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通用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如、方、作、撰、傷、與、讓、乎、爾”在文中的含義。
2、領會本文通過對話表現人物性格的特點。體會孔子的思想。
3、掌握“如、方、作、撰、傷、與、讓、乎、爾”在文中的含義。
二、教學探究
如何將文言文教學的“實”與“活”結合起來。
一、導入新課:
有個俗語“半部《論語》治天下,這里面有個故事,你知道嗎?
宋朝有一個宰相趙普,別人說他讀書只讀《論語》,宋太宗就問他是不是這樣。他說,我平生所學到的本領,的確都是從論語中來的。以前用一半來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現在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論語》真有這樣的魅力嗎?我們今天來學習其中的一篇文章,看看《論語》中是不是真的有治國安邦的大智慧。
前面我們預習了這篇課文,在通解課文的基礎上同學們提出了一此問題。讓我們今天通過課堂的學習來解決這此問題。
二、課文分析
釋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人是孔子弟子。侍坐:陪長者坐,聊天。
問:孔子和弟子聊天,是不是在聊家長里短,他們聊了一個什么話題?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明確:“志”“治國”都對。
志;孔子兩次說:“不過各言其志爾”。
治國:孔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解釋:如,如果;,有人。則,那么。如……則……假設語氣。)還有四人各自的談話也是在談治國。
不過,志是從發(fā)言角度說的,而“治國”則是從具體措施上說的。
問:那么這個話題是誰提出來的?如何引出來的呢?
明確:第一段。在第一段孔子提出話題。你能翻譯一下孔子的話嗎?
句式:
1、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句,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們。)
2、毋吾以也(賓語前置)——即:毋以吾(長于爾)(而不言)
3、則何以哉?(賓語前置)
4、以吾一日長乎爾(省略句式)
問:孔子的話包含了什么意思?
兩個意思:一是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言,(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不要有顧忌。二是拋出話題。(居則曰:不吾知也。┘W生,要學生們暢所欲言。
問:那么,這四個弟子都有說了些什么?四人之志各是什么?
明確:子路:有勇,知方
冉有:足民(足,使動用法。)
公西華:小相(小相是做什么的,是不是宰相?不是,小相是祭祀中的小贊禮。他的志是從事禮儀活動,在祭祀中執(zhí)行上下有序的禮儀活動)
總結:還有一個人,他在干什么?彈琴。我們暫不管他,讓他在一邊玩去,先看看這三個人是如何言志的?
問:他們是如何言志的?(揣摩三人語言,體會三人的語氣,情感,也可以加上動作詞幫助體會三人不同語氣))
明確:子路:輕率、自信、自負。
冉有:冉有比子路多了一層意思:謙虛。(方……如……,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公西華:非曰……愿……,他就更謙虛了。
問:他們?yōu)槭裁磿羞@樣不同的語氣?(為何這樣言志?)
明確:子路:輕率、自信、自負(對自己才能的自信)
冉有:從夫子對由發(fā)言的`反應哂之,他也知道夫子的意思,所以就謙虛了,也提到禮。
公西華:前面一人被哂,一人不表態(tài),而且他的話是接在冉有的話后面說的,他就更謙虛了。
總結:可見,說話不僅與人的性格追求有關,還與現場,語言環(huán)境有關。你說話如果不顧長幼尊卑,就是失禮了。
問:這三個人的發(fā)言,一個人被孔子哂笑,兩個沒有表態(tài),還有一個人在彈琴一直沒發(fā)言,可是他一發(fā)言,就得到孔子的激賞,孔子這種反應有無道理?孔子對這些弟子有沒有一個評價標準?要弄清這個問題就得先弄清曾點的志是什么?
