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路的散文
清秋的陽光,令人慵懶。烏黑嶄新的瀝青路面,簡直毫無顛簸。舒適的體會與感覺,緊密揉合地受到座椅的倚托。很是有著萬慮皆可忘的愜意。
眼前的六二省道,新穎的平坦,正在開天辟地般的營建之中擴展、延伸,原有的水泥路面已被挖掉。太多的材料,例如瀝青,仿佛從天而降;同樣之多的廢棄物,例如水泥碎塊,恰似平地消失!它們都是囂塵中來,囂塵中去,去堆積到人跡較稀的某一個廢物如山的地方,給那里增高加大!只要這個塵世還未被廢棄物滿滿地猶如八方圍堵的擋在面前,路總會是好走的,并且越來越好,越走越舒新!
以舒適為追求,直到世界被改造得再也讓人舒適不了!因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純粹地令人舒適。瀝青路面雖然比水泥路面防震,但它會在盛夏季節(jié)散發(fā)那股惱人的柏油氣味。并且,它是致癌物質(zhì),它所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會降低人們的免疫力。
當然,目不視不見,體不接不知。在這個盛夏已經(jīng)過去了的季節(jié),煦日惠風,瀝青路面以最清潔的面貌,很優(yōu)美地兌換著開車者、乘車者的舒適以及耳目一新。
溫嶺的朋友開車載著老婆、孩子、父親、母親以及親戚來天臺游玩,邀我作陪。游了國清寺,赤城山附近的海坑農(nóng)家樂吃了午飯。因為朋友的父母親戚都是年邁的老人,不宜上山去石梁、華頂,我建議他們到街頭那邊的明巖看看,那里風景很不錯,是在山腳,完全猶如平地。他們欣然同意。我繼續(xù)擔任他們的向?qū),坐在副駕駛座。車子在科山從一零四國道拐入開往磐安的六二省道,只見路況全非,舊的消失了,新的剛剛可以通車。
我有二年多沒來過這條路了,居然在此期間它的改建已告尾聲。新路,是什么概念呢?或者,答案全都會偏向于好的一面,它是很直觀的正面,從而,使我們很容易地忽略了它的反面。我在舒適中反思舒適以及公路的改造,如果道路只是服務于汽車的輪胎,那么,人,也要為這種服務而不顧其他嗎?
新路的確比老路好了很多,這是擺在眼前的事實。它讓我有了一種很輕松的享受,就跟坐在客廳沙發(fā)中的情形幾乎一樣。如果,坐車的和開車的為這種享受而留戀,沒啥事也來遛一遛,豈不是浪費汽油嗎?
到街頭鎮(zhèn)是二十多公里,應該用不了半個鐘頭。該彎出去了吧?好像,路兩邊的景物說明了街頭鎮(zhèn)的路口已過。我連忙提起精神,清醒過來,這是一段還沒有路標的新路!我仔細辨認,確定是已錯過了。
朋友一邊大幅度地轉(zhuǎn)著方向盤,一邊說:“剛才路的右邊是有一條岔道的!
我說:“對,就是那條岔道,進去半公里就到街頭鎮(zhèn),過鎮(zhèn)幾公里就到明巖。”
明巖,跟寒巖同在一座石頭山上。那座山是長條形的,不怎么高,大概二百米左右,盤曲延亙十幾里,屏巖聳峙,峭壁如城,被稱為十里鐵甲籠。明巖在鐵甲籠的東邊,寒巖在西邊,它倆都是因為寒山、拾得曾經(jīng)居住而出名。
一般人們都說寒山、拾得隱居寒巖、明巖。我不這么認為。隱居一詞的語境,并非直白的一個隱字加上一個居字,而是相對的,隱要以顯為對比。只有顯赫者拋棄眾所矚目的地位,到某個不起眼的地方,不事張揚的居住著,才可以說是隱居,它的真正語意乃是歸隱。
寒山,會寫詩,據(jù)說是個落第文人。拾得,是國清寺豐干禪師在寺外撿來的小孩。在天臺山以及各地的民間傳說中,寒山、拾得乃是和合二仙。在國清寺的歷史掌故中,豐干、寒山、拾得被合稱為三賢。豐干在寺內(nèi)擔任看護山林的職事,禪師是后世對他的尊稱。寒山、拾得都很貧窮,根本不曾顯達!他倆與僧豐干交誼甚好,方才出入國清寺,去大廚房要點冷飯剩菜吃吃,住著寒巖、明巖的天然巖洞,過著乞丐式的生活。
