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之下觀后感【合集14篇】
在觀賞了后,心中感慨萬千,不禁為作品所深深折服,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xù)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那么我們?nèi)绾稳懹^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穹頂之下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穹頂之下觀后感 篇1
有關柴靜。我印象記憶中她一直還是那個新聞調查的女記者。我一直沒有關注過她嫁給富豪、央視辭職、赴美產(chǎn)子等等這些新聞,也沒有特意去認真的讀過她寫的《看見》這本書。因為新聞調查幾乎是我小時候的童年記憶,每一期我都會和母親一起看,還記得那時候新聞調查的播放時間是深夜10點到11點,作為一個每天晚上9點就睡了的小孩子卻每一次都精神的看完全部節(jié)目。只是,已經(jīng)不記得,從什么時候起,新聞調查好像就不再播出了,或許是柴靜辭職的時候,或者是其他什么時候,總之我已經(jīng)記不清楚,也很久沒看了。
有關視頻本身。我想說的是,一百個讀者心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這句話不假。每一個人看到同一個東西、觀點的時候,都有自己的觀點。或認同贊成、或質疑反對,又或者是被說服、被觸動、被感化。而我想說的是,我內(nèi)心中的人生觀、價值觀,我發(fā)現(xiàn)我一直沒有改變過。
從前看高曉松的'一個節(jié)目“曉說”中,高曉松提到過中外三觀差異。比如其中之一就是有關事業(yè)與工作。高曉松說,中國人給別人的祝愿總是在說,祝你事業(yè)有成、事業(yè)進步、事業(yè)攀升,而卻從來不會有人說:“祝你事業(yè)穩(wěn)定!焙孟駬碛蟹(wěn)定的事業(yè)就是一件不上進、沒出息的事兒。
中國人的確太浮躁了。我不否認,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上進的心和欲望,然而為什么不能有腳踏實地的努力去實現(xiàn)。所有人都在走捷徑,所有走過捷徑成功的人都在告訴我,你一定也要走捷徑,否則就會被甩的很遠——事實上如今這個社會也的確是這樣。于是沒有人愿意腳踏實地。
然而,我深深的意識到,這樣的浮躁所帶來的虛假繁榮泡沫終歸有一天會要破滅,而我不想這一切發(fā)生。但,沒有人會在意這渺小虛弱的呼喊聲,我被巨大的泡沫所淹沒,也許,每一個人都是如此。
好在事到如今,歷史的車輪又滾滾前行了十年。當年我所擔心隱憂的泡沫破裂并沒有發(fā)生,但是它沒有破裂,而是要被我們在以后的十年二十年中慢慢消化掉。中央的經(jīng)濟學家給它的名字叫“軟著陸”,其實我認為這個說法還不足以形象和貼切。我覺得它應該有個更準確的名字,叫做“自食其果”。從20xx年,到進入20xx年以來,很多中國人的感覺是“中國經(jīng)濟增長速度變慢了”,甚至很多企業(yè)在衰敗。很多人總會相信報紙上說,這是因為“在轉型”。其實不是“在轉型”,而應該叫做“在消化”。
穹頂之下觀后感 篇2
《穹頂之下》——我認識了柴靜,也知道了這霧蒙蒙的天空是什么?當我看完這個關于霧霾紀錄片時,我的感觸很深。曾經(jīng)的我一直以為天空中那一層厚厚的灰色類似云的東西叫霧,所以并沒有怎么放在心上,有一段時間,我仿佛有些認為這并不是霧,而是霧霾。我開始關注起來霧霾,我發(fā)現(xiàn)霧霾的天氣并不是只有幾天就會消失,而是長時間這樣。我慢慢地重視了自己的環(huán)保,也注意起了大家的環(huán)保。直到我看完了這部紀錄片,我才真正地去認識了霧霾。
霧霾,名副其實,就是霧和霾的總稱。但是霧和霾并不是用一種物質,它們的區(qū)別是很大的。霾,就是灰霾,也就是空氣中的一些灰塵,雜物混合在一起的渾濁現(xiàn)象。
當初我和柴靜都有這么三個問題:霧霾是什么?霧霾從哪里來?我們應該怎么辦?這三個問題之前困擾了我很久,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我看了柴靜的霧霾紀錄片,我才解答了這些問題。
在紀錄片中,柴靜來到一個地方調查了一位小女孩,柴靜問她:“你見過夜晚上發(fā)亮的'小星星嗎?”女孩搖著頭苦笑著說:“沒有見過!薄澳悄阋娺^藍天嗎?”“見過幾次!弊詈螅耢o問:“那你見過藍天上的白云嗎?”小女孩用稚嫩的聲音回答了柴靜的問題:“沒有見過!蹦莻時候,我的心有一瞬間被震撼住了。我驚訝極了!一個六歲的女孩怎么會沒有見過白云和星星呢?很快,我又為她感到悲哀,看不到白云,看不到星星,甚至看不到藍天,這樣的生活該如何想象,那兒的天氣和環(huán)保要有多差才能這樣。對于我來說,看到藍天、白云是件簡單的事情,是的,環(huán)境在變得惡劣。我們雖然看得見藍天白云,可是想要看到漫天的星星在夜空中閃耀著卻是件棘手的事情。
為什么會是這樣呢?是因為現(xiàn)在大家的環(huán)保越來越差,反而工廠越來越多,排出的氣體大多是有毒氣體,這樣空氣質量也會嚴重下滑。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一抬頭便能看見湛藍的天空,一呼吸便能擁有最神清氣爽的空氣。可是光想有用嗎?我們得做出行動來,綠色環(huán)保出行,不亂扔垃圾,看見違法排放毒氣隨手撥打12369舉報。也許你的一個小小舉動就會讓世界更加美麗、干凈。容我們用雙手創(chuàng)造出一片藍天,同呼吸,共命運!
