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早教活動反思(通用12篇)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fā)展的今天,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jīng)驗教訓。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早教活動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早教活動反思 篇1
《早》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散文,文中借梅花“開得早”,贊美了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教育人們要學習這種品質,做“東風第一枝”。在教學中,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的。
備課時,我首先考慮到,既是“以物喻人”,那么只有讓學生體悟到“物(梅花)”與“人(魯迅)”之間的相同之處,才可能真正讀懂課文。全文主要寫的就是梅花的早開與魯迅在書桌上刻了“早”字兩件事。這些浮于文本表面的現(xiàn)象,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基本上都能體會到魯迅先生與梅花一樣“早”,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僅僅是“早”字相同嗎?我不滿足!梅花的品格之高潔,魯迅的品德之高尚,我又該如何讓學生們體會到呢?于是第二課時教學,我把重點放在了體會臘梅的冰清玉潔和魯迅的崇高精神上。但是如何讓學生自發(fā)的去挖掘這兩者的間的內在聯(lián)系呢? 對于梅花的高潔,學生們頗有體味,然而,魯迅在文學界的盛名,他們卻并不了解,對魯迅關注民族事業(yè),棄醫(yī)從文的一生,他們也是知之甚少。因此充分利用“作家卡片”,并適當補充一些魯迅先生在戰(zhàn)斗期間的'資料。在學生對魯迅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我追問:梅花與魯迅,難道只是個“早”字的相同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激情昂揚,回答精彩紛呈:
生:梅花敢于迎風傲雪,魯迅敢于同反動派做斗爭,他們都是頑強的。
生:梅花盛開預示著春天的到來,魯迅為民族的解放事業(yè)作出了貢獻,他們都是“光明的使者”。生:梅花潤澤透明,魯迅對敵人橫眉冷對,他們都是冰清玉潔的。 …… 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他們潛能,學習知識,理解文本,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這不正是對教師職業(yè)最有效的詮釋嗎?
反思:課堂上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學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發(fā)言很積極,在充分感知蠟梅特點的基礎上,感知魯迅的“早”,知道魯迅和臘梅的相同之處。進一步了解"借花喻人"這種寫作手法。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介紹了三味書屋里的陳設,課堂上,我讓學生自己學文,然后畫簡筆畫,將三味書屋里的陳設畫出來,學生興趣濃厚,對于課文的掌握也很到位。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有優(yōu)點,但也存在著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xù)努力!
幼兒園早教活動反思 篇2
《早》一文記敘了三味書屋的陳設、后園的梅花和魯迅書桌上的“ 早” 字的來歷,贊揚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們要珍惜時間。在《早》第二課時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了體會臘梅的冰清玉潔和魯迅的為人上了,一開始我讓學生欣賞臘梅的圖片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臘梅的美,引出文章中有關句子,在指導學生體會詞語“ 潤澤透明” 時,我還是運用了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學生看后很受啟發(fā),朗讀起來也更認真,體會更深刻。這樣通過感受臘梅外在的美,聯(lián)想到臘梅的早,由此引出魯迅書桌上的早,自然流暢。在課上我精心準備了課件,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課文,效果也不錯,不過在教學中還是存在一些不足,如我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過渡語不夠自然,有時為了完成預先的教學設計而忽略了課堂生成的及時處理,使課上顯得有些拘束。這些都是需要我不斷改進的。
