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日本免费不卡v,国产精品亚洲第一页

<sub id="61a2t"><input id="61a2t"><em id="61a2t"></em></input></sub>

    1. <legend id="61a2t"></legend>
    2.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時間:2023-02-26 03:25:23 教案 投訴 投稿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精選21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精選21篇)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了解豪放宋詞的風格特點,提高古典詩詞閱讀鑒賞能力。

       。ǘ┻^程與方法:

        理解詞中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詞人復雜的心情,了解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正確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二、教學重點

        1、感受蘇詞豪放詞風。

        2、品味詞中精煉傳神的語言,掌握詞中的表現(xiàn)手法。

        三、教學難點

        通過對本詞的理解來感悟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ㄒ唬⿲

        相傳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是清乾隆手書,上面寫了“蟲二”兩字,表示這塊地方風光美好宜人。很多人不解其意,大家知道為什么嗎?

        這兩個字應該加上兩個邊框,讀作風月無邊,盛贊風景之美。古人面對各式各樣的自然風光總會產生不同的奇思妙想,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著名詞人蘇軾來到傳說中歷經(jīng)滄桑的赤壁古戰(zhàn)場后所作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ǘ┲苏撌

        作者介紹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畫家,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與其父蘇詢、其弟蘇轍并稱“三蘇”。政治上蘇軾是失意的,但就個人創(chuàng)作成就而言,許多人認為蘇軾堪稱“中國古代第一全才!痹~發(fā)展至北宋中期,在人們心目中仍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蘇軾一出,扭轉百余年的詞壇頹風,開拓了詞的意境和表現(xiàn)手法。

       。ㄈ⿲懽鞅尘氨彼卧S五年,蘇軾43歲時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歷時五個月,蘇轍等人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愛才,不肯殺蘇軾,宋神宗才決定不殺蘇軾,而以貶謫蘇軾到黃州做團練副使了事。出獄后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閑職,他在舊城營地辟畦耕種,游歷訪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xiàn)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于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云人物的激發(fā)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作,兩賦一詞:《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念奴嬌8729;赤壁懷古》

       。ㄋ模┙忸}

        這首詞詞牌是?“念奴嬌”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女。傳說唐玄宗曾親自作曲填詞,命念奴歌唱,果然嬌滴滴如夜鶯啼鳴,婉轉轉似百靈放歌,活潑如鴛鴦戲水。玄宗龍顏大悅,遂將此曲定名為“念奴嬌”。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流傳千古,首句為“大江東去”,末句為“一樽還酹江月”,故“念奴嬌”又名“大江東去”或“酹江月”。

        標題是?“赤壁懷古”。在詩歌鑒賞時我們首先要關注詩詞的題目,有時它是對詩詞內容和思想的概括!俺啾趹压拧,“古”在這里指的是古跡,即赤壁。懷古指的是通過懷念古代的人和事來抒發(fā)詩人之情。大家注意,這里的赤壁并不是曹操和孫劉大軍赤壁之戰(zhàn)的地方,而是黃州的赤鼻磯,蘇軾把它誤認為了赤壁之戰(zhàn)的戰(zhàn)場。

       。ㄎ澹┱w感知

        這首詞歷來被稱做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這類豪放派的文章應該讀得高亢激昂、鏗鏘有力,請大家齊讀《念奴嬌赤壁懷古》。大家思考一下,上下闋分別寫了什么內容?上闋描繪赤壁的景色,下闋寫周瑜的'豐功偉績和詞人的感慨。過渡句是哪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纷x上闕

       、佟按蠼瓥|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淘:沖洗;風流:杰出。字面意思是: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沖洗掉了。

        這幾句話是兩種視角的交織,首先看到大江東去,浪淘盡,通常我們看江,只見其一段,而蘇軾看到的卻是整條長江,所以他應該是站在高處看,證明其視角的廣闊,這是從空間上觀察,體現(xiàn)了空間的廣闊。

       。ù蠼嚎臻g——廣闊)

        前面講空間視點,是實寫。而這里也有虛寫的成分:大江可以理解為歷史長河,而浪則可以理解為歷史發(fā)展的滄桑云煙,正是這滄桑云煙洗盡了千古的英雄豪杰。這時,詩人的視點轉到了時間上面,千古表現(xiàn)了時間的深遠,

        (千古:時間----深遠)

        時間與空間的交織,時空縱橫就顯出了意境的宏闊、大氣磅礴,進而表現(xiàn)出詩人心胸的宏闊,這正是蘇軾豪放詞風的體現(xiàn)。

       。ò鍟汉觊煟

        這種寫法影響到后世許多詩人,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沁園春長沙》“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本來千里、萬里,萬山都是看不盡的,詩人站在高處俯瞰,再加上詩人的想象能達到特別的效果,“體現(xiàn)空間的廣,時間的遠,詩人思想的深邃、心胸的宏闊和詞的磅礴大氣”。

        為何用“風流人物”而不寫成“英雄人物”?

        (在蘇軾的心中“風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樣不同,我提醒等分析周瑜之后再看)“風流人物”是指武膽柔腸、文韜武略、剛柔相濟、文武雙全的杰出人物。很有才學又灑脫不羈。/無私忘我,不辭艱險,不怕犧牲,為人民大眾的利益而英勇奮斗,令人敬佩的人。

       、凇肮蕢疚鬟叄说朗,三國周郎赤壁!

        “故壘”是“舊戰(zhàn)場”,就是他們所說的赤壁之戰(zhàn)的遺跡!叭说朗恰,特意說明是“他們說是”,蘇軾本來就知道這里不是歷史上赤壁之戰(zhàn)的戰(zhàn)場,借他人之口,繞過疑點,勾起人們對赤壁之戰(zhàn)的回顧。

        “周郎赤壁”還是“周瑜赤壁”?有什么特別意義嗎?

        “郎”字,顯得特別年輕瀟灑。周瑜因為在赤壁指揮了赤壁大戰(zhàn),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讓周瑜留名的。同時稱周郎也有尊敬、敬佩的意思。

        ③“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四面石亂山高,兩岸懸崖峭壁高聳入云霄,驚濤駭浪洶涌澎湃,日夜將江岸沖擊撕裂,波濤水渦翻滾騰躍,像卷起千堆雪。這個景色有什么特點?氣勢磅礴。

        “亂”(巖石山崖險怪、陡峭)、“穿”(山崖高峻,主動去刺穿天空,動態(tài)性)、“驚”(浪巨大,世人為之震驚,這里融進詩人主觀之情)、“拍”(驚濤力度之大)、“卷”(波濤氣勢之大)幾個動詞有力度感,“雪”寫出水色的純白。為我們顯出一副動感,豪壯的畫面。運用了比喻、夸張、擬人的手法(千堆雪比喻巨浪)

       、堋敖饺绠嫞粫r多少豪杰!

        “江山如畫”承接上文,總結了上闋赤壁雄奇壯美之景。過渡句使層次設計更分明,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更緊。

        “一時多少豪杰”,注意“多少”,是多還是少?(多)豪杰很多,而作者在這里只提到一個,那就是周瑜,為什么?捕捉有關描寫周瑜的語句,分析周瑜形象。

       。ㄆ撸┢纷x下闕

        ①“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小喬初嫁了-年輕得志、風流倜儻雄姿英發(fā)-威武英俊、氣宇不凡

        羽扇綸巾-儒雅斯文、風度翩翩

        談笑間-作戰(zhàn)指揮若定檣櫓灰飛煙滅-足智多謀

        稱呼:公瑾、周郎(稱字,而不是直呼名諱,有著對周瑜的尊敬,親切)

        赤壁之戰(zhàn)對于東吳來說,是一場以弱抗強的戰(zhàn)爭,3萬對10萬。而作為統(tǒng)帥的周瑜不僅沒有絲毫的畏懼,反而越發(fā)地從容、沉著。談笑間,借著東南風,巧用火攻燒掉了曹操的戰(zhàn)船!皺{櫓”點出了水戰(zhàn),“灰飛煙滅”點出了火攻的特點,精確地概括整個戰(zhàn)爭的勝利場面。

        由“遙想”二字領起的六句,塑造了一個青年將領周瑜意氣風發(fā)、春風得意的形象。赤壁成就了周瑜,赤壁之景也是雄奇壯美的,而英雄周瑜又是杰出的,我們可以說雄奇壯美之景襯托杰出的人?

        板書:赤壁(雄奇壯美)——正襯——周瑜(建功立業(yè),又得美人)

        為什么詩人強調“小喬初嫁了”?

        (1)以美人襯英雄,更突出周瑜的年輕有為,風流倜儻、春風得意。

        赤壁是周瑜建功立業(yè)的戰(zhàn)場,卻是蘇軾被貶謫后流連的去處。想著著這樣的周瑜,蘇軾心里自是有個比較。我們看看:

        周瑜蘇軾

        年齡二十四四十七

        職務東吳都督團練副使(虛職)

        際遇功成名就功業(yè)未就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fā)

        生活幸福美滿三十喪妻

        周瑜是幸福的,而蘇軾是不幸的,這里作者寫出幸福的周瑜實際為了反襯自己的不幸。赤壁(雄奇壯美)——反襯——蘇軾(壯志難酬,妻死十年)

        ②如果周瑜的靈魂能故地重游,見到蘇軾這落魄之態(tài),又會怎樣的情景?“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倒裝句:神游故國,應笑我多情抒發(fā)一種惆悵失意的感情

        笑什么:多情多情:多愁善感愁什么:仕途坎坷壯志難酬

        周瑜24歲被授予“建威中郎將”,并娶了江東美女小喬,34歲為孫劉聯(lián)盟赤壁之戰(zhàn)的總指揮,而蘇軾呢?

        我們所認識的蘇軾是很有才華的,詩歌方面與江西詩派的核心人物黃庭堅并稱“蘇黃”;詞方面與辛棄疾并稱“蘇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蘇辛”;書法方面與米芾、黃庭堅、蔡襄并稱“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但是他的仕途卻頗為坎坷。蘇東坡來黃州之前,官場受挫,險遭殺頭之禍。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議與妒忌,他是帶著疲憊,滿心僥幸而又滿心絕望地,傷痕累累地來到黃州這個當時還很荒涼的小鎮(zhèn)。這時的他已47歲,老之將至,卻功業(yè)無成。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普遍存在著一種出世與入世的精神矛盾,也難怪蘇軾發(fā)出了“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了。他想到自己年歲已老,卻無法如周瑜般建功立業(yè),可以說是壯志未酬,心中涌動的是一種惆悵與失意。

       、厶K軾面對這樣的惆悵,他選擇用什么樣的方式來疏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彼阉庠诹司飘斨。

        人生如夢,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盡的大江之畔,即使周瑜這樣的風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盡”了嗎?人生就如夢境一般,不必過于執(zhí)著,而江月是千古不變的,蘇軾就把這杯酒敬給了千古不變的江月。他能迅速從惆悵失意中解脫出來,展現(xiàn)了蘇軾特有的曠達灑脫情懷。這真叫做人生短暫,江月永恒,壯志難酬,豪情長存。

        作者的情感是有變化的,由開始的激昂慷慨,到后來的惆悵失意,最后趨于平靜。

        (八)主題探究

        這首詞上闋主要寫赤壁景色,下闋主要寫周瑜事跡,篇末借懷古抒發(fā)感慨,表達了作者對古代英雄人物的無限崇敬和對自己壯志難酬的感慨。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夠體會懷古詩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2、體會作者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情

        3、有感情的朗誦詞

        教學重點:

        能夠體會懷古詩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情

        教學方法

        問答法、討論法、朗讀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在〈〈三國演義〉〉里,有兩個人物以智謀著稱于世,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是與之匹敵的東吳都督周瑜。周瑜他足智多謀,年輕有為,在“赤壁之戰(zhàn)”中,27歲的周瑜任總指揮,通過周密的計劃取得了這次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同學們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到湖北省蒲圻西北的赤壁觀光,面對這個曾經(jīng)硝煙滾滾的古戰(zhàn)場,你會想些什么呢?(找一男一女談,教師作結:面對同一事物,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經(jīng)歷不一樣。)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宋朝大詞人蘇軾面對赤壁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整體感知

        1、齊讀(初步感受詞的豪放氣勢)

        2、自由朗讀(把握感情讀)

        3、老師和學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讀本詞(老師讀上片,學生讀下片)

        4、作朗讀指導:(開篇三句,起筆空闊,氣勢不凡,應讀得有力度。中間“亂石……千堆雪”寫了江濤洶涌,浪花狂卷的壯麗景色,應讀出一種豪邁語氣。下片中對周瑜動人容貌和出眾才華的句子“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應讀出羨慕景仰的語調。最后,“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表達的是作者宦途失意的無限感慨,應讀出那種憂傷,失望、無奈的語調)

        5、結合朗讀指導,學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讀本詞。

        三、解析

        1、點一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詞的上片,

        2、提問:作者具體描寫了赤壁哪些景觀?面對這些景觀作者生出什么樣的感慨?

