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美術教案3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美術教案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美術教案 篇1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色彩對人產(chǎn)生的心理聯(lián)想,掌握色彩的三種不同表現(xiàn)形式,加深對色彩在美術作品中的感染力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比欣賞、體驗探究、小組討論等學習方式,體驗感受不同風格繪畫作品中色彩所傳達的情感和內(nèi)在含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對不同風格藝術形式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探索新知識的能力。
二、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寫實色彩、裝飾色彩、表現(xiàn)色彩的表現(xiàn)形式及特點。
2、教學難點:如何從色彩的角度分析鑒賞美術作品。
三、 教學過程
。ㄒ唬┮
。ǘ┬抡n講授
進入作品欣賞。播放一組圖片,由大自然的色彩和具象形象的繪畫作品入手,逐步向抽象的作品過渡,師生共同感受、體驗色彩帶給人的視覺沖擊,初步感受作品所表達的某種情感。
1、色彩的心理聯(lián)想
通過對生活中人們視覺經(jīng)驗的`聯(lián)想,體會不同色彩給人的不同心理作用。請同學嘗試用一些詞匯來描述以下幾種色彩給人的心理聯(lián)想:
紅、橙、黃、綠、藍、紫。
師生共同討論、總結前面六種色彩的心理聯(lián)想。
2、繪畫中色彩的表現(xiàn)形式
欣賞探究:
請同學們欣賞并分析下面三幅繪畫作品,說一說畫家在運用色彩表現(xiàn)對象上有什么不同。 《裝扮森林》(東山魁夷 日本)
《松樹林》(希施金 俄國)
《灰色的樹》(蒙德里安 荷蘭)
師生共同總結:
裝飾色彩:運用裝飾手法進行色彩表達的形式,強調大幅度的概括、提煉,作品體現(xiàn)出浪漫抒情、唯美化的視覺風格。
寫實色彩:通過學生方式,對客觀對象的真實色彩進行記錄和描繪,色彩表現(xiàn)與客觀對象十
分相似,表現(xiàn)手法偏重具象再現(xiàn)與個性化的細節(jié)真實。
表現(xiàn)色彩:畫家不是描繪實際看見的色彩,而是根據(jù)自己的主觀意愿來運用色彩,表達自己的主觀情感,又稱“概念色”或“情感色”。
課堂反饋:
欣賞下面的繪畫作品,說一說這些作品主要采用了哪種色彩表現(xiàn)形式。
3、 欣賞實踐
繪畫中色彩對于情感的表達有著十分強烈的影響。色彩在作品中是怎樣表現(xiàn)情感的?下面我們通過鑒賞一組作品來分析體會:
《初踏黃金路》(現(xiàn)代 李煥民)
《早春之路》(東山魁夷 日本)
《松林的早晨》(希施金 俄國)
《星月夜》(凡 · 高 荷蘭)
《紅色的和諧》(馬蒂斯 法國)
《吶喊》(蒙克 挪威)
討論問題:
。1) 作品描繪了怎樣的場景?
。2) 畫面中色彩的主色調是什么? 主要運用了哪種色彩表現(xiàn)形式?
(3) 你感受到作品中蘊涵了什么樣 的思想情感?
學生交流:
從作品的內(nèi)容、色彩特點、情感表達幾方面交流對作品的分析感受。
4、課堂小結
說說本節(jié)課你的學習收獲。
教師小結: 通過今天的欣賞、討論,我們了解到美術作品中色彩的三種表現(xiàn)形式,同時認識到色彩的藝術感染力,體會到色彩在繪畫作品中所傳達出的情感。下節(jié)課讓我們親自嘗試,通過繪畫作業(yè)表現(xiàn)某種情感或心境,老師期待著同學們的作品。
5、課后拓展
。1) 觀察生活中運用色彩的現(xiàn)象,體會其運用色彩過程所傳達出的情感。
。2)結合本節(jié)課的學習,嘗試用色彩來創(chuàng)作一幅小畫,表達自己某種心理感受。
八年級美術教案 篇2
一、導入
播放大提琴獨奏曲《海頓主題變奏曲》,使學生進入一個提琴音樂的氛圍,欣賞兩分鐘。
提問: 同學們聽完這段大提琴演奏曲后,有什么感受?大提琴的音色特點有哪些?