在教學最后,我設計了名言的補充,這一環(huán)節(jié)還是挺受學生歡迎的,能幫助學生積累不少名言,豐富學生知識,對他們也是很有益的,以后的課上類似的延伸應多一些。
幼兒園早教活動反思 篇3
《早》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記敘了三味書屋的陳設、后園的梅花和魯迅書桌上的“早”的來歷,贊揚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們要珍惜時間。
第一課時重點引導學生對文中三味書屋的有順序、有條理的方位描寫。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范讀課文,結合課文插圖,說說三味書屋內有哪些陳設,并分別板書于黑板正中,提問:如果你就像黑板上書寫的這樣向別人介紹三味書屋,可以嗎?為什么?學生隨即答出:很隨意、很亂。
這正中我意,于是我隨即讓學生用“△”劃出第三自然段的方位詞語。同時,我更是以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結合方位詞,邊說邊畫出三味書屋的陳設的簡單示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積極性高漲,全班的集中力達到了100%,我心里暗喜。我借船下篙,繼而讓學生對照簡易圖進行三味書方位的描述:“如果你是三味書屋的導游,你會怎樣按順序介紹三味書屋呢?試試吧!”同學們敘述的正確率很高,我通過兩個學生上講臺指說和同桌間互說的'方式,鞏固了學生按照方位順序介紹某個地方陳設的訓練。
當然,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方位順序知識學習,我讓學生課后按照方位順序介紹自己的班級、校園或者自己的臥室。
幼兒園早教活動反思 篇4
《早》一文作者在文中有很大篇幅寫臘梅花。寫臘梅花開得早,是二十四番花信風。由臘梅花的開得早,自然過渡到魯迅的“早”的故事,從而教育學生要向魯迅那樣,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一生。
在教學中,我抓住了描寫臘梅花的句子:“那花白里透黃,黃里透綠,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弊寣W生反復誦讀欣賞臘梅花不但外在美、色澤美,更重要的是品格美——冰清玉潔。再由臘梅花的開得早引出魯迅的刻在書桌上的“早”字的故事,借花喻人,使臘梅花的冰清玉潔和魯迅的高潔品質融為一體。
另外,我在教學中讓學生把課堂之前自己搜集有關魯迅的人物簡介和魯迅的一篇作品《藤也先生》,讓學生來說說魯迅棄醫(yī)從文的原因是什么,從而進一步突出魯迅的高潔品質。讓魯迅的高潔品質刻在學生的心坎上,鞭策他們以后做人。
同時讓學生結合課文插圖對三味書屋的陳設進行分析,隨堂要學生選擇一處熟悉的處所,仿照這一段的寫法的小練筆。
從“愛護公物”說開去
《早》(蘇教版小語第十二冊)一文中有一段關于魯迅小時候在書桌上刻了一個“早”的故事。有經(jīng)驗的語文老師在教學這一課時總會給學生打上一支“預防針”——教育學生要愛護公物,不要在課桌上刻上“早”。有的甚至先給學生一個下馬威:如果發(fā)現(xiàn)有人在課桌上刻字,就要讓他公開檢討,并處以罰款,因為破壞公物要賠償。如果哪位老師忽略了這一點,后果將不堪設想。即使這樣,也還有一些膽大妄為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不過不是刻字,而是用毛筆醮著油漆在課桌上寫,當你批評他時,他還據(jù)理力爭,振振有詞——我沒有刻字,只是寫字,并沒有破壞公物。讓你哭笑不得,筆者深有體會?墒,當你靜下心來仔細一想,其實孩子們也是非常可愛的:一代文豪魯迅先生從小就勤奮好學,具有梅花的精神,而且“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了一生!睂W生們崇拜偉人,學習偉人,這一點不是難能可貴的嗎?
那么,怎樣才能處理好“學習偉人”與“愛護公物”這一對矛盾呢?
