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

      時間:2022-06-15 13:54:18 總結(jié) 投訴 投稿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集錦8篇)

        總結(jié)是把一定階段內(nèi)的有關(guān)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dǎo)性結(jié)論的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寫寫總結(jié)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總結(jié)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集錦8篇)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1

        虛詞歸納

        ⑴之

        縱一葦之所如(助詞,取獨(dú))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扣舷而歌之(音節(jié)助詞)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dú))茍非吾之所有(助詞,取獨(dú))

       、朴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詞,在)月出于東山之上(介詞,從)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詞,被)托遺響于悲風(fēng)(介詞,給)

       、瞧

        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其聲嗚嗚然(代詞,那)

        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

       、榷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連詞,表轉(zhuǎn)折)侶魚蝦而友糜鹿(連詞,表并列)

        耳得之而為聲(連詞,表順承)下江陵,順流而東也(連詞,表修飾)

        特殊句式

        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句)

        游于赤壁之下(狀語后置)

        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

        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介詞賓語前置)

        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介詞賓語前置)

        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滄海之一粟。(謂語省略,省略句)

        而又何羨乎!(賓語前置,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判斷句)

        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后置

        固一世之雄也——“也”為標(biāo)志的判斷句

        此非曹孟德之詩乎?——“非”為標(biāo)志的判斷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非”標(biāo)志的判斷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表被動的被動句

        (其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省略句

        (其聲)舞幽壑之潛蛟——省略句

        詞類活用(詞性轉(zhuǎn)換)

        歌窈窕之章(名詞用作動詞,歌詠)

        擊空明兮溯流光(形容詞用作名詞,月光下的`清波)

        下江陵(名詞用作動詞,攻下)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方位名詞作狀語,向西,向東)

        舞幽壑之潛蛟(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舞動)

        侶魚蝦而友麋鹿(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伴侶,以……為朋友)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名詞作狀語,向南)

        渺滄海一粟(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渺)

        順流而東也(名詞用作動詞,譯作狀語加動詞,向東進(jìn)軍)

        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名詞作動詞,打魚砍柴)

        通假字

       、倥e酒屬客屬—囑勸酒

       、诤坪坪跞珩T虛御風(fēng)馮—憑憑借

       、凵酱ㄏ嗫娍姟澅P繞

        ④舉匏尊以相屬屬—囑勸酒尊—樽酒杯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2

        一詞多義

        1.乃

       、僖云淠巳A山之陽名之也(副詞,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

        ②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哿寄巳,具告沛公(于是)

       、苡谑菫殚L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兵乃出(才)

        2.道

       、儆斜偷(路,道路)

       、趲熣撸詡鞯朗軜I(yè)解惑也(道理)

       、塾谑菑U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張)

       、芎慰蓜俚酪苍(說,講)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蓋

       、偃粘醭龃笕畿嚿w(車蓋)

        ②蓋失強(qiáng)援,不能獨(dú)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是因為”“是由于”等)

       、蹧r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超過,勝過)

       、苌w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侏(dú)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紋)

       、蹖儆枳魑囊杂浿(文章)

        ④文過飾非(掩飾)

        5.然

       、僦劣冢砉桃巳(如此,這樣)

       、趨菑V以為然(對,正確)

       、塾醒喝(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苋灰暺渥笥,來而記之者已少(然而,但是)

        6.舍

        ①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詞作動詞,筑舍定居)

       、诙偕岚榜R,仗舟楫(動詞,舍棄)

        ③舍相如廣成傳舍(動詞,安排住宿)

        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詞,宿舍、旅店)

        7.以

       、儆缮缴弦陨衔辶铮醒喝(介詞,在、從)

       、诜蛞囊越瑒t游者眾(連詞,表并列,并且)

        ③余與四人擁火以入(連詞,表順承,就,便,或不譯)

       、芤怨势浜竺弧鞍U”(與“故”組成固定結(jié)構(gòu),表因果,因此)

       、荽怂詫W(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與“所”組成固定結(jié)構(gòu),表原因,……的原因)

        8.其

        ⑴始舍于其址。(代詞,它的.,代華山)

       、埔怨势浜竺话U。(代詞,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時間)

        ⑶距其院東五里。(代詞,那,代慧空禪院)

       、纫云淠巳A山之陽名之也。(代詞,它,代華山洞)

       、善湮穆䴗纭(代詞,它的,代仆碑)

