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計算機基礎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計算機基礎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計算機基礎教案1
一、組織教學
清點人數,安定課堂秩序 二、復習舊課
1、計算機的五大部件 2、計算機系統(tǒng) 三、講授新課
。ㄒ唬┻M位計數制的基本概念
1.進位計數制(計數制)
將數字符號按序排列成數位,并遵照某種低位到高位的進位方式計數來表示數值的方法。 2.十進制
十進制是最常使用的一種計數制,規(guī)則是“逢十進一”
基數:每個數位所能使用的符號個數,稱為基數。基數為10的.計數制稱為進進制。 位權:每個數位上1代表的確定數值稱為位權。十進制中數字1在個位上表示1(100),在十位上表示10(101),在百位上則表示100(102) 一個十進制數表示:
如:1234可展開為:1*103+2*102+3*101+4*100
254.87可展開為:2*102+5*101+4*100+8*10-1+7*10-2 3.二進制
基數為2的計數制就稱為二進制 基數:2 位權:2n
。ǘ⿺抵崎g的轉換 1.二進制的優(yōu)點 技術實現簡單 簡化運算規(guī)則 適合邏輯運算 易于進行轉換 2.各種進制的后綴
B:二進制 D:十進制 H:十六進制 O:八進制 3.將二進制數轉換成對應的十進制數
1101B=1*23+1*22+0*21+1*20=8+4+1=13D1011.01B=1*23+1*21+1*20+1*2-2=8+2+1+0.25=11.25D 4.將十進制轉換成對應的二進制 例:將11D轉換為二進制
11/2=5余1最低位 5/2=2 余1 2/2=1 余0
1/2=0 余1最高位 11D=1011B
對整數部分用“除2取余”法,即將整數部分反復用2除,直到商為0,再將余數依次排列,先得出的在低位,后得出的在高位。
例:求0.625的二進制數
0.625*2=1.25 取整1 最高位 0.25*2=0.5取整0
0.5*2=1.0 取整1 最低位 小數為0,轉換結束
先取整數在高位排列,則0.625D=0.101B例:將58.5D轉換為二進制數①先求整數部分:“除2取余” 58/2=29 余0 最低位 29/2=14 余1 14/2=7 余0 7/2=3余1 3/2=1余1
計算機基礎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能夠說出計算機網絡的分類,能夠正確區(qū)分計算機網絡類別。
2.通過自主探究、小組討論等方法,提高思維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認識到計算機網絡分類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計算機網絡與生活的息息相關。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難點】計算機網絡分類與生活實例的對應關系。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詢問學生生活中常見到的網絡都有哪些呢?學生可以回答出移動網絡、WIFI、校園網等。那校園網出了校園還能使用嗎?如果不能,是什么原因呢?本課圍繞計算機網絡的分類展開。
(二)新課講授
教師進行引導,計算機網絡進行分類的方法很多,最普遍的是按照通信距離來分,那按照通信距離可以分為哪些類,學生根據之前預習的成果快速回答。【按照通信距離分類: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互聯(lián)網】教師對其進行表揚學生對課前進行了認真的預習。
1.局域網
教師首先對局域網給予解釋:局域網通常是把一個單位的計算機連接在一起而組成的網絡。教師布置任務請同桌之間討論兩分鐘可根據分布距離、網絡范圍、傳輸速度等方面來分析局域網的優(yōu)點。討論結束后,學生能夠回答出!揪钟蚓W能夠高速地在聯(lián)網的計算機間傳遞信息,因此信息共享和數據傳遞非常快捷。同時,局域網的組網成本低、應用廣、組網方便、使用靈活】教師可以點評學生總結概括能力很強。
2.城域網和廣域網
接下來教師安排前后四人為一小組,用5分鐘的時間結合教材討論覆蓋范圍更大的城域網和廣域網是什么!境怯蚓W是介于局域網與廣域網之間的一種大范圍的高速網絡,其覆蓋范圍一般是在一個城市內。其優(yōu)勢是將一個城市內的各個局域網連接起來,在更大范圍內進行信息傳輸與共享;廣域網又稱遠程網,它是把分布在若干個城市、地區(qū)甚至國家中的計算機連接在一起而組成的網絡】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表揚,大家討論得很積極,思維很嚴謹,值得肯定。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廣域網圖片進行補充講解,“早在1969年,美國國防部的ARPAnet 網絡就已經把分布在美國各地的4臺主機連接成一個廣城網”。
3.互聯(lián)網
最后,教師講解互聯(lián)網的.概念、優(yōu)勢以及與廣域網、城域網、局域網之間的聯(lián)系并進行補充說明1987年9月20日,錢天白教授發(fā)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主題是“越過長城,通向世界”八個字。我國的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從此拉開了序幕。
(三)鞏固提高
在學生掌握了計算機網絡的分類之后,教師開展一個快問快答的比賽。老師隨機說幾個實際生活中的例子,由學生判斷屬于哪一類網絡。
(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教師提問學生本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學生進行回答。教師對學生進行點評,“總結得很全面,看來這節(jié)課學習得非常認真”。
作業(yè):觀察生活中的一些場所所用的網絡,想一想屬于哪個計算機網絡分類。
四、板書設計
計算機基礎教案3
1課程基本信息
《大學計算機基礎》總學時為64學時,其中課堂教學32學時,上機實驗32學時。授課對象為全校非計算機專業(yè)的本科生和專科生,課程類別為公共基礎課,先修課程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
2《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首先,學生在認識上存在誤區(qū)。學生普遍存在“重專業(yè)、輕基礎”的現象。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不愿意投入太多精力去學習,認為會用計算機上網、娛樂就可以了。其次,我校《大學計算機基礎》只對本科和?七M行不同教學內容的安排,沒有針對不同的專業(yè)的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教材缺乏解決專業(yè)問題的案例,學生很少學到與本專業(yè)有關的計算機知識。最后,由于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客觀上學生的基礎差異也很大。很多學生對計算機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他們高中就學習了《計算機基礎》這門課,并且內容有很多與大學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重復。而一些落后地區(qū)的學生還基本上沒有接觸過計算機。這樣就造成了入學時,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
3 教學定位分析
計算機基礎教學是大學教育的基本內容,計算機不僅是一種工具,而且計算機學科還有一種獨特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應把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作為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核心任務。
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提出了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四個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目標[1]:(1)對計算機的認知能力。(2)應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3)基于網絡的學習能力。(4)依托信息技術的共處能力。因此,計算機基礎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成為適應信息社會和經濟發(fā)展需求的新型人才中承擔著重要的職責。
