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書店店員的心得體會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yǎng)人思考的習慣。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書店店員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書店店員的心得體會1
作為一名新進員工,我是第二個以外部門員工的身份到書店進行實習的。這次實習為期一個月,每天實習時間為中午12點到下午5點,上午在圖書部作協(xié)輔助工作,下午5點至6點繼續(xù)完成當天輔助任務并作當天總結。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我對書店的工作、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
未去書店之前就對這份實習滿懷期待。之前去書店都是以顧客的身份,這次角色要作徹底地轉變。7月1日下午一點,我開始了在書店的實習。按照計劃,店長徐嚴軍老師將對我進行20個工作日的培訓,在這20天里,每天都將有一個專門的培訓內容。徐老師向我簡單介紹了書店實習時的一些任務,并著重強調了對圖書的記憶和相關賣點的掌握。望著那一排排、一架架的圖書,想著要一個個地去記憶還真的有些畏懼,不過在之后日子里的導購過程中,我才體會到了這樣要求的必要和深意。
作為大愚的窗口,書店直接面向著廣大的讀者人群,在書店的圖書展架中,新東方自己的圖書占了較大的比例,toefl,gre,ielts,gmat等專架上的圖書每天的需求都很大,新概念系列作為新東方學校一直以來基礎英語課程的教材,也是書店賣得最好的品種之一,這樣,對這些圖書的導購便是重中之重,在之后的學習的過程中,對這些系列的圖書的掌握也成為了我學習的重點。下面是店內工作的大概流程與主要工作內容:
1.圖書的接貨與入庫
據說,沒有經歷過暑期班的(大愚)店員,不算真正的(大愚)店員。雖然受到奧運的影響,但是暑期班的學員仍然很多,而學校學員的到來伴隨而來的自然就是書店工作的繁忙期,而我的實習期也正在這段“繁忙期”內,這樣,我有機會親身體會書店工作的辛苦。店內圖書在這期間內每天的流量都很大,所以幾乎每天都會運來很多書,而書籍的接貨、入庫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成了最鍛煉人的環(huán)節(jié),勞動強度很大。圖書從需求到入庫的一系列環(huán)節(jié)是這樣的:需求>申請>批準>作單>報單>接貨>清點>上架入庫。其中,我能接觸到并經常參與的是“接貨>清點>上架入庫”。
首先,接貨就是將圖書由車上卸下,當然僅僅是卸下還不夠,必須將同一種書擺好在一起,并且要大概記住什么書在什么位置,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下一步——清點。清點,也就是對單,逐一清點發(fā)來的貨是不是自己要的貨,有沒有少或多,版本價格是不是清單上要的,一般要求的是書號也要對才行,但因為經常來的都是本版書,熟悉的貨,對得也快,書號也就不用那么仔細的看了。作為店員,對書店架上哪些圖書缺少了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并且要及時地補架。所以,當來貨清點完后要將書店書架需要的書找出,放在專門的拉車上,拉到3樓店內補架,其它的書則要入庫了。書店的地庫在地下一層,空間不大,但是里面整齊地、分門別類地存放著各種圖書。這段時間除了書店店內圖書的大流量外,外賣也加大了圖書的流量,所以書店又臨時申請了一個分庫。
2.貼磁
從地庫拉到3樓店面的書在上架之前要進行“貼磁”。所謂貼磁,就是將專門的磁條粘貼在圖書靠后頁碼部分的夾縫里,這也算上是一種安全措施,防止圖書被盜。如果圖書未經消磁就要被帶出書店,門口的掃描儀會自動發(fā)出刺耳的“嘀嘀”聲提示。貼完磁條的圖書就可以補充到書架上了。
3.圖書的上架與擺放
圖書上架擺放也有一定的講究,有的圖書要特別推薦,這時會單獨為其專架陳列、封面向外,或在醒目的位置運用貼海報、擺書花、大量堆放等方法吸引顧客的注意。而一些顧客注定要來尋購的圖書,如toefl系列等,則一般采用書脊向外的方式擺放。有時候一些擺放方法會綜合運用在一起,以達到更好的實際效果。