明確:(學生討論曾點的志)曾點的話給我們描述了一種生活方式,他的話沒有直接說我要怎么去治國。但是我們可以推測,一個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的人們其物質必是富足的,其精神必是豐富的,也必是有禮有序的。
學生可能會有的發(fā)言:
生:曾點看前三人的回答都沒有被夫子表態(tài),他另辟途徑。
生:他說異乎三子者之撰,表明他的志與前三個人是不同的。
生:他說的不是具體自己的志是要干什么,而是描繪了一幅和樂的生活圖景。
生:云臺是祭祀的地方,他說在那里吹風,可能是生活比較好了,不用求雨。感覺求雨好象與災荒,貧窮等連在一起的,這里邊說明人們生活很富足安樂。
生:曾點的話給我們描述了一種生活方式,他的話沒有直接說我要怎么去治國。但是我們可以推測,一個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的人們其物質必是富足的,其精神必是豐富的,也必是有禮有序的。
生:曾點描繪了一種隱士的生活,十分恬淡。與孔子晚年的生活心境十分相似。
教師總結:不論曾皙的志描繪是一幅什么樣的圖景,游春也好,祭祀也好,隱居也好,我們只看這幅圖景本身:里面的人與人的關系是和諧的,人與自然是和諧的,人與自身(物質與精神)是和諧的。整個圖畫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這是一種無處不有禮有序的社會環(huán)境。
問:這幅畫面是不是曾皙的志?(隱含了曾皙的志:要使社會達到這樣一種大同的有禮有和諧)
問:那我們現在回過頭來和前面三位弟子相比,看看曾皙是怎么樣言志的?
明確:一整套合乎禮的動作。(如果曾皙立即停下動作,琴聲嘎然而止會怎樣?不和諧,不合“禮”。
問:那么,我們看看(結合最后一段)前三個人的發(fā)言是否合禮?
明確:子路無禮,其言不讓;冉有比較有禮,發(fā)言謙虛;公西華過份謙虛,不合禮。
曾點的志一說出來,孔子便贊賞:“吾與點也!”(與,贊同)而他對前面發(fā)言的三個一一個“哂”之,另兩個沒有直接表態(tài),他心里有無一個標尺?禮。為國以禮。我們看到為人處事要有禮,那么治國呢?也要以禮,請大家以“禮”這一標準來衡量一下三弟子的治國之志,看看它們合不合“禮”?
對子路:治國當以禮,自己發(fā)言的行為不謙讓,而且子路卻以勇作為治國之策,——重勇輕禮。
對冉有:?從對公西華的評價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對冉有的態(tài)度:所言是國家大事,經濟是大事,禮樂更是大事。他知道禮樂也是國家大事,卻把他讓出去了。如果有君子來可以治禮,如果沒有君子來呢?難道就不做禮?!——知禮不做。
公西華:“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肯定其所言之禮是國家大事!俺嘁矠橹。涫肽転橹?”也婉轉的批評了他做的太小。他有能力去作更大的禮,卻放棄不做。——行小禮,棄大禮。
曾皙:天下大同,禮無處不在
▲總結:禮是儒家學派的思想核心之一。禮的意義在古代甚為廣泛,無所不包,指國際間交際的禮節(jié)儀式,貴族的婚、喪、祭等典禮,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規(guī)范等。子路所說的軍事,冉有說的經濟,以及公西華說的外交禮儀,是不是實現“禮治”的手段或途徑?是的。軍事是禮治得以順利進行的一個基本保障,試想民眾沒有安全感,國家民族處在生死存亡之際,談何安心禮治?同樣,經濟不富足也談不上禮,古人說“倉廩足而知禮儀”就是這個道理。
同樣沒有一個平等和平的外交環(huán)境,國家之間恃強凌弱,也不可能有“禮”。如美伊戰(zhàn)爭的造成的動蕩,以及恐怖事件層出不究,又談何禮治?!這三個方面都是禮實現的途徑或保障。三弟子在實現“禮治”上各有偏重,在態(tài)度上對禮也有一定的輕視。這是同一層次問題不同方面的體現,也表現出了各人不同的性格和態(tài)度。
只有曾點的禮治社會,表現了一種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物質與精神的和諧,這不正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一個“和諧社會”嗎?
我們今天再讀《論語》,是不是也獲得了治國的啟示?最后讓我們看看1998年全體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共同宣言吧:如果人類在21世紀還想繼續(xù)生存下去的話,必須回頭到兩千五百多年前,從中國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這真是至理名言!
請同學們下課后再找一些《論語》中關于“禮”的文章來讀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 篇2
【國學誦讀】
完成背誦,課堂聽寫。
【學習目標】
。ǚ謱哟卧O計)
1、根據學案,學生完成知識積累,教師點撥;
2、分析人物刻畫技巧:對話描寫、動作描寫;
3、深入探究孔子思想,展示孔子理想世界;
4、熟悉文本,盡可能當堂完成背誦。
【自學導引】
適當補充相關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積累整合】
檢查預習情況,由學生板演答案,教師訂正。
【感受鑒賞】
一、閱讀《孔子世家》分析:
1、對“鄭人”描畫的孔子形象,孔子為何“欣然笑之”?(處世態(tài)度):
2、孔子為何被稱為“喪家之狗”?
