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比例的意義》教案

      時間:2023-01-04 14:14:59 教案 投訴 投稿

      《比例的意義》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比例的意義》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比例的意義》教案(集錦15篇)

      《比例的意義》教案1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P32~34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目的:1、使同學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正確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

        2、通過引導探究、概括歸納、討論、合作學習,培養(yǎng)同學籠統(tǒng)概括能力。

        3、使同學初步感知事物間是相互聯系、變化發(fā)展的。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判段兩個數能否成比例,并正確的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復習鋪墊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比的知識,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并舉例說明什么是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

        教師把同學舉的例子板書出來,并注明比的各局部的名稱。

        2、我們知道了比的前后項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們會求比值嗎?教師板書出下面幾組比,讓同學求出它們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同學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問:哪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師說明:因為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所以這兩個比也是相等的,我們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板書:4.5:2.7=10:6)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比例的意義。

        (1)出示P32例1。

        每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分別是多少?指名分別算出一面國旗長和寬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國旗長和寬的比值有什么關系?(都相等)

        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寫成: = =

       。2)我們也學過不同的兩個量也可以組成一個比,如:

        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時間(時)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指名同學讀題。

        教師:這道題涉和到時間和路程兩個量的關系,我們用表格把它們表示出來。表格的第一欄表示時間,單位“時”,第二欄表示路程,單位“千米”。 這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邊問 邊填寫表格。)

        “你能根據這個表,分別寫出第一、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嗎?”教師根據同學的回答,板書:

        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200:5

        讓同學算出這兩個比的比值。指名同學回答,教師板書:80:2=40,200:5=40。讓同學觀察這兩個比的比值。再提問:你們發(fā)現了什么?”(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這兩個比相等。)

        教師說明:因為這兩個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組成比例。(板書:80:2=200:5)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著比例式4.5:2.7=10:6提問: “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例?”引導同學觀察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然后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讓同學齊讀一遍。

        “從比例的意義我們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這兩個比必需具備什么條件?因此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是看什么?假如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辦?”

        根據同學的回答,教師小結: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的。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是看這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假如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別把兩個比化簡以后再看。例如判斷10:12和35: 42這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先要算出 10: 12= ,35: 42= ,所以 10:12=35:42。(以上舉例邊說邊板書。)

        (3)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

        教師: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比”,現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呢?

        引導同學從意義上、項數上進行對比,最后教師歸納: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4)鞏固練習。

       、儆檬謩菖袛嘞旅婵ㄆ系膬蓚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能,就用張開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兩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0.3:0.6

        同學判斷后,指名說出判斷的根據。

        ②做P33“做一做”。

        讓同學看書,不抄題,直接把能組成比例的兩個比寫在練習本上,教師邊巡視邊批改,對做得不對的,讓他們說說是怎樣做的,看看自身做得對不對。

       、劢o出2、3、4、6四個數,讓同學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舉全)。

       、躊36練習六的第1~2題。

        對于能組成比例的四個數,把能組成的比例寫出來。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題,給出的四個數都是分數,在寫比例式時,也要讓同學寫成分數形式。

      《比例的意義》教案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8~50頁例1、例2,課堂活動及練習十一1,2題。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2.讓學生經歷探討兩內項之積等于兩外項之積的過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并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會組比例。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主動探究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進行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愉悅。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準備

        課件,撲克牌10張(2~10以及A),圓規(guī)一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一輛汽車4時行160 km,路程和時間的比是多少?這個比表示什么?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發(fā)現了什么?

        12∶16 34∶18 4.5∶2.7 10∶6

        教師:同學們發(fā)現4.5∶2.7和10∶6的結果是一樣的,說明了什么?(這兩個比相等。)這兩個比你能用等號連接起來嗎?(能。)請同學們用等號把這兩個比用等號連接起來。

        二、探究新知

        1.提出問題

        這節(jié)課我們在比的知識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新知識。

        揭示課題--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板書: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探究比例的意義

        課件出示例1:兩組同學同時在操場探討竹竿長與影子長之間的規(guī)律。列表如下:

        竹竿長26

        影子長39

        教師:觀察上表,你能寫出多少個有意義的比?并求出比值。把這些比都寫出來。

        學生討論并寫出比,完成后抽幾個學生的作業(yè)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教師選幾個有代表性的.比在黑板上板書。

        教師:觀察這些比,哪些能用等號連接?把能用等號連接的比用等號連接起來。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3∶2=9∶6,6∶2=9∶332=96,62=93

        教師:這些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什么是比例嗎?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比例的意義。(板書:比例的意義)

        教師:2∶9和3∶6能組成比例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導學生說出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要看他們的比值是否相等。再判斷2∶5和80∶200能否組成比例?并說明理由。

        組織并指導學生完成書上第50頁的課堂活動。

        3.認識比例的各部分

        教師:在一個比例里,有四個數,這四個數分別叫什么名字?同學們看看書就明白了。

        指導學生看書后匯報。

        教師:請同學們分別找出3∶2=9∶6和6/2=9/3的內項和外項。

        學生找出后,隨學生的匯報教師板書:

        要求學生找出剛才自己說的幾個比例的內項和外項,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出:在比例里,靠近等號的兩個數是內項,剩下的兩個數是外項;如果寫成分數形式,那么可以用交叉的方法找出比例的內項和外項。

        4.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師:前面我們已經探究發(fā)現了比例的一個秘密,就是組成比例的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比例還有一個秘密,你們愿意去尋找嗎?(愿意)你們任意找一個比例,把它們的內項和外項分別乘起來,又可以發(fā)現什么?

        學生初步發(fā)現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后,教師提醒學生:是不是每個比例都有這個規(guī)律,多找?guī)讉比例試一試,如果把這個比例寫成分數形式,它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規(guī)律呢?

