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小學語文教案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埃及博物館
埃及博物館是個世界級的重量博物館,收藏多達十萬件,其中的文物展品多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博物館一樓展示大件物品,按年代順時針方向排列,重要作品有由吉薩運來的孟卡拉王三人組雕像,及亞歷山大大帝時代的繪畫雕塑。二樓的重點展品是圖坦卡門、海特菲莉斯陵墓出土文物的東北藝廊。圖坦卡蒙是最具傳奇性的法老王,九歲即位、十八歲便駕崩,這里展示有他的黃金面具,還有四具鍍金木質神龕,內層套著金質的棺木;樓上精品展示柜里有象牙、鍍金或黑石制成的小型雕像。
尼羅河
全長6700公里,長度為世界第一,水量為世界第二。尼羅河谷和三角洲是埃及文化的搖籃,也是世界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在埃及境內長度為1530公里,兩岸形成3-16公里寬的河谷,到開羅后分成兩條支流,流入地中海,這兩條支流形成了尼羅河三角洲,面積24000平方公里,是埃及人口最稠密、最富饒的地區(qū),人口占全國總數(shù)的99%,可耕地占全國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二。埃及水源幾乎完全來自尼羅河。尼羅河上有許多游船,其中仿法老時期船只修造的又名法老船,夜晚法老船泛舟河上,可觀看兩岸旖旎風光,船上有著名的東方舞表演。
吉薩金字塔區(qū)
埃及境內共有八十多座金字塔,其中以吉薩地區(qū)最有名。這里有三座大型金字塔、人面獅身像及許多小金字塔組成。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景之一?ǚ蚪鹱炙群蚪鹱炙,但因地基較高、頂端保持得較完整,所以乍看之下好像較大。最小的一座是孟卡拉金字塔;胡夫、卡夫爾及孟卡拉三位法老王是祖孫三代,孟卡拉體恤百姓的'辛苦,金字塔建得特別小,但建筑較華麗。
胡夫金字塔后有一座太陽船博物館,太陽船可能是運送法老王木乃伊的交通工具,雖值一看但門票最貴。胡夫金字塔東邊有三座高20公尺的小金字塔,是胡夫妻子及妹妹的墓地。
孟卡拉金字塔東面山坡下500公尺處就是斯芬克斯人面獅身像,是過去王權的象征。吉薩區(qū)著名的夜晚聲光秀就在人面獅身像正面舉行,是欣賞金字塔的另一種方式。
度假勝地——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港是埃及最大的海港,也是地中海岸的度假勝地、歷史古城。亞歷山大于西元前332年建城,因為終年氣候溫和,是埃及的夏都;在托勒密王朝時人文薈萃,是孕育各類學者及文學家的搖籃。亞歷山大港的古跡不少,但大多已不復舊觀,所以不妨帶著度假的心情前來:參觀古跡外也可欣賞海景、品嘗海鮮及逛街購物。
亞歷山大的燈塔是世界七大奇景之一,遺址在法羅斯島東端。燈塔巧妙的設計原理至今都還是個謎,十一世紀時遭戰(zhàn)爭及地震破壞而蕩然無存,只有碉堡西北角的石材中,還混雜些許當年燈塔的碎石。
龐貝柱又稱騎士之柱,是個高27公尺的粉紅色亞斯文花崗巖石柱,建于西元297年。原是為紀念戴奧克雷軒皇帝,后來卻成為航海者的指標。從龐貝柱后方步行約10分鐘,就是空修卡發(fā)墓窖。自羅馬時期起就是埃及最大的墓地,可溯至西元一至二世紀。墓分三層,有融合希臘及羅馬美術風格的華麗浮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入門處四個紫色花崗巖的精美石棺。由王宮出口右轉,便是通往猶太區(qū)的曲折小弄堂,吊掛在陽臺上或鐵窗上五顏六色的小花一路伴你隨行,小酒館、小飯館和咖啡屋擺設的可愛優(yōu)雅。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爺”、“棵”等十個生字,認識“父”“人”等5個偏旁,會寫“不、開、四、五”4個字。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讀出一定的語氣。
3、 結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與樹的關系,知道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發(fā)展。
教學重、難點
1、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識字規(guī)律。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讀出一定的語氣。
教學準備
學生:觀察生活環(huán)境中的樹木,把喜歡的樹畫下來,準備張貼。
結合自己的觀察,向爸爸媽媽了解人們?yōu)楸Wo樹木做了哪些事。
教師:查找有關樹木的資料,以及人類保護樹木的各種方法。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爺”、“棵”等十個生字,認識“父”“人”等5個偏旁,會寫“不、開、四、五”4個字。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讀出一定的語氣。
二、教學重點: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識字規(guī)律。
三、教學難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讀出一定的語氣。
四、教學過程:
。ㄒ唬、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1、學生朗誦表演《輕輕地》。問:小朋友還記得小兔、小狗是怎樣愛護小草的嗎?一起朗誦。