同學們回答后進行總結:大提琴的音色悠揚,琴弦的音色含情,旋律動人。特別人性和自然,能較好地反映人的情感。
大提琴的四根琴弦,具有四種特點。第一根琴弦a弦,發(fā)音華麗,富于歌唱性;第二根弦d弦,音色朦朧;第三、第四根弦,G弦C音色低沉響亮。因此,大提琴是近代管弦樂隊不可少的次中音和低音樂器。
二、欣賞分析大提琴的構造和造型
利用電腦和大屏幕,欣賞大提琴的造型。讓學生自由討論后回答大提琴的特點有哪些?學生回答后總結:
(1)造型華麗高貴,大方適度,色彩漂亮雅致。
(2)具有優(yōu)美的曲線和弧面,造型顯得柔美。
(3)有粗細的直線,直線的琴桿和琴弦,使提琴的造型柔中有剛。
(4)大提琴的比例感很適當,點、線、面均衡,顯得造型完美,素有樂器中的美男子之稱。
三、解構藝術造型的特點
所謂的解構藝術造型,就是打破原有的形狀和形體,然后重新組合,構成新的形狀和形體。例如:1994年中國北京舉行一個盛大的文藝晚會, 中央電視臺實況轉播,其中一個國外的美術大師現(xiàn)場表演藝術創(chuàng)作R?guī)家傍f布鋪在地上,各種顏色傾倒在畫布上,然后拿起一把漂亮的大提琴,高高舉過頭頂,奮力向倒?jié)M油彩的畫布砸下去。琴應聲而碎,油彩飛濺,畫家稍加整理,一副現(xiàn)代的藝術作品頓時產(chǎn)生了。臺下一片驚嘆歡呼,這就是利用分解構成的藝術造型原理進行創(chuàng)作的?BR>解構藝術造型,其特點就是打破陳規(guī),不受原有形象的`束縛,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形象。這種造型手法,具有很大的不可預測性,可以產(chǎn)生偶然性和新奇感。
進行解構藝術造型訓練,可以啟發(fā)智慧,激發(fā)人的潛能,使藝術的思維更加活躍,使受訓練的學生思想解放和更加敏捷,會對日常生活中的藝術形式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意。
四、利用電腦展示解構藝術造型的作品
1.利用大提琴的造型,進行分解構成。
圖:《提琴時代》《花的旋律》
2.利用圓號的造型,進行分解構成。
圖《圓號新形象》《提琴與圓號》
3.利用蝴蝶的造型,進行分解構成。
圖:《蝴蝶新組合造型》
4.利用魚的造型,進行分解構成。
圖:《多條魚組合構成》
5.利用大提琴、圓號、蝴蝶、魚的造型進行綜合分解構成。
圖:《自然交響樂》《圓號夢想曲》《一起為魚兒伴奏》《大提琴時代的士高》
課堂練習
利用大提琴、圓號、魚、蝴蝶的圖案,進行分解構成練習。(每位學生發(fā)一份圖案資料,學生利用資料剪貼、拼接進行造型練習)
要求
一、分割的形狀不能太碎,要盡可能保持大提琴、圓號、魚、蝴蝶造型的特點。
二、重新組合構成畫面時,注意構圖的均衡、大小、輕重感,點線面有機的結合。
課堂上學生練習時,老師巡回指導,及時表揚有創(chuàng)意的學生,馬上展示給全體同學看,會對學生有很好的鼓勵作用。
八年級美術教案 篇3
教學課題:文藝復興的頌歌——《春》
教學類別:欣賞課
教學課時:2課時
教材分析:
一、教學指導思想
通過對波提切利的壁畫《春》這一具有人文精神性質的作品的欣賞,讓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作品的重要作用。通過美術作品與文化情境的互動關系,使學生既能通過一定的文化意境有效地解讀和欣賞作品,又能通過作品了解相關的文化情境。
此外,讓學生對美術及美術作品自身的一些特點,如作品的時代背景、主題思想、形式語言以及作者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使學生對“文藝復興”這一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有所了解和認識。從而提高他們對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開拓視野、積累知識、提高藝術修養(yǎng)素質。
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作為社會大家庭的成員之一,必須具備一定的普通知識。這些普通知識是一個人的快樂之源,它既是專業(yè)知識發(fā)展的基礎,也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普通知識涉及廣泛,美術知識就是其中之一。對經(jīng)典美術作品的必要理解,是當今社會作為一個公民所應當具備的普通知識。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內(nèi)容包括三個版面,第一版面為《春》的全圖,采用這樣大的版面旨在讓學生獲得對作品有效的“目力接觸”,獲得整體的視覺感受和了解。第二、三個版面采用了局部分解、加注、解釋和相關背景、作品介紹等方法,讓學生更加深入、具體地理解作品以及相關的文化意境。這三個版面的關系是相互聯(lián)系的,學習時可以相互結合反復閱讀和欣賞,采用從整體到局部再回到整體的學習方式和與之相應的從綜合到分析再進行綜合的學習過程。