本課程共8章,課程的重點是: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tǒng)、office 20xx。課程的難點是:計算機數制與轉換,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的原理和功能,網絡協(xié)議。
教師用通俗的實例和多媒體進行講解,同時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觀察和分析實例。增添網上學習資料、加強上機輔導和答疑, 讓學生通過上機實踐來理解。鼓勵和引導同學通過互聯(lián)網學習,從而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從實踐中理解并掌握本課程的重點與難點。
實踐環(huán)節(jié)極為重要,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上機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等。“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驗學時與講課學時之比為1:1。
4 教學條件分析
在授課環(huán)境方面,我們采用多媒體大屏幕授課,授課用計算機都能上網,同時配有白板,以便書寫方便;教師上課采用自行制作的電子課件,并配有授課的各種軟件,因此軟件和硬件都能滿足上課要求。
在實驗教學方面,我校的計算中心機房設備配置完好,20xx年新配置400臺計算機已經投入使用,上機學習用的各種軟件齊全,完全可以滿足實驗教學的`要求。未來設想是實現多媒體信息的采集、處理和制作。
5 教學實施設計
(1)直觀授課方法。目前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教師+多媒體教室”的教學方式。由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信息量大,知識更新快,我們使用“計算機+大屏幕投影”的多媒體授課方式,教師邊講解邊演示,操作過程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這種方式將抽象內容具體形象化,教學效果直觀,能多角度地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但該方法也帶來一些問題,如上課信息量大,同學不易記筆記。為了便于學生學習,我們利用課程網站,并將課件和教學文件等放在網上,供學生下載,彌補了多媒體授課方式的不足。
(2)在課堂教學中,引入靈活的教學方法,互動式、啟發(fā)式和引導式教學,充分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潛能和學習的主體作用。例如教師選取某些適合的章節(jié)(如計算機的輸出設備)在課前組織學生分組預習。同學們自行分工,利用網絡收集資料,然后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加工整理,用PowerPoint制作出課件,每組選出代表,在課堂上進行講解,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學生通過教師所給予的評價和指導意見,可以調節(jié)自己的學習,啟發(fā)自己的思維;而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溝通,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和需求,發(fā)現和掌握學生的情感和技能水平,為下一步教學和管理提供依據。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經過這種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會獲得進一步的提高。
(3)在實驗教學中,我們設計一些綜合應用性實驗,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選做,尤其是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學習的重點應放在這一層次的綜合實驗練習上,滿足他們的求知欲。這種設計旨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計算機知識與技術的能力,讓學生獨立、系統(tǒng)地掌握軟件的使用。學期末,布置一個研究與創(chuàng)新型實驗,組織學生進行作品競賽,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
(4)完善教學網站建設。本課程在我校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開設了教學網站,提供《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大綱、教案、PPT課件、上機實驗指導以及一些網絡資源的鏈接等。學生可以登陸網站下載學習資料,使用信箱完成作業(yè)的下載上傳,教師可以進行作業(yè)批改、網上答疑等。網絡教學平臺的使用,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實現優(yōu)秀教學資源的共享。網絡教學促進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并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對學生的社會參與能力、協(xié)作能力、知識學習與實踐都具有重要的訓練作用。
6教學評價設計
總成績=平時成績*30%+期末成績*70%
平時成績滿分100分,教師將課堂提問、日常小考、階段測試以及和實驗作業(yè)相結合,綜合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給出學生的平日成績。其中,出勤30分,實驗作業(yè)40分,其它(包括課堂提問、日常小考、階段測試等)30分。
期末成績滿分100分,考試在萬維全自動網絡考試系統(tǒng)上進行,試卷由考試系統(tǒng)隨機抽取,考試結束后系統(tǒng)自動評分?荚囶}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和操作題?陀^的基礎知識和主觀的實踐操作均在計算機上進行。這種考試方式真正實現了教考分離,真實地考出了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水平,能較全面地反映出教學效果,并可為以后改進教學提供參考。
計算機基礎教案4
教學內容
第二章Windows7操作系統(tǒng)
1.使學生掌握Windows7資源管理器的使用;
2.文件和文件夾的概念;
3.掌握文件和文件夾的操作;
4.了解關于剪貼板的使用。
5.掌握Windows7控制面板的使用。文件和文件夾的概念、文件和文件夾的操作、控制面板的使用。
教學時間
__年__月__日
教學目的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文件和文件夾的操作。
建議學時
理論:1.上機:2.教學教具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
教學方法
理論:使用多媒體教學方法講授(.PPT);
上機:指導上機實驗演示設計板書設計
2.3Windows7資源管理
2.4Windows7控制面板
教學過程
課程導入主要內容
在前一節(jié)的基本之上,引入本節(jié)內容:
資源管理器的概念及使用;
Windows7文件和文件夾的'概念;
Windows7資源瀏覽;
Windows7文件和文件夾操作;
控制面板的概念;
系統(tǒng)設置;“顯示”設置;
“日期/時間”設置;“鍵盤”設置;
添加/刪除硬件及添加/刪除程序。
詳細內容及要求
第二講、資源管理(1學時)
1、文件和文件夾的概念
1).文件和文件夾文件是有名稱的一組相關信息的集合,任何程序和數據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計算機的外存儲器(如磁盤、光盤等)上的。任何一個文件都有文件名,文件名是存取文件的依據,即按名存取。一個磁盤上通常存有大量的文件,必須將它們分門別類地組織為文件夾,Windows7采用樹型結構以文件夾的形式組織和管理文件。文件夾相當于MSDOS和Windows3.x中的目錄。
2).文件和文件夾的命名規(guī)則
(1)在文件名或文件夾名中最多可以有255個字符。
。2)一般每個文件都有3個字符的擴展名,用以標識文件類型和創(chuàng)建此文件的程序。
。3)文件名或文件夾名中不能出現以下字符:/:*?“|。
。4)不區(qū)分大小寫字母,例如,TOOL和tool是同一個文件名。
(5)可使用通配符“*”和“?”,“*”表示字符串;“?”表示一個字符。
。6)文件名和文件夾名中可以使用漢字。
。7)可以使用多個分隔符。例如:myreport.tool.sales.totalplan.1999。2、Windows7資源瀏覽1)、打開方法2)、“資源管理器”窗口的組成“資源管理器”窗口包括:標題欄、菜單欄、工具欄、地址欄、左窗格、右窗格、狀態(tài)欄、滾動條等。