2、出示課題。談話:大家這么愛護小草,又是怎樣對待樹木的,齊讀課題。
3、啟發(fā)學生質疑: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把生字畫出來多讀幾遍,記住生字的讀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開火車讀,重點指導“穿、暖、冷、傘、熱”。
3、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4、檢查朗讀。
。1)認識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相機指導。
教師通過范讀或領讀指導學生讀好課文中的輕聲詞語。
指導學生初步掌握自然段的停頓。
5、齊讀課文。
。ㄈ⒄J記生字
1復習“木、日、 、穴”4個偏旁。(指名認讀)
2指導認識“ 、 、 、 、 ”5個新偏旁。
3交流識記字形的方法。
。ㄋ模、指導書寫生字“不、開”
1、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不、開”的筆順,按筆順先描寫,再獨立寫兩個。
2、展評:學生自查字糾。
五、作業(yè)布置: 把“不、開”每個字
六、板書設計: 不、開
七、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讀出一定的語氣。
2、 結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與樹的關系,知道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發(fā)展。
二、教學重點: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識字規(guī)律。
三、教學過程: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讀出一定的語氣。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
1、做“開火車”游戲,認讀要求會寫的字。
2、聽寫生字“不、開”。
。ǘ、學習課文、指導朗讀
1、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交流讀懂了什么?
。2)指導朗讀,注意停頓。
2、討論第二段。
。1)出示“掉光葉子的小樹”圖,引導學生觀察說話。問:小樹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
。2)出示“爺爺為小樹穿衣服”圖,引導學生觀察說話。問:爺爺在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
。3)讀第二段,找出寫爺爺保護小樹的句子,引導學生質疑。問: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4)引導學生看圖,理解“暖和的衣裳”指什么。啟發(fā)想象:這時候,小樹的心情怎樣?如果你是小樹,會對爺爺說什么?
(5)指導朗讀,師范讀,學生模仿。
3、學習第三段。
。1)看圖說話。出示“枝繁葉茂的小樹”圖,指導學生觀察。問:這是什么季節(jié),小樹有什么變化?
。2)討論過渡:小樹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那小樹又是怎樣幫助爺爺?shù)模?/p>
。3)四人小組自讀第三段?磮D體會爺爺和“我“的心情,讀出高興的語氣。
4、朗讀全文。指名分段讀,分男女生讀,齊讀。
。ㄈ、指導書寫生字“四、五”
1、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認識“四”中的新筆畫“豎彎”,知道“五”的第二筆“豎”
要斜一點。
2、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引導學生書空筆畫筆順,先描紅再獨立寫。
3、展評:學生自查自糾。
(四)、擴展活動
了解人們?yōu)楸Wo樹木做哪些事,樹木又為人類做了哪些事。
五、作業(yè)布置: 把“四、五”每個字帶拼音寫兩行。
六、板書設計: 四、五
七、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結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與樹的關系,知道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發(fā)展。
二、教學重點: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識字規(guī)律。
三、教學難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讀出一定的語氣。
四、教學過程:
。ㄒ唬、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四、五”
2、朗讀課文比賽。
。ǘ、實踐活動。
1、引導學生積累詞匯。
。1)出示課后“讀讀說說”中左邊的詞組: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漂亮的衣服、雪白的云朵。指名讀,并用這些詞組練習說話。
。2)出示“ 讀讀說說”中左邊的詞語,完成詞語搭配。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暖和的( )。問:還有什么是暖和的?
