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飛越瘋人院》有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飛越瘋人院》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觀《飛越瘋人院》有感1
在電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張楊新片《飛越老人院》后,擦擦濕潤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遠方年邁的爺爺奶奶打個電話。電話鈴一響,聽出孫子的聲音后,電話那頭開心、燦爛的笑聲讓我心酸:對老人來說,需要的只是那么一點點關愛。
繼上一部作品《無人駕駛》關注都市男女情與欲的糾結關系之后,張楊在這部新片里直指中國社會目前可以說是最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由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老無所養(yǎng)、老無所依的問題,體現(xiàn)了導演出道以來一以貫之的敏銳視角和人文情懷。影片自始至終貫穿于一股溫情的力量,與《殺生》和《黃金大劫案》相比,文藝氣質更為濃烈;而在這種文藝氣質的背后,是對快要走到盡頭的生命的本能憐憫以及對老人們揮之不去的孤獨感的深切同情。影片的具體情節(jié)我就不一一細說了,談談自己印象最為深刻的幾個地方:
1.恰逢節(jié)假日,小朋友和企業(yè)家們來探望關山老人院的老人們。導演特意給了小朋友滿嘴的口紅和企業(yè)家送出的鮮紅色的鈔票兩個明顯的特寫,暗示出這種所謂的關愛只是一種社會化的例行公事,是社會體制的一部分;老人們真正需要的,不是這種每逢節(jié)假日作秀和運動式的探望,而是長久的陪伴和關愛。
2.當老葛兒子來給老葛退回20萬塊錢時,說了一句這20多年你欠我們多少債。此時,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高立刻爆發(fā),朝老葛兒子扔去瓶子,并大聲喊道:只有你們欠我的債,哪有我們欠你的債。這句臺詞無非是表明,中國父母,至少老高這一代人,養(yǎng)兒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傳統(tǒng)的養(yǎng)兒防老,因此父子之間并不簡單是一種生命的.延續(xù)關系,而是父輩對子輩有著養(yǎng)育之恩,這種恩情債要靠子女對年老的父親贍養(yǎng)來還清。短短一句話,中國傳統(tǒng)宗法制的倫理思想盡顯。
3.與美國那部著名的《飛越瘋人院》相比,這部電影對老人院的飛越表面上看起來同樣是對社會體制的反抗,但實際上,瘋人院一片強調的是個人的自由、獨立意志大于一切,而這部電影里的反抗最終的結果,卻仍然回到了傳統(tǒng)的社會運行秩序和社會倫理,因為老人們之所以要飛越,不是為了空洞的個人自由,只是為了能再見遠在日本的女兒一面,盡享天倫之樂。瘋人院里,幸福是建立在個體自由之上的;而老人院里,幸福則是寄望在他人身上。由此也可見中西方社會倫理和歷史變遷不同帶來的價值觀差異。
4.影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們逃出老人院,行走在去天津的路上時,路邊出現(xiàn)的大片向日葵、奔騰的駿馬和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在這樣一部嚴肅題材的電影里,出現(xiàn)這樣的場景,既是對老人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贊譽,也是張楊導演一直以來的浪漫主義情懷的最好表現(xiàn)。
5.在老人們開始表演節(jié)目時,響起的音樂是動畫片《西游記》里的插曲。用這樣的音樂作為背景伴奏,一來可能是暗示老人們生命快要走到盡頭,即將有可能駕鶴西游;另一方面,西游記里的西方是天堂,是極樂世界,這也代表了導演對這些可愛的老人們的良好祝愿。
6.老周在影片中的搭檔朱太太喪失了記憶,把老周當成自己的老伴,然而到了后來,兩人似乎有假戲真做的意思在里面。在老人院里面的同伴們談論時,有一位老人贊嘆道:朱太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不該記得的都忘記了,把不該忘記的全記在心里,這句話或許是老人們晚年生活的最高境界,因為如果老太太不失憶的話,或許她還沉浸在晚年喪偶的痛楚里,而無法跟老周享受晚年的快樂。
