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千米的認識》教案

      時間:2023-02-13 13:29:20 教案 投訴 投稿

      《千米的認識》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千米的認識》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千米的認識》教案(精選15篇)

      《千米的認識》教案1

        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千米,明確千米與米的關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 用手勢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長度。

        2、 口答:

        50毫米=( )厘米 5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9厘米=( )毫米

        3、 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鉛筆的長15( ) 門高2 ( )

        橡皮長40( ) 課桌長60( )

        二、探究新知

        1、 通過投影出示書本第7頁的例3圖,“圖中的情境大家見過嗎?說一說圖中主要說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學生回答。對,圖上說的是到葉鎮(zhèn)還有21千米,到靈山還有23千米,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2、 在日常生活中類似的情境大家見過嗎?找二名學生說說身邊的類似問題。 你知道千米是個怎樣的長度單位嗎?(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3、 出示例3的'圖,如果我們用毫米、厘米、米來作單位好不好?為什么?找一至二名學生回答讓學生說說他們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么情況下我們用千米作單位比較方便呢?(明確計量較長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單位)

        4、 你知道1千米有多長嗎?哪個同學能說說?老師:其實昨天同學們就和老師一起跑完了一千米的路程,很多同學都說跑完了很累,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昨天我們跑步時的情境,想想跑完這一千米我們用了多長時間。我們的操作一圈是200米,跑5圈正好是1000米,看來1千米還是很長的。板書:1千米=1000米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二第1、2題

        第一題:把每小時行的路程與合適的出行方式連起來,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進行反饋。

        第二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2、總結。

      《千米的認識》教案2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引導:同學們,你們在課前找到了哪些有關千米的資料?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將收集的數據有選擇地板書在黑板上。

        2、導入新課。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走出教室,走向操場,一起去真實體驗i千米。 學生自由匯報課前收集的數據資料。例如:長江全長6397千米,黃河全長5464公里,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是1.496億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

        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搜集有關千米的知識,感受“千米”這一長度單位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互動新授

        1、感受千米。

        (1)師:學校操場的跑道一圈是200米.多少圈是l千米?

        (2)引導:同學們分組活動,15名同學在跑道上走5圈,5名同學記錄他們走完l千米所用的時間;l5名同學在跑道上跑5圈,5名同學記錄他們跑完1千米所用的時間。

        2、體會I千米。

        師:清同學們談談自己走或跑完l千米的感受。

        3、估計1千米。

        (1)引導:剛才我們通過走、跑,真真實實感受了1千米的長度,想一想學校與你家的距離大約是多長?從學校出發(fā)到哪兒大約是1千米?

        (2)引導:從學校出發(fā)到人民醫(yī)院大約有多長?到圖書館大約有多遠?……

        學生通過“走”“跑”等活動體驗l千米的長度。

        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1千米有多長,說一說自己的思考過程。學生結合學校周圍交通圖分組討論交流。

        讓學生通過“走一走”“說一說”,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在活動中思考。真實感受了1千米的'長度,體會出1千米真的很長。

        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去估一估身邊建筑物之間的距離,加深對長度單位“千米”的理解,同時也真實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是密不可分。

        三、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實踐活動,你有什么收獲呢?

      《千米的認識》教案3

        教學內容:第73、74頁“千米的認識”,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4題。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公里),建立千米長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學會千米與米之間的簡單換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千米與米之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具準備:一根米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復習前面學過的長度單位

        2.出示米尺,你能比劃出1米有多長嗎?

        3.你能猜一猜教室的長是多少米嗎?

        二、教學新課

        1.引入“千米”

        測量教室的長可以用米做單位。但是如果我們用它來量比較長的距離,比如量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是多少?你覺得用米這個長度單位來量怎么樣?

        既然“米”小了就必須要用一個新的比米要大的`長度單位來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比米要大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千米的認識)

        2.認識千米

       。1)平時我們也把千米說成公里。大家打開書,看第一幅圖,圖上的“公里”就是千米。

        提問:那么一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首先我們來想一想100米有多長,學校跑道一圈大約是200米!100米也就是它的一半,你能想象出它的長度嗎?

        幾個100合起來是1000呢?

        那么1000米就等于把()(板書: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單位就是()(板書:=1千米)

       。2)感知1千米路程

        剛才我們了解了1千米到底有多長,那么你能說出從學校門口到什么地方的路程大約是1千米嗎?

        我們同學1分鐘大約可以走100米,你們想一想如果要你走1000米要用幾分鐘呢?

