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1-16 09:50:19 教案 投訴 投稿

      科學教案9篇[必備]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9篇[必備]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幼兒能初步了解報紙的用途。

        2、能積極思考,大膽想象,探索報紙的玩法和用報紙剪出越長越好的紙條。

        3、培養(yǎng)幼兒參與活動的樂趣,體驗游戲活動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望遠鏡圖片一張、黑板、磁鐵、廢舊報紙每位幼兒一張、剪刀、籮筐。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談話活動,讓幼兒了解報紙的用途。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探索舊報紙的多種玩法,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和探索欲望。

        活動過程:

        一、根據幼兒生活經驗導入。

        T:“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小禮物,你們猜猜是什么?”

        利用小禮物紙飛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T:“孩子們,你們知道這只紙飛機的材料是什么?

        二、設計層遞提問,幫助幼兒初步了解報紙。

        T:“孩子們,生活中誰最愛看報紙呢?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喜歡看報紙?報紙上有些什么?這張報紙是x月x日,是昨天的報紙,今天是x月x日說明這張報紙怎么了?這張報紙過了日期了,我們把過了日期的報紙叫過期的報紙。

        T:人們會把過期的報紙干什么用呢?小朋友會用過期的報紙干什么?

        三、做做玩玩。

       。1)出示望遠鏡的圖片。

        T提問:這是什么?你能用報紙做成望遠鏡嗎?

       。2)請幼兒想辦法能把望遠鏡做的比剛才長。

        T提問:你能用同一張報紙把望遠鏡做的比剛才長嗎?

        四、幼兒探索用報紙剪出越長越好的`紙條。

        我們要用剪刀來剪報紙,要求剪出的紙條要越長越好,你覺得比剛才難嗎?有沒有信心?

       。1)第一次剪紙條。

        T提問:你們這些紙條是剪出來的。你們看這里有一位小朋友比你們都剪的長,你們想想她是怎么剪得?

        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紙的長邊和短邊連起來剪,且不能剪斷這樣才能剪出越長越好的紙條。

       。2)幼兒第二次剪紙條,比賽誰剪紙條要越長越好,就是冠軍。

        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同樣的方法剪紙條的長短和剪得粗細有關。

        五、整理。

        今天,我們玩過期報紙的游戲就要結束了,孩子們你們看我們的桌子上和地上都是報紙,請你們把報紙揉成團,紙團有什么用?現在,我們一起去外面玩投球去嘍!

        活動反思:

        在本活動中,幼兒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在快樂中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并樂意把自己所想、所做的跟老師和同伴分享,其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

        在本活動中,我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性,讓孩子們自主積極探索,懂得報紙除了可以看外,還可以有許多用途。從而體驗到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獲得自信心,實現自我價值。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2.引導幼兒發(fā)現許多東西都需要泥土,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3.幫助幼兒初步了解蚯蚓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1.為幼兒提供有關蚯蚓的多媒體課件,豐富有關蚯蚓的知識。

        2.給幼兒講述有關蚯蚓的故事,幫助幼兒了解蚯蚓的作用。

        活動過程:

       1、過幼兒觀看圖片,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看到的哪些東西需要泥土? 還知道泥土有什么?小結:泥土的用處真大,泥土是我們的好朋友。

        2、啟發(fā)幼兒交流:哪些東西離不開泥土?泥土里有什么?(泥土里有小蟲,有小石子,有蚯蚓,花、草、樹……離不開土。)

        3、組織談話:

        (1) 蚯蚓張的什么樣?它生活在什么地方?

       。2) 你在哪里見過蚯蚓?

        4、欣賞故事《誰松的土》,向幼兒介紹泥土對于動植物和人類的重要作用。

        5、聽音樂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蚯蚓的'生活習性。

       。1)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學小蚯蚓爬、吃東西、松土、曬太陽等動作。

       。2)如果你是一條小蚯蚓,你會做什么?

        6、學習兒歌《小蚯蚓》,激發(fā)幼兒愛護泥土、關愛泥土中的動植物的情感:

        (1) 如果沒有土,樹、花、草、小螞蟻、小蝴蝶會怎么樣呢?