觀《飛越瘋人院》有感2
昏睡了幾乎一個下午的周日晚上,實在是沒有心情再去做其他的事了,抱著電腦趴在瑜伽墊上開始看電影,之前在電腦里下載了很多經典電影,點開了一部想看去一直沒看的經典之作《飛越瘋人院》。
影片的開頭是對著精神病院的一群患者,基本上給每個人一個特寫。然后是麥克被警察帶到精神病院。醫(yī)生在討論他是不是真的有病,還是只是借口逃脫勞動。麥克在院中帶著其他患者打球,賭博,向瑞秋護士要求放電視看棒球比賽,但是遭到了瑞秋的拒絕,她以投票的方式決定,結果第一次只有幾個人舉手,第二次投票只有九個人,投票結束時,麥克去游說病友,但都沒人理他,出乎意料的一直不說話的大塊頭酋長卻舉手了。
麥克歡呼著叫瑞秋護士看,她卻說投票已經結束。麥克看著電視里反射出的自己的樣子,開始自己解說球賽,把病人全部吸引,并隨著他的解說詞一起跳躍激動。麥克帶著一群瘋子打球賽,讓酋長守著籃筐不讓對方進球,酋長充分發(fā)揮身高的優(yōu)勢,攔截進球,輕松地投球。印象深刻的一幕是酋長最后帶著微笑在球場上奔跑起來。
麥克似乎就是進來打破瘋人院的`一切規(guī)則和秩序的。他對抗冷酷教條的瑞秋,翻墻出去開著療養(yǎng)車帶著他們一起出海捕魚,通過女友凱蒂在院里狂歡辦派對。本來狂歡派對那次他可以出逃,但是酋長不愿意跟著他走。酋長說,出去了也是被利用,就像他們利用麥克一樣。酋長沉默的生活在瘋人院里,讓別人一直以為他又傻又笨,就像麥克說的,原來他才是最聰明的人,一直在耍他們。比利在出海捕魚那次愛上了凱蒂,狂歡夜麥克讓凱蒂去跟比利一起度過,最后所有人都喝多了趴下。
第二天瑞秋來了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她很憤怒,她的規(guī)則被打破,權威被挑戰(zhàn)。她威脅比利說要把發(fā)生的事情告訴他媽媽,讓他說出是誰干的事情。比利最后屈服了,但瑞秋沒有遵守她的約定,還是要把比利帶走。比利最后用玻璃碎片割斷自己的頸動脈自殺了。瑞秋出來說,已經發(fā)生的事情無法改變,所有的要盡快回到原來的位置。麥克在這個時候爆發(fā)了,他沖上去,死命的掐住瑞秋的脖子,想要殺死她。最后被瘋人院的保安制服。
影片的最后一切回到了原樣,瑞秋依然同志著這里。兩個保安帶著麥克回來了,酋長在他們走開的時候去看麥克,說現(xiàn)在他愿意跟他走了,他知道麥克不會拋下他,但是麥克卻沒有像以前那樣對他眨眼睛,卻裝傻騙過所有人。這次麥克是真的變傻了,額頭的兩側做手術摘除了什么東西。酋長抱著麥克,說他也不會拋棄他,會帶上他一起走。麥克艱難的回答了“ok”。酋長拿起枕頭捂死了麥克,搬起了壓力水箱。當初麥克打賭時,也曾搬過水箱,但以失敗告終。麥克說至少我試過了不是嗎?用它砸碎了醫(yī)院的鐵窗,在晨曦中慢慢消失。那些瘋子都為他歡呼,但是自己卻沒有走出去的勇氣。
故事的結尾出乎我的意料,麥克本是瘋人院里最正常最健康的一個人,在最開始的總是做些瘋狂的事情來證明自己有病,到最后想盡辦法要逃離。在狂歡夜的時候我以為他會帶著酋長一起離開,跟著凱蒂一起走。但是卻都醉死了。最后被醫(yī)院做了手術活生生地變傻,變成不正常了。一切想逃離的,最后還是無法逃離。反而是一直冷靜沉默的酋長最后帶著麥克默菲的自由的靈魂一起飛越出瘋人院了。
那個朝著瑞秋大叫,說我不是小孩子,不要把我當成小孩子,你不能控制我的煙就像控制小孩子的餅干一樣,在你高興地時候才會給一點的巴提尼最后還是接受了瑞秋的控制,安然的到影片最后還是呆在瘋人院里。
有些人的反抗是因為有人帶領,一旦沒有了別人的指引,自己就會失去改變的勇氣,讓一切龜縮到原狀。百度上說這部是美國電影歷史上最經典的電影之一,被稱為“影視表演的必修課。每個經典的電影看完之后都會讓你久久不能平靜,帶給你思想的沖擊,讓你開始反思自己。
觀《飛越瘋人院》有感3
在電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張楊新片《飛越老人院》后,擦擦濕潤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遠方年邁的爺爺奶奶打個電話。電話鈴一響,聽出孫子的聲音后,電話那頭開心、燦爛的笑聲讓我心酸:對老人來說,需要的只是那么一點點關愛。