        3.千米與米的簡單換算

        (1)教學例1

        下面我們來看這樣一道題,

        出示:4千米=()米

        讓學生看一看,千米和米哪個大,就是由大的換成小的。想一想昨天我們學習的思考方法,這道題我們要怎樣思考呢?

        教師指導學生想思考過程

        提問:1千米=()米,4千米就是()個1000米,也就是()米

       。2)教學例2

        出示:6000米=()千米

        這道題是把小的長度單位變成大的,又因該怎樣想呢?

        根據書上的提示2人小組討論,把討論結果填在書上。(指名回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2題

        學生先填在書上,指名回答,并說出思考過程。

        2.完成“練一練”第3題

        引導學生理清題意。

        提示:“1千米是多少米?”

        “這條路要劃分成多少段?”就是要求什么?

        把這道題目做在練習本上。

       。ㄖ该麑W生回答)

        3.做練習十六第1題

        學生先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回答。(集體評講)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千米。知道了千米要比米(),1千米=()米。同時還學會了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五、作業(yè)布置

        課作:

        練習十六第3.4題

        家作:

        1.練一練第1題

        2.練習十六第2題教案

      《千米的認識》教案4

        設計說明

        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的“可視性”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因此,在設計本節(jié)課的教學時,注重聯系生活實際,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

        1.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幫助學生感受“千米”。

        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中的情境,喚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圍繞著教學重點“千米的認識”,組織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和發(fā)現,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

        2.注重交流,概括換算方法。

        在學生掌握了千米和米的進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多角度、多方法思考問題,使學生掌握正確思考問題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引出“千米”

        1.在數學王國里,有一座五指山,住著長度單位五兄弟(教師伸出四根手指),猜一猜,這里住著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

        2.它們之間的進率分別是多少?(學生回答)

        3.你能用手勢告訴大家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分別有多長嗎?(學生動手比劃)

        4.揭示課題。

        師:剛才我們回想了長度單位中的四兄弟,那么拇指峰上住著誰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長度單位家族中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顧,為學習新知作鋪墊。

        ⊙聯系生活,建立表象

        1.建立1千米的'表象。

        (1)聯系實際: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你能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千米=1000米。

        (2)課件出示例4,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實際進行分析,然后在小組內說一說1千米有多長。

        預設 生1:用米尺要量1000次。

        生2:100米的路,要走10次。

        生3:走100米的路大約需要200步,走1千米的路大約需要20xx步。

        生4:繞200米的操場走5圈。

        生5:繞200米操場走一圈大約需要3分鐘,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需要15分鐘。

        2.估計1千米的距離。

        (1)初步估計:從我們的學校出發(fā)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

        學生估計,師生共同評價。

        (2)想象: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從學校出發(fā)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

        (3)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么感覺?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感知,逐步加深學生對1千米的理解,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

        ⊙了解用途,體會價值

        1.引導學生舉例。

        師:千米也稱公里,用符號km表示。它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見到過千米?(摩托車的表盤上等)

        2.欣賞生活中的千米。(出示課件)

        (1)世界上最長的河——尼羅河全長約6671千米。

        (2)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約是8844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師引導學生小結:計量比較長的路程或距離,通常用千米作單位。

      《千米的認識》教案5

        學科:三年級數學 教師:王朝英

        結合學生實際的生活,通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大約相隔1千米,加深了學生對1千米長度概念的理解。

        對于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估計學生能說出來,就直接讓學生說一說。然后通過討論、匯報,使學生了解到:測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測量,還可以步測、看車上的路程表,等等。

        通過列舉生活中的.實例,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通過說一說、量一量、走一走等系列活動使學生建立起數感,感知、體驗“千米”的含義,為以后進一步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0xx年9月14日

      《千米的認識》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讓學生認識千米這一長度單位,并通過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動感知1千米有多長,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2、能力教學點:使學生學會千米和米之間的簡單化聚。

        3、德育教學點: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準備:

        教學情境掛圖

        教學步驟:

        一、 情境導入

        1.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師:同學們見過這些牌子嗎?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嗎? (板書課題) 學生口答 學生嘗試回答

        二、探索感知

        學生看教學情境掛圖 (1)教師引導: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生活中常用千米作路程長度的計量單位。(板書:公里)

       。2)聯系生活:你知道揚州到南京的公路長多少千米?你的家離學校多少公里?

        認識千米:

        (1)初步感知1000米的長度:同學們走學校100米跑道大約用了多少時間?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步?1000米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00米呢?(板書:10個100米)根據這100米的路程,你還可以怎樣描述1000米的長度?