三、教學內(nèi)容與目標
1、顯性內(nèi)容與目標
。1)、通過欣賞,初步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主題和表現(xiàn)手法,理解所表達的創(chuàng)作思想。
(2)、在認識作品的形式美感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作品所體現(xiàn)的人文精神。
2、隱性內(nèi)容與目標
培養(yǎng)珍視人類文化遺產(chǎn)和多元文化的態(tài)度,養(yǎng)成珍惜生命價值和關注人的生存狀態(tài)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豐富的情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作品與文藝復興所倡導的人文精神的關系及作品的形式美。 難點:了解作品中神話人物的象征與寓意關系。
(理解作品與文藝復興所倡導的人文主義精神的關系時,要讓學生充分感受作品所表現(xiàn)出的春的氣息和人物動態(tài)表現(xiàn)出的青春活力,并啟發(fā)學生找到春所代
表的萬木復蘇、生機昂然與人性的覺醒和復蘇之間的聯(lián)系。此外還要具體介紹畫中神話人物不同的象征關系,從而加深學生對主題的理解)
五、教學措施:
基本上按課本提供的程序進行。但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首先讓學生欣賞作品和通覽課文,并思考怎樣才能真正學好這一課。即先通過視覺整體感受作品的構圖、人物造型組合、場景、色彩等,再進入到主要局部和各個細節(jié)進行欣賞和分析。再這一過程中,適時向學生介紹描述畫面中的情節(jié)和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介紹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的主要精神,以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
這幅作品,通過對羅馬神話中喚醒春天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繪,表現(xiàn)了人于自然和諧相處的寓意。體現(xiàn)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生活趣味和審美理想。由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作品給人的感覺有些抽象,教學時應該就作品的時代背景和畫面的各個情節(jié)作比較詳細的介紹和講解,對教材的內(nèi)容做適當?shù)难a充。
教師首先應該從內(nèi)容、形式上對作品有較深刻的認識,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對寓意與象征要作適當介紹。
六、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的第一頁。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波提切利的一幅蛋彩畫:文藝復興的頌歌——《春》。
。ò鍟n題)文藝復興的頌歌——《春》
。ǘ、學習新內(nèi)容
誰能告訴我作品的主題是什么呢?(見課本第1頁的作品介紹)(板書)作品的主題思想
這幅作品,通過對羅馬神話中喚醒春天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繪,表現(xiàn)了人于自然和諧相處的寓意。體現(xiàn)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生活趣味和審美理想。(讓學生首先對作品的主題有所了解)
這是一副蛋彩畫,哪位同學再說說,什么是蛋彩畫好嗎?(見課本第2頁的課文)
。ò鍟┦裁词堑安十
學生乙:蛋彩畫是15世紀歐洲油畫正式形成以前的兩種最常用的畫法之一(另一種畫法是“濕畫法”)。因它是用雞蛋黃或雞蛋清調和顏料作畫而得名。歐洲油畫材料和技法得到完善后,蛋彩畫逐漸被油畫所取代。(了解相關繪畫的相關技法)
關于作者你們又知道多少呢?(見課本第3頁的介紹,了解作者)(板書)畫家簡介