       、湿(dú)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代詞,它上面)

        ⑺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代詞,它的,代華山)

       、虇柶渖。(代詞,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譯作“那個洞”)

       、蛣t其好游者不能窮也。(代詞,代“好游者”,譯作“那些”)

       、稳胫,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奇。(“其進(jìn)”的“其”是指代第一個分句,譯作“那”,“其見”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譯作“那”)

        ⑾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代詞,它的,代后洞)

        ⑿蓋其又深。(代詞,指代后洞,譯作“那”)

       、褎t其至又加少矣。(代詞,那些,代游客)

       、壹绕涑。(句中語氣助詞,沒有什么實際意義)

        ⒂則或咎其欲出者。(代詞,指代“欲出者”,譯作“那”)

       、远嘁嗷谄潆S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第一人稱代詞,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代詞,他們)

       、制涫肽茏I之乎?(副詞“其……乎”這個固定格式,用來表示反問,可譯作:難道……嗎?)

       、缀笫乐嚻鋫鞫苊摺(代詞,指代那些以訛傳訛的情況,可譯為“那”)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3

        古今異義

        1.徘徊于斗牛之間(徘徊:古義-明月停留今義-人在一個地方來回走動)

        2.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義-內(nèi)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義-美貌的人)

        3.凌萬頃之茫然(凌:古義-越過今義-欺侮)

        4.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子:古義-對人的尊稱,多指男子今義-兒子)

        詞類活用

        1.羽化而登仙(羽:名詞作狀語)

        2.舞幽壑之潛蛟(舞:動詞使動)

        3.泣孤舟之嫠婦(泣:動詞使動)

        4.正襟危坐(正:形容詞使動)

        5.烏鵲南飛(南:名詞作狀語)

        6.西望夏口(西:名詞作狀語)

        7.下江陵(下:名詞作動詞)

        8.漁樵于江渚之上(漁樵:名詞作動詞)

        9.侶魚蝦而友糜鹿(侶,友:名詞意動)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4

        一詞多義

        1、望:

        ①七月既望(農(nóng)歷每月十五,名詞)

       、谖魍目(向遠(yuǎn)處看,眺望,動詞)

        2、長:

        ①抱明月而長終(永遠(yuǎn),副詞)

        ②而卒莫消長也(增長,動詞)

        3、然:

        ①其聲嗚嗚然(擬聲詞詞尾,表狀態(tài))

       、诤螢槠淙灰(這樣,代詞)

        4、于:

       、偬K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詞)

       、谠鲁鲇跂|山之上(從,介詞)

       、鄞朔敲系轮в谥芾烧吆(被,介詞)

        5、白:

        ①白露橫江(白色的,形容詞)

        ②不知東方之既白(亮,形容詞)

        6、歌:

       、俑桉厚恢(唱,動詞)

       、诟柙(歌詞,名詞)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聲調(diào)或節(jié)拍)

        7、如:①縱一葦之所如(動詞,往)

        ②如怨如慕(副詞,像)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5

        《蘇武傳》

        1.通假字

       、俨活櫠髁x,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谂c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

        ③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芸兆钥嗤鋈酥赝觯和ā盁o”,沒有。

       、菪帕x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薹钔龀M觯和ā盁o”,沒有。

       、叽蟪纪鲎镆臏缯邤(shù)十家亡:通“無”,沒有。

       、辔涓缸油龉Φ峦觯和ā盁o”,沒有。

       、嵋蚱抡瘩疲c武決去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經(jīng)。

       、系钙浔骋猿鲅福和ā疤汀保,輕輕敲打

        2.古今異義

        1.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相當(dāng):古義:抵押。今義:正在(某時某地)。

        2.皆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欲因此時降武。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dāng)于所以。

        5.獨(dú)有女弟二人。女弟: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義:年紀(jì)。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7.武等實在。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8.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稍: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9.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遺: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10.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會:古義:正當(dāng)、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1.此必及我。及:古義:牽連今義:常作連詞“和”用

        12.會論虞常。論:古義:判罪今義:常作議論

        13.以貨物與常。貨物:古義:財物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

        14.臥起操持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今義:料理,辦理/籌劃

        3.詞類活用

        ①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jié)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

        誠甘樂之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谑箘佑梅

        (1)欲因此時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動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7)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歸:使……歸

        (8)屈節(jié)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勖~活用

        (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武能網(wǎng)紡繳,檠網(wǎng)、檠:名詞做動詞,結(jié)網(wǎng)、用檠矯正。