       。2) 如果沒有這些動植物,泥土會高興嗎?

        活動延伸:

        啟發(fā)幼兒思考泥土有好朋友,自己也應給和好朋友歡樂相處。雨后,帶領幼兒在幼兒園的草地上邊尋找并觀察蚯蚓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與其他同學共同研究三種土壤的主要差別。

        2.能正確使用實驗法研究三種土壤的滲水能力,從而推測出三種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過對比實驗總結出某種物體適合生長在哪種類型的土壤中。

        4.能對實驗結果產生原因進行解釋。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探究土壤的滲水能力。

        【教學難點】觀察同一種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長情況。

        【課前準備】

        配套實驗材料、燒杯等。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活動1及活動2。第二課時,完成活動3及拓展部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影響?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長的情況有什么不同?

        二、指導學生探究認識不同的土壤。

        1.指導學生觀察課文中三種土壤的照片。

        2.讓學生觀察三種土壤,比較它們的顆粒大小、顏色和黏性。

        3.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發(fā)現,共同找出三種土壤的區(qū)別。

        4.歸納小結。

        三、指導學生進行滲水比賽。

        1.提出問題,交代活動的任務。

        2.讓學生猜想哪種土壤的滲水能力強。

        3.讓學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在課文給出的橫線上。

        4.讓學生按照課文給出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

        5.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6.讓學生根據實驗結果進行歸納小結。

        四、指導學生探究豆苗在哪種土中長得好。

        1.引導學生根據前面的活動經驗進行推測,豆苗在哪種土中長得好。

        2.讓學生把推測的結果和理由填在課文給出的橫線上。

        3.學生按照課文的提示進行實驗。

        五、指導學生調查適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長的植物。

        1.提出調查的要求。

        2.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科學教案 篇4

        設計理念:

        充分利用課堂,讓學生回味,找出微生物的特點,發(fā)現學習的內容和生活聯(lián)系的很緊密,讓孩子們喜歡課堂并完成導學目標。

        導學目標:

        1、通過“食物品嘗會”活動,學會從提出的問題中進行準確的猜想與假設。(重點)

        2、學會搜集資料,驗證猜想方法。

        3、能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什么是微生物。處理好微生物于人類的關系,明白有害微生物是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的(難點)

        學習準備:

        1.白蘿卜、酸蘿卜;新鮮豆腐、霉豆腐;生面團、面包。每人一雙筷子。一次性塑料碗。

        2.每個小組一張實驗記錄單;搜集相關微生物的資料。

        導學引領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獨學:今天的早餐你都吃了些什么食物?并且還請你認真想一想這些食物大致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出來的?

        2.對學:對子間互相交流一下。

        3.群學: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吃的食物情況,并且認真研討一下這些食物的大致制作方法。并進行小組總結。

        4.大展示:小組代表在班上進行匯報。

        5.學生代表進行總結:我們平常吃的食物大致是用 、 、 、 、 等方法制作出來的.。

        二、品嘗討論,發(fā)現問題。

        1.獨學:各小組出示這些食物(白蘿卜、酸蘿卜;新鮮豆腐、霉豆腐;生面團、面包)認識一下。

        2.群學:各小組成員按照實驗記錄單上的食物序號進行有秩序的品嘗。

        品嘗時溫馨提示:

       、俑餍〗M成員每人一雙筷子,按照實驗記錄單上的序號(1~6號)有秩序地品嘗。

       、谄穱L時,認真仔細觀察和體會這些食物,在加工前后有什么變化,將這些變化填寫在表中。

        ③品嘗完畢后,整理材料,在記錄單上寫出自己的發(fā)現。

        “食物品嘗會”實驗記錄單

        五年級 小組名稱 成員

        6.大展示:小組代表進行匯報。說出自己的猜想。

        四、搜集資料,驗證猜想。

        1.讀一讀課題:尋找微生物

        2.獨學:閱讀書P57~P58頁的內容。出示導學提綱:①搜集資料,驗證猜想,是微生物中的哪些成員讓酸蘿卜、霉豆腐、面包變得這么好吃的呢?②查閱資料了解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的特點是什么。③搜集尋找,你知道微生物這個大家族中還有哪些成員?明白有害微生物是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知道怎樣處理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3.對學:對子間交流一下各自找的答案及相關資料。

        3.群學:在小組內進行匯報,總結一下,便于進行匯報。

        4.大展示:小組代表在班上進行匯報。

        總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微生物;

        微生物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找到了讓面包變松軟可口的是________;酸蘿卜、泡菜是________中的________的功勞。霉豆腐上面的________,________等。

        五、閱讀資料,尋找微生物。

        1.微生物為人類釀造了許多可口的食物,可以說是人類的一大好朋友。那么反過來說是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人類的朋友呢?