        教師:同學們通過多個比例的探究,發(fā)現它們都有這個規(guī)律。你能用你自己的語言歸納這個規(guī)律嗎?

        指導學生歸納后,教師板書:在比例里,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并且告訴學生,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5.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

        教師: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也可以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請同學們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一下,0.4∶25能否和1.2∶75組成比例?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回答:因為0.475=251.2,所以0.4∶25和1.2∶75能組成比例。

        三、鞏固提高

       。1)說一說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

        討論后指名說: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系,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的關系,有四項。

       。2)在6∶5=30∶25這個比例中,外項是()和(),內項是()和()。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寫成()()=()()。

        (3)下面的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能組幾個就組幾個)。2,3,4和6

        四、全課總結

        先讓學生總結本課所學內容,談感想說收獲,教師再進行全課總結。

        五、課堂作業(yè)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一的第1題。

        要求:第(1)小題用比的意義來判斷,第(2)小題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第(3),(4)小題學生自由選擇方法判斷。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一的第2題,教師訂正。

      《比例的意義》教案3

        學情分析

        在此之前,他們學習了正比例的意義,對“相關聯的量”、“成正比例的兩個量的變化規(guī)律”、“如何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已經有了認識,這為學習《反比例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反比例關系的意義,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特征,能依據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關系。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反比例關系的意義。

        教學難點 :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特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正比例關系的意義是什么?怎樣用字母表示這種關系?

        判斷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么?

        2.下面哪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為什么?

        (1)時間一定,行駛的速度和路程。

        (2)數量一定,單價和總價。

        3.說一說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學生回答后老師板書)在什么條件下,其中兩種量成正比例?

        4.引入新課。

        如果工作總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之間會怎樣變化呢,變化又有什么規(guī)律呢?這兩種量又成什么關系呢?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反比例關系。(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4。

        出示例4。讓學生計算,在課本上填表,并觀察思考能發(fā)現什么?點名讓學生按學習正比例的方法觀察表里內容,相互之間討論,發(fā)現了什么?

        點名學生口答討論的結果,得出:

        (1)每天運的噸數和需要的天數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需要的天數隨著每天運的噸數的變化而變化。

        (2)每天運的噸數縮小,需要的天數反而擴大,每天運的噸數擴大,需要的天數反而縮小。

        (3)可以看出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是: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總是一定的。(板書: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一定)因為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都是240。提問:這里的240是什么數量?誰能說出這里的數量關系式?想一想,這個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板書補充:運的總噸數一定時,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一定)

        2.教學例5。

        出示例5。

        按照剛才學習例4的方法,自己學習例5,仔細想想你發(fā)現了些什么?學生觀察思考后,指名學生口答從表里發(fā)現了些什么?再提問:這兩種相關聯量變化的規(guī)律是什么?

        (板書:每袋重量和袋數的積一定)

        乘積8000是什么數量,這種數量關系用式子怎樣表示?

        [板書:每袋重量×袋數=糖果總重量(積一定)]這個式子表示什么意思?(把上面板書補充成:糖果總重量一定時,每袋重量和袋數的積一定)

        3.概括。

        (1)綜合例4、例5的共同點。

        提問:請你比較一下例4和例5,說一說,這兩個例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義。

        例4、例5里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是什么關系的量呢?

        像例4、例5里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變化時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問: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關鍵是什么?

        (乘積是不是一定)提問:如果用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那么上面這種關系式可以怎樣寫呢?【板書:x×y=k(一定)】指出:這個式子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x和y,y隨著x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乘積k是一定的。這時就說x和y成反比例關系。所以,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我們就用x×y=k(一定)來表示。

        4.具體認識。

        (1)提問:例4里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例5里的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2)提問:看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關鍵要看什么?

        (3)做練習八第4題。

        讓學生讀題思考。指名依次口答題里的問題。[結合板書;每天裝配的臺數×天數=一批計算機的總臺數(一定)]

        (4)判斷。

        現在回過來看開始寫的關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當工作總量一定時,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成什么關系?為什么?指出:根據上面所說的,要知道兩個量成不成反比例關系,只要先看這兩種量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再看兩種量變化時乘積是不是一定。如果兩種相關聯的量變化時乘積一定,它們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間的關系就是反比例關系。

        三、鞏固練習

        1. 做“練一練”第l,2,3,4,5題。

        指名口答,說說理由。思考時可以引導看數量關系式,說明理由。

        2.拓展應用。

        3.綜合練習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的是什么內容?反比例關系的意義是什么?用怎樣的式子表示x和y這兩種相關聯的量成反比例?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關鍵是什么?

        五、課堂作業(yè)

      《比例的意義》教案4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正比例關系的意義,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特征,能依據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正比例關系。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正比例關系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正比例關系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特征。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說出下列每組數量之間的關系。

        (1)速度 時間 路程

        (2)單價 數量 總價

        (3)工作效率 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

        2.引入新課。

        上面是已經學過的一些常見數量關系,每組數量中,數量之間是有聯系的,存在著相依關系。當其中有一個量變化時,另一個量也隨著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來研究和認識這種變化規(guī)律。今天,先認識正比例關系的意義。(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出示例l。讓學生計算,在課本上填表,并思考能發(fā)現什么。指名口答,老師板書填表。讓 學 生觀察表里兩種量變化的數據,思考:

        (1)表里有哪兩種數量,這兩種數量是怎樣變化?