四人小組補充完成“綠色的( )。漂亮的( )。雪白的( )”
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選擇自己喜歡的詞組練習說話。
(3)擴展練習。
完成詞語搭配:清清的 高大的
彎彎的 可愛的
四人小組練說“什么樣的什么”形式的詞組。
四人小組派代表在班級交流。
2、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編課本劇,在全班表演。
3、開展“小記者采訪“的活動,了解人們?yōu)楸Wo樹木做了哪些事,樹木又為人類做了哪些事?
挑選幾名“小記者“在班中自由采訪,教師巡視點撥。
挑選幾對在班中展示采訪過程,引導學生評價。
。ㄈ、練習
1、寫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各兩個。
—( ) 人—( )
—( ) 父—( )
—( )
2、寫出反義詞。
冷—( ) 關(guan)—( )
3、組詞。
爺( ) 棵( ) 穿( )
爸( ) 課( ) 窗( )
五、作業(yè)布置: 練習說話:人與自然。
六、板書設計:和諧
七、課后反思: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課講的是列寧登山看日出走過靠近深淵的小路,自覺鍛煉自己意志的故事。本課位于第七單元,教學訓練重點是學會說段落大意,但考慮到課文內容較多,而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在本課中只起到了練習和鞏固作用,因此決定將此放于第二課時。
二、教學目標 :
1、通過學習列寧兩次走險路的經(jīng)過,體會學習他自覺地磨練自己的品質。
2、繼續(xù)練習用簡要明白的一句或幾句話表達段落大意。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教學重點:
1、聯(lián)系列寧兩次走險路的經(jīng)過,體會最后一段話的含義。
2、繼續(xù)練習用簡要明白的一句或幾句話表達段落大意。(第二課時)
四、教具使用:
自制課件、小黑板。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了解列寧兩次走險路的經(jīng)過,學習他自覺地磨練自己意志的品質。
2、通過反復朗讀理解課文,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重點:
聯(lián)系列寧兩次走險路的經(jīng)過,體會最后一段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整體把握。
1、(齊讀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登山》這篇課文,你知道課文主要寫的是誰嗎?
2、誰能把列寧和登山聯(lián)系起來說一句話?(能不能把登山的原因補充進去?列寧在登山時有沒有遇到什么特別的事?)
二、中心著手,導入教學
1、課前,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預習時除了要求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以外,還要求劃出含義深刻的、你不怎么明白的句子。你劃了嗎?
2、(投影片出示最后一節(jié))學生齊讀
“我所以要走這條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為我害怕它。一個革命者不應該讓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們應該每天、每時、每刻,處處鍛煉自己的意志。”
三、中心突破,指導讀悟
1、“就是因為我害怕它。”引導學生質疑:我為什么害怕它?
2、哪些句子體現(xiàn)了這條山路是讓人害怕的?快速的默讀課文,劃出有關語句。然后再在小組里讀一讀,交流一下。
1)學生閱讀討論
2)教師點撥后歸納
A、從巴果茨基的行動看出險:
只見他的脊背緊緊地貼著陡峭的懸崖,把頭扭向一旁,不去看深淵,沿著狹窄的小路,用碎小的步子慢慢地移動著。抓住“背貼、扭向、不去看、碎小、移動”這幾個重點詞體會路險。(自己讀——個別讀)
B、從巴果茨基的語言看出險:
“您看看,前面的路多險!您是不能從這兒過的。”巴果茨基說。
“往回走!”巴果茨基大聲喊道。
3)教師指導學生朗讀以上的描寫,并引導學生仔細體會路的險。
過渡:路太險了,已經(jīng)走過幾次的巴果茨基在經(jīng)過這條小路時仍然那么緊張,那么小心翼翼,這是我們從巴果茨基經(jīng)過小路時的情景體會出小路的險,還從哪里可以體會出險呢?