        板書:所見所想

        大江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驚濤、浪花一時多少豪杰

        3、提問:“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在詞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承上啟下的作用(可用〈〈沁園春雪〉〉里“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盡折腰”在那首詞中的作用作提示)

        4、下片中,描寫周瑜的句子有哪些?

        明確: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6、從描寫周瑜的句子中,我們想想在蘇軾心中周瑜的形象是什么?

       。ò鍟夯橐雒罎M年輕有為受明君器重功績卓著

        7、從周瑜在蘇軾心中的形象,來分析作者為什么懷念周瑜,其目的是什么?(討論)

        (板書):對周瑜的仰慕之情來反襯自己的失意,抒發(fā)自己年將半百而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蘇軾:愛妻離世早生華發(fā)蒙昏君冷落功業(yè)未就

        8、有人說:“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含有消極成分,你怎樣認為?

        明確:言之成理即可(夢:生命短暫與江月永恒的對比,滄?zhèn)臍v史感)

       。ㄈ粽f消極:請對蘇軾留幾句鼓勵的話)

        9、人生沒有一帆風順,在當你屢屢遭遇挫折后,你又以怎樣的心態(tài)面對?

        明確:言之成理即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挫折意識)

        10、小結

        本堂課在熟練的朗讀基礎上,著重分析了詞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同時對文章的思想情感作了細致分析。

        四、作業(yè)

        在理解基礎上背誦本詞,并默寫本詞

        五、板書略:

        六、教學后記: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3

        學習目的:

        1、感受蘇詞豪放的風格;

        2、理解賓主互襯,虛實相襯的寫作特點;

        3、初步鑒賞豪放派和婉約派的詞風。

        學習設想:

        本詞是蘇軾的代表作,體現(xiàn)了蘇詞的豪放風格。學習中通過配樂朗誦,視頻展示、反復誦讀,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調。在學習過程中,適當?shù)狞c撥本詞的表現(xiàn)手法、思想感情等等。拓展部分安排與柳永的《雨霖鈴》比較,再通過學生自己上網(wǎng)找有關豪放派和婉約派的詞,通過在咖啡屋或討論區(qū)展開討論,討論兩派詞風的差異。

        學習時數(shù):

        一課時

        學習步驟:

        一、導入

        以圖片“東坡肉”引入,介紹這道菜的來歷與創(chuàng)作這首詞的相關資料。然后品味學過的東坡詩詞中名句:(《題西林壁》中“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曉景》中“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水調歌頭》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钡鹊。)齊讀的過程中,進入詞人的創(chuàng)作情景。

        二、解讀課文

        1、整體感知

        以一段配樂朗誦的視頻導入,讓學生在聽配樂朗誦過程中,加上赤壁圖畫、三國人物的不斷切換,在悲愴、悠長背景音樂中,徐徐響起略帶深沉的朗誦,學生漸漸收起了臉上的微笑,若有所思的模樣。畫面上出現(xiàn)驚濤拍岸壯闊圖畫,三國人物登場的時候,聯(lián)系著詞的內容,學生的腦海里開始聯(lián)想到當時的戰(zhàn)爭情況。這樣,學生在聽覺和視覺上充分感受到了蘇詞豪放的詞風特點,為下面的深入鑒賞奠定了基礎。

        2、題解

        介紹詞的有關常識,學生利用老師下載的網(wǎng)頁自主學習作者生平、有關創(chuàng)作的背景等知識。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寫作背景:《念奴驕》是蘇軾貶官黃州后的作品。43歲(元豐二年)時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后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閑職,他在舊城營地辟畦耕種,游歷訪古,政治上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xiàn)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于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云人物的激發(fā)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

        3、集體誦讀

        詩詞鑒賞離不開誦讀。誦讀不僅能加深對內容的理解、語言的.品味,加深對詩人情感的感受、風格的體會,從而領悟詩詞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而且可以增強語感,激發(fā)感情,在感受天才的想像魅力的同時,滋潤自己的想像力。

        誦讀提示:這首詞歷來被視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應讀得鏗鏘有力,表現(xiàn)出作者對歷史上這場戰(zhàn)爭的向往和對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語盡管含有消極情緒,也應讀得灑脫,不要當作低調處理。

        4、分析豪壯情調的表現(xiàn):

        ①赤壁景物的描寫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比渲心男┳謧魃?

        明確:回答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我展示了一幅幅大江驚濤拍岸的圖片。在形象的圖片啟發(fā)下,學生較好地領會了:一個“浪”字傳神,既是長江之浪,又喻歷史長河之變幻,勾聯(lián)起長江與千古風流人物,讓人聯(lián)想起滾滾歷史長河,憶起千古風流人物的業(yè)績;而一個“淘”字,既形象又表露出詩人的感情。

        對詞的開頭三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古人評價很高,說它不同凡響。

        明確:蘇軾這三句,不僅寫出了長江奔流的氣勢,而且將寫景與寫人融合為一,形象地寫出了歷史的流逝,抒發(fā)了詩人對“千古風流人物”的懷念。

       、趯χ荑ば蜗蟮乃茉焐

        5、分析藝術表現(xiàn)手法:映襯

       、賹嵕昂吞摼跋嗷ビ骋r

       、谥荑さ摹靶圩擞l(fā)”和作者的“早生華發(fā)”映襯

        三、拓展訓練

        1、感性認識:與柳永的《雨霖鈴》和蘇軾的《江城子》兩首婉約詞對比

        2、上網(wǎng)瀏覽:按學生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上網(wǎng)查找和品讀有關豪放派和婉約派的詞。

        3、在咖啡屋或討論區(qū):討論兩派詞風的不同

        四、教師點評,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寫一篇文學評論《“豪放派”之我見》或者《“婉約派”之我見》

        《念奴嬌》教學流程圖:

        (激發(fā)興趣)

       。▌(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受學習目標1)

       。ㄌ峁┵Y源)

        (實現(xiàn)學習目標1)

       。▽崿F(xiàn)學習目標2)

        (實現(xiàn)學習目標3)

       。▍f(xié)作學習)

       。ㄍ卣顾季S)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4

        一、教學構想

        1、設計意圖

        本文是古詩詞單元的講讀課,在設計課件時,一方面是要將本首詞的重點體現(xiàn)出來,使學生能理解這首詞,同時還要能由此及彼,課件中要體現(xiàn)出引導學生欣賞這一類詩詞的特點,這一點容易被忽視。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詞中的精品,代表了蘇軾豪放詞的最高成就。它第一次運用詞的形式塑造了一個英氣勃發(fā)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報國、壯懷難酬的感慨,為用詞體表達重大的社會題材,開拓了新的道路,代表蘇詞的獨特面貌。詞上闋詠赤壁,著重寫景,即景抒懷,引起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懷念。下闋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fā)自己功業(yè)無成的感慨。詞將寫景、詠史、議論、抒情融為一體,氣勢奔放,一瀉千里,這應是文章的學習重點。

        這是學生在高中階段第一次接觸宋詞,對于宋詞的有關常識,以及蘇軾的有關情況應作為教學的內容之一,但高中階段的詩詞教學應重在詩詞的鑒賞,應結合詩詞,將詩詞鑒賞的有關常識貫穿在詩詞教學中,使得學生能學會賞析詩詞。這是這篇文章的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詞中作者的感情也是本文的教學內容之一,文中作者的感情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應引導學生對這種變化加以理解,這樣方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圖。

        2、確定目標

        根據(jù)上文的分析和高中教學的要求,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倭私馓K東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詞的特點;

       、趯W習該詞寫景、抒情,詠史、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劾斫庠~中表現(xiàn)出的蘇軾的情感矛盾。

        3、過程安排

        教學的具體過程擬設計為讀——析——結——賞幾步。

        擬設計問題如下:

       、偕祥犠髡呷绾螌懢?寫出了景物的哪些特點?

       、谧髡邔υ(jīng)活躍在這里的`英雄人物有具有怎樣的情懷?

       、圩髡呷绾慰坍嬛荑ば蜗蟮模坑秩绾螌懽陨淼?

       、茉鯓永斫庾髡邔χ荑ず蛯ψ约旱母星榈拿?作者又是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的?

        在問題的討論過程中注意朗讀、分析、總結和賞析的結合,將賞析的部分穿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完成,并注意及時總結。

        二、課件制作

        (一)素材準備

        本課件只用了一個圖片素材,即蘇軾的圖片,在網(wǎng)上即可搜尋到。

        作為詩詞的課件,還應該有音頻素材,即課文的朗讀錄音,因為在操作時未能找到錄音帶,故本課件沒有朗讀的部分。條件允許的應盡可能準備,用windows自帶的錄音機轉錄即可。

        圖片位置:

       。ǘ┻^程略解

        第一頁:導航頁面

        頁面解說:此頁面為導航頁面,顯示該課件的主要內容,方便教學操作。

        制作要領:

        1、在powerpoint中新建一文件,命名后保存;

        2、應用設計模板;

        3、插入課題、作者和圖片,調整大小、位置,并設置適當?shù)膭赢嬓Ч?/p>

        4、插入文本框,輸入導航內容,調整文字大小、顏色、位置,并設置適當?shù)膭赢嬓Ч?/p>

        第二頁:目標頁面

        頁面解說:該頁面設計主要為讓學生明確學習本課要解決的問題,要達到的目標,加強教學的目的性和學生學習的針對性。

        制作要領:

        1、插入新幻燈片;

        2、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中分別輸入“教學目標”及其具體內容;

        3、調整文字的大小、位置、顏色,并設置適當?shù)膭赢嬓Ч?/p>

        第三頁:作者介紹

        頁面解說:此頁面為作者介紹,蘇軾的生平經(jīng)歷對課文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此處的介紹應適當具體詳細些,使學生對蘇軾的一生中重大的轉變有所了解。

        制作要領:

        1、在新幻燈片中插入蘇軾圖片,調整位置,設置動畫效果;

        2、插入文本框,分別輸入“作者介紹”及其具體內容;

        3、調整文字的大小、位置、顏色,并設置適當?shù)膭赢嬓Ч?/p>

        第四頁:詞語解釋

        頁面解說:此頁面主要解釋課文中的一些疑難詞語,便于學生理解全文的表面含義,也為更深地理解課文作準備。

        制作要領:

        1、在新幻燈片中插入兩個文本框,分別輸入“詞語解釋”和全文;

        2、調整文字的大小、位置和顏色,將需要解釋的詞語設置成不同的顏色,便于區(qū)別;

        3、插入若干文本框,對應每個需要解釋的詞語輸入該詞語的解釋,個別位置在中間的詞語可插入自選圖形中的標注進行解釋;

        4、為每個對象設置適當?shù)膭赢嬓Ч?/p>

        第五頁:課文分析

        頁面解說:此頁面和下一頁(下闋的分析)為課文內容的分析頁面,具體分析課文內容,理解文章寫景、抒情,詠史、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制作要領:

        1、在新幻燈片中插入文本框,輸入“課文分析”及“上闋”,調整大小位置;

        2、插入7×5的表格,設置表格的邊框,并刪除表格中的某些線條;

        3、在表格的最上一欄填上相應的內容;

        4、插入若干文本框,分別在對應位置輸入相應內容,并設置文字顏色為紅色;

        5、為每一個對象設置適當?shù)膭赢嬓Ч?/p>

        6、下闋與此同。

        第六頁:總結課文

        頁面解說:此頁為課文的總結頁面,將課文的內容和作者的感情變化過程顯示出來,便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課文。

        制作要領:

        1、在新幻燈片中插入若干文本框,在每個文本框中輸入一個內容,調整文字的大小、顏色;

        2、插入若干箭頭和一豎直線,設置線條的線形及顏色;

        3、將文本框、箭頭和直線分別放到適當位置,設置動畫效果,并調整其出現(xiàn)順序。

        第七頁:比較閱讀

        頁面解說:此頁和下一個頁面(比較閱讀)是將兩首豪放詞、一首豪放詞一首婉約詞進行比較,通過比較,讓學生領會豪放詞的特點。

        制作要領:

        1、在新幻燈片中插入文本框,輸入“比較閱讀”,調整大小、位置和顏色,并設置適當?shù)膭赢嬓Ч?/p>

        2、插入兩個10×1的表格,設置表格的邊框,并分別在表格中輸入兩首詞,設置文字的大小、顏色;

        3、為兩個表格設置適當?shù)膭赢嬓Ч?/p>

        4、下一頁豪放詞和婉約詞的比較與此頁同。

        第八頁:總結特點

        頁面解說:此頁面在比較前面三首詞的基礎上總結豪放詞的特點,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制作要領:

        1、在新幻燈片中插入文本框,輸入“豪放詞特點”,并調整大小位置;

        2、插入4×2的表格,設置表格的邊框和填充顏色;

        3、在表格的相應位置輸入除具體特點的其他內容;

        4、插入三個文本框,分別輸入三個特點,并調整至相應位置;

