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結構比較清晰,情節(jié)也很簡單。經過《小露珠》的鋪墊,學生已經有了要善于觀察生活中各種科學現象的意識,加上農村的孩子對給稻田除草這樣的事情還比較了解,所以上課時比較得心應手。綜合整節(jié)課的教學,我覺得以下幾點做的比較好,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繼續(xù)借鑒:
1、注重對句式轉換的訓練。
三年級學生靈活性比一二年級強了許多,為了培養(yǎng)他們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我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了三處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的訓練。這樣的訓練以前做過,但是效果不好,學生總是不能把握句子的本意。在這次訓練中,我直接讓學生把這句話換一種說法,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和故事情節(jié),轉換的正確率就比較高。在下次的句子轉換練習中,我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找一找這一小節(jié)中有哪句話可以換一種說法,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探索,這樣循序漸進地訓練下去,學生會越來越熟練,在自讀其他課文時就會自然而然靈活運用。
2、在理解詞語時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
例如在理解“激烈的”和“紛紛”這些詞時,我不脫離具體語境,放到文中聯系上下文讓學生理解。學生很容易理解“激烈”就是劇烈的意思,你一句,我一句;甚至你還沒說完,我就搶著說了;還可能兩個人一起說。進而 通過 老師引導知道它常跟戰(zhàn)斗、爭吵、比賽搭配,可以說“激烈的戰(zhàn)斗”,激烈的----引導學生說。接下來我又提問:能用“激烈”說一句話嗎?把詞語運用到生活中去,幫助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這個詞語。最后回到文中:誰能讀出這場爭吵的“激烈”來?又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文本中去。
3、注重朗讀指導。
課文語言充滿童趣,每個人物的語氣都各具特色,例如有氣無力?蓱z巴巴的小稻秧,聲音洪亮的噴霧器大夫,還有蠻不講理、氣勢洶洶的雜草。它們說的話都非常有性格,我在教學中就抓住了人物的語言,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理解,把他們帶入到故事的情節(jié)中去,進而理解各色人物不同的性格。例如這一片段:面對這樣一群蠻不講理的雜草,小稻秧是怎么說的?(出示句子)想一想,小稻秧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它的心情是怎樣的?(生:氣憤)那么請你氣憤地讀一讀這句話。(生:難過)那么請你難過地讀一讀這句話。(生:傷心)那么請你傷心地讀一讀這句話。學生在讀的時候,仿佛自己也成了無可奈何的小稻秧,更加理解了小稻秧被雜草欺負時那種束手無策、無助的心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我還創(chuàng)設不同的、最能激起他們興趣的情境,讓學生在讀讀、演演中感悟課文語言,使學生以積極的狀態(tài)投入學習。
除此以外還有需要改正的地方:
1、在教學中我覺得我提的問題太瑣碎了,問題也比較多,有些問題可以合并,多讓學生去質疑、釋疑,把學習的主動性交還給學生,老師稍微少說一些,這樣可能效果會比較好,課堂氛圍也會更加活躍。
2、在解決某些稍微有一點難度的問題時,可以讓學生采取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模式。這是我在教學中一直忽略的。其實學生小組學習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模式,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必須落實到平時的學習活動中。然而我沒有注意培養(yǎng)和訓練,所以學生在合作討論時往往有些茫然,不知道該干什么,或者效率非常低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注重對這方面的指導和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總體來說這節(jié)課的課堂氛圍還是非常好的,本以為科學童話會很枯燥,但是同學們卻學得津津有味。尤其是我布置課本劇作業(yè)時,每個小朋友都很有興趣,非常高興。我相信,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生的課本劇表演一定會非常精彩。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設計05-27
小稻秧脫險記教案08-18
《小稻秧脫險記》教案01-10
《小稻秧脫險記》的教案03-05
小稻秧脫險記的教案03-05
《小稻秧脫險記》教案(精選20篇)11-16
《小稻秧脫險記》教案15篇01-15
《小稻秧脫險記》教案(15篇)02-23
小稻秧脫險記教后反思(通用12篇)11-09
《小稻秧脫險記》教案匯編15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