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碗少年教學反思(通用3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頂碗少年教學反思(通用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
《頂碗少年》這篇文章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雜技表演。文章在于引導學生體會頂碗少年鍥而不舍、勇敢頑強的精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觀眾的反應和少年的反應來讓學生感悟少年在連續(xù)兩次失敗后,在觀眾的巨大壓力下堅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設計了兩條線來幫助學生理解:因為觀眾的反應只是為了能更好地襯托少年,所以,我以三次表演時少年的反應為主線,以觀眾的反應為副線。
文中分三次對他的表演進行了描寫,尤其是第一次演出時,對他的精彩表演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從他完成的一系列動作我們不難體會到表演雜技時的艱難困苦,沒有堅強的意志,沒有鍥而不舍、勇敢頑強的精神,是絕對做不到的。為了幫助學生走進文本,我讓學生結合平常所看到的雜技表演節(jié)目想象少年表演時的情景,體會頂碗少年表演雜技時的不易。兩次表演之后以及第三次表演之前都寫了少年和觀眾的反應,考慮到人物心理通常由動作、神態(tài)表現(xiàn)出來,于是,在體會少年三次表演時的心理變化時,我引導學生抓住表神態(tài)和動作的詞語去想象少年在臺上以及觀眾在臺下的情景,特別是第二次失敗以后,面對觀眾的叫囂,我讓學生們想象:如果你是他,你會怎樣面對這種情況呢?因為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情境,所以學生很能體會少年當時的心情,有的說愧對觀眾,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有的說真想一走了之,有的說還是鼓起勇氣再來一次?不過,不管少年有什么想法,他都挺過來了。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個老人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覷的,當文章閱讀到那里時,我讓學生猜測那個老人的身份,想象那個老人對少年說了一句什么話。學生們的猜測、想象合情合理,我為學生的'聰敏而欣喜不已。他們抓住“從后臺走到燈光下”猜測那可能是他的師傅,從他的表情、動作推斷他一定是說了一句鼓勵的話。因此,當音樂第三次奏響,當那疊碗又劇烈地晃動起來時,少年不再像前次那樣“急忙”晃動腦袋保持平衡,而是“輕輕”抖了一下腦袋,一個“急忙”一個“輕輕”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兩個詞語把少年不同的心理表現(xiàn)得細致入微,在閱讀時我也引導學生進行了細細的品味。
當頂碗少年在學生們心目中的形象一步步豐滿,最后,再讓學生讀首尾兩個自然段,體會頂碗少年給作者的啟示,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結合實際談談自己面對困難或挫折時的表現(xiàn)以及日后應持有的態(tài)度,也讓學生集會到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2
《頂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文章為我們介紹了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弦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歷經兩次失敗,最終在一位老者的鼓勵以及少年自身的堅定意志下獲得成功。結合本單元的主題“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讓學生自主獨立地讀書,把握課文的梗概,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感悟出“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以前我總不敢放手,只用一節(jié)課上完一篇課文,哪怕是略讀課文,因為從各個教參里告訴我們要教會學生的內容太多了,總是難以取舍。不過今天的課卻引起了我的思考。何謂略讀課文教學?不就是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嗎?今天的這節(jié)課讓我看到曙光了。在本文教學中,由于文章較長,我從“說說你對頂碗少年的印象”入手,讓學生對人物有初步的感受。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其實學生也已經能夠找到相關少年失敗后堅毅表現(xiàn)的句子來說明人物形象的了,這對進一步領悟文章蘊含的人生道理有很大的幫助。然而,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悟這個少年最終獲得的成功不是唾手可得的,我設計了讓學生去了解“這是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
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從文章多處找到相關的句子來品析這場表演的“驚心動魄和超高難度”。為了引導學生突破教學重點,我通過讓學生對比在表演兩次失敗后觀眾的反應和少年的表現(xiàn)來讓學生感悟少年在連續(xù)兩次失敗后,在觀眾的巨大壓力下永不放棄的`精神。當時我設計了兩條線來幫助學生理解。一條是抓兩次失敗后觀眾的反應,另一條是抓兩次失敗后少年的表現(xiàn)。通過閱讀課文,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抓住重點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內容,弄清頂碗少年是怎樣面對失敗,堅持一次次表演,最后獲得成功的。通過讀分析領悟作者看表演時受到的啟示;感悟“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的人生哲理,培養(yǎng)學生面對挫折應有的信心和勇氣;能結合實際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引導讓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領悟做人道理。