        5、為每個對象設置適當?shù)膭赢嬓Ч?/p>

        第九頁:思考練習

        頁面解說:此練習頁面主要要檢測學生對詩詞鑒賞領悟情況,便于發(fā)現(xiàn)問題,在下面的詩詞教學中及時補過。

        制作要領:

        1、在新幻燈片中插入兩個文本框,分別輸入“思考練習”和具體練習內容;

        2、調整文字的大小、位置、顏色,并設置適當?shù)膭赢嬓Ч?/p>

        三、操作要領

        1、詩詞教學應突出朗讀,朗讀可以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因沒有錄音帶,課件中沒有朗讀的部分,但在實際教學中應注意加強,不可忽略。共3頁,當前第2頁123

        2、分析課文時,應將問題和填表相結合,在問題中解答中完成表格的填寫,否則將影響到對文章的理解。

        3、比較閱讀時應將兩首豪放詞之間的共同點和與婉約詞的區(qū)別講解清楚,便于豪放詞特點的歸納。

        4、應將鑒賞詩詞的內容貫穿到教學過程中,不可單方面強調,那樣不利于學生對詩詞鑒賞的掌握。

        四、預期效果

        本課件注重對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和閱讀詩詞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對蘇軾的其人其事與所了解,對詞人的遭遇對創(chuàng)作的影響能有一定的領悟,同時能比較容易地辨別出詞的風格特點,能進行簡單的詩詞鑒賞。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5

        一、教學目的:

        1、領略蘇軾豪放雄邁的詞風,初步了解豪放派詞的特點。

        2、理解詞人復雜的心情,用文字的視角去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能夠感詞人所感,讓學生體味藝術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鑒賞古典詩歌的方法,培養(yǎng)對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二、教學設想:

        1、通過誦讀、比較等方法,引導學生品味深厚獨特的藝術魅力。

        2、注重古典詩詞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用歷史的眼光和現(xiàn)代觀念科學地品評課文,真正領悟作品對于當代讀者的人生啟迪:在珍惜生命、奮發(fā)有為的同時,只有擺脫患得患失的羈絆,才能獲得一個歡樂的人生。

        三、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四、閱讀準備:

       。、查資料,了解作者及與作背景(略),并制成卡片。

       。病⒔柚⒔夂凸ぞ邥、正義、疏通詞語。

       。、熟讀課文。

        五、教學步驟:

       。ㄒ唬胝n文,激發(fā)興趣。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而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fā),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jīng)滄桑的赤壁古戰(zhàn)場,同樣情難自己,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赤壁風景圖及蘇軾原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蘇軾的這篇傳世佳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ǘ、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完成:

       。1)拿出預習卡片,熟悉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

       。2)自由朗讀,揣摩作者的情感。

        2、運用多媒體播放影片范讀。

        3、學生齊讀。

        4、小組討論,交流自學所得。

       。1)說說你對這首詞的感受。

       。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詞句。

        5、教師小結:這首詞是蘇軾游赤壁古戰(zhàn)場,因眼前之景,憶往昔之事,感自身處境,抒自己情懷。

       。ㄈ、品味賞析:

       。、閱讀上闋,討論。

       。ǎ保⿲W生有感情地朗讀上闋,討論完成下列問題:

       、傥闹杏昧四男└挥斜憩F(xiàn)力的字詞描寫了赤壁怎樣的'景色?

       、谟昧耸裁葱揶o?

       、蹚膸讉角度?

       、芑{怎樣?

        ⑤營造了怎樣的詩歌意境?

       。ǎ玻┱垖W生試著用盡可能優(yōu)美的語句把寫景部分的語句再現(xiàn)出來,體會詩歌的意境。

        滾滾東流的長江洶涌奔騰,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洶涌的駭浪搏擊著江岸,滾滾的江流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

       。ǎ常┟鎸衙赖某啾诰坝^,很自然地會想到曾經(jīng)活動在這里的英雄,請同學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經(jīng)在此的英雄。

        過五關斬六將的關云長,一聲斷喝長坂坡上的猛張飛,方天畫戟無人能敵的俊呂布,運籌帷幄,世所難當?shù)闹T葛亮。

       。病W生自由朗讀下闋,思考問題,完成下列問題。

       、僮髡呤菑哪膸讉角度描寫周瑜的?基調怎樣?

       、谧髡咦陨淼臓顩r又是怎樣的?基調怎樣?

       。、學生思考:

        對周瑜的追述是表現(xiàn)的是一種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種現(xiàn)實,感情基調的矛盾實際反映的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的:“人生如夢”,人生是短暫的,虛幻的,又何必執(zhí)著?

        灑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萬古愁懷隨江而去,感慨和動作中表現(xiàn)出一種超脫與曠達。

       。础⒖偨Y全文。

       。ǎ保﹥热荩焊袘、寫景、詠史、抒情。

       。ǎ玻┗{:昂揚、感奮、豪邁、蒼涼。

        全詞寫景、懷古、抒懷,三者完美結合,渾然一體。

       。ㄋ模、拓展延伸,比較提高。

        1、閱讀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風格差異。

       。1)投影顯示《雨霖鈴》。

       。ǎ玻┙處熡糜嵛谋洞祫︿洝分械奈淖挚偨Y:

       、偻窦s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揚柳岸,曉風殘月”。

       、诤婪旁~:“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2、有人說“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中含有消極成分,試結合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談談自己的看法。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實際,說說當代青年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觀。

        這是個拓展性話題,不在于形成統(tǒng)一的結論,而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理解這首詞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2、了解豪放詞的風格特點,提高古典詩詞閱讀鑒賞能力。

        3、背誦全詞。

        學習過程:

        一、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號,謚號文忠,著名文學家。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被貶任地方官。元佑中,舊黨執(zhí)政,蘇軾內調,任翰林學士等職,因與司馬光在政見上發(fā)生分歧,被舊黨所惡,再次外調,等新黨重新上臺,蘇軾受到重重的打擊。宋徽宗即位,蘇軾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蘇軾在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作上,幾乎是一位全才。

        散文方面,與其父、其弟并稱“三蘇”,同屬“唐宋八大家”之列。詩歌方面,是宋代詩壇上的杰出詩人,和歐陽修、王安石、黃庭堅被譽為北宋四大詩人,和并稱“蘇黃”。詞的創(chuàng)作上,擴展了詞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創(chuàng)始人,與南宋豪放派詞人并稱“蘇辛”。書畫方面,和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著有《蘇東坡全集》。蘇軾注重提攜后人,有出其門下的“蘇門四學士”:秦觀、黃庭堅、晁補之和張耒。

        2、寫作背景

        這首詞是蘇軾詞中的代表作,寫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七月。作者早年頗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在黨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中屢遭貶謫。來黃州之前,因“烏臺詩案”他曾下獄,險遭殺身之禍。但他畢竟是個曠達的人,盡管政治上失意,卻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這首詩就是他這種復雜心情的集中反映,詞中抒寫的是郁積在他胸中的塊壘,然而格調是豪壯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題作品顯然不同。

        3、前人對東坡的詞的評論

        《四庫全書提要東坡詞提要》云:“詞自晚唐、五代以來,以清切婉麗為宗,至柳永而一變,如詩家之有白居易;至軾而又一變,如詩家之有韓愈,遂開南宋辛棄疾等一派。尋源溯流,不能不為之別格,然謂之不工則不可。故今日尚與花間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廢。”《歷代詩余》引晁以道云:“紹圣出,與東坡別于汴上,東坡酒醒,自歌《古陽關》,則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減,以就聲律耳。試取東坡諸詞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

        4、詞牌的來歷

        念奴是唐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女,音調高亢悅耳,據(jù)說唐玄宗很喜歡聽她演唱,這個詞牌是為了紀念她而創(chuàng)立的。

        二、文言知識梳理,理解整首詞意

        1、字音

        公瑾()羽扇綸()巾檣()櫓酹()

        2、通假字

        一尊還酹江月

        3、古今異義

        千古風流人物

        大江東去

        4、特殊句式

        多情應笑我

        5、特殊修辭

        檣櫓灰飛煙滅

        三、有感情的'誦讀全詩

        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的蘇軾以詩為詞,使詞的內容不再拘于傳統(tǒng)的離愁別緒,反映較廣闊的社會生活,拓寬了詞的題材;使詞的形式不再為規(guī)定的宮調、身律所束縛,一掃詞的柔弱氣息,開創(chuàng)了豪放詞派。蘇詞氣勢雄偉,一瀉千里,提高了詞的意境!冻啾趹压拧肥呛婪排伤卧~的代表作,詞的主旋律感情激蕩,氣勢雄壯。

        四、研讀課文

        1、找出有關描寫周瑜的詩句,誦讀并分析周瑜的人物形象。

        2、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樣的背景下來寫的:有哪些景物?如何描寫的(手法)?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3、為什么把周瑜放到這樣一幅景象中去寫?

        4、為什么單單懷周瑜?(結合作者自身狀況)

        5、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五、答疑解惑

        六、歸納主旨

        全詞由江帶出,景、史、情渾然一體,洋溢著一種豪放激情,三維一體構成了一種心情,這就是詞的主旨所在。

        七、有感情的誦讀全詞并背誦全詞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7

        知識目標:

        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

        能力目標:

        1、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恢宏開闊的意境。

        2、學習品析,感受詞人壯志難酬的心懷。

        情意目標:

        理解詞人復雜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教學重點:

        1、情與景的自然結合

        2、誦讀本詞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意境。了解蘇軾的創(chuàng)作風格。

        教學難點:

        情與景的自然結合

        教學方法:

        談話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先來頎賞一首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同學們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馳騁在古戰(zhàn)場。讓我們踏著這雄渾的男聲獨唱,走進三國,走進赤壁,走進《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關于蘇軾:

        1、生平:(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畫家,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與其父蘇詢、其弟蘇轍并稱“三蘇”。政治上蘇軾是失意的,但就個人創(chuàng)作成就而言,許多人認為蘇軾堪稱“中國古代第一全才!痹~發(fā)展至北宋中期,在人們心目中仍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蘇軾一出,扭轉百余年的詞壇頹風,開拓了詞的意境和表現(xiàn)手法。

        2、思想:蘇軾思想較復雜,雖以儒家思想為主,但老莊哲學和釋道思想也很濃厚。蘇軾為人耿直,才意邁峻,重節(jié)操。

        三、寫作背景:

        北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游赤鼻磯,作詞抒懷。本首詞就是蘇軾貶官黃州后的作品。43歲時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后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閑職,他在舊城營地辟畦耕種,游歷訪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xiàn)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于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云人物的激發(fā)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作。

        四、誦讀詞作:

        1、誦讀:點擊朗讀錄音,學生聽讀。

        指導朗讀,疏通文字。

        2、提問:整首詩給大家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明確:豪放、有氣勢、雄壯

        3、誦讀提示:這首詞歷來被視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應讀得鏗鏘有力。

        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學生獨自讀。

        五、品析詞作:

       。ㄒ唬┥祥牐

        1、描繪了赤壁怎樣的畫面呢?呈現(xiàn)了什么特點?

        明確:繪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亂”——寫出岸邊巖石山崖之險怪

        “穿”——寫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驚”——本意為馬受驚狂奔,寫出了江水的洶涌

        “拍”——突出了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

        “卷”——波濤力量之浩大

        2、這樣的景物時在什么樣的大背景下?

        明確:大江東去浪淘盡(壯闊的景色)——空間

        千古風流人物——時間

        3、赤壁是不是古戰(zhàn)場“赤壁之戰(zhàn)”的赤壁?

        明確:不是,注釋解釋。同時還有“人道是”三個字就特意說明“是人們說”,不是“我以為”。

        4、“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一句承上啟下!敖饺绠嫛笔菑难矍熬吧贸鼋Y論,也是對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時俊杰。這長江、這赤壁,豈不引起人們懷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試背上闋。

       。ǘ┫麻牐

        1、從哪幾個角度寫周瑜?

        學生讀然后找原句。

        明確:羽扇綸巾(外貌)——儒雅、風流倜儻的儒將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指揮若定泰然自若

        2、“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能否將“初嫁”換為“初嫁”?

        學生討論,教師提示:赤壁之戰(zhàn)當年小喬嫁給周瑜已有十年。

        明確:為了說明周瑜年輕。“小喬初嫁了”,靜靜的語言傳出喧鬧的喜悅,英雄美人,年輕有為。

        3、圍繞赤壁可懷想的人物那么多,為什么蘇軾獨獨懷念周瑜?

        明確:通過下面的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蘇軾懷古的目的是為了抒發(fā)感情。

        周瑜

        蘇軾

        建功年齡

        二十多歲

        四十多歲

        職務

        東吳都督

        團練副使(虛職)

        際遇

        功成名就

        功業(yè)未成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華發(fā)

        婚姻

        幸福美滿

        屢遭不幸

        蘇軾對周瑜的“贊揚”的同時慨嘆自己。

        3、“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边@一句如何理解?