【思考領悟】
1、結合文章層次,誦讀課文;
2、誦讀“四子述志”一節(jié),根據對話描寫把握人物性格(以同學分角色讀、說為主)
。1)子路:
。2)冉有:
。3)公西華:
。4)曾皙:
3、在人物性格的刻畫中,動作描寫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據文本找出不同人物相關動作加以分析分析(請同學注意模仿)
【發(fā)現創(chuàng)新】
孔子為何要“與”點呢?(理想世界)
【課堂檢測】
引領學生背誦課文
【鞏固練習】
《孔子世家》訓練習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探索文章內在的線索,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2、了解和孔子。
3、從人物對話中來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4、注意字的讀音。
重點難點:
從人物對話中來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ㄒ唬⿲耄
曾經有一副對聯是這樣寫的:“十年寒創(chuàng)苦,初戰(zhàn)敗北落孫山;有志能通天,重整旗鼓奪魁元!闭f的是人要有志,有可以拔開云霧見天日。黃巢錚錚誓言“他年我若為青帝,報得桃花一處開”,孔子也云“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人要有志,所謂“三軍可以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其志”。有了志,就可以“長風破浪會有時,只掛云帆濟滄!薄D敲,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他們的志又是什么呢?
。ǘ┛鬃樱
1998年全體諾貝爾獎獲得這做出了一個共同的宣言:如果人類在二十一世紀還想繼續(xù)生存的話,必須回頭2500多年前從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名丘,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提出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學相長”等等許多教學理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創(chuàng)辦私學的人。儒家經過不斷的`完善最終成為封建思想的正統,影響深遠?鬃右簧荚谧非蟆岸Y”,實施“禮”。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則民無法措手足”。
(三)《論語》:
提到孔子就不能不了解孔子的《論語》。“論”,編纂的意思;“語”,是語言的意思!罢撜Z”就是語言的編纂。是孔子的弟子根據孔子言行而整理的一本書。宋儒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墩撜Z》有很高的價值,古人有言“半部《論語》治天下”。
。ㄋ模┙處煼蹲x,指出字的讀音,句讀的停頓。
。ㄎ澹⿲W生自瀆,弄清文章的情節(jié)。
(六)探究:
1、文章題目的理解
其中四個人是孔子的四個弟子,“侍坐”就是陪著長者說話。文章的題目告訴我們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在一起談話
2、文章圍繞什么事展開討論的?
。ㄆ撸┭由欤
1、他們的思想你是怎樣看待的?你認為在當今社會中是否還需要這些思想?為什么?
2、孔子的思想和中國文化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先秦散文(即散文發(fā)展初期)中洋溢生活氣息、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散文。
2、學習語錄體散文,明白古代散文寫作的不拘一格的特點。
3、學習課文,分析人物形象并了解孔子的治國主張及教育的藝術。
4、反復誦讀課文,提高結合語境準確理解詞句及文章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分析人物形象并了解孔子的教育藝術。
教學難點:
1、通過字詞揣摩分析人物形象和孔子的教育藝術。
2、提高結合語境準確理解詞句及文章的能力(自我疏通文意的能力)。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一說起《論語》,大家就能脫口而出“子曰……”這樣的句子,我們先前也學過不少“子曰”名言,但是,論語里除了“子曰”這樣的只言片語,還有不少由人物對話組成的篇章,它們就像一出出小話劇一樣,生動、有趣,同時又富有文學色彩。我們今天要學的《侍坐》篇就是這樣的篇章。
二、疏通文字,通讀全文。
先就著課下注解看懂文章,再朗讀全文。
三、分析課文:
這篇文章記錄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一起“言志”的一段話。我們可以想象這個氣氛自然融洽和諧的場面,可以了解這四個弟子的性格特點和孔子的政治理想。
1、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分析四個弟子的性格特征和孔子的教育藝術。(老師應適當補充一些相關的知識,以便更好地理解本文簡潔、凝練的語言)