大禹治水的故事都聽說過吧。傳說在古時候,黃河流域經(jīng)常洪水泛濫,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災難。于是堯就命令禹的父親鯀去治水。鯀采取了“堵”的方法——水來土掩,造堤筑壩。結果洪水沖塌了堤壩,水災反而鬧得更兇了。雖然鯀花了九年的功夫去治水,但是終究沒有馴服這匹桀驁不馴的野馬。鯀也因治水無功而被斬首。后來,舜又命令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在總結父親治水失敗的基礎上采取了“疏”的方法——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經(jīng)過十三年的不懈努力,他終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了。這樣洪水被治服了,禹也因為治水有功而被人們推選為國王。
“堵”可能事與愿違,“疏”也許天隨人愿。上述的難題如果也采取“疏”的辦法,或許就會迎刃而解。我們不妨這樣來教育學生:“同學們,大家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是可貴的,但是我們學習的是偉人的精神品質,而不是他們的小枝小節(jié)的行為,我們應該把魯迅先生的這種精神深深地刻在心里,體現(xiàn)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上,讓我們以自己最出色的表現(xiàn)來向魯迅先生證明,我們是最棒的!痹诖嘶A上,再開展諸如“梅花獎”、“魯迅獎”等活動,評選具有“早”字精神的學生,以此來激勵學生把“早”落實到實處。
由“早”字現(xiàn)象我又想到了“到此一游”現(xiàn)象!靶腥f里路讀萬新面卷書”,旅游是一項令人心馳神往的活動,但是,不少人,特別是青少年在欣賞風景名勝時,總好留下點什么!啊痢痢恋酱艘挥巍边@樣的字跡、刻跡到處都是,不僅破壞了文物古跡,而且也使景點的觀賞價值大大遜色,影響美觀。所以,每個旅游景點都會有這樣的警示標語:“請愛護文物”、“禁止亂涂亂畫,違者罰款十元!钡鹊。雖然管理者加大了處罰力度和監(jiān)管力度,但是也還有不少膽大妄為者甘愿冒著“生命危險”“毅然”留下自己的“杰作”。其實,仔細一想,在旅游景點留下自己的'簽名也是一件挺有詩意的事情。摩崖石刻是不少名山大川的著名景點,當人們欣賞著歷代文人墨客遺留下的書法作品、不朽的詩篇的時候,人們總會沉浸于歷史的滄桑和藝術的魅力的無限遐想之中,又有誰會站出來批評他們破壞自然景物呢?試想,當無數(shù)游客知道自己的姓名,甚至還從簽名的字跡中猜想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切是多么的富有詩意啊!
管理者如果從游客的角度出發(fā),改變一下管理方式,變“堵”為“疏”,或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一些景點旁邊專門砌上一面墻,上面寫著:“萬人墻”、“朋友,您正在創(chuàng)造著歷史”等之類的標語,為游客提供創(chuàng)作的天地。游客可以在這面墻壁上信手涂鴉,可以精雕細刻,可以寫下游覽時的內心感受,可以即興作詩……這樣一來,不僅避免了破壞文物,又教育了游客,還滿足了游客的心理需求,甚至不久以后還成為了不是風景的風景,豈不是一舉多得?
幼兒園早教活動反思 篇5
今天剛上完《早》的第二課時,課堂上沉悶的氣氛令我的心情也好不起來。靜心反思,發(fā)現(xiàn)自己引導出了問題。在品讀臘梅花的美的句子時,我直接了當對學生說:這段話中具體寫了臘梅花的哪些方面?學生面對這個生硬的問題不知所措,許久才出現(xiàn)了幾只零星的'小手。難道學生沒有感悟嗎?不!因為學生的智慧也需我們教師激活,感悟文本更需我們教師的引領。如果課堂上多一份藝術,我想學生回饋你的定會是一雙雙閃著智慧的小眼睛和一只只高高揚起的小手。
所以我做了以下調整:
一開始可以先讓學生欣賞臘梅的圖片,讓學生感受臘梅的美,引出文章中有關句子,在此基礎上體會梅花的顏色美、姿態(tài)美,從而理解梅花的品德美。我想這種直觀感受定會激活學生的思維,有了感悟朗讀起來也就會更認真、更投入。
幼兒園早教活動反思 篇6
《早》是小學語文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散文,以前課題為《三味書屋》,作者吳伯簫。本文很貼切農村孩子的生活實際,教育意義也十分深遠,我對于本課的教學,感受頗深。文中的主人公——魯迅,學生對他的了解要么是他的一些作品,要么是他的某些名言,而本文則帶學生走進他的童年,和同學們一樣求知的童年,進一步去了解小時候的魯迅。在本文的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
一、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