        明確:“故國神游”倒裝句,應為“神游故國”;“多情應笑我”同樣也是倒裝句,應為“應笑我多情”。“情”,指他建功立業(yè)的愿望!靶Α,自嘲,自己年紀大了,還這么多情,還有這樣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和報國的情感。“早生華發(fā)”感慨光陰虛度。

        4、討論: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積極還是消極?

        明確:本詞表現(xiàn)了蘇軾復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陸贄等經(jīng)世濟時的人物,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yè);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yún)^(qū)別對待,采用“外儒內道”的.形式,把它們統(tǒng)一起來,從而構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tài)度。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fā)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yè)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xiàn)而萌發(fā)的,我們應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yè)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叭松鐗簟狈催^來也可以激發(fā)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

        5、試背下闋。

        六、拓展練習

        1、當代社會誰堪稱英雄?誰堪稱風流人物?

        學生討論(教師多媒體提示),聯(lián)系現(xiàn)在社會事件,尋找思考討論,最后總結。

        與時俱進,能就人民于危難,無私奉獻,堅強……,學生各抒己見。

        2、誦讀背誦本詞。

        附:板書設計:

        念奴嬌·赤壁懷古

        亂石穿空

        繪景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

        羽扇綸巾

        寫人談笑間

        墻櫓灰飛煙滅

        感慨人生如夢(壯志難酬)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正確理解“人生入夢”的思想情緒。

        2理解《赤壁懷古》一詞中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了解豪放宋詞的風格特點,提高古典詩詞閱讀鑒賞能力。

        難點重點分析

        1.怎樣正確理解《赤壁懷古》的思想內容?

        《赤壁懷古》融寫景、懷古、抒情為一體,從描繪古戰(zhàn)場的雄奇景色入手,贊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抒發(fā)作者個人的貶謫失意、功業(yè)無成的感慨。結尾處“人生入夢”的感慨是作者迅速從惆悵失意中排解出來,表達蘇軾特有的曠達灑脫情懷。

        2.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的蘇軾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樣理解《赤壁懷古》的藝術特色?

        蘇軾以詩為詞,使詞的內容不再拘于傳統(tǒng)的離愁別緒,反映較廣闊的社會生活,拓寬了詞的題材;使詞的形式不再為規(guī)定的宮調、身律所束縛,一掃詞的柔弱氣息,開創(chuàng)了豪放詞派。蘇詞氣勢雄偉,一瀉千里,提高了詞的意境。《赤壁懷古》是豪放派宋詞的代表作,詞的主旋律感情激蕩,氣勢雄壯。全詞借古抒懷,將寫景、詠史、抒情容為一體,借詠史抒發(fā)作者積極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教學設想聯(lián)系余秋雨的《東破突圍》,引導學生理解分析鑒賞《赤壁懷古》的思想內容,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加強課文背誦,通過讀課文、看注解、議特點等方法,提高學生宋詞閱讀鑒賞能力。

        教學課時

        一教時

        教學步驟與內容

        一導入

        介紹余秋雨的《東破突圍》,正是由于被貶職,蘇東坡突破了小人們的包圍,使他真正審視人生的真諦,從而寫出了流傳千古的曠世杰作《前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念奴嬌赤壁懷古》歷來被稱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蘇軾被貶到黃州期間所寫,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的贊美和壯志未酬的感慨。

        二指導朗讀,正音,讀出氣勢。

        三研讀課文,學生整體把握全詞內容

        1,大將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分析“大”“淘”---------有氣勢

        淘盡風流人物,解釋風流人物---------無數(shù)出色的人才

        2可懷人物那么多,為什單單懷念周瑜?捕捉有關描寫周瑜的語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組討論

        明確:小喬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發(fā)-----------有氣魄

        羽扇綸巾--------------儒將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大智大勇

        是個風流人物

        3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樣的背景下來寫?

        明確:景色描寫中--------------亂石

        驚濤

        浪花

        4這個景色有什么特點?如何描寫?

        明確:氣勢磅礴

        穿空-----------峻偉

        卷

        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夸張、擬人的`手法

        千堆雪比喻巨浪

        5為什么把周瑜放到這樣一個景色中去?

        襯托英雄氣概、英雄風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6討論:為什么單單懷周瑜?

        參考:

       、俳üδ挲g

        蘇軾四十多歲

        團練副使

        虛職

        周瑜二十多歲就被重用

       、跈C遇

        蘇軾遺憾沒有碰到這樣的機會

        周瑜碰到了孫權這樣的明君

        ③赤壁之戰(zhàn)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苄市氏市

        蘇軾:“知音如周瑜!

        懷古的目的是為了抒發(fā)感情

        7抒發(fā)什么感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擠

        不得志

        仕途不平

        大志難以實現(xiàn)

        感---------------惆悵失意

        8但文章如果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就不是蘇軾了。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明確:人生如夢,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盡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應該僅僅是自己,而應該是千古不變的江月,就把這杯酒敬給了千古不變的江月。

        應該說他能迅速從惆悵失意中解脫出來,表達了蘇軾特有的曠達灑脫情懷。這真叫做人生短暫,江月永恒,壯志難酬,豪情長存。

        四總結

        歸納主旨:

        全詞由江帶出,景、史、情渾然一體,它洋溢著一種緬懷英雄、追求功業(yè)、寄情自然的那種豪放激情,三維一體構成了一種心情,這就是詞的主旨所在。

        五評價《赤壁懷古》的藝術價值。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味豪放派詞人蘇軾詞作的整體風格

       。ㄓ嗲镉辏簺]有黃州被貶,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際。)

        六拓展加深,布置課后作業(yè)

        課后查閱一些資料,思考比較《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赤壁懷古》的異同,就其思想內容或藝術特色寫一篇短評。

        板書設計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

        赤壁奇景

        穿

        山勢險峻

        氣勢

        擬人

        寫景

        詠赤壁

        拍

        巨浪驚險

        聲音

        對偶

        夸張

        大江氣勢

        卷

        江水洶涌

        色彩

        比喻

        年輕得意

        英俊瀟灑

        英雄風采

        詠史

        懷周瑜

        儒將風度

        非凡膽略

        抒情

        抒己感慨

        人生如夢

        壯志未酬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把握本詞“景、史、情”相融合的寫作特色。

        2.通過對語言的分析,把握內容,感受風格,領會思想。

        難點重點分析

        1.怎樣正確理解《赤壁懷古》的思想內容?

        《赤壁懷古》融寫景、懷古、抒情為一體,從描繪古戰(zhàn)場的雄奇景色入手,贊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抒發(fā)作者個人的貶謫失意、功業(yè)無成的感慨。結尾處“人生入夢”的感慨是作者迅速從惆悵失意中排解出來,表達蘇軾特有的曠達灑脫情懷。

        2.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的蘇軾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樣理解《赤壁懷古》的藝術特色?

        蘇軾以詩為詞,使詞的內容不再拘于傳統(tǒng)的離愁別緒,反映較廣闊的社會生活,拓寬了詞的題材;使詞的形式不再為規(guī)定的宮調、身律所束縛,一掃詞的`柔弱氣息,開創(chuàng)了豪放詞派。蘇詞氣勢雄偉,一瀉千里,提高了詞的意境!冻啾趹压拧肥呛婪排伤卧~的代表作,詞的主旋律感情激蕩,氣勢雄壯。全詞借古抒懷,將寫景、詠史、抒情容為一體,借詠史抒發(fā)作者積極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教學設想聯(lián)系余秋雨的《東破突圍》,引導學生理解分析鑒賞《赤壁懷古》的思想內容,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加強課文背誦,通過讀課文、看注解、議特點等方法,提高學生宋詞閱讀鑒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在上節(jié)課學習了蘇洵的《六國論》,看到蘇洵啊,我想到了朱德同志的一句話:“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這三父子指誰?(蘇洵,蘇軾,蘇轍),這三父子中我們最了解誰?(蘇軾),我們在上冊書學過他的什么文章?(《赤壁賦》),他是在什么情況下寫下那千古奇文的?(烏臺詩案,被貶黃州)

        二,我們以正常人的心態(tài)去思考,當時的蘇軾的內心是否很痛苦?(痛苦),在當時他的內心是矛盾的,從入仕的角度講,他渴望能夠被世人看重,被朝廷看重,所以他有種中國人都具備的思想(學生當時居然在下面接了一句阿Q精神,的確是這樣的),所以他塑造了一個偉大的英雄形象,誰?(曹操)還能記得當時是怎樣形容曹操的么?(學生開始背誦: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呵呵,我們在以前講過,他到黃州之后共寫了三篇比較著名的文章,分別是前后《赤壁賦》和一首祠《念奴嬌·赤壁懷古》,我們從詞中又能發(fā)現(xiàn)什么呢?我們的教學目標是尋找英雄,那英雄在哪里呢?英雄和蘇軾有什么關系呢?今天,我們來學習這首千古名篇。

        板書《念奴嬌·赤壁懷古》

        三,學生朗讀文章

        A, 熟讀文章,想,能否用最恰當?shù)恼Z氣把詞的氣勢表現(xiàn)出來。(山東大漢,擊節(jié)而歌)

        B, 能否找出文中的英雄?

       。ㄕf明,這個過程多放點時間,讓他們自由朗讀,盡情發(fā)揮,注意讀音:了liao 三聲,還hai 二聲)

        四,剛看到這首詞的時候,我的腦海里突然閃現(xiàn):

        太熟悉了!想到什么詞和它相似的么?(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有什么相似?(學生有點太興奮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亂七八糟的答案,基本都能提到大江,英雄,只要說出英雄就好了)這一句詞可以說是對《三國演義》里的人物作了一個總體上的評價,都是英雄。但在蘇軾的眼里,有個人物更特殊,不用英雄來說,而是用“風流人物”,這是誰?他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蘇軾不把它當作英雄,英雄和風流人物有什么區(qū)別?從詞中能找出來么?

        五,學生從詞中找出修飾周瑜的關鍵詞及作者的態(tài)度,并討論這個關鍵詞對周瑜的形象是怎樣的作用。

       、敝芾

        ⒉公瑾

       、承坛跫

       、从鹕染]巾

       、嫡勑﹂g

        總結:這是一個 的周瑜形象。

        六,蘇軾為何創(chuàng)造了這樣一個剛柔并濟,文武雙全的近乎完美的人物?

       。v史上的周瑜其實是很難稱為英雄的,缺乏英雄最起碼的胸懷,不然就不會出現(xiàn)三氣周瑜的鬧。

        這個問題學生是很難回答的,放開讓學生去鬧吧,很多學生會想到和作者自身有關,二者是個對比,表現(xiàn)作者的什么什么等等。這個問題在于去引導和教師的個人看法。這個問題學生回答不出來,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趁機對他們進行批評教育,學生缺乏的是一種遷移。

        七,既然想不出來,我們換一個問題:

        這首詞被稱為豪放詞的代表,他是豪放詞么?老師認為它算不上豪放,特別是最后一句,你們認為呢?

       。▽W生議論紛紛,開始翻資料駁斥我了,調到了他們的積極性,我們輕松,他們也高興,呵呵)

        豪放表現(xiàn)在:

       、本拔锩鑼懘髿 學生特別喜歡舉“亂石……”那句,應該指出,大氣的是“穿,拍,卷”這些詞展現(xiàn)的是一種無比的力量。而不是“亂石等”

       、仓攸c是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把“人間如夢……”正確解釋了,表現(xiàn)了蘇軾的一種超脫

        八,這首詞表現(xiàn)了蘇軾的超脫,什么文章還提到了他的超脫呢?

        學生馬上聯(lián)系到了《赤壁賦》,最后的勸客表現(xiàn)了蘇軾的超脫,于是問題回到第七個。

        蘇軾的超脫是怎么得出來的?

        曹操是個英雄人物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寄情于山水中

        曹操是個英雄,比曹操還要厲害的人物周瑜不也被“浪淘盡”了么,只留下了“故壘,亂石”,人的一生其實和夢一樣,不必計較過多的,還是灑酒酬月吧。所以兩篇文章的主旨是一致的。

        那他羨慕英雄么?