C、從列寧經(jīng)過小路的行為看出險。
正沿著那條小路前進的列寧突然停住了。
列寧感到頭昏目眩了。 (指導朗讀,體會路險,害怕。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頭昏目!薄S袥]有同學有過這樣的.感受?)(投影出示)引讀:
可是,列寧只站立了幾秒鐘,就又不慌不忙,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動著身子。 ( 指導朗讀,指生表演體會。)
3、過渡:列寧和巴果茨基終于走過了這條危險的小路,趕在日出之前來到了山頂,現(xiàn)在就讓我們和列寧、巴果茨基一起去領略一下山頂?shù)拿利惥吧桑。ㄗ杂勺x——個別讀——配樂齊讀日出的景色)
我們知道,當列寧、巴果茨基看到這樣的美景,當我們看到這樣的美景時心情都是那樣的愉快,那么列寧是僅僅因為看到美景而感到高興嗎?(指生說)
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呀!
4、在領略了日出美景后,下山時列寧又走了那條險路,這一次走和第一次走有什么不同呢? (投影出示第二次走險路的句子)
“這一次我先走!绷袑幷f完,就毅然走了過去。(體會“毅然”,指導讀。)
5、這一次,列寧是怎么毅然地走過這條危險的小路呢?書中并沒有具體地寫出來,下面請同學們展開想象,把它補充出來。(學生作業(yè) )——展示交流、評價
6、現(xiàn)在我們再來讀讀列寧說的這段話,相信你們這一次會讀的更好。(個別讀——齊讀)
7、列寧的這段話是對誰說的?他僅僅是對巴果茨基說的嗎?
學生討論,各抒己見
8、再次齊讀列寧的話,感受他那種不怕困難、時刻鍛煉自己意志的精神。
三、全文總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從列寧和巴果茨基的話中感受到了小路的險,從列寧和巴果茨基經(jīng)過小路的情形之中我們更體會到了小路的險,然而,面對這樣一條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列寧戰(zhàn)勝了困難,戰(zhàn)勝了自我,勇敢地走了過去。因為他堅信:(出示)
走過黑暗就是黎明!
克服困難就是勝利!
只有登上險峰才會迎來曙光!
(課件出示):最后送給同學們一句列寧的名言
害怕前進就是后退,應當不顧一切,勇往直前。▽W生齊讀)
同學們,在學習、生活的道路上,像列寧一樣迎難而上,勇往直前吧!
四、實踐作業(yè) 。
1、背誦并摘錄課文中描寫日出景色的句子。
2、搜集有關列寧的故事。(推薦有關網(wǎng)站。)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姑娘助人為樂的精神。
2、運用學過的方法閱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體會小姑娘天真、善良、辦事認真、幫助別人不計報酬的可貴品質。
教具準備: 錄音磁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上一課我們學的《雨中》講的.是小學生和過路人主動幫助姑娘撿蘋果的事。今天我們要學的這一課也是講助人為樂的,事情發(fā)生在沙灘上。
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步自學。
1、提出自學要求:借助拼音和字典學習生字的音和義,一邊讀課文,一邊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想想哪幾個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全文可以分成幾段。
2、學生按要求自學課文。
3、討論交流。
。1)同桌互相討論不懂的詞句。
。2)學生提出仍然不懂的問題。
。3)討論分段。
4、按劃分的段落默讀課文,想想每段說的是什么意思。
三、進一步自學課文。
1、出示思考題,要求學生一邊默讀課文,一邊思考問題。
(1)小姑娘在什么時間在哪兒撿貝殼?她遇到誰?他們說了些什么?
。2)小姑娘喜歡貝殼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3)小姑娘為什么沒要畫家的貝殼?通過這件事說明小姑娘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4)小姑娘反撒落在海灘上的貝殼拾起來還給畫家,畫家的眼圈為什么紅了?
2、學生根據(jù)思考題,逐段默讀課文。
四、討論、交流。
1、同桌討論思考題。
2、指名回答思考題。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
2、練習分角色讀課文。
3、指名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20在金色的沙灘上
小姑娘 貝殼 青年畫家
不計報酬、心靈美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誼。
3、體會課文重點內容在表達上的效果。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誼。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語:
當你看到這個題目時,你會想些什么?
