素養(yǎng)的最佳方式就是完善課堂調控。
上面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準備和積累如果到位了,在執(zhí)教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最大問題就是教師的課堂駕馭,也是我們常說的教師在課堂上處理各種問題時的“理答能力”。這個部分是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一次次積累的。它和備課、課前準備的多個環(huán)節(jié)關聯,卻不僅僅限于此,它往往是不可預測和難易琢磨的。當你覺得一個老師課堂富有活力,又幽默有趣,這背后還要審視它是否有實效,是否高效?因為這才是課堂的靈魂,我們要讓學生學有所獲。于是,我們要在課堂是不斷錘煉“理答能力”,及時對學生的回答、表述給予反饋和引領。如果沒有這種能力,那這節(jié)課你是無法上好的,僅剩熱鬧而已吧。
習作教學反思3
三年級的孩子對“作文”二字感到很陌生,一聽說寫"作文"好像覺得遙不可及,不是他們能夠做得到的事似的.我告訴孩子們,作文不是今天才會寫的,以前我們寫的話都是作文,今后我們積累更多、經歷更多、感受更多,我們的作文就會寫得更好。學生興趣高漲,都想伸手試一試。
第一課時講了作文宗旨:用自己的口說自己的事,用自己的筆寫自己的情。從三個方面入手,和學生討論了三個問題,1作文材料從哪兒來?從每個人的生活中來,一花一木皆入文。2作文中好詞句哪來的?無字詞典與有字詞典中的,就是積累。3作文中的感情哪來的?心中所感,抒發(fā)胸意.之后孩子們饒有興致地交流了自己的課余生活,看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安排得很好,內容豐富多彩,而且很有意義.接著分析了例文《金色的草地》一文中,抓住了兄弟倆的神態(tài)、動作進行細致描寫,把他倆在草地上互相往對方臉上吹蒲公英絨毛的情景寫得有童趣!痘编l(xiāng)的孩子》一文,抓住槐鄉(xiāng)的孩子勞動的愉快場景,寫出了孩子們勞動的快樂!杜捞於挤濉芬晃闹幸搀w現了孩子們去野外登山,戰(zhàn)勝困難后的.那種快感。
接下來的第二課時,我用來給學生小組交流學習,交流后要求孩子們也來寫一寫自己的課余生活,寫出參加課余生活后的感受.并指導修改。宗旨: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講了托爾斯泰改小說的故事作為范例。修改入手的幾個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讀兩遍,不通的句子改過來,不會改,可以請教老師同學。2、添詞句。方法:小組討論,互提建議。修改效果自評辦法:自己讀讀修改前后的作文,覺得有進步就給自己畫上一朵紅花;ピu辦法:請小組其他成員或班上其他同學讀兩篇作文,有進步就給打朵紅花,看誰得的紅花多。
這算是開了個好頭,有興趣就要保護,今后如何保護這種興趣,是我作文教學的關鍵。
習作教學反思4
這一習作題要求學生刻畫出某個人呈現某種情感時的樣子;叵胍幌率虑榈那耙蚝蠊呀涍^寫下來,特別是要把他當時的表現寫具體。怎樣使運用動作、語言、神態(tài)描寫來表現人物內心是本次習作教學的.關鍵所在。
從教學環(huán)節(jié)來看,從交流到習作,從選材習作到賞析評價,再到反思修改作文,整個過程需注重學生習作能力和修改能力同步提高,有利培養(yǎng)學生完成習作和修改習作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
在課堂上,可以先引導學生積極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情緒,讓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生的習作熱情。由于交流話題接近孩子生活,所以學生能按教師的教學流程思考并回答問題,課堂氣氛融洽,師生配合得好。學生對習作素材篩選比較準確,很少出現無話可說的現象,但是具體的表現手法學生運用還不夠熟練,還需二次指導。
評價修改環(huán)節(jié)中,我們運用個人修改、小組交流、全班評價、修改謄抄等方式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培養(yǎng)學生修改習作的習慣,提高學生修改習作的能力。
習作教學反思5
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習作評改,是評改寫學生學會的一項本領的習作,《第四單元習作---我學會了×××》教學反思。習作評改的目的是訓練學生互批互改的能力,在評改嘗試中,促進學生彼此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互評、分析和習作的能力。針對這節(jié)課,我制定的目標是:
1.認知目標:引導學生學會欣賞佳作,培養(yǎng)學生傾聽和發(fā)現美的能力。
2.能力目標:學會修改習作,訓練學生互批互改的能力。
3.情感目標:從評改嘗試中,促進學生彼此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激發(fā)學生熱愛運動、熱愛生活的情感。
