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德育講座心得體會(精選8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總結(jié)出具體的經(jīng)驗和想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德育講座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德育講座心得體會 1
很榮幸,我參加了由管城區(qū)教師進修學校主辦的“20xx年管城區(qū)區(qū)培計劃——德育專題培訓活動”。其間,有幸聆聽了韓玲老師所作的《直面教育新問題,智慧化解尋對策》講座。受益匪淺。
韓老師是北京市平谷區(qū)教委教研中心高中教科室主任,北京市骨干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國家新課改課題組核心成員,中央教科所“整體構(gòu)建和諧德育體系”總課組高中學段負責人。全國各地講座近300場,代表作有《我的班級管理之道》、《名校之門向你敞開》。其演講風格幽默,思想深刻。如:班級穩(wěn)定了,學校也就辦好了。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上去了,學校的品牌也就打造出來了。學校辦得好不好,關鍵在于班主任。班主任一定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健康人格。管理班級工作的前題是學生服你。第一次在全體學生面前亮相要打動學生的心。第一次上課要牽引學生的魂。不到萬不得已不請家長到校。在學生面前贊揚科任老師。班主任是苦干、巧干干出來的。等等會讓我們耳目一新。
教師,有人把它喻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學校,有人把它喻為生活中一片凈土。從走上教師崗位的那天起,我們就為自己的選擇而驕傲。對自己的選擇情有獨鐘,一如既往。正是對教育事業(yè)的摯愛,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里,努力實踐著身教重于言教的教學原則。用自己良好的.言行舉止來影響學生,做到教書育人完美統(tǒng)一。師德之魂在于“愛”,愛是師生交往中的“黏合劑”。作為班主任,要懂得熱愛學生,因為愛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師對學生的愛和理解,可以使學生感到溫暖,可以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教師的愛應播撒在集體中,播撒在學生的心坎上。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苯處熓翘斓紫伦畛绺叩穆殬I(yè),它不但需要豐富的知識,更需要一顆慈愛的心。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僅要表現(xiàn)在言語上,更要身體力行的融入到全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愛的陽光。
班集體是培養(yǎng)學生成長的一方沃土。在班級管理中,我們要創(chuàng)設優(yōu)質(zhì)的管理情境,把學生從受教育者變成一個自我教育者,使學生在“自我管理、自我培養(yǎng)、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過程中,主體意識得到加強,創(chuàng)建一個文明守紀、團結(jié)互助、勤學上進、有較強凝聚力的班集體。工作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校有的班,雖然班內(nèi)學風很濃,凝聚力強,學生都有較遠大的理想,可是“傲”氣很重,都看重“大事”,不注重自己身邊發(fā)生的小事,且不屑于做小事。比如,放學后窗戶沒關就走了,大白天教室里燈全亮著卻不以為然等等。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及時組織召開主題班會,宣傳“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理念,對“小事該不該管”進行了辯論,最后得出結(jié)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同時,我們還可以組織同學們成立一個志愿團,定期為學校、社會做好事,以實際行動感化、感染周圍的同學。在以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支配集體成員的行為和生活,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同時,為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還可以通過民主化組織,實施了“班干部競選制”,為學生提供自我教育情境。通過自主體驗,每個人都更加自信,高昂的群體士氣使班集體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學生的決策能力、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也不斷提高。
德育講座心得體會 2
1月17日上午,在岫巖高中實驗樓五樓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系列公益講座—《孝道與幸福人生》專題報告會。大會邀請到了山東電視臺天下父母欄目總導演呂xx先生,在3個多小時的演講中,呂xx按照孝道與幸福的主題,對傳統(tǒng)文化、孝道、感恩、大愛進行了逐一詮釋。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對孝道的理解。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孝道一直被歷朝歷代深深重視,甚至被奉為國之根本。孝,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準則,千百年來規(guī)范著世世代代,貫徹于萬戶千家。其內(nèi)涵就是善事父母、尊敬父母。應該說,經(jīng)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孝是完全可以同社會道德融合的,值得廣泛倡導,大力弘揚。
我覺得,如果把尊重老人,孝敬父母作為思想道德建設的切入口和著力點,把中華民族崇孝的傳統(tǒng)美德植入到學生的大腦中,融于學校的德育體系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而且能輻射到家庭和社會。試想,當父母在家里感受到子女的孝敬時,他們又怎能不去更加孝敬自己的父母。如此這般,間接提高了家庭的文明程度,又必將推動和促進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與進步。呂xx導演說,孝道是家庭和睦的基礎、人類幸福的源泉、國家長治久安的和諧助力;恭敬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生活方式;善良是人類共同的美德,與人為善可以得道多助;大愛是最高的人生境界,是幸福的重要來源。他說,對父母的孝應當有三個層次,不僅要孝養(yǎng)其身,確保老人的吃穿住行,還要孝養(yǎng)其心,滿足老人精神上的需要,使之心里快樂起來,更要孝養(yǎng)其志,順著老人的愛好和愿望來,讓他們覺得活著有所作為。
呂xx老師他認為當代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產(chǎn)生了很多道德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自身道德做起,而孝道作為道德的根本更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他認為孝是人格完整的基礎,有孝的人也有責任心,有擔當,知恩圖報。孝是成功的保證,有孝的人講義氣、有愛心,會得到大家的合力相助,能夠成就大的事業(yè)。孝同時也是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的源泉。