        (2)介紹1千米=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單位,可以寫作1千米。

        板書:1千米=1000米

       。3)進一步感知1千米的長度:學校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幾圈是1千米?

       。4)同學們能不能觀察、測量自己身邊的物體長度,再來推想1千米有多少個這樣的物體?用你自己的方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

        單位化聚:

        (1)火箭的速度大約是每秒4千米 師:火箭的速度是多少米?

        板書:4千米=( )米

       。2)長江是亞洲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長約6000千米。

        師:南京長江大橋的長是多少千米?

        板書:5000米=( )千米

        三、綜合練習。

        1. “想想做做” 1 讀題 解題 交流做法

        2. “想想做做” 2 讀題 解題 交流做法

        3. “想想做做” 4 先填空 再交流

        4.“想想做做” 5 比較

        5.“想想做做” 6 看題

        6. 拓展訓練:判斷

        1千米比1000米短。( )

        1千米的公路修了一半是500米。 ( )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學生回答。

        五、課堂作業(yè)。

        學生獨立完成。

      《千米的認識》教案7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2.在實踐活動中,學會積累與查找資料,繼續(xù)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常用的長度單位?

        學生互相比劃并說說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2.出示:給下面的物體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鉛筆長18()

        一枚1元硬幣厚約3()

        學校跑道一圈長250()

        課桌長約10()

        3.課件出示教材第20頁例1。

        提問:這是滬杭鐵路,它的全長是180()?

        追問:為什么滬杭鐵路的長度要用千米作單位?

        4.舉例: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說過千米?

        5.教師出示教材第20頁的圖片:你知道每幅圖片上的數字表示什么含義嗎?

        說明: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千米。

        二、交流共享

        1.初步體驗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1)師:1千米到底有多長,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課前的活動。(出示照片)

        我們學校的跑道從()——()大約是100米,你怎么記住它的?

        明確:像這樣的100米,我們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1000米)

        教師指導學生讀出這個算式時,要注意前面的數和后面的單位之間需停頓一下。

        提問:1千米里面有幾個100米嗎?(10個)

        追問:走100米你花了多長時間?如果讓你走1000米要多長時間?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樣嗎?

        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自由發(fā)言。

       。2)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組織交流,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3)提問:課前我們做過調查,我們學校的環(huán)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幾圈是1千米?

        學生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回答。

        回答預測:

       、僖蝗200米,5圈是1千米。

       、谝蝗250米,4圈是1千米。

       、垡蝗400米,2圈半是1千米。

        說一說:你感覺1千米長嗎?自由交流。

        2.強化概念。

        引導思考:我們剛才感受到的1千米是個環(huán)形的,如果我們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會有多長?想一想,從學校門口往南走到哪兒是1千米?向北?向東?向西呢?你可以選擇一個熟悉的地方想象,現在腦海里想象從學校門口走到哪兒大約是100米,要走10個100米,該從學校門口走到哪兒?

        談話: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從學校門口到哪兒是1千米,你能說一說從自己家到學校有1千米遠嗎?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圖片并提問:小轎車、步行、動車、自行車每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學生練習并說說理由。

        追問:老師家離學校約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師,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請簡述理由。

        2.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3.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4題。

        引導學生看圖,并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第(1)題組織學生直接計算,第(2)題先讓學生討論,再組織交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培養(yǎng)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

        2.知道并掌握1噸=1000千克,學會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方法。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學會噸與千克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質量單位?(克、千克)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板書:1千克=1000克

        2.談話: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去觀察和了解貨車的載重量,誰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課件出示教材第22頁圖片,提問:老師也搜集了一些這樣的圖片,碼頭上這些集裝箱,火車皮所運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么作單位呢?(噸)明確:噸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計量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一塊學習另一個比千克還大的質量單位——噸。

        二、交流共享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課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談話: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見過這樣的一袋大米嗎?提過它嗎?提過的說說感受。

        學生回答,交流感受。

        課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學生跟著100千克、200千克地數,貼滿10張。提問: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書:1000千克)

      《千米的認識》教案8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五冊70-71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

        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課前活動:

        1、量出100米的實際長度,走一走大約有多少步。

        2、沿操場走一圈大約用幾分鐘?

        3、向家長了解一下從自己家到那里大約是一千米?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昨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場上量出了100米的實際長度。

        下面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想:我們是用哪個長度單位測量100米的?(米)

        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一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

        (2)測量硬幣的厚度。

        (3)測量課桌的高。

        (4)測量教室的長。

        同學們你們有誰去過唐山嗎?如果要測量樂亭到唐山的距離,可選用我們已經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學生討論,得知用米測量太麻煩了。)

        師:對用米測量太麻煩了。樂亭到唐山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么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學習千米的認識,你們最想了解千米的什么知識?

