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語選讀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選讀教學設計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選讀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共有七節(jié),每一節(jié)基本圍繞一個主題來選擇和編排《論語》中的材料,所選擇的材料往往是學習古代漢語的經(jīng)典篇章,而且具有很高的鑒賞價值。第一節(jié)是講孔子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的精神。第二節(jié)講孔子與弟子之間的關系。第三節(jié)講孔子的生存智慧。第四節(jié)講孔子的“仁”的學說。第五節(jié)講孔子對“義”的堅守。第六節(jié)講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二、學情分析
對于孔子和《論語》,學生較熟悉,他們在初中學過《<論語>十則》,高中必修一的“名著導讀”部分,把《論語》列為必讀的內容。特別是近年來,許多省市的高考把《論語》列為必考“三大文化經(jīng)典”之一,學生很重視。所以,學習本單元,學生不僅有基礎,而且有需要。但是,《論語》內容言簡意豐,博大精深,學生理解存在一定困難,需要老師有效地指導。
1、學習選文,積累文言字詞句和寫法方面的知識。
2、較為系統(tǒng)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了解他對社會人生問題的思考。
3、從孔子的思想和思考中找到立身處世的借鑒。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評點法
四、學法指導
。薄⒓氉x《論語》,找出關于學習、從政和為人處世的名言警句,并加以理解,進一步培養(yǎng)文言閱讀能力。
。病⒏惺芸鬃庸廨x人格魅力,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
3、聯(lián)系自身學習實際,體會課文豐富的內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五、教學目標:
1.理解、運用《論語》中關于學習、從政和為人處世的名言警句,進一步培養(yǎng)文言閱讀能力。
2.感受孔子光輝人格魅力,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
3.聯(lián)系自身學習實際,體會課文豐富的內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六、教學重點:
1.結合孔子的經(jīng)歷,分析《論語》一書的主要思想內涵。
2.重點欣賞書中關于學習和為人處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盡可能背誦。
七、教學難點:
深層理解《論語》內蘊;引導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
1、百代馨香,德配天地
萬世師表,道貫古今
2、刪詩書,定禮樂,創(chuàng)儒學,傳經(jīng)藝,師表萬世;
贊周禮,寫春秋,立杏壇,育才德,桃李三千
3、“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繼續(xù)生存下去,必須回頭兩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諾貝爾獲得者集會巴黎時的宣言
4、孔子,是一個志在報國又無人重用的閑人,又是一個周游列國、苦尋門路的忙人,更是一個到處碰壁、從不回頭的強人。
二、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魯國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萬世師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生于周靈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生有異質,學無常師。嘗問禮于老子,學樂于萇弘,學琴于師襄。聚徒講學,從事政治活動。年五十攝魯國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列國,年六十八返魯。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七十三。
。ㄒ唬、孔子的歷史貢獻
1、刪《詩經(jīng)》《尚書》,定《禮記》《樂記》,贊《易經(jīng)》,修《春秋》,以傳先王之道。
2、興辦私學
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妒酚浛鬃邮兰摇
他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廣收門徒,收的學生不管貧富貴賤,據(jù)說有3000弟子,其中優(yōu)秀的有72人。他成為文化傳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國,晚年專心從事古代文獻整理與傳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典籍,刪修《春秋》。其學生將其思想言行記載在《論語》中。
。ǘ、孔子思想
他在魯國做過官,又曾游說四方,一生的主要活動是聚眾講學,由此建立了中國古代第一個私家學派——儒家
孔子經(jīng)其終生倡導和歷代儒家的發(fā)展,使中國儒家學說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作為中國人的指導思想逾兩千余年。
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德治主義,他執(zhí)著地倡導德化社會與德化人生。德化社會的最高標準是“禮”,德化人生的最高價值是“仁”。孔子教導人們積極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處人與自然的關系,他還闡述和弘揚了人不僅要“仁民”,也要“愛物”的道理。