        并不羨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人,應該活的曠達一些,超脫一些。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反復吟詠成誦。體會蘇詞豪邁詞風。

        2.掌握情景交融寫法。

        3.領會詞人借景來表達復雜的情感。

        教學模式

        誦讀法旁批式

        誦讀法:就是并用心、眼、口、耳出聲閱讀的一種教學法。傳出文字的情趣,暢發(fā)讀者的感興,它可以邊讀邊想象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然后再用語言把想象中的畫面描述出來。其標準:聲情并茂合一。其精髓:熟讀精思,口誦心惟。

        旁批式:在正文旁邊寫的評語。旁批就是對字詞句的含X釋,或內容的深入理解,或寫作技巧的分析,或由此引發(fā)的聯(lián)想想象,或語言風格的品味,或人物性格的分析,或人物潛臺詞的填補,或前后的鉤連,或讀者的抒情議論,總之它就是認真品讀原文,在把握原文的基礎之上不斷追問、不斷思考、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有所獲的過程。力求簡明扼要,言簡意賅,語言凝煉精辟,一語中的。其標準:準——整體把握,準確理解;深——品味語言,深入挖掘;美——顯現(xiàn)積淀,體現(xiàn)文辭美。

        誦讀是旁批的基礎,旁批是誦讀的提升,兩者相依相隨,互為促進。

        教學過程

        激情導課積蓄情感

        林語堂先生曾這樣評價一個人,說他“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X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對,這個人就是蘇軾,下面讓我們一起學習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走進蘇軾的內心世界,感受他不一樣的人生。

        (課前分發(fā)蘇軾的材料,尤其“烏臺詩案”前后、詩文書畫成就以及后人對他的評價,便于學生能角度了解蘇軾,有助學生對文本的解讀。)

        初讀——把基調

        宋朝俞文豹在《吹劍錄》中記錄當時詠唱蘇詞花絮,從中可看出蘇柳的不同詞風,那就是蘇豪柳俗。(展課件)

        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惫珵橹^倒。

        我們也來唱一回“大江東去”,朗讀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把準其情感基調。

        學生朗讀,教師巡視,讀讀議議,與學生探導朗讀技巧,把準節(jié)奏和情感。

        學生甲:朗讀……

        師生點評。再讀。

        學生乙:朗讀……

        師生再點評。再讀。

        學生丙:朗讀……

        …………

        結合寫作時代背景和借助課前發(fā)給的資料,知人論世,讓學生熱烈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定準調子,明確:

        整首詞基調:自豪,陶醉,敬佩。

        第一句:有感嘆回憶之感。讀出陶醉之情!扒Ч棚L流人物”,稍微重讀,緩慢,漸漸地把調子提上去。尤其要反復揣摩推敲這一句,因為它是真正體現(xiàn)蘇軾的豪邁詞風。

        第二句:調子降下來,抒情,平緩,讀出向往之情。

        第三句:升調,語速要快,有節(jié)奏感,“穿”“驚濤”“拍”“千堆雪”要重讀,讀出排山倒海的氣勢來。

        第四句:降調,輕柔平緩。

        第五句:“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弊x出平和,羨慕;“雄姿英發(fā)”讀重音,讀出崇拜無限仰慕之情。

        第六句:“羽扇綸巾,談笑間,”輕松,瀟灑,尾音加重,拖一字一音,為“檣櫓灰飛煙滅”積蓄情感,“檣櫓灰飛煙滅”讀升調,語速稍快,讀出指點江山鎮(zhèn)定自若的氣概來。

        第七句:神游之感,有點不知不覺地遠逝,讀出緩慢而空曠之感。

        定完情感基調后,再鼓勵學生自讀,試讀,范讀以致背誦。自個揣摩品味蘇軾詞豪邁風格。

        品讀——明寫法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再一次品讀。從小學到高中學了不少的詩詞,比較《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的寫法是否一樣,(一樣)。請用一兩個字來概括上下闋分別寫了什么?

        明確:上闋寫景,下闋抒情。

        寫什么景?抒什么情?

        下面讓同學們利用旁批式學習法,各抒己見。

        寫景: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旁批點預設:時間:大浪淘盡。背景:波瀾壯闊。人物:眾多、風流。區(qū)分“風流人物”與“英雄人物”異同。如此恢弘的場景有何用途?(面)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旁批點預設:方位詞對比,東——西,一逝去一永存。用詞嚴謹——人道是。挖掘“三國周郎赤壁”的真正內涵。(點)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旁批點預設:手法——夸張、擬人、比喻。角度——高低遠近。色彩——碧藍、渾黃、潔白。作用。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旁批預設點:結構——承上啟下。寫法——虛實結合。鋪墊照應。與毛澤東的“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異同。

        綜合旁批點預設:寫景點面如何有機結合?

        旁批展示:

        學生甲:……

        師生點評……

        學生乙:

        師生點評……

        學生丙:

        師生點評……

        小結:上闋詠赤壁,著重寫景,為描寫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僅寫出了大江的氣勢,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進來,表達了對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詠的人物。“亂”“穿”“拍”“卷”等詞語的運用,精巧獨到地勾畫了古戰(zhàn)場的險要形勢,寫出了它的雄奇壯麗景象,從而為下闋所追懷的赤壁大戰(zhàn)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

        抒情: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旁批點預設:—歷史的真實,藝術的真實,聯(lián)想到如今許多名人雕像!斑b想”引發(fā)的情思。英雄配美女……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旁批點預設:從言談舉止分析周郎的形象(外在——英俊瀟灑,風流倜儻。內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手法——檣櫓(借代)、灰飛煙滅(夸張)。從周郎聯(lián)想到謝安,同樣風流倜儻、決勝千里之外,蘇軾為何不選謝安?或者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旁批點預設:“我”多情,有什么情?為何“華發(fā)”早生?李白有“舉杯消愁愁更愁”,而蘇軾卻是“一樽還酹江月”?一仰一俯,可看出兩人性格上有何不同?

        綜合旁批點預設:詞人營造出一種怎樣的意境?如何表現(xiàn)的?

        旁批展示:

        學生甲:……

        師生點評……

        學生乙:

        師生點評……

        學生丙:

        師生點評……

        小結:下闕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fā)自己功業(yè)無成的感慨。寫“小喬”在于烘托周瑜才華橫溢、意氣風發(fā),突出人物的風姿,中間描寫周瑜的戰(zhàn)功意在反襯自己的年老無為!岸嗲椤焙髱拙潆m表達了傷感之情,但這種感情其實正是詞人不甘沉淪,積極進取,奮發(fā)向上的表現(xiàn),仍不失英雄豪邁本色。

        (師生點評,必須結合學生旁批實際,同一點內容上,在指出精彩和不足的同時,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其中,敢于展示自己的杰作,可補充可延伸可反駁;不同點的內容上,啟發(fā)他們有不同的見解,教師誘導的同時,要幫助學生匡正,不能放任自流,不能任憑他們天馬行空)

        美讀——析情感

        所謂美讀,就是有選擇的讀,選自己以為精彩的詞句,再三悟讀,讀出蘊含語言表象之內的真正意思,透過語言悟出情感,以達“熟讀精思,口誦心惟”之目的。

        調動學生思維和智慧,利用旁批,抒寫自己讀后感受。

        旁批展示:

        學生甲:……

        師生點評……

        學生乙:

        師生點評……

        學生丙:

        師生點評……

        從中概括本詞要表達出的情感,往往有以下幾種:

        建功立業(yè)之說。從“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使“檣櫓灰飛煙滅”的周郎想到自己。

        自甘沉淪之說。從“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推測。“千古風流人物”又如何?最終不就大浪淘沙嗎?就算儒雅風流的三國周郎而今又安在哉?

        積極向上之說。從自己四十五歲還想像周郎一樣能夠建功立業(yè)想到。

        多情傷感之說。從周郎得到孫權傾國之托到自己的“烏臺詩案”比較預測。

        人是個復雜體,蘇軾更是如此。正因為復雜才塑造出豐滿的人物形象。他的情感之所以復雜,還要到他的詞中去分析和理解。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基礎,因勢利導,指導他們學會從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多角度揣摩人物情感,討論、分析、整合,得出比較確切而被人普遍認可的答案。

        總結:以飽含深情地背誦本詞來結束本課教學。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11

        教學目的

        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

        理解烘托映襯,虛實相濟的寫作特點

        培養(yǎng)對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重點難點

        指導如何把握意境,一課一得;分析、對比、歸納、感悟風格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方法

        誦讀法

        教 具

        多媒體

        教 學 過 程

        第一課時

        導入詞風分婉約豪放,“婉約者欲其詞調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鼻懊嫖覀儗W習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鈴,其景凄美,其事纏綿,其情凄涼,“楊柳岸曉風殘月”說不盡的感傷凄婉,融情于景。今天我們學習風格與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詞。創(chuàng)設情境,并為對比伏筆。

        初步感知

        1、作者簡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2、背景簡介:北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游赤鼻磯,作詞抒懷。

        3、朗誦。1了解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2試讀。知人論世,初步感受意境

        解讀鑒賞

        1、題為“赤壁懷古”,上闋中寫了哪些赤壁景觀?

        2、你認為哪幾句寫得好?好在何處?這些景物有何物點?

        3、面對壯美的赤壁景觀,作者依次生發(fā)了哪些懷古情思?

        4、小結:實景與虛境

        思考回答:

        1、大江、故壘、亂石、驚濤;

        2、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3、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一時多少豪杰解讀上闋,品味語言,賞析作品壯美的景語。

        5、闋中作者主要寫了哪個歷史人物?指名朗讀詩句。

        6、“周郎”形象有何特點?

        7、周郎如此,蘇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詞的結尾?

        8、周瑜:“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9、年輕有為,氣宇不凡,從容瀟灑,指揮若定。

        10、多情----愿望;如夢---安慰;酹江月---傾吐解讀下闋,分析人物體會豪邁蒼涼。

        對比歸納:

        1、課內訓練:填表對比本詞與雨霖鈴;

        2、歸納主題、寫作方法;

        3、指導把意境的方法。

        體會豪放風格對比鞏固

        作業(yè)課外:選讀一兩首詩詞,試把握其意境。鞏固延伸

        板書設計:

        大江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

        實景亂石虛境一時多少豪杰

        驚濤意境

        江月周郎風采功業(yè)

        課后小記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12

        有什么樣的教學思想作指導,就有什么樣的課堂生活形態(tài)。用踐學思想指導教學,課堂就能真正成為學生實踐學的場域。

        一、踐學的內涵

        眾所周知,體育課不能只是學生用眼看教師或一兩個學生做示范動作,自我卻始終站在原地、坐在原位靜觀其變。如果那樣,還叫體育課嗎?體育課是要真正地實踐起來的,要運動肢體,活動筋骨,要跑跳投擲,要流汗,要付出體力,付出能量。文化課的學習也是如此!學生要有進取緊張地動起來的狀態(tài)和過程,要將學習活動落實到自我的眼、手、腿、腦、心中去,要從課堂觀摩教師及個別尖子生說、演、算、投影儀的播放的觀摩者變成學習的實踐者,變成活動的承載者,變成過程的生成者,在課堂這片天地里經(jīng)歷過程,承擔生成,完成成長。

        同時,真正意義上的課堂學習,還在于除了知識認知這一冰山一角(這就是慣常所謂的學習),更大、更重要的部分,是潛藏在水面下的實踐學習,也就是真正地對學習進行實踐的過程,其目的之一,是為了獲得學習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生知識的組織和轉換、學習情感態(tài)度的體驗累積、學習品質的逐漸自養(yǎng)、學習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逐步練就以及學習的歡樂與生活的幸福,都是在踐行學習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同行共生的。

        美國M·希爾伯曼的一項教育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并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學生對所教資料的平均回憶率為:教師講授5%;學生閱讀10%;視聽并用20%;教師演示30%;學生討論50%;學生實踐70%;學生教別人90%。這已經(jīng)證明了怎樣的課堂結構才是最有效的,怎樣的課堂生活才是更有意義的,怎樣的課堂教學才真正關注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認為舊有課堂的價值取向需要提升、結構需要調整,總體上說就是對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講聽、灌受為主體結構的課堂進行改造重置,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以學生實踐學為主體來組織教學結構與活動流程。

        二、踐學的貫徹

        課堂踐學,是科學地實踐和體驗學習。經(jīng)過營造氛圍、明晰目標、指導學法、兌現(xiàn)行為等手段,以學知識為憑借來到達踐行學習、學學習本身的目的,以求懂得學習,領悟學習,駕馭學習,強大學習的本領。

       。ㄒ唬┱n例呈現(xiàn)

        我們以《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為例。

        環(huán)節(jié)一:吟誦課文,整體感知

        1、個體自讀小組誦讀全班齊讀

        個別不清楚的.,小組成員互幫互助,共同解決。

        2、結合誦讀感知,說說自我讀到了哪些資料?

        學生在交流過程中,逐漸明晰:

       。1)上片主要寫赤壁的景色。

       。2)下片主要寫周瑜的豐功偉績和詞人的感慨。

        師:能否用一句話概括?

        生:經(jīng)過對赤壁風景的描述和歷史人物(周瑜)的緬懷,抒發(fā)了自我壯志未酬、仕途不暢、兩鬢發(fā)白、無所建樹的悲嘆和人生如夢的感慨。

        生:作者借對古戰(zhàn)場的憑吊以及自我與英雄人物的比較,表達了自我對人生的思考,抒寫了超然的人生態(tài)度。

        環(huán)節(jié)二:明確任務,目標導學

        師:我們首先初步整體感知了詞的基本資料。但對于這首千古名詞,決不能僅僅停留在了解基本資料這個層面。我們還需要干什么呢?

