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反思范文(通用3篇)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反思范文(通用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反思1
教了第7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我在教這一課時,采用了這樣的教學方法,我覺得還是很有效的,F(xiàn)在說來大家聽聽。
這一課是講一個小村莊由美麗到完全消失的故事。由于人們亂砍伐,不懂得植樹造林的作用而造成的。
我先讓學生把課文讀第一遍,找出帶有拼音的生字。第二遍就讓學生邊讀邊找出生字的詞語。再集中把生字詞讀好,過關。第三遍就把課文的每一個自然段的大意弄明白。之后我讓學生分段讀課文。以打擂臺的形式來比誰讀得好。這一下學生很積極地參與這項活動中來,當學生子淇讀到第二自然段時,學生都認為她讀得好,就把第一位同學給讀下去了。學生一個個爭著想讀把子淇讀下去,但是都沒有成功,當讀到最后兩個自然段時,我就讓全體學生一齊來讀,學生齊心協(xié)力地讀得很好,把子淇給讀得坐下來了,我說:“子淇,把你讀下去的不是別人,是你自己,因為你自己也在這中間,真正的敵人就是自己。”這一幽默的話語把全班逗樂了。
在第二課時當中,我是這樣做的,我讓學生先默讀5分鐘,提出自己的問題,也可以說自己讀懂的內(nèi)容。只要是有價值的,就會得到大家表揚。
學生的非常投入,一會兒小手就舉起來了。有的說:“老師,我不明白‘裸露’是什么意思?”有的說:“我讀懂了‘咆哮’的意思。”有的說:“我讀懂了第一自然段,就是說:以前的村莊是很美麗的,有森林、有河水、有湛藍的天空、有清新的空氣!庇械'說:“我讀懂了第2、3自然段。是講人們有斧頭把樹砍下來變成了自己要用的物品!庇械恼f:“我讀懂了大雨沒喘氣兒!庇械恼f:“我知道了當時很大的雨。如‘大雨奇多的八月’、‘咆哮的洪水’、‘一連下了五天五夜’、‘沒喘氣兒’等!睂τ趯W生的這些發(fā)言,我真的很高興,因為他們會去自讀自悟了。
最后,我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美麗的小村莊消失了,誰是罪魁禍首?”
有的學生馬上就說是鋒利的斧頭。有的說不是。那到底是誰呢?最后學生討論得出:“斧頭沒有罪。它可以為人們做好事,也可以為人們做壞事,關鍵是人們?nèi)绾稳ミ\用它。那么罪魁禍首的應該是亂砍亂伐人們。他們只知道砍,不知道種。所以,就會有這樣的后果!
這時,我順著學生的發(fā)言,再聯(lián)系主任的國旗下的講話,說到了植物是環(huán)保的小衛(wèi)士。讓學生踴躍參加植樹活動,愛護一草一木,進行了環(huán)保教育。綜觀這一課的教學,我覺得學生真正動起來了,比起以前的教學我覺得有進步了。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反思2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小村莊,由于村里的人們過度地砍伐樹木,致使周圍環(huán)境遭到嚴重破壞,最后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整個村莊被洪水卷走的故事。本文呼吁人們應該愛護樹木,保護周圍的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
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走近小村莊,感受小村莊的美麗
首先讓學生讀文本并畫圖畫:(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接著引導學生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欣賞小村莊先前的美麗。引:這是一個怎樣的小村莊?讓學生通過多層次多形式讀書,再畫一畫,感受小村莊先前的美麗。再展示課文后部分對比鮮明的圖畫,問“同學們,此時此刻你心里有何感受?”在他們談完感受后,再出示最后一句,讓學生試讀,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小村莊的變化,與課文前部分形成對比。
二、走進小村莊,感受小村莊的.變化:
引導學生理解小村莊的變化,帶領學生看插圖,質疑問難:“同學們,看了前后不同的兩幅畫后,你們有什么想問的嗎?”學生會問:“老師,小村莊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個變化?”接著我又問“想想哪些地方寫了小村莊發(fā)生變化?哪些地方寫小村莊為什么變化?”這一問題旨在使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感知課文大意。在課中我問學生:“這么美的小村莊怎么會消失呢?”這一問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帶著疑問,學生讀文的興趣就濃了,讀書的效率也就相應提高了。我讓學生自由讀二、三、四自然段,自己去尋找答案。我讓孩子們上臺去演一演,扮演成村民去砍樹做家具等。我緊緊捉住重點語句進行品析,指導學生情感朗讀。如“誰家……誰家……”“拎起”、“一棵一棵”、“不斷擴大”、“各式各樣”、“應有盡有”這些重點詞句,很好地表現(xiàn)小村莊的人們沒有節(jié)制和約束,上山砍柴很隨便,強烈體現(xiàn)人們對森林的破壞。我讓孩子們讓學生從中歸納出正是因為這些村民亂砍亂伐,造成了對周圍環(huán)境的破壞,最終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由此看出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然后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會文章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三、走出小村莊,增強環(huán)保意識