大家閑坐聊天,孔子首先說話,他說自己年齡大一點,又是老師,希望學生不要拘束,暢所欲言。據考證,孔子當時約60歲,子路比孔子小9歲,是51歲。曾皙約39歲,冉有約31歲,公西華最小,約18歲。今天來看,這師徒五人是祖孫三代?鬃诱f話很和藹,也很得體。他能體察學生的心理,所以首先打消學生的緊張情緒。接著,孔子很藝術地啟發(fā)引導學生說,他們平時總抱怨沒有人了解你們,如果有人想了解你們,想重用你們,你們打算怎么辦呢?孔子是啟發(fā)式教學的鼻祖,特別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孔子的話真起作用,子路按捺不住,搶先發(fā)言了。其實,孔子的擔心對子路來說是多余的。子路在徒弟中年齡最大,和老師是同輩人。他跟隨老師時間最長,對老師最了解。《論語》一書中記載了子路和孔子的大量對話,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子路的品性是很突出的,魯莽、直率、好斗、急躁、忠厚、樸實、誠信、自負集于一身!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酚涊d:“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他在老師面前毫無掩飾,“率爾對曰”表現了搶先發(fā)言的習慣。我們可以推想,如果孔子對他的性格特點持否定態(tài)度的話,那么這些年來,子路應該有所收斂,但他沒有一點改變。這是否告訴我們,孔子并沒有讓子路改變自己的性格,還是相當尊重子路的。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子路才能我行我素,不假思索,沖口而出。“千乘之國”處于內憂外患之時,經過努力,三年大見成效?芍^壯哉!對此,孔子心里作何感想?這難道不是孔子的理想么?是不是子路替老師描繪出了心中的藍圖?對于“千乘之國”,孔子有自己的設想:“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孔子還說:“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保ā墩撜Z·子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周游列國,到處宣傳自己的治國主張,卻四處碰壁,無人欣賞。孔子面對子路的一番慷慨陳詞,心中可能感慨萬千,他知道理想說出來容易,但真正要落實到行動上,特別是讓當政者欣賞并付諸實施,可就難上加難了!正因這樣,所以孔子在子路說完后,只是微微一笑,什么也沒有說。有人認為,孔子是在譏笑子路。這樣理解未嘗不可,但是簡單化了。這笑中可以有譏笑,也可以有欣賞,有贊許,恐怕主要還是因為子路的話不出孔子所料而發(fā)出的善意的微笑。孔子所不滿的只是子路說話不夠謙虛。憑子路的本領,他能否實現自己勾畫的目標呢?孔子早有評價。有一次,孟武伯向孔子打聽子路等人的本領。孔子說:“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保ā墩撜Z·公冶長》)還有一次,季康子問孔子:“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孔子回答說“由也果,于從政乎何有?”(《論語·雍也》)意思是,子路果敢決斷,讓他治理政事有什么困難?可見孔子還是相信子路的本領的。至于子路最后死于非命,這是由他的性格決定的。公元前459年,子路在衛(wèi)國內訌中遇害,應了孔子的預言“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論語·先進》)子路生前,孔子對其諄諄教誨,可謂循循善誘,用心良苦。最讓人感動的一次是,一天,孔子主動對子路說:
“由也!汝聞六言六弊矣乎?”
對曰:“未也!
“居!吾語汝。好仁不好學,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學,其弊也蕩;好信不好學,其弊也賊;好直不好學,其弊也絞;好勇不好學,其弊也亂;好剛不好學,其弊也狂。”(《論語·陽貨》)
由此可以推想,孔子的“笑”是想讓子路對自己的性格缺點有所覺悟,這是老師對學生關心愛護的表現。
子路講完了,下面怎么辦呢?因為另外三人看到孔子的態(tài)度,心中便有數了,所以誰也不肯主動發(fā)言。于是孔子開始點名,這是老師上課常用的辦法。孔子為什么不先點曾皙呢?可能是因為曾皙正在彈瑟,所以孔子點了冉有。冉有很謹慎,甚至有點戰(zhàn)戰(zhàn)兢兢。他不敢用“千乘之國”這個詞,用了“方六七十”,接著就感覺還是大了點,于是縮小為“五六十”。如此小國,也要用三年時間;對于禮樂教化,還要另請高明,真是謙虛得可以了。冉有的性格和子路相反,做事縮手縮腳,謹小慎微,孔子很了解這一點,遇到合適機會就對其進行啟發(fā)教育。有一次,子路問孔子:
“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先進》)
這體現了孔子高超的教育藝術,令人感佩不已。冉有的回答應該是在孔子意料之中的,但是孔子沒有說什么,接著點了公西華的名。公西華是一位有外交才能的人,善于辭令,孔子對他和冉有都有很高的評價,認為他們和子路一樣,都具有治國之才。也許是因為前面兩位師兄都沒有得到老師肯定的評價,所以,公西華更加謙虛:“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彼荒茏栽偰苤卫韲遥竦乇硎驹敢庾鳛橐幻麑W生,學習怎樣治理國家,這樣的回答符合孔子所提倡的道德規(guī)范,同時,這樣的態(tài)度可能是孔子愿意看到的,它可以用來啟發(fā)子路,這就是孔子的一種高明的教育手段——讓學生互相教育。