有時候,拉上來的補架圖書數量多一些,扎一看書架上真的沒有地方擺了,但是經過合理的組合、技巧的安排,突然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大的空間。往往看到“老”店員做到這點的.時候會覺得很神奇。
4.導購
導購是店員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之前對圖書品種等的學習效果如何都在導購的過程中集中體現(xiàn)了出來。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店員將直接面對顧客,店員的一言一行都將代表大愚書店,所以我也學到了怎樣以店員的形象面對顧客。在導購的過程中,有些顧客會有很多問題,他們希望能從店員這里了解到對于他們(或他們的子女)來說,選擇什么樣的圖書更好、更適合等等。剛開始導購的時候我很不自信,顧客的期待越大,責任越大,感到的壓力也越大。
隨著導購次數的增多,以及對圖書產品等的進一步了解,漸漸的自然起來,并投入了進去,而且學會了從顧客的角度出發(fā),簡單地舉兩個導購過程中的例子:一位老者想為其現(xiàn)讀初二,計劃于高三考托福的孫子買關于托福的書,想聽下我的建議,我建議他首先孩子要打好詞匯的基礎關(我分別介紹了新東方的5種詞匯書,并建議應該從基礎的詞匯記起,并推薦了2本書:10000+紅寶),另外還要對托福考試的題型等有個整體的把握了解(我介紹了基礎班的“特訓”系列及官方指南與備考策略),最后我還向其推薦了“gre紅寶”及其輔助的“17天搞定gre詞匯”,因為孩子將來要在美國讀大學,必須掌握相當可觀的詞匯量才能在課堂上以及平時的生活中完全沒有障礙。
另一件事情是,顧客想為孩子買新概念2的教材,我在向其推薦輔助資料“全新全繹+小題大做”時,仔細為其分析了孩子的實際情況,其孩子開學讀初三,課業(yè)比較多,時間不是很充足,所以配上“全新全繹”可以幫助減少整理課堂學習筆記等的時間,而“小題大做”沒有時間就不必買了。當然,不是每次導購都能成功,很多時候面對顧客的問題無從回答,還要去尋求“老人”們的幫助。
5.其他店內工作
隨著暑假班的開學,書店展開了外賣活動,外賣很辛苦,8月27日的外賣應該是最辛苦的了,整個書店忙碌了一天并且又是一晚……第二天又是接著開始,我周一過來的時候看到郵箱里市場部同事做的flash,感覺自己當時應該在場的……幫不上大忙,但是可以去分擔。與此同時,書店也有些新的店員的加入,我也開始更多地去分擔一些其他的工作。
書友會會員登記。大愚書店的會員可以享受8.8折的優(yōu)惠(國外原版圖書除外),手機版并且可以積分,在全國的大愚書店可以通用。成為會員的方式有:3元工本、購物滿50元、學員免費、員工免費等。人多的時候可以先登記下卡號,然后簡單輸入甄別信息,盡快登記下一位,之后空閑時再進行信息補充。3元工本費辦卡要貼小票底根,滿50的要出示小票,學員要登記學號。
開具發(fā)票。因為要改換機打發(fā)票,對一些遠處顧客進行詳細的登記,以便之后開發(fā)票后郵寄給顧客。
輔助收銀。收銀處超過3人時主動協(xié)助收銀員,做一些輔助工作,提前提醒顧客出示聽課證或會員卡,消磁,打包,裝袋,禮品(新東方圖書滿99元+1元送原價3.5元筆記本;新東方圖書滿199元+1元送原價19元大愚文化衫)……
書店店員的心得體會2
個人感言:一份耕耘,一分收獲,
書店營業(yè)員工作心得。員工是最大的效益創(chuàng)造者。
管理心得:注重細節(jié)并不是事無巨細都要過問,而是能夠對各方面工作進行指導。
推薦理由:工作踏實,勤勤懇懇,成績突出,在長期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營經驗。
看高春梅的簡歷,會發(fā)現(xiàn),她的工作經歷很豐富。自1984年她來到新華書店后,到1988年進入西寧大十字新華書店,再到20xx年青海省新華發(fā)行(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她被調到互助縣書店任經理,直到今年年初,她被任命為圖書音像批銷中心經理。