        2.獨學:請各小組成員將自己課外查找的資料進行整理,了解這些微生物的名稱、特點、及其危害。

        3..對學:對子間互相交流一下。

        4.群學:在小組內進行匯報,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的資料待會兒匯報。

        5.大展示:小組代表在班上進行匯報。

        6.總結:對我們有害中的微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拓展活動:了解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1.群學:在小組討論,怎樣處理好我們與微生物之間的關系?為了防御有害微生物的侵犯,我們平時應該怎樣做?

        2.大展示:小組代表在班上進行匯報。

        3.為了了解更深,我們課后可以繼續(xù)研究。

        七:反饋與檢測

        練習冊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歡快活潑的情緒、輕巧的聲音清晰、準確地演唱歌曲《火車開啦》。

        2、通過歌曲的游戲,養(yǎng)成學生聽音樂做動作的習慣。

        3、能結合自己的感受與同學們一起讀出三聲部節(jié)奏。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

        教學內容:

        1、學唱與表演《火車開啦》

        2、編創(chuàng)與活動《火車開啦》

        教學過程:

        同學們,老師問你一個問題:誰坐過火車呀?啊!有這么多的同學都見到過火車,那老是想考考大家,看看誰最留心:火車它都發(fā)出什么聲音?(轟隆;嗚-;卡嚓卡嚓)同學們真細心,比老師記得還清楚。嗚的聲音,我們說是火車的叫聲;轟隆的聲音,我們說是火車大輪的聲音;卡嚓的聲音,我們說是小輪的聲音。老師特別喜歡聽火車的叫聲,大家來模仿火車叫聲好不好?(嗚-)大家再來學一學大輪的聲音(轟隆)大家再來學一學小輪的聲音(卡嚓卡嚓)大家學的真好!老師現在分一下工:一組同學模仿火車的叫聲,二組和三組的同學模仿大輪的聲音(我們大家一起試一次);四五組來模仿小輪的聲音,和二三組一起試一次;我們大家合在一起來配合一次。

        我們這列火車開得真棒!我們聽一聽,又有一列火車開來了。(歌曲范唱)看來坐在這列火車里的小朋友真高興,他們和我們一樣也在模仿火車輪子發(fā)出的聲音,他們模仿的.是大輪子還是小輪子,我們再來聽聽(歌曲范唱)。哦,這次我們都知道了是模仿小輪子。他們高高興興在唱什么呢?我們一起再來聽聽(歌曲范唱)。我們小聲地一起讀一讀歌詞。老師已經學會了這首歌曲,大家聽老師唱一遍。我們小聲的一起唱一遍。(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重點教學,加上三聲部的強弱變化)老師發(fā)現同學們都已經坐不住了,都想坐一坐自己開得的小火車。

        下面我們小組之間互相討論一下,誰扮演司機、誰扮演乘客,還有你們這列火車準備去哪里,路線應該怎么走?(小組討論)**組來,你們準備去哪里?哦,其余的同學我們演唱這首歌曲。現在,開往方面去的火車就要開車了,請大家準備好!(歌曲伴奏)這兩個組的小火車開得真不錯!老師想和大家做一個"起名字"在游戲。大家將小椅子都擺在墻的四周,大家圍成一個圓圈站在小椅子旁邊。這里有三個沒有起名字的火車站,老師請四名同學唱著《火車開啦》這首歌曲從北京站出發(fā),在沒有名字的一個站停下,誰能夠通過站長的測試,誰可以將自己的名字寫在站牌上。你們幾個來試試,老師來當站長。(教師彈琴伴奏)站長開始考試了:"兒童的火車向前開,我們的心情多愉快,轟隆隆隆隆轟隆隆,快樂的歌兒唱起來。"大家覺得誰表現最好?那好,我們讓**寫上他自己的名字。(往返三次)這節(jié)課我們大家表現的真不錯,不僅學會了歌曲,還為火車站起了名字。同學們,我們這節(jié)課就到這里,下課!大家隨著音樂走出教室。