在作者的整個訪問過程中,隨著地點的不斷轉換,觀察點的不斷轉移,學生理解起來很抽象。于是我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有關地點轉換的詞語,繪一幅行走線路圖,其中三味書屋陳設的敘述,結合方位詞在課文的擦圖上標出方位,用序號標出所寫物件的先后順序。在學生們的努力下,課堂教學中,學生所作的圖及所標順序雖然不盡人意,也有弄錯方位的,但是大體是合理的。在進一步的教學探討中,我加以簡筆畫板書,學生很快就理清了行走路線和觀察順序。在找魯迅的書桌時,有少部分同學找錯了,我以壽鏡吾先生的座位為中心稍加點撥,東南西北一標出來,同學們就都找到了,即擦圖左上角那張。隨著教學的深入,梅花隨之出現(xiàn)。在梅花的分析學習后,學生對梅花有了更深的認知,也深深地愛上了它。我讓學生欣賞了一些梅花的圖畫后,讓學生也畫一畫梅花,結果效果超出我想象的好。就這樣,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時,也讓他們得以作畫練習,使學生在輕松學文的同時,美育也得以應用。
二、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
“歲寒三友”學生都熟悉,梅花從古到今都被世人所喜愛,它以顏色美、形態(tài)美、品格美令我們敬佩。在二十四番花信風中,一侯就是梅花,它開得最早,不懼嚴寒,獨自爭春,首先就讓學生在了解梅花的基礎上學習并具有梅花一樣的品格。緊接著進入魯迅書桌上刻的“早”子的'來歷的學習。小時候的魯迅,一次特殊的遲到,在先生的教育下,他決心從此要早到,并時時早,事事早。學生們從魯迅身上就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成長在幸福的今天,也爭做時時早,事事早,用功讀書?墒牵瑓s不能隨意在課桌,墻壁,樹木等上面刻字,要愛護公物,愛護環(huán)境,要做一個文明的小學生。特別是魯迅父親病重,小小年紀,在用功念書的同時,他又是幫家務,又是當東西,又是抓藥,很累,很懂事。學生們討論后,也要做一個體貼父母,尊敬長輩,熱愛勞動的好孩子。
三、以物喻人,爭做“東風第一枝”。
在分析文中的物“梅花”與人“魯迅”的相同之處時,以梅花“開得早”來贊美魯迅的“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教育學生們要像魯迅一樣,要像梅花一樣做“東風第一枝”。不僅如此,梅花和魯迅難道只是“早”子相同嗎?進一步的探討后,得出梅花敢于迎風傲雪,魯迅敢于同反動派作斗爭,他們都是頑強的;梅花的盛開預示著春天的到來,魯迅為民族的解放事業(yè)奉獻了畢生精力,他們都是“光明的使者”;氐秸n堂來,學生們應該怎么做呢?討論后,得出在學校做一名好學生,在家里做一個好孩子,努力學習,學好知識和本領,長大了去建設祖國,建設家鄉(xiāng),把愛回報給社會。
我們校長說過:“一課即使不能幾得,一得也足也!笔前,積沙成塔、集腋成裘。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有法,但教無定法。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們都各顯神通,妙招無窮。對于農村教育,還很原始,但是我們要盡量地運用好現(xiàn)有的教育資源,最大力度地培養(yǎng)祖國的花朵,今天的小樹,明天的棟梁,讓孩子們健康活潑地成長。這就是我們一名教育者的天職。
幼兒園早教活動反思 篇7
《早》是五年級下冊的精讀課文,是一篇散文,主要記敘了三味書屋的陳設,后園的梅花和魯迅書桌上“早”字的來歷,贊揚了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們要珍惜時間。
課文把對書屋的工筆描寫與對梅花的寫意描寫結合,把現(xiàn)實的靜態(tài)描寫和對歷史的動態(tài)描寫相結合,把借物喻人和直抒情相結合,使得今天的三味書屋依舊充滿文化氣息,依舊折射出偉人的不朽精神。
教學這一課我的程序是第一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練習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指導朗讀的同時結合生字新詞理解的檢查和指點。在學生初步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敘述條理和主要內容。
教學第2課時,我主要采用抓住文本的重點和難點,充分體現(xiàn)老師的“導”和學生的“讀”的方式組織教學,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重點段落(1-5)自然段進行“讀悟品”,理解梅花的早和魯迅的早,進而指點學生溝通梅花的早和魯迅的早二者的聯(lián)系,感受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偉大品格,并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初步領悟“時時早,事事早”,做“東風第一枝”的人生道理,從而突破文本的教學難點。