這三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根據習作評改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并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jié)課的訓練重點是:掌握修改方法,用修改符號和習作評改標準較合理地評改習作。難點是:掌握評改習作的方法,用欣賞的眼光評同伴的文章;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評價能力和習作能力。
新課程標準需要的評價既要體現共性,更要關心學生的個體發(fā)展。無論是學生自評、互評,還是教師或是家長評價,都是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評改作文的目的`不是為了發(fā)現作文的優(yōu)劣,而是為了激勵每個學生不斷寫出更好的作文,促進學生在寫作能力上有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狀態(tài),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和寫作潛能。
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精神,在結合本次習作評改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jié)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鼓勵學生進行互評,培養(yǎng)學生傾聽和發(fā)現美的能力,共同提高分析、評價、習作的能力。
學生獲得習作上的進步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在設計評改作文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評價,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在習作評改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在兼容并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fā)展性、創(chuàng)造性,從而達到激發(fā)興趣、啟迪心智、感悟積淀的作用。
習作教學反思6
世間萬物豐富多彩、美不勝收,而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細心觀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發(fā)現事物的奧秘,認識事物間的聯系。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第七冊第二組通過《古詩兩首》、《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以及《世界地圖引出的發(fā)現》四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關于觀察大自然景物和發(fā)現大自然奧秘的趣事之后要求同學們寫出自己在觀察中新的發(fā)現。為了讓同學們有內容可寫,寫出高質量的習作,我在上這篇習作之前,提前兩周布置同學們準備:即要求他們在家里用杯子或碗泡制綠豆或者黃豆、花生米之類的東西連續(xù)進行細致觀察并堅持寫觀察日記。任務布置以后,同學們興趣盎然,紛紛回家準備。兩個星期以后,我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了適當指導,然后要求他們習作,發(fā)現除了極少數基礎確實較差的孩子的文章寫得不夠理想之外,其他絕大多數孩子的文章寫得都挺好。以下是我從這些孩子的文章中篩選的一部分,和各位同仁共勉,希望大家多多提出寶貴意見。
。镣瑢W:聽說綠豆的生命力很強,我想做個試驗。我把綠豆泡進水里,綠豆圓圓的,小小的,硬硬的,顏色呈深綠色。我想:又小又硬的綠豆怎么能發(fā)芽呢?第二天,我發(fā)現沉睡的小豆子吸飽了水變大了,顏色也變淺了,有的綠豆中間還裂開了一條縫,好像想脫掉綠色的衣裳一樣。綠豆居然發(fā)芽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細小的嫩芽,像一個個小逗號。第三天,綠豆的芽長長了,有一顆綠豆完全脫掉就外衣,換上了淡淡的白袍。第四天,綠豆芽又長長了一點點,好多顆綠豆都脫掉了綠色的外衣,換上了白袍,像一個個小蝌蚪,又像一組五線譜的音符。綠豆的生命力真強!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事物的'奇妙。
。峦瑢W:第四天,我的豆芽已經有三四厘米長了,他們都浮在水面,好像幾位嬌艷、高貴的公主手拉著手在水面上嬉戲。后來豆芽公主周圍鼓起了小泡泡,我沒當回事。中午,豆芽公主變本加厲沒有了往日的清香,反而變臭了。奶奶教我說:“豆子要放在避光的地方,不能接受陽光直射!
C同學: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跑去看我的綠豆,我發(fā)現它的皮裂開了,像是個受傷者被歹徒的刀給劃傷了似的。到中午,綠豆的皮完全脫落了,露出了滑溜溜的小身子,別提有多可愛了!