        教學反思:

        《火車開啦》是一節(jié)把唱歌和游戲集于一體的綜合課,在上課時大部分幼兒能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也能積極地配合我,這是我在備課時沒有想到的,因為小班幼兒年齡較小,讓他們做游戲我怕課堂紀律難以控制,但是實際的課堂效果還是令我滿意的,幼兒們的興致都很高,也比較聽指揮。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激發(fā)科學探究的興趣。

        2、進一步感知鼻子的作用。

        3、能認真傾聽他人的發(fā)言。

        活動準備

        氣味比較濃的東西(醋、芳香劑、香水等等)、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在上次活動中,大家認識了我們的鼻子,知道了鼻子有不同的種類,你還記得有哪些嗎?

        ——師:大家的鼻子都很漂亮,那請問我們的`鼻子有什么作用呢?

        二、感知體驗。

        ——請幼兒捏住自己的鼻子,過10—20秒后請幼兒說說感覺,并說說為什么?

        ——教師小結:鼻子可以幫助我們呼吸,也就是說可以幫助我們把新鮮空氣吸進身體,再把身體里的廢氣呼出來。如果堵住了鼻子,就會很難受。時間長了,還會有生命危險,所以,小朋友玩的時候千萬不要堵住鼻子,例如,用枕頭捂住頭就是非常危險的,那會讓鼻子無法呼吸。

        ——教師出示氣味比較濃的東西,請幼兒聞一聞,并說一說聞到的氣味。

        ——請幼兒先聞一聞醋,再聞一聞香水。讓幼兒說一說喜歡哪一種氣味,為什么?

        ——教師小結:鼻子的主要作用是呼吸,不過鼻子還有一個特殊功能,它能聞氣味。

        三、故事分享。

        ——教師利用課件《用鼻子聞一聞》與幼兒分享故事。

        ——請幼兒說一說,故事中的小猴都聞到了哪些味道?

        ——小猴后來為什么聞不到味道了?它心里是怎么想的?

        ——教師小結:鼻子可以幫助我們呼吸,還可以聞到各種氣味,我們要好好保護我們的鼻子。

        四、快樂游戲。

        ——請幼兒到幼兒園周圍聞一聞,說說聞到了什么氣味,喜歡哪種氣味。

        活動應變

        教師在引導幼兒回答問題時,可以邊復述故事,邊讓幼兒回答。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聞一聞,說說聞到了什么氣味,喜歡哪種氣味。

        區(qū)角活動

        科學區(qū):用透明塑料小瓶裝一些醬油、醋、可樂、白酒、水等放在區(qū)域內,引導幼兒去聞一聞,鍛煉幼兒的嗅覺。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在種植區(qū)種植一些清香的花卉。例如:桂花等。

        家園同步

        家長可以讓幼兒聞一聞食物的味道,并讓幼兒說一說這些味道,自己喜歡哪一個,不喜歡哪一個。

        隨機教育

        提示幼兒注意鼻子的安全。

        附錄:《用鼻子聞一聞》

        小猴的鼻子特別的靈敏,它能聞到很多的氣味,早上上學路上它要路過一個公園,公園里的花草散發(fā)出來的香氣讓它心曠神怡。走一會兒要路過一個垃圾處理房,那里的味道臭臭的,它可不喜歡,大踏步地往前走,趕緊離開這里。路邊遇到一個人抽煙,濃濃的煙味把小猴嗆得直咳嗽。終于來到了幼兒園,幼兒園的環(huán)境真是舒服。突然小猴聞到了一股非常濃郁的香味,小猴順著香味找去,原來是廚房的阿姨們在準備午餐,哇,好香的飯菜啊,饞得小猴直流口水。小猴心想,有鼻子可真好啊,可以聞到這么香的香味?墒,有一天,小猴突然聞不到一點的味道了,還不停地打噴嚏。它著急地問媽媽:媽媽我的鼻子是怎么了?媽媽告訴它:你感冒了,鼻塞了,自然聞不到味道了,等你感冒好了又能聞到了。小猴長舒了一口氣,哦,原來是這樣。小猴說:我要好好鍛煉身體,保護好鼻子,不再讓自己感冒。

      科學教案 篇7

        思考:

        1、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材料投放是否適宜,要發(fā)展孩子哪方面的經驗,材料的量是否合適?