學生丙:桑德羅.波提切利(1444/5——1510)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最著名的畫家之一。他的藝術風格不僅在當時是獨特的,而且在整個歐洲繪畫史上也是非常突出的。他的作品不僅賦予詩的想象,而且在造型手法方面也獨樹一幟,這就是他不完全依靠歐洲傳統(tǒng)繪畫的明暗造型手法,而是同時強調表現(xiàn)被描述對象的組織結構,并善于運用剛柔相濟的線條表現(xiàn)被描述對象的美感,追求畫面的裝飾效果。現(xiàn)存的《春》和《維納斯的誕生》是他的兩件最有力的代表作品。
桑德羅.波提切利是意大利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畫派最后一位大師。他的全部作品中,有相當多的作品采用的是古希臘與古羅馬神話題材。(課件顯示“希臘神話”的注釋)
課本中還提到了“文藝復興”的詞匯,大家知道什么是“文藝復興”嗎?(見課本第2頁的課文,了解相關背景)
。ò鍟┪乃噺团d
學生丁:“文藝復興”一詞源于意大利,它的原意是“再生”,是指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藝術在14——16世紀的歐洲得到了再生,意即復興。實際上,這一時期并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藝術簡單的復興,而是由資本主義的產(chǎn)生而引發(fā)的一場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它對于破除近千年基督教的神學世界觀的束縛,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使歐洲的科學、文化藝術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繁榮。這一運動的發(fā)源地和中心就是意大利。(教師演示課件,使學生對這一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教師誘導描述:(簡單描述,讓學生對畫面形成一個初步印象)
這幅作品是作者受到詩人波利齊安諾的詩的激發(fā)而創(chuàng)作的。畫面上描繪的是,在黎明的橘樹林里,一群仙女來到了人間,給人間帶來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無限歡樂。
在畫面的右邊,代表著溫暖春風的“西風神”從天而降,試圖擁抱他面前的美女克羅麗絲,而克羅麗絲極力想擺脫西風神的擁抱。從她口中呼出的溫馨之氣變成了一枝鮮花。(為什么代表溫暖春風的不是東風神,而是西風神呢?原來,由于地理位置的差異,意大利的春風是西風)。那位全身飾滿鮮花的美女嫣然是克羅麗絲極力想擺脫西風神而變形成的“花神”。
而在畫面的左側占有顯著地位的男子形象,是往來于眾神之間的傳信使者“力神”墨丘利(希臘神話中的“赫耳墨斯”)。因他終日奔走在外,所以他的鞋子上長著翅膀。他伸出右手好象在采摘樹上的果子,其實,他是用手里所持的具有魔力的蛇杖“神杖”,輕輕一指,驅散冬天的陰云,自然界的萬物仿佛都已經(jīng)蘇醒了。他在這里是報春的象征,所以又稱“春神”。他在畫面上的位置恰好與右冊的西風神相互呼應。
風神、花神和春神三個形象象征“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萬象爭榮”的季節(jié)即
將來臨。
位于畫面正中的是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課件顯示局部形象),她是畫面的中心人物。她的形象端莊秀美,臉上透露出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之情。她舉著的右手好象控制著整個畫面中的人物。
畫面上飛翔著的是蒙著眼睛的小“愛神”丘比特,他正盲目的張弓欲射出象征愛情之箭,誰要是中了他的金箭,就會產(chǎn)生如癡如狂的愛情之火。
美惠三女神沐浴在陽光里,正相互攜手默默翩翩起舞,被描繪的富有生氣,使人感受到無限美好的意境。她們象征著“美麗”、“青春”和“歡樂”,她們將給人間帶來勃勃生機和無限歡樂。
由于這一群喚醒春天的眾神的到來,整個橘樹林里洋溢著春天的活力。那掛滿樹枝的紅橘和滿地的齊花異草,不正是春天最好的象征嗎?這些都是作者對美好生活無比向往的心靈寫照。他把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以豐富的形象象征性地鋪設在這一幅畫面上。
。ㄈ、課堂小結:
我們要想很好的領會作品,必須對畫面各個局部所描繪的內(nèi)容作比較詳細的了解和研究。今天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請同學們課后做好復習和預習,下一課時我們將對畫面的各個局部和畫面所表達的內(nèi)在含義做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ǖ诙n時)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課我們大致了解了作品《春》的主題、作者和作品所表達的意境,還了解了蛋彩畫、文藝復興等背景資料。今天我們將對作品的各個局部所表達的內(nèi)容作更深入的了解,對作者所使用的藝術語言有所認識,從而更好的理解作品采用的藝術形式和所表達的主題內(nèi)涵。