3).工具欄的設置和使用工具欄為用戶提供一種操作捷徑,它在窗口中的顯示或隱藏是可以設置的。操作:[查看][工具欄][…]。4).文件和文件夾的顯示;
顯示方式有四種:大圖標、小圖標、列表、詳細資料。
方法一:[查看][…],選擇顯示方式。
方法二:單擊工具欄上的“查看”圖標,然后選擇顯示方式。
4).排列圖標排列順序有:按名稱、按類型、按大小、按日期排列。方法一:[查看][排列圖標][…]。方法一:(快捷操作)¨鼠標指向右窗格(或“我的電腦”窗口)空白處。¨單擊鼠標右鍵,彈出快捷菜單。¨選擇排列順序。
2、文件和文件夾操作
1).文件和文件夾操作包括:選取、復制、移動、刪除、新建、重命名、發(fā)送、查看、查找、磁盤格式化等操作。
2).文件和文件夾操作一般在“資源管理器”或“我的電腦”窗口中進行。
3).文件和文件夾操作方式:菜單操作、快捷操作、鼠標拖曳操作。
4).對象選取操作選取單一個:單擊。選取連續(xù)多個:選取第一個對象,按住鍵,單擊最后一個對象。選取不連續(xù)多個:按住鍵,單擊每一個對象。全部選。篬編輯][全選]。
5).復制操作菜單操作方式:?選取操作對象?[編輯][復制]?選取目標文件夾?[編輯][粘貼]?旖莶僮鞣绞剑?選取操作對象?指向選取對象單擊鼠標右鍵,擇“復制”?選取目標文件夾?單擊鼠標右鍵,選擇“粘貼”。拖放操作方式:?選取操作對象?鼠標指向選取的對象。按住鍵和鼠標左鍵不放,拖動鼠標到目標文件夾后釋放鼠標。
6).移動操作快捷操作方式:選取操作對象。指向選取對象單擊鼠標右鍵,選擇“剪切”。
計算機基礎教案5
第一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教學目的與要求]掌握計算機的發(fā)展歷史、分類、應用方面;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和組成原理;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的組成、軟件系統(tǒng)的組成;計算機數制與編碼及其轉換
[教學重點]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和組成原理;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的組成、軟件系統(tǒng)的組成;計算機數制與編碼及其轉換
[教學難點]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的組成;計算機數制與編碼及其轉換
[教學方法]講授法、啟發(fā)式、實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觀教學法
[教學過程]
第一節(jié) 計算機基本概念
一、計算機的概念
計算機 是一種自動、快速進行大量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的現代化電子設備。
二、計算機的發(fā)展簡史
1. 電子管階段 (1946-1955)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ENIAC
2. 晶體管階段 (1955-1964)
3. 中小規(guī)模集成電路階段(1964-1971)
4. 規(guī)模、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階段(1971-現在)
三、計算機的分類
1. 按性能分類:微機,小型機,中型機,大型機,巨型機
2. 按使用方法分類:掌上電腦,筆記本電腦,臺式機,網絡計算機
3. 按職務分類:工作站(兩種意義),服務器,主機
四、計算機的應用
1. 科學計算 天氣預報、地震分析、導彈攔截等
2. 數據處理(信息處理) 數據庫、企業(yè)管理、辦公自動化
3. 計算機控制(實時控制) 飛行控制、加工控制、VCD播放控制等
4. 輔助工程 輔助設計(CAD)、輔助制造(CAM)、輔助教學(CAI)、輔助測試(CAT) 等
5. 嵌入式應用 6. 人工智能(AI)
第二節(jié) 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和原理
一、硬件和軟件
硬件 構成計算機的實際物理裝置集合
軟件 為了運行、維護和管理計算機而編制的各種程序和文擋的總稱
二、計算機的硬件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簡單了解控制器、運算器、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
1、CPU 計算機的核心部件,功能是執(zhí)行算術和邏輯運算,運行存儲器中的程序。
2、存儲器 存儲數據和程序,相當于計算機中的記憶細胞。
3、 I/O設備 計算機和外界進行交互的設備。
4、總線 CPU和內存及I/O設備之間進行數據傳輸的信號線。
(1)數據線 CPU與內存和I/O設備間傳輸數據
(2)地址線 用來確定存儲單元的地址
(3)控制線 用來控制外設的動作,比如讀、寫和時鐘信號等
第三節(jié) 計算機軟件基礎
一、操作系統(tǒng)
定義: 是自動管理計算機中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的一組大型程序
1. 目的:(1)使系統(tǒng)資源得到高效利用,增強計算機處理能力
(2)為用戶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
2. 分類:(1)單用戶、單任務操作系統(tǒng) 如:DOS
(2)單用戶、多任務操作系統(tǒng) 如:WINDOWS
(3)多用戶、多任務操作系統(tǒng) 如: UNIX、LINUX
(4)網絡操作系統(tǒng) 如:Netware, Windows NT ,LINUX
3. 三大功能:
(1)硬件管理 CPU管理、存儲器管理、I/O設備管理
(2)軟件資源管理 程序和數據管理
(3)組織協(xié)調計算機運行 控制用戶的作業(yè)排序及運行、作業(yè)及外設等的調度、主機與外設的并行操作等等
二、程序設計和語言
定義 把各種計算機語言編寫的源程序翻譯成計算機能直接執(zhí)行的目的程 序的軟件
1. 翻譯方式 編譯、解釋。
2. 低級語言 機器語言程序、匯編語言程序。
特點:不容易理解和編寫,執(zhí)行速度快,常用來編寫系統(tǒng)軟件和實時性要求較高的程序,例如:驅動程序、過程控制程序等。
3. 高級語言 比較接近于人類語言的一種計算機語言。
特點 容易理解和編寫但是執(zhí)行速度比較慢,常用來編寫應用軟件。
常用高級語言有:Basic、C語言、Fortran和可視化編程語言VisualBasic(VB)、VisualC(VC)等
4. 程序設計 用各種編程語言設計制作程序的過程。
三、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和工具軟件
1. 常用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FoxBASE、 Foxpro、 Access和 Oracle等)
2. 工具軟件:為了方便軟件開發(fā),系統(tǒng)維護而提供的各種軟件。
(如壓縮軟件、加密軟件和反病毒軟件)
四、應用軟件
常用應用軟件:文字處理、管理信息系統(tǒng)、辦公室自動化、實時控制、 計算機輔助設計和游戲軟件等。
第四節(jié) 數制與編碼
一、數制 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數制是十進制,逢X進一就是X進制。
二、計算機中的常用數制(二進制、八進制和十六進制)
注:二進制數、八進制數和十六進制數分別以B、O和H結尾
三、數制之間的轉換
1. 二進制和十進制之間的轉換 位權相加法
2. 十進制和二進制之間的轉換 除二取余,自下而上
四、邏輯運算 非NOT、與AND(邏輯乘)、或OR(邏輯加)
五、編碼 用來表示特定信息的0、1符號的組合稱為編碼
1.ASCII碼(美國標準信息交換碼)
七位二進制編碼,可表示27即128個字符,分為控制代碼和可打印代碼,ASCII碼字符用一個字節(jié)來表示,最高位置零。
2.BCD瑪
3.漢字編碼
(1)漢字基本字符型6763,一級漢字3755,二級漢字3008;
(2)區(qū)位碼 為漢字和國際上其他文字間交換信息而編制的國際標準 代碼,由區(qū)號和位號兩個字節(jié)組成;
(3)漢字內碼 帶有漢字標識符的國標碼(每個字節(jié)最高位為1),稱為機器內部漢字代碼,簡稱漢字內碼;
六、計算機中的數與數據
[教學標題] 第二章 PC系列計算機
[教學目的與要求]掌握計算機的發(fā)展歷史、分類、應用方面;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和組成原理;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的組成、軟件系統(tǒng)的組成;計算機數制與編碼及其轉換
[教學重點]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和組成原理;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的組成、軟件系統(tǒng)的組成;計算機數制與編碼及其轉換
[教學難點]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的組成;計算機數制與編碼及其轉換