        2、你覺得教師投放的材料巧在哪里?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獲得有關容積守恒的經驗。

        2、樂意與同伴一起探究,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大小、形狀不同的透明瓶子若干,大小相同的杯子每組2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桌上的兩個形狀不同的瓶子,里面的水是一樣多嗎?說說哪個多,哪個少?你是怎么知道的,說說自己的想法?

        2、過度小結:那我們來做個實驗,看看到底是哪個多,或者一樣多。

        二、實驗

        1、師:(介紹材料)我桌上有二個杯子,誰來說說看是怎樣的杯子?(哦,是兩個一樣大小的杯子,還有刻度,請你們來試試做下實驗,看看到底是哪個多,或者一樣多。

        2、幼兒操作

        3、師:你發(fā)現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討論:實驗方法以及孩子的發(fā)現。(將瓶中的水分別倒入相同的杯子中,得出結論一樣多)

        2、再次驗證:把杯子里的水倒進瓶中,感知不同的瓶子,裝的水是不是一樣多?

        3、為什么相同的水放在不同形狀的瓶子中,看起來不一樣?

        4、小結:原來只有用二個相同的有刻度的'物品才能證明二瓶水是否一樣多。瓶子的高矮、粗細不影響水的多少。

        三、驗證試驗

        1. 水一會兒變多,一會兒變少,到底是不是盛水的瓶子在搞怪呢?

        2、介紹材料:一組有大小不同的瓶子、一個有刻度的杯子。

        師:這些是我們小朋友收集來的瓶子,我發(fā)現這個水瓶身上有些數字,你們看見了嗎?這是什么意思呢?(哦,讓我清楚地知道這個瓶子里裝了多少水。)

        3、要求:那現在請小朋友把水裝到有標記的這個水位,然后再把水分別倒入大小不一的瓶子后,你發(fā)現了什么?(一樣多的水裝在不一樣的杯子里,看上去有多有少,很有趣。)

        4、幼兒記錄(水位不一樣)

        5、小結:①水位的高低與瓶子的粗細有關。

       、谝粯佣嗟乃b在不一樣的杯子里,看上去有多有少,實際上水杯里的水沒變,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水的容量不受容器外觀變化而變化。

        四、延伸活動

        1、師:誒,我這里還有兩個瓶子,里面裝的水哪個多,哪個少,又或者一樣多呢?

        2、師:這里面裝的水看上去一樣多,但是瓶子大小不一樣,所以不能很準確地知道,所以我們也要經過實驗才能知道,或者看刻度線也能知道。

      科學教案 篇8

       。ㄒ唬┙虒W目標:

        科學知識

        1. 了解心臟和血管的作用和保健。2. 探究心跳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能力培養(yǎng)

        1.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2. 培養(yǎng)學生類比推理、搜集整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 保持探究人體奧秘的欲望。2. 體會合作的意義,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意識到愛惜自己、珍惜生命。

        (二)設計意圖:

        “保護心臟”是“生理與健康”單元中的第三課。本單元從健康角度著手,通過觀察、實驗、對比、收集資料等探究活動形式,讓學生了解心臟和血管的作用和保;探究心跳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同時進一步發(fā)展他們的分析問題、類比推理、搜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課是單元的第三課,經過前兩課學習學生已逐步熟悉了該類研究身體內部結構的“解暗箱”課的學習方法。在本課中學生將繼續(xù)通過分析、推理、比較等“解暗箱”的方法,獲得與心臟血管有關的科學知識。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嘗試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影響心跳快慢的各種因素,讓學生始終保持探究人體奧秘的欲望使探究活動于課堂學習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可讓學生通過合作參與到一個一個的活動,使探究活動在合作中開展得有聲有色,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開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

       。ㄈ┙虒W流程:

        觀察——分析——比較——推理——歸納。

       。ㄋ模┲攸c難點:

        了解心臟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ㄎ澹┱n時安排:2課時

       。┙虒W準備

        一次性水杯(約70毫升),250毫升或1.25升的空飲料瓶,塑料盆,一桶清水等。

       。ㄆ撸┙虒W過程:

        一、活動一:心臟的“工作量”有多大?

