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華煙云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京華煙云》讀書心得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京華煙云》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京華煙云》讀書心得1
可能習(xí)慣所致,一年所讀書目是從春節(jié)開始算的。因此,讀書計劃也是從春節(jié)結(jié)束來到學(xué)校開始執(zhí)行的。
2月24日離家返校,在火車上開始20xx年讀書旅程。讀的是《京華煙云》(Momentin Peking),于昨日讀完最后一頁,大約兩周時間。期間亦偶然間讀了楊紅櫻的《漂亮老師和壞小子》,名字聽著就頗有網(wǎng)文的味道,對于內(nèi)容我亦是不喜。此文將主要談及我對于《京華煙云》的一些讀后感以及20xx年讀書計劃,最后會插一些對《漂亮老師和壞小子》的吐槽,以及對楊紅櫻其他作品的一些看法。純粹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京華煙云的故事線從太平天國運動開始,到抗日戰(zhàn)爭結(jié)束。有對老北京風(fēng)土人情的懷念,亦有對中國人心理一些反映反思。有對道家學(xué)說的闡釋,也有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欣賞。雖有些地方有所不贊同,但其對中國人心理理解深且透,能夠很好地幫助讀者以第三視角去解讀中國人所思所行。
文中有一段是辜鴻銘對女性之美的觀點:“我以為使女人看來高貴文雅的,第一要膚色白嫩——這種自然的高尚要從舉止的優(yōu)美得來。并且只要少在大庭廣眾間拋頭露面,你也能獲得精神上精神上的自然的高尚。女人一旦不裹腳,把蒲扇般的大腳各處踩,她就失去了女性體態(tài)上道德上的特質(zhì)!边@樣的言論在今日看來,簡直使人氣憤。但在當(dāng)時,一眾無論新派年輕人還是傳統(tǒng)文化浸染下長大的人,對此不說以反駁,竟是深為贊同。將女人的痛苦和束縛,名以為“美”!這“美”在何處?
先不論從古至今,對于“美”從無定義和標準。但以壓迫他人,限制他人為美,本身是男權(quán)社會下的一種變態(tài)審美。雖書中對曼妮多是溢美之詞,我卻難以欣賞!嫁給病痛中的心愛之人,為其沖喜,企圖保佑其早日康復(fù)。這是人之常理,尚能理解。但是,一生為其守喪,不得再嫁。曼妮竟并未覺得有何不妥。甚至,年輕守寡之時,輕易不能出門。木蘭一時興起,帶她去看時興的電影,回來還被公公指責(zé)不守婦道。這是多么可怕的道德壓制,曼妮不以為有不正確之處,作者亦覺得理所應(yīng)當(dāng)。素云雖仗著家中權(quán)勢飛揚跋扈,但是因其不能生育,即使在作者看來,竟也是她的罪過。作者批判她的性格之跋扈愛財,這符合社會道德。但是字里行間,因其無傳統(tǒng)中國女子的含蓄內(nèi)斂,對她有著滿滿的惡意。于我來說,是我不能喜愛林語堂的地方。不過,也能看出林語堂即使移民海外,骨子里還是一名傳統(tǒng)中國文人。
全書對木蘭的刻畫著墨最多,形象亦最是豐滿生動。整個故事以木蘭走失開始,木蘭攜稚小入蜀逃難結(jié)束。木蘭小時便不同凡響,異于同時期其他女子:不裹腳、識得甲骨文、有男兒胸襟。她常常異想天開,想常人之不想,行常人所不行。精神層面來說,她和立夫最是契合?上б蛏谀莻時代,遵循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嫁給了平凡庸庸碌碌的孫亞。雖書里用算命的學(xué)說分析,土命的莫愁比金命的木蘭更適合立夫?墒橇⒎虻牟鸥,若有木蘭推動,也許他倆都能有更大成就?上В麄儾挥X得遺憾,只覺得這是命,他們的`婚姻就應(yīng)該這樣。木蘭愛立夫,這毋庸置疑。立夫是否愛木蘭,卻有點含混不清。在我心里,木蘭和立夫始終是天造地設(shè)的一對。莫愁之保守,孫亞之傳統(tǒng),對立夫和木蘭簡直都是限制。書中作者對這兩對的結(jié)合,頗為贊同。對木蘭和立夫感情的克制,莫愁和孫亞的體諒包容,也是贊譽的態(tài)度,這更讓我覺得生氣。精神上的出軌,難道不比肉體上的出軌更可恨么?