歷史相隔久遠,時代已然變遷,如何把中華民族的美德基因,流暢而不生澀地澆鑄到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災災病病使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讀書升學費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業(yè)成家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梢哉f,父母為養(yǎng)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么首先是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
行孝是天下所有做子女的應該做的,行孝不需要豪言壯語,需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當父母上年紀時,更需要精神上的關愛,如果有時間,應該多陪陪父母,讓他們感受到親情的溫暖。的確,我們對父母的孝不用轟轟烈烈,我們也許只要多陪陪他們,做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父母就會十分幸福。正如呂導演所說:對母親的愛細化了之后更親切。作為兒女,我們一定要抓緊!趁我們父母健在的光陰好好孝敬父母,別等父母走了,才留下的是永久長遠的懊悔和難以了結(jié)的孝愿。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遠無法彌補。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歲月間隙的承接,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演講結(jié)束時,呂xx總結(jié)說:一個不懂孝道的人,是不完整的人;一個不講孝道的民族,是一個道德殘缺的民族。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打開孝與愛的閘門,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就會水到渠成。
通過這次報告,讓我再一次受到關于孝道的心靈洗禮,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主動弘揚中國偉大的傳統(tǒng)文化,更要時時刻刻重視對學生們孝道的培養(yǎng),讓百善孝為先的理念不斷地傳播下去,共同建造和諧、健康的社會。
德育講座心得體會 3
近期參加了一場關于德育的講座,這場講座猶如一場及時雨,滋潤了我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有些干涸的心田,讓我對德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為我今后的學習和教育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
講座中,專家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德育的重要性及其在現(xiàn)代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德育不僅僅是教導學生遵守規(guī)則和道德規(guī)范,更是培養(yǎng)他們成為有責任感、有同情心、有良好品德的社會公民的關鍵途徑。這讓我深刻意識到,在我們注重學生知識技能培養(yǎng)的同時,絕不能忽視德育的力量,它是塑造學生完整人格的基石。
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分析,我明白了德育工作并非是空洞的說教,而是要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點滴之中。比如,在班級管理中,教師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至關重要。教師的每一個行為舉止、每一次處理問題的方式,都可能成為學生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因此,我們要時刻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正能量去感染學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同時,講座還強調(diào)了德育要因材施教,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每個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擁有獨特的性格和成長經(jīng)歷,因此他們對道德觀念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我們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進行德育教育,而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活動,讓德育真正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激發(fā)他們內(nèi)在的道德動力。
在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我有幸與其他教育工作者分享了彼此的經(jīng)驗和困惑,從他們的見解和做法中我汲取了許多寶貴的靈感。這讓我認識到,德育工作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和探索的領域,我們要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積極借鑒他人的成功經(jīng)驗,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德育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這場德育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豐富了我的德育知識,更激發(fā)了我在德育工作中的熱情和責任感。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將把所學所思運用到實踐中,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用愛心和耐心去培育每一朵祖國的花朵,讓他們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道路上茁壯成長,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有道德、有素養(yǎng)的優(yōu)秀人才。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抓好德育工作,未來的社會必將因為這些充滿正能量的新一代而更加美好。
德育講座心得體會 4
作為一名教師,我有幸參加了一場關于德育的講座。這場講座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在德育工作中的前行之路,也讓我對教師的責任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講座中,專家強調(diào)了德育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和人格。一個有道德、有責任感的人,才能在未來的生活中立足,為社會做出貢獻。這讓我深刻認識到,作為教師,我們肩負著培養(yǎng)未來棟梁的重任,不能僅僅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更要注重他們的品德修養(yǎng)。