        這個活動的目的是,通過簡單的模擬活動了解心臟跳動時的“工作量”。其方法是用杯子裝水和倒水,模擬心臟輸送血液,認識心臟的功能,并體驗心臟的工作強度,從而認識心臟的功能,知道心臟保健的重要性。這個活動操作容易,材料易找,可以讓學生充分活動起來。

        活動需要準備的材料有:約70毫升的塑料水杯一個、250毫升的空礦泉水瓶一個、塑料盆兩個、一桶清水。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人的心臟工作的情況,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心跳能讓約70毫升的血液流向全身,人的心跳每分鐘約有75次,那么心臟1分鐘內向全身輸送的血液量就有5000多毫升了。

        活動開始時,先用空礦泉水瓶分多次,把5000毫升水倒進一個空的塑料盆中。然后用塑料杯子迅速把盆子里的水,一杯一杯地裝起來再倒進另一個空的塑料盆中,數一數用1分鐘時間能倒多少杯?也可以試一試,按1分鐘75杯的速度倒水,按這個速度,算一算一個小時能倒多少杯?一天又能倒多少杯?如果按照這樣一天不停地倒水,人會有什么感覺呢?

        活動與心臟的跳動聯(lián)系起來,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想像一下我們的心臟的工作強度有多大。

        血液在全身循環(huán)流動的管道叫做血管。不同大小血管的工作也各不相同。動脈把血液從心臟帶出,靜脈把血液帶回心臟,而毛細血管(比毛發(fā)還細)則把這兩種血管連接起來。

        心臟一直不斷地在跳動,就算你睡著了,心臟也不會停止跳動的。心肌非常特別,能夠不停地搏動,使血液循環(huán)。

        引申的問題:

        a.人身上的血管都是一樣的嗎?

        人身上的血管分兩大類:負責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全身各處的,叫動脈;負責把全身各處的血液輸送回心臟的,叫靜脈。

        b.人身體內的血管有多少?

        血管從心臟開始,分布在我們身體內的四面八方。把人體內的血管和毛細血管統(tǒng)統(tǒng)加起來,總共有10萬千米長。

        c.獻血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如果失血量不超過總血量的10%,就不會出現明顯的不良后果。一個正常人獻200毫升血,僅占血液總量的4%~5%,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d.血液里有些什么?

        血液的主要成分有四種:血漿、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漿是一種淡黃色的液體,含有很多物質,包括各種礦物質、糖類、脂類、蛋白質、激素、酶、維生素及水分等,可以提供能量,滿足我們成長的需要。體積極小的紅細胞可以攜帶氧氣。白細胞能和細菌斗爭,清潔血液。血小板有助于血液的凝結。

        e.血液是怎樣凝結的?

        如果血管受到損害,血液就會變得稠而黏,封住血管的缺口。假如你不小心割傷了,你就可以看到血液凝結的過程(血液先從切口處流出來來,然后黏糊糊地凝在一起,封住切口,最后血液凝塊變硬,形成痂)。

        f.血液是在哪兒制造的?

        新的血液是在某些骨頭內部的膠狀骨髓里制造的,再由骨頭里的微小血管把新造出的血細胞帶走。

        1.引導

        當一個人心臟停止跳動的時候,就意味著死亡。那你們知道心臟的工作量有多大嗎?