古代的隱逸文化,是不提倡乞食寄居的。如果效仿的人多了,社會怎么辦?我們能夠容忍一個體力正常者不事勞作以乞討為生嗎?當今的職業(yè)乞丐誰會喜歡呢?因此,唐代初期的寒山子到了千把年后,五四運動大力倡導白話文,方才大顯名氣;胡適《白話文學史》將寒山、王梵志、王績并列為唐代三大白話詩人。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寒山詩傳入美國,“垮掉的一代”(一小群潦倒的作家、學生、騙子以及吸毒者,成為后現(xiàn)代主義的重要分支,也是美國文學重要流派之一)將寒山子奉為偶像!翱宓舻囊淮毖苌鲦移な课幕,寒山子等于嬉皮士的文化符號。
作為寒山、拾得的寄身之地,岙谷狀的明巖風景很是不錯。崖門奧深,奇巖怪構(gòu),底部有個崎嶇的寬廣高大的巖洞,伸出一道石弄堂,里面分上下二層,后壁有個通天般的巖隙,掛下絲須般飄落的小瀑布。置身于中,很有洞天福地的感受。我最早是在一九九五年曾經(jīng)游訪,那時,它已被明巖寺的重建,弄得有點糟!今天,進去一看,簡直糟糕得一蹋糊涂!那些殿堂、樓房,全不考慮與山岙、巖洞、石筍、奇崖的協(xié)調(diào),硬生生的花里胡俏,強作俗麗,完全是盲目破壞自然形勝。
從明巖寺出來,在山前的溪中走了一陣子。溪灘上有許多蘆葦,正遭到附近村民的砍伐。問他們砍下蘆葦干啥?他們說蘆桿可以做燭芯,就是寺廟里燒給佛菩薩的那種蠟燭,一斤蘆桿能賣二元錢。我和朋友聽了,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氣。
一斤蘆桿要砍多少根蘆葦呢?這溪灘上幾十米長、三四米寬的蘆葦叢又能砍得幾斤蘆桿呢!現(xiàn)在蘆葦已是不多見了的美麗植物,居然逃不過地殤于很低廉的價值兌換!
帶著對蘆葦?shù)母袊@,上車返程。估計不必再去擔心迷路的了,順著來時之路往回走就是。然而,開了十幾分鐘后,發(fā)現(xiàn)已不是來時之路。當今世界,是個交通發(fā)達、道路紛歧的新時代!每一條公路都已可能不是一條單線!沒有路標,很容易出錯。
我頓時明白了,先秦學術(shù),為何會從道家派生出兵家、名家、農(nóng)家、雜家、小說家、陰陽家、五行家等等,并且儒家與道家都是以《周易》、《尚書》等書為元典,卻形成兩大系統(tǒng)哲學。因為,道家學術(shù)是很樸素的并包兼容,它樸素得就像一條新造的道路,沒有路標,沒有綠化帶,沒有護欄。
道是無為的,它只支持最根本的起點至終點。而終點并非在道,道沒有終點,人的生命走到了盡頭就是終點。無為并非一無所為,而是順著道走,不自我表現(xiàn),也不制造出只為自我服務的目的。
一切行動,只要有了目的,就是有為。一切被表現(xiàn)出來的善與惡,都是有為的。當社會分工的細化,促進了人為的表現(xiàn)力,人生的價值便在形式上必以表現(xiàn)為實際。于是,樸素的有始無終的道,被劃分出好多個路段,派生出好多條路線,必須樹立好多個路標,才可以令人不迷不惘!儒家學術(shù)致力于人文建樹的理性發(fā)展,它猶如路標,明確地指出人生不同的階段該如何在公允的認可中實踐價值。
或許,我們都會夸夸其談地扯上“無我”、“無相”、“超然物外”的高境界來蔑視儒學的世俗與功利。只是,有沒有想過,連不求自我表現(xiàn)的“無為”在人文歷史上都已經(jīng)成為學術(shù)文物,“無我”、“無相”、“超然物外”不等于是虛飾的幌子嗎?
針對目前所處的情形,我將會深刻地記。很囋诼飞希òㄈ嗽诼分校豢蓻]有路標。
【新路的散文】相關文章:
燕子的散文10-06
杏兒的散文10-06
吉他散文10-06
送貨散文10-06
下雨的散文10-06
行頭散文10-06
小黑散文10-06
鎖的散文10-06
冬天散文10-06
嬌嬌散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