高春梅目前任職的圖書音像批銷中心管理著六個批銷零售門店,同時擔負著全省一般圖書的發(fā)行工作。而她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青海省最大的中心門店西寧大十字書店,現(xiàn)在正面臨著近距離的民營書城的激烈競爭。據高春梅介紹,20xx年圖書發(fā)行集團對大十字書店進行了改造,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競爭依然是日見白熱化。雖然,如今高春梅已不在一線工作,但其多年工作經歷讓其對書店的經營、管理有著很深的理解,這也給她目前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書店管理上,高春梅認為最值得注意的是細節(jié)。當然,注重細節(jié)并不是事無巨細都要過問,而是管理者能夠對各方面工作進行指導。立足本職,大膽放權,使員工都能獨擋一面,將服務、營銷做得更細致。她認為要做好這一點,最關鍵的就是需要對員工進行經常性的培訓,同時將培訓在實踐中的效果與個人待遇結合在一起,對實際工作做得好的加以獎勵,促使員工之間樹立自覺學習、自我提高的意識。這樣才能增強大家的的競爭意識,書店為員工創(chuàng)造了學習環(huán)境,其他的要靠自己的努力,這樣才能培養(yǎng)員工的忠誠度。
高春梅要求員工在工作中一定要細致,千萬不能疏忽大意,她對員工提得最多的是這樣一件事情:1998年夏天,當時高春梅任大十字書店經理時,一位來青海旅游的日本讀者需要購買一本關于藏族方面的圖書,恰好那天書店無貨,
書店答應給他郵寄過去,但由于雙方的疏忽,這位讀者居然留下了書錢卻沒有留下地址就走了。當時誰都沒有留意,直到半個多月后,這本書到貨了打算郵寄時,高春梅才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書店馬上通過各種方法去找這位日本讀者的信息,但找了很多旅行團都沒有線索。直到3個月后,恰好日本游客所屬的旅行社導游來書店購書,偶爾說起這事才發(fā)現(xiàn)是他帶的團。最終,通過他找到了這位日本讀者的地址,書店將書連同道歉信寄給了他。當時,這件事情已經過了3個多月。雖然我們這么做挽回了不良影響,但這件事給我和大家留下的影響太深了。直到現(xiàn)在,我們還在用這件事告誡大家,工作一定要細致,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事故。
對于書店的營銷工作,高春梅認為:營銷是企業(yè)實現(xiàn)市場功能的基本條件,在圖書發(fā)行中至關重要。營銷的對路,可以快速地擴大市場,增加銷量。對此,書店一方面充分發(fā)揮會員制的功能,通過推出會員卡了解讀者信息。在每次舉行活動時,書店都會根據會員留下的聯(lián)系方式予以通知,雖然不能百分百地通知到,但還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使書店擁有了一大批忠實讀者。她說到了一位老讀者的故事:有一位青海省工商局退休的劉師傅,是個真正的書迷,退休前他就經常來大十字書店購書,退休后就來得更勤了。漸漸和大家也熟悉了,他經常會對書店書架的'擺放、圖書的陳列及員工的服務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議,對書店的工作有不小的幫助,F(xiàn)在,每天書店一開始營業(yè),他就會進來看看書。另一方面在店面營銷的舉措上,書店注重培育店堂氣氛,努力營造活潑的氛圍。如日常經營中,店堂氣氛以休閑、舒適為主;專題活動時則以不同背景、音響效果作為陪襯,烘托活動主題。
作為一個多年的發(fā)行員和職業(yè)經理,我心中的書店不應僅是銷售圖書、音像制品和文化用品的場所,而應該是集閱讀、購書、休閑、娛樂等多項經營為一體的綜合賣場。這是高春梅理想中的書店。她認為,實現(xiàn)這個理想需要更大的空間以及員工的理解和支持。盡管現(xiàn)階段還可能不大現(xiàn)實,但她想到,通過中心書店的扶持,選擇合理位置建立兩三所專業(yè)書店的目標或許能夠實現(xiàn)。畢竟,專業(yè)書店的存在會使整個書店的構成更加合理。
書店店員的心得體會3
因為租約到期,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將于今年5月31日謝幕,對于這家臺北知名文化地標店的“熄燈倒數”,很多市民表示不舍,期待下一家24小時書店能順利“接力開啟”。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是電影《一頁臺北》的取景地。電影里,小凱泡在書店學法語,和店員Susie漸漸產生感情。觀眾看到,原來夜幕降臨時的書店,是如此浪漫,那么多年輕男孩女孩不去逛街泡吧,而是為了各自的規(guī)劃或小心愿,在書架間席地而坐安靜讀書。