在講座中,我還學習到了許多實用的德育方法。例如,通過榜樣的力量引導學生,教師自身要成為學生的榜樣,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學生。同時,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和上進心。此外,還可以通過開展主題班會、社會實踐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力量,提高他們的道德認知和判斷能力。
講座還讓我意識到,德育工作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品德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同時,社會也應該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讓他們在積極向上的氛圍中成長。
回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我深感責任重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德育工作,把德育融入到日常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在課堂上,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班級管理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我也會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共同為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總之,這場德育講座讓我受益匪淺。我將以此次講座為契機,不斷學習和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為培養(yǎng)有道德、有責任感、有擔當?shù)男聲r代青年貢獻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用心去做德育工作,我們的學生一定能夠成為德才兼?zhèn)涞臈澚褐,我們的社會也將更加美好?/p>
德育講座心得體會 5
作為一名中學教師,參加此次德育講座讓我收獲頗豐,對德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
講座中,專家強調(diào)了德育在中學教育中的重要性。中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們價值觀、道德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我們作為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關注學生的品德培養(yǎng),引導他們成為有道德、有責任感、有擔當?shù)娜恕_@讓我深感責任重大,意識到我們的每一個教育行為都可能對學生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通過講座,我學習到了許多新的德育理念和方法。例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意識,讓他們學會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可以通過制定班級規(guī)章制度,引導學生共同參與制定和執(zhí)行,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明白規(guī)則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同時,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當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和尊重時,他們才會更愿意接受我們的教育和引導。
講座中還提到了榜樣的力量。教師要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榜樣。我們的言行舉止、對待工作和生活的態(tài)度,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因此,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用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去感染學生。此外,還可以通過講述名人故事、身邊的`好人好事等方式,為學生樹立正面的榜樣,激發(fā)他們向榜樣學習的動力。
回到學校后,我將把這些學到的理念和方法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在課堂上,不僅僅傳授學科知識,還會適時地滲透德育內(nèi)容,引導學生思考道德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判斷能力。在班級管理中,更加注重民主管理,讓學生參與到班級事務中來,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共同關注學生的德育成長,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圍。
總之,這次德育講座讓我對中學德育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思考。我將不斷學習和探索,努力提升自己的德育水平,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他們在中學階段打下堅實的道德基礎,成為未來社會的有用之才。
德育講座心得體會 6
作為一名中學教師,參加了一場關于德育的講座后,我深受啟發(fā),對中學德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
講座中,專家強調(diào)了德育在中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中學時期是學生身心快速發(fā)展、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關鍵階段,良好的德育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為他們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讓我深刻認識到,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和素養(yǎng)。
講座還讓我了解到了許多有效的德育方法。例如,通過榜樣示范,教師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學生;開展主題班會、社會實踐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力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個性化的德育教育。這些方法為我今后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在講座中,我也反思了自己在以往德育工作中的不足。有時候,我可能過于注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忽視了對他們品德的培養(yǎng);在處理學生問題時,可能缺乏耐心和方法,沒有充分發(fā)揮德育的作用。通過這次講座,我認識到自己需要不斷學習和提高,努力提升自己的德育水平。
