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長安三萬里觀后感
當(dāng)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長安三萬里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長安三萬里觀后感1
今天我看了一部新上映的動畫大片《長安三萬里》。雖然我已經(jīng)背了不少唐朝詩人寫的詩,也通過課外書了解了一些唐朝的歷史,但觀看以唐朝和唐朝詩人為背景的動畫電影,還是頭一回。于是,帶著好奇之心和激動之情,我跟著媽媽走進了電影院。
這部電影講述了安史之亂后,吐蕃入侵西南,大唐節(jié)度使高適奮起迎戰(zhàn),戰(zhàn)況一度告急,長安城岌岌可危。電影一開始,吐蕃軍隊就氣勢洶洶地沖進云山城。不一會兒,攻城的梯子架起來了,大火熊熊燒起來了,大唐首領(lǐng)高適拼死抵抗,可還是阻擋不了敵軍。被逼無奈的高適只能撤退到瀘水關(guān)。就在這時,監(jiān)軍太監(jiān)來到高適的軍營帳內(nèi),要他交代他和李白的事情。于是,白發(fā)銀須的高適開始回憶起了自己與李白的往事。
故事里的李白,才華橫溢,出口成章,詩劍雙絕?墒牵麎阎緷M懷,卻總是報國無門。他是商人的后代,既不能參加考試入仕途,也得不到“行卷”的機會,也就是“找有名望有地位的人舉薦他入仕途”。不過,好在李白天生樂觀,他不會輕易放棄或郁郁寡歡。他總是在喝酒、吟詩,或舞劍,或跟身邊人說著一些豪情萬丈的話。從電影起初時的瀟灑不羈、揮金如土的公子哥,到因為飲酒而變得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最終淪落為滿頭白發(fā)的階下囚,李白一生的遭遇讓人覺得太不可思議了。不過,即便遭遇不斷變化,李白的內(nèi)心仍然沒有變過。
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高適。故事里的高適,雖是名門之后,但生性耿直踏實,低調(diào)謙卑。高適自小耍得一手好槍,可是讀書作詩就不那么擅長了,甚至在讀詩時都需要學(xué)童領(lǐng)著他讀。長大后的高適,想去長安闖一番天地,建一番事業(yè)。在半路,他遇到了李白,兩人不打不相識,于是結(jié)伴一起前往長安。到了長安后,兩人發(fā)現(xiàn),要建功立業(yè)根本沒有想象的那樣簡單。即使在曲江宴上賣力地為玉真公主表演他的高家槍法,高適仍然沒有得到被舉薦的機會。在看了裴將軍的劍法只能淪為吳道子作畫時的陪襯時,他更加難過了。于是,在比武敗給裴十二后,高適毅然決定回老家“梁園”勤練內(nèi)功。這樣的回家修煉在電影里出現(xiàn)了三次,可見高適是多么踏實上進的人呀。
從兩人認識起到之后的幾十年里,高適與李白不斷“別過”和“重逢”。每次重逢,他們都會一起探討人生和事業(yè)。兩個人即使有著不同的境遇,可是兩人的報國之志一直都沒有變。有一次夜里,李白又匆匆找到了高適,告訴他吐蕃軍隊要入侵了。聽到這個消息,迎戰(zhàn)的種子在高適心里生根發(fā)芽。年紀雖大,也阻擋不了他堅定的保家衛(wèi)國之心。
故事的最后,年邁的高適挺起腰板,威風(fēng)凌凌,雙目炯炯有神,帶著士兵們走了一條小道,打得當(dāng)時撤空的吐蕃軍隊的大本營一個措手不及,而進攻的吐蕃軍隊卻被困在了瀘水關(guān),被高適提早搬來的救兵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這樣一來,吐蕃就被擊退了,長安城也安全了。更難能可貴的是,高適還把功勞留給了別人。不得不說,高適真的是一位有勇有謀、能擔(dān)大任的將領(lǐng),連本被派來盤問他的監(jiān)軍太監(jiān)最后都向他下跪以示尊敬。同時,隨著閱歷和智慧的.積累,高適也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后人稱道的名句。所以說,高適的確是唐朝政治成就最高的詩人。
這部電影中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出現(xiàn)多位著名詩人和四十多首經(jīng)典的唐詩,為這部電影增加了更多的文化魅力和歷史色彩。每當(dāng)我在屏幕上看到一個個熟悉的詩人名字,或聽到有人在吟誦那些耳熟能詳?shù)拿鋾r,我都特別激動。原來,當(dāng)唐詩放進歷史中,是那么地有意思和真實。
這部電影雖然有168分鐘,可是我在電影院不覺得時間漫長,也許是因為故事很吸引我吧。以高適和李白為代表的唐朝詩人們,不僅為后人留下了那么多經(jīng)典的詩篇,更用他們矢志不渝的報國之志書寫了他們的人生篇章,為后人留下了千古佳話。
長安三萬里觀后感2
“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近日,我觀看了《長安三萬里》這部電影,它猶如一本小說,一部傳記,將中國人心中的李白,刻畫得淋漓盡致。