我是在某一年秋天逛過幾次誠品敦南店。在臺北時間不長的停留里,我對這家書店的情感是“依賴”。
一座城市里讓人心生依賴的“避難所”并不多,實體書店可以成為一處。在你感到無聊得無處可去的下午,在你忽然被一場急雨逼得無路可走的時刻,在心情煩悶不想社交但也想緩解壓抑的夜晚,一家24小時營業(yè)的書店就是好去處。
書店屬于很多人,也永遠屬于你。打開一本書,和挑選一件衣服的體驗是截然不同的。后者,讓你感到很著急去擁有它;前者,則讓你放寬心。無論眼下生活陷入怎樣不堪的境地,你都可以躲進一本書的精神世界里,收拾雜亂的心緒,吸收完足夠的`能量,重新走出來。
誠品書店敦南店于1989 年開業(yè),6年后搬至目前所在地址,1999年開始實行24小時營業(yè)制。這家書店熱愛者眾多,它證明了一件事:“人味”越濃,實體書店的魅力越大,市民越離不開它。
這樣的書店我們怎能不喜愛?裝修講究,實木地板干凈,你坐地讀書就像在自家客廳一樣舒服;書店每場活動和每次新書推介的海報,設計足夠用心,值得細品;店員無論何時都保持微笑,耐心回答你的問題,幫你快速找到想要的書;書籍的體量和分類足夠豐富,品位很好,你隨便淘一淘都有意外之喜;文創(chuàng)小禮品、文具精致可愛,隨便看一眼就走不動道了;累了可以喝喝咖啡,24小時不打烊,感覺很安心,這座城市總有一盞燈為你開著。
后來誠品書店在內地正式開張,誠品創(chuàng)始人吳清友在蘇州誠品開幕演講中說:“我們希望這個空間能夠有書,有閱讀,她是一個眾生平等的空間。希望大的階梯能夠讓匆忙的朋友們,能夠從容能夠沉淀。我相信每個人都會需要他生命的倚靠。”
相較于很多實體書店,誠品的優(yōu)勢是已然自成一套成熟的商業(yè)體系,書店與商場復合,在對圖書、設計美學和城市文化的多年探索中,締造了一種格調頗高的現(xiàn)代品牌氣質,一種新型文創(chuàng)消費觀。
誠品書店,運營范疇已擴展至畫廊、出版、展演活動、藝文空間和課程、文創(chuàng)商品……誠品的口號是“城市人的集體創(chuàng)作”,連鎖而不復制的經營模式,尊重各地文化特質,透過“人、空間、活動”的互動積累,發(fā)展出不同的場所精神和經營內容。
但是,誠品所散發(fā)的“人味”,依然是很多實體書店可以學習和借鑒的。即使在城市中,一家書店的規(guī)模和體量不大,但經營者的眼光和誠意,足以讓這家書店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不輸一家網紅咖啡店、餐廳。
例如我在南方城市最常光顧的兩家書店,都擁有眾多粉絲。其中一家,經營者就是寫作愛好者,他的經營特點是“做自己”。他不太花大量時間糾結怎么吸引“新粉”,怎么讓大家多買一本書一杯咖啡,他每周在落地窗玻璃上寫自己喜歡的詩,周末夜晚舉行讀書會、觀影會,參加者是其他四五個店員和幾個老讀者。如此“佛系”的經營,反而積累了人氣,很多人沖著自在輕松的氛圍開始頻頻光顧書店。
而另外一家書店,店主是一流的“選書人”。他性格敏感、細膩,接觸過一個讀者之后,就能牢牢記住對方的喜好。當你下次再來的時候,隨便說兩個關于讀書意向的關鍵詞,他就能非常高能地從書架上抽出兩本“一定適合你”的書,且不會“翻車”。即使你不買書,這位店主也會和你滔滔不絕地聊起他對某位作家作品的心得體會。所以,每次逛完這家店,我感覺自己簡直是來找人聊天的。
城市中一家理想的實體書店,本質上是一個和寫書人、看書人產生親密聯(lián)系的公共客廳。在這個公共空間里,你能遇見豐富有趣的同類,你能放心踏實地留下自己的成長刻度。
近來因為疫情,實體書店所遭遇的困境可想而知。可在壓抑的氣氛中,我還是遇見了有點溫暖的瞬間,比如在一家商場里,一整層服裝店無人問津,而堅持開著的書店里,尚有幾個戴著口罩讀書的市民,神情專注。另外聽聞有的書店,暫時微信推書,靜待來日開門。
對于實體書店而言,越多人感覺離不開你,你的春天才算到來了。
【書店店員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書店員工工作總結10-11
書店員工個人工作總結04-01
書店員工個人工作總結04-11
書店員工個人工作總結5篇04-11
書店員工個人工作總結6篇02-04
書店員工個人工作總結5篇04-01
書店員工個人工作總結(5篇)04-01
書店員工個人工作總結(5篇)04-11
書店實習心得體會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