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大班語言教案模板錦集六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語言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學習詩歌活動,感受詩歌所表現(xiàn)出的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情感。
2、理解詩歌內容,感知祖國地大物博,初步理解祖國“真大”的含義。
3、學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提高大膽表達、表現(xiàn)的能力。
4、領會詩歌蘊含的哲理。
5、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讓幼兒理解并掌握詩歌的內容;
難點是讓幼兒學習一年四季有哪些季節(jié),進一步理解祖國“真大”的含義。
活動準備
中國地圖,錄音機、磁帶,畫好祖國版圖輪廓線的背景圖,詩歌相應圖片及內容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huán)節(jié)
1、引出課題,引導幼兒感受“祖國真大”。
(1)出示背景圖:這是哪個國家的地圖?
(2)尋找家鄉(xiāng)位置,感受“祖國真大”。
2、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知識經驗大膽表達。
二、基本環(huán)節(jié)
(一)通過范誦、欣賞圖片、配動作朗誦等形式,引導幼兒帶著問題多次欣賞詩歌,初步感受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聽聽看詩歌里都說了什么?北方和南方有什么不同?不同地方的孩子們在同一個時候做些什么?)
(二)集體交流,師、幼共同梳理理解詩歌內容。
1、幼兒交流互動學習:你聽到什么?看到什么?(教師重點觀察、了解幼兒對詩歌理解的程度及遇到的困難)
2、教師用圖片梳理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北方是誰的家?它是什么樣的?南方是誰的家?它又是什么樣的?
。ㄈ┒嘈问街С钟變簩W習詩歌。(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表現(xiàn)詩歌意境)
1、看圖幼兒自主朗誦詩歌。(教師了解幼兒對詩歌內容的掌握情況)
2、討論:為什么說東西南北中的孩子在同一個時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圍著火爐吃西瓜?(進一步理解祖國“真大”的含義)
(四)學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引導幼兒充分地感受表現(xiàn)詩歌意境)
1、學習朗誦詩歌。(初步學習用動作表達詩歌意境)
2、多形式朗誦詩歌(采用相互朗誦、分段朗誦等形式進行,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朗誦詩歌的興趣)
3、配樂朗誦詩歌(引導幼兒大膽表現(xiàn)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四、結束環(huán)節(jié)
教師提出仿編詩歌的要求,引發(fā)幼兒的想象性思維。
五、延伸環(huán)節(jié)
請幼兒根據所學詩歌的內容,用手中的畫筆畫一幅漂亮的畫,表達自己愛祖國媽媽的情感。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開始的時候,我就帶領大家看了祖國風光的圖片,孩子們都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國真美”“祖國真漂亮!币哺惺艿搅四媳狈降乃募咎卣,了解了南北方的氣候差異,在整個活動的組織過程中,幼兒初步理解了中國的最南方、最北方的在地圖上的位置,知道了南、北方的不同氣候情況及人們的活動。兒歌的內容比較簡煉,應該比較容易掌握,但在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的學習熱情還不夠高漲,可能有的提問設計不是太合理,導致幼兒回答問題出現(xiàn)針對性不夠。有的內容幼兒理解不夠,例如:圍著火爐吃西瓜——可以明確告訴孩子是祖國的哪里?為什么要圍著火爐吃西瓜?在以后的區(qū)角活動中,可以利用“小舞臺”,繼續(xù)鼓勵幼兒朗誦表演兒歌,更好地理解兒歌的意思,達到有表情地朗誦。
小百科:祖國是祖先開辟的生存之地,人們崇拜、愛惜和捍衛(wèi)這片生生不息世代相傳的土地。人們對祖國的感情包括了對國家主權,大好河山,燦爛文化以及骨肉同胞的感情。
大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從圖中初步體驗小美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的感受。
2、理解故事內容,講述小美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的經歷。
3、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大圖書、每人一本小圖書。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引導語:小朋友,你去買東西過東西嗎?(請幼兒自由講述)
2、有個小女孩叫小美,她今年5歲,比你們還小哦!今天她第一次上街買東西,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二、出示大圖書,教師講述故事前半部分
1、指導語:媽媽叫小美買什么?小美愿意嗎?從哪里看出來?