繼上一部作品《無人駕駛》關注都市男女情與欲的糾結關系之后,張楊在這部新片里直指中國社會目前可以說是最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由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老無所養(yǎng)、老無所依的問題,體現(xiàn)了導演出道以來一以貫之的敏銳視角和人文情懷。影片自始至終貫穿于一股溫情的力量,與《殺生》和《黃金大劫案》相比,文藝氣質更為濃烈;而在這種文藝氣質的背后,是對快要走到盡頭的生命的本能憐憫以及對老人們揮之不去的孤獨感的深切同情。影片的具體情節(jié)我就不一一細說了,談談自己印象最為深刻的幾個地方:
1.恰逢節(jié)假日,小朋友和企業(yè)家們來探望關山老人院的老人們。導演特意給了小朋友滿嘴的口紅和企業(yè)家送出的鮮紅色的鈔票兩個明顯的特寫,暗示出這種所謂的關愛只是一種社會化的例行公事,是社會體制的一部分;老人們真正需要的,不是這種每逢節(jié)假日作秀和運動式的探望,而是長久的陪伴和關愛。
2.當老葛兒子來給老葛退回20萬塊錢時,說了一句“這20多年你欠我們多少債”。此時,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高立刻爆發(fā),朝老葛兒子扔去瓶子,并大聲喊道:“只有你們欠我的債,哪有我們欠你的債”。這句臺詞無非是表明,中國父母,至少老高這一代人,養(yǎng)兒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傳統(tǒng)的“養(yǎng)兒防老”,因此父子之間并不簡單是一種生命的延續(xù)關系,而是父輩對子輩有著養(yǎng)育之恩,這種恩情債要靠子女對年老的父親贍養(yǎng)來還清。短短一句話,中國傳統(tǒng)宗法制的倫理思想盡顯。
3.與美國那部著名的《飛越瘋人院》相比,這部電影對老人院的飛越表面上看起來同樣是對社會體制的反抗,但實際上,“瘋人院”一片強調的是個人的自由、獨立意志大于一切,而這部電影里的反抗最終的結果,卻仍然回到了傳統(tǒng)的社會運行秩序和社會倫理,因為老人們之所以要飛越,不是為了空洞的'個人自由,只是為了能再見遠在日本的女兒一面,盡享天倫之樂!隘側嗽骸崩,幸福是建立在個體自由之上的;而“老人院”里,幸福則是寄望在他人身上。由此也可見中西方社會倫理和歷史變遷不同帶來的價值觀差異。
4.影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們逃出老人院,行走在去天津的路上時,路邊出現(xiàn)的大片向日葵、奔騰的駿馬和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在這樣一部嚴肅題材的電影里,出現(xiàn)這樣的場景,既是對老人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贊譽,也是張楊導演一直以來的浪漫主義情懷的最好表現(xiàn)。
5.在老人們開始表演節(jié)目時,響起的音樂是動畫片《西游記》里的插曲。用這樣的音樂作為背景伴奏,一來可能是暗示老人們生命快要走到盡頭,即將有可能駕鶴西游;另一方面,西游記里的西方是天堂,是極樂世界,這也代表了導演對這些可愛的老人們的良好祝愿。
6.老周在影片中的搭檔朱太太喪失了記憶,把老周當成自己的老伴,然而到了后來,兩人似乎有假戲真做的意思在里面。在老人院里面的同伴們談論時,有一位老人贊嘆道:“朱太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不該記得的都忘記了,把不該忘記的全記在心里”,這句話或許是老人們晚年生活的最高境界,因為如果老太太不失憶的話,或許她還沉浸在晚年喪偶的痛楚里,而無法跟老周享受晚年的快樂。
7.老周的生命最終在海邊走到了盡頭。他走的那一刻,天邊升起了太陽,然而那太陽看起來,卻跟夕陽一般,這或許象征了生命的周而復始,個體的生命只是人類生命和歷史延續(xù)長河中的滄海一粟,無須悲觀,也無須傷感。
最后,我想用《禮記》里的一段話作為這篇觀后感的結尾:“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以此向本片導演張楊致敬,向在好萊塢吸金商業(yè)大片、嚴酷的電影審查制度和把電影視為娛樂品、消遣品而非藝術品的絕大多數(shù)中國觀眾的三重壓力面前,堅守藝術底線和人文情懷的中國導演們致敬。只要你們不倒下,中國電影一定能夠擁有美好的明天!