孔子堅決主張國家要實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會與文化得到發(fā)展?鬃诱J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創(chuàng)立理想社會,通過潛志躬行“內圣外王之道”,以達到“天下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貢獻和思想影響深遠,他才被中國人尊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
。ㄈⅰ绢C獎辭】
中華文化的先驅:孔子
他用最銳利的智慧開啟了那一道道塵封的門,陽光從那錯開的門縫間擠出來,于是門外面鋪滿黃金;他用最樸實的教誨鑄造了一把堅韌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銘心!于是,子子孫孫有了一條光明的大道。
。ㄋ模、孔子及儒學的命運
孔子門人及其后學均推尊孔子。亞圣孟子認為,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會的至高準則。
先秦諸子對孔子毀譽不一
道家以自然無為為宗旨,蔑視禮法,對于儒家的禮儀道德持否定態(tài)度。
墨家對于儒家學說非議頗多,批評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張“述而且作”,批評孔子和儒家的繁瑣禮儀。
法家學說思想上與儒家對立,商鞅認為,孔子學說與法家農(nóng)戰(zhàn)思想對立,致使國家“必貧而削”。韓非對孔子個人頗為尊重,但他認為孔子學說不合時宜。
當時民間一般看法:孔子是博學成名的大學者。
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通,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薄獫h董仲舒
天不生仲尼,萬古長于夜。意思是:如果沒有孔子,中國的歷史會比黑夜還長.
漢平帝時封孔子為“褒成宣尼公”
唐代開始加封為“文宣王”
元代又加封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代以后封為“大成至圣先師”
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
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載:
趙普再相,人言普山東人,所讀者止《論語》……太宗嘗以此語問普,普略不隱,對曰:“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五四時期的評孔思潮
五四時期,孔子及其學說的歷史命運經(jīng)受了一次空前嚴峻的時代性考驗。新文化運動要破除以孔子之道為代表的中國封建主義文化信念、價值體系,要對歷史的孔子及其學說進行重新認識,將它從封建主義意識形態(tài)中拯救出來;要樹立民主與科學的精神,進行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的根本改造。
于丹在“百家講壇”開講《論語》心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靈的自信。
物質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知天命就是內心有一種定力去對抗外界。
耳順就是悲天憫人理解與包容。
只有建立內心的價值系統(tǒng),才能把壓力變成生命的張力。
孔子思想的世界影響
日本當代學者金古冶:“日本自古以來就收到孔子的巨大影響,獲益頗深……近年來孔子思想對于日本的現(xiàn)代化發(fā)生過很大作用的說法也頗為流行。記載孔子言論的《論語》如今仍在日本受到廣泛推崇。”
新加坡前總理、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名譽理事長李光耀:“從治理新加坡的經(jīng)驗,特別是1959到1969那段艱辛的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的人民都受過儒家價值觀的熏陶,我們是無法克服那些困難和挫折的!边@些價值觀“為新加坡的繁榮進步做出了貢獻!
三、《論語》
1、《論語》是早期語錄體散文,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纂錄而成。
2、《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jīng)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jīng)典。
3、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范。
4、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并無緊密聯(lián)系,只是大致歸類,并有重復章節(jié)出現(xiàn)。
5、《論語》記錄孔子的言論大致有四種體式:格言體、答問體、對話體、議事體。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讀、譯、背,做好積累工作。
2、理解《論語》中關于學習、從政和為人處世的名言警句,進一步培養(yǎng)文言閱讀能力。
3、感受孔子光輝的人格魅力,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
教學重點:
1、欣賞書中關于學習和為人處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盡可能背誦。
2、重點討論從古至今人們對孔子的評價。
教學難點:
深層理解《論語》內蘊;引導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本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去欣賞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論語》,而該經(jīng)典主要是談學習態(tài)度、方法和思想修養(yǎng)的,語言簡練,用意深遠。教師指導學生反復誦讀,營造背誦課文的氣氛,在讀中理解、領會其內涵,力爭當堂熟讀成誦。
2、討論評點法。教讀本文采用評點式,就內容、寫法及現(xiàn)實意義評點。在教學過程中,啟發(fā)學生探究、質疑,調動學習積極性。
課前布置預習任務:
1、學生將文本中出自《論語》的句子全部挑出(39句),教師將學生分小組,通過查閱資料,每組翻譯并試著理解6——7句,將本組合作完成的結果集中打印出來。
2、認真閱讀課文,思考:《論語》具體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內容,體現(xiàn)了孔子什么觀點?