2、出示第二和第三幅圖1)語:小美在買牛奶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事?她為什么要躲在墻腳?
2)師:小美摔了一跤,買牛奶的錢還掉了,小美會堅持去買牛奶還是回家找媽媽呢?
三、幼兒自由閱讀,教師適當引導。
1、提問:小美有買到牛奶嗎?她是怎樣買到牛奶的?
2、提要求:安靜地看書,從第5頁看到第13頁,仔細看看每一頁在講什么?
四、理解閱讀
1、小美有買到牛奶嗎?她是怎樣買到牛奶的?
2、剛開始的'時候,為什么小美沒有買到牛奶?女主人向小美道歉以后,為什么小美還會掉眼淚?
3、小美買到牛奶后是是回家的?她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四、教師完整朗讀,幼兒欣賞。
小美在買牛奶過程中說過什么話?兩次說的話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這樣?
五、情感教育指導語:
小朋友還小,以后也會遇到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參加比賽,第一次離開家,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但只要勇敢去面對,就會獲得成功。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chuàng)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大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會用連貫的語言,圍繞“有用的繩子”進行談話。
2、學習用輪流、修補的方式進行自由、有序的交談。
3、能大方地向同伴、老師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各種繩子(毛線、尼龍、扎頭的發(fā)帶)若干。
2、幼兒每人自帶一根繩子。
【活動過程】
1、通過故事引出談話話題。
。1)老師講故事:有一個糊涂人,常常忘事,他就用繩子打結幫助自己記事,大事打大結,小事打小結,結果呀……
。2)與幼兒討論如下問題:在哪里看過繩子?繩子可以做什么用?找一找,自己身上有沒有繩子。
2、運用“玩一玩,說一說”的方法,讓幼兒自由地交談。
(1)讓幼兒自由組合,將自己帶來的'繩子創(chuàng)造性地玩一玩,說一說它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可與幼兒共同活動。
例如:將繩子圈在椅子上跳、爬,把繩子放在地上,在繩子上面走、玩蹦蹦繩游戲。
(2)老師指導幼兒邊玩邊說。通過插話,幫助那些只玩不說的幼兒與同伴進行交談。
3、運用假設,拓展談話范圍。
老師推出假設:假如我們的身體是一根繩子,軀干是根粗繩子,四肢是根不粗不細的繩子,手指腳趾是根細繩子,頭發(fā)是根細細的繩子,它們又能干什么用?啟發(fā)幼兒圍繞這些假設,有興趣地與旁邊的小朋友進行交談,也可以用集中談話的方式進行有趣的談話活動。
大班語言教案 篇4
教案目標:
1、欣賞,感受魯班善于觀察、敢于嘗試的人物形象特征。
2、產生向魯班學習的愿望,懂得從小就要發(fā)現(xiàn)問題,多提問題,多動腦筋,才能變得更聰明。
重難點:
欣賞,感受魯班善于觀察、敢于嘗試的人物形象特征。
準備:
1、掛圖《魯班造鋸》、小鋸子一把。
2、收集魯班圖畫書供幼兒欣賞。
教案過程:
一、出示鋸子,激發(fā)幼兒興趣:
1、提問:你們見過這種工具嗎?它叫什么?有什么作用?
2、教師小結:這種工具叫鋸子,它是木匠專門用來鋸木頭等一些東西的。
3、過渡:那鋸子是誰發(fā)明的呢?老師還有一個呢!
二、欣賞,感受魯班善于觀察、敢于嘗試的人物形象特征:
1、欣賞《魯班造鋸》的,知道鋸子的由來:
。1)教師生動地講述。
。2)提問,引發(fā)幼兒思考:魯班怎么會把鋸子做成這種模樣的?