        (2)路程和時間相對應數值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這兩種量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得出:

        (1)表里的兩種量是所行時間和所行路程。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2)時間擴大,路程也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縮小。

        (3)可以看出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是:路程和時間比的比值總是一定的。(板書:路程和時間比的比值一定)因為路程和時間對應數值比的比值都是50。提問:這里比值50是什么數量?(誰能說出它的數量關系式?想一想,這個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板書補充成:速度一定時,路程和時間比的比值一定)

        2.教學例2。

        出示例2和思考題。要求學生按剛才學習例1的方法學習例2,然后把你學習中的發(fā)現綜合起來告訴大家。學生觀察思考后,指名回答。然后再提問:這兩種相關聯量的變化規(guī)律是什么?枝數比的比值一定)你是怎樣發(fā)現的?比值1.6是什么數量,你能用數量關系式表示出來嗎?誰來說說這個式子表示的意思?(把板書補充成c單價一定時,總價和枝數比的比值一定)

        3.概括。

        (1)綜合例1、例2的共同點。

        提問:請大家比較例l和例2,你發(fā)現這兩個例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①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②都是一種量隨著另一種量變化;③兩種量里對應數值的比的比值一定)

        (2)概括正比例關系的意義。

        像例l、例2里這樣的兩種相關聯的量是怎樣的關系呢,請同學們看課本第40頁最后一節(jié)。說明:根據剛才學習例1、例2時發(fā)現的規(guī)律,這里有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追問;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么?(比值是不是一定)提問:如果用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那么上面這種數量關系式可以怎樣寫呢? 指出:這個式子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x和y,y隨著x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比值k是一定的。這時就說x和y成正比例關系。所以,兩個量成正比例關系,我們就用式子 =k (一定)來表示。

        4.具體認識。

        (1)提問:例l里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嗎,為什么?例2里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為什么?提問:看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鍵要看什么?

        (2)做練習八第1題。

        讓學生讀題思考。指名依次口答題里的問題。指出:根據上面所說的,要知道兩個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系,只要先看兩種量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再看兩種量變化時比值是不是一定。如果兩種相關聯的量變化時比值一定,它們就是成正比例的量,相互之間成正比例關系。

        5.教學例3。

        出示例3,讓學生思考。提問:怎樣判斷是不是成正比例?哪位同學說說零件總數和時間成不成正比例?為什么?請同學們看一看例3,書上怎樣判斷的,我們說得對不對。追問: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要怎樣想?強調:關鍵是列出關系式,看是不是比值一定。

        三、鞏固練習

        現在,我們根據上面的判斷方法來做一些題。

        1.做“練一練”第l題。

        指名學生口答,說明理由。可以結合寫出數量關系式。

        2.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口答,并要求說明理由。

        3.做練習八第2題。

        小黑板出示。讓學生把成正比例關系的先勾出來。指名口答,選擇幾題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想的?(必要時寫出關系式讓學生判斷)

        4.下列題里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成不成正比例?為什么?

        一種蘋果,買5千克要10元。照這樣計算,買15千克要30元。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正比例關系的意義是什么?用怎樣的式子表示y和x這兩種相關聯的量成正比例?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鍵看什么?

        五、家庭作業(yè)

        練習八第3題。

      《比例的意義》教案5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頁例1、例2,練習一第1、2、3題,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目的: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主動探究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進行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

        3.使學生進一步受到“實踐出真知”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關鍵:

        觀察眾多的實例,概括出比例意義的過程;找出在比例里兩個內項的積與兩個外項的積相等的規(guī)律。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一)教師出示投影,結合畫面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看了我們祖國各地的風景圖片,美嗎?我們的祖國方圓960萬平方公里,幅員之遼闊,卻能在一張小小的地圖上清晰可見各地位置;科學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細胞時,想清楚地看見細胞各部分,就要借助顯微鏡將細胞按比例放大。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識,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關比例的一些知識。

        教師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ǘ┳寣W生完成教材第1頁復習題,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0:6=4.5:2.7。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ㄒ唬┙虒W比例的意義

        1.合作互動,探求共性。

        先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完成“活動內容1”。

        活動內容1:

       。1)根據表中給出的數量寫有意義的比。

        (2)觀察寫出的比,哪些比能用等號連接,為什么?

        (3)根據比與分數的關系,這樣的式子還可以怎樣寫?

        然后讓學生匯報活動情況,小學數學教案《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結合學生回答,教師任意板書幾個比例式。(如80:2=200:5, = ,2:5=80:200,5:200=2:80……)并指出這些式子就是比例。

        2.抽象概括,及時鞏固。

       。╨)教師指導學生觀察以上比例式,概括出共性。

        (2)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比例的意義。并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完成第2頁“做一做”,并說明理由。

       。4)讓學生自己舉出兩個比例,并說明理由。

       。ǘ┙虒W比例的基本性質。

        1.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

        (l)讓學生查閱教材,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根據學生匯報,教師板書:“內項”、“外項”。

       。2)讓學生觀察自己剛才舉的比例,找出它的內項、外項。

       。3)引導學生觀察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外項和內項的位置又是怎樣的?教師板書:

        2.引導學生發(fā)現比例的基本性質。

        (1)讓學生小組活動完成以下活動內容2:

        活動內容2:

       、儆^察比例的兩個內項與兩個外項,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學說一說,你發(fā)現了什么。

       、谌绻驯壤龑懗煞謹敌问剑欠褚灿腥缟厦姘l(fā)現的`規(guī)律?

       、凼遣皇敲恳粋比例的兩個外項與兩個內項都具有這種規(guī)律,請你再舉出這樣的例子來。

        ④通過以上研究,你發(fā)現了什么?

       。2)學生匯報活動情況,認識到任何比例的兩個內項的積與兩個外項的積都存在相等的關系。

       。3)指導學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并完成板書。

        三、分層練習,辨析理解

        1.完成練習一第1題區(qū)別比與比例。

        2.先讓學生解答第2頁“做一做”第l題,然后引導學生小結: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不僅可以應用比例的意義,而且可以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

        3.完成練習一第2題。

        4.下面的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能組幾個就組幾個)。

        2、3、4和6

        四、全課總結

        先讓學生總結本課所學內容,談感想說收獲,教師再進行全課總結。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一第3題。

      《比例的意義》教案6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學會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并能正確的組成比例。

        2、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 談話,播放課件,引出主題圖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上一節(jié)數學課,這節(jié)數學課有很多有趣的知識等待著同學們去探索和發(fā)現呢!同學們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zhàn)嗎?