[教學方法]講授法、啟發(fā)式、實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觀教學法
[教學過程]
第一節(jié) PC機發(fā)展簡史
一、PC(Personal Computer)機的定義:即個人計算機,是為個人單獨使用設計的。
二、PC機的發(fā)展簡史(即INTEL公司的芯片發(fā)展史)
兼容機 不是由IBM生產但卻和IBM所生產的微型計算機具有相同特性的計算機;
第二節(jié) 微機組成
PC機組成: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和輸出設備
一、認識PC機(了解主機箱的按鈕Reset和Power等)
二、PC機的內部結構(實物演示)
1.主板:計算機的核心部件
2.軟盤驅動器
(1)分類:3.5“英寸(容量1.44MB)和5.25”英寸(容量1.2M)
(2)軟盤的構造 磁道、扇區(qū)、寫保護
注:軟盤一旦格式化,盤中存儲的信息將全部丟失
3.硬盤驅動器(450M-60G)
(1)硬盤的'接口標準(IDE接口和SCSI接口)
(2)硬盤分區(qū)(對于高容量的硬盤可分成若干個邏輯驅動器)
(3)特點 容量大、速度快、價格貴
4. 光盤 (650M)
(1)CD(Compact Disc)小型光盤
(2)光盤類型:只讀光盤CD-ROM,一次性寫入光盤CD-R,可讀寫 光盤CD-RW
三、中央處理器CPU
1.CPU的基本功能:取出和執(zhí)行主存中的程序(通過指令實現)
2.CPU的指令系統(tǒng)
3.CPU的主要性能指標(即主頻)
如Pentium II 466,700等
四、內存
1.內存容量(關系計算機的整體運行速度)
存儲器的基本單位是字節(jié)( Byte),一個字節(jié)由8位(Bit)二進制數組成,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2.存取速度以及快存和虛存
3.RAM和ROM CMOS
(1)RAM 隨機存儲器,通常意義所指的內存,也叫主存儲器,主要采用DRAM和SDRAM技術,特點:速度快,一旦掉電,其中的信息將全部丟失
(2)ROM 只讀存儲器,存儲量部分程序,一是開機自檢程序,二十基本輸入輸出程序
(3)CMOS 保存微機重要系統(tǒng)參數
五、輸入與輸出設備
1.鍵盤的使用(鍵盤的實例講解和鍵盤的操作方法)(p39)
2.其他輸入設備(如:鼠標,掃描儀,數碼相機,光筆和觸摸屏等)
3.顯示器
(1)顯示器的分類:單顯和彩顯
(2)顯示器的主要技術指標:分辨率(橫向點*縱向點)
(3)顯示卡(AGP顯卡,顏色數)
注:在刷新頻率達到75HZ時可消除閃爍現象
4.打印機
打印機的分類:針式打印機、噴墨打印機和激光打印機
5.其他輸出設備
如:音響,錄象機和投影儀等
6.數據傳輸
(1)數據傳輸是計算機與外部交換信息的一種主要方式
(2)信息交換的兩種方式:模擬量和數字量
注:調制解調器是對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進行轉化的電子設備
第三節(jié) PC機的使用
一、PC機的啟動
1. 啟動的方式:冷啟動和熱啟動(復位啟動)
冷啟動 加電啟動計算機系統(tǒng),相當于關機開機
熱啟動 重新啟動計算機系統(tǒng),不運行自檢程序,啟動速度快,主要解決“死機”情況
2. 開關機的順序:先打開顯示器電源,再打開主機電源。(關機相反)
二、PC機的系統(tǒng)參數設置(即CMOS設置)
三、磁盤操作系統(tǒng)DOS簡介
1.DOS命令分類:內部命令和外部命令
2.了解系統(tǒng)配置文件Config.sys 和自動批處理文件Autoexec.bat
3.了解盤符、路徑的概念
四、PC機的安全使用
1.PC機的工作環(huán)境
2.計算機病毒
(1)定義:是一種人為編制的計算機程序,運行時能夠自我復制,并利用信息通道進行傳播,以占用系統(tǒng)資源或造成其他危害為目的的程序或程序集合。
(2)特點:隱蔽性、潛伏性、破壞性、傳播性
(3) 防治:切斷傳播途徑,安裝殺毒、防毒軟件,格式化磁盤
計算機基礎教案6
一、組織教學
點名,清點人數,安定課堂秩序
二、復習舊課
計算機的發(fā)展;計算機的應用
三、講授新課
。ㄒ唬┯嬎銠C系統(tǒng)結構(五大部件)
1.計算器:計算機中進行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的部件
2、控制器:用以控制和協(xié)調計算機各部件自動、連續(xù)執(zhí)行各條指令 3.存儲器:用來保存各類程序和數據信息
4.輸入設備:用于從外界將數據、命令輸入到計算機的內存供計算機處理
5.輸出設備:用于將計算機處理后的結果信息,轉換成處界能夠識別和使用的'數字、文字等信息。 (二)計算機工作原理馮·諾依曼原理
(三)微型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1.字長:計算機運算部件一次能處理的二進制數據的位數2.速度
3.存儲系統(tǒng)容量
存儲容量以字節(jié)為單位,1個字節(jié)由8位二進制位組成 位(Bit) 字節(jié)(Byte)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提問:1MB容量能存儲多少漢字? 4.可靠性 5.可維護性 6.性能價格比
。ㄋ模┯嬎銠C的軟、硬件系統(tǒng) 1.計算機的硬件系統(tǒng) (1)中央處理器(CPU)
包括運算器和控制器兩面大部件,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 (2)存儲器1)內存儲器
RAM:隨機存儲器ROM:只計存儲器
2)外存儲器:磁盤、光盤、磁帶等 (3)輸入設備:鍵盤、鼠標、掃描儀、光筆等 (4)輸出設備
顯示器:陰極射線管顯示器(CRT) 液晶顯示器(LCD)打印機
。5)總線:指系統(tǒng)部件之間傳送信息的公共通道 2.計算機的軟件系統(tǒng) (1)系統(tǒng)軟件 (2)應用軟件
。ㄎ澹┯嬎銠C的基本配置和常見的外部設備
四、鞏固新課:
1.計算機的五大部件 2.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3.計算機的軟硬件系統(tǒng)
五、布置作業(yè):
計算機基礎教案7
一、組織教學
點名,清點人數,安定課堂秩序
二、復習舊課
這是同學們學習計算機的第一門課程,通過提問等方式了解學生以前對計算機的了解學習情況,讓同學們了解為什么要學習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介紹本門課程的內容及學習安排,鼓勵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和新的面貌投入到新的課程中開始學習。
三、講授新課
(一)計算機的發(fā)展歷程 1.第一臺計算機:“ENIAC”1946年誕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2.計算機的發(fā)展階段
第一代計算機:電子管計算機時代第二代計算機:晶體管計算機時代第三代計算機: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
第四代計算機:大規(guī)模、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可簡單介紹我國計算機的`發(fā)展) 3.計算機的特點 運算速度快 計算精度高 存儲能力強
具有記憶和邏輯判斷能力 具有自動執(zhí)行程序的能力 (二)計算機的典型應用 1.科學計算 2.數據處理 3.過程控制
。矗嬎銠C的輔助功能(CAI、CAD、CAM) 5.計算機網絡 6.人工智能
四、鞏固新課:
計算機的發(fā)展歷程;計算機的特點 計算機的應用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習題
計算機基礎教案8
本章任務:
1、 學習windows系統(tǒng)中開機和關機的方法
2、 學習windows系統(tǒng)中的基本操作;
3、 學習windows系統(tǒng)中引用程序的開啟;
4、 學習windows系統(tǒng)中資源的管理。
課 題: 初識windows
課 時: 一節(jié)課
目 的:
1、掌握開機、關機;
2、桌面介紹;
3、掌握鼠標的使用
教學過程:
一、windows系統(tǒng)簡介
目前計算機是使用最廣泛的.操作系統(tǒng)就是MicroSoft(微軟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統(tǒng)。
該系統(tǒng)使用和瀏覽都很方便,只需用鼠標指針指向圖標,雙擊一下就可以打開程序文件。
二、開機、關機
開機:
1、先打開外部設備的電源開關,如顯示器、打印機等。
2、然后將計算機主機的電源開關打開。系統(tǒng)便啟動硬盤上的操作系統(tǒng)Windows95/98,如果系統(tǒng)設置了密碼或已經連接在網絡中,則會出現登錄框,要求輸入用戶名和密碼。
3、輸入完用戶名和密碼后,4按回車或點擊“確定”,即可進入到Windows95/98窗口中,所見到的是Windows95/98的桌面,上面有一些常用的系統(tǒng)圖標可以操作。開機過程完成了!