最后,我拓展延伸。
1、向學生推薦《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感受《三味書屋》濃濃的書香氣息,引領學生追尋魯迅幼學足跡。
2、布置閱讀魯迅先生的其它作品,如:《少年閏土》等。
3、收集關于珍惜時間的名言。
總之,本課比較難理解,但是經(jīng)過我的引導和借助插圖和資料,學生終于弄懂了文本內涵。
幼兒園早教活動反思 篇8
《早》這課記敘了三味書屋的陳設、后園的梅花和魯迅書桌上的“早”字的來歷,贊揚了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們要珍惜時間。
在《早》第二課時教學中,我把重點梳理為臘梅花的樣子和“早”字的來歷上。有的學生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問題:為什么寫臘梅花,與“早”字的來歷有什么聯(lián)系?看來,學生越來越會提問了。
在教學中,我抓引導學生找出描寫蠟梅花的句子:“那花白里透黃,黃里透綠,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弊寣W生反復誦讀欣賞臘梅花不但外在美、色澤美,更重要的是品格美——冰清玉潔,并恰當運用多媒體展示蠟梅花的圖片,學生們由此感受蠟梅的美。
二十四番花信風,梅花開得最早,由這個“早”過渡到魯迅的“早”的故事,感受到魯迅只有一次遲到以及其中的原因。即使在這樣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又是怎樣做的?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從中你感受到什么?學生通過想象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到人物從嚴要求自己,把珍惜時光,把“早”埋在心底這種決心,使梅花的冰清玉潔和魯迅的高潔品質融為一體。
幼兒園早教活動反思 篇9
《早》這課記敘了三味書屋的陳設、后園的梅花和魯迅書桌上的“早”字的來歷,贊揚了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們要珍惜時間。
該課先讓學生通過一個“早”字質疑,達到了三個目的:既回顧了課文,理清了課文的脈絡,又為下邊的教學提供了切入的“抓手”,同時也使學生產(chǎn)生了閱讀期待。教師在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中肯地評價后,引導學生圍繞“課文是怎樣寫梅花‘早’的”、“課文又是怎樣寫魯迅‘早’的”兩個問題直奔重點段深入朗讀課文,在讀文中解疑。最后水到渠成地解決了“早”、“梅花”、“魯迅”三者之間的關系這一教學難點。學生在與文本、教師對話中,感悟了魯迅這一人物品質。
我采用了“以讀代講”的方法。張慶先生說,:“堵不住繁鎖分析的路,就邁不開語言訓練的步”。閱讀訓練以語言訓練為主,把“讀”貫穿全過程。為確!白x”不走過場,教師留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讀”得有目的、有層次、有方法。使學生直接面對文本,認真地讀,充分地讀,用心去讀,用心去感悟。
在第二課時教學中,我把重點梳理為臘梅花的樣子和“早”字的來歷上。有的學生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問題:為什么寫臘梅花,與“早”字的來歷有什么聯(lián)系?看來,學生越來越會提問了。在體會臘梅的冰清玉潔和魯迅的為人上了,我恰當運用多媒體展示臘梅花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白里透黃、黃里透綠、潤澤透明”等詞語。由此感受臘梅外在的美,聯(lián)想到臘梅的早,引出魯迅書桌上的早,自然流暢。在課上我精心準備了課件,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課文,效果也不錯。
不過在教學中還是存在一些不足,如我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過渡語不夠自然,讀還不夠充分,有時為了完成預先的教學設計而忽略了課堂生成的及時處理,使課上顯得有些拘束。這些都是需要我不斷改進的。同時更
欠缺的是我讓學生說說哪些句子寫出了梅花的美,學生只是說出了梅花顏色的美,由于我在預設了梅花的“形狀美”,所以當學生說不到點子上的時候,我不知怎么辦?我想還是讓學生再讀句子,再次品味,不要急著只管自己“教”。還有,為了讓學生明白魯迅的確是奮斗了一生,老師需提供資料性資源,這個資料應該提供哪些內容,什么時候出示,這些還需斟酌!