        (播放視頻,生觀察,并說看到的內容)

        師:看到這些畫面你的心情怎么樣?(激動、興奮、驕傲、自豪……)

        師:是啊,老師和你們一樣,每當聽到雄壯的國歌聲,看見鮮艷的五星紅旗,老師的心情也十分激動,國旗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是神圣的。

        問:畫面上這幾面國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樣)

        師:雖然這幾面國旗大小不一樣,但是長和寬的比值都是一樣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有關比例的知識。(板書:比例)

        (課件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說出長和寬各是多少)

        問:你能根據這些國旗的長和寬的尺寸,寫出長與寬的比,并求出比值嗎?請同學們先寫出學校內兩面國旗長與寬的比,并求出比值。(生動手寫比、求比值)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比例的意義

        (生匯報求比值的過程)

        師:請同學們觀察你求出的學校內兩面國旗的比值,你有什么發(fā)現?(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師: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這兩個比連起來,可以嗎?(可以)

        師:從圖上四面國旗才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寫成這樣的等式呢?請同學們自己動筆試一試(生動手寫比,求比值,寫等式,并匯報)

        師:指學生匯報的等式小結,像這樣由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誰能概括出比例的意義?(板書課題,生匯報,是板書意義)

        問: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關鍵看什么?(關鍵看它們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練習,課件出示)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1)自學比例的名稱

        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理解了比例的意義,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稱是怎樣的,各部分名稱與各項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關系呢?打開書34頁,自學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稱。(生自學名稱,匯報,師板書名稱)

        (2)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比例的內項和外項之間還存在著一個有趣的特性呢!你們想去發(fā)現這個特性嗎?接下來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 課件出示小組合作學習提示,指名讀

        各小組派一名代表匯報合作學習發(fā)現的規(guī)律。

        師: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這樣的特性呢?分組驗證課前寫出的比例式。

        師:問想一想,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除了根據比例的意義去判斷外還可以根據什么去判斷?(生回答: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

        師:如果把比例改寫成分數形式是什么樣的?生回答。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生回答,師板書

        三、鞏固練習(見課件)

        四、匯報學習收獲

      《比例的意義》教案7

        教學目標:

        1、 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區(qū)別;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2、 能根據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 在自主探究、觀察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 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經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難點: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準備: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比的有關知識,說說你對比已經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義、各部分名稱、基本性質等。)

        還記得怎樣求比值嗎?

        2、 課件顯示:算出下面每組中兩個比的比值

        ⑴ 3:5 18:30 ⑵ 0.4:0.2 1.8:0.9

       、 5/8:1/4 7.5:3 ⑷ 2:8 9:27

        [評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方便快捷,為新課做好準備。]

        二、認識比例的意義

       。ㄒ唬┱J識意義

        1、 指名口答上題每組中兩個比的比值,課件依次顯示答案。

        師問:口算完了,你們有什么發(fā)現嗎?(3組比值相等,1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像這樣的比值相等的例子,這種現象早就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和研究。人們把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用等號連起來,寫成一種新的式子,如:3:5=18:30 。

       。ㄕn件顯示:“3:5”與“18:30”先同時閃爍,接著兩個比下面的比值隱去,再用等號連接)

        最后一組能用等號連接嗎?為什么?(課件顯示:最后一組數據隱去)

        數學中規(guī)定,像這樣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書:比例)

        [評析:通過口算求比值,發(fā)現有3組比值相等,1組不等,自然流暢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課堂教學,就需要像這樣做好已有經驗與新知識的銜接。]

        3、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內容呢?

       。ㄉ穑合胙芯勘壤囊饬x,學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點……)

        5、 那好,我們就先來研究比例的意義,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觀察這些式子,你能說出什么叫比例嗎?

       。ǜ鶕䦟W生的回答,教師抓住關鍵點板書:兩個比 比值相等)

        同學們說的比例的意義都正確,不過數學中還可以說得更簡潔些。

        課件顯示: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學生讀一讀,明確:有兩個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兩個比,且比值相等。

        [評析:比例的意義其實是一種規(guī)定,學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為什么”。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先觀察,再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比例,學生都能說出比例意義的關鍵所在——兩個比且比值相等,教師再精簡語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對學生語言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在總結得出概念之后,教師沒有嘎然而止,而是繼續(xù)引導學生讀一讀,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認識比例,加深了學生對比例的內涵的理解。]

       。ǘ┚毩

        1、 出示例1 根據下表,先分別寫出兩次買練習本的錢數和本數的比,再判斷這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第一次

        第二次

        買練習本的錢數(元)

        1.2

        2

        買的本數

        3

        5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明確:根據比例的意義可以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完成練習紙第一題。

        一輛汽車上午4小時行駛了200千米,下午3小時行駛了150千米。

       、欧謩e寫出上、下午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

       、品謩e寫出上、下午行駛的路程的比和時間的比,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

        [評析:這兩道練習題既幫助學生鞏固了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又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到比例在生活中的應用。練習1其實是對例題的巧妙補充。]

        3、剛才我們先寫出了比,然后再寫出了比例,你覺得比和比例一樣嗎?有什么區(qū)別?

        (引導學生歸納出:比例由兩個比組成,有四個數;比是一個比,有兩個數)

        4、教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 課件出示: 3 : 5

        前項 后項

        (2) 課件出示:3 : 5 = 18 : 30

        內項

        外項

       。3) 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內、外項嗎?