        提出學習目標:1.千米的實際長度,并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2.千米的應用。

        [說明:從測量本地兩個城市距離引出新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可以幫助人類理解周圍世界,從而增強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目標進一步體現學生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1千米的長度。

        1、 同學們手里都有一把米尺是1米長,用你手中的米尺連續(xù)量幾次是1000米?(板書:1000米)

        1000米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千米單位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

        板書:用米尺量1000次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2、請看屏幕:上次我們量出了100米的長度,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板書:10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顯示)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

        沿操場(一圈200米)走( )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沿操場(一圈200米)走5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圈大約用了幾分鐘?(3分鐘)

        那么沿這操場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15分鐘)

        板書:走15分鐘的路程,長約1千米。

        4、小朋友,金融街你們一定很熟悉吧,請看屏幕:從縣醫(yī)院

        到夏日超市的距離大約就是1000米。

        讓學生互相說一說從家長那里了解到,從自己家到那兒大約是一千米。

        小結:1千米=1000米

        [說明:利用多媒體喚起對行走本地區(qū)主要街道實踐活動的回憶,以情激情,既使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又助于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1千米等于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qū)分,語文課上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qū)分開來,使人一聽就明白。

        1(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

        指導讀:注意在數字和單位之間適當停頓。

        師:千米也稱公里,在上面的權勢書上添上(公里),有時也用km表示。

        5、我們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間怎樣換算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學71頁例1和例2,重點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頁做一做1,重點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說明: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即引導學生自學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活用教材。]

        (二)千米的應用

        現在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應用呢?

        (屏幕顯示)請看老師星期天在樂亭到閆各莊路上拍攝的一些鏡頭,請你仔細觀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邊的里程碑

        2、指路標志

        3、限速標志

        4、摩托車的速度表

        隨著學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別出示圖片。

        小結:千米常用來比較長的路程。

        [說明:通過觀察里程碑、指路標志、速度表、限速標志,讓學生體會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認識數學的價值。]

        練習:72頁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起來。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F在請你估計一下,從校門口出發(fā)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誰能用比較科學的辦法證實?

        (利用摩托車的里程表測量、走一走是否15分鐘……)

        還可以這樣證實:(結合屏幕)

       、帕砍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⑵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

        師:1千米,我們大約走2000步。我們可以從校門口出發(fā)數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與你剛才的估計是否相符?

        五、鞏固練習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汽車每小時行40米

        電線桿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飛機每小時飛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長3分米

        一支鉛筆長2千米

        2、72頁3、4

        六、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同學們學得很好。學校組織同學秋游,現在想請小朋友們幫助設計一條路線。

        要求

        1、從學校出發(fā)到游玩的最后一處景點之間的路程不超過 10千米;

        游玩的景點要盡可能多,四人小組合作,比一比,哪一組設計得。

        [說明:創(chuàng)設設計秋游路線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再次把課堂教學推向。采用小組學習的形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往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千米的認識》教案9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2、在課前課后的實踐活動中,學會積累和查找資料,繼續(xù)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體驗、感悟千米的實際長度。建立1千米的概念。

        教學資源: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互動對話——生成“千米”的概念

        1、提問: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常用的長度單位?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1厘米、1米。(學生用手勢,米尺或身邊物體的長度表示1厘米,1米)。

        2、填空:給下面物體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橡皮長4() 學校跑道一圈長250() 安鎮(zhèn)到無錫的公路大約長14()

        師:我們安鎮(zhèn)到無錫的公路長度,為什么眼用千米做單位?

        學生討論,全班交流。

        3、講述:計算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做單位。介紹千米的符號。(板書:千米Km)學習千米的讀法。

        4、舉例: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說過千米?(相機出示圖片:鐵路、公路的里程碑,公路上的限速標記,香港行政區(qū)地圖上的線段比例尺等)你知道每副圖片的含義嗎?

        二、師生探究——建構“1千米”的概念

        1、動態(tài)演示過程——初步體驗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1)猜測:千米在生活中應用較廣泛,那么1千米究竟有多長呢?猜猜看!

        (2)觀察: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請大家仔細觀測公路長度的過程,把你看到的記下來。

        多媒體可見演示:每測量出100米,就放大分別顯示出“100米”“200米”“300米”……“900米”,最后隨著音樂聲響起,“1000米”變?yōu)椤?千米”。

       。3)提問:你知道了什么?