學完本文后用小記者采訪的形式,采訪村長,“您此時想說些什么?”采訪同學們,“你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什么?”學生能聯(lián)系實際告誡村莊的人們以后不要破壞環(huán)境,要愛護大自然,否則會受到大自然最嚴厲的懲罰。從而升華中心,懂得“保護環(huán)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后已經(jīng)認識到了要保護樹木,不能亂砍亂伐,否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的道理。讓孩子們參與多了,親身體驗多了,在文本的朗讀上相對少了,應該讓朗朗的讀書聲充滿課堂,才是地地道道的語文課。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要注意這一點。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反思3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講的是由于人們亂砍濫伐,原本靠鋒利的斧頭建造的美麗家園,又終究毀在了鋒利的斧頭之下。課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蘊涵道理卻非常深刻。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探究欲望。
教學一開始,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小村莊”:郁郁蔥蔥的森林,清澈見底的河水,湛藍深遠的天空,如詩如畫,空氣清新甜潤。再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把小村莊的美淋漓盡致在表現(xiàn)出來,使同學們不由得陶醉其中。正當同學們身臨其境地感受著小山村的美景時,我一邊出示小村莊變化后的圖,一邊說:“不知過了多少年,最后這么美麗的小村莊什么都沒有了!蓖ㄟ^這種強烈的對比,巨大的視覺沖擊,深深地觸動了學生的心。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為什么會消失呢?學生們一下了產(chǎn)生了懸念,從而激發(fā)了他們強烈的探究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趣。
二、在閱讀中感悟。
閱讀教學是師生間、生生間、學生與文本間、學生與作者間的審美對話過程。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小村莊為什么會消失?”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2——4自然段,找出表示變化的時間的詞“一年年”“一代代”,讓學生體會到這個變化的時間很長很長。然后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一代代的人們都做了些什么,把有關的句子劃畫出來。如學習重點句“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边@一句時,我抓住“誰家”問學生:“你家想干什么?”學生們說出了“蓋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種種人們只顧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我說你能從兩個“誰家”體會到什么?學生都說體會到村里的人對樹木的任意砍伐。我又說:“還可從哪個字看出他們?nèi)我饪撤淠荆俊蓖瑢W都說“從;拎;字也讓人體會到那些村民他們想砍就砍,沒有人管他們。”這時我順勢讓孩子觀察后面的插圖,體會村民的`無度砍伐所帶來的后果。又如學習重點句“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边@句話是什么意思?帶著問題,讓學生再讀課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線畫下來。這樣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并通過質疑培養(yǎng)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學文的過程中,也借助了課件的手段,讓學生認識了“犁”,體會了“裸露”,更通過一段真實的影像,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無情,內(nèi)心的體驗也更加強烈。
三、通過寫話練習,增強環(huán)保意識。
學生通過感情朗讀課文以及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并理解了含義深刻的句子。在學生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的基礎上,最后我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學到這,你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些啥?把這些話寫下來,以通過小練筆來增強了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學生們都能聯(lián)系實際告誡村莊的人們以后不要破壞環(huán)境,要愛護大自然,否則會受到大自然最嚴厲的懲罰。學生們在自主感悟與交流后,情感會自然噴發(fā)而出,對這個令人辛酸的小村莊的感嘆會油然而生,保護環(huán)境,珍愛大自然的感情也會水到渠成地產(chǎn)生。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反思05-07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反思10-10
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反思05-19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15篇10-06
一個村莊的故事(精選19篇)07-18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案10-06
小木偶故事教學反思02-13
小木偶的故事 教學反思01-15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01-22
小木偶的故事的教學反思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