該曾皙說話了。這是本文最精彩的一段。當孔子和其他三人對話的時候,他正在彈瑟。三位同窗和老師的對話是在他的音樂伴奏聲中進行的。前面幾位同窗的回答,他都清清楚楚地聽到了,實實在在地記住了。他的.旋律可能是隨著三位同窗的不同內容、性格而變化的?鬃狱c了他的名。他做了一個結束彈奏的動作,然后站起來。這屬于肢體語言,雖然無聲,卻無聲勝有聲。這些動作表現了他的灑脫、知禮、自信和成熟。曾皙并沒有立刻回答老師,而是說“異乎三子者之撰”,明確表示自己和他們不同?鬃雍芟胫肋@位學生的觀點,于是說道:“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曾皙的行為是符合“禮”的。《禮記·曲禮》:“長者問,不辭讓而對,非禮也!痹诶蠋煹倪M一步詢問下,于是曾皙說出了自己的理想:“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痹酶挥性娨獾恼Z言,描繪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風和暢的美景。如果可能的話,我們真可以提起畫筆畫一幅“暮春詠歸圖”!曾皙的話是什么用意呢?難道他真想無所作為嗎?否。曾皙用形象的語言,委婉地表達了他的理想。那是一個風清俗美、和平寧靜的社會環(huán)境,表達了孔子以禮樂治國的崇高境界,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淡泊寧靜的心態(tài)。這正符合孔子心中治國的藍圖也符合孔子晚年出世隱居的心態(tài),因而曾皙的回答深深打動了孔子,孔子喟然而嘆“吾與點也”,既表現了孔子對曾皙言志的贊許,又表現了孔子對曾皙所描繪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師生之間得到了感情上的交流和共鳴。
2、從孔子贊許曾皙言志來了解孔子的政治理想。
孔子是一位有著強烈的政治理想和遠大抱負的人。他在擔任魯國大司寇時,推行禮治,施以仁政,使魯國大治?上У氖囚攪鴩苋穗x間,很快就疏遠了孔子,他的政治主張——“禮”“仁”也就成了一顆劃過天空的流星,轉瞬即逝。那么曾皙為什么如此暗合孔子的心意呢?在《論語》一書中,關于曾皙的記載并不多,倒是對他的兒子曾參的記載遠遠超過了父親(他們父子都是孔子的學生)。曾參對后人影響很大,以孝著稱,寫過《大學》,被尊稱為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著名觀點就出自他之口。曾子像他父親一樣,一生不做官,主要從事文化教育工作。從曾子的立身行事上,我們可以窺見父親曾皙的為人處世原則。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曾皙的這段話,表達了隱士的生活景象,可能隱約觸動了孔子周游列國屢遭失敗、心力交瘁而想過平靜無為的生活的想法?傊,曾皙的話不僅是顯己志,也是對孔子心靈的折射。
3、歸納本文的語言特點:
剛才我們在簡短的篇幅里讀出了許多有意思的細節(jié),這就是文字的魅力,也是這篇散文的特點:
文章以孔子啟發(fā)大家言志開始,以弟子們言志而展開,最后以孔子的點評作結,結構完整。對話簡潔生動,人物個性鮮明。篇幅短小,語言凝練,恰切地表現五個人物的個性、身份、志趣和教養(yǎng)。
。ǹ梢园凑铡把灾尽边@一線索,從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確定教學思路。分析人物形象要與分析文章的語言和寫作特點結合起來。對孔子思想不宜分析過多,對孔子為什么要“與點”的問題也不宜討論過多)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
2、了解以人物語言及簡單動作描寫展示人物個性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體會人物語言、動作與人物性格的一致性。
教學難點:
1、文字疏通、詞類活用現象。
2、對孔子政治思想的理解。
教學要點:
反復誦讀,從體會作品語言著手,分析人物性格。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學新課前,先來檢查一下昨天字詞的學習情況。
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本文的大致內容
(1)這篇文章選自哪里?《論語》
。2)《論語》是哪個學派的經典著作?儒家學派
(3)《論語》這部書是什么體裁?語錄體
(4)語錄體的特點是什么?文字精練、質樸含蓄、概括力強。
。5)“精練”等于不等于“簡單”?不等于!昂唵巍本褪侨菀琢饔谀w淺,而“精練”則不同。我們剛學過《簡筆與繁筆》這篇文章,從中知道,精練的文字同樣能夠描寫復雜的典型環(huán)境,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
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文章是《論語》里最具有文學色彩的一篇。我們就來看看本文是怎樣運用精練的文字塑造人物形象的。
二、齊讀課文,分析人物性格。
人物性格分析,以學生讀、說為主。
。1)本文共提到了哪幾個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孔子。
。2)按課文題目順序來分析,先看子路。
子路有何性格特征?