        生:弄明白作者是在什么情景下寫了這首詞。

        生:把握作者在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弄清他的態(tài)度究竟是進取還是消極。

        生:探討這首詞的特點。

        生:賞析作者所運用的藝術手法。

        師:同學們談得很好。我們歸納一下(教師出示PPT):

        環(huán)節(jié)三:了解作者,知人論世

        師:知人論世是一種重要的詩詞鑒賞方法。結合我們對詞的資料的初次感受,對于蘇軾,你已經(jīng)明白哪些信息?還想明白哪些信息?

        學生各自交流自我心中的蘇軾(略)。

        同學們的交流涉及蘇軾的人生經(jīng)歷、仕途變遷、為官政績、文壇地位、感情婚姻、家庭親情、處事態(tài)度、人生觀、性格、志趣、才學(文章、詩詞、書法、繪畫、教育、音樂、醫(yī)藥、數(shù)學、金石、美學、烹飪)等。

        師:好,同學們對蘇軾了解不少,說得有根有據(jù),有血有肉。結合本詞的學習,還想明白什么?

        生:作者是在怎樣的情景下寫了這首詞?

        生:寫作意圖是什么?

        生:是懷古傷今嗎?作者是不是很消極?

        師:誰來說說作者是在什么情景下寫了這首詞,目的是什么?

        生:蘇軾因烏臺詩案而被捕下獄,由于當時他的人緣還不錯,營救的人很多,皇帝才決定不殺他,把他從京城貶到了黃州,做了一個毫無實權的團練副使。當是蘇軾已經(jīng)47歲,心境極其復雜,他游赤壁時寫下了這首詞。

        生: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宋神宗貶到黃州,這是他政治仕途上的一次重大打擊。這樣的厄運與不幸,他如何應對呢?從他在那里寫下的一批作品中,我們讀出了他的失意孤獨、困惑煩惱,我們更讀出了他的超脫曠達、從容淡定。

        生:一切文章皆有意圖。《赤壁懷古》的目的就是抒發(fā)自我歷經(jīng)人世滄桑后對人生的感慨。

        師:明白這些,很好!但還不夠。讓我們再對本詞做一些深入探討。

        環(huán)節(jié)四:小組合作探究,展示學習成果

        1、教師PPT出示幾個探究的問題:

        這些問題,直沖學習目標,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各小組展開研討。用關鍵詞表述探究結果,并準備口頭分析。

        3、各小組到前后黑板板演本組成果(板書關鍵詞句),并作口頭闡述。

        4、異組點評。不僅僅點評結果,也點評概括的準確性、思考的角度、書寫、口頭表達等。教師適時點撥,提煉升華。

        僅記錄第4個問題的展示,其它問題的探究過程和展示略。

        同學們對本詞的豪放表此刻哪些方面的探討,小組展示如下成果:

        板演(關鍵詞概括):

       、倜枥L壯麗之景

       、诳坍嫼肋~之人

       、凼惆l(fā)豪壯之情

        ④揭示通達之理

        口頭表述,也簡潔明快:

        景體現(xiàn)為描繪赤壁的壯麗、雄奇、奇特、磅礴。

        人體現(xiàn)為刻畫周瑜的偉大、英雄、卓越、豪杰、俊賢、非凡。

        情體現(xiàn)為抒發(fā)自身豪邁、悲壯、超然、慷慨的感情。

        理體現(xiàn)為對生命、人生、生活的思考,揭示徹悟、通達、普遍的哲理。

        從四個方面來分析豪放特色。贏得全班一片掌聲。

        此時,一同學還生成一個新的問題,將小組探究活動引向深入。

        生:是不是僅有寫這樣的景、人、情、理才能體現(xiàn)出豪放的特點呢?

        師:這個問題很有價值。大家探討探討。

        師:(提示)同學們能夠把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定風波》進行比較閱讀。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各小組又展開了合作學習活動。然后,板演展示,口頭陳述。

        板演:

        《定風波》

        事小事(途中遇雨這樣的常事)

        景常景(打葉雨聲、微寒春風、雨后放晴)

        人凡人(竹杖芒鞋的自我,雨中狼狽的同行者)

        情淡定(雨中吟嘯徐行,似覺無風無雨)

        理簡單(簡樸、尋常,豁達態(tài)度)

        口述:

        生:我們把《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定風波》兩相比較,雖資料不一樣,但同樣能夠見出作者的豪放。所以,豪放取決于人的態(tài)度、人的胸襟、人的境界,自然不必受制于所寫的景物人事是否大氣磅礴。豪放,乃曠達超脫的胸襟,超凡脫俗的人生夢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態(tài)度。這是一個人的精神底色。

        他評:(集中大家的觀點)板演簡潔,很有概括性,闡述到位,表達準確,揭示了本質,很有啟發(fā)性。

        同學們靠自我的力量,拓展了認識,通透了思想。

       。ǘ┱n例分析

        從課例中,我們能夠看出踐學課堂構成環(huán)節(jié)和運行特點。

        1、踐學課堂的構成環(huán)節(jié):

       。1)自學質疑,踐行獨學。個人自學、獨學的行為是其他學習方式存在的基礎。獨學成力學(全力學、盡力學),能夠促進整個學程的快節(jié)奏,高品質。

        (2)討論領悟,踐行合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對子間的幫扶、師生間的點化,這都是合學合作的重要形式;ハ嘧鳛橘Y源,互相激發(fā)和點撥,共享學習智慧、過程與成果。

       。3)展示分享,踐行展學。學習的策略、過程、程度、困惑、成果等,需要經(jīng)過說、寫、演、述、結等行為展示出來。展示的過程是一個暴露不足、顯現(xiàn)疏漏、發(fā)現(xiàn)問題、清理錯誤的過程。經(jīng)歷了展學實踐,知識與本事的構建會更有效,對學習本身的理解也會更深刻。

       。4)檢測鞏固,踐行活學。學以致用,活學活用,這是治學之根本。課堂問題解決、課堂檢測、課堂展示,學生實踐著活學。在使用所學過程中,一邊驗證所學知識的準確性、全面性、效力性,一邊驗證自我的理解性、趣味性、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性。實踐中運用的、驗證的、創(chuàng)生的知識和本事,能融進生命,伴隨終身。比如,問題的探究與解答,這本身就是對思想方法的正確性、思維的深度精度、表述的準確性的檢測,在其中鞏固知識和技能。

        (5)評價提升,踐行評學。評學是個體或組織學習行為的一部分。跳出課堂看課堂、跳出學習看學習,跳出過程看過程,跳出自我看自我,這是教學領域的一種高境界。在自評、互評、師評過程中,明晰優(yōu)劣得失、實現(xiàn)提煉升華。個體在這個登高回望、整體審視的過程中實現(xiàn)醒悟、領悟、頓悟,提高學習的元認知本事。

        2、踐學課堂的運行特點:

        第一,教學主體過程,是由學生經(jīng)過踐學共同生成的。學生參與了活動,承擔了任務,催生了需求,展示了成果,并從中體驗和領悟了學習的方式方法。

        第二,課堂上,學生組織結構發(fā)生了變化,由個體變成了小組,由單兵作戰(zhàn)變成小組行動,學生全卷入,全裹挾,課堂亂(活)起來,構成一窩蜂般地學習態(tài)勢,打破了原有課堂的井然有序。

        第三,學生組織結構的變化,對教學方式變化產生了倒推力,課堂話語權、評價權、溝通權、展示權還給了學生,學生成為自主、合作學習的真正主人,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成為本體,而不僅僅是過程中的點綴。

        第四,教師退后,其功能不再是灌輸,不再是結論的說教,而是順勢而串,順勢而導,順勢而化,順勢而評。

        第五,關鍵詞(板演)+分析(口述)的成果展示形式成為基本態(tài),這能夠有效訓練學生的言語技能,提高規(guī)范表達本事和語文應試本事。

        三、踐學課堂的比較優(yōu)勢

        從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來看,踐學課堂與舊有課堂相比,具有必須的比較優(yōu)勢。

        比如,在了解認識作家、掌握創(chuàng)作背景方面,處理方式更能體現(xiàn)以生為本、追求實效。

        原有教學,一般采用教師出示作家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無論學生明白不明白、明白多少,都讓學生一讀(單人讀或齊讀)了之。

        踐學課堂,則調動學生已知,各自分享自我原先明白的作者信息,此刻還想明白哪些信息,讓學生自我與自我有一個對話,明白新增點。并能并根據(jù)課題所需,從資料中側重關注作者某一方面的經(jīng)歷或思想,明確觀察點和利用點,把認識作者與詞作的鑒賞緊密結合。這就是一個實踐學習、學學習的過程。

        再如,展示后的點評,采用異組點評方式,改變了教師掌控評判權的弊端。

        某一小組板演、口述成果后,由其他小組成員來根據(jù)板演的關鍵詞核心句進行確定、分析、點評。這樣做,一方面防止了小組只關注和討論自我組的問題,而不去管其他的問題的現(xiàn)象,促進各小組研究每一個問題,并要有自我的思考和結果。另一方面,促進小組與小組間、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溝通、交流。異常是存在分歧的地方,雙方能夠補充陳述本組的理由和思考過程,展開辯論,其它組的同學也可參與其中,亮出自我的看法,進行思想碰撞。而最重要的還在于,經(jīng)過點評、糾正、補充,構成了多生多生之間對話,多生教師之間的對話,多出了若干關注學習行為和結果的角度,并讓學生體驗評價,提高評價本事,教學意義和價值自然擴大了。

        在其他諸多方面,踐學課堂都體現(xiàn)出與舊有課堂相比較的優(yōu)勢。

        與他人不關聯(lián),錯讀誤讀自我難以分辨,得不到及時糾正。

        在自讀基礎上增加小組讀(或接讀、或輪讀、或分主角讀)

        互為聽眾,出現(xiàn)錯讀誤讀、疑難之處,組員間能夠及時辨析糾正,保證實效。

        應對問題

        自我思考,或同桌之間做點交流

        相對封閉,信息量也不豐富,往往認識不深入,不充分。

        在自我思考的基礎上,小組成員間交流討論,甚至辯論爭論。

        相對開放,參與面廣,多向交流,看問題的角度、方法多元。眼界會拓寬,認識能豐富。

        解決問題

        教師抽單個學生回答

        學生被動,師生單向對話,其他學生推脫職責,容易游離。教師掌握評價權(雖有時也讓同學評價一下,但往往是點綴)。

        小組先構成共識或產生分歧,推薦發(fā)言人陳述,其他成員補充;蚋餍〗M齊動,進行板演。

        小組行動,比較主動;參與面廣,互相帶動;團體智慧,互學互補。

        課堂展示

        以單個學生口頭表達為主

        展示的往往是結果、結論;生成的教學資源有限。

        展示方式多種(口述、板演、小組作品呈現(xiàn)、小組表演、過程再現(xiàn)、情景模擬等)

        展示的不單是結果,還有方法、過程,不一樣的看法,組員的爭論、分歧,行動表現(xiàn)、參與態(tài)度、合作狀態(tài)等。能夠生成豐富的教學資源。

        課堂形態(tài)

        學生以坐學為主,有時扭轉身子與同桌、前后有些簡單交流。

        教師固守講臺,實施講問評,課堂結構僵化,氣氛沉悶,學生學得消極、辛苦。

        學生全面動起來:或聚在一齊討論,或涌到前后板演,或互相配合表演,或做教師拿著粉筆點評。

        課堂結構活泛,氣氛活躍,學生動靜結合,學得進取、歡樂。教師穿插于學生群體之中,隨生動而動,教與學生態(tài)化。

        總之,原有課堂上,學生總跟在教師后面,被教師教導、控制、管理、要求、禁止,等靠逃避的心態(tài)很突出。課堂相對靜態(tài),思維相對封閉,更多體現(xiàn)為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質疑問難的可能性小,難得生成教學資源,課堂容易陷入沉悶、陷入教師一言堂的狀況。踐學課堂,學生走到前臺,人人能參與、人人能行動,行動作為的意識濃厚,總是學生在讀、在說、在做、在討論、在交流、在板演、在點評、在活動,學習的實踐性、活動性、合作性、體驗性比較明顯,本事、素質在模式中得到全面關注,異常是情感、態(tài)度等內隱型品質得到養(yǎng)成。正因如此,學生的思維容易激活,思維與思維、觀點與觀點之間容易產生沖突、碰撞,學生活動空間大,課堂相對開放,相對活躍,充滿生機,能夠很容易地生成教學資源,出現(xiàn)師生、生生群言堂的景象,真正保障教學實效,充分彰顯教學價值。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13

        教學設想

        詩歌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鑒賞詩歌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通過教學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初步賞析詩的意境、藝術手法和語言特色的能力。以誦讀為輔助,以詩詞鑒賞為紐帶,帶動詞句的理解和思想內容的分析及藝術手法的把握。

        本文作者蘇軾是豪放派詞風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詞具備了開闊雄渾、剛健清新的特點。本文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把握詞中的意象,品味詞中優(yōu)美的詞句,體會融情入景、虛實相生、映襯烘托的寫作技巧,進而培養(yǎng)學生鑒賞古典詩詞的能力,提高文學審美品位。按“聽—讀—品”的步驟進行,力求獲得語感、美感、情感的熏陶,積累與運用兼容。

        教學目標

        1.在誦讀品味詩詞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2.引導學生初步掌握賞析詩詞的基本步驟和方法,提高學生理解和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探究學習深入地品味詞的意境,感受詞人抒發(fā)的豪情壯志,掌握本文的寫作技巧。

        教學過程

        1.導入課題

        以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導入新課。

        2.傾聽

        聽詩是一種高雅的活動,我們要全身心地投入,調動起每一個感官去體會、去領悟。

       、俾牭谝槐椋w感受,想象詞的畫面美。

       、诼牭诙,感受詞的語言美,節(jié)奏美。

       、勐牭谌椋I悟詞的意境美,體會詞中的感情。

        3.朗讀

        聽別人的朗誦,我們可以感受到這首詞磅礴的氣勢,雄奇的意象。要進一步體會詩歌的感情、韻味還要我們自己來讀。

       、僮x第一遍,整體把握,讀準字音。讀時語音要飽滿圓潤。學生齊讀。

       、谧x第二遍,注意語氣,體味感情。學生自由朗讀。

        詩人培根說“讀詩使人聰慧”,就是說讀詩需要我們用自己的情感對詩的語言進行再表達,要注意詩的節(jié)奏、停頓和快慢。大家各自體味一下。

       、圩x第三遍,進入情境,把握好語氣,進行個性化的.朗讀。

        朗讀詩歌要具有抒情性,作到個性化的朗讀。所謂個性化就是要融入自己對詩歌的體會,融入自己的性情,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朗讀。

        4.品味

        指導詩詞鑒賞技法。

        “品”即妙點揣摩。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揣摩這首詞好在哪里?為什么有這樣的妙處?

