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鶯囀的美文
這么孤獨,在窗口跟風景對話,跟星空對話,跟宇宙最深處的自己對話,死亡也許才是他永恒的美學命題吧?? ——蔣勛
連日春雨過后,新栽的杏花,雖已過了開花季節(jié),卻疏疏落落,在梢頭上綻放了幾朵。
晴日以后,最喜悅的恐怕是鳥雀了,穿梭在我院中的枝葉間,啼囀不斷。
我被這一霎時盛大的繁華弄得有點心慌,覺得要屏氣凝神,細細聽一聽這春光、繁花、鳥的啼囀交織連梭成的聲音。
日本人的雅樂中還留有“春鶯囀一具”的曲子,由一種極亢烈的觱篥和笛音導引,在持續(xù)不斷的高音的反復中,間歇著沉沉如死的羯鼓。
據說,這是唐代龜茲的舞樂;也有人以為是唐玄宗時白明達所作。
我初聽之時,覺得凄肅過于繁華,也并不深信是唐的舞樂。后來讀王士禎的《香祖筆記》,引有唐張祜的詩:“內人已唱春鶯囀,花下傞傞軟舞來!笔康澮詾,“內人”即宜春院的樂舞伎,而唐代同屬“軟舞”的樂曲有《垂手羅》、《回波樂》、《蘭陵王》、《春鶯囀》、《烏夜啼》等。
“內人已唱春鶯囀”,使人覺得春的不可等待,而我,要到來了這中部僻靜的山中一角,才發(fā)現(xiàn),春光浩大,真的是繁華中帶著凄肅啊--
我重聽《春鶯囀》,龍笛和觱篥齊導,在極亢烈的高音上持續(xù)不斷。觱篥近于嗩吶,是古人說的“裂帛之音”,有人聲在大悲歡時的凄惶;有時又像是洪荒中的嬰啼,因為一切都是初始,所以喜悅與凄惶混成一片,不能細究。
我越聽越覺得驚異,怎么可以這樣反復又反復,這樣周而復始,在一個單音上持續(xù)不斷;好像天長路遠,這夢魂與春華糾葛纏綿,永無休止啊!
中國古來把樂器歸類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大意也如同今人管樂、弦樂、打擊樂的分法吧。然而,我更喜歡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的說法,是更本質地愛上了物質的發(fā)音,是在虛夸的表現(xiàn)音之前,先被物質本原的發(fā)音感動的人。是風動了竹篁,絲被撩撥;是山中的銅礦回應著大地的震動;是瓜架上的空匏,死牛身上的皮革,都依舊對人世眷戀,要使人纏絲為弦,截竹為管;要使金成鐘,以石為磬,蒙革為鼓,鋸木為篪,而那卑微的土,被雙手圍塤,也要發(fā)著天地嗚嗚的心事,聲聲都是人的肺腑之言啊!
近來聽得最多的是歐洲中古世紀宗教清唱的 Gregorian Chant,和這支《春鶯囀》。因為在形式上那樣素樸簡單,反倒是真正的富裕繁華了!稑酚洝分姓f“大樂必易,大禮必簡”,老子說“大音希聲”,大概都因為聽過這春光中鳥雀的啼囀吧。那天地初始混沌,有大悲痛,有大喜悅,因為心慌,所以要屏氣凝神,繁華中而有莊肅。
我想這真的是大唐的聲音了,是大繁華,卻沒有浮夸的得意;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凄愴與喜悅,知道這窗外春天的鶯囀,句句不過是生命的肺腑之言。而窗內的人,被這鶯囀喚醒,拉開簾櫳,一霎時,被春光的浩大弄得張不開眼,仿佛還是昨夜剛剛聽過的《春鶯囀》,鳥聲連成笙與觱篥,是長安城更鼓過后,從大地上初發(fā)的黎明,要更亮烈,更浩大,持續(xù)不斷。
【春鶯囀的美文】相關文章:
南國的春美文10-06
《鶯》教案10-06
三春易度情難留美文10-05
一季花開陌上春溫經典美文欣賞03-15
柳浪聞鶯作文11-08
榕葉滿庭鶯亂啼賞析08-18
經典的美文08-27
精選的美文10-25
經典的美文06-14
春飛春跑春碰春作文400字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