        2.媒體

        人的心臟工作情況視頻,在片斷中要呈現血液在心臟有節(jié)奏的跳動下在血管流動;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心跳能讓約70毫升的血液流向全身,人的心跳每分鐘約75下,1分鐘向全身輸送的血液量就有5000多毫升。

        3.任務

        通過模擬實驗,研究心臟的“工作量”有多大。

        4.活動

        按照課本的要求完成探究試驗一和試驗二,完成實驗表格(舀多大的一杯水?1分鐘可舀多少次?推算按1分鐘75杯的速度倒水,算算1小時能倒多少杯,一天又能到多少杯?把活動于心臟的跳動聯(lián)系起來,你覺得心臟的工作強度有多大?)

        (1)、學生實驗。

        (2)、填寫實驗報告。

        5.交流

        6.小組匯報。

        二、拓展:心臟一天泵出多少血

        讓學生通過計算,了解心臟一天要輸送多少毫升的血液,了解心臟的工作強度有多大,從而認識心臟的功能,知道擁有一個健康而強壯的心臟是多么的重要。

        心臟一天要輸送的血液:70毫升×75×60×24=7560000毫升=7560升(心臟每跳動一次輸送血液約70毫升,心臟每分鐘跳動約75次,每小時有60分鐘,每天有24小時)

        資料1:人體內的“高速公路”網絡——心臟和血管。

        通過閱讀資料,讓學生了解人體內的一個重要器官——心臟,以及遍布全身并流淌著血液的血管,對人體的心臟和血管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三、活動二:心跳次數與運動的'關系

        在手腕上尋找能感覺到脈搏的地方,預測脈搏會發(fā)生的變化,測量平靜時、劇烈運動1分鐘后和運動完畢休息3分鐘后,在1分鐘內脈搏的次數,探究心跳快慢與運動的關系,比較數據,得出結論,看看是否與預測的數據一致。保留數據,一年后再測,看看是否有變化。

        這個活動首先是要找到人手腕上的脈搏,脈搏能夠表示心跳速率的快慢。心臟每搏動一次,血液就會涌向手腕內的動脈一次。如果把兩個手指頭(食指和中指)按在另一只手的手腕上,就會感覺到輕輕的搏動,這就是脈搏。不要用大拇指來感覺脈搏,因為大拇指也有它自己的脈搏。

        脈搏測量可以按教材的要求,分3次進行,先在沒有做任何運動的

        情況下,即人在平靜時測量1分鐘脈搏的跳動。然后劇烈運動1分鐘,如跳繩、跑步等,停下來后,馬上測量1分鐘脈搏的跳動。再就是運動完畢休息3分鐘后,再測量1分鐘脈搏的跳動。(測量時,為了減少誤差,可以都分別測量3次,取其平均值。)

        讓學生比較3次的測量數據,看看可以發(fā)現什么,是不是與預測的結果一樣。

        把手指搭在手腕內側,可以感覺脈搏。人體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感覺到脈搏,如頸部、太陽穴等。人在休息時,心跳較緩;在活動時,心跳則會加快;劇烈運動會增加心跳的速率及強度。心臟強健的征兆是:劇烈運動后,脈搏很快恢復正常。只要心跳停止4分鐘,腦部便會受到傷害,甚至一命嗚呼。正常的心臟跳動次數保持在60~100次/分鐘,如果心律不規(guī)則,或心律異常的過緩或過快,被稱為心律失常。

        引申的問題:

        a.為什么劇烈運動時心跳會加快?

        運動時,血液循環(huán)速度加快,交感神經特別興奮,這就要求心率加快,心臟收縮力加強,以適應血液循環(huán)加快的需要。

        b.跑步對心臟健康有好處嗎?

        心臟加倍工作時,心臟本身需要的血流量也大大增加,心肌本身也得到更多的養(yǎng)料和氧氣供應,心臟就借此機會得到增強。

        1.引導

        還記得我們在研究運動對呼吸的時候嗎?找?guī)孜煌瑢W回憶一下運動后你的呼吸有什么變化?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心跳次數與運動的關系。你打算如何進行研究?(學生可能提出了很多的方案,對合理的方案教師都應給予肯定。)聽心跳除了用聽筒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般通過測量脈搏來了解心臟跳動的次數。

        2.講述

        如何正確測定自己的脈搏。

        3.任務

        組內成員相互測定平靜時1分鐘的脈搏次數,并做好記錄。

        4.活動

        分組選擇你們組員都共同喜歡的運動,分別測定經過劇烈運動后小組成員1分鐘內的脈搏跳動次數以及休息3分鐘后的脈搏跳動次數,并做好記錄。

        5.提問

        通過剛才的測定以及對數量的比較,你有什么發(fā)現?