        (5)惠等哭,輿歸營輿:名詞做動詞,用車子。

        (6)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7)絕不飲食飲食:名詞做動詞,給他吃的、喝的。

        4.一詞多義

        ①使

        (1)數(shù)通使相窺觀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漢者第一個“使”:出使。

        (3)單于使使曉武第一個“使”:派,第二個“使”:使者。

       、谡Z

        (1)以狀語武語:告訴。

        (2)如惠語以讓匈奴語:說的話。

        ③引

        (1)虞常果引張勝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苁

        1)絕不飲食食:給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食:吃。

        3)廩食不至食:糧食。

        4)給其衣食食:食物。

       、莅l(fā)

        1)方欲發(fā)使送武等發(fā):打發(fā)。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發(fā):發(fā)動。

        3)恐前語發(fā)發(fā):被揭發(fā)。

        5.特殊句式

       、俚怪镁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漢者匈奴使”。

        (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女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為見女”

        (4)子卿尚復(fù)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fù)為誰乎”。

        (5)何以復(fù)加。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fù)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谂袛嗑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郾粍泳

        (1)見犯乃死,重負(fù)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4)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6

        詞類活用

        1、負(fù):寧許以負(fù)秦曲(使……擔(dān)負(fù),使……承擔(dān))

        2、完:臣請完璧歸趙(使……完好無缺)

        3、前:乃前曰(名作動,上前)

        4、舍:舍相如廣成傳舍(名作動,安置住宿)

        5、間(jiàn):間至趙矣(名作狀,從小路)

        6、廷:卒廷見相如(名作狀,在朝堂上)

        7、畢、歸:畢禮而歸之(使……完畢、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動,殺)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狀,向西)

        10、嚴(yán):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動,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詞使動,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從者衣褐(名作動,穿上)

        13、先、后: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先,以……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為刎頸之交(動作名,朋友)

        16、寬: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形作動,寬待)

        17、使:秦王使使者告趙王(前一個使,動詞,派遣)18、聞:以勇氣聞于諸侯(使……聽聞)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7

        文學(xué)常識

        1、《左傳》的作者,相傳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蹲髠鳌肥俏覈谝徊吭敿(xì)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為“十三經(jīng)”之一。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左傳》以《春秋》的記事為綱,以時間先后為序,詳細(xì)地記述了春秋時期各國內(nèi)政外交等大小事實(起于魯隱公元年,終于魯哀公二十七年)。記事比《春秋》詳細(xì)而具體(字?jǐn)?shù)近二十萬,超過《春秋》本文十倍)。

        2、《戰(zhàn)國策》是戰(zhàn)國末年和秦漢間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國別體歷史著作,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等名稱,經(jīng)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zhàn)國策》。全書共三十三篇!稇(zhàn)國策》長于議論和敘事,文筆流暢,生動活潑,在我國散文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作者是西漢史學(xué)家司馬遷。全書由十二“本紀(jì)”、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部分組成,計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余字。它不僅是一部相當(dāng)完備的古代史書,同時又是我國古代史傳文學(xué)成就的代表作品。魯迅先生曾譽(yù)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正說明了《史記》在史學(xué)和文學(xué)上的偉大成就。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8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yuè,高興。

        2.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jīng)。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5.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通“捧”,捧著。

        6.圖窮而匕首見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

        7.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huán)”,繞。

        8.卒起不意卒惶急無以擊軻卒,通“猝”,倉促,突然。

        二、古今異義

        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陷于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jīng)濟(jì)困難。

        2.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古義:可以用它來……。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5.持千金之幣物古義:禮物今義:錢幣。

        6.秦王方還柱走古義:跑今義:步行。

        7.諸郎中執(zhí)兵古義:宮廷侍衛(wèi)今義:指中醫(yī)。

        8.左右既前,斬荊軻古義:周圍侍從。今義:表方向或大約。

        三、詞類活用現(xiàn)象:

        名詞作狀語

        1.進(jìn)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3.函封之

        4.發(fā)盡上指冠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相關(guān)文章: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08-04

      文言文語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07-30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匯編8篇)06-29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集錦8篇06-29

      文言文語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15篇07-30

      文言文語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15篇)07-30

      高一語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07-04

      文言文語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合集15篇07-30

      高一語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15篇07-04

      高一語文必修三知識點(diǎn)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