穹頂之下觀后感 篇3
霧霾天不必須就是大氣污染天。當霧出現(xiàn)時,環(huán)境空氣中顆粒物濃度有可能是很低的,到達優(yōu)級水平;根據(jù)氣象觀測規(guī)范,只要當日觀測到霾,就記作霾日,但當日的空氣污染物濃度并不必須高。
那怎樣樣的天才是污染天?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環(huán)保人士說,污染天是根據(jù)國家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來評價的,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xx、一氧化碳、臭氧、PM2.5。所以霧霾天和環(huán)境空氣的好壞是不能完全等同起來。雙方有必須的聯(lián)系,但也存在較大差異。
在柴靜的紀錄片中提到,市民有環(huán)保投訴,能夠撥打xx369環(huán)保熱線。
據(jù)錢報記者了解,目前,環(huán)保熱線的處理機制是,將投訴提議意見歸類,屬于環(huán)保部門管轄范圍內(nèi)的,如果屬于市本級的,則有市本級處理,如果屬于某區(qū)的,則轉交給該區(qū)環(huán)保部門處理。
可是和柴靜視頻中提到的“xx0%現(xiàn)場處理”不一樣,并不是說,所有的投訴xx369都會受理。
記者試著撥打了一下xx369的'電話,得到的回復是這樣的:一些并不屬于環(huán)保部門管轄范圍的,例如城市垃圾處置,xx369并不會派專人到現(xiàn)場,而會轉給有關部門來處理。
如果遇到環(huán)保投訴,也得根據(jù)實際情景,先做了解,如果有必要,環(huán)保部門就會到現(xiàn)場進行處置。
柴靜試圖在紀錄片中回答三個問題,“霧霾是什么?它從哪兒來?我們怎樣辦?”霧霾是什么?紀錄片中柴靜攜帶儀器,做霧霾健康測試,并作為志愿者參與人體實驗,分析呼吸成分,拍攝肺部深處碳素沉淀的后果,想向大家解釋“霧霾是什么”,性質、危害、構成。
柴靜介紹,一年中她以個人身份拜訪能源、環(huán)保領域內(nèi)的專家以及職能部門,包括前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中央財經(jīng)領導小組副組長韓俊等國內(nèi)高官以及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大臣等—沒人拒絕提問,在回答時都毫無保留,直面問題!拔矣X得他們都期望能公開地討論問題,因為問題呈現(xiàn)就是解決的期望!弊屗∠笞钌畹氖潜本┦协h(huán)保局機動車處的處長李昆生,“他讓我很慚愧,有時候我都覺得某件事做不下去,不太可能,他還在繼續(xù)發(fā)表文章,不斷往前推進。深夜有時會收到他的兩三篇文章,文中的急切之情和為公之心對我是一種感染!辈稍L對象的進取態(tài)度讓柴靜感覺,中國有很多人期望環(huán)境能夠改善,并在為此努力。
穹頂之下觀后感 篇4
《穹頂之下》是一部由柴靜自費百萬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紀錄片,于2月28日正式公開播出,一瞬間柴靜和她的紀錄片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成了當下名副其實的大頭條。而我們?nèi)嘁苍陂_學第二天花了一整個下午的時間從頭到尾一百四十分鐘完整看完了它。
整個紀錄片里先后談到了關于霧霾許多方面的問題,包括各種駭人聽聞的事實和數(shù)據(jù),霧霾對環(huán)境所造成的污染、危害和人類所遭受的慘狀,霧霾的'根本緣由以及針對如此種種的解決方案。而我個人認為在這里面最直觀的例子就是美國洛杉磯的低碳減排和英國倫敦的能源結構調整。
在有著攤大餅的城市規(guī)劃的洛杉磯,為了過濾減緩加州空氣中71%來源產(chǎn)生于柴油車的致癌物質,所有的這些耗油量巨大的大家伙都被要求安裝DPF,置之不理者一律開罰單,重則停止更新牌照。而為了進一步治理污染,加州環(huán)保部門有權利抽查任何新車并要求車企召回全部問題車輛,一旦發(fā)現(xiàn)廠家違規(guī)就會從出廠當天起每天罰兩萬五千美元。這樣嚴格的強制性執(zhí)法可以管住超過百分之九十的人。
而曾備受污染的倫敦身為一個比現(xiàn)在中國煤炭消費量還要高的地方,他們又是怎么做的呢?在賣給用戶之前,煤炭會通過洗煤設施被徹底洗凈。而政府也出力承擔家庭壁爐改造百分之七十的費用,同時履行著異常嚴格的懲罰標準,違反者可以處以一百英鎊的罰款,甚至坐牢。通過所有人的努力,煤炭在整個國家的能源結構中從原來百分之九十降至百分之三十。這無疑是一個歷史性的重大變化。
說了這么多,其實到頭總的來講,想要徹底治理好環(huán)境污染和困擾籠罩了中國如此之久的天敵霧霾,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嚴格執(zhí)行的法律開始。不來點直觀的標準,不來點嚴格的法律體制和嚴厲的懲罰制度,怎么徹底治理好污染?怎么打假?
