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星星索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星星索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星星索》
課時:1課時
課型:唱歌課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優(yōu)美、抒情的聲音演唱歌曲《星星索》,感受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
2.能夠唱出二聲部合唱統(tǒng)一、和諧的效果。
3.利用排練合唱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材分析:
《星星索》是一首印尼蘇門答臘中部地區(qū)巴達克人的船歌。巴達克的主要分布有蘇門答臘中部和北部山區(qū),大多數聚居在多巴湖的周圍。他們主要從事農業(yè),這里湖水清澈,風和日麗,陽光明媚,巴達克人經常在湖上泛舟歌唱。
“星星索”(Sing Sing So)是劃船時為船漿起落做節(jié)奏伴襯的哼唱聲,歌曲由此得名!靶切撬鳌笔窍舐暎o具體意思,與漢語歌曲中的“呼爾嗨喲”之類的同理。因此這首歌的英文名字也就應該叫“Sing sing so”。
這首歌實際上也是一首優(yōu)美的情歌,表達對心愛姑娘的深切思念。曲調緩慢、悠揚,帶有哀傷色彩,每句節(jié)奏前緊后松,唱法柔和、松弛。全曲節(jié)奏徐緩而帶有搖晃感,歌聲委婉、抒情,深沉、真摯。全曲以固定音型“星星索”作為伴唱。
教學重點:
充滿感情地演唱歌曲。弱起小節(jié)的了解、掌握
教學難點:
二聲部合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星星索》音樂進教室
師生問好!
師:同學們進教室聽到的音樂給你帶來怎樣的體驗?(再聽一遍)
生:(溫柔的,舒緩的,舒服的,愉快的……)
師:你聽到過這首歌曲么
生:點名說一說。
2.師揭題:這是一首印度尼西亞民歌《星星索》。
(設計意圖:營造一種音樂氣氛,讓學生聽著音樂走進課堂,為導入新課作鋪墊。)
。ㄔO計意圖:通過分析歌曲,使學生對星星索的歌曲內容有初步的了解,為歌曲的情緒教學服務。)
二、學習、感受與探索
1、歌曲學習
師簡介:我們剛才欣賞的《星星索》是一首印尼蘇門答臘中部地區(qū)巴達克人的船歌。巴達克的主要分布有蘇門答臘中部和北部山區(qū),大多數聚居在多巴湖的周圍。他們主要從事農業(yè),這里湖水清澈,風和日麗,陽光明媚,巴達克人經常在湖上泛舟歌唱。
“星星索”(Sing Sing So)是劃船時為船漿起落做節(jié)奏伴襯的哼唱聲,歌曲由此得名!靶切撬鳌笔窍舐,并無具體意思,與漢語歌曲中的“呼爾嗨喲”之類的同理。因此這首歌的英文名字也就應該叫“Sing sing so”。
這首歌實際上也是一首優(yōu)美的情歌,表達對心愛姑娘的深切思念。曲調緩慢、悠揚,帶有哀傷色彩,每句節(jié)奏前緊后松,唱法柔和、松弛。全曲節(jié)奏徐緩而帶有搖晃感,歌聲委婉、抒情,深沉、真摯。全曲以固定音型“星星索”作為伴唱。說到這兒呢,要給大家介紹一種演唱形式------“克隆宗”。
2、演唱形式--------“克隆宗”
“克隆宗”是馬來語的一個擬聲詞,意指金屬的敲擊聲或舞蹈時的腳鈴聲。它的產生與發(fā)展是葡萄牙與印度尼西亞這兩種音樂文化融合與變異的產物。起先“克隆宗”指的是一種小樂隊(包括曼陀林、長笛、小提親、吉他和用來撥奏的大提琴、三角鐵、手鼓和5弦小吉他)。這種小樂隊早在19世紀初富有的葡萄牙人家中已經供養(yǎng)著了,后來這種樂隊逐漸走出了葡萄牙人的居留地而傳遍全爪哇,在這一過程中它吸收了本土音樂——甘美蘭音樂的一些要素。樂隊的樂手們喜歡自彈自唱一種叫“法多”(Fado)的葡萄牙民歌,抒發(fā)他們懷念故鄉(xiāng)的情感,后來這種歌曲也被稱為“克隆宗”了。
“克隆宗”的特點:
歌詞:使用馬來語,多用四句為一段的、句子首尾都押韻的“班頓”詩體。
內容:有表現鄉(xiāng)愁的;有贊美大自然的;還有歌頌愛情及反映生活情趣的!缎切撬鳌肥且皇變(yōu)美的情歌,表達對心愛姑娘的深切思念。
樂句特點:節(jié)奏多前緊后松,開頭幾個音時值較短,后來幾個音拖得較長!缎切撬鳌窐肪溟_始“星星索”樂句短小且反復四遍,后緊接的“嗚喂”拖音較長。
3、發(fā)聲練習:
A:難點句突破(音程練習為歌曲二聲部的演唱作鋪墊)
3 4 5
1 2 3
B:聽唱練習(分聲部并和)
1 1 | 2 2 3 3 | 1--
3 3 | 4 4 5 5 | 5--
讓學生觀察這兩條旋律有什么特點?說一說,練一練,合一合
C、0 5︱3 3 1 0 5︱3 3 1
弱起,不完整小節(jié),唱的時候要注意樂句的強弱
(設計意圖:通過進行音程訓練,為歌曲的合唱作準備并解決難點。)
4、完整的欣賞歌曲
提示:在欣賞時,同學們用手輕輕地拍著節(jié)奏。
師: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欣賞的這首曲子,它的旋律進行是平穩(wěn)的還是跳躍的?
