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齊白石名言
1、作畫先閱古人真跡過多,然后脫前人習氣別造畫格。乃前人所不為者,雖沒齒無人知,自問無愧也。清逸,不慕名利,方可從事于畫。見古今之長,摹而肖之能不夸,師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誹,然后再現(xiàn)天地之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
2、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
3、人譽之,一笑;人罵之,一笑。
4、不教一日閑過。
5、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6、畫中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胸中,不要古人之皮毛在筆端。欲使來者只能摹其皮毛,不能知其微妙也。立足如此,縱無能空前,亦足絕后。學古人,要學到恨古人不見我,不要恨時人不知我耳。
7、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8、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
9、善寫意者專言其神,工寫生者只重其形。要寫生而后寫意,寫意而后復寫生,自能神形俱見,非偶然可得也。
10、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
11、人欲罵之,余勿聽也,人欲譽之,余勿喜也。
12、獨不論白菜為蔬之王,何也
13、不叫一日閑過。
14、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15、我是學習人家,不是摹仿人家,學的是筆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
16、任君無厭千回剝,轉(zhuǎn)覺臨風遍體輕。
17、作畫是寂寞之道。耐得寂寞,百事可做。
18、安居花草要商量,可肯移根傍短墻。
19、一生只愿做閑人。
20、心靜閑看物亦靜,芭蕉過雨綠生涼。
21、心靜閑看物亦靜,芭蕉過雨綠生涼。
22、莫羨牡丹稱富貴,卻輸梨橘有余甘。
23、壽高未死羞為賊,不辭長安作惡饕。
24、欲立藝者,先立人
25、我絕不畫我沒見過的東西。
【相關(guān)閱讀】
齊白石的名言有“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句名言的字面意思就是學習成功者的成功方法的能夠有更好的發(fā)展前途,如果僅僅是模仿他們的成功之路,則非但不能成功,反而會陷入泥潭的深淵。這句名言啟示大家,不要模仿他人,模仿得到的終究還是他人的東西,最后不僅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反而還會在模仿的道路上迷失了自我。而學習是汲取成功者的學習方法以及思想價值觀,從而對自己有一個調(diào)整。這樣是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學習的道路,方向明確便能夠揚帆起航,成就自己的人生。
齊白石的名言還有“勿道人之短,勿說己之長,人罵之一笑,人贊之一笑。”十分出名,這句名言的字面意思就是不要去隨意的說別人的缺點,不要同別人說自己的長處,即使有被人罵,也不要生氣,用微笑來回之。即便是有人夸贊,也不能過于興奮,同樣用微笑來回之。
齊白石的這句名言,看似通俗易懂,卻表達出了做人更深一層次的原則。這也是齊白石自己悟出來的人生道理。在成名之后,他的思想境界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對待名利和恥辱都有一顆平常的心態(tài),他認為這樣才能做好自己,不至于在物質(zhì)的世界迷失了自我的方向。齊白石的名言同樣給人們啟示,告訴人們只有把握好做人的原則,才能更好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從這能夠看出齊白石的名言極具真理性。