正如柴靜說到的一樣:“不執(zhí)法的結果就是逼別人作假。”人們往往只有在等到最后一分鐘、被迫逼到絕境時才肯妥協(xié)改進。那么既然如此,何不動點真格,來點實在的?承受著這些污染,每天呼吸著那些大氣中的顆粒物的是我們每一個人,所以我們也應該承擔起責任,讓自己哪怕是在小事上的努力和嚴格執(zhí)法一起,還天空一片蔚藍一朵白云,也還所有生物包括我們自己,一個潔凈的大自然。
穹頂之下觀后感 篇5
整個演講大概為兩個小時,我從來沒有這么仔細認真,這么迫不及待的想連續(xù)性的看完這個視頻。當然,看完之后我覺得應該讓更多的人去清醒的了解認識到,作為正常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不僅僅只是為了自己好好的活著,也應該想想自己的子女將來會怎么樣的活著。
起初,中國的霧霾我們都以為只是在北方籠罩著,還沾沾自喜沿海地區(qū)空氣好沒有霧霾。當新聞中的當事人說白天出門對面站著的是誰都看不清楚時,我們都有點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心態(tài);當她們說出門必須要戴口罩時,我們又覺得至于那么嚴重嗎?當北京APEC藍回來時,我們就會自嘲說,一切原因就是中國人口太多。可終究,我們還是以井底之蛙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太相信“只有自己親眼看到的才是真實的”這句“真理”。確實,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得太快,而相關的法律約束又跟不上,可以打著經(jīng)濟口號鉆空子的機會太多,有良知的人還是很多的,但一切又是那么的無奈,柴靜采訪的各相關部門負責人,也敢于毫不避諱的道出原由。為了找出霧霾產(chǎn)生的真正原因和如何告訴人們應該做些什么,柴靜和她的團隊真的`是嘔心瀝血,在演講的過程中又是那么的語速平靜,一段段真實的采訪視頻,循序漸進的把我們的心拉扯到沉重、震撼、激動甚至憤怒中。讓看到視頻的人們,不用再無端的指責是工廠排污過多,是煙花爆竹燃放過大,是汽車尾氣排放過量等等,讓人們懂得霧霾的產(chǎn)生是有一定的過程,有一定的基礎的,而且污染的產(chǎn)生源也不是我們正常人想像的那么簡單,你所生活的城市沒有霧霾并不代表空氣質量就一定好,未來的日子就肯定不會有霧霾,PM2.5的危害是極其之大的,倫敦的前車之鑒,我們要好好的反省。
現(xiàn)在,既然有這么偉大的團隊,把霧霾的前因后果都系統(tǒng)的告訴了我們,治理成了關鍵,最終的能源改革將會如何進行,國家一定會積極的推動改革,那么作為普通人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的守法執(zhí)法,把冷漠收起來,勸導一切可以勸導的事物。為了家人和孩子將來可以好好的活著,我們都積極的參與吧,加油!