       。1千米=1000米,1000米里面有10個100米。)

       。4)小結:1000米=1千米指導學生讀這個式子是要注意前面的數和后面的單位之間需停頓一下。

        2、回憶課前活動——進一步體驗“1千米”的概念。

       。1)算一算:課前已經量出我們的學校跑道一圈有多長,(250米)幾圈是1千米,明確250米一圈的跑道,4圈是1千米。

       。2)估一估:課前已經請大家去操場走了走,一圈大約走了多少步,大約用了多少分鐘?你能估計出大約走多少步是1千米嗎?走1千米大約要多少分鐘呢?

       。3)說一說:你感覺1千米長嗎?自由交流。

       。4)找一找:從學校到附近大約什么地方是1千米?你還能從生活中找出1千米嗎?

        三、生活應用——活化“千米”的知識

        1、進一步認識“1千米”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獨立描出1千米的長度

        交流從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請其余學生參與評價。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引導學生說出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求什么。

        獨立練習,組織交流。強調米與千米的換算方法。

        2、進一步理解“1千米=1000米”

        做“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

        組織交流,說一說是怎樣思考的。

        3、進一步明確各種長度單位。

        做“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討論用什么長度單位比較合適。

        組織交流。

        4、綜合應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做“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直接比較河流的長短。

        說一說每一條河流大約有幾千米。

       。2)做“想想做做”第6題

        第1小題讓學生直接算一算,第2、3小題組織學生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交流想法。

        四、小結延伸——拓展“千米”的知識

        1、提問:今天你又學到了什么新知識,和以前學到的哪些知識有關?學了有什么用?

        2、實踐作業(yè):

        課后調查各種交通工具的一般時速,各路段的距離,記錄下調查結果。

        車輛名稱

        轎車

        火車

        輪船

        飛機

        一般時速

        路段

        路程

        安鎮(zhèn)——無錫

        無錫——上海

      《千米的認識》教案10

        教學內容

        教材第8頁例四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長度概念。

        2、培養(yǎng)學生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體驗1千米有多遠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讓學生說說1千米有多長,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米1米=()厘米

        1米=()分米1分米=()毫米

        二、學生實踐(把全班學生分為10個小組進行測量)

        1、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走一走,數一數你走了幾步,看一看100米有多遠。

        3、匯報:

       。1)請學生說一說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幾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約走了多少步。

       。2)提問;一個小組量出100米,10個小組一共量出多少個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讓學生討論從學校門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體驗1000米有多遠。

        帶學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數一數你走了幾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遠。

      《千米的認識》教案11

        教學內容

        教材P26-P2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2.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一千米的長度,建立一千米的長度概念。并通過觀察、推究等方法明確1000米=1千米,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3.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推理能力,并且通過教學內容能夠喜歡體育,培養(yǎng)學生鍛煉身體、積極學習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使學生親身體驗1000米長度,建立1千米的空間概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建立聯系

        1.在之前的學習中,咱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呢?能從小到大背出來嗎?并且用手表示每個小單位。

        教師板書: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2.我們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

        二、聯系實際,導入新課

        1.同學們,觀看過體育盛事--奧運會嗎,在奧運會中有些什么比賽?

        學生思考回答。

        2.那么跑步比賽中有一些什么項目呢?

        學生列舉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

        3.跑步比賽中都是在規(guī)定的跑道內完成,你們試跑過這些長度的鍛煉嗎?在跑步比賽中最長的運動是什么項目?

        教師簡介馬拉松比賽。馬拉松為什么用千米作為單位,而千米是比米更大的單位,大多少呢?

        4.學生推想:1千米=1000米,通過孩子們已知的知識構架能夠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切身體驗,感受長度

        1.聯系實際,提示咱們學校的操場一圈大約是200米,那么如果我們要跑1000米的話需要跑幾圈呢?

        2.估想:1000米是多少個100米,那么在操場上會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W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計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總結出正確的圈數:200+200+200+200+200+200=1000(米)

        4.那么平時我們在操場上跑操正好是5圈,也就是1000米的真實長度,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感受,繼續(xù)探究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先讓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然后教師組織班上交流。

        2.那么我們再次來從小到大把咱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整理一遍。

        教師板書: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總結:在計量比較遠的長度時我們通常用千米(公里)作為單位。

        3.算一算

        6000米=()千米

        5千米=()米

        ()米=7千米

        9000米=()千米

        3500米=()千米+()米

        五、看書質疑,鞏固練習

        1.看一看書,想一想還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問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2.我們一起把今天學過的知識再鞏固一下,看看今天我們班上誰最勤勞,回答的問題又多又正確,我們將給予獎勵哦!完成練習六有代表性的題目。