總體來說,這套書值得一讀。林語堂在《紅樓夢》的啟發(fā)下,寫下了這本書。其境界和思想高度卻未能達到曹雪芹的高度,甚是可惜。
接下來簡單說一說對楊紅櫻小說的一些看法。一年前在學(xué)生的帶動下看了《笑貓日記》和《淘氣包馬小跳》,覺得總體來說是不錯的讀物。簡單易讀,趣味性強,能夠吸引孩子們看書,這是她的優(yōu)點。但是,文章邏輯混亂、故事牽強、語言蒼白匱乏,讓人覺得難以接受。由以剛讀完的《漂亮老師和壞小子》過分,一邊讀一邊吐槽不已。其文和網(wǎng)文無異,除了對教育的一些看法以外,毫無可讀性。
經(jīng)過春節(jié)的懶散和開學(xué)初的忙亂之后,終于調(diào)整好心態(tài)和時間,將20xx年讀書計劃整理出來。在此貼出,有二用意:一為提醒自己;二為眾人可監(jiān)督自己。
今年,重點將回歸到英美文學(xué)上,上半年將兼顧兒童文學(xué)(主要是學(xué)校圖書室有超級多很好的兒童文學(xué)作品,包括繪本、小說、散文和各類科普類書籍)。零零散散讀的《繪本》若實在精彩,或一時想起,可能在讀書札記里提及,但不作為主場。
《京華煙云》讀書心得2
篆刻的城,落款在京華年代青石城外,一路泥濘的山水,一筆凌空揮毫的淚。
——題記
我尋覓著,尋覓著一個深深征服我的境地;我停駐了,停駐在京都用文學(xué)筑成的青青籬墻里!昂玫奈膶W(xué)如好的女人一樣,是沒不了的,是值得人愛的!笨傆X得在這圈青籬之中,姚木蘭是一本幽香難掩的《沉思錄》,品讀之后韻味無窮;曼妮是一首柔美典雅的小詞,莊重而不失情趣;莫愁是一篇清麗圓潤的散文,透著淺淺淡淡的悲;而暗香呢,是隱隱綿綿的詠梅詩,點綴在寒雨時節(jié)。
籬笆圍住的,不僅是詩意的人,還有動人的故事。巴爾扎克說:“一個高尚心靈為愛情而痛苦萬分,永遠是一場好戲!
而孔立夫與姚木蘭,便是這悲歡離合的戲中最動人的一場。猶記得那年初冬,漠漠輕寒的梅樹下,梅如雪,情也如雪!爸粽叻夹淖远袘颜邤嗄c悲痛!笔且粯拥牟湃A橫溢,一樣的濟世情懷,一樣的相知相惜,卻奔赴了不一樣的人生洪流。而驀然回首時,斑駁的梅枝還能否開放出往日的清香?
也許在精神領(lǐng)域里,知音者永遠相偎相依。仿佛風(fēng)來疏竹,雁渡寒潭,沒有停留的竹聲雁影,其實恰是永久的停留。雙眼能看到的,終有消失的一天;然而用心去守護的,即使粉骨碎身也不會消逝。我相信,越高尚的心靈,越能體會繁雜世間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正如曼妮這樣回答木蘭:“我不走,因為這里,就是我全部的世界!比崛跞缢呐訉ψ约旱拿\給予了極高的尊嚴與敬畏,于是她沒有強烈的抗衡,也沒有過多的哀怨。然而這樣的一生是如此樸實而厚重,對一個悲情女子來說,已經(jīng)足夠了。
須知轉(zhuǎn)身難,而堅守更難,更苦。選擇了大千世界中小小的一隅,便意味著能有忍受錯失風(fēng)景的定力與精神了。人的高貴源于真正純潔的思想,源于對珍愛之物始終保持著孩童般的熱情。
是的,又怎能不對蒼茫煙云那輪皎月滿懷景仰與感動?他是隱居于塵世的高人,是云游于四海的詩客,是木蘭這位驚世才女的父親?傆X得“只買清愁不買田”是姚思安未曾言傳的生命激情,他以整座王府花園換得了一箱甲骨便是最好的.證明。宅院再美,也存放不了一顆因執(zhí)著而沸騰的心靈。這樣的心靈,是清白的良心,是真正純粹的月亮!澳且荒晡铱拈L頭擁抱塵埃,不為朝佛,只為貼著你的溫暖。”甲骨對于姚思安,便是這難以割舍的溫暖吧。一個純潔之人,唯有與珍愛之物傾心相對時,才能握緊生命的溫度。靈魂在顫抖啊!我看見烈烈火焰吞沒了一位不屈的守護者。我看見英雄的心正噴涌出震懾大地的巖漿。我看見他和他的一箱甲骨一起升起在中華大地上。
存在時,也許會漠視;毀滅了,也許才永恒。
下一次仰望月亮,請凝神屏息地致以一個凡人對它應(yīng)有的敬意。因為那是一顆孤絕的心,一顆傲岸的心,一顆升起在蒼茫煙云間永不墜落的心。
《京華煙云》讀書心得3
