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1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文質兼美,蘊含著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奧,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從故事中受到啟示,是比較困難的。而對于我,這樣的文章既要達到目標,又不能上成思品課,也是一大難點。本文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啟示”,而不是單純的“釣魚”和“放魚”。把釣魚和放魚過程中“我”的心情變化的語句作為教學的'重點,既要求感受體驗,也要求讀出情感,把“啟示”作為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理解。
讀是理解語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一是運用整體感受法。課文中父親和“我”的人物形象豐滿、意境悠遠、意象豐富,初讀時引導學生整體感受父親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體驗法。課文對“我”的角色著墨多,形象鮮明;父親的角色著墨雖然不多,但對于子女嚴格進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朗讀與感悟中體驗。三是想象體驗法。對“我”再次向父親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導學生想象、兒子向父親“乞求”,會怎么說?四是移情體驗法。父親的“不容爭辯”,引導學生移情體驗、你就是父親,當你兒子投來乞求的目光時,你會“不容爭辯”地說些什么?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抓住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難點。
一、釣到大鱸魚,“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
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tài)度那么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
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么啟示?引導聯(lián)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啟示,并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說說當自己遇到道德難題的時候,如父母不在家,作業(yè)沒有完成很想玩電腦時;老師多給了分數時;營業(yè)員多找你錢時;馬路上沒人看到,你撿到錢時……都會怎么做。學生的思想進行了洗禮,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訓練。通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而加深了對“啟示”的理解。
當然在教學中,還有不足的地方、本來教學的重難點應該放在“啟示”上,但在課堂中,花了大量的時間朗讀、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對“啟示”的揭示不夠深。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2
《釣魚的啟示》記敘了在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由于離捕撈鱸魚的開放還差兩小時,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釣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放回湖里,我不理解,但還是依依把魚放回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個著名的建筑工程師,功成名就的我,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的體會到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
在講《釣魚的啟示》一課時,我采用倒敘的手法,先讓學生通讀課文,找到釣魚這件事給我的'啟示。之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根據課文資料說一說文中的是與非具體指什么。這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到處都是靜悄悄的,說明此時僅有父子倆人,在這種情景下要放棄魚,真難!如果釣魚的人是你,釣到這么大的鱸魚,你愿意放了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里頓時熱鬧了起來。我讓學生帶著自我的觀點在書中找理由,并和同桌展開討論、交流。幾分鐘后,進行團體交流。這樣讓學生換位思考,說說自我如果遇到這種情景的真實想法,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利用學生的觀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能夠使原先強制性的要我學變成自覺地我要學。使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的活躍起來。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學生在進取的思維狀態(tài)下體驗著學習的歡樂。同時抓住語言文字深入人物內心。如、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我這句話中,好一會兒說明父親在思考、在猶豫,引導學生想象父親在想些什么?有的學生說、父親想、這么大的鱸魚太難得了,放了多可惜呀!還有的同學說、父親會想、兒子釣到這么大的鱸魚讓他放了,他必須很舍不得等等。從而使學生從父親的猶豫中體會到、辨別道德是非容易,而實踐起來很難。從文本描述的語言文字入手,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優(yōu)化課堂教學,選擇能激發(fā)學生質疑的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閱讀思考的空間,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他們的潛能得到最好的挖掘,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12-30
釣魚的啟示的教學反思12-27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范文11-04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最新11-02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優(yōu)秀10-14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精選12篇)11-19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04-05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03-09
《釣魚啟示》教學設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