        師生共同回憶鑒賞詩歌的方法和角度。本文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鑒賞:

       、儆梢庀笃肺兑饩场

        找出文中的意象,說說這些意象有什么特點?起什么作用?為什么選取這些意象?這些意象營造出了什么樣的意境?

       、陬I悟感情。

        找出文中體現(xiàn)作者感情的語句,分析這些語句表達的感情。

       、燮肺墩Z言。

        指出文中哪個詞用的好,哪句話寫的好,好在哪里?

       、馨盐諏懽骷记。

        回顧常見的詩詞表達技巧,本文中使用了借景抒情、借古抒懷、使事用典、對比襯托、虛實結合等手法。請找出實例,進行分析。

        各小組就其中一個角度進行鑒賞分析,推舉兩位同學在課堂上交流,其他小組成員補充。

        5.教師歸納總結

        《念奴嬌赤壁懷古》把寫景、詠史、議論、抒情融為一體,意境博大,雄渾奔放,是蘇軾豪放風格的代表詞作。宋代俞文豹在《歷代詩余引吹劍錄》說“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边@是對蘇詞的形象精辟的論述。

        6.布置作業(yè)

        閱讀蘇軾《定風波》一詞探討如下問題:

       、袤w會這首詞的意境。

       、谡f說這首詞抒發(fā)了什么感情?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③通過這兩首詞,歸納蘇詞的藝術風格。

        7.教后感: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了解蘇軾在北宋詞壇的重要地位及情感。

        2、理解《念奴嬌·赤壁懷古》雄奇闊大的意境以及作者積極奮發(fā)的感情基調。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本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2、難點:體會豪放派的寫作風格

        教學方法:

        引導分析

        教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宋詞《雨霖鈴》,那么宋詞可分為那兩個主要派別呢?《雨》又是屬于哪個派別的?(提問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與婉約派截然不同的豪放派的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作家作品:

        1、作家: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他極力反對,出任杭州等處地方官。又因作詩得罪朝廷,被捕入獄,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舊黨當權,召還為翰林學士;新黨再度秉政后,又貶惠州,遠徙瓊州,后死于常州。

        蘇軾的文學作品標志著北宋文學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學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為著名詩人,同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并稱“蘇黃”,為杰出的詞人,開辟了豪放詞風,同杰出詞人辛棄疾并稱“蘇辛”,對后世產生了很大影響;為著名書法家,同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還是著名畫家。

        蘇軾的詞強烈地反映著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觀的矛盾。他政治上長期失意,一生經(jīng)歷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樂觀豪邁的精神,不時發(fā)出爽朗的笑聲;另一方面作者在達觀瀟灑的風度里潛伏著一種濃厚的,逃避現(xiàn)實追求解脫的思想,用來寄托自己對政治現(xiàn)實不滿的心情。

        2、作品:

        作品有《東坡樂府》、《東坡七集》,著名散文有《前赤壁賦》、《石鐘山記》等。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在黃州游赤壁時寫的。這時作者47歲,自覺功名事業(yè)還沒有成就,就借懷古以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三、正字正音:

        1、教師范讀,疏通文字。

        2、補充注音: 壘(lěi)、瑾(jǐn)、綸(guān)

        檣(qiáng)、櫓(lǔ)、酹(lèi)

        3、請學生自讀

        4、指讀

        5、集體朗讀

        6、補充注釋:

        風流人物:此處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念奴嬌:詞牌名。后人還以《大江東去》、《大江東》、《酹江月》作為《念奴嬌》的代名。

        亂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群山。

        小喬:吳國喬玄有兩個女兒,都美貌出眾,人稱“二喬”。“大喬”嫁給孫權的哥哥對策,“小喬”嫁給周瑜。唐代詩人杜牧有“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詩句,指的曹操筑銅雀臺,打算滅吳后將“二喬”擄為己有的典故。

        了:“初嫁了”就是剛嫁過去!傲恕弊质且r詞,填詞時遇到文氣不完整處,常加一、二字作襯,并沒有實在意義。

        檣櫓:檣是船上的桅桿,櫓是搖船的工具。這里是以局部代全體的借代修辭方法,用檣櫓代全部戰(zhàn)船,再引申整個水軍。有的本子作“強虜”或“狂虜”,那就直指曹操的軍隊了;灰飛煙滅:被焚燒成灰或煙飛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軍隊遭火攻后的慘敗。

        江月:臨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四、講讀上闋

        1、提問:三個思考題:一、找出上闕中寫景的句子。

        二、句子中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有哪些?

        三、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方法?作者描寫的基調怎樣?

        明確:一、寫景的句子,“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二、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有“亂、穿、驚、拍、卷、雪”。

        三、采用的修辭法有比喻、擬人。描寫的基調是豪放的。

       。ㄒ陨蠁栴}主要由學生自由討論解決,討論解決以上問題后,老師總結:作者抓住懸崖、陡壁、驚濤、波浪這些可視性極強,變化宏偉的景象,大刀闊斧縱畫橫抹了一幅奇險驚絕的赤壁之景。)

        2、提問:“人道是”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人道是”三字用得極巧,點明此處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戰(zhàn)的所在地(看課文注釋①)詩人只是借此抒發(fā)感情,并不想做考據(jù)家。

        3、提問:上闕的最后一句在全詞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承上啟下。“一時多少豪杰”引起下闕對古代英雄人物的追慕。

        五、小結:

        學生齊讀上闋,體會景中之情。

        總結內容:描寫赤壁景象,引起對古代英雄的緬懷,充滿著對建功立業(yè)的渴望。

        六、作業(yè):

        預習下闋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提問:下闋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明確: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之情,抒發(fā)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情。

        二、 講讀下闋

        1、 提問:蘇軾刻畫了周瑜什么樣的形象?

        明確:描寫了周瑜雄姿英發(fā)風流俊雅的英雄形象!靶坛跫蕖泵廊艘r英雄,寫盡俊偉風姿。據(jù)史書記載,建安三年(198)喬玄把自己美麗的次女嫁給周瑜,不久吳主孫權又拜周瑜為大都督,這時周瑜才二十四歲!坝鹕染]巾”,描寫周瑜儒將裝束,手握羽扇,頭戴綸巾,從容閑雅,一派儒將風度!罢勑﹂g,檣櫓灰飛煙滅”,以曹操水軍的慘敗襯托周瑜指揮若定蔑視強敵的氣概。小喬初嫁距赤壁之戰(zhàn)(建安十三年,瑜三十四歲)十年,放在一起寫,是為了突出地表現(xiàn)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業(yè)的形象。

        2、 提問:作者為什么要著意描寫周瑜年青有為英氣不凡?

        明確:抒發(fā)對英雄業(yè)績的仰慕之情,引發(fā)自己未能建功立業(yè)的感傷。蘇軾這年四十七歲,不但沒有建樹,反而待罪黃州。懷古思今,感慨萬千。下面幾句就是寫自己失意的感傷之情。

        3、 提問:后五句是怎樣寫人生感慨的?

        明確:“故國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對英雄時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這種向往在兩鬢斑白年近半百功業(yè)無成的現(xiàn)實面前變得可笑!岸嗲閼ξ摇笔堑寡b句,須解作:應笑我多情。這里用自嘲方式寫自己的感傷,感情大落,最終發(fā)出“人生如夢”的感慨,以呼應首三句。英雄人物,豐功偉績,全都是過眼煙云,稍縱即逝,也是心境曠達。

        4、朗讀下片,小結。

        下片第一層寫周瑜形象,第二層抒發(fā)對身世的感嘆,詠史、抒情自然結合。

        三、總結

        1、藝術特點:

        這首詞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語言簡潔生動,意境壯闊博大,有著動人的藝術魅力。

        2、思想感情:

        詞表現(xiàn)了蘇軾復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yè);一方面又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yún)^(qū)別對待,采用“外儒內道”的形式,把它們統(tǒng)一起來,從而構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有消極的一面。

        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fā)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yè)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xiàn)而萌發(fā)的,我們應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yè)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叭松鐗簟狈催^來也可以激發(fā)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

        3、婉約派與豪放派對比(課件)

        四、作業(yè):

        背誦課文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領略蘇軾豪放雄邁的詞風,初步了解豪放派詞的特點。

        2、理解詞人復雜的心情,用文學的視角去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能夠感詞人所感,讓學生體味藝術美的感染力。

        3、掌握一些常用的鑒賞詩歌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情與景的自然結合。

        2、用典的貼切自然。

        教學難點

        本篇詞作的主題的理解——如何理解“人生如夢”?

        授課方法

        比較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語

        由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引入。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其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倚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二、解題

        1、念奴嬌——詞牌名 赤壁懷古——詞的題目

        2、關于詞牌來歷:

        念奴是唐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女,音調高亢悅耳,據(jù)說唐玄宗很喜歡聽她演唱。這個詞牌是為了紀念她而創(chuàng)立的。

        3、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本是一位多才多藝、頗有抱負的人,21歲就中了進士,做過地方官,又因反對王安石新法出任一些地方的知州。后來,到神宗元豐五年(1082),宋神宗推行王安石新法,新黨重新執(zhí)政后害怕蘇軾于己不利,便搜羅把柄罪名(《田婦嘆》),制造了文字獄“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包括王安石在內的很多人,不論政見分歧,紛紛營救蘇軾,最后,以貶謫黃州了事。是年,蘇軾兩游赤壁,寫下了《赤壁懷古》、前、后《赤壁賦》、《記承天寺夜游》四篇。

        4、豪放派:蘇軾、辛棄疾、陸游;雄壯豪邁、氣勢宏偉、意境高遠

        三、疏通文義

        1、 教師范讀課文,正音。

        讀出壯闊豪邁的詞風。

        綸guān 檣qiáng 櫓lǔ 酹lèi

        2、學生翻譯課文,正義。

        注:(1)周郎——廬江(在現(xiàn)在安徽)人。長壯有姿貌。初,孫堅討董卓,徙家于舒(地名,在廬江)堅子策與瑜同年,獨相友善。堅死,策親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將,與兵二千人,騎五十匹,瑜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不久,策又以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時得喬公二女,皆國色,策自納大喬,瑜納小喬。相傳曹操建銅雀臺,命曹植撰《銅雀臺賦》,有云:“攬‘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辈咚溃軝嘟y(tǒng)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權以瑜為前部大督(統(tǒng)帥),與操戰(zhàn)于赤壁,大勝。

       。2)赤壁——蘇軾所游的赤壁,在今天湖北省黃岡城外的赤鼻磯;而三國“赤壁之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實際上是在湖北蒲圻縣長江南岸,蘇軾誤把赤鼻磯當作古戰(zhàn)場了。

       。3)羽扇綸巾——這是當時流行的儒將裝束。形容周瑜有遠見卓識,而且極善于指揮作戰(zhàn)。

        四、文章思路

        1、寫景

        “大江”、“浪”、“故壘西邊”、“赤壁”、“亂石”

        作者用洗練、生動的語言描繪了驚濤拍岸、雄壯開闊的長江美景,引出古戰(zhàn)場上的壯觀豪邁之場面,將歷史陳跡盡收眼底,給人以壯麗開闊雄奇之感。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短短的13個字,使人的視聽受到強烈的'震撼,仿佛使人回到三國時期的戰(zhàn)亂紛爭的年代。以“亂”“驚”、“穿”“拍”“卷”為例,說說它們有什么表達效果。每個人只須分析一字即可。

        明確:

        “亂”寫出岸邊巖石山崖之險怪;

        “穿”字寫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驚”字本義為“馬駭也”,意即馬受驚狂奔,寫出了江水之洶涌;

        “拍”字突出了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

        “卷”:寫出了波濤力量之大,展示了一幅闊大的雪浪圖。

        比較一:長江有洶涌的時候,也有平靜的時候,作者為什么只寫長江壯闊之景,而不寫長江平靜之景?通過比較,得出景物特點及寫景的目的。

        景物描寫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寥寥數(shù)筆便勾畫了它的雄奇壯麗,令人想到當年赤壁鏖戰(zhàn)的壯闊場面,為下片追懷赤壁大戰(zhàn)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為英雄的出場創(chuàng)設一個廣闊的背景。

        2、詠史

        “三國周郎赤壁”、“一時多少豪杰”、“小喬初嫁了”、“談笑間,檣擼灰飛煙滅”

        作者著力刻畫了三國英雄周瑜這個形象,詩人是滿懷傾慕之情來歌頌這個人物的,寫出了周瑜少年得志、風流儒雅、瀟灑自如、從容不迫的儒將風度。

        比較二:赤壁之戰(zhàn)中的英雄很多,如孫權、諸葛亮、劉備等等,作者為什么只寫到周瑜,而不寫其他人呢?把周瑜換成孫權或諸葛亮好不好?他又是怎樣塑造周瑜形象的?