直爽、豪放、自負。(夸耀、善于渲染氣氛、語氣果斷)
通過副詞“率爾”就可看出。不假思索。說明他素懷大志。
。3)請一位同學讀一下子路的話,要把他自負的神情態(tài)度讀出來。
。4)曾皙、孔子很贊賞他的志向。作品特意把他安排在最后一個出場。問他有什么志向,他并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先說“異乎三子者之撰”。如果本文是一篇小說的一個片段,這種表現手法叫什么?懸念抑制法。在散文里,這種手法叫欲揚先抑。目的一樣,引起讀者的興趣。
(5)他怎么談自己的志向的?請一位同學先讀一讀。試著把握一下人物的特點。
(6)子路與曾皙做一下比較,性格上有何不同?(討論)
子路比較性急、直爽,而曾皙就顯得文質彬彬,非常灑脫。
。7)找一下哪些動詞能體現曾皙的灑脫?
舍、作、浴、風、詠。
。8)曾皙的回答不同于其他幾位,沒有直接豁達自己有什么才能,勝任什么樣的工作,而是描繪了一幅春日郊游圖,非常形象。從中可以看出他向往什么樣的生活?大同世界,悠閑自在。在這種生活圖景中寄寓了曾皙淡泊的情懷。
(9)再來看看冉有和公西華。他們兩有個共同的特征:謙讓。
在孔子點名后才開口,且出言謹慎。冉有剛說“方六七十”,馬上覺得有些夸張了,可能會引起孔子的.不快,所以又改為“如五六十”,而且說自己治理的話,僅能“足民”,至于禮樂,需要其他高明之士。
公西華更為謙虛。我們知道他是個外交家。但他卻說自己做不了什么事,希望能有學習的機會。(此處可把中西文化進行比較,談謙讓)
由此可見,孔子的弟子都是胸懷大志,并且有才干的。只是人的性格不同,表達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10)孔子這個人大家怎么看他?他有沒有談自己的志向?從他的問志、評志的方式,可以看出他是個怎么樣的人呢?
他有句話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也很謙遜,其實他做到了這兩點。尤其是對學生循循善誘,善于用含蓄的語言點撥學生。
總結:我們寫文章要考慮,如果讓你來表現一個人物,能否三言兩語就抓住人物特征。
三、點分角色讀。
四、布置作業(yè):隨筆“難忘的教誨”寫作訓練,要求:通過語言描寫抓住人物特征。
探究活動
可以把《季氏將伐顓臾》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相結合,通過兩課的學習,進一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以及作為政治家的孔子對自己的政治主張、政治原則的堅持和作為教育家的孔子循循善誘的風范、溫柔敦厚的君子之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領會本文通過對話表現人物性格的特點。
2.梳理課文內容,了解四子的志向。
3.理解孔子的評價;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孔子“與點”的原因,體會孔子的思想。
二、德育目標
了解孔子的交往藝術,學習孔子的處世之道,樹立崇高的理想
三、教學重難點
探究孔子“與點”的原因,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理想。
四、教學方法:朗讀討論交流點撥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就學習《論語》中一篇最具文學色彩的文章,它反映了孔子在杏壇開課授徒的場景。它就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據資料記載當時子路是51歲,冉有是31歲,公西華是18歲,曾皙是39歲。“侍坐”應解釋為陪侍長者閑坐。長者應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用文言詞給標題補充完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于子)
二、師生扮演角色朗讀課文,感知當時的'場景。(要注意語氣、語速和感情)
三、分析課文
1:孔子和弟子聊了一個什么話題?(志)
2:文章一共有四個人述了自己的志向,他們分別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現在我們按照答志的順序來自讀課文并填寫表格
學生志向性格評價
子路(仲由)
冉有(求)
公西華(赤)
曾皙(點)
3:讓生交流,
。1)、用原文說說四個弟子的“志”。
子路——治理“千乘之國”,“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國,“可使足民”,不過“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公西華——在“宗廟之事,如會同”時,“愿為小相”。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詠而歸!