(二)、學習新內(nèi)容(在描述的基礎上分析作品,由感官優(yōu)先,引導學生進入思維主導狀態(tài),透過表面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意蘊)
(板書)1、美神維納斯
首先讓我們欣賞作品的中心人物“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在上一節(jié)課中我已經(jīng)對維納斯做了簡單的介紹,課本中也有說明。請哪位同學來朗讀一下好嗎?學生甲:她是位于畫面的中央,是畫面的中心人物。她的形象端莊、秀美,臉上露出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之情。她輕舉著的右手,好象控制著整個畫面中的人物。
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在畫面上展示了那么多充滿青春歡樂的天神形象,盡管他們顯得莊重與自信,維納斯的形象卻并不顯得十分歡樂,盡管描繪的是春,但畫面卻透出一絲纖弱和淡淡的憂郁。為什么會這樣呢?波提切利在創(chuàng)作這幅作品之前,曾創(chuàng)作過一幅《維納斯的誕生》。(演示課件)
意大利現(xiàn)實主義繪畫的拓荒者是喬托,而100年后誕生在佛羅倫薩的畫家桑德羅.波提切利(1444—1510)就是這一藝術形式的先驅者了。
15世紀的佛羅倫薩,不僅工商業(yè)日趨繁榮,文化也是意大利最發(fā)達的地方。城市的新興力量是市民階級(資產(chǎn)階級的前身),他們就是這個城市的文藝主顧。當時的教皇和貴族的勢力還很強大,這就必然在文藝上要和新興起來的市民階級發(fā)生矛盾。波提切利成長的年代,正是佛羅倫薩城市共和政權逐漸被集中在一個銀行豪門——美第奇家族手中的年代。15世紀70年代中葉以后,他受到勞倫佐.美第奇家族的寵遇,他的藝術多少也受到也沾染上了一些宮廷貴族文化的氣息。但他又是著名的僧侶畫家腓力波.利比的學生,利比是一位敢于表現(xiàn)世俗生活的現(xiàn)實主義畫家。后來波提切利又崇拜更為激進的佛羅倫薩左翼畫家安.波拉約羅和委羅基奧的藝術,并當過他們的助手。所以,波提切利作為佛羅倫薩最后一位大師,他的思想是充滿矛盾的。
《維納斯的誕生》一畫,原是為裝飾勞倫佐的別墅與1485年而作的。據(jù)說,畫家是從波利齊安諾的一首長詩《吉奧斯特納》中受到啟迪,詩中形容維納斯女神從愛情海中誕生,風神把她送到岸邊,春神又忙迎來,正欲給她披上用天上的星星織成的錦衣。畫面上紛飛的鮮花更加強了詩的意境。畫家在處理這個場面時,舍棄了苑市中一些過于喧鬧的描寫,把美神安排在一個及幽靜的地方,背景是平靜而微有碧波的海面。維納斯憂郁地站在象征她誕生之源的貝殼之上。她的體態(tài)顯得嬌柔無力,對迎接者以及這個世界似乎缺乏熱烈的反應,她仿佛對來到人間不是滿懷信心,反而充滿了惆悵的情緒。維納斯這個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藝術家自身在這個時期對現(xiàn)實生活有些不安與惶恐。
古代希臘人的想象中,維納斯是成人般地從海中誕生的,生下來就是一個美麗的少女。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把這段神話做了唯心主義的解釋。他說,美是不可能逐步完成或從非美中產(chǎn)生,美只能自身完成,它是無可比擬的。波提切利這幅作品中的維納斯形象可以作為這種哲學思想的圖解。維納斯的姿態(tài)就是按照古典雕像的樣式來描繪的,只是把兩只手換了個位置。然而畫面上的形象并沒有古典雕像的健美與悠閑,給觀眾的印象是萎靡與嬌弱,充滿著對生活的迷茫。這就是畫家對自己對現(xiàn)實的矛盾反映。這樣分析并不是說這幅畫的藝術價值不高,而是說畫面上的維納斯形象有著畫家自己的影子。
從表現(xiàn)技法上看,作者的寫實手法中參雜著一些變形的因素,如維納斯的脖子過長,頭發(fā)用線太過分,一縷縷頭發(fā)好象是有彈性的物體,手足的比例也有些夸張。這一切似乎是作者為了有意加強形象的精神,并不是著重表達肉體。
【八年級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美術教案4篇05-11
八年級美術教案五篇05-03
【推薦】八年級美術教案4篇05-06
八年級美術教案合集十篇05-08
美術的教案11-08
美術教案【經(jīng)典】08-24
美術教案(經(jīng)典)09-19
美術教案07-20
美術教案[精選]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