回到學校后,我決定將講座中學到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課堂教學中,我會更加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將德育融入到學科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受到道德的熏陶。在班級管理中,我會多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志愿服務、主題演講等,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同時,我也會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總之,這次德育講座讓我受益匪淺。我將以此次講座為契機,不斷學習和探索,努力做好中學德育工作,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德育講座心得體會 7
參加了此次關于中學德育工作的講座,我深受觸動,收獲滿滿。
講座中,專家清晰地闡述了中學德育工作的核心要點與關鍵方法。讓我深刻認識到,中學階段是學生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德育工作絕非可有可無,而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們要培養(yǎng)的不僅僅是學術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更是具有良好道德品質(zhì)、社會責任感和正確價值觀的未來公民。
專家分享的眾多案例為我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借鑒。例如,在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時,不能簡單地判定對錯,而是要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同理心和溝通能力。這讓我反思自己以往在處理類似問題時,可能過于注重解決表面的'沖突,而忽略了對學生內(nèi)心世界的關注和品德教育的滲透。
同時,講座強調(diào)了教師自身榜樣力量的重要性。學生往往會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我們的每一個行為都可能在學生心中留下印記。這就要求我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以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和高尚的品德去感染學生。
通過這次學習,我也明確了今后德育工作的方向。在課堂上,要巧妙地將德育內(nèi)容融入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道德教育。在班級管理中,制定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并且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共同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
總之,這次德育講座為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讓我看到了中學德育工作的廣闊天地和深遠意義。我將把所學所思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德育水平,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貢獻更多的力量,陪伴他們在中學這個重要的人生階段,不僅收獲知識,更收獲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德育講座心得體會 8
近期參加了一場關于中學德育工作的講座,如同一場甘霖,滋潤了我在德育教學之路上略顯干涸的心靈,讓我對中學德育有了更為深刻且嶄新的認知。
講座中,專家著重強調(diào)了中學階段德育工作的至關重要性。中學時期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關鍵階段,他們?nèi)缤聣殉砷L的幼苗,此時的德育滋養(yǎng)如同陽光雨露,能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為其未來的人生道路奠定堅實基礎。這使我深刻領悟到,作為中學教師,我們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品德塑造的引路人,肩負著重大的責任與使命。
專家通過豐富多樣的實際案例,深入淺出地為我們講解了許多切實可行的德育方法和策略。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關于情感教育在德育中的運用。我們要真正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理解他們的情感需求,用關愛和耐心去感化他們。當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真誠關懷時,他們會更愿意敞開心扉,接受我們的'教育和引導,從而實現(xiàn)更好的品德成長。
同時,講座也讓我反思了自己以往德育工作中的不足之處。有時我可能過于注重形式和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而忽略了學生內(nèi)心的感受和個體差異。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特點和成長經(jīng)歷,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我們需要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合適的教育方法,讓德育工作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這場講座為我指明了今后德育工作的方向。在課堂教學中,我要更加巧妙地將德育元素融入到各個學科的知識傳授中,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受到道德的熏陶。在班級管理方面,要注重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通過組織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責任感和社會公德意識。
總之,這次德育講座讓我受益匪淺。我將以此次學習為契機,不斷提升自己的德育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能力,用心去關愛每一位學生,努力為他們的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讓他們在中學階段不僅收獲豐富的知識,更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為未來的人生之路做好充分準備。
【德育講座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講座的心得體會11-05
講座心得體會11-06
國學經(jīng)典講座心得體會04-22
專業(yè)講座心得體會04-25
閱讀講座心得體會10-26
講座心得體會范文04-16
家庭講座心得體會05-03
設計講座心得體會05-12
學生講座心得體會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