這節(jié)課上也存在著不少遺憾:比如,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到位。我在教學時過于重視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培養(yǎng),而忽視了朗讀的指導。學生每每分析后都是自讀感悟,朗讀方式單一不說,也不能了解學生的朗讀是否體現(xiàn)了少年的精神,學生讀的面比較少。如果每位學生分析后,都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讀一讀,學生在匯報朗讀時如果沒有讀到位,可以讓他們先說體會,如果理解到位后再去讀,或者可以讓讀到位的同學范讀,他學讀。在體會少年在失敗后的反應時教師可以先讀出觀眾的反映,再讓學生跟讀少年的反應,進行師生對讀。課文的最后一段是烘托感情的段落也可以讓學生齊讀,等等,總之要通過多種形式來練習學生的朗讀。如果這樣,我想可能學生的理解會更深入一些。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3
《頂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文章為我們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少年歷經兩次失敗,最終在他人的鼓勵以及自身的不懈拼搏下表演成功。結合本單元的主題“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本課要讓學生感悟到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棄的精神。
這篇課文語言優(yōu)美,感情豐富,道理深刻,是進行讀寫訓練的好教材。我本課的教學設計旨在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主地、自由地閱讀,提升閱讀技能,享受閱讀成功的樂趣。讓學生從文本和畫面中真切的感受到:在生活中,當我們面對挫折時,只有不懈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結合我的主題教研個人主題——“讀寫結合學表達的方法研究”,本節(jié)課我主要引導學生學會課文的一種寫法——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讓學生在感悟文本內容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盡可能地使讀寫實現(xiàn)有機融合,F(xiàn)結合個人的教研主題,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挖掘字詞,想象表達
課文內容較簡單,描寫了頂碗少年的三次表演經過,緊緊圍繞表演的“驚心動魄”展開,課堂中我先拋出一個問題:“這是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為什么說是一場怎么樣的雜技表演。”由此引導學生抓住感受最深的句子,緊扣重點字詞感悟文本。品讀時,我又重點帶領學生感悟第一次表演,通過扣詞——自悟——自讀,從少年、碗、觀眾三方面感受到了表演的驚心動魄。特別是“屏住氣、目不轉睛、忍不住”等詞,學生感悟深刻,想象豐富,有的說到:“觀眾生怕大聲呼一口氣都會打擾了少年!庇械恼f到: “少年的表演太精彩了,觀眾是不由自主地拍巴掌。”有的抓住少年的動作,有的抓住少年的神態(tài),一一感悟到了少年表演的驚心動魄。在字詞的深度挖掘過程中,學生們也進入了情境,學會了循作者的思路進行想象補白,讀的獨特感悟與表達實現(xiàn)了互聯(lián)互通。
二、寫法學習,鋪墊寫作
回憶自己以前的閱讀教學,往往是只注重對語言的感悟、積累,而忽視了對語言的運用,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習作的因素太少,學生沒能通過閱讀認真感悟文章的語言、寫作方法,沒有及時地吸收內化。這篇略讀課文,最明顯的一個寫法是作者采用正面和側面相結合的方法來寫出少年表演的`驚心動魄和堅持不懈。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抓住少年、碗、觀眾三方面感悟,在反復誦讀中感受語言的凝煉優(yōu)美,在賞析交流中領悟寫法的獨特奇妙。最后經過通俗易懂的文字小結升華,告訴學生什么是正面描寫,什么是側面描寫,以后在自己的寫作中也可以用這樣的寫作方法。學生從閱讀實踐中學習,把積累的寫作技法知識及時轉化為能力,可操作性很強。讀了一篇文章后,經過老師有效地指導,便能嘗試寫出與范文相類似的習作,降低習作的難度,讓學生的習作言之有物,且有了參照、借鑒,使學生樂于表達,這也是我們搞讀寫結合訓練的終極目標。
三、領悟道理,延伸生活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經過反復的讀與悟,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文本的內涵,文章最后作者也寫到,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所以每每想起,作者內心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他想到了什么?配上音樂,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實際或聽到過的故事寫下自己的感受,讓孩子的心靈感受到語文課堂的魅力。課內的讀,不但使學生習得了技能,更使學生感悟到了人生哲理,事理型文章的寫法也于無形中被學生所領悟。
四、不足之處:
對于略讀課文,雖然設計的時候力爭讓課堂粗放些,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但真正課堂實施起來還是不夠理想。圍繞語言文字的品析較多,而對于寫法的教學,還沒能真正做到滲透、潤無聲的境界,這都需要在以后的研讀教材、精心備課環(huán)節(jié)過程中潛心鉆研,創(chuàng)新設計。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09-20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03-30
課文《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0-06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5篇)04-17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5篇01-24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5篇)01-24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5篇03-30
《頂碗少年》教學設計08-18
《頂碗少年》教學設計11-01
頂碗少年教學設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