幼兒園早教活動反思 篇10
通過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幫助一年級學生感受、體驗歌曲《你早》引導學生能正確、熟練地背唱歌詞,表達歌曲情緒。在本課教學中,怎樣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比較快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兩個字:感受。在形象中感受旋律,在歌詞中感受旋律,在想象中感受旋律。
學生在動畫背景音樂的渲染下,感受著許多生動有趣的形象,潛移默化中把音樂、早晨、動物聯(lián)系在了一起,印象深刻,這樣就為以后歌曲的學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歌曲教唱中,我采用了讓學生多次聽范唱的方法。多次聽,反復聽,每一次聽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解決了許多與學唱相關的問題后(如理解歌曲表現(xiàn)的意思、了解熟悉歌詞,多次感受旋律等),才開始讓學生開始嘗試唱歌。那時學生的歌唱,才有點水到渠成的意思,比起鸚鵡學舌樣的學唱似乎強了許多。
上過一年級的老師都知道,如果學生記不住歌詞,那要讓他們完整地唱歌曲是不可能的。有許多小朋友自己已經(jīng)學會了唱歌,但往往聽不清他在唱什么,歌詞的意思他也不懂,也表達不清楚。我以為,我們的音樂課要讓小朋友學會唱一首歌,就要讓他們理解歌詞記住歌詞,從中在歌曲中得到教益,獲取快樂,所以對記住歌詞不能掉以輕心。通過圖譜,讓學生反復多次地邊做動作邊念歌詞,是比較有效的一個方法。學生通過生動有趣的動作,產(chǎn)生聯(lián)想,記憶歌詞,效果不錯。
感覺不足的.是,雖然重視了音樂學習本身的一般的規(guī)律,但對音樂所能起的其它方面的教化作用略有忽視。例如,沒有更多地創(chuàng)設一個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問早的一個情景,讓學生們得到更多的文明禮貌的熏陶和教育。
幼兒園早教活動反思 篇11
在歌曲《你早》的教唱中,我采用了讓學生多次聽范唱的方法。多次聽,反復聽,每一次聽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解決了許多與學唱相關的問題后(如理解歌曲表現(xiàn)的意思、了解熟悉歌詞,多次感受旋律等),才開始讓學生開始嘗試唱歌。那時學生的歌唱,才有點水到渠成的意思,比起鸚鵡學舌樣的學唱似乎強了許多。
上過一年級的老師都知道,如果學生記不住歌詞,那要讓他們完整地唱歌曲是不可能的。有許多小朋友自己已經(jīng)學會了唱歌,但往往聽不清他在唱什么,歌詞的意思他也不懂,也表達不清楚。我以為,我們的音樂課要讓小朋友學會唱一首歌,就要讓他們理解歌詞、記住歌詞,從中得到益處,獲取快樂,所以對記住歌詞不能掉以輕心。一年級的孩子不識字,記住歌詞要靠死記硬背,但死記硬背的方法不僅不科學,且少樂趣,所以要采取其它的既科學又效果好的.方法。
我在課堂上讓學生觀看視頻,其意圖有多種。其中之一就是讓小朋友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早晨、朝霞、晨風等詞的意思,從而更好地理解和記住這些詞。
另外,我和學生一起反復多次地邊做動作邊念歌詞,也是比較有效的一個方法。學生通過生動有趣的動作,產(chǎn)生聯(lián)想,記憶歌詞,效果不錯。
旋律和歌詞都學會了,歌曲教唱的任務就差不多完成了,但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感受快樂,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我努力選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習形式和學習方法,從孩子們開心的笑聲中,從他們積極參與活動的行動中,從課堂最終的達成效果來看,我想我還是比較好地做到了這一點。
感覺不足的是,雖然重視了音樂學習本身的一般的規(guī)律,但對音樂所能起的其它方面的教化作用略有忽視。例如,沒有更多地創(chuàng)設一個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問早的一個情景,讓學生們得到更多的文明禮貌的熏陶和教育。
幼兒園早教活動反思 篇12
《早》一文以“清香”為暗線,以作者的腳步為明線,看似游記卻又緊緊圍繞一個中心安排材料的以物喻人的散文。作者循香而走,看到了三味書屋的陳設,想起魯迅文中的臘梅,恍悟臘梅花是清香的來源,突出臘梅花最為顯著的特點:二十四番花信風,梅花開得最早,由這個“早”過渡到魯迅書桌上“早”字的來歷,感受到魯迅只有一次遲到以及其中的原因,讓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形象印入學生心靈。
初讀時,我首先考慮到,既是“以物喻人”,那么只有讓學生體悟到“物(梅花)”與“人(魯迅)”之間的相同之處,才可能真正讀懂課文。如何讓學生自發(fā)的去挖掘這兩者的間的內在聯(lián)系呢?(記得當時還很著急地詢問老師呢!)
一、揭題《早》,問1:由這個“早”字你想到了哪些句子?(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材。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讓學生的積累顯示作用。]問2:讀讀課文中哪些句子是關于“早”的?(不要求讀好,理解,能找春來瑯瑯而讀就好!)