關機:
1、在屏幕的左下角找到“開始”按鈕
2、用鼠標點擊,將出現菜單點擊“關閉系統(tǒng)”,出現對話框;
3、確認選擇了“關閉計算機”
4、然后點擊“是”,系統(tǒng)將自行關閉。有些計算機在進行此項操作時會自動將主機電源關閉,但是有些計算機關不了,而是最后顯示“您可以安全地關閉計算機了”
5、此時可以直接關閉主機電源開關
6、而后順序關閉外設即可。
三、桌面介紹
桌面,即進入windows后屏幕所出現的界面。其常見圖標有:
1“我的電腦”,2“我的文檔”,3“網上鄰居”,4“回收站”,
5“我的公文包”,6“internet explorer”,7 “outlook express”。
四、鼠標使用
鼠標器(簡稱鼠標)是一種輸入設備。在Windows95/98中,使用鼠標可以方便操作。鼠標上通常有兩個或三個按鈕,以使用右手握三鍵鼠標為例:鼠標電纜朝前方,大拇指輕貼鼠標左側,無名指和小指輕貼鼠標右側,食指放在鼠標左鍵上,中指放在鼠標右鍵上,中鍵不常用,需要時可以用食指操作。
鼠標的操作通常有以下幾種:
◆ 移動:在鼠標墊板上滑動鼠標,屏幕上的鼠標指針會隨著移動。移動鼠標可以將鼠標指針移動到屏幕上的指定位置。
◆ 單擊左鍵:1將鼠標指針移動到所需位置,2然后快速按下左鍵并立即放開。此操作最常用,又簡稱為單擊。
◆ 單擊右鍵:1將鼠標指針移動到所需位置,2然后快速按下右鍵并立即放開。
◆ 雙擊:1將鼠標指針移動到所需位置,2然后快速按兩下左鍵并立即放開。
◆ 拖拽:1將鼠標指針移動到某一個對象上,2按住左鍵不放,3然后移動鼠標。
計算機基礎教案9
第一課、計算機概述
教學課時:3課時教案序號:1
(一)目的要求對計算機的歷史和計算機的基本設置有所了解
(二)教材分析
重點:計算機的.歷史、分類、系統(tǒng)組成
難點:計算機的系統(tǒng)組成
(三)教學過程
一、電子計算機的概念:
電子計算機是一種能自動高速而精確地對信息進行處理,具有內部存儲能力,由程序來控制其操作過程的現代化電子裝置,小學計算機教案(一)。
二、電子計算機的外形(提問)
顯示器、主機、鍵盤、鼠標、
三、計算機的發(fā)展簡史
1946年誕生了世界上第一態(tài)電子計算機,由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研制成功的,稱為"埃尼阿克"
四、電子計算機的發(fā)展階段
A、第一帶電子計算機主要電子元件是電子管,體積龐大,耗電量大,運算速度低,昂貴,僅用于軍事研究和科學計算。
B、第二代電子計算機主要電子元件是晶體管,體積變小,成本降低運用范圍逐步擴大。
C、第三代電子計算機主要元件采用中、小規(guī)模集成電路,體積、消耗、價格迅速減少或降低,開始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
D、第四代電子計算機主要元件采用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體積進一步縮小,性能進一步提高,普及到普通家庭。
五、計算機的應用
A、科學計算例如:氣象預報、海灣戰(zhàn)爭中伊拉克導彈的監(jiān)測
B、數據處理例如:高考招生中考生錄取與統(tǒng)計工作,鐵路、飛機客票的預定系統(tǒng),銀行系統(tǒng)的業(yè)務管理
C、過程檢測與控制
D、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輔助教學例如:用CAI演示化學反應
E、人工智能例如:代替人類到危險的環(huán)境中去工作
F、計算機通信例如:Internet發(fā)email G、多媒體的應用例如:計算機具備電視機、游戲機、傳真機、電話機和VCD的綜合功能
計算機基礎教案10
第一章計 算機基礎知識
1.1計算機概述
1.2計算機系統(tǒng)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計算機系統(tǒng)的概念教學重點1.了解計算機系統(tǒng)的組成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掌握鍵盤的使用,學會標準指法操作教學難點計算機系統(tǒng)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建議學時理論:2上機:2教學教具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教學方法理論:使用多媒體教學方法講授(.PPT);上機:指導上機實驗演示設計
板書設計1.1計算機概述
1.2計算機系統(tǒng)教學過程課程導入
主要內容介紹什么是計算機,計算機的特點,計算機的應用與發(fā)展:
什么是計算機;
計算機的發(fā)展;
計算機的分類;
計算機的主要應用;
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
結合具體實例進行講解;
計算機軟件系統(tǒng):
舉例說明計算機的軟件系統(tǒng),使學生對這一抽象概念有較深刻的印象。
詳細內容及要求一、教學內容:1、了解計算機的發(fā)展;
2、了解計算機系統(tǒng)的組成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3、掌握鍵盤的使用,熟練掌握標準指法操作;
4、了解計算機中數據的表示編碼。
二、教學基本要求
了解計算機的特點、發(fā)展史(包括微型計算機的發(fā)展史)、類型、應用領域及前景;(教案 ) 掌握計算機軟件系統(tǒng)及硬件系統(tǒng)構成,了解微機的硬件系統(tǒng),包括掌握微機系統(tǒng)硬件組成及主要性能指標。了解微機的軟件系統(tǒng),包括掌握機器指令與計算機語言(機器語言,匯編語言,高級語言)的概念、系統(tǒng)軟件與應用軟件的概念;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及編碼,包括了解二進制數概念、計算機內采用二進制數的.優(yōu)點。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計算機的發(fā)展史和應用領域,計算機軟件系統(tǒng)及硬件系統(tǒng)構成,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及編碼
難點: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及編碼。
四、課時分配:講授4學時、實驗2學時
五、教學方法:講授(ppt)
六、教學過程:
第一講、計算機概述(1學時)
1、什么是計算機(概念)