長安,唐朝國都,名揚天下,它奪目的光芒,令無數(shù)文人墨客心馳神往!堕L安三萬里》這部電影,以高適的回憶,將大唐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似卷軸般鋪展開來。
先知人,后論世。我相信,蒼白的歷史能流傳千古,正是有人的存在才增添了色彩。整部電影,展現(xiàn)了兩種人,高適與李白。在大唐盛世之景下,二人截然不同的經(jīng)歷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了當(dāng)時社會的陰暗與不公正。
高適,原來也只是一個說話口吃的笨小孩,只因習(xí)得高家槍,并在李白的感染下一同來到了長安城,可沒想到奢華長安的'背后盡是虛偽,上陣殺敵的高家槍,卻被迫成為了達官貴人們眼下表演之物。就連年幼的小杜甫也是一針見血,看清了這悲慘的現(xiàn)實。心灰意冷的高適看著好友李白大名鼎鼎,仗劍走天涯,他也沒有向權(quán)貴低頭,可是一盆冷水澆醒了他,長安城里武藝高強者數(shù)不勝數(shù),就連李白身邊一好友,也一語道破天機,他們沒得選!高適的心中不解又憤怒,他與李白爭論起來,不愿相信這現(xiàn)實的殘酷,一夜之間,高適再也不結(jié)巴了。
一次次的離別重逢,高適腳踏實地,勤學(xué)苦練,文武雙全,最終當(dāng)上了三鎮(zhèn)節(jié)度使,老年得志,他終于如愿,功成名就,但國破家亡,身邊朋友也寥寥無幾。
高適一生貧窮,卻沉穩(wěn)踏實,他的人生便浸潤在嚴肅與腳踏實地之中,這是多少老實人的縮影,又是多少寒子弟的辛酸。顯然,公平正義拋棄了他們。
李白一生卻幾番起落,但無疑是凄苦的。
年少時,李白穿金戴銀,一身行頭奢華富貴,但他視金錢如糞土,把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整個電影院時;厥幹呛婪诺男β,如癡如醉。他乃商人之子,劍指長安,卻被人厭惡,空有一身才華卻連張口的機會也沒有,但李白不愧為謫仙人,吃了閉門羹的他,笑聲卻更加放縱,手舞足蹈,將怒氣與不屑一笑而過,笑他人有眼無珠,笑自己志向凡俗。因而來到黃鶴樓,少年李白詩性大發(fā),在見到崔顥詩中“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之后,依舊放聲大笑,笑自己才學(xué)淺薄,但他卻從未心灰意冷。多年以后,當(dāng)他同樣在黃鶴樓上吟誦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之時,此時的李白終于嶄露頭角。高適再回長安,此刻的李白已名聲大振,花天酒地,以詩會友,身邊朋友絕無等閑之輩,“謫仙人”的名號也人盡皆知。到了中年,卻命運弄人,一夜之間,李白從“謫仙人”變得窮困潦倒,再次見到高適之時,竟是被人當(dāng)成小偷捉拿質(zhì)問,此時的他已無半點“謫仙人”的瀟灑模樣,但心中的豪情卻絲毫未減。心灰意冷之際,他走上了問道的路,那首驚天動地的《將進酒》脫口而出時,正是他人生的最貧苦之時,卻也是他人生中最浪漫的時刻,拋開了一切,真正地成為了“仙人”!
后來的李白,鋃鐺入獄,他放蕩的一生,終是被戰(zhàn)爭與現(xiàn)實囚禁,在大唐,那豪放的笑就失此消失……
人人說李白一生自由自在,放蕩不羈。但這花天酒地的背后,又有多少辛酸,他借酒消愁,以詩為伴,這便是他在這不公平的世界里唯一的慰藉,他那無盡的笑聲背后,又有多少無奈憂愁?
“大鵬一日乘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縱觀李白與高適的一生,李白心中的大鵬自由自在,即便傷痕累累,卻依舊朝著朝陽進發(fā),直達心底的銀河,因為他堅信無論飛向何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倍哌m呢?他心里的那只大鵬,跌跌撞撞,飛向遠方,垂垂暮老之時,安心歸巢。
兩只大鵬,各自飛翔,李白心中的大鵬日照金光,隨風(fēng)飛翔,成了人們心中無盡的浪漫之光;高適心中的大鵬雖然散盡了光芒,卻成了人們最真切的念想。
李白與高適,無疑是人們一生的正反面,理想與現(xiàn)實,在現(xiàn)實之中,可能理想不堪一擊,但那又如何?總要相信自己,相信“輕舟已過萬重山”!
只要詩在,書在,長安永遠在。
【長安三萬里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長安三萬里》觀后感09-17
電影長安三萬里觀后感11-22
(優(yōu))《長安三萬里》觀后感12-07
《長安三萬里》觀后感最新01-02
長安三萬里觀后感優(yōu)秀10-22
《長安三萬里》電影觀后感11-22
電影長安三萬里的觀后感01-23
觀看長安三萬里觀后感優(yōu)秀11-22
《長安三萬里》電影觀后感[熱門]01-15
《長安三萬里》電影觀后感(合集)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