齊白石以前自己評價說:我的詩寫的是第一,印排第二,字排第三,畫是第四。但是齊白石的畫實際上在現(xiàn)代的中國比他的詩更加有名;蛟S是他的畫太有名反而掩蓋了齊白石的詩的光彩。齊白石在作詩上面是下過一番苦功的,他從八歲的時候就隨著自己的外公入學了,他的外公教他念《千家詩》,他能夠?qū)⑺x的滾瓜爛熟。在他二十七歲的時候遇到了湘潭名士陳少蕃,陳少蕃就告訴他,你去讀《唐詩三百首》吧,只要你好好鉆研,相信你必須會有成果的,果然在不久之后他們一齊去花園里,齊白石就做出了一首十分不錯的詩。齊白石在讀懂了《唐詩三百首》之后,又讀了《聊齋志異》等書,還繼續(xù)研讀了一些古文,極大的提高了他的文學素養(yǎng)水平,開闊了他的視野,這些為他之后寫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齊白石的詩,一般不會過分追求韻律之類的,他的詩都是隨心而寫,并且寫的也很工整,他的很多朋友都是為了科舉而作詩的,寫出來的詩呆板,沒有靈性,這是齊白石很不推崇的,他很喜歡將自己的情緒放到詩里面,賦予詩不一樣的活力。
齊白石的詩是他人生的一大亮點,明白他的人都明白詩和畫是他一輩子最珍重的東西,兩者放在一齊,才能讓他的作品更加飽滿。
據(jù)他的《白石老人自述》里面曾寫道:齊白石的畫的第一幅人物畫,是在8歲時候在門上畫的一幅雷公像。而齊白石第一次畫對現(xiàn)實中的人物進行描畫,是他在讀村館的時候,那時候在池塘邊常常能看到一個釣魚老翁。16歲的時候,齊白石拜在了同鄉(xiāng)的周之美處,潛心學習雕花木工的手藝,在齊白石20歲的時候,他寫出《芥子園畫譜》,到26歲時候,齊白石同蕭薌陔一齊學習民間肖像畫作,次年齊白石拜胡沁園為師傅,跟在其身后學習。再之后齊白石37歲時候,齊白石有機會又拜入了王湘綺的門下,也是在王湘綺么下學習的這期間,齊白石有幸見識到了不少名家作品,眼界大開,為之后打下基礎(chǔ)。
齊白石人物畫的早期的題材多以佛教傳奇人物和古代的秀麗女子為素材,當時其繪畫風格與清代人物畫家的筆法、特征和造形等都十分相近,多為工細一路,偶爾兼工帶寫。之后,齊白石人物畫作也受到了金農(nóng)的影響,有很多畫作的提款都是典型的“金農(nóng)”。
齊白石中晚年后,喜歡憑借個人印象來描繪相關(guān)人物,筆觸雖簡單,但頗有神韻意趣,人物的形象也十分簡單,卻不失內(nèi)涵,個性是一些自寫性質(zhì)類的人物畫更是稚拙而又純樸、凝練而又富有平和。
他的每一個人物畫像都反映出了自已生活中的真實感受,他將八大、石濤等人的畫風融合為一體,意趣橫生、用筆減省,且不乏善良、睿智、幽默、樸素。齊白石的一生都堅持著“寫意”與“傳心”,而不是“寫象”與“傳物”。
書畫大家齊白石是個怎樣的人
首先,齊白石是個甘于寂寞,不慕名利的人,要想成為一代書畫大家,就要有能刻苦,甘愿忍受寂寞的精神,齊白石自從開始學習繪畫一來,幾十年間都默默無聞,堅持努力,直到六十多歲依然只能靠賣畫刻字為生,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他的藝術(shù)信仰,從來都是孜孜以求,追求藝術(shù)上的更高境界,即便是生活艱難,也毫不動搖,更不嘩眾取寵,這個沉得下來的心境才造就了他藝術(shù)上的輝煌成就。
其次,齊白石是一個堅定果斷、忠于信念的人,他原本是木匠出身,直到二十七歲才開始正式拜師學畫,只是憑著一空熱血和對藝術(shù)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他刻苦鉆研,勤奮認真,最后成為一代大家,這種精神是十分值得后人學習的。
齊白石還是個熱愛生活、熱愛家鄉(xiāng)的人。他將家鄉(xiāng)農(nóng)村習以為常的蔬菜瓜果、昆蟲鳥獸都當做他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主角,在人們不注意不起眼的東西上下功夫,將它們活靈活現(xiàn)地展示出來,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豐富了中國畫壇的類型。
最后齊白石還是個擁有真性情,用心扶持后輩的人。晚年的齊白石不喜應(yīng)酬,卻對他欣賞的女性交往密切,還因此造成別人的誤解,他認為對秀麗女性的欣賞是不用掩飾的,而且他還收了很多女弟子,培養(yǎng)人才,傳承藝術(shù)。