3、查閱資料,試著去尋找對孔子的不同評價的文字并加以比較。
教學過程:
一、簡單復習上節(jié)課主要內容,導入本課:
上節(jié)課了解了孔子與《論語》,那位同學能夠給大家簡單說一說?(不足之處其余同學補充)
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結合文本,進一步走近孔子,對孔子做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二、結合學生課外作業(yè),完成讀、譯、背,做好積累工作。
1、學生按小組展示預習結果。每組同學共同朗讀本組承擔的句子,隨后由一名代表將本組中的一句翻譯并簡要闡述自己的理解。其余小組記錄并隨時補充自己的見解。
2、各小組各展示一句之后,將各組合作完成并打印出來的結果相互傳閱學習。
三、文本中的句子解決完畢,大家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請速度文本,思考:《論語》具體涉及了哪些方面的內容,體現(xiàn)了孔子什么觀點?
明確:主要有治學、從政、修身養(yǎng)性和交友治道等方面,體現(xiàn)了孔子“克己復禮”的思想。
四、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如何評價孔子的言行和觀點?從古至今人們對孔子有哪些評價?
明確:
1、春秋戰(zhàn)國時代,孔子門人及其后學者均推尊孔子。門人中以子貢為代表,他對孔子贊美備至,奉如天人,把孔子比擬為高天、日月、木鐸,凡人是永遠不可企及的,認為孔子是天生的圣人,“仰之彌高,鉆之彌堅”。亞圣孟子認為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會的至高準則。然而當時民間一般看法認為孔子是博學成名的大學者。
墨家對于儒家學說非議頗多,批評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張“述而且作”,批評孔子和儒家的繁瑣禮儀。
道家以自然無為為宗旨,蔑視禮法,對于儒家的禮儀道德持否定態(tài)度。
先秦法家學說思想上與儒家對立,早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認為孔子學說與法家農(nóng)戰(zhàn)思想對立,致使國家“必貧而削”。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對孔子個人頗為尊重,但他認為孔子學說不合時宜。
2、宋元時期對孔子的評價總體上是對孔子推崇備至,進一步把孔子神化,用孔子的神圣光環(huán)和綱常倫理來維護其封建統(tǒng)治。
3、自從戊戌變法和五四運動以來,中國學術界和政界對孔子的評價就褒貶不一。特別是毛澤東在文革初期給郭沫若的詩里御筆一批,“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yè)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吹響批孔的號角,引發(fā)了全國口誅筆伐的狂潮。
五、教師總結: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孔子盡管有的觀點我們不能完全認同,盡管他的“唯女子和小人難養(yǎng)也”讓很多女性不高興,但是就像烏云無法擋住太陽的光輝一樣,孔子的魅力是無法抵擋的。當然,由于時代在變化,社會在進步,我們也應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提高自己。
應該說,孔子提倡以天、地、君、親、師來規(guī)范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又以仁、禮、義、智、信來規(guī)范道德標準與行為準則,是有助恢復社會穩(wěn)定,符合歷史發(fā)展需要的治國理念。不僅如此,孔子提倡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有教無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以及其他無數(shù)的教誨,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和人文主義色彩,成為兩千多年來從帝王到平民立德立行,治國治學的座右銘,人類文化思想寶庫中的精品。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這種說法未免言過其實。但孔子的思想與學說,確實是兩千多年來照亮中國歷史與中國人思想的一盞明燈!度A盛頓郵報》曾經(jīng)寫道:“雖然孔子活在兩千多年前,但他的教誨對今天世界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孔子屬于歷史也屬于現(xiàn)代,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在批判與否定“凡是派”錯誤思想的30年之后,人們難道還要受這種過時思想的束縛,依然拘泥于“孔學名高實秕糠”之說,而不給那位等待了兩千年之久的古代圣賢實行“正名”嗎?