        6.小結

        結合學生的發(fā)現進行小結。

        四、拓展: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心跳的快慢呢?

        本活動是一個拓展的內容,讓學生通過調查了解不同性別、年齡的人的脈搏次數,繼續(xù)研究影響心跳快慢的其他因素。把調查研究的數據,用簡單的報告形式撰寫出來,與同學們交流。

        1.任務

        整理上一節(jié)課實驗數據,結合課本的提示,并在網上查閱相關的資料。

        2.交流

        以手抄報形式表現心臟每天工作的情況。

        資料2:保持心臟和血管的健康

        學生學習資料和查找資料,了解保持心臟和血管健康的方法。保持心臟健康的途徑有:消除過多的體重;不吸煙;少攝食飽和脂肪,多吃纖維;每周運動3次以上,每次持續(xù)20分鐘(如跑步、打球或游泳等)。

        通過上網查閱資料,盡可能多找出影響心跳快慢的因素。請學生找出一個最想研究的因素進行深入的研究,并完成研究報告。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大膽講述自己知道的"動物之最",體驗交流分享的樂趣。

        2、知道各種“動物之最”,積累相關經驗。

        3、主動探索“動物之最”的問題,積極尋找答案。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動物之最"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動物之最的話題。

        謎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猜一個關于動物的謎語:頭小四腿長,脖子高過墻,身穿花皮襖,不聲又不響。小朋友們猜出來了嗎?

        提問:小朋友們真聰明,答案就是長頸鹿,你們知道長頸鹿為什么長得這么高嗎?它長這么高有什么好處嗎?

        小結:長頸鹿是動物王國里面長得最高的小動物,它長長的脖子可以使他看的更遠,很快就能發(fā)現敵情,這樣它就能很快的逃走,它還能吃到大樹頂上最新鮮的葉子呢!

        二、辯論的形式,說說幾個“動物之最”

        1、提問:你們知道最重的動物是哪一個嗎?幼兒辯論。

        小結:(出示圖片),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最重的動物,平均有26米長,平均體重有150噸。

        2、提問:你知道跑的最快的動物是什么嗎?幼兒辯論。

        小結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獵豹)獵豹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動物,他的最高時速達110公里,相當于高速行駛的小汽車的速度,他可真是了不起。

        3、猜測:有一種動物活了152年,據科學家研究,有的能活到200多歲呢!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我們一起來看看動物中的老壽星(出示海龜龜)

        三、出示一些“動物之最”,幫助幼兒認識了解

        簡單介紹飛的最快的昆蟲,最小的鳥,最大的鳥,游得最快的魚,最厲害的恐龍

       。ㄒ来纬鍪景拇罄麃嗱唑,蜂鳥,鴕鳥,旗魚,霸王龍的圖片)

        小結:今天我們看來好多的動物之最,有最重的藍鯨,跑的最快的獵豹,最大的鳥鴕鳥,最長壽的烏龜,飛得最快的蜻蜓,最小的鳥蜂鳥,最大的鳥鴕鳥,游得最快的魚旗魚,最厲害的恐龍霸王龍。

        四、分組搶答游戲,鞏固學習到的知識

        游戲規(guī)則:將幼兒分成3組,舉手回答知道哪些動物之最,哪個小組回答正確的次數最多的獲勝。

        教師小結講評。

        活動反思:

        幼兒有一定的基礎,但是認知不全,記錄自己認知的能力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對教師現場用簡筆畫記錄的方式感興趣?傮w說來,教學內容對幼兒有吸引力,但是幼兒交流分享的習慣和方法需要培養(yǎng)。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7-20

      [經典]科學教案09-02

      (經典)科學教案08-01

      科學教案(精選)08-14

      【精選】科學教案07-29

      科學教案(精選)10-29

      科學教案【經典】10-19

      科學教案(經典)09-26

      【經典】科學教案08-31

      (精選)科學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