生:平穩(wěn)
師:表現的情緒是歡快活潑還是優(yōu)美抒情?
生:優(yōu)美抒情
師:老師彈琴,請大家隨琴聲一起演唱。
。1)師指導學生用悠長的氣息演唱《星星索》的一聲部旋律,注意三連音、弱起的唱法。
A、師范唱旋律,讓學生學會兩個聲部,注意各個聲部的音準。
B、學生跟琴唱
C、師指導學生輕聲演唱二聲部旋律,完整地合作演唱二聲部
師:下面請大家用飽滿的情緒、悠長的氣息把這首曲子完整地演唱一次。
看看樂曲的開頭,讓學生發(fā)現句首的弱起小節(jié),注意演唱的強弱
根據學生的演唱進行指導,有必要的話及時糾正并再次演唱。
(2)將學生分為兩個聲部進行合唱歌詞
女生和男生分別唱前邊部分的第一、二段歌詞,到第二部分男女生分聲部演唱,注意強弱,樂曲意境,分出來一部分男生一直演唱歌曲的伴唱(啊,星星索),注意弱起的進聲問題
。3)由老師指揮大家合唱,可讓學生也進行指揮練習,課下可以分小組進行合唱指揮練習。
。ㄔO計意圖:通過合唱訓練,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并體會合唱歌曲的和諧美。)
5、歌曲處理:
師:《星星索》星星索是劃船時隨著漿起落節(jié)奏而發(fā)出聲音。曲調緩慢、悠揚,略帶哀傷,表達了一種思念之情,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用怎樣的速度、情緒來演唱這首歌曲?
生:稍慢、舒緩
師:對,我們應該用緩慢的、中速來演唱這首歌曲,要注意情感的掌控,抒情,悠揚
分析歌曲結構:為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A-B-A)
第一段(1~8小節(jié))旋律委婉悠長,長短交替進行的節(jié)奏、固定音型以及附點音符和三連音的大量使用,使音樂具有濃烈的印度尼西亞民間音樂特色,表現了一個青年駕著小船伴著微風去和心上人相會的情景;
第二段(9~16小節(jié))旋律平穩(wěn)流暢,切分音和附點音符的連續(xù)使用,抒發(fā)了青年內心的熱切心情;
第三段(17~26小節(jié))唱到“我心像東方初升的紅太陽”時,旋律長時間在高音區(qū)環(huán)繞,音樂達到歌曲的高潮,并再現第一段。最后,音樂在悠長的、漸弱的高音上結束。青年隨著歌聲向心上人那里劃去,漸漸消逝在遠方。
二聲部合唱(一組唱旋律、二組唱固定音型“星星索”作伴唱),促使學生體味這首克隆宗歌曲緩慢、悠揚、略帶哀傷的色彩。
師總結:我們用稍慢的速度演唱這首歌曲時,建議用一個樂節(jié)一吸氣的方法和圓潤、連貫的聲音演唱。學生演唱,及時點評,按要求演唱?芍貜瓦M行,視學生演唱情況定。
6、啟發(fā)學生選擇喜歡的版本演唱歌詞或表現樂曲。(看時間)
四、拓展延伸,小結全課
師: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是印度尼西亞民歌,同學們唱的很不錯!
那么你知道什么樣的歌曲才算是民歌呢?
生:由人民群眾自己創(chuàng)作的樂曲……
下面,我們跟著伴奏來一起演唱一下這首印尼民歌《星星索》,好(音樂起,播放課件)
【星星索教案】相關文章:
閃爍的星星教案02-25
《數星星的孩子》教案09-20
數星星的孩子教案01-26
《小星星》教案02-10
鮮花和星星教案03-31
小星星教案06-17
《鮮花和星星》教案07-28
《耳朵上的綠星星》教案01-16
數星星的孩子教案【精品】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