六、布置作業(yè):
1、認真背誦《論語》中的精彩片段。
2、請閱讀《論語》,根據(jù)對孔子的了解,以《我為孔子正名》為題寫一篇小文章以及一段頒給孔子的頒獎詞。
論語選讀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說出語錄的意義。
2.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并能融入學習態(tài)度、方法及品德的養(yǎng)成之中。
3.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4.學習分類整理筆記的方法;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
2.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容梗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提問:影響幾千年中國思想文化的書是什么?有可能出現(xiàn)各種回答。老師分析后可揭示答案:是《論語》。漢武帝時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它成了中國正統(tǒng)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師還介紹了《論語》的另兩個“最”:中國兩千年來最重要的課本,出成語最多的書。(對初一學生來說,這是新鮮的,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預習提問:(1)大家預習課文后一定會發(fā)現(xiàn),每一則都有一個“子曰”。誰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子曰”呢?(2)《論語》的“論”,習慣上讀lún。誰知道《論語》是一部怎樣的書?(3)孔子是怎樣的人?為什么人們把到山東曲阜去看孔廟叫做“朝圣”?
(師生合作,共同完成,對孔子和《論語》進一步的認識。體現(xiàn)了新課標要求學生“初步具體搜集資料的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全新概念。此外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這為進一步學習課文作了鋪墊。)
三、整體感知、誦讀
(1)提出要求:我們學習文言文,有三條基本方法:
一是誦讀,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誦的課文都要背得爛熟,不要求背誦的也要讀得十分流暢
二是用心領會課文的意思
三是自己動手,積累詞語。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首先誦讀課文,然后分“則”理解課文,最后背誦課文。
(2)自由誦讀。教師提示誦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
、俳Y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曾子、三省吾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海女知之、是知也、自省、弘毅等。三個通假字:“說”通“悅”,“女”同“汝”,“知”通“智”)②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此環(huán)節(jié)旨在授以方法,提出要求和需要注意的問題,使學生心中有數(shù)。
四、質疑交流:
就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問互相質疑。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必須理解的問題,例如:為什么“思而不學則殆”(我把“殆”解為“危險”)?“學而不思”和“思而不學”,孔子更反對哪個?為什么?“三人行”,一定“有我?guī)煛眴?如果同行的都是壞人呢?等等。
五、小組互動:
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哪幾條是說學習態(tài)度的?哪幾條是說學習方法的?哪幾條還談到了道德修養(yǎng)的問題?課文在學習態(tài)度上強調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旨在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主旨的基礎上,熟讀背誦。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疑、共同探究的好習慣。
六、自由背誦課文
七、探究性學習。
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你有疑,特別是“無疑之疑”嗎?
老師適時候提出問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三句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有可能沒有聯(lián)系嗎?
先對學生交代,這個問題,是許多人不解的問題,幾個語文網(wǎng)站的“論壇”中都有人提出和討論這個問題,可惜結論都不能讓人信服。你若能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一種創(chuàng)見。
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使教學內容向課外、向生活的延伸。由于能擴展視野,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沒有必須完成的作業(yè),它備受學生歡迎;顒诱n還能密切師生關系,加深師生感情。
【論語選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論語》教學設計01-01
《論語》教學設計優(yōu)秀08-21
國學經(jīng)典論語教學設計08-04
國學《論語》教學設計08-24
《論語》教學設計(精選21篇)03-23
《論語》教學設計(15篇)06-25
(必備)《論語》教學設計優(yōu)秀08-24
《論語》教學設計15篇05-12
《論語》教學反思(精選7篇)05-19
《冰花》教學設計 冰花教學設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