2、計算機發(fā)展過程階段年份物理器件軟件特征應用范圍第一代46-57電子管機器語言、匯編語言科學計算第二代58-64晶體管高級語言科學計算、數據處理、工業(yè)控制第三代65-70小規(guī)模集成電路操作系統(tǒng)科學計算、數據處理、工業(yè)控制、文字處理、圖形處理第四代70至今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數據庫網絡等各個領域3、計算機技術發(fā)展的趨勢巨型化、高性能、開放式、多媒體化、智能化、網絡化
4、計算機的分類:
1)、根據規(guī)模大小分類:巨型機、大型機、中型機、小型機、微機、
2)、根據用途分類:通用計算機、專用計算機
5、計算機的主要應用
科學計算、數據處理、計算機控制、計算機輔助系統(tǒng)、人工智能、辦公自動化系統(tǒng)中的應用
注:記住一些專用名字的縮寫
計算機基礎教案11
本章任務:
1、 學習windows系統(tǒng)中開機和關機的方法
2、 學習windows系統(tǒng)中的基本操作;
3、 學習windows系統(tǒng)中引用程序的開啟;
4、 學習windows系統(tǒng)中資源的管理。
課 題: 初識windows
課 時: 一節(jié)課
目 的:
1、掌握開機、關機;
2、桌面介紹;
3掌握鼠標的使用
教學過程:
一、windows系統(tǒng)簡介
目前計算機是使用最廣泛的操作系統(tǒng)就是MicroSoft(微軟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統(tǒng)。
該系統(tǒng)使用和瀏覽都很方便,只需用鼠標指針指向圖標,雙擊一下就可以打開程序文件。
二、開機、關機
計算機的開機,要注意1先打開外部設備的電源開關,如顯示器、打印機等。2然后將計算機主機的電源開關打開。系統(tǒng)便啟動硬盤上的操作系統(tǒng)Windows95/98,如果系統(tǒng)設置了密碼或已經連接在網絡中,則會出現登錄框,要求輸入用戶名和密碼。3輸入完用戶名和密碼后,4按回車或點擊“確定”,即可進入到Windows95/98窗口中,所見到的是Windows95/98的桌面,上面有一些常用的系統(tǒng)圖標可以操作。開機過程完成了!
關機:1在屏幕的`左下角找到“開始”按鈕,2用鼠標點擊,將出現菜單點擊“關閉系統(tǒng)”,出現對話框;3確認選擇了“關閉計算機”,4然后點擊“是”,系統(tǒng)將自行關閉。有些計算機在進行此項操作時會自動將主機電源關閉,但是有些計算機關不了,而是最后顯示“您可以安全地關閉計算機了”,5此時可以直接關閉主機電源開關,6而后順序關閉外設即可。
三、桌面介紹
桌面,即進入windows后屏幕所出現的界面。其常見圖標有:
1“我的電腦”,
2“我的文檔”,
3“網上鄰居”,
4“回收站”,
5“我的公文包”,
6“internet explorer”,
7 “outlook express”。
四、鼠標使用
鼠標器(簡稱鼠標)是一種輸入設備。在Windows95/98中,使用鼠標可以方便操作。鼠標上通常有兩個或三個按鈕,以使用右手握三鍵鼠標為例:鼠標電纜朝前方,大拇指輕貼鼠標左側,無名指和小指輕貼鼠標右側,食指放在鼠標左鍵上,中指放在鼠標右鍵上,中鍵不常用,需要時可以用食指操作。
鼠標的操作通常有以下幾種:
◆ 移動:在鼠標墊板上滑動鼠標,屏幕上的鼠標指針會隨著移動。移動鼠標可以將鼠標指針移動到屏幕上的指定位置。
◆ 單擊左鍵:1將鼠標指針移動到所需位置,2然后快速按下左鍵并立即放開。此操作最常用,又簡稱為單擊。
◆ 單擊右鍵:1將鼠標指針移動到所需位置,2然后快速按下右鍵并立即放開。
◆ 雙擊:1將鼠標指針移動到所需位置,2然后快速按兩下左鍵并立即放開。
◆ 拖拽:1將鼠標指針移動到某一個對象上,2按住左鍵不放,3然后移動鼠標。
計算機基礎教案12
第一講:計算機系統(tǒng)概述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掌握計算機的產生和發(fā)展,了解計算機的應用領域。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學習計算機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討論、發(fā)言意識和能力。
德育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計算機的產生和發(fā)展
教學難點:無
教學方法:討論法、講授法
教學用具:無
教學過程:
復習舊課:自我介紹,以建立良好師生關系。詢問了解學生學習計算機的各種情況。
導入新課:結合了解到的情況(猜測:參次不齊)給學生以必要的說明:(計算機基礎好的,應謙遜,差的,不要氣餒,大家要互幫互助,共同前進。
講授新課:
一、計算機的產生和發(fā)展
第一臺計算機:ENIAC產生于1946年,美國。再簡單介紹一下它的基本情況。
發(fā)展:以構成計算機電子元器件來劃分,歷經四代。
第一代(1946——1957)電子管
第二代(1958——19xx)晶體管
第三代(1965——1971)中小規(guī)模集成電路
第四代(1972至今)大規(guī)模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
二、計算機的特點
速度快、精度高、容量大、具有邏輯判斷能力、自動化程度高、可靠性高。
三、計算機的應用領域
先讓學生討論5分鐘,再請學生發(fā)言總結(你所了解到的計算機用途有哪些?暢所欲言,彰顯學生個性)
最后教師再做總結。注意滲透一些我國計算機發(fā)展情況,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愛國主義熱情。
反饋與鞏固:根據本節(jié)所學和你本人以前的計算機知識,說一下你對計算機的發(fā)展、特點、應用知道有多少?找三個學生發(fā)言。
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要掌握計算機的產生和發(fā)展,了解計算機的應用領域,樹立起學習計算機的興趣,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布置作業(yè):
1、請你搜集有關資料,來說明計算機的具體應用屬于哪些領域。
2、介紹一下計算機的發(fā)展情況
第二講:計算機系統(tǒng)組成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了解計算機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意識。
德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樹立全面發(fā)展的觀念
教學重點:計算機的系統(tǒng)組成
教學難點: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
教學用具:CPU、內存條、鼠標、鍵盤各一個
教學過程:
復習舊課:提問:計算機的產生和發(fā)展情況?