D同學:小黃豆白白嫩嫩的肚皮上,多了一個小口子,這個口子大概有五毫米那么長。從口子里爬出了一根“線”,像從殼兒里爬出的一個小蚯蚓。
……
在這次實驗的過程中,同學們用短短十天左右的時間竟發(fā)現了一顆小小的綠豆或黃豆在生長過程中的一些細微變化,并能用自己手中的筆將它很形象地描述出來,我們不得不說這次習作是成功的。它成功的秘訣就在于同學們耐心、細致地觀察?磥硎澜缟鲜裁礀|西都有它神奇的一面,只要你認真觀察,一定不難發(fā)現它那神奇、好玩的一面。
習作教學反思7
又是一節(jié)習作課,從李老師《觀察中的發(fā)現》中受到啟發(fā),我決定嘗試改變傳統(tǒng)的習作教學模式,賦矛它新的活力,讓學生在快樂中習作著,在習作中快樂著。
上課鈴響了,我拿著燒杯、雞蛋和鹽向教室走去。剛到門口,正在大聲唱歌的同學們就發(fā)現了我的“異!,他們面面相覷,歌聲也漸漸變小,進而停止了。我收住竊笑,走上講臺,親切地對孩子們說:“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給你們做個小實驗,你們想看嗎?”我話音剛落,教室里就“耶”聲一片。“不過,我有個要求”同學們又立即安靜了下來,“我在做的時候,你們必須認真看,不許鬧。能做到嗎?”“沒問題!”同學們如釋重負地響亮回答。于是我擺出燒杯,慢吞吞地給里面倒了兩小杯水,再輕輕地把雞蛋放了進去,只見雞蛋馬上沉到了水底。我偷偷瞥了一眼同學們,他們都瞪大雙眼看得津津有味。看到沉在水底的雞蛋,異口同聲地小聲驚呼:“好大的雞蛋!”此時,我剪開鹽袋,給燒杯里添加食鹽,并用勺子不斷攪動,讓鹽完全溶解于水。隨著食鹽的增多,橫在水底的雞蛋慢慢立了起來。我繼續(xù)加鹽,雞蛋越立越直,然后慢慢脫離水底,懸在了水中。興奮的孩子們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叫了起來:“雞蛋浮起來了!”“雞蛋浮起來了!”我也停下來,舉起燒杯仔細看了看懸在水中的雞蛋。等孩子們興奮夠了后,我接著往水里倒鹽,雞蛋繼續(xù)上升,最后完全浮出了水面。孩子們更興奮了,教室里簡直就鬧開了鍋,坐在后面的同學還不知不覺地離開了座位。我沒制止他們,而是讓他們看了個夠。這時,一個同學問到:“雞蛋為什么會浮起來呢?”“非常不錯,學會了邊看邊思考!蔽曳Q贊著他。“我知道”“我知道”無數雙小手舉了起來,我還沒來得及點名呢,他們又迫不及待地嚷嚷:“大概和死海的原理差不多吧!”“太棒了!不過到底是個什么原理,你們回去查了明天再告訴我,好嗎?”同學位欣然答應。接下來,我說:“剛才我是如何做這個實驗的,你們看清了嗎?”“看清了!”“說給我聽聽,看是不是真的看清了!苯淌依镄∈至至。我點了一個平時從不舉手,特別膽小的女同學,她竟清楚地描述出了我做實驗的全過程,而且還穿插了許多我的神態(tài)描寫,我異常興奮。又說:“從我進教室那一刻說起,還別忘了自己當時是怎么想的,以及同學們當時是什么表現。誰再說說?”我以為加大了難度,會冷會兒場呢,沒想到依然是小手林立,且描述的精彩程度超乎我的想象,真可謂妙語連珠!接下來,我讓孩子們把剛才所說的用日記的格式記在作文本上,沒有一個同學面有難色。他們拿到本子就刷刷地寫個不停,以前寫作文時看天花板的現象也消失了?吹胶⒆觽冄匀缛,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
這次成功的嘗試讓我明白,習作教學的難源于我們教師自己。我們把學生從生活中脫離出來,反復強調習作的技巧,不僅讓習作教學變得空洞、枯燥,更嚴重的是打滅了學生習作的興趣,讓學生對習作產生了畏難情緒。其實,我們若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充分運用學生無意注意的心理特點,寓習作指導于觀察和活動之中,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觀察和活動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一篇習作,學生不僅能回報我們精彩,更能感受到習作是一件愉快、高興的事。葉老曾經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蔽蚁,只要我們充分利用生活這廣闊的泉源,和孩子一起融入其中,習作這條小溪里就會充滿歡快的樂曲!