。2)概括孔子對四子的不同評價,分析四個弟子的性格特征。
孔子評子路:哂之(輕率、自信、自負)
孔子評冉有:嘆之(謙虛。說話很有分寸)
孔子評公西華:惜之(謙恭有禮,嫻于辭令)
孔子評曾皙:與之(從容、灑脫、穩(wěn)健。溫文爾雅、機敏好學)
(3)指名朗讀四子的語言,要讀出性格特征(指導學生朗讀,子路的直率與勇武要用較高的語調較快的語速讀出來,而冉有和公西華的回答則要讀出謙遜的味道,曾皙的應用輕松緩慢的語氣讀出歡快愉悅的心情)
(4)他們?yōu)槭裁磿羞@樣不同的語氣?
子路:輕率、自信、自負(對自己才能的自信)
冉有:從夫子對由發(fā)言的反應哂之,他也知道夫子的意思,所以就謙虛了,也提到禮。
公西華:前面一人被哂,一人不表態(tài),而且他的話是接在冉有的話后面說的,他就更謙虛了。
總結:可見,說話不僅與人的性格追求有關,還與現場,語言環(huán)境有關。
四.討論探究:把握孔子的思想。
孔子為什么要“與點”呢?要弄清這個問題就得先弄清曾皙的志是什么?
(1)齊讀曾皙的述志部分想象用這幅圖景并用語言描繪給這段文字加個標題。并探究曾皙的志。
。2)討論交流:(大同的和諧社會)
曾皙的話給人們描繪了一幅“太平盛世”圖,圖中的景象社會安定、經濟穩(wěn)定、天下太平,每個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大同和諧社會。曾皙所表達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所以“與點”!
。3)為了進一步深入領會,我們大家一起詠讀一遍曾皙的答志。
。4)這幾個弟子,你更喜歡哪一位?
。5)結合課文分析孔子的評價標準進而體味孔子的思想。
五.領略孔子的教育藝術
在這里,弟子們?yōu)槭裁茨軙乘阅?我想關鍵在于孔子引導地好。那么,孔夫子是怎樣引導的呢?看第一段,找個別同學讀第一段。
。ǹ偨Y:作為大教育家,孔子以循循善誘的教風構建出了和諧的教學氛圍,也為我們老師上了一堂精彩的課。)
六.延伸作業(yè):
作為21世紀的新青年,你該如何用批判和繼承的眼光對待儒家思想。
七.板書設計:
學生志向性格評價
子路(仲由)千乘之國,有勇且知方有抱負,坦誠,性格也比較魯莽、輕率哂之,冉有(求)可使方六七十之民足謙虛謹慎,說話很有分寸嘆之,公西華(赤)端章甫為小相謙恭有禮,嫻于辭令惜之,曾皙(點)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從容、灑脫、穩(wěn)健。溫文爾雅、機敏好學與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孔子和《論語》;
2、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知識;
3、學習本文清晰的結構層次;
4、學習通過對話和簡單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5、品析人物象,從而,樹立正確人生觀,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藝術。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知識(以、爾、乎、方、如、夫、則、而、作、撰、傷、與、
讓等);
2、學習通過對話和簡單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3、品析人物象,從而,樹立正確人生觀,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藝術。
教學難點
孔子為何“哂由”“與點”?孔子評判學生的標準,要聯系孔子的政治思想。
教學方法
誦讀領悟法,講析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了解孔子和《論語》;
2、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知識。
教學程序
一、導入
宋代開國宰相趙普說過一句名言,“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們在初中時學過《論語十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論語》中的另一名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二、題解
學生看注釋后,說出四人的姓、名、字,解釋“侍坐”。
三、孔子
有道是,“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他,一個老人,讓我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1998年,全體諾貝爾獎獲得者共同作了一個宣言:如果人類在21世紀還想繼續(xù)生存下去的話,必須回到兩千五百多年前,從中國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479年),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張以禮治國。年青貧賤,勤奮好學。五十歲時擔任過魯國司寇,代理相事,棄官后,帶著自己的弟子,拉著幾大車書籍周游列國,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晚年致力教育,相傳先后有“弟子三千,七十二人賢士”。整理《詩》、《書》、刪修《春秋》,使之成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