      《千米的認識》教案1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4、利用遷移的規(guī)律,體驗探索千米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學會估算和分析問題。

        5、感受千米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

        米尺、學校周圍交通圖每小組一張,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一、交流信息揭示課題

       。ㄒ唬┙涣餍畔

        出示課件:美麗的校園(教學樓、廣場、操場、跑道等)。

        同學們你喜歡我們的`學校嗎?為什么?課前老師帶你們去操場上了解相關的信息,誰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學生交流信息后教師板書:

        1、走100米的路大約需要200步。

        2、從教室走到大門口(200米)大約需要3分鐘。

        3、沿操場跑2圈半(1000米)很了累?

        4、從家走到學校大約需要20分鐘。

       。ǘ┙沂菊n題

        師:在剛才同學們匯報中有一個長度單位——米,如果我們想要測量中衛(wèi)到銀川的距離,該用什么單位來計量呢?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長度單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

        二、聯系生活、建立表象

       。ㄒ唬┏醪浇1千米的觀念

        1、引導:對于“千米”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1千米到底有多長?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2、探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有關千米的這些知識,同學們,在你的印象里,你認為1千米有多長?

       。ǘ┻M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聯系實際: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你能否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可以結合課前了解到的信息來描述它們與1千米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實際進行分析,先自己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說一說。(學生能說幾種就幾種)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這樣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約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20xx步。

        方案四:繞學校200米的操場要走五圈。

        方案五:繞200米操場走一圈大約3分鐘,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需要15分鐘!

       。ㄈ┕烙1千米的距離

        1、初步估計: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fā)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學生估計,師生共同評價

        2、引導(播放錄像):讓我們跟著攝像機的鏡頭從學校門口出發(fā)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長?

        3、想象:請大家閉上眼睛,跟著老師在腦海里把這段路再走一遍。我們從學校門口出發(fā)向北經過十字路口,再向北經過衛(wèi)謝路口,又向西到明珠。這段路程大約是1千米。

        4、體會感受: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么感覺?

        5、進一步估計:(出示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

        師:老師還準備了一張學校周圍的交通圖,你們的桌上也有一張,請你畫一畫,從學校出發(fā)走1千米,還可以到哪些地方?學生獨立操作后交流匯報:(學生能匯報幾種就幾種)

        方案一:從學校門口出發(fā)一直南到蔡橋路口。

        方案二:從學校門口出發(fā)向北,再向北西至三中。

        方案三:從學校門口出發(fā)向北經十字路口,再向東到農貿市場。……

        三、了解用途、體會價值

       。ㄒ唬┮龑W生舉例

        師:千米也稱公里,用字母Km來表示。(板書: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見到過千米?(公路上、摩托車表盤上等)

       。ǘ┬蕾p生活中的“千米”

        師:同學們真是生活中的細心人,老師也從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電腦出示指路標志)中衛(wèi)到迎水橋約7000米。

        師問:你看到了什么?7000米等于多少千米呢?你是怎么想的?(板書:7000米=7千米)

        2、(電腦出示珠穆朗瑪峰山峰圖)珠穆朗瑪峰,高度約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師問:你又看到了什么?9千米是多少米啊?你能說說你思考的過程嗎?(板書:9千米=9000米)

        3、(電腦出示《汽車速度表》)汽車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大約是80千米。

        4、(電腦出示自行車行駛圖)自行車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大約是15千米。

        5、(電腦出示溫州至杭州高速圖)溫州到杭州高速公路連線全長約410千米。

        6、(電腦出示萬里長城圖)我國的萬里長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筑之一,大約長6700千米

       。ㄈ┬〗Y: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時行駛的路程,還可以表示比較長的物體長度。

        四、實際應用,鞏固新知

       。ㄒ唬⿷镁毩

        1、田老師家離學校大約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來學校?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2、媽媽帶小明坐長途汽車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們早上8時出發(fā),汽車平均每小時行80千米,中午12時能到達嗎?