        課件出示:3/5=18/30

        [評析:由練習題中先寫比、再寫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區(qū)別,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稱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稱,環(huán)環(huán)相扣、自然流暢、一氣呵成。]

        5、小結、過渡:

        剛才我們已經研究了比例的意義、各部分名稱,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應用,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規(guī)律或者性質,有興趣嗎?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1、課件先出示一組數:3、5、10、6

        再出示:運用這四個數,你能組成幾個等式?(等號兩邊各兩個數)

        2、 獨立思考,并在作業(yè)本上寫一寫。

        學生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10=5×6 3:5=6:10

        3:6=5:10

        5:3=10:6

        6:3=10:5

        3、 引導發(fā)現規(guī)律

       。1)還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嗎?(沒有,交換因數的位置還是一樣)

        乘法算式只能寫一個,比例卻寫了這么多,這些比例一樣嗎?(不同,因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這些比例式中,有沒有什么相同的特點或規(guī)律呢?仔細觀察,你能發(fā)現比例的性質或規(guī)律嗎?

       。3)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探究規(guī)律。

       。ò鍟簝蓚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評析:“運用這四個數,你能組成幾個等式”,不同的學生寫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會有多少之別,這里充分發(fā)揮交流的作用,讓每一個學生的思考都變成有用的教學資源?紤]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學生會有困難,教師作了適當的引導,通過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橫向聯系,讓學生在變中尋不變,從而探究出性質。]

        4、驗證:是不是任意一個比例都有這樣的規(guī)律?

       、耪n件顯示復習題(4組),學生驗證。

       、茖W生任意寫一個比例并驗證。

       、峭暾鍟涸诒壤铮瑑蓚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評析:給學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們多方面驗證,從個別推廣到一般,讓學生學會科學地、實事求是地研究問題。]

        5、思考3/5=18/30是那些數的乘積相等。課件顯示:交叉相乘。

        6、小結:剛才我們是怎樣發(fā)現比例的基本性質的?(寫了一些比例式,觀察比較,發(fā)現規(guī)律,再驗證)

        四、 綜合練習

        完成練習紙2、3、4

        附練習紙:2、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下來,并說說判斷的理由。

        14 :21 和 6 :9

        1.4 :2 和 5 :10

        3、判斷下面哪一個比能與 1/5:4組成比例。

       、5:4 ② 20:1

        ③1:20 ④5:1/4

        4、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

        1.5:3=( ):4

        =

        12:( )=( ):5

        [評析:習題的安排旨在對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進行進一步的鞏固和應用,最后一道開放題答案不唯一,意在進一步讓學生體驗和感悟數學的“變”與“不變”的美妙與統(tǒng)一。]

        五、全課總結(略)

      《比例的意義》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用發(fā)展變化的觀點來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斷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兩個變量之間的比例關系,發(fā)現思考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guī)律.

        教 法:

        啟發(fā)引導法

        學 法:

        自主探究法

        教 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定向導學(5分)

        1、已知路程和時間,求速度

        2、已知總價和數量,求單價

        3、已知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求工作效率

        4、導入課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成正比例的量。

        5、出示學習目標

        1、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二、自主學習(8分)

        自學內容:書上45頁例1

        自學時間:8分鐘

        自學方法:讀書法、自學法

        自學思考:

        1、舉例說明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成正比例的量要具備幾個條件?

        2、正比例關系式是什么?

       。1)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個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例如底面積一定,體積和高成正比例。

       。2)構成正比例關系的兩種量,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必須是兩種相關聯的量,二是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三是比值(商)一定

        (3)如果用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正比例關系怎樣用字母表示出來?

        y/x=k(一定)

       。4)不計算,根據圖像判斷,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體積是175立方米?225立方厘米的水有9厘米。

        2、歸類提升

        引導學生小結成正比例的量的意義和關系式。

        三、合作交流(5分)

        第46頁正比例圖像

        1、正比例圖像是什么樣子的?

        2、完成46頁做一做

        3、各組的b1同學上臺講解

        四、質疑探究(5分)

        1、第49頁第1題

        2、第49頁第2題

        3、你還有什么問題?

        五、小結檢測(8分)

        1、什么是正比例關系?如何判斷是不是正比例關系?

        2、檢測

        1、49頁第3題。

        六、堂清作業(yè)(9分)

        練習九頁第4、5題。

        板書設計:

        成正比例的量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個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

        關系式:

        y/x=k

       。ㄒ欢ǎ

      《比例的意義》教案9

        教學目標:

        1、學生根據具體情境教學,結合實例認識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正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體會數學源于生活,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教學重點:

        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難點:

        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關鍵:

        理解成正比例的兩個量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口答

        1、已知路程和時間,怎樣求速度?

        2、已知總價和數量,怎樣求單價?

        3、已知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怎樣求工作效率?

        二、數學活動。在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并樂于與人交流。

        活動一: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

        (一)情境一:

        課件出示:

        1、觀察圖,分別把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情況填入表格中。請根據你的觀察,把數據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討論,教案《正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是否有關系?它們的變化分別有怎樣的規(guī)律?規(guī)律相同嗎?說說從數據中發(fā)現了什么?

