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錢學森電影觀后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錢學森電影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周和學生一起觀看電影《錢學森》,電影一開始展現(xiàn)的是1980年向太平洋發(fā)射運載火箭的宏大場面,令人振奮;然后是電視臺報道錢學森逝世的消息,簡單追溯錢學森的豐功偉績以及從事科學研究的歷程,特別是如何沖破阻撓回到祖國的,接著鏡頭切換在錢學森(陳坤飾)和蔣英(張雨綺飾)遠渡重洋,回歸祖國的輪船甲板上,之后鏡頭變換在1947的上海,蘭心大劇院:至此,電影主體部分才開始。
電影開頭雖然是短短兩分鐘,卻把一些有關錢學森最耀眼的內(nèi)容都提煉出來,而且是用一些珍貴的歷史鏡頭的剪輯組接來表現(xiàn),從而為電影主題部分的展開奠定了基調(diào)。從接受的角度而言,如此開頭,是先聲奪人、奪眼球的辦法,目的是把觀眾的胃口先吊起來?墒牵@樣安排電影開頭,是不是過度地消費觀眾對電影的審美期待,給后面部分(電影主體部分)地展開增加不必要的壓力了呢?
果然,我的擔心卻變成了現(xiàn)實,四五分鐘后,再四顧同學們,大家在交頭接耳,沒有了一開始看電影時正襟危坐,專注觀賞的神情!
那《錢學森》這部電影的主體部分是怎么展開的呢?
錢學森與蔣英在劇院見面——錢學森攜妻子赴美國留學——錢學森提出回國,遭受不公正待遇——回國主持導彈的研制工作——研制大型運載火箭——蒼蒼暮年,與蔣英攜手漫步在林蔭道上——病逝。
應該說電影如此展開敘述,在表現(xiàn)主題方面有其合理的地方。我也相信,換一個導演,可能也是這樣來安排,可是這實在不是把這部電影拍成經(jīng)典電影的做法。我在想,為什么不錢學森首先還原成一個普通人來拍呢?電影的本質(zhì)是藝術作品,而非官方發(fā)布的訃告,電影靠什么打動觀眾?
我覺得首先是靠敘述的故事?芍袊碾娪扒∏〔簧朴跀⑹龉适,尤其是張藝謀后期的大制作基本不存在故事。幸好近期徐錚拍攝的《人在旅途之泰囧》,還能講故事。那如何讓電影有故事?如果能把電影中的主人公首先看成一個普通人,那必定有好多關于他的故事。錢學森到底是怎樣的性格?有沒有怪脾氣?有沒有不好的生活習慣?他與妻子之間有沒有一些矛盾,甚至是情感糾葛?他怎么教育孩子?他說過過頭的話嗎?他做錯過事嗎?在他身上,有沒有一些讓人發(fā)笑的事情?我想導演們?nèi)绻苓@樣來考慮人物,肯定會讓電影滿是使觀眾沉浸其中并津津樂道的故事。
中國電影人物的類型化依然是阻礙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根本因素,因為它代表了電影創(chuàng)作者對人的認識的深度和高度。對人的認識的深度和高度是衡量一個導演是否精通電影藝術的根本所在。無論是娛樂片,還是藝術片,只要想得到觀眾的喜愛,都必須在探究人性、發(fā)現(xiàn)人性上有自己的突破,因為所有藝術在本質(zhì)上是關于人的發(fā)現(xiàn)的藝術!
另外,電影若想打動觀眾,應多用一些實力派演員。因為實力派演員靠的的是對電影人物的深層把握或者說獨特感悟來表演人物的。演好一個角色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所演人物有所發(fā)現(xiàn)的過程,而這種發(fā)現(xiàn)必須首先屬于演員的,否則就會讓觀眾倒胃口。顯然,陳坤和張雨綺,尤其是張雨綺,在這方面還很不夠,只靠一張臉,幾個眼神,幾個招牌動作,是不能走入觀眾心靈深處的!
總之,錢學森世所共仰,可拍電影的把他拍這個樣子,實在不應該!但愿,學校再組織同學們看電影,選擇那些能自始至終能吸引同學們觀賞的電影。也希望中國的導演多學點東西,拍出讓更多觀眾認可的佳作。再也不要拍出像《錢學森》這樣的電影:一開始還能振奮人心,可后面大部分時間讓同學們慢慢地沒了胃口,昏昏越睡!
【最新錢學森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錢學森電影的觀后感06-12
錢學森電影觀后感11-04
錢學森電影觀后感12-02
電影《錢學森》的觀后感10-30
電影錢學森觀后感范文09-09
錢學森電影觀后感(精)09-25
[優(yōu)秀]錢學森電影觀后感11-01
錢學森電影觀后感(4篇)11-11
錢學森電影觀后感(經(jīng)典2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