習作教學反思8
教學目標
1、繼續(xù)深化學生對閱讀重要性的理解,激發(fā)對讀書的思考和熱愛。
2、 通過講述讀書故事、交流讀書體會、介紹采訪心得、開展辯論等活動,增強學生的表達、傾聽和與他人交往溝通等能力,促進學生養(yǎng)成多讀好書的良好習慣。
3、在口語交際和習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
4、根據開展活動的情況,選擇一個角度進行習作,學習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練習修改自己的習作。
教學重點
加強學生對閱讀重要性的理解,激發(fā)對讀書的思考和熱愛。
教學難點
在口語交際和習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1、整理在本組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收集的相關資料。
2、搜集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ǹ谡Z交際)
一、談話導入
未見高山便知其巍峨,未見大海便知其深邃,未見宇宙便知其渺遠,這是書的力量。書包含了世界萬物,人間真情。我愛讀書,因而我有竊讀的樂趣,與北大著名學者對閱讀的交流,使我們更覺讀書有益;作家的經歷,讓我們領悟了讀寫中吸收與傾吐的關系,更堅定與書為伴,以書為侶,其樂無窮的信念;得出善于讀書,要常讀常新,百讀不厭,必有所獲道理。的確,書籍是智慧的工具。正如歌德所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好書使人開卷時會有所求,而閉卷時有所得。那么,在本節(jié)課中,就讓我們共同交流一下讀書的樂趣吧!
【通過對本單元課文內容的簡要回顧,和教師的激情導入,再一次激發(fā)學生讀書的愿望!
二、自主準備
1、默讀提示,了解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
2、投影出示:
內容:說說你在讀書的過程中,有什么故事要和大家交流;
采訪身邊愛讀書的.人,說說采訪的心得體會;
展開討論,開卷是否有益。
3、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確定交流的角度,合作成組,小組同學之間的互相交流討論,互評互說,進行練習。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話題交流,既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以人為本,給學生已自主空間,又引發(fā)了學生交流的愿望。 】
三、暢所欲言(目的: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
1、自由選擇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評議、指正。
習作教學反思9
漫畫,是一種藝術形式,是用簡單而夸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或時事的圖畫。一般運用變形、比喻、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構成幽默詼諧的畫面或畫面組,以取得諷刺或歌頌的效果。孩子們都喜歡看漫畫,但是用“漫畫”來描寫自己的老師就有點無從下手了。
鑒于此,本課我先從漫畫的特點及方法入手給孩子們進行介紹。漫畫常采用夸張、比喻、象征等手法,諷刺、批評或歌頌某些人和事,具有較強的'社會性,也有純?yōu)閵蕵返淖髌,有較強娛樂性,娛樂性質的作品往往存在搞笑型和人物創(chuàng)造型。直接或隱晦、含蓄地表達作者對紛紜世事的理解及態(tài)度,是含有諷刺或幽默的一種浪漫主義的繪畫。它同其他繪畫的主要區(qū)別在于獨特的構思方法和表現手法。它具有諷刺與幽默的藝術特點以及認識、教育和審美等社會功能。
做好了相關準備后,便是指導學生如何抓住老師的特點配上動人的情節(jié)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來。于是,我引導學生先思考自己最喜歡的老師是哪一位,他(她)具有什么特點。他(她)的特點可以是外貌特點,也可以是說話、行動的特點亦或是教學的特點。注意語句通順,內容要具體,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作文只有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才真切感人。因此,本次習作要通過一兩件具體的事例來表現自己最喜歡的老師的特點,如《將相和》一文是怎能把藺相如的英勇無畏、顧全大局的性格特點和廉頗知錯就改的性格特點介紹給他人又表達出自己對他們的敬重與贊揚的呢?首先要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特點。在“漫畫”老師的習作時要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表現自己的老師的特點,如:總是愛穿裙子,說話像連珠炮;整天笑瞇瞇,走路一陣風;教學中怪招迭出……