(由以上句子轉承)對魯迅有哪些了解?
二、初讀,理清脈絡。
默讀,想想課文寫了什么?按照作者所在的地點的轉換分清課文段落。
三、三味書屋:(1)初聞清香,看到陳設。描寫了哪些陳設?是怎樣描寫的?注意方位詞?吹轿輧汝愒O,作者想到了什么?遷移拓展訓練:可以根據(jù)圖上的“三味書屋”的擺設讓學生按方位順序說說,練習用這樣的方法說說我們的教室。
細看臘梅,想起魯迅:(1)認識過渡:“我忽然明白了清香的來源:是蠟梅花。”承上啟下又前后呼應(“是什么香呢?”)。(2)欣賞蠟梅的美:花開得多、色澤美、香、早。(3)以花喻人:作者先是寫梅,后又筆鋒一轉談及魯迅,這兩者有聯(lián)系嗎?作者又是怎樣將這兩者聯(lián)系起來的呢?在兩段落中“早哇!”一句為過渡,上承梅花之早,下啟魯迅之早。(梅花的品格之高潔,魯迅的品德之高尚,是需要我們聯(lián)系一些魯迅的生平實際和文學作品的)(4)感悟“早”,積累有關珍惜時光的成語、古詩、名人名言等。
反思:在這節(jié)課之前,我做了很多工作,像講故事一樣去介紹《少年閏土》《祝!贰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去講解魯迅這個人,我認為讓學生留下魯迅錚錚鐵骨的形象很重要。
在教學“書屋”時,讓學生圖文對照,在圖上找出魯迅的桌子位置,學生的爭議很大,有的說是左,有得說是右,雙方都有自己的理由。(一是根據(jù)書上的文字介紹,一是根據(jù)圖上“左西右東”)后來,我告訴他們應該以書本介紹為依據(jù),一步一步為書屋中的各物品確定位置,最后統(tǒng)一意見,都認定了左邊是魯迅的書桌。這個部分的教學很好操作,讓學生圖文對照,通過文字對三味書屋的陳設搞清楚就行了。然而學生在做課后作業(yè)“仿照課文第三自然段的手法介紹一處處所”時卻完成得并不理想.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方位詞用的不夠準確,文章條理雜亂,不清晰。這可能和孩子自身的基礎有關系,他們對方位的`描述很不在行,也弄不清楚物體與物體之間的位置。
對“花早”一部分的教學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教學時,先讓學生找出描寫花的地方好好讀讀,然后指名讀,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不足,再讓他們讀好。有了幾遍的朗讀,就問他們說說這花有什么特點。最后交流出有以下特點:香-盛-冰清玉潔-早。通過這四個特點,就比較好引著他們深入地讀,特別是“盛”,當我問學生這花是怎樣地盛時,他們說“滿樹都是花”,再讓他們再具體說,一時猶豫了,后來終于有同學不由自主地用上了上一課的寫花場面,這樣的教學效果很好。教學時,我感覺多給學生以立體的學習空間,凡是能產(chǎn)生共鳴的東西,我們盡可以拿來,這樣學生的學習會更多一些快樂與充實。
教學《早》時,我把重點放在了體會臘梅的冰清玉潔和魯迅的為人上,一開始我讓學生欣賞臘梅的圖片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臘梅的美,引出文章中有關句子,在指導學生體會詞語“潤澤透明”時,我也是運用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學生受啟發(fā),朗讀起來就更認真,體會更深刻。這樣通過感受臘梅外在的美,聯(lián)想到臘梅的早,由此引出魯迅書桌上的早,自然流暢。
教學課文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補充名言,這一環(huán)節(jié)挺受學生歡迎的,能幫助學生積累不少名言,豐富學生知識,對他們也是很有益的,我會在以后的課上類似的延伸多做一些。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有優(yōu)點,但也存在著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xù)努力!
【幼兒園早教活動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園早教活動總結02-18
早教活動的教案12-30
早教親子活動總結07-06
早教戶外活動總結07-04
早教培訓總結05-08
早教音樂教案03-24
早教實習總結05-03
幼兒園早教老師心得10-22
早教故事(精選28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