穹頂之下觀后感 篇6
最近網(wǎng)絡上有一個視頻非常的紅,是一位辭職記者柴靜為自己女兒做的環(huán)境調查,讓大家直觀的了解北京環(huán)境乃至中國環(huán)境。
20xx年,北京長時間出現(xiàn)霧霾。365天有175天被污染,這是一個可怕的數(shù)字,相當于一年的時間里北京市民都在呼吸不衛(wèi)生的空氣。大家都知道,隨著我國日益發(fā)達,人們從貧窮發(fā)展成小康。對物質或說一切要求越來越高,工業(yè)化的工廠也逐漸增多,但有一種疾病正悄悄毀壞著我們的身體,沒錯,就是肺癌。而導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便是霧霾。霧霾中的主要成分就是pm2.5,PM2.5中有15種致癌物,而且是世界上最強的`致癌物。北京霧霾不禁讓我想起我們班的狀況。11至12月的時候,我們班有不少同學發(fā)燒、感冒、咳嗽、嘔吐。其中咳嗽最為頻繁,在課上,常常聽到咳嗽聲,大家都抱怨道,咳得嗓子都疼了,現(xiàn)在我知道為什么了。
我們再看看第一條笑話,看視頻的時候我不由自主的想:人呼吸一分鐘壽命可能不止減短了60秒。這時,我不禁想,為什么政府不管呢?柴靜給出了答案:政府管不了,
尚未設置專門的管理部門,面對現(xiàn)在這種復雜的局面,也還不知怎么管理。這就像第二個笑話:世界上最神秘的部門——有關部門。牽涉到太多的問題和各種復雜的千絲萬縷的利益關系,太多的壓力讓政府暫時無法無奈。之前,北京政府出錢資助困難工廠,扶持中小型企業(yè),解決工人就業(yè)情況,但這些工廠大量排放黑煙,破壞環(huán)境。又有專家說,要想徹底改變環(huán)境,必須讓舊工廠消失,用新型的天然氣、石油作為發(fā)熱發(fā)光的原料。會減少很多有害物質,讓環(huán)境得到有效保護。等等來自各方的各種聲音,至今也還沒有一個合理的可行的有效的權威的解決辦法。
當然,環(huán)境不能只靠政府,她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同呼吸共命運,作為在這個地球上賴以生存的任一員都有責任和義務來保護好我們的環(huán)境,F(xiàn)在這個視頻讓我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那么作為小學生的我,我也在這里呼吁解決霧霾,刻不容緩,我也要努力學習,增長本領,為環(huán)境建設為呼吸一口新鮮空氣貢獻上自己的綿薄之力。
讓我們共創(chuàng)美好環(huán)境,共同生活在藍天下。
穹頂之下觀后感 篇7
《穹頂之下》給我感受最深的是大膽批評了中國政府在環(huán)保方面的兩個硬傷。第一,該伸手的管理的地方?jīng)]有出手,造成環(huán)境嚴重惡化,走了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第二,不該伸手的地方手伸太長,以經(jīng)濟增長和社會穩(wěn)定為理由鼓勵和發(fā)展了一批污染嚴重,效率低下的企業(yè)。
環(huán)境污染是典型的市場失靈案例。市場經(jīng)濟中,價格是最強大的經(jīng)濟調節(jié)方式。誰使用資源,誰支付應有的價格,以此避免對資源的濫用。但環(huán)境問題卻不能通過市場解決。如果沒有政府管理,污染者不用為污染環(huán)境買單,最終必然造成環(huán)境惡化。
盡管中國從90年代就一直聲稱不能走其他國家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但最終還是沒能幸免。為什么中國已經(jīng)意識到環(huán)境污染問題,出臺了那么多法律法規(guī),但最終仍然重蹈覆轍?有人甚至以此為由,提出“先污染再治理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以此為中國政府解脫。這種觀點其實完全是無稽之談。
當初發(fā)達國家在工業(yè)化過程中并沒有意識到環(huán)境污染的問題,但是向天空中排放黑煙的煙囪甚至一度成為工業(yè)化和經(jīng)濟化的象征。因此這些國家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尚屬情有可原。但在目睹發(fā)達國家在環(huán)境問題上吃過各種苦頭之后,在已經(jīng)頒布了各種的法律來避免重蹈覆轍之后,中國再次踏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就顯然屬于政府失職造成。中國并不缺環(huán)保法律,但柴靜在《穹頂之下》全方位展示了中國環(huán)保法律形同虛設,政府縱容甚至直接參與作假的情況。比如卡車作為一個重要的空氣污染源,沒有得到控制,沒有安裝任何廢氣過濾裝置的大卡車卻被政府頒發(fā)合格證。這背后必然存在腐敗和不可告人的金錢交易。當然,同樣的腐敗問題也存在其他的'發(fā)展中國家。這種情況下,與其說環(huán)境污染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不如說它是政府腐敗帶來惡果的客觀規(guī)律。