。3)教師小結:魯班善于觀察周圍的東西,他發(fā)現(xiàn)了野草葉子周圍的小齒,他就在野草葉子的啟發(fā)下經過反復的.研究發(fā)明了鋸子。
2、欣賞《魯班造鋸》的,知道傘的由來:
。1)教師出:“遠看像座亭,近看沒有窗,上邊直流水,下邊有人行”。鼓勵幼兒猜出謎底。(傘)
。2)教師講述《魯班造傘》,幼兒觀察圖片:
師:你們知道我國第一把傘是誰發(fā)明的嗎?請聽《魯班造傘》。
。3)提問,幫助幼兒理解:
a、沒有傘人們出門會怎么樣?
b、魯班看見孩子們頭上頂著荷葉,想到了什么?回家做了什么?
c、人們夸獎魯班,魯班滿意嗎?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魯班造出了怎樣的傘?
D、聽了兩個,你覺得魯班是個怎樣的人?
三、鼓勵幼兒介紹魯班及他的有關發(fā)明:
1、幼兒拿出收集的資料互相交流。
2、個別幼兒介紹。
3、教師小結:魯班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木工。他發(fā)明了曲尺、劇、打鉆孔、墨斗等一套木工使用的工具,創(chuàng)造了攻城的云梯,水戰(zhàn)的鉤強和滑翔的木鵲等,他被木工尊為“祖師”。
4、鼓勵小朋友要向魯班學習,從小愛動腦筋,多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還要多動手做做,試試。
延伸:
在科學區(qū)投放電池、燈泡、滑輪等材料工幼兒探索。
大班語言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按圖片內容的順序進行較細致的觀察,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2、繼續(xù)培養(yǎng)幼兒傾聽習慣。
3、讓幼兒感受到助人為樂的情感,知道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
教學準備:
大圖片6張、小圖片8張、錄音故事《奇怪的橋》、動物頭飾。
教學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用親切的語言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師:小朋友們,你們好,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韼追鶊D畫,你們想不想看一看啊?
二、觀察圖片,說一說(教師用語言、手勢、形體動作引導幼兒按圖片內容的順序進行細致的觀察,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積極發(fā)言,引導幼兒說完整話,教師及時評價。滲透助人為樂的情感。)
。ㄒ唬┙處熞龑В
1,你看到了什么?(提示幼兒要說完整話)
2,看到這幅畫你想到了什么?
3,你能看著這幅畫,說幾句話嗎?
。ǘ┰谟^察、講述第六幅圖畫的時候,教師引導,使學生感受助人為樂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ㄈ┬蕾p完整的故事。(幫助幼兒熟悉、聽懂、學說普通話,培養(yǎng)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教師通過提問題,提高幼兒的語言理解力。)
三、放錄音故事《奇怪的橋》提問:故事中有哪幾種小動物?原本鴨媽媽是來幫忙的,后來沒有幫上,可是雞媽媽也過了河,這是怎么回事呢?請小朋友豎起你們的小耳朵仔細的聽一聽。
四、分組講故事(由于幼兒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創(chuàng)造性的講述,既提高了孩子的表達能力,也發(fā)展了孩子的想象力。)
(一)提前分好組
。ǘ├蠋熖嵋螅好總人都要講一講,一個人講話的時候,其他小朋友要認真聽。
五、個別幼兒講故事(鼓勵幼兒當眾表達,表達時自然、從容、自信。)
1、請一個小朋友講故事,其他人認真聽。教師提示:他講的好不好?為什么?
2、注重評價,教師要用鼓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使幼兒明確自己講的'好,好在哪?其他小朋友學,應該學什么?