這次習作指導教學給我?guī)聿簧俚乃伎迹簩W生只有細心觀察,充分準備,作文才能出彩。因此,在今后的習作教學上,應引導學生多觀察、多體驗、多思考,激發(fā)學生“說真話,道真情”。
習作教學反思10
在作文教學中碰到最大的難題是大部分學生無從下筆,不喜歡作文課。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作文失去了興趣,將是作文教學面臨的最大難題。每次作文課上課前,學生都流露出厭煩情緒,嘆聲一片。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作文寫不好,無事可寫。試想,每次作文,學生都能瀟灑行文,輕輕松松寫出一篇好文章的,作文教學自是一件易事。
解決這一難題,須從根源上找原因。教學中發(fā)現學生作文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內容空洞無物,缺乏創(chuàng)新;
二、沒有真情實感,空喊口號;
三、語言乏力,品之無味。
四、字數達不到要求。
找到了問題的結癥所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
1、培養(yǎng)興趣,搜集材料
學生作文言之無物,緣于學生知識面窄,可寫之物太少。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讓學生寫出有新意的作文是較難的。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我總是有意無意地把發(fā)生在身邊的事,網上的新聞告訴他們,讓他們說出來,交流后在寫,并及時表揚學生的'閃光點。
2、善于發(fā)現,勤于思考
其實,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還是很多的,只是學生都熟視無睹,習以為常。老師的一個眼神,父母的一句叮囑,同學的一個燦爛的微笑以及校園里的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都是學生寫作的題材。學生缺少發(fā)現的眼睛,不善于思考。教學中我會就某一件事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
3、欣賞美文,品味語言
常于教材和課外讀物中找一些精美的文章,從寫作手法,修辭,感情色彩等方面引導學生賞析,讓學生學會如何表達,怎樣遣詞造句才使語言富有表現力。鼓勵學生多讀有益的課外書,在豐富知識的同時也提高自己的品味能力。
通過努力,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了提高,對作文有了很大的興趣。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思考,尋找解決的途徑,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
習作教學反思11
本次“習作”要求我們寫一篇觀察日記,也可以進行連續(xù)觀察,用觀察日記記錄自己的收獲。
一、教學效果
本節(jié)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習作”教學時,我積極地指導學生進行說的練習,從而為寫好日記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掌握了讀寫音節(jié)后,我便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由說到寫。通過學生現身說法的一讀一講,無形中讓其他學生在欣賞中提高了自己的寫作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同學之間互評作文的能力。
二、成功之處
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 引導學生積極討論交流自己觀察過的某個對象,通過足夠的交流,使學生對自己要寫的習作胸有成竹。
三、不足之處
在教學習作時,習作內容中語言不夠豐富。雖然學生觀察的對象很真實,但總有敘述平平的感覺。四年級學生表達能力有限,積累不多,多數只能寫出直觀所能及的東西,這還需要在日常的口語訓練中多下功夫,不斷積累,不斷創(chuàng)新。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我先是和平常一樣對寫作的一般技巧做一些要求。如:按順序寫、抓特點寫、運用修辭手法等?菰锏睦碚摽偸橇钊朔ξ兜模源撕,我也準備了許多的圖片,讓同學們能產生更多的研究興趣,果然一些有趣的圖片一出,他們瞬間精神抖擻了。有螞蟻搬家的圖片、有豆芽生長圖、還有烏龜爬行圖等等。寫完后,同桌互評互改,修稿后全班交流。
習作教學反思12
上周學校組織了一次合唱比賽,比賽結束后我安排學生寫一篇作文,用日記的形式把這次活動記下來。作文交上后,我發(fā)現大多數同學僅僅寫了二三百字,千篇一律,沒有新意,像記賬一樣平鋪直敘,有些同學廢話連篇,重點不夠突出。大體上的內容是:什么時間學校組織了一次合唱比賽,我們五一班第一個出場。比賽開始后我們隨著音樂整齊的唱起來。比賽結束后我們排著隊伍回到教室?v觀開學來的前幾篇作文,相當一部分同學東拼西湊,寫出來的作文枯燥無味,平淡的像一潭死水,不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更有同學一提作文就頭疼,連日記的內容都選不好。