四、《論語》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的言行錄,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全稱為“四書”。《五經》是指《詩》《書》《禮》《易》《春秋》。)
五、朗讀感知
1、聽示范朗讀
2、正音正字(補充文注之外)
毋wú乘shèng饉jǐn俟sì
甫fǔ鏗kēng莫mù
3、練習朗讀
4、演讀。
六、翻譯全文(詳見幻燈片)
七、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知識。
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名活動,穿著禮服,戴著帽子。
鼓瑟希,鏗爾。名活動,彈奏。
三子者出,曾皙后。名活動,落在后面。
浴乎沂,風乎舞雩。名活動,吹風。
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形活名,小事,大事。
八、小結結束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學習本文清晰的結構層次;
2、學習通過對話和簡單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3、品析人物象,從而,樹立正確人生觀,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藝術。
教學程序
一、清晰的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則何以哉”):孔子問志
第二部分(從“子路率爾對曰”到“吾與點也”)(又分四層)弟子述志
第三部分(從“三子者出”到結束):孔子評志
二、閱讀賞析
分組討論下列問題,各自完成表格的填寫。
A組:(表格一)
1、四弟子各自怎樣述志的?從中可以看出他們各自有怎樣的性格?
2、課文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3、你從四個“青年學生”身上受到哪些啟發(fā)?
——明確:詳見表格內容。
B組:(表格二)
1、孔子是怎樣評志的?
2、孔子為什么要“與點”呢?從中可以看出孔子有怎樣的政治思想?
3、孔子的教育藝術怎樣?概括本文中的孔子形象。
——明確:1、3詳見表格內容。2、孔子為什么要“與點”呢?有兩種說法:
A、儒家的治國理想是“禮治”(為國以禮)。曾皙所描繪的一副其樂融融的景象就是社會安定、國家自主、經濟穩(wěn)定、天下太平,每個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的那種大同和諧社會。曾皙所表達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所以“與點”!
B、孔子一生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周游列國,但到處碰壁,不為所用,晚年恬退避
世的思想很突出!妒酚浛鬃邮兰摇分姓f:“魯終不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曾點“不求為政”之意正合孔子恬退避世之心,故孔子“與點”。
A、是一個既熱情而又嚴格的老師。態(tài)度謙和、親切,批評含蓄,耐心地誘導、熱情地鼓勵。
B、既是一個有抱負,也是一個苦悶的活生生的形象?鬃颖緛硎菃査牡茏釉谡紊显鯓邮┱棺约旱谋ж,曾皙卻講了一通投身自然懷抱的恬然樂趣。孔子“喟然”贊許。這表現了孔子思想上的矛盾?鬃右簧,其思想的主導方面是積極用世的,他周游列國,希望按其“仁”的觀點對當時的政治作一些改良,但卻四處碰壁。
九、總結全文
。ㄒ唬、主旨
通過孔子與四弟子以“言志”為中心的一番對話,表現了弟子們的志趣與性格和孔子循循善誘的大教育家風范,同時反映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以禮樂治國”的政治主張。(有另解)
。ǘ、寫作特色
1、全篇以“言志”為中心組織材料,思路清晰,極有層次,不枝不蔓,文意明晰。表現力較強。
2、扣緊每個人的性格特點來記述,五個人的發(fā)言都合乎各自的個性、身份、志趣、教養(yǎng),顯得深刻而生動。
3、成功地運用對話和人物動作來塑造人物形象?鬃訋熒g的對話,將人物的心情語態(tài),精神氣質,都傳神地表現出來,寫得簡練含蓄,生動感人。
十、拓展訓練
(一)、課后“練習三”;
。ǘ、針對子路的“其言不讓”,談談你的看法,寫成短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相關文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02-1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01-15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設計10-07
冉字組詞10-07
《侍》經典影評10-06
小螞蟻坐汽車的教案03-04
《排排坐》音樂教案11-09
死侍2影評11-07
小班安全教案:寶寶坐汽車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