市場失靈的情況下,政府要責無旁貸地要維護一個公平有效的系統(tǒng),不能依賴什么個人和企業(yè)的社會責任感。因為缺乏一個公平有效的系統(tǒng)將造成劣幣驅逐良幣,誰不污染誰先破產(chǎn)。因此,柴靜在片中指出“壞的制度逼你去污染”,可謂一語中的。類似現(xiàn)象存在其他市場失靈,但政府卻沒有盡到責任的問題中,比如造假和交通違規(guī)等。政府該伸手管理的地方?jīng)]有盡到職責,問題就難以解決,甚至事態(tài)更加惡化。因此,《穹頂之下》帶來的思考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政府在環(huán)境問題上的失職,還應該包括造假,食品安全等其他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市場失靈問題。
穹頂之下觀后感 篇8
“一個拉丁詩人信奉一句格言:一個了解事物原由的人,才是幸福的。如果他在中國,會把這格言改成:試圖了解事物緣由的人,是要倒霉的。”這段話是柴靜女士為張宏杰先生的著作《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所作的序中寫的。歷時一年,投資百萬,走遍中外,為了弄清霧霾的原由,柴靜女士所受辛勞我們無法想象,在這里,向柴靜女士致敬。
一張張細致描繪曲線圖,一個個真實的數(shù)據(jù),一次次明察暗訪,用“觸目驚心”已不足以形容。我看見,煙囪燃燒的不是化石燃料,而是我們每一個人乃至每一個活物的生命;我看見,濃煙滾滾,塵土飛揚的背后,是物欲的`貪婪,是權利的糾纏,是挑釁法律的尊嚴,是漠然與習慣。我不知道,如果沒有柴靜女士耗時一年殫精竭慮的調查,我們對霧霾的集體警惕和重視還會延遲多久,是否,還是一如既往的把霧霾編成段子,一笑了之?我不知道,如果沒有對那些“既得利益者”的言談觀念進行曝光,那些灰色甚至黑色的地帶還能隱藏多久。
有誰愿意重返1960年倫敦街頭,行人連自己的雙腳都看不見,交警需要用火把來為車輛引路?有哪一個媽媽,會把自己的孩子囚禁在家中,會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笑,生怕那樣會吸入更多煙塵?有哪一位“既得利益者”希望自己的家人生活在自己創(chuàng)造的穹頂之下?有哪一個國人,愿意燃燒生命去換來錦繡繁華?我想,沒有人會回答“我愿意”。那么,為什么,為什么還不在建筑工地的土堆上蓋一層布?為什么還不在餐飲店里裝一臺油煙凈化器?為什么還不在油槍上裝一個油氣回收裝置?為什么還要一再踐踏法律的尊嚴——執(zhí)行?怕拖累經(jīng)濟發(fā)展,怕加大失業(yè)率,怕觸犯有關部門的權利……這些都不是借口,都不是理由,唯一的借口是淡漠,唯一的理由是利益。
我只想春有云霞出海曙,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萍;夏有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秋有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冬有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云。希望,這不僅僅是奢求,而是穹頂之下的我們共同擔起的夢與責任。
柴靜女士的《穹頂之下》發(fā)布后,很多人越來越警惕與重視霧霾和環(huán)保,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趁機深挖她的往事,借機炒作,有人質疑她的動機,甚至有人說她“滿紙荒唐言”,而我卻只有“一把辛酸淚”。因為在當下,有太多盲從,太多惡意,太多無動于衷,太多眼睛被無知蒙蔽,太多腦袋失去理性,然而,這些都無法改變——每一個時代,都需要像柴靜女士這樣真正有良心的媒體人。
穹頂之下觀后感 篇9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從表叔那得知了《穹頂之下》這部紀錄片,然后在班上就把這部紀錄片給看完了,這部紀錄片給我了極大的感受。
柴靜是以她女兒的故事做開頭:“聽到她的心跳的那一瞬間,我覺得對她沒有任何期望,健康就好。但是,她被診斷為良性腫瘤,在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術!蔽冶惑@住了,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小嬰兒就要接受大手術,霧霾讓柴靜的女兒出生前就患上了病,所以柴靜以一個母親的身份與霧霾開始了斗爭,正如她所說,這是一場一個母親和霧霾之間的私人恩怨。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柴靜正在采訪一個六歲的小女孩:那個小女孩沒有見過星星,沒有見過白云,連藍天也只見過藍一點點的.,F(xiàn)在,孩子們想看見星星是一種奢望,成人們想看見曾經(jīng)的天空是一種奢望,白云也是曾經(jīng)的回憶罷了。這,是因為什么?是因為我們自己罷了。
霧霾是什么?霧霾從哪來?我們怎么辦?這是柴靜提出的三個問題。