二、以讀為主,讀中探究
1、快速自主讀書
要求:(1)要把課文讀通讀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生字、新詞可利用工具書解決。
。2)把不理解的內容和有疑問的地方標出來。
2、匯報交流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習情況。
如:你讀懂了哪些內容?
。2)提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3、再讀釋疑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解決以上提出的問題。
。▊人讀、雙人讀、小組讀、互相討論等學習方式;教師巡視課堂,或詢問、或指導、或鼓勵。)
三、自主性練習設計(以下五題任做三題)
1、“我”喜歡上了一件什么樣的運動衫?
(那些詞語可以體現(xiàn)出我對運動衫的喜愛?)
2、“我”的運動衫為什么會得而復失呢?
3、“我”的運動衫為什么會失而復得呢?
4、從“我”的運動衫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四、課文內容的拓展
說說平時生活中曾經(jīng)關心過你的人和事。
板書設計:
21*一件運動衫
喜愛 買到 (得)
買鞋 退掉 (失)
康威 用狗換 (得)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一、解題釋題導入新課
1.說說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
2.引入課題;正如大家所找的這些資料所說明的,我們已經(jīng)到了一個能運用高科技來呼風喚雨的世紀。
板書課題:呼風喚雨的世紀
3.解題釋題:
什么叫世紀?(一百年為一個世紀,20xx年屬于2l世紀)
什么叫呼風喚雨?(原指神仙道土運用法力喚來風雨,這里是比喻人們能夠比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4。過渡引入:讓我們一起學習看看人們怎么利用科學來控制、支配自然吧。
二、指導學習生字新詞
1.自讀課文,找出含有生字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
2.出示生字卡片輪讀生字。
。1)糾正不良讀音
。2)強調讀音;后鼻韻——“程”“耕”“幻”“控”;翹舌音——“程”·哲”:第二聲“潛”。
、賲R報預習:哪些字容易寫錯?“鞍”右邊不是反文!盎谩辈荒芏嘁粩\。
②字詞意思質疑——通過預習,哪些宇詞你不理解?
3.引導解疑—全班討論解答,教師相機點撥。
A.難點詞釋義:奇跡、出乎意料、依賴、千里眼、順風耳、騰云駕霧、寄托、洞察,歸根到底,回顧,改善。
B.易混詞區(qū)別:發(fā)明——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是本來存在的但我們不了解的事物或規(guī)律,“發(fā)明”是指本來不存在的,是新創(chuàng)造。如電腦電視是人類的發(fā)明,而恐龍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發(fā)現(xiàn)。)
三、初讀課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最正確最流利。
2.說說讀后給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發(fā)展太迅猛,
生B;人類原先生活的環(huán)境太差,沒有電燈沒有電視……
生C,人類能登上月球、能潛入探海、能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的奧秘等是科學創(chuàng)造的奇跡。
四、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了本課生字。理解了難解字詞,知道了20世紀是一個科技迅猛發(fā)展的世紀。
五、布置作業(yè)
1.寫生字。
2.熟讀課文。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20世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fā)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這篇課文學生理解會有一定的難度,我在這一課時主要是通過讀課文來讓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為第二課時的進一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在這里我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利用好工具書和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詞語。并在讀課文時對自己有感受的.部分進行交流。從這節(jié)課來看,學生對工具書用的并不太好,有很多同學手里沒有字、詞典,而有的同學卻很會利用字、詞典,對詞語的意思理解的也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得進一步指導學生用好工具書,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通過讀課文同學們都對課文感受很深的段落進行了標記,有的同學畫的很好,感受也很深,談的也不錯,這說明通過讀課文有的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了。但還有部分同學理解的不是很好,在下節(jié)課當中應帶領學生再進一步的理解課文內容。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古詩的教案02-07
小學語文《假如》教案02-02
小學語文《泉水》教案01-10
小學語文教案【精選】09-02
(精選)小學語文教案08-30
(經(jīng)典)小學語文教案08-14
小學語文備課教案03-21
小學語文教案11-08
小學語文《鯨》教案01-13
小學語文掌聲教案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