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少年不知愁滋味散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經(jīng)?吹缴⑽陌?廣義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韻和句式工整的文章體裁,與韻文、駢文相對。你知道寫散文要注意哪些問題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少年不知愁滋味散文,歡迎大家分享。
越來越喜歡安靜的旋律,一些平淡樸素的文字,啜飲一杯茶水,從裊裊茶香里看一程人生。
清晨,推開窗,陽光立馬蜂擁而來,落滿了房間的每個角落。天依舊,天涼好個秋。潔白云朵羈留在蔚藍的天空上,晨風習習,只需要微微點化,就可催開昨夜朦朧的夢境。好像對以往秋天的印象就是如此:天高云淡。那年,卻不知怎么勾起了辛棄疾的閑愁,一闋《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成了世代吟誦佳作。
小時候,不知天有多高,只知道一直在天空下奔跑;無論走了多遠,都能聽到媽媽的呼喚。小時候,不知地有多廣,只知道可以永遠在大地上跳;無論跳得多高,都有父親寬闊的臂膀。小時候,不知人要隱藏自己的感情,只知道大聲說出我們的愛。小時候,不知成人的煩惱,只知道天天快樂的成長。
很多人年少時,未經(jīng)苦難,不懂艱難,卻偏偏最愛說愁;蛟S源自無處安放的青春,抑或無法達到的目標。明明是不諳世事的一張白紙,卻要裝作一副老成的樣子,“為賦新詞強說愁”。隨著年歲的增加,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溝溝坎坎,最愛的卻是回憶了。總會想起兒時的點點滴滴。甚或幻想如果一夜之間回到生命的起點,該多好呀。
很多的事,歷經(jīng)風雨一路走來,好的,快樂的,不會太多沉淀于人心底。倒是了那許多痛的,無奈的,難于訴人聽的,竟積淀于心中。那兒時的愁竟美好成了自己心中的一道永恒風景。如今想來還哪里有了丁點兒的愁滋味,那該是多美好的一種年少時光呀。
而那年,寫下《丑奴兒》時,稼軒已近中年,住在江西上饒。經(jīng)常往來于博山道中,一日性起。遂在石壁上留下了這闋筆墨: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時所作的一首詞。其間,閑游于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shù)仫L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此時的辛棄疾已從官場退隱,半生飽經(jīng)辛酸,郁郁寡歡,無處排解;赝(jīng)的少年時代,不免有感而發(fā)。細細品味,字里行間浸透了愁緒。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出生濟南,當時濟南是金人的統(tǒng)治區(qū)。辛棄疾的爺爺從小就教育他閱盡漢室書籍,讓他拜師學藝,以期待收復被占之地。青少年時代的他,不僅親歷了人民的苦難,親見了金人的兇殘,同時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爭精神的鼓舞。他不僅自己有抗金復國的膽識和才略,而且認為中原是可以收復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趕出去的。
于是爺爺?shù)钠谕驮谟仔〉募谲幮睦锷l(fā)芽。而他的生存、成長環(huán)境也決定了辛棄疾心底里所要承擔的那份沉重。而對于當時與他同時代的其他少年來說,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榮歸故里是最大的志向。與今日之中國的少年來說,心境一如古人,寒窗苦讀,金榜題名。
盡管很多人回望青春,就會想到狂放不羈,自由自在,但是之于辛棄疾,這樣的形容未必準確。少年的辛棄疾也“愁”,只是愁自滿腔抱負!時光慢慢的流逝之后,我們最愛想的一件事也許是:假如時間可以倒流。馬克.吐溫曾經(jīng)說過:生命總是開端于最美好的狀態(tài),而在最糟糕的時候結束。青春的美和哀愁是一體的,青春是生澀的,充滿了迷茫和未知。但也有對未來的憧憬和那種惶惶的不確定,這也許是青春時代最值得珍藏的記憶。
稼軒經(jīng)歷了宦海沉浮、人世滄桑后,才明白大象無形、大音希聲;赝洃浿心菑埫碱^緊鎖的臉龐,不禁輕輕搖頭,那時的自己怎么能懂真的愁。真正嘗到了愁滋味,反而不愿說與人聽,一切只是放在心里,默默承受。就把它放置于心中最隱秘的地方,慢慢一個人品嘗最好,畢竟人生都是這般,畢竟愁也是一種別樣的人生滋味,終是該要嘗的!岸褡R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辛棄疾的愁,是心系國家社稷的壯志難酬,是那個時代的悲壯回聲。不是一畝三分地的追求,不是現(xiàn)今時尚青年張口閉口的說著理想,而后卻只能長發(fā)掩面的躺在酒吧里意淫著自己的理想。
嘗盡人生百味,歷經(jīng)滄桑后,才知道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橫亙著多么深的鴻溝。即便滿腔抱負的稼軒,也無力改變現(xiàn)實中的大宋。讀稼軒的詞,常常會感到一種蕩氣回腸、慷慨激昂的熱血沸騰!稼軒不是躲在角落里的憤青,而是勇敢的行動者。他有氣吞山河的勇氣,他的愁不是平安盛世里的對月空吟,卿卿我我,而是亂世里的金戈鐵馬,吹角連營。這樣的詞人,獨具魅力。
大詩人泰戈爾有一首詩這樣寫道:
你是什么人
讀者
百年之后讀著我的詩
我不能從春天的財富里送你一朵花
從天邊的云彩里送你一片金影
開啟門來四望吧
從你的鮮花盛開的園子里
采取百年前消逝的花兒的芬芳記憶
......
千年之后,讀著稼軒的詞,品味著當時的人和故事,時光隧道在午后的閱讀中,把我們鏈接起來了。
附: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博山在今江西廣豐縣西南。因狀如廬山香爐峰,故名。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常過博山。
在這首詞中,作者運用對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個“愁”字,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玩味無窮。
【少年不知愁滋味散文】相關文章:
少年不知愁滋味作文11-24
少年不識愁滋味作文05-02
少年也有愁滋味作文06-11
少年初識愁滋味_900字08-09
少年也有愁滋味作文4篇06-11
少年也識愁滋味作文600字(精選35篇)04-06
玲瓏望秋月云隱相思人不知短篇散文12-01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教案11-11
夢里不知身是客作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