        3、小結: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都隨邊長的增加而增加,在變化過程中,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比值一定都是一定的。

        特點是:

        ①兩種相關聯的量

       、谝环N量擴大(或縮小)另一種量也擴大(或縮小)

       、蹆煞N量中相對應的兩個量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4、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的比是邊長,是一個不確定的值。

        學生在小組內練說發(fā)現的規(guī)律,初步感知正比例的判定。

        (二)情境二:

        1、一種汽車行駛的速度為90千米/小時。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

        2、請把下表填寫完整。3、從表中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說說你發(fā)現的規(guī)律: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1、一些人買一種蘋果,購買蘋果的質量和應付的錢數如下。

        2、把表填寫完整。3、從表中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也就是單價)相同。

        3、說說以上兩個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小結: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路程與時間的比值相同;應付的錢數隨購買蘋果的質量的變化而變化,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相同。

        4、正比例關系:觀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小結:

        (1)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追問: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么?(比值是不是一定)

        (2)字母表達關系式。

        如果字母y和x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系怎樣用字母表示出來?=k(一定)

        (3)質疑。

        師:根據正比例的意義以及表示正比例關系的式子想一想:構成正比例關系的兩種量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三、鞏固練習

        (一)想一想:請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與同桌交流,再集體匯報

        1、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嗎?面積與邊長呢?為什么?

        2、根據小明和爸爸的年齡變化情況

        把表填寫完整。父子的年齡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二):練一練。教師適度點撥引導,強調正比例關系判斷的關鍵。先自己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說理由。

        1、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說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質量一定,大米的總質量和袋數。

        (2)一個人的身高和年齡。

        (3)寬不變,長方形的周長與長。

        2、根據下表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高相對應的數值,判斷當底是6厘米的時候,它們是是成正比例,并說明理由。

        3、買郵票的枚數與應付的錢數成正比例嗎?填寫表格。先填寫表格,再說明理由

        4、畫一畫,你會有新的發(fā)現。

        彩帶每米4元,購買2米、3米…彩帶分別需要多少錢?

       、偬钜惶睿(長度:米,價格:元)

        ②畫一畫,把上表中長度和價錢對應的點描在坐標紙上,再順次連接起來。看發(fā)現了什么?

        板書:

        正比例的意義

       、賰煞N相關聯的量

       、谝环N量擴大(或縮小)另一種量也擴大(或縮小)

       、蹆煞N量中相對應的兩個量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路程÷時間=速度(一定)總價÷數量=單價(一定)

        =k(一定)

      《比例的意義》教案10

        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要求:

        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會用比例的意義正確地判斷兩個比是否 成比例,使學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靈活地判斷兩個比是否組成比例。

        教 具:

        投影機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值?

        2、求出下面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 : 4.5:2.7 10:6

        二、提示課題,引入新課。

        1、引入:如果有兩個比是相等的,那么這兩個相等的比以叫做什么?它有什么樣的性質?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它。

        2、引入新課。

        三、導演達標。

        1、教學比例的意義。

        (1)引導學生觀察課本的表格后回答:

        A、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什么?

        B、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什么?

        C、這兩次比的比值各是什么?它們有什么關系?

        板書: 80:2=200:5 或 =

       。2)引出比例的意義。

        A、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B、討論:組成比例必須具備什么條件?如何判斷兩個比是不是組成比例的?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

        C、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是看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D、做一做。(先練習,后講評)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1)看書后回答:

        A、什么叫做比例的項?

        B、什么叫做比例的外項、內項?

       。2)引導學生總結規(guī)律?

        先讓學生計算,兩個外項的積,再計算兩個內項的積,最后讓學生總結出比例的基本性質,然后強調,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就是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相等。

        3、練習:判斷下面的哪組比可以組成比例。

        6:9和9:12 1.4:2和7:10

        四、鞏固練習:

        第一、二題。(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及怎樣判斷兩個比是否可以組成比例的方法。

        六、作業(yè):

        第二題。

      《比例的意義》教案11

        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基本性質,比例各部分名稱,組比例。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2. 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會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 提問:什么是比?一輛汽車4小時行160千米,說出路程和時間的比。

       。、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 : 4.5:2.7 10:6

        二、 新授

        提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在過去學過比的知識的基礎上,學一個的知識: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 比例的意義

        出示例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時間(時)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從上不中可以看到,這輛汽車:

        第一次所行臺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

        這兩個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們有什么關系?

       。ǎ保 根據學生回答,師板書結果后,師指出: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這兩個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號將兩個比連起來寫成下面的等式。

        板書:80:2=200:5 或 =

        師:這樣的式子,我們給它一個名字叫做比例。

       。ǎ玻 口答

        A、把復習第2題中兩個比值相等的比用等號連起來。

       。、用等號連接起來的式子叫做什么?

        C、根據剛才的回答,你能說出什么叫比例嗎?

       。ǎ常 小結。

       。痢⒈硎緝蓚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兩個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這兩個比相等。

       。、要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可以看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兩個比就不能組成比例。

       。ǎ矗 練習,課本第10頁做一做。

        2、 比例的基本性質。

       。ǎ保 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的例題:80:2=200:5

        并自學課本

        提問:什么叫做比例的項?什么叫前項?什么叫后項?什么叫內項?什么叫外項?這四項分別在等號的什么位置?

       。ǎ玻 說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項和內項?

        6:10=9:15 8:3=3.2:1.2 1/3:1/6=16:8

        (3) 計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項積與內項積。

        (4) 引導學生觀察每個比例中的計算結果,發(fā)現這兩個乘積有怎樣的關系?

        師: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積有什么關系?

       。ǎ担┠隳艿贸鍪裁唇Y論?

        三、 鞏固練習

       。、 完成第2頁的做一做。

       。、 完成第3頁的做一做第1題。

        四、 總結

       。薄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什么?

        2、 怎樣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五、 作業(yè)

       。薄 完成練習四的第1-3題。

      《比例的意義》教案12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下面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么?

        購買練習本的價錢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常見的數量關系中的另一種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學P42例3。

       。1)引導學生觀察上表內數據,然后回答下面問題:

        A、表中有哪兩種量?這兩種量相關聯嗎?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隨著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怎樣變化的?

        C、表中兩個相對應的數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嗎?兩個相對應的數的積各是多少?你能從中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嗎?