觀《飛越瘋人院》有感4
兩小時前,決定要看《飛越瘋人院》,兩小時后,我的頭很痛,是“我”在非常強烈的想表達自己的觀后感。首先想說,這是一部好電影,真的。接下來,我有一個問題,對著這一群瘋子,從內心發(fā)問的。你們瘋了嗎?
在影片最后那個叫做比利的男孩自殺了,看到這一幕,我得到了答案。比利,他是一個說話結巴的young man,感覺他不是真正的瘋,他只是被恐懼吞噬了,他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
醫(yī)院里的護士對他的死應該承擔直接責任,我對她印象最深的是她總說的一句話“為了更好的治療。”再用麥克墨菲對她評價的一句話“她總是在撒謊!彼娴氖窃趲椭∪酥委焼?在她的管理下,醫(yī)院非常的安靜一切都是我們正常人眼中的正常。但是我不知道,她為什么揭傷疤,就在比利死前,我印象非常深刻。
比利忙手忙腳穿上褲子,站在護士面前,護士問他知不知道羞恥。比利告訴她自己不以為然,覺得很自豪。此刻比利和正常人一樣,他直視了自己的.恐懼,所以他也不再結巴了。但是下一秒,護士卻以“告訴他媽媽”來威脅他。比利馬上意識到了問題嚴重,他開始慌亂不安,他一直乞求不要“告訴她媽媽”,護士依舊冷漠,我們都知道她不會告訴他媽媽,但比利不會,他一直在吶喊著NO…NO…NO…NO… NO…NO…直到玻璃劃過自己的喉嚨,眼神依舊是恐懼。
麥克墨菲看到這一幕內心是愧疚,他認為是自己的錯,悲傷著,無法原諒的錯誤。對比麥克墨菲,護士卻表現(xiàn)的是“正!,她依舊如往常,仿佛一切都沒有發(fā)生過,仿佛死去的不是一個人,不是一個生命。麥克墨菲看到護士的冷漠,充滿憤怒,他認為是她殺死了比利,他用雙手扼住對方的喉嚨,用盡全力的直到死去。
“至少我試過了”,這一幕是他打得一個賭,他打賭說自己能搬起一個笨重的飲水機,砸開鐵窗從這里逃走,但他和我預料的一樣,搬不動,失敗了。他們嘲笑他,于是他說出這句耐人尋味的話!爸辽傥以囘^了”
他們沒有試過,他們在這里一直沒有嘗試,我認為他們是被囚禁的,他們卻說自己是自愿的。他們接受命運,選擇做一個瘋子,住在用鐵絲包圍的高墻下。麥克墨菲卻不一樣,因為他本身就不屬于這里,他一直在打破規(guī)則,對他們來說應該是一個教父,關于自由。
我把影片的人物進行分類,一種是正常人眼中瘋子中的"正常"和“瘋子”,一種是瘋子眼中的“正!焙汀隘傋印。正常人是我們,瘋子是病人。
前一種我們認為的瘋子是非正常+神智不清+癡呆的那種。“正常"是我們認為的瘋子,”瘋子“卻是加了一些獨立思考的一面,讓他們顯得瘋子中的非正常+神智清晰+不受制約的危險。
后一種應該是從非正常+神智不清+癡呆的的瘋子。瘋子看到的正常包括正常人+自己!悲傋印笆堑谌,也是獨立思考的人,他們不同于瘋子與正常人。他們是有自我的人,有獨立的價值觀,他們思考著質疑著,他們?yōu)樽约禾岢龅囊粋又一個的問題,尋找著一個又一個的答案。所以我認為”瘋子“才是真正的人類,可以升級的新人類。
影片到最后,麥克墨菲死了,在掐住護士的喉嚨那一刻起,他死了,他自己選擇的死,他不再理智,他沒有像以前巧妙的避開規(guī)則,而是直接殺死規(guī)則,以犧牲自己的方式。