       。ǘ┱n外拓展

        1、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每小時不能超過()千米,火車每小時可行駛()千米,地球繞太陽每秒運行()千米。馬拉松長跑比賽全程大約()千米。(課后可在父母的幫助下到圖書館或網上查找這些資料。)

        2、寫一篇數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

      《千米的認識》教案13

        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單位換算和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對學生而言并不困難,而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讓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新課的導入是一節(jié)課的序幕,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參與的興趣。在導入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選取一些富有時代氣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為學生熟悉的和感興趣的、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探索的材料,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明確數學源于生活的本質,而且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課的導入通過我和學生比高矮這樣一個同學們感興趣的活動,幫助同學們回顧了以前學過的一些長度單位,通過讓學生說說你已經知道了哪些有關千米的知識,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到了學生學習的起點,有效地開展下面的活動。利用這樣的活動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也激起了學生積極探索的興趣。

        對于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概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著重于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強調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在形成1千米概念的活動中,我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新舊知識的引申、發(fā)展處加以復習強化,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盡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再說說15分鐘能從學校門口到哪兒?再出示比較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讓學生判斷從學校門口到哪兒是1千米?整個過程,我不斷啟發(fā)、引導學生用自己身邊的事物、場景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把1千米與學生習以為常的生活很好地聯系了起來,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從模糊到精確的動態(tài)生成過程,同時也充分展示了學生自己的個性以及創(chuàng)新一面,讓學生切實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最后我留了10分鐘時間帶著學生切實體驗1千米的長度,讓孩子們在跑道上量了50米,再體驗走了20個來回,真實地去感知1千米的長度,加強對1千米的概念建立。孩子們在實踐中收獲。

      《千米的認識》教案14

        師:千米也稱公里,在上面的板書上添上(公里),有時也用Km表示。

        5.我們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間怎樣換算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學71頁例1和例2,重點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頁做一做1,重點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進卒,即引導學生自學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活用教材,節(jié)時高效。

        三.千米的應用

        (一)現在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應用呢?

        請看老師星期天在小圩到大圩的路上拍攝的一些鏡頭,請你仔細觀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邊的里程碑

        2.指路標志

        3.限速標志

        4.摩托車的速度表

        隨著學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別出示圖片。

        小結: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里程碑、指路標志、速度表、限速標志,讓學生體會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認識數學的價值。

       。ǘ┚毩:72頁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起來。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F在請你估計一下,從校門口出發(fā)到什么地方大約是4千米?誰能用比較科學的辦法證實?

       。ㄒ唬┥:利用摩托車的里程表測量、走一走是否15分鐘。

       。ǘ⿴:還可以這樣證實:(結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xx步)

        師:1千米,我們大約走20xx步。我們可以從校門口出發(fā)數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與你剛才的估計是否相符?

        五.鞏固練習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汽車每小時行40米。

        電線桿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飛機每小時飛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長3分米。

        一支鉛筆長2千米。

       。ǘ72頁3、4。

        教學反思: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

        本課時是在學生學過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和比米小的單位,并且初步了解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在工農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

        教材先通過插圖說明千米在生產實際中的應用,然后通過學生已經掌握的長度單位米,推算出新的長度單位千米,幫助學生建立起千米的觀念,并揭示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1千米=1000米,為了讓學生掌握計量單位間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寫出“想”的思路,使學生在計算時有所依據。例1是見解長度單位

        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設計了針對例1、例2的強化練習(試一試)。

        對于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觀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十分注重學生已有的基礎,強調新、舊知識的關系,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新舊知識的引申、發(fā)展處加以復習、強化、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盡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觀念,使課堂教學過度自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當然,學生也并非是一張白紙,在平時生活中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fā)表他們的意見,發(fā)揮他們的想象,聯系生活實際,用他們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觀念。

        當然,單單靠這些要使學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觀念還是相當困難的。學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單單讓學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認識1千米的話是遠遠不夠的。記得我第一次上這一課時時,就是讓學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認識1千米。結果學生對1千米觀念的建立相當差。特別是聯系生活實例時,學生就錯誤百出。使這節(jié)課的教學教學任務沒有很好完成,教學的重點、難點沒有克服。

        在這次教學時,結合上一次教學中的不足,我對教學過程進行新的設計,主要圍繞“怎樣較好的使學生建立1千米的觀念”思考。為了解決這一難點,在課前我在學校附近測量出1千米的長度,教學中,在學生想象1千米之后,帶學生去實地目測一下

      《千米的認識》教案15

        一、目標確定的依據

        1、課標相關陳述

        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建立統(tǒng)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并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能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

        2、教材分析千米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是小學數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并且初步了解了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3、學情分析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有機會接觸千米這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會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觀念比較困難。因此,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使學生建立千米的觀念,在建立千米觀念的基礎上去正確估計物體的長度又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的關鍵是盡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增加學生對千米的感性認識。

        二、學習目標

        1、通過測量更長的物體,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2、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在教師引導下,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三、評價任務

        1、通過度量更長的物體的長度,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形成直觀表象。

        2、通過在教師引導下,知道1千米=1000米,能熟練進行長度單位換算。

        四、重點難點教學

        重點: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以及距離的估測。

        教學難點: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以及距離的估測。

        五、教學具準備

        課前領學生到操場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計下所需的時間及步數。

        六、教法和學法

        觀察、小組合作探究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初步感知:

        1、說說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1)測量鉛筆的長度。(2)測量硬幣的厚度。(3)測量課桌的高度。(4)測量教室的長。(5)測量佛山到廣州的路程。

        師:如果要測量佛山到廣州的路程,我們可以選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呢?