        D、這個積表示什么?寫出表示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式

        (2)從中你發(fā)現了什么?這與復習題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學生討論交流。

        B、引導學生回答:

        (3)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因為水的體積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隨著底面積的變化面變化。底面積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積減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積的乘積一定,我們就說高度和底面積成反比例關系,高度和底面積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個什么樣的式子表示?板書:xy=k(一定)

        三、鞏固練習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應具備什么條件?

        2、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2)小明從家到學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時間。

        (3)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數學題,已做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5)小明拿一些錢買鉛筆,單價和購買的數量。

       。6)你能舉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嗎?

        四、全課小節(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樣的兩個量是成反比例的兩個量,也學會了怎樣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五、課堂練習

        P45~46練習七第6~11題。

        教學目的:

        1、理解反比例的意義,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的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過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分析合作,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系和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

        3、初步滲透函數思想。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總結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關的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積一定,進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關系式。

        教學難點: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比例的意義》教案13

        教學內容:教材第30~31頁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練習六第1~5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用比例的意義或性質判斷兩個比成不成比例;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綜合、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用比例的意義或性質判斷兩個比成不成比例。

        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把較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概括。

        教具、學具準備:小黑板,教學課件

        教學步驟

        一、復習鋪墊

        l.什么叫做兩個數的比?請你說出兩個比。(教師板書)

        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兩個比的比值是多少?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比,知道怎樣求比值。今天就根據比和比值來學習比例,并且認識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課題)

        二、導入新課

        1.教學比例的.意義。

        讓學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較每組里兩個比的比值有什么關系。(指名板演)

        (1) 3 :5 24 :40 (2) :7.5 :3

        追問:比值相等,說明每組里兩個比怎樣?

        指出: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說一說,上面兩個等式表示的是怎樣的式子?

        2.下面兩個比之間的哪些○里能填“=”,為什么?

        1 :2○3 :6 0.5 :0.2○5 :2

        1.5 :3○15 :3:2○:1

        提問:填了等號后的式子是什么? 1.5 :3和15 :3為什么不能組成比例?要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可以看它們的什么?指出:要判斷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兩個比化簡后看是不是相同的兩個比。

        3.教學例1。

        出示例1,讓學生先寫出兩次買練習本的錢數和本數的比。提問:怎樣判斷這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讓學生判斷并寫出比例。提問:能不能組成比例?(板書比例式)為什么?強調:只有兩個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組成比例。

        讓學生根據比例的意義,在( )里填上適當的數。

        3 :6=5 :( ) 0.8 :( )=1 :

        4.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向學生說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讓學生看開始組成的兩個比例,說一說其中的內項和外項。讓學生計算上面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和兩個內項的積,并要求觀察,從中發(fā)現什么。

        5.判斷能否組成比例。

        出示“3.6 :1.8和0.5 :0.25”。讓學生自己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如果能組成比例就寫出這個比例式。提問:2.6 :1.8和0.5 :0.25能組成比例嗎?

        強調指出: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也可以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判斷時可以先把兩個比看成是比例。如果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兩個比就能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組成比例。

        如果學生有困難,啟發(fā)用比值相等的方法推算。填寫以后,學生回答:為什么填這個數?

        讓學生口答結果。提問:從上面的計算里,你發(fā)現了什么,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質,并讓學生說一說。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請你說一說外項和內項。提問:在這個比例里交叉相乘的積有什么關系?追問:為什么交叉相乘的積相等?

        三、鞏固練習

        1. 提問: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樣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

        2. 完成“練一練”。

        指名4人板演.集體訂正.說說是怎樣判斷的?

        3.做練習六第1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如果能組成比例就再寫出比例。提問練習情況并板書,讓學生說明“為什么”。

        4.做練習六第2題。

        讓學生判斷,在練習本上寫出來。提問:哪一個比和:4組成比例?為什么,(比值相等,或化簡后兩個比相同)

        5.完成練習六第3題。

        學生先觀察、計算,然后口答,說明理由。

        四、全課小結

        這堂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可以怎樣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六第4、5題。

      《比例的意義》教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教師提問復習.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二)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教師提問: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三)教師小結

        4.5∶2.7和10∶6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說兩個比是相等的,因此它們可以

        用等號連接.

        教師板書:4.5∶2.7=10∶6

        二、新授教學.

        (一)比例的意義(課件演示:比例的意義)

        例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時間(時)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1.教師提問:從上表中可以看到,這輛汽車,

        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幾比幾?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幾比幾?

        這兩個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們有什么關系?(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相等)

        2.教師明確: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這兩個比相等.因此可以寫成這樣的等式

        80∶2=200∶5或 .

        3.揭示意義:像4.5∶2.7=10∶6、80∶2=200∶5這樣的等式,都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我們把它叫做比例.(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

        教師提問:什么叫做比例?組成比例的關鍵是什么?

        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關鍵:兩個比相等

        4.練習

        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1)6∶10和9∶15 (2)20∶5和1∶4

       。3) 和 (4)0.6∶0.2和

        5.填空

       。1)如果兩個比的比值相等,那么這兩個比就( )比例.

       。2)一個比例,等號左邊的比和等號右邊的比一定是( )的.

        (二)比例的基本性質(課件演示:比例的基本性質)

        1.教師以80∶2=200∶5為例說明: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板書)

        2.練習: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項和內項.

        4.5∶2.7=10∶6 6∶10=9∶15

        3.計算上面每一個比例中的外項積和內項積,并討論它們存在什么關系?

        以80∶2=200∶5為例,指名來說明.

        外項積是:80×5=400

        內項積是:2×200=400

        80×5=2×200

        4.學生自己任選兩三個比例,計算出它的外項積和內項積.

        5.教師明確: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板書課題:加上“和基本性質”,使課題完整.