如果非要給齊白石按個定位的話,他肯定是個老人家,畢竟人家80多歲的高齡還在琢磨著新畫法并且有所成。當然這只是個冷笑話。齊白石是什么學家呢?齊白石老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畫家,也是十大書法家之一,更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所以世人給他的稱號是畫家和書法家。這畫家能夠理解,畢竟齊白石畫作一堆一堆的,到晚年的畫作更是珍品,每一副都能在拍賣會上拍出高價,并且是受全世界的喜愛。這可真的不容易,再來看看老先生畫的東西,基本都是大自然里的生物。大自然就是我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并沒有什么文化代溝,而老先生的畫作傳遞出來的也是熱愛生活的情感,如此看來受全世界的喜歡也是就應(yīng)的。再加上老先生活到老學到老,晚年的畫法更是讓人崇拜,所以他擔得起中國國畫大畫家的名聲。
至于這書法家嘛,中國國畫有留白一說,有的時候作者本人還很有情調(diào)的會在上面題字。齊白石本人對畫作的要求高,怎樣會讓這字毀了一幅畫呢?再說這字本身就是畫的一部分,所以說這齊白石的書法技術(shù)高是完全可信的。
【對齊白石名言的感悟】
齊白石說過一句名言: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
此話雖為文言,但很好懂,而且懂了這句話,也就理解了中國寫意畫的獨特魅力。蘇軾也說過類似的話,他在一首詩中說到: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在這兩位大藝術(shù)家的筆下都傳達出了一個意思,那就是中國畫不講究形似。如果畫得太像了,那就是俗!俗,可謂是對一個畫家或一幅畫的最嚴厲的批評。中國歷代文人都是鄙視俗的,所以他們追求高雅、追求風骨,要超凡脫俗。做人如此,寫詩如此,作畫亦如此。那怎樣才能不俗?齊白石的這句話可謂一語中的。“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這樣方才不俗。在中國歷代的寫意畫(文人畫)中,莫不如此。怎樣理解?似與不似之間,也就是既像又不像。文人作畫,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取自自然,但又不是完全真實地再現(xiàn),而是和描繪的對象持續(xù)著若即若離的關(guān)系,而最終要超越對象。像,是依據(jù);不像,是超越。如何超越?要到達有我之境。王國維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不像,也就是著我之色彩。畫中表現(xiàn)得不是客觀的物象,而是畫者對物象的理解,是對物象的升華。所以,文人畫家筆下的山水、花鳥、人物,不是他們眼中的,而是他們心中的;不是現(xiàn)實的,而是理想的;不是寫實的,而是表現(xiàn)的。古代的文人,有很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在對藝術(shù)的理解和表現(xiàn)上,也是自成
高格,取得了極高的藝術(shù)成就。他們運用筆墨,表現(xiàn)的是對天地萬物的一片癡情和敬意,同時也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片絢爛迷人的藝術(shù)境界。
齊白石的這句話還有另一層意思:如果你畫得什么也不是,讓人看不懂,那就是欺世。所以,中國畫沒有抽象的傳統(tǒng)。現(xiàn)代的抽象藝術(shù)出此刻西方而不是在中國,是有原因的。
老先生的話真是至理名言。
【齊白石名言】相關(guān)文章:
人民藝術(shù)家齊白石教案08-27
讀齊白石有感(通用8篇)08-27
齊白石觀后感08-28
曹操名言,曹操的名言11-27
經(jīng)典的名言11-27
經(jīng)典名言10-05
經(jīng)典的名言精選10-07
愛情名言名言(精選80條)10-06
畢淑敏名言名句 畢淑敏名言12-13
盧梭的經(jīng)典名言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