導入新課:計算機的應用,已深入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為了更好地使用它,我們這節(jié)課來了解一下計算機的組成。
講授新課:
一、計算機的基本結構
一臺計算機要處理和解決人們給予的問題,必須具備兩個最基本的條件:
1、要有計算機的硬件{主機輸入設備輸出設備}
2、要有計算機的軟件(系統(tǒng)軟件、應用軟件)計算機系統(tǒng)是由這兩部分組成的,即硬件系統(tǒng)和軟件系統(tǒng)。
二、計算機的硬件系統(tǒng)
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五大基本部件組成的。出示CPU讓學生觀察
1中央處理器(簡稱CPU)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它由運算器和控制器兩大部件組成,也有人稱它為微處理器。
2存儲器是計算機用來存放程序和數據的存儲裝置。根據功能不同,存儲器分為內存和外存。
出示內存條、軟盤和硬盤讓學生觀察并講解。
內存用于存放當前執(zhí)行的數據和程序,按工作方式分為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前者可讀可寫,斷電后信息全部消失;而后者只能讀取,不能寫入,斷電后信息不會丟失。外存儲器用于存放計算機暫時不用的或需要長期保存的各種程序、數據等信息。例如:軟盤、硬盤、磁帶、光盤都屬于外存。
3輸入設備:鍵盤和鼠標(最常見),還有圖形掃描儀、條形碼閱讀器等也屬于輸入設備。
4輸出設備:主要有顯示器、打印機,再讓學生了解下顯示器、打印機的.分類
三、計算機的軟件系統(tǒng)
1系統(tǒng)軟件
是計算機必須具備的,用以實現計算機系統(tǒng)的管理、控制、運行、維護,并且完成應用程序的裝入、編譯等任務。
如操作系統(tǒng)、編譯程序、數據庫管理程序等都屬于系統(tǒng)軟件。
2應用軟件
是為了解決各種計算機應用中的實際問題而編制的程序。
例如:WORD、WPS、記事本等都屬于應用軟件。
四、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馮*諾依曼原理(也就是“存儲程序”的思想):
程序裝入計算機并啟動該程序后,計算機便能自動按編寫的程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
根據指令的要求控制機器各個部分運行。
最后教師再做總結,注意滲透協(xié)調一致的思想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反饋與鞏固:提問計算機系統(tǒng)的組成是什么?
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要掌握計算機系統(tǒng)的軟硬件組成,了解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樹立起學習計算機的興趣,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布置作業(yè):
1、計算機的軟件系統(tǒng)由什么組成?
2、計算機的硬件系統(tǒng)由什么組成?
第三講:微型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及主要性能指標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了解計算機的配置及性能指標。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想象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意識。德育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意識。教學重點:計算機的配置及性能指標教學難點:對計算機配置的理解教學方法:講授法、實物演示法
教學用具:CPU、軟驅、內存條、主板、顯卡、U盤教學過程:
復習舊課:提問計算機系統(tǒng)構成。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微機系統(tǒng)的配置和性能指標,以使大家對微機有更多的了解,對我們今后的計算機操作有更大的幫助。
講授新課:出示一個主機箱,分別指出主板、電源、磁盤驅動器、有關功能卡等,并講述它們的有關作用。
一、主機
是微型計算機最主要的部件,一般由機箱、主板、電源、磁盤驅動器、有關功能卡組成。
1、中央處理器是微機的心臟,它決定計算機的性能和檔次。另外對學生介紹一下有關CPU的發(fā)展概況,以及中國的目前CPU研發(fā)情況。
2、內存提問學生內存的分類及區(qū)別是什么?
3、磁盤驅動器是微機的外存儲器,功能是實現對磁盤上數據的讀寫操作,分為軟驅和硬驅。
4、光盤驅動器目前用于計算機系統(tǒng)的光盤驅動器有三大類:只讀型、一次性寫入型和可擦寫型。
5、顯示卡又叫圖形加速卡,也叫顯示適配器,簡稱顯卡。介紹顯卡的分類情況。介紹以上幾種部件,都要出示實物,對照講解。
二、微機的外設
1、U盤
它是一種新型的移動存儲交換產品,可用于存儲任何數據文件和在電腦間方便地交換文件。
特點:采用閃存存儲介質和USB接口,具有輕巧精致、使用方便、便于攜帶、容量大、安全可靠、時尚潮流等特點。
同時出示U盤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觀察。
2、顯示器
分為LCD顯示器、CRT顯示器和等離子顯示器(按工作原理分)
3、鍵盤和打印機鍵盤有10
4、10
5、107鍵盤,打印機有針式打印機、噴墨打印機和激光打印機。
6、鼠標
目前常見有機械式和光電式兩種。
三、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的主要性能指標
1、字長
是計算機內部一次可以處理的二進制數碼的位數。
2、存儲容量
是衡量計算機存儲二進制信息量大小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指的是存儲設備可容納二進制信息的最大字節(jié)數。
1B=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3、運算速度
一般用每秒所能執(zhí)行的指令條數來表示。
4、外部設備擴展能力
指微機系統(tǒng)配接各種外部設備的可能性、靈活性和適應性。反饋與鞏固:(讓學生做答。)
1、主機箱內有什么部件?
2、CPU的中文名字叫什么?
3、存儲器的分類及特點是什么?
4、計算機的性能指標有哪些?
課堂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了解計算機的配置和性能指標,使大家對微機有更多的了解,對我們今后的計算機操作及學習有更大的幫助。
布置作業(yè):
1、存儲器的分類及特點是什么?
2、計算機的性能指標有哪些?
計算機基礎教案13
一、教學內容
第二節(jié)高效的信息處理工具——計算機基礎知識
二、教學目標
1、仔細觀察,說說你的計算機系統(tǒng)的外觀組成。
2、制作一張記錄表格,記錄下每個部件的品牌或型號。
三、教學重、難點
微機的基本結構和軟件介紹
四、教法、學法
五、教學過程
。ㄒ唬、復習提問
1、什么叫信息?你心目中的信息社會是怎樣的?
2、什么叫信息技術?