他被做了前額葉摘除手術,變成了真正的瘋子,他變得在正常不過了,不論是我們眼中,還是瘋子眼中,他非常的普通。眼神癡呆,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不再交流,不能行走。這時他應該死了,精神雖然未死,但載體已經無法工作,沒有了價值。不過值得慶幸的他還是飛越了瘋人院。
影片最后,酋長幫他逃離了瘋人院,和他一起。酋長這個人是一個壯漢,他身材魁梧,卻不愿講話,被所有人認為是聾啞人,為什么聾啞人也被送進瘋人院,這個我不清楚。但是他認同了麥克墨菲,和他坦誠相待,他告訴麥克墨菲,自己父親經常被人利用,而且還落到凄慘的死去,因為父親比自己還要強大。所以他不愿意相信任何人,也不再去說一句話。是麥克墨菲幫助了他,他不再靜止,他開始奔跑在籃球場上,僵硬的表情露出內心的笑——直到影評最后,酋長因為有了感情,他看到麥克墨菲的痛苦,決定要幫助他。
“我們一起逃走”。這是酋長最后一次對麥克墨菲說的話,我相信麥克墨菲一定聽見了。雖然這種逃跑卻是死亡。酋長用盡全力將枕頭壓住他,將他悶死,然后自己逃走。但是他卻用了麥克墨菲第一個方法,搬起飲水機,砸開鐵窗,消失在黑暗中。
觀《飛越瘋人院》有感5
觀看《飛越瘋人院》這部電影,給我?guī)砗艽蟮母杏|和思考,許多隱喻在其中引人深思,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我對部分內容不甚理解,在此主要談論一下酋長的人物形象還有對這部電影的理解。
酋長在麥克墨菲來到這個瘋人院前,甚至在麥克墨菲知道之前,他一直都裝作聾啞人,其他人也都認為他聽不見也不會說話,沒有人理他,沒有人和他交流。他只是一個人在那兒默默的生活,幾乎不參加任何活動,規(guī)規(guī)矩矩做一個瘋人,按時間安排表做事,沒事時拖地、發(fā)呆等。其實,很多人肯定都覺得他很沒趣,更加不正常,但我認為,在瘋人院裝聾裝啞卻很好地保護自己,不會和他人起沖突,也不會受懲罰,如果他還比較正常的話,這未免不是一個好方法。
當麥克墨菲來了之后,他試圖改變這里的一切,相信酋長可以明白他的意思,幫助他,也以為他倆可以一起逃脫出去。所以,對于他們兩人來說,對方都是瘋人院里特別的人,特別的朋友。對于酋長,麥克墨菲沒有像其他人一樣,他不服輸于環(huán)境,平等的`對待每一個人,很耐心、好心的教他帶籃球,酋長有一絲感動,也在盡力幫助麥克,生活瞬間充滿光明,臉上漸漸有了笑容--這是前后的巨大改變。
當比利受侮辱自殺后,麥克和護士長廝打被切除了腦白質,變成了白癡。當麥克終于回到普通病房時,酋長已像一座大山,充滿力量,準備好逃出去,但當他看到麥克已變成這樣,非常痛苦,大家還有我可能都以為他會帶著麥克一起逃出去,卻沒想到他用枕頭悶死了麥克,用之前麥克原來設想的方法“帶著他”砸破窗戶,逃離了瘋人院。是麥克帶給這個印第安人突破束縛的勇氣和力量,最后他撼動并舉起沉重無比的石臺,這是麥克之前的想法并沒有實際做到的,酋長完成了他的夢想,確是以死這種方式。讓麥克靈魂解脫、讓他靈魂自由,也許是西方人的價值觀和宗教信仰,也算一個比較完美的結局。酋長原本是瘋人院里病得最嚴重的一個,在最后找到真正的自己,一個擺脫墨菲的自己。