六、結束部分:表演故事《奇怪的橋》(通過表演加深孩子們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同時,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
1、幼兒自主選擇扮演的角色,教師組織好孩子。
2、放錄音故事,教師和孩子一起表演。
教學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的語言是通過在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運用而發(fā)展起來的,單靠教師直接"教"是難以掌握的,教室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交往。在本課內容中,通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內容,并用語言講述內容和故事情節(jié),鼓勵幼兒當眾表達,在講述中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的。幼兒看到美麗的圖畫,興趣濃厚,觀察畫面很認真,很細致,基本上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講出來,不足之處如下:
1、教師對于幼兒的習慣培養(yǎng)這方面強調的不夠,應隨時關注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如傾聽習慣、站姿、舉手姿勢等。
2、教師的評價過于簡單,或干脆不評價。遇到一些特殊的"回答",教室不予理睬,這樣會影響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3、個別幼兒沒有照顧到,可能整個活動他都是旁觀者,沒有參與進來。
改進措施:
1、教師隨時用啟發(fā)式的語言提示幼兒如何"聽",如何"站",如何舉手等常規(guī)習慣,要常抓不懈。
2、教師評價要具體,如某某的聲音真好聽,某某站的真直,某某舉手舉的真精神等,如遇意外情況,可請小朋友評一評,既避免老師的尷尬,又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教師要面向全體,對于一些能力較弱的幼兒,教師也要關注到,可以請他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或重復一下其他小朋友的話,這樣可鍛煉他們當眾說話的能力。
大班語言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果醬小房子》以他形象生動的圖片,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想說、樂說地寬松環(huán)境。再加上故事中所述之事都是幼兒能夠理解和接受的,而且過程中情節(jié)的發(fā)展符合幼兒的智力發(fā)展,符合大班幼兒語言獲得的水準。正是由于這一點,所以我大膽決定開展此次《果醬小房子》的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欣賞故事,感受故事中果醬小房子的趣味。
喜歡并嘗試創(chuàng)編故事結尾,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jié)。
通過加入適當?shù)臄M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作品故事情節(jié)以及房子為什么會變色。
難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續(xù)編故事。
活動準備:
字卡-小房子;
背景圖一幅,熊哥哥、熊弟弟圖片;
一首快節(jié)奏的音樂;
印有小房子輪廓的畫紙,人手一張;
蠟筆14盒、7張桌子。
熟悉各種不同顏色的蔬果醬和不同風格的房子。
活動過程:
。ㄒ唬┏鍪拘》孔樱}。
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很多房子,有沒有哪幢房子讓你覺得特別有趣的,或者你印象很深的?
(二)出示背景圖,邊講述邊提問。
1.出示圖片"熊哥哥"這是我的朋友熊哥哥,它在樹林里發(fā)現(xiàn)了一幢有趣的房子,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邊講述邊提問:
小房子的香味可能是什么?
熊哥哥發(fā)現(xiàn)的房子和我們平?吹降姆孔右粯訂幔磕睦锊灰粯?
。ㄈ┱堄變鹤鳟嫴⒉孪搿
接下來房子還會不會變?
它會變成什么好吃的'醬,誰會引過來?
。ㄋ模┙處熗暾v述故事一遍。
熊弟弟來看熊哥哥了,關于房子的顏色又變了,這是怎么回事?
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
(五)請個別幼兒根據自己的畫續(xù)編,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果醬小房子》生動地講述了一個故事。故事中所述之事是幼兒能夠理解和接受的。熊哥哥、房子,這兩種事物都是幼兒非常熟悉和喜愛的。敘述過程中情節(jié)的發(fā)展符合幼兒的智力發(fā)展,符合中班幼兒語言獲得的水準;顒诱{動了幼兒的積極思維。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今后還會通過不斷的努力,更好的為幼兒奉獻更為精彩的活動。
【大班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的教案01-17
大班語言教案:會動的房子_大班語言教案07-01
大班語言教案:小兔逃跑_大班語言教案07-06
大班語言教案:我快樂_大班語言教案07-06
大班語言教案:借傘_大班語言教案07-06
大班語言教案:神奇的旅行_大班語言教案07-06
大班語言教案:懶惰的蝸牛_大班語言教案07-06
大班語言教案:《顛倒歌》_大班語言教案07-13
大班語言教案:懶惰的小蝸牛_大班語言教案07-01
大班語言教案:青蛙賣泥塘_大班語言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