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友善與感念散文
友善是一種養(yǎng)分,由友善產生感念,由感念催發(fā)感恩,促進人與人之間由陌生變熟悉,由無聲化笑容。彼此溫暖,和諧向善。
上周六,我跟隨旅行社乘坐大巴車去洛陽景區(qū)旅游。因為上車早,我選擇了一個靠窗的位置。坐上不久,我左側靠近車廂過道的位置上坐上了一位小朋友。
由于司機足足遲到了一個小時,為表歉意,他給我們這些游客買了三件礦泉水,放在過道里讓大家自取自用。
由于口渴,我想要一瓶飲用。但是坐在里面不方便出去拿,心想著等一會再說吧。這時候,見坐在我外面的那位小朋友恰好掂起了礦泉水外包裝袋子。我于是小聲問他:“里面有幾瓶水?”不巧的是,只剩下一瓶了。我笑笑說:“那我不要了!
話音剛落地,一個聲音從斜對面的位置上傳到耳邊:“那一瓶水給叔叔吧,一會你自己到過道上再去取!闭f話的是小朋友的媽媽。聽到媽媽的囑咐,小朋友爽快地把袋子的唯一一瓶礦泉水遞給了我。剎那間,我感動無限。
下午,登山前,我買了一根竹竿備用。團員集合的時候,我又見到了他們一家三口人(旅游團的人被安排在了兩個住處)。似乎沒有任何猶豫,我快步走到他們身邊,撫摸著小朋友的頭說:“給你個竹竿登山用吧!币贿呎f著,一邊把竹竿遞到了小朋友手里。
小朋友的爸爸見狀不好意思地推讓說:“弟弟,竹竿你用吧。”我笑笑執(zhí)意送給了他們用。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連聲道謝。
在兩天的旅程中,盡管上山下山速度不同、住處不同,我與他們一家人會不時的碰面。每次碰面,我們都會相互打招呼,問問彼此爬山的收獲與感受,聊一些有意思的話題。
在返程的路上,我與他們一家熟稔的儼然如同老友一般。
回來的兩天,這件事在我腦海里浮想千萬遍。這是友善的力量。如果沒有開始對方的一份謙讓、友善,也許就沒有我的感念,也就不會有后來的親切熟絡。
昨天下午,天空突降大雨。當晚,我在朋友圈看到了一條信息:“突然下雨了······想起了曬在小區(qū)的大枕頭,狂奔回去。在小區(qū),卻發(fā)現同一個小區(qū)的兩個臉熟但不認識的的老大爺正在幫我在雨中收拾。其中一位看我到早上曬枕頭的大爺說人來了人來了!苯又锌溃骸巴蝗婚g很感動!每天來來往往的,以為不會有任何交集。沒有想到人這么熱心!
我想我的這位朋友圈中的朋友因為“收枕頭事件”獲得的感念是由衷的,這份感念將會伴隨她在以后的日子里持續(xù)產生積極的“副作用”。
我清楚,小朋友的“讓水事件”同樣會讓我記憶很久。這個因為善念產生的故事將會在我以后的人生長河中不斷發(fā)酵,歷久彌新、愈加香醇。
許多人抱怨,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好像隔離一道門檻,面容越來越冷漠,心量越來越狹窄。不妨讓我們多一份友善,持一份熱情,育一份感動,懷一份感恩。我們的生活可以更美的。
【友善與感念散文】相關文章:
感念一顆樹散文欣賞10-05
感念10-06
感念師恩作文03-05
高中感念師恩作文06-21
(集合)感念師恩作文10-21
感念師恩作文[精]11-27
感念無盡師恩作文10-08
友善的名言02-11
友善的作文02-18
友善作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