針對這種情況,我就在反思:怎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恰好合唱比賽時我用手機把我班參加比賽的整個過程拍了下來,課堂上我又給同學們回放了視頻,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寫好這篇日記。在我的點撥下有的同學說要按照比賽順序寫,有的同學說要把同學們的表現寫出來,還有的同學說還可以寫自己的感受,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的提出了很多。我看時機已到就讓同學們按照剛才的提示重新修改自己的作文,結果經過修改的作文比第一次的就具體的多了。我當堂讀了幾篇比較好的作文,讓同學們談一談好在哪里?學生通過討論明確了如何把作文寫得更具體,也感覺到原來作文并不難,但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接著我讓學生再寫一篇觀察日記,寫什么呢?就地取材,學校門口的花壇里盛開著一片一串紅,怎樣去觀察呢?我引導學生談談要寫好一串紅應該從哪幾方面去觀察呢?有些同學自然就想到了從顏色、形狀、氣味等方面要抓住它的特點。我順勢引導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天氣去觀察,比如我們站在二樓教室遠遠地鳥瞰像什么?有的同學答道像一簇火,像天邊的一團云霞,我就大力的表揚同學們的想象真豐富,并告訴學生寫作還要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多用上一些比喻句或擬人句,再用上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文章就能寫好。說到這里我看有的同學就有點急不可待了,于是帶領學生到花壇去觀察。學生們興致勃勃,別提有多興奮了,有的同學還帶著紙和筆。觀察中有的同學問這問那,有的同學在花叢中流連,有的同學還把鼻子靠近花朵,有些同學還把一串串的花帶回教室……我還聽到一個同學滿懷信心的說:這次的日記我能寫兩頁多。
觀察結束后同學們回到教室趁熱打鐵,一氣呵成,寫出了一篇篇內容比較充實的日記。
當然通過一兩次的觀察是不可能寫好作文的,但作文來源于生活,只有細心的去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寫作時才能有話可說。葉圣陶曾極為深刻地指出,“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文章必須從真實的生活里產生出來”。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多帶學生走出教室,親近自然,感受生活,用心體驗生活,為學生的習作積累豐富的材料。
習作教學反思13
作為老師,我不愿意帶一年級的孩子,因為他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得教。作為語文老師,我不愿意帶三年級的孩子,因為教寫作文將成為一大難題。
因為之前帶過幾個三年級,所以做好了心理準備,也認真地備了課。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作文是《我的課余生活》,我讓孩子們提前記錄了自己的'課余生活。在口語交際課上,孩子們說得都挺好,但不夠具體,寫作文這樣是不行的。因此,在上習作課時,在交流了寫作內容之后,我挑選了一篇范文,請學生觀察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學生很快就回答出來了。弄清寫作條理,那接下來就是如何寫具體了。我出示了這篇范文作者第一次寫的文章和第二次修改后的文章作比較,發(fā)現有什么不同?學生在引導之下,發(fā)現加了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描寫。最后我教學生取題目。
作文草稿本交上了,孩子們基本上都能分段,條理也比較清楚,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具體。比如:寫學跳舞的,在介紹完相關內容之后,就來一句“我就這樣學呀學呀,就學會了!敝虚g遇到的困難,發(fā)生的故事通通沒有,只能發(fā)回去補充;有的報流水賬似的把課余生活羅列了一遍,我只好幫他理清詳略再讓他回去重寫;但凡大體上還好,還能修改的就在原文上幫他添加、修改、刪除,有時寫得比他們還多,全是紅色筆記。就這樣反復幾次,才放心讓他們謄抄在作文本上。
我知道每個班的情況都差不多,但如何能讓孩子們更快地進入寫作的狀態(tài),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這是值得思考的,必須讓孩子們都看書,多積累,多練筆。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習作教學反思14
最近,我看了一份《小學作文教學改革實驗報告》,其中,作文教學“四步走”的部分因操作性強而引起了我的興趣。這個“四步走”其實就是課內一次作文訓練按“看“、“說”、“寫”、“評”四步進行。