        3、揭示課題:用米測量太麻煩了。佛山到廣州的距離比較遠,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邊說邊板書)

        二、學習新知

       。ㄒ唬⿲朐谌粘I钪形覀円娺^“千米”,(教學例4)如:

       。1)出示四張畫片,學生觀察討論,說標記的意思。

        圖1:火車已經行駛了180千米。

        圖2:公路上汽車限速每小時60千米。

        圖3;離南京還有98千米。

        圖4:地圖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別表示實際長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過“千米”?(讓生答)

        (2)小結: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做單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書:(公里km))

        (二)新課展開:

        1、聯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觀念:1千米有多長呢?昨天老師帶領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個100米?(10個)對,就是像我們昨天那樣走10次,5個來回。10個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們可以寫成1千米=1000米全班齊讀一次。(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來區(qū)分)追問:2千米=()米(讓學生說想法,如:2千米里有2個1千米,就是20xx米)4千米=()米3000米=()千米9千米=()米6000米=()千米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1千米到底有多長?

       。1)出示學校操場:這是我們小學的操場,一圈是400米,沿著它跑幾圈是1千米?

        (2)星期天,老師進行了一次實地測量,從我們熟悉的學校出發(fā)一直往東走,到工商銀行大約是1千米。從學校出發(fā)一直往西走到興華街大約是1千米,F在你腦子里有1千米長度的概念了嗎?閉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長度。

       。3)你能從生活中找出1千米嗎?三、實際運用1千米在你們頭腦中已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師帶大家到智慧宮去闖一闖,愿意嗎?

        1、第一關(練習六第4題)

        (1)讓學生獨立嘗試,通過畫一畫,算一算,加深對千米的認識。(把算式寫在本子上)

       。2)交流反饋,鼓勵學生在圖中找出不同的.路線表示出1千米。

        2、第二關(練習六第8題)一圈400米,5圈幾千米?如何列式計算,先讓學生在小組內相互討論,然后指名回答。

        3、第三關(練習六第14題)學生先讀題,然后理清思路,他們選擇什么方式去比較合適,關鍵是看出發(fā)地點與目的地點的距離,根據距離的長短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了解一下,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分別是多少,根據距離,估測一下大概需要多長時間長能到達他們想去的地方。

        4、第四關:改一改:(課件出示)

        小明的日記20xx年9月29日

        星期六今天早晨7點鐘,我從2厘米的床上起來。用了3小時很快刷了牙、洗了臉,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長約20分米的油條。然后和爸爸媽媽走了200千米來到公共汽車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鐘。路上碰到體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問:“小明,上哪兒去?”我說:“去七一廣場放風箏!倍《≌f:“七一廣場離這里很近,才1米呀!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里的一個新成員:千米。你們有什么收獲嗎?(了解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學會千米和米之間的簡單換算,并了解了它的實際用途。)

        課后延伸:

        1、實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估計一下,從家到學校的距離。板書設計千米的認識、換算和估測千米公里km1千米=1000米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就是如何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的概念。前面學習1厘米、1分米、1毫米、1米的時候,學生都能用手比劃出來,也可以用眼去看,但是千米既不能比又不能目測,所以學生對于千米的認識并沒有很直觀的概念。但是課堂上選取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走的路線,例如從學校到航海路的距離,學生馬上就明白了,原來1千米的距離是這樣的,再讓學生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時很容易就會于這段距離對比,一下子變的很簡單,這樣的數學真的是源于生活,學生接受起來也很快,掌握的也方便。

      【《千米的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千米的認識教案03-31

      《千米的認識》教案06-27

      認識千米教案12-18

      《千米的認識》優(yōu)秀教案02-17

      《千米的認識》教案優(yōu)秀02-02

      《千米的認識》教案(精選20篇)05-13

      《千米的認識》教案(15篇)02-02

      千米的認識教案(精選22篇)03-01

      千米的認識教案15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