霧霾是什么?柴靜說:它們是一些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2.5微米的顆粒,我們看不見它,因為肉眼能看到的顆粒物,最小的也是它的20倍,這是一個看不見敵人的戰(zhàn)爭。一個看不見敵人的戰(zhàn)爭,是危險的,是可怕的。而且這些敵人在我們呼吸的時候,它們都在。
霧霾從哪來?來自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國的PM2.5,百分之六十來自于燃煤和燃油,也就是化石能源的燃燒。還有一部分是來自于汽車尾氣、加油站廢氣泄漏……我們的煤怎么了?現(xiàn)在中國燒的煤比其他所有國家加在一起燒得都要多,而且我們燒的是劣質煤、褐煤、沒有清洗過的煤!我們的油又怎么了?我們的油大部分燒在車上,我們的車在十年之間增加了將近一個億,光北京20xx年一年我們增加的車是多少呢?八十萬,排成一條能從北京排到深圳,再從深圳排回來。
我們怎么辦?我們該拿霧霾怎么辦?讓我們的曾經(jīng)湛藍的天空回來很簡單,就要看我們有不有這個決心。有個APP軟件可以隨時查看你周圍的重污染工廠,你可以舉報;你看到周圍的餐廳有污染情況,可以撥打12369舉報。但如果我們不說,12369永遠只是一串數(shù)字,但如果我們說,那么12369就有可能是讓天空變回湛藍的原因之一。
我們該拿霧霾怎么辦?很簡單,從你做起,從大家做起,從有關部門做起,一起保護家園,讓霧霾從此消失。
穹頂之下觀后感 篇10
2015年2月28日,從央視辭職的記者柴靜,推出了她自費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穹頂之下》。柴靜在采訪中表示,孩子生病使空氣污染成為她不能回避的問題,因此在一年的調查中,柴靜作為一位母親而不是調查記者,圍繞霧霾是什么?從哪兒來?我們該怎么辦?進行了一系列調查。
大眾最初熟識柴靜,是因為非典疫情的爆發(fā)時,她瘦弱的身軀里蘊藏著的驚人的力量。從彼時的年少成名到不久前的赴美產(chǎn)子,柴靜向來不缺少話題性,如今為了孩子的“私人恩怨”而拍攝關于霧霾的紀錄片,更是驚呆了一眾看客。在震驚的同時,霧霾之于柴靜或者柴靜之于霧霾的關系,卻不似尚為媒體人那時的明朗和清晰,莊嚴卻又多了一絲悲壯,而這也不僅僅是柴靜一個人的.戰(zhàn)爭。
霧霾,對于這個東西我們一點也不陌生,無論你在何時何地,始終擺脫不了霧霾的籠罩,霧霾也不再是教科書里的說教,自然環(huán)境的惡化所帶來的傷害也不是簡單的柴靜一個家庭在承受。也許有人會說,柴靜之所以選擇拍攝宣傳片是為了自己的“私人恩怨”,但是作為一名曾經(jīng)的職業(yè)媒體人,將柴靜的行為稱之為偉大或許過于夸張和不切實際,但是也絕不是為滿足自己的私人需求那么簡單,無論是曾經(jīng)的記者身份還是現(xiàn)在母親的烙印,都無法掩蓋其追求真理的社會責任。
在網(wǎng)絡世界里,我們生產(chǎn)著創(chuàng)造著各種信息,享受著各種各樣的服務,我們不斷向大自然和社會索取,被紛繁復雜的社會所麻痹,睜著雙眼卻看不到真相,張開雙耳卻聽不到聲音,邁開步伐卻未曾前進一分,每個人都在喧囂,每個人都在說話,卻沒有人在聽。以前我們會說向沙漠進軍,向太空漫步,現(xiàn)在卻被霧霾打的措手不及,難道我們未曾發(fā)現(xiàn)它嗎?不是的,每個人都看見了,可怕的是都當做并未發(fā)生,我們不缺少隨聲附和阿諛奉承,恰恰缺少的就是赤**的較真精神。
面對復雜多變的霧霾污染,也許柴靜一個宣傳片起不了什么決定作用,但是無論是作為一個前媒體人還是一個母親的身份,柴靜的努力和成果也不在于一個宣傳片的“成敗”與否,而在于一種執(zhí)著的斗爭精神。人類與環(huán)境污染的戰(zhàn)爭歷程中,柴靜作為一個人類個體也從來都不是主流,但歷史也正是由一個個人類的個體所創(chuàng)造的。霧霾的治理不是個人所能左右,但此時個人的影響卻超過了環(huán)保部門,這是不是也值得有些人深思呢?
社會共識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卻體現(xiàn)在一朝一夕的細節(jié)上,正如環(huán)境治理不在個人卻離不開每個人一樣,而穹頂之下的柴靜也不應該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
穹頂之下觀后感 篇11
就在兩會籌備之際,柴靜將她的調研資料都提交給了全國人大,引起了有關部門和專家的高度關注。也就在20xx年初的,她站在了星光影視園的演講臺上,面向觀眾和攝像機背后的大眾,心情起伏地講述著霧霾是什么、它從哪里來、我們怎么辦不需要任何講稿,那些想要說的話,已經(jīng)在她心底憋了太久。2月28日,柴靜霧霾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上線僅一天,就被播放了近億次,片中,一次次的采訪、一組組的對比、一個個的案例、一串串的數(shù)字,令聽眾們不禁陷入深思。與人們休戚相關的大事讓觀眾心有戚戚,“同呼吸,共命運”在這樣的背景下,已不是冠冕堂皇的,而是實在緊迫的問題。
國內(nèi)外多家研究大氣污染的權威部門和學術機構,調研污染空氣的企業(yè)、事主及其背后的執(zhí)法困境,柴靜用了數(shù)百個數(shù)據(jù)、幾十張圖表,為我們撥開霧霾背后的層層真相:燃煤和燃油消耗量大、相對低質、前端缺少清潔、末端排放缺乏控制,而這些問題的監(jiān)管執(zhí)法又很難落實。沒有嚴懲不貸的手段,就難有改進和創(chuàng)新,就會讓金山銀山和礦山毀掉青山綠水和藍天。為此,她呼喊,她奔走,她在擔當曾為新聞媒體人的社會責任。關心每個人健康,帶給每個人希望,這不是女神是什么。