看,即觀察事物(含閱讀),獲取寫作材料。觀察是學生對客觀事物認識的一種主動形式,它是靠視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覺器官的聯合活動實現的。由于小學生智力水平有限,加之缺乏自控力,觀察時很容易被一些無足輕重的事物所吸引,而對那些應該仔細觀察的事物反倒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致使觀察流于形式,收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要使學生學會觀察,教師必須善于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根據習作要求,在觀察前和觀察中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同時注意做好立意、選材等方面的有意識的啟發(fā)、引導。
說,即寫前指導學生構思文章、口頭表述。進行“說”的訓練,要求教師首先依據習作要求復習課文的有關章節(jié),從讀學寫,強化訓練重點。然后,讓學生口頭敘述觀察到的事物,并談出對所敘事物的看法或見解。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觀察后的反饋,啟發(fā)、引導學生依據各自掌握的材料和對事物的認識,從命題、立意、選材、組材等方面著手構思文章。最后,訓練學生口頭表達。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應注意群體作用的發(fā)揮,視具體情況組織學生進行評論。
寫,即書面作文(指起草文章)。要求學生寫完后,至少要讀兩遍,注意改正錯別字和用錯的標點;仔細斟酌詞語的運用,修改不通順的句子,刪去可有可無的字、詞、句、段。
評,即評改作文。評改作文要在教師掌握全班學生作文總體情況并在課堂上做出總結的基礎上進行。集體評改作文的方式大體有群批群改、互批互改、民主講評等幾種。群批群改主要是集中解決值得注意的共性問題。其做法是:劃印或用幻燈打出有代表性的`文章,讓學生閱讀后自行修改,之后談修改意見;ピu互改是指同桌學生交換習作進行評改。集中講評是在小組或全班內進行口頭講評作文。講評前,教師要明確要求;講評時,學生可以廣開言路,按講評要求各抒己見,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見。對有分歧的問題,可以展開爭論,教師只做點撥、引導、調控,不要急于做出結論。
其實,作文教學目標的實現就是靠一點一點扎扎實實的累積,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又有扎實的教學,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愛上作文,能用筆書寫屬于自己的東西,在廣闊的生活中放飛心靈。我們期待著。
習作教學反思15
本次習作是聯系生活經驗,展開豐富的想象。有條理的記敘變形后的經歷,把重點部分寫詳細。
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已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和寫作技巧,聯系生活經驗,展開豐富的想象對于學生來說不是難點,但是,想象可以大膽地去想,怎樣合理是習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我利用課文《花之歌》為范文支架,引導學生用另一種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你最想變成什么呢?為什么?既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大的東西,也可以把自己變成小的東西。以課文謀篇布局的特點,幫助學生解決習作中的難點。
在習作中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出來,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意義,這是學生習作中最大的難題。在教學中,我接著以問題討論為支架,說說對意義的理解,學生從身邊的事說出了對有意義的理解,讓學生從自己生活實際入手,幫助學生選材。讓學生明白哪些材料可以表達中心意思,再讓學生根據題目進行選材,由扶到放,既對學生進行了方法指導,又為學生后面的習作奠定基礎。解決了學生習作空洞的困難。
不足之處是對學生“變的內容”上的指導還不夠,因為學生“變的事物”并不多,說明老師的啟發(fā)還不到位。這其實也是學生一種不關心生活,對生活的態(tài)度不認真的表現。造成習作和老師課堂中提到的雷同,這是今后要注意的問題。
【習作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習作教學反思04-09
習作二教學反思04-12
習作6教學反思04-18
《習作四》教學反思04-09
習作指導的教學反思04-03
《習作心愿》教學反思范文05-14
習作三教學反思06-17
習作教學反思(精選9篇)03-22
《園地四習作》教學反思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