最近在看林語堂的《京華煙云》,說來慚愧,長到20幾歲,很多名著都沒看過。記得當(dāng)時是看到網(wǎng)上書城有一個影視原著的欄目,瞥見《京華煙云》的原著者是林語堂先生,突然來了興趣開始讀這本書。
林先生的名字很熟悉,應(yīng)該是高中的時候讀過他做的文章,依稀記得他是我的老鄉(xiāng),以及文字的功夫十分了得。我本是一個很挑剔讀書的人,喜歡的書,看上幾遍都不煩,比如《紅樓夢》,不喜歡的書,就算勉強自己去看也是怎么也看不完,比如狄更斯的《大衛(wèi)?撇ǚ茽枴罚昵白x到哪里,現(xiàn)在還是讀到哪里。說的是北京城里幾戶富家的少爺小姐們在動蕩年代的愛情生活故事。林先生頗有些有意思的句子,讓人看了不禁贊嘆,有時候給人似曾相識見紅樓的感覺,比如銀屏說:我又不是你們家買下的人,總有一天要離開了這里,嫁給平實莊稼戶的。不是很像襲人對寶玉說的一番話嗎,巧的是所處的情形也相似。又比如說到木蘭大婚,有四人專管杯盤碗碟,有四人專司迎賓送客,有四人只管……等等,像不像賈府大喪鳳姐兒指揮的'場景;還說到姚家買下王爺家的花園,連園景都修得像大觀園似的,還有“青紗櫥”,樓臺水榭等等。對林先生的生平并沒有研究,不過借著字里行間猜測莫非林先生也很喜歡《紅樓夢》,《京華煙云》里相似的場景是向曹先生致敬來著,不過僅僅猜測而已。這是我自己在讀書時發(fā)現(xiàn)的一點樂趣,覺得很有意思。
讀書真是一件可以讓人平復(fù)心情的好事,雖然我說不上什么具體的道理,不過確實對我有這樣的效果。每每看到精妙的句子,就覺得實在是絕妙之極,恨不得自己也能寫出這樣的佳作,把好詞好句收集起來,閑暇時候點評點評或做點發(fā)展擴充,實在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年少的時候認為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現(xiàn)在看來讀萬卷書和行千里路同樣重要。書中沒有黃金屋,也沒有顏如玉,書中卻自有一份韻味在。
《京華煙云》讀書心得4
信仰和愛情人類永遠的主題,在人間有了男人和女人以來,男人和女人的話題一直是人們所專注的主題,無論文學(xué)也罷,現(xiàn)實生活也罷,對愛情的探索和思考似乎是無法回避的。里面的女主人翁姚木蘭可以說是林語堂濃墨重彩所打造的一個形象,也是他非常喜愛的一個人物,她集道家和儒家于一身,既有道家的瀟灑脫俗,又有儒家的銳意進取。她的愛情無疑也是作者和讀者所關(guān)注的一個焦點,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境遇,對姚木蘭也是如此,因為自己無意的失蹤而結(jié)識了曾家,也許在冥冥之中,這是上天的一種安排,最后她嫁給曾家的小三,曾孫亞。就在曾家到姚家提親的時候,她的心里正充滿了對愛情的憧憬和幻想,而此時她心里的如意郎君確實逸夫,逸夫生于貧寒人家,卻天資聰慧,才智過人,深得大家的喜愛,對于生活在富裕之家的姚木蘭來說,家教很好,對財富和金錢向來看的很淡,人生需求的東西本來就很少,對于積累的`財富來說,如果不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和多彩,只是人生的一種拖累。所以她對逸夫的愛戀是發(fā)自心底的息息相通。亙古以來,人們對愛情的尋找,是不是都希望從中找到自我,從對方身上找到一種認可。最后她還是接受了所謂“天意”和境遇的安排,嫁給了曾孫亞,在世人眼里她是幸福的,嫁到了官宦人家,而且孫亞容貌可人,性情溫和,顯然是人們眼中的幸;橐觥R膊荒苷f她的婚姻就不幸福,但她的心里一直為逸夫留這一席之地,時刻伴隨這她。一直到最后逸夫被捕入獄,她冒死相救,是什么讓她有這種勇氣和決心。
婚姻是什么,可以有一個老婆或丈夫,可以和你一起煮飯,睡覺,盡著作為家庭成員的責(zé)任?擅恳粋人的心里也許都裝著一個屬于自己的理想伴侶,也許在生活中存在,也許只是一種概念,可每個人的心里是否都為這樣一個虛擬或真是的人留著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