當然,個人調研畢竟并不專業(yè),難以概全,角度和辨析也可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一些內(nèi)在的關聯(lián)性還不直接,一些系統(tǒng)的解決方案亦有待商榷,但它至少起到了啟蒙引導的科普作用,讓人們對霧霾、空氣乃至水源清潔等諸多令人怵目驚心的環(huán)保問題倍加關注。有關注就會有監(jiān)督,有呼吁便能有進步,而認識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往往能決定至少是影響解決問題的速度。我們衷心期待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公民行動精神,能夠盡早盡多地從線上走到線下,能夠從一人一事一時一地的一言一行做出改變。
據(jù)柴靜自述,促使她展開霧霾調查的原因是她的女兒沒出世便患有腫瘤,從一出生就接受手術,因此她決定辭職,打算用相當一段時間照顧孩子,并幫助更多的孩子尋找霧霾的'真相。柴靜這種因為心底有愛惜而去做什么的初衷的確讓人感動,不過,我們不禁思索這樣的調查的撰寫者為什么是柴靜我們更加希望下一次這樣的報告不再是公益性質的個人調查,不再是柴靜和霧霾的私人恩怨。柴靜的聲音,打開了一個黑匣子,應該讓更多的民眾“看見”,也需要讓更多的高層聽見,正如人民網(wǎng)在官方微博中所言:“穹頂之下別讓柴靜太孤單”。
穹頂之下觀后感 篇12
霧霾可以倒逼政府調整發(fā)展思路,也可以倒逼每個公民反思自己的行為,而種種訴求最終都會歸結到改革這一層面。
昨天上午,沉寂一年的央視前主持人柴靜又回到了公眾視野,推出公益作品《穹頂之下》,多個污染現(xiàn)場尋找霧霾根源,多國實地拍攝治污經(jīng)驗。這部時長103分鐘的霧霾紀錄片,成為當天社交媒體熱議話題。
與其他霧霾報道相比,《穹頂之下》延續(xù)了柴靜作品一以貫之的審視、追問和投入:霧霾是什么?從哪兒來?我們該怎么辦?而在冰冷、赤裸的事實之外,不再有無謂的指責與旁逸斜出的纏繞,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在“源解析”的問題上,紀錄片以翔實的數(shù)據(jù)與權威的演示,不回避,不演繹,直指問題的癥結所在,即我國空氣污染60%以上來自煤和油的燃燒,霧霾問題很大程度上是能源問題。而能源問題,歸根結底還是一個選擇什么樣的發(fā)展路徑的問題。這不僅關乎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也關乎國家的治理體系、能源戰(zhàn)略及產(chǎn)業(yè)結構。
從歷史、他國的治理經(jīng)驗來看,英美等國“在治污前20年污染物下降了80%”的現(xiàn)實,不僅帶給人們希望的曙色,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了治理霧霾的緊迫性。不能再等、再拖、再吵了,特別是面對管理與執(zhí)法的困境,應該有所突破。
蔚藍的天空不能只是在語文課本中,生命的意義正在于一代代的血脈關聯(lián)。治理霧霾不僅是科技問題,也不僅是政府行為,還應該成為這個社會波瀾壯闊而又委婉細致的公民行動。每一個人、每一個機構、每一個組織,都有責任將緊迫感化為切實的行動力。
走過世界上發(fā)展最快的幾十年,中國社會盡管目前越來越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利益訴求,但在穹頂之下,每一個人、每一個地方都無可逃避。因此,霧霾最嚴重的'時期,固然意見有分化、表達亦多元,但恰恰也是最容易達成共識的時期。霧霾可以倒逼政府調整發(fā)展思路,也可以倒逼每個公民反思自己的行為,而種種訴求最終都會歸結到改革這一層面。
公眾是空氣污染治理的核心力量,以公民的名義行動起來。從完善立法到調整公共政策再到調適公民個人作為,充分發(fā)揮每一個人、每一個機構、每一個組織“心底有愛惜”的力量,改變我們的大氣環(huán)境,進而改善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讓孩子不再一出生就罹患疾病,讓全球每年35萬至50萬人早死這樣慘烈的數(shù)字消失,讓霧霾成為歷史,這是宿命,也是責任。
穹頂之下觀后感 篇13
柴靜是一個小女子,一個普通的母親,一個由對孩子的愛升華到對所有中國人的愛的的人,一位曾經(jīng)的知名記者而現(xiàn)在是一位普通人的人。她的愛是大愛,是儒家所推崇的大仁大愛。穹頂之下的思考是由環(huán)境和呼吸引發(fā)的思考,進而達到更大的思考,政策的,經(jīng)濟的,法律的,社會的,直至生命的,人生的,人性的,由個體到群體,再升華到個體——人和生活、生命。一個弱女子以君子之風,講一個難言的話題而娓娓道來,沒哀、怨、怒、恨,用自己的行動和平靜的語言分析因果,剖析利害,展示事實,客觀理性,從容平實。平靜中充滿了對社會、生活和自然的熱愛,用科學和事實提醒人們正視生活,珍視生命,繼而良知覺醒,體察人性。