可以說,是麥克給大家?guī)順啡ず蜕鷻C,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權力,他改變了大家的觀念,變得想要離開瘋人院,即使要受到懲罰,即使明知這個不可為卻愿意為之,這是麥克的勇氣和執(zhí)著,并感染到瘋人院里的每一個人。但正如酋長其中某天晚上說的那樣,他的父親很粗壯,隨心所欲,所以每個人都利用他,因喝酒太多變得誰都不認識他;酋長也許正是因為他的父親的經歷影響到他,不想和他父親一樣,因此盡管高大粗壯卻裝聾作啞,以防別人利用他。但是一直到最后,大家除了比利自殺外其他人可能都逃脫出去,而只有麥克變成白癡,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麥克在一開始表現(xiàn)的很不同,會為不公抱不平,在大家的眼中高大無比,不得不說大家對他有利用的成分,想要通過他,獲得趣味、開懷甚至逃脫瘋人院。
瘋人院里的大部分人都是自愿來的而不是受逼迫,他們沒有精神失常,只是厭倦了現(xiàn)實生活,來此逃避,逃避工作,逃避壓力,逃避感情,逃避自己的內心。在瘋人院里,每天重復著無聊受人管制的生活,時間久了,他們沒有克服自己,也不想回到正常的生活,但又無法改變瘋人院的時間表,沒有像麥克一樣反抗,只是逆來順受。比利在割腕收到護士長刺激之前,他很開心,可以說在麥克的鼓勵下,克服了自己的恐懼,卻因為護士長的侮辱割腕自殺。
其實,每個人都有陰霾的一面,有些人明顯,而有些人不明顯,當環(huán)境改變逼迫時,有可能會顯現(xiàn)出來,形成反常的行為,造成對自己或他人的傷害。比如,之前出現(xiàn)的復旦大學投毒案,林森浩經事先預謀,在3月31日將做實驗后剩余并存放在實驗室內的劇毒化合物帶到寢室,注入飲水機槽,最終致黃某死亡,4月1日黃某飲用飲水機中的水后出現(xiàn)中毒癥狀,后經送醫(yī)救治無效于4月16日去世。僅僅因如此生活瑣事與黃某關系不和,心存不滿,心存歪念,就犯下此重大錯誤。他家境平寒,平時好強,其實很優(yōu)秀,沒有必要因為嫉妒黃某讀博或者其他原因生殺念。任何一個在其他人看來不正常的行為,因為性格和追求,在外界有事激發(fā)起情緒時,容易引起一個人的行為偏激甚至更嚴重的后果。
觀《飛越瘋人院》有感6
昏睡了幾乎一個下午的周日晚上,實在是沒有心情再去做其他的事了,抱著電腦趴在瑜伽墊上開始看電影,之前在電腦里下載了很多經典電影,點開了一部想看去一直沒看的經典之作《飛越瘋人院》。
影片的開頭是對著精神病院的一群患者,基本上給每個人一個特寫。然后是麥克被警察帶到精神病院。醫(yī)生在討論他是不是真的有病,還是只是借口逃脫勞動。麥克在院中帶著其他患者打球,賭博,向瑞秋護士要求放電視看棒球比賽,但是遭到了瑞秋的拒絕,她以投票的方式決定,結果第一次只有幾個人舉手,第二次投票只有九個人,投票結束時,麥克去游說病友,但都沒人理他,出乎意料的一直不說話的大塊頭酋長卻舉手了。
麥克歡呼著叫瑞秋護士看,她卻說投票已經結束。麥克看著電視里反射出的自己的樣子,開始自己解說球賽,把病人全部吸引,并隨著他的'解說詞一起跳躍激動。麥克帶著一群瘋子打球賽,讓酋長守著籃筐不讓對方進球,酋長充分發(fā)揮身高的優(yōu)勢,攔截進球,輕松地投球。印象深刻的一幕是酋長最后帶著微笑在球場上奔跑起來。