。ǘ⑿轮
1、計算機在信息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2、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和軟件介紹
。1)、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結構
一臺微型計算機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主機、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
◇微型計算機主機部分
主機是整個微機系統(tǒng)的“指揮中心”。主機內有中央處理器(CPU,又名微處理器,是一臺計算機的核心)、存儲器(分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它們是處理和保存信息的場所。內存儲器有ROM與RAM,外存儲器主要有軟盤、硬盤、光盤等)等。
◇微型計算機的輸入設備:鍵盤、鼠標、掃描儀、手寫板、攝像頭、游戲桿、麥克風等。
◇微型計算機的輸出設備:顯示器、打印機、繪圖儀、耳機、音箱等。
◇微型計算機處理信息的一般過程
(2)、計算機軟件
軟件是程序系統(tǒng),是一些控制計算機工作的命令集合及其輔助資料。
。ㄈ、小結:
師:講演輔結合
生:邊學邊練,自主探究
計算機是一種高效的信息處理工具,區(qū)別于普通的信息處理工具,它有自己顯著的特點。掌握微型計算機的硬件組成和軟件知識,這是靈活應用微型計算機的基礎。
六、思考與練習:
。ㄒ唬、練習開機操作
(二)、練習登錄入網操作
。ㄈ⒕毩暿髽思版I盤操作
。ㄋ模、練習關機操作
教學后記
學生初步理解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關系是關鍵點。
計算機基礎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1)熟悉主鍵盤中各字母鍵的位置,了解英文字母鍵的正確指法。
2)掌握鍵盤正確的.使用,學會標準指法操作
二、重點難點
掌握基準鍵鍵位和手指的分工。鍵盤指法。
三、教學內容
1、主鍵盤被分為左右兩部分,分別由左右手指操作,操作時十個手指有明確的分工,各盡其能。
2、在主鍵盤的第三行字母鍵中有8個鍵:ASDF鍵和JKL;鍵,這8個鍵就是”基本鍵”。
3、F、J鍵上各有一個凸起的小圓點或是小橫線或是圓圈,它的作用是用來標記基本鍵位置的、叫定位鍵。
4、關于手指分工
(1)打字時手指放在基本鍵位上。每個手指負責所在鍵位的列。左手的食指負責F列與G列。打上排和下排時,手要先在基準鍵上,打一個字母后要回到原位,再打另一個字母,不要看鍵盤,靠感覺摸。
(2)左小手指-QAZ左無名指-WSX左中指–EDC左食指–RFV TGB
右小手指-P;/右無名指-OL.右中指–IK,右食指–YHN UJM大姆指–空格鍵
5.操作要求
在掌握了打字姿勢和手指分工后,我們要通過練習,來鞏固熟練,在練習之前我們要給同學們提幾個要求:
(1)坐姿端正,肩部放松,兩腳平放。
(2)指尖擊鍵,用力適度,擊鍵快準。
(3)嚴格指法,記牢鍵位,多打多練。
(4)眼睛看屏幕或文稿,練習”盲打”。
教師講解示范
指導學生在鍵盤上認真觀查記背。
四、知識小結
操作鍵盤時十指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不能越俎代庖。擊鍵動作輕、快、準,8個手指保持在基準鍵上,從這8個位置出發(fā)擊打其它鍵,打完即復位。
計算機基礎教案15
我們知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結合促進了計算機通信與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計算機通信與計算機網絡既有密切的聯(lián)系,又有各自的側重點。
計算機通信側重于計算機和計算機之間的通信,涉及到兩者之間的數據處理和數據傳輸,它可能根本就沒有計算機網絡的概念。因為他們之間在有些情況下就沒有形成一個網絡,而是從這一端到另外一端的一個通信系統(tǒng)。
文章目錄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1.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對于計算機網絡強調的是在網絡范圍內的計算機資源的共享是構建在計算機通信的基礎之上,所以說計算機網絡必須具有互連和共享的功能,主要涉及到三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要把兩臺或兩臺以上的計算機相互連接起來,才有可能讓他們彼此之間交換信息信息或者實現資源共享。
其次它們之間是通過什么連在一起的?那就是要通過我們平時所說的傳輸線路,也就是傳輸介質或者傳輸媒介。比如說我們眼睛能夠看得到的雙絞線,同軸電纜或者是光纖等等這些有線的傳輸介質,還有一些我們眼睛看不到的無線電波等無線的傳輸介質。
除了計算機和傳輸介質之外,還需要有網絡設備,比如說我們家里經常用到的以太網交換機路由器等。那么光有這些硬件設備就行了,那當然是不夠的。
因為彼此通信的是計算機,所以說在通信之前還必須要制定某些約定或者規(guī)則。參加通信的所有方都要按照事先的約定來做。那這些約定和規(guī)則就是我們要在以后章節(jié)中學習到的協(xié)議的概念。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把計算機網絡定義為:把分布在不同地點,且具有獨立功能的.多臺計算機,通過通信設備和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功能完善的網絡軟件運行環(huán)境下,以實現系統(tǒng)中資源共享為目標的系統(tǒng),則稱為計算機網絡。
這里所說的網絡軟件是指網絡操作系統(tǒng),網絡協(xié)議和協(xié)議軟件、通信程序以及網絡管理和網絡應用軟件。共享的資源,主要包括計算機網絡中的硬件設備、軟件或數據等。譬如共享的打印機服務器,共享的電影、音樂、圖片和文檔,還有我們通過ftp服務器上傳或下載文件等。
2.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那根據我們剛才所說的計算機網絡的定義,我們從邏輯上或者從功能上可以把一個計算機網絡概括為一個由終端系統(tǒng)和通信子網所組成的一個通信系統(tǒng)。
終端系統(tǒng)我們從這個圖中可以看到,在它四周是由計算機打印機終端控制器和計算機上所能夠提供共享的軟件資源和一些數據庫和應用程序組成的數據源,所以說在有些參考書中也將這部分稱為資源子網。計算機通過一條高速的多路復用線,或者是一條通信電路連接到通信子網的節(jié)點上。
那位于圖中央的這個地球儀就是通信子網,那如果把這個地球儀放大一下,我們可以看到它是由用作信息交換的網絡設備和通信線路所組成的獨立的數據通信系統(tǒng),它承擔全網的數據傳輸轉接等通信處理工作。那在后面的章節(jié)中,我們也會講到集線器與太網交換機分組交換機,路由器等網絡設備。
那如果換個角度,比如說從圖論的角度來看,網絡就是是由節(jié)點和鏈路所構成,節(jié)點又包括邊緣節(jié)點和中間節(jié)點,邊緣節(jié)點構成了我們剛才所說的終端系統(tǒng),包括主機服務器等;中間節(jié)點構成了通信子網中的網絡設備,包括集線器交換機路由器等。鏈路就是我們剛剛所提到的通信線路。
好,現在明白了計算機網絡的定義和組成以后,我們再來了解一下計算機網絡又分為哪些種類呢?每種類型網絡又具有哪些特征?這也是我們將在下一章節(jié)中要學習的內容。
【計算機基礎教案】相關文章: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案02-21
計算機基礎實訓總結12-09
計算機基礎實訓總結06-16
計算機基礎的教學計劃01-31
計算機應用基礎試題及答案03-28
《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訓總結03-16
計算機基礎培訓學習收獲心得10-24
計算機基礎總結范文(通用12篇)11-11
計算機基礎學習心得(7篇)01-10
計算機基礎學習心得 5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