這個視頻引發(fā)了國人的思考,展示了理性的美和力量。她的"我不怕死,但我不想這樣活著"的話震撼了聽者的心靈,從霧霾的生產(chǎn)到對人體的侵害;從經(jīng)濟的運作,利弊的`權衡;政府職能的發(fā)揮;法律的缺陷;中外的對比等等諸多方面的陳述,科學準確的展開了社會,社會的各級組織,法律和政策以及普通人的生活等等真相。這個片子對每個人,社會組織,企業(yè),職能部門,政府,法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人生價值,社會價值都起到了振動和積極推動的作用,由此所引起的連鎖反應和變化也許是驚心動魄的,但這是必然,是天意,是不可違背的自然規(guī)律。
無論由此產(chǎn)生的對其個人的生活和選擇的指責有多大,多真實,其背景、來歷及目的有多少可能,金羊年初兩會召開的關節(jié)之時,這個曾經(jīng)知名的普通人引發(fā)的的這個事件,以穹頂之下的名義,告之我們每一個人,這是一個深化改革的時代,一個巨變正在發(fā)生的大時代。普通人的公民意識、責任感、人性和文化的蘇醒、回歸正在走來,其轟轟的巨音己經(jīng)在振動我們的心靈了。人們必然要思考,升華,覺醒,我們究竟要怎樣活著。
柴靜所作是君子所為,平靜理性,以理服人,不以聲色化人。
柴靜是寓風雷于平靜之中。用人性在吶喊。
柴靜,才靜,才是靜,這才是靜。柴靜詮釋了這個“靜”。
20xx年,讓我們記住這個震動了我們心靈的人——柴靜。
穹頂之下觀后感 篇14
柴靜是一名調查記者,從山西剛剛學習回來的她意外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但不幸的是這個孩子一生下來迎來的不是母親的懷抱,而是一臺腫瘤手術。柴靜為了回答女兒以后問的一個問題,展開了這次環(huán)境調查。
霧霾是什么?這是柴靜作的一個調查。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jīng)濟與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Rm2。5的細顆粒物,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huán)能力和承載度,Rm2。5濃度將持續(xù)積聚。四次霧霾過程籠罩三十個省、區(qū)、市,北京僅有五天沒有霧霾現(xiàn)象,每一天的霧霾中苯并比都超標19倍。中國最大的500個城市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城市達到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空氣質量與標準,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有7個在中國。
空氣污染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燃煤、燃油占空氣污染的百分之六十。我國燃煤量是歐洲的3-4倍。至20xx年我國燃煤量高達36億噸。1860年的英國為保持倫敦五分之一的電力,大量燃煤。此時的倫敦空氣中到處彌漫著二氧化硫,比達標城市高出了19倍。正處于倫敦這場環(huán)境污染的市民們,只要一走出家門眼前就會是白茫茫一片。倫敦市民要戴著口罩上班,帶著口罩購物——人們生活在一個惡劣的環(huán)境中。
河北是我國的'一個重點燃煤區(qū)。每三十公里一個電廠、大型鋼鐵廠、大鍋爐——全部聚集在河北。中國36億噸煤,3億燒在北京、天津、河北。北京外來污染河北占其中的十五分之一,北京要想不受河北污染,只能靠西北風。
中國冬天空氣中的Rm2。5比夏天高25倍。我國煤炭消耗大、劣質、缺少清潔、排放缺乏控制,導致Rm2。5與煤成正比。在我國只有八個達標城市。
油怎么了?油也是污染空氣的罪魁禍首。油大多數(shù)用在汽車上。北京20xx年增加80萬機動車,十年增加一個億。所以車輛導致的空氣污染機動車占百分之四十,大型車輛占百分之六十。汽車對環(huán)境的污染加油時也會出現(xiàn)。一升油會散發(fā)出1。5克的二氧化硫。
燃油除了用在汽車上,還用在輪船、飛機——人們都說中國還是發(fā)展中國家,跟我們談環(huán)保太奢侈?墒侨绻屩袊^續(xù)發(fā)展下去,我國的燃煤量會增加六十噸。中國要想擺脫灰茫茫的天空,必須要減排一半污染,才能擁有藍天白云。
柴靜這篇《穹頂之下》的報告,讓人們對環(huán)境污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為中國處理環(huán)境污染,找到了新方向。
【穹頂之下觀后感】相關文章:
《穹頂之下》觀后感08-30
《穹頂之下》觀后感10-24
穹頂之下觀后感12-13
《穹頂之下》觀后感集錦09-13
《穹頂之下》觀后感精選15篇11-27
《穹頂之下》觀后感15篇11-03
《穹頂之下》觀后感(15篇)11-17
《穹頂之下》觀后感(精選14篇)08-27
《穹頂之下》觀后感(精選37篇)08-16
《穹頂之下》觀后感(匯編15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