麥克似乎就是進來打破瘋人院的一切規(guī)則和秩序的。他對抗冷酷教條的瑞秋,翻墻出去開著療養(yǎng)車帶著他們一起出海捕魚,通過女友凱蒂在院里狂歡辦派對。本來狂歡派對那次他可以出逃,但是酋長不愿意跟著他走。酋長說,出去了也是被利用,就像他們利用麥克一樣。酋長沉默的生活在瘋人院里,讓別人一直以為他又傻又笨,就像麥克說的,原來他才是最聰明的人,一直在耍他們。比利在出海捕魚那次愛上了凱蒂,狂歡夜麥克讓凱蒂去跟比利一起度過,最后所有人都喝多了趴下。
第二天瑞秋來了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她很憤怒,她的規(guī)則被打破,權威被挑戰(zhàn)。她威脅比利說要把發(fā)生的事情告訴他媽媽,讓他說出是誰干的事情。比利最后屈服了,但瑞秋沒有遵守她的約定,還是要把比利帶走。比利最后用玻璃碎片割斷自己的頸動脈自殺了。瑞秋出來說,已經發(fā)生的事情無法改變,所有的要盡快回到原來的位置。麥克在這個時候爆發(fā)了,他沖上去,死命的掐住瑞秋的脖子,想要殺死她。最后被瘋人院的保安制服。
影片的最后一切回到了原樣,瑞秋依然同志著這里。兩個保安帶著麥克回來了,酋長在他們走開的時候去看麥克,說現(xiàn)在他愿意跟他走了,他知道麥克不會拋下他,但是麥克卻沒有像以前那樣對他眨眼睛,卻裝傻騙過所有人。這次麥克是真的變傻了,額頭的兩側做手術摘除了什么東西。酋長抱著麥克,說他也不會拋棄他,會帶上他一起走。麥克艱難的回答了ok。酋長拿起枕頭捂死了麥克,搬起了壓力水箱。當初麥克打賭時,也曾搬過水箱,但以失敗告終。麥克說至少我試過了不是嗎?用它砸碎了醫(yī)院的鐵窗,在晨曦中慢慢消失。那些瘋子都為他歡呼,但是自己卻沒有走出去的勇氣。
故事的結尾出乎我的意料,麥克本是瘋人院里最正常最健康的一個人,在最開始的總是做些瘋狂的事情來證明自己有病,到最后想盡辦法要逃離。在狂歡夜的時候我以為他會帶著酋長一起離開,跟著凱蒂一起走。但是卻都醉死了。最后被醫(yī)院做了手術活生生地變傻,變成不正常了。一切想逃離的,最后還是無法逃離。反而是一直冷靜沉默的酋長最后帶著麥克默菲的自由的靈魂一起飛越出瘋人院了。
那個朝著瑞秋大叫,說我不是小孩子,不要把我當成小孩子,你不能控制我的煙就像控制小孩子的餅干一樣,在你高興地時候才會給一點的巴提尼最后還是接受了瑞秋的控制,安然的到影片最后還是呆在瘋人院里。
有些人的反抗是因為有人帶領,一旦沒有了別人的指引,自己就會失去改變的勇氣,讓一切龜縮到原狀。百度上說這部是美國電影歷史上最經典的電影之一,被稱為影視表演的必修課。每個經典的電影看完之后都會讓你久久不能平靜,帶給你思想的沖擊,讓你開始反思自己。
【觀《飛越瘋人院》有感】相關文章:
《飛越瘋人院》觀后感06-17
飛越瘋人院觀后感11-18
電影飛越瘋人院觀后感08-20
《飛越瘋人院》觀后感4篇11-15
飛越瘋人院觀后感12篇11-18
《飛越瘋人院》觀后感(精選17篇)12-13
《飛越瘋人院》觀后感(4篇)11-21
《飛越瘋人院》觀后感8篇12-01
《飛越瘋人院》觀后感(通用17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