        6.思考: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教師板書:

        7.練習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一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并學會了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組成比例.

        四、鞏固練習.

       。ㄒ唬┱f一說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

       。ǘ┨羁眨

        在6∶5=30∶25這個比例中,外項是( )和( ),內項是( )和( ).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寫成( )×( )=( )×( ).

       。ㄈ└鶕壤囊饬x或者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1.6∶9和9∶12 2.1.4∶2和7∶10

        3.0.5∶0.2和 4. 和7.5∶1

        (四)下面的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能組幾個就組幾個)

        2、3、4和6

        五、課后作業(yè).

        根據3×4=2×6寫出比例.

        六、板書設計.

        省略

      《比例的意義》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10頁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練習四的第1—3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一、教學比例的意義

        1.復習。

        (1)教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比的知識.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并舉例說明什么是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教師把學生舉的例子板書出來,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稱。

        (2)教師:我們知道了比的前后項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們會求比值嗎?

        教師板書出下面幾組比,讓學生求出它們的比值。

        12:16 :1 4·5:2.7 10:6

        學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

        “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哪兩個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師說明:因為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所以這兩個比也是相等的,我們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板書:4.5:2.7=10:6)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

        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

        2.教學比例的意義。

        (1)出示例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敝该麑W生讀題。

        教師:這道題涉及到時間和路程兩個量的關系,我們用表格把它們表示出來。表格的第一欄表示時間,單位“時”,第二欄表示路程,單位“千米”。這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邊問邊填寫表格。)

        “你能根據這個表,分別寫出第一、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

        板書: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200:5

        然后讓學生算出這兩個比的比值。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0:2=40, 200:5=40。讓學生觀察這兩個比的比值。再提問:

        “你們發(fā)現了什么?”(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

        “所以這兩個比怎么樣?”(這兩個比相等。)

        教師說明:因為這兩個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板書:80:2=200:5或 = )像這樣(指著這個式子和復習題的式子4. 5:2.7=10:6)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著比例式80:2=200:5,提問:

        “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例?”引導學生觀察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然后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讓學生齊讀一遍。

        “從比例的意義我們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這兩個比必須具備什么條件:因此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辦?”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 比組成的。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是看這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限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別把兩個比化簡以后再看。例如判斷10;12和35:1:這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先要算出10:12= ,35:42= ,所以10:12=35:42:(以上舉例邊說邊板書。)

        (2)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

        教師: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比”,現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呢?

        引導學生從意義上、項數上進行對比,最后教師歸納: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3)鞏固練習。

       、儆檬謩菖袛嘞旅婵ㄆ系膬蓚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能,就用張開拇指和食指表 示;不能就用兩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 : :

        學生判斷后,指名說出判斷的根據。

       、谧龅10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看書,不抄題,直接把能組成比例的兩個比寫在練習本上,教師邊巡視邊批改,對做得不對的,讓他們說說是怎樣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對不對。

        ③給出2、3、4、6四個數,讓學生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舉全)。

       、茏鼍毩曀牡牡3題。

        對于能組成比例的四個數,把能組成的比例寫出來: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題,給出的四個數都是分數,在寫比例式時,也要讓學生寫成分數形式。

        二、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1.教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同學們能正確地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請同學們翻開教科書第10頁看第6行到9行?纯词裁唇斜壤捻棥⑼忭、內項。(學生看書時,教師板書:80:2=200:5)

        指名讓學生指出板書出的比例的外項、內項。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接著板書如下:

        80 :2=:200 :5

        內項

        外項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師:我們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稱,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質呢?現在我們就來研究。(在比例的意義后面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請同學們分別計算出這個比例中兩個內項的積和兩個外項的.積。教師板書:

        兩個外項的積是80×5=400

        兩個內項的積是2×200=400

        “你發(fā)現了什么?”(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板書:80×5=2×2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式都是這樣的呢?”讓學生分組計算前面判斷過的比例式。

        “通過計算,大家發(fā)現所有的比例式都有這個共同的規(guī)律。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規(guī)律說出來?”可多讓一些學生說,說得不完整也沒關系.讓后說的同學在先說的同學的基礎上說得更完整。

        最后教師歸納并板書出: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并說明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又是怎樣的呢?”(指著80;2=200:5)教師邊問邊改寫成: =

        “這個比例的外項是哪兩個數呢?內項呢?”

        “因為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所以,當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等號兩 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怎么樣?”邊問邊畫出交叉線,如: =

        學生回答后,教師強調: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就是等號兩端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積相等。板書: = 80×5=2×200

        3.鞏固練習。

        教師:前面要判斷兩個比是不是成比例,我們是通過計算它們的比值來判斷的。學過比例的基本性質以后,也可以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判斷兩個比能不能成比例。

        (1)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3:4和6:8能不能組成比例。

        教師:我們可以這樣想:先假設3:4和6:8可以組成比例。再算出兩個外項的積(板書:兩個外項的積:3×8=:1)和兩個內項的積(板書:兩個內項的積:4×6=24)。因為3×8=4×6(板書出來).也就是說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所以

        3:4和6:8可以組成比例。(邊說邊板書:3:4=6:8)

        (2)做第11頁“做一做”的第1題。

        三、小結

        教師: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做什么?

        四、作業(yè)

        練習四的第2題。

      【《比例的意義》教案】相關文章:

      《比例的意義》教案12-24

      《比例的意義》教案(精選21篇)12-30

      《比例的意義》教案15篇12-30

      《比例的意義》教案(15篇)01-04

      《比例的意義》教案(精選24篇)01-06

      《比例的意義》教案(精選20篇)02-22

      《比例的意義》教案19篇01-12

      《比例的意義》教案(精選15篇)02-10

      《正比例的意義》教案02-17

      《比例的意義》教案精選15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