        面對“驚濤拍岸”之滾滾長江,面對故壘遺跡,作者很自然地見景生情,浮想聯(lián)翩,發(fā)出懷古之幽思,腦海中浮現(xiàn)出赤壁之戰(zhàn)的英雄們形象。但是,作者沒有寫劉備,也沒有寫諸葛亮,只寫周瑜,這是為什么?

        明確:

        1、 美女襯英雄,表現(xiàn)出周瑜的風姿瀟灑、韶華似錦、年輕有為。(“小喬初嫁了”)

        2、 面描寫周瑜氣概風度,表現(xiàn)周瑜風度翩翩,志氣昂揚。(“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

        3、 描寫功績韜略,表現(xiàn)周瑜的胸有成竹、指揮若定的非凡才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作者這樣寫的目的很明顯,它可以很自然的使讀者聯(lián)想到作者自己,壯志未酬,貶官黃州,兩鬢發(fā)白,無所建樹,不免悲從中來,發(fā)出“人生如夢”的感慨。這是壯志難酬的感慨,這是悲壯蒼涼的無奈。這種情感千百年來之所以能夠震撼每一個讀者的心靈,除了這種情感本身的普遍性之外,還與這種情感在本詞中得以充分表達有關。另外,作者也是借英雄周瑜反襯自己,形成強烈反差,情感得以自然而然地流露。

        3、抒懷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入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人生如夢”的感嘆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人生哲學呢?是消極頹廢的處世態(tài)度,還是積極奮發(fā)的處世觀?這與前面的壯闊之景和英雄周瑜是否協(xié)調?

        應該說,這首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很復雜的。表現(xiàn)了蘇軾復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陸贄等經(jīng)世濟時的人物,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yè);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就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yún)^(qū)別對待,采用“外儒內道”的形式,把它們統(tǒng)一起來,從而構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tài)度。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fā)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其實,“多情”在古詩詞中有多種含義,這里主要指詞人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叭松鐗簟狈催^來也可以激發(fā)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耙蛔疬酹江月”不過是要向“江月”傾訴壯志難酬的苦悶。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yè)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xiàn)而萌發(fā)的,我們應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yè)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 《念奴嬌》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蘇軾的豪放詞風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題材來看,懷念古代的英雄及其豐功偉業(yè);

        2、從主旨來看,是抒發(fā)對英雄的贊美和壯志難酬的慨嘆;

        3、景物描寫來看,描寫的都是意境高遠、雄渾壯闊的景物;

        所以,這首詞雖是蘇軾謫居黃州期間所作,但他畢竟是個曠達之人,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詞中抒寫的是郁積在他胸中的塊壘,然而格調豪壯,跟失意文人同主題的作品顯然有別。

        五、作業(yè)

        背誦這首詞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經(jīng)過評點、研討版本中字詞的不一樣而把握詞的資料。

        2、與《赤壁賦》進行比較閱讀,把握蘇軾的情感。對蘇軾情感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不強求統(tǒng)一。

        一、導入

        1、展示蘇軾書法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書法作品。

        當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處在人生低谷,我們常說酒后吐真言,那蘇軾也當是醉后書真意了。從這幅作品中,從詞句的線條中,我們又能品出怎樣的人生滋味呢?品書法我們是外行,那我們就從詞句中細細口味。

        2、朗讀全詞,交流預習作業(yè)

        布置的預習作業(yè)為:在自習的基礎上評點《念奴嬌》,要求局部評點一條,整體評點一條?商岢鲎晕业囊蓡。

        二、在學生的作業(yè)情景中找出切入點,討論學習《念奴嬌》

        1、理解: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風流人物被大浪淘盡,即隨著時光流逝而消失了。大場景的描述,為全詞設置一個極為廣闊的空間和其為悠久的時間背景,讓讀者體會蘇軾獨立江岸披襟臨風對景抒情的壯懷。開篇雄奇,有橫空出世之感。

        大處落筆,轉而具體化――

        2、人道是?

        點明文武赤壁的概念。清人朱日浚《赤壁懷古》:赤壁何須問來源,東坡本是借山川。以蘇軾深厚的史學基礎和廣博的文學修養(yǎng)推測,他不難明白此赤壁非彼三國赤壁,但作者卻將錯就錯,假托赤壁一抒胸懷。故言人道是。那我們也不妨以假作真地來品讀一下赤壁風光。

        3、討論:抓住字詞,品評赤壁風光。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另一版本)

        地勢險峻、波濤洶涌、浪花翻滾,突出了古戰(zhàn)場的雄偉壯麗、波瀾壯闊。

        4、毛澤東說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蘇軾詞中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結構上的作用:承上啟下,由寫景轉入懷古,吟詠周瑜。

        發(fā)現(xiàn)問題:一時多少豪杰?――引出遙想公瑾當年

        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具化為周郎

        蘇軾給周瑜的定位到底是豪杰還是風流人物?

        討論:據(jù)下闕資料分析周瑜形象。

        出嫁與初嫁的用詞差別。

        強虜與檣櫓的用詞差別。

        豪杰與風流人物的用詞差別

        師點撥:

        強虜突出敵軍的強大,檣櫓讓人聯(lián)想到曹操的水軍,言之成理即可。我認為檣櫓灰飛煙滅更含蓄一些,有助于詩詞情境的營造,而強虜灰飛煙滅似乎太直白了,少了點兒韻味和美感。赤壁之戰(zhàn)對吳軍來說,是一場以強抗弱的戰(zhàn)爭,如若戰(zhàn)敗,杜牧有詩云: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而作為吳軍統(tǒng)帥的周瑜不僅僅沒有絲毫的畏怯,反而從容閑雅得很,他打扮成儒將,說說笑笑,一把火就把敵方的戰(zhàn)船燒成灰燼。這種指揮若定的風度何等令人敬畏啊!

        豪杰:有才能的人。豪杰似乎只讓人們想到了英雄――英勇頑強、剛毅果決,一種豪氣,一種氣概。三國時豪杰多的很,曹操、孫權、諸葛亮等,赤壁之戰(zhàn)是建安十三年發(fā)生,而小喬嫁給周瑜是建安三年。也就是說,在指揮赤壁之戰(zhàn)的時候,小喬并非初嫁,而是已經(jīng)嫁給周瑜十年了。蘇軾那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zhàn),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爾新婚放在一塊來寫,突出自我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風流人物那兒女情長的一面,以此突出風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膽,還得要有柔腸。認為,所謂風流人物,不僅僅要有俠骨,并且要有柔腸。

        討論:作者是如何塑造這個人物形象的`?

        正面描述+側面烘托

        側面烘托:

        一、實景的雄奇壯麗和虛景雄偉壯觀

        二、小喬初嫁襯托周瑜的雄姿英發(fā)

        三、早發(fā)華發(fā)

        四、一時多少豪杰

        5、蘇軾應對如此壯景,不由想到了周瑜,他24歲就被孫權拜為大都督,34歲就在赤壁大戰(zhàn)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蘇軾反觀自身,47歲了,如今被貶黃州,怎能不生發(fā)感慨呢?齊讀詞最終二句。

        討論:

        人間如夢

        人生如夢(另一版本)

        你更傾向哪一個,你從中體味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師點撥:人間如夢,更著眼于對社會世事的慨嘆,有我欲乘風歸去之感。

        人生如夢,更著眼于對自身的反思和觀照,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激起了他的豪邁之情,想要經(jīng)世濟民,建功立業(yè),但夢想與現(xiàn)實的反差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產生人生如夢的感慨。但這種感傷轉瞬即逝,一尊還酹江月,蘇軾灑酒酬月,與其在逆境中流露出樂觀曠達之情。(允許學生有不一樣理解)

        蘇軾思想中儒道的矛盾和沖撞。

        三、小結全詞,觀蘇軾草書《念奴嬌》誦讀全詞。

        寫景――赤壁

        懷古――周瑜

        抒情――嘆人間似夢

        誦明月如歌

        四、課堂拓展

        與《赤壁賦》進行資料和寫法上的比較,找出相關聯(lián)的地方,進一步理解蘇軾的情感。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赤》:浩渺平靜之景――產生生命渺小之感

        寫景

        《念》:雄偉壯闊之景――為周瑜的出場作鋪墊

        《赤》:曹操――一代裊雄,而今安在哉?――人生苦短

        懷古

        《念》:周瑜――一代風流人物,大江東去,浪淘盡――人生如夢

        《赤》:隨緣自適、隨遇而安、超然物外的生活態(tài)度。

        抒情

        《念》: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可有不一樣理解)

        五、文本――專題內涵的點撥

        千古江山,總是見證著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變遷,在這個專題中,我們將繼續(xù)追蹤歷史的腳印,去品讀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蘇洵的《六國論》等文章。在歷史的回聲中與作者一齊或反觀自身,或諷諫現(xiàn)實,或展望未來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17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是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蘇軾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具體鑒賞豪放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

        初步比較豪放詞、婉約詞的不同藝術風格。

        2、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體會詞人復雜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3、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懂得對比閱讀、實現(xiàn)拓展遷移的能力。

        二、 教學重難點:

        1、豪放風格的具體體現(xiàn)。

        2、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塑造人物的手法。

        4、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對比閱讀法、反復誦讀法。

        四、 教學設備:多媒體。

        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音像,以《三國演義》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營造氛圍,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這首歌是什么歌嗎?它是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三國時期有很多的英雄豪杰讓人們景仰不已,有一年蘇軾到黃州,游覽了赤鼻磯,由此聯(lián)想到三國鏖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赤壁,寫下了讓人們傳誦至今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好,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他的這一首代表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的118頁。

        二、詩詞鑒賞:

        (一)簡介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

        對于蘇軾大家應該是比較熟悉的了,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吧。

        多媒體顯示資料: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時杰出文學家、書畫家、政治家。他的文學作品標志著北宋文學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學多才

        ,是著名的散文家,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之一;為著名詩人,同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并稱“蘇黃”;為杰出的詞人,開辟了豪放詞風,同杰出詞人辛棄疾并稱“蘇辛”,對后世產生了很大影響。著有《東坡全集》。

        看一下題目——念奴嬌·赤壁懷古——哪一個是詞牌(念奴嬌),同學們知道它的來歷嗎?念奴是唐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女,音調高亢悅耳,據(jù)說唐玄宗很喜歡聽她演唱,這個詞牌就是為了紀念她而創(chuàng)立的。

        詞題——赤壁懷古——已經(jīng)點明了寫作背景:游赤壁(寫景)懷古(詠史、抒情)。

        同學們再看一下課本中注釋的寫作背景,宋神宗元豐3年(公元1079年)作者因寫詩諷刺新法被捕入獄,出獄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元豐5年,蘇軾已經(jīng)47歲了,他游覽了黃州赤壁,寫下這首作品,可知是在他得意時還是在他失意時所作?——失意時——同學們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朗讀作品:

        1、范讀(多媒體播放朗讀音頻);

        2、齊讀(同學們朗讀時要能夠體現(xiàn)豪放風格,讀出感情來)。

        (三)合作、探究:

        1、整體把握:詞的上下闋各寫了什么內容?

        上闋:描繪赤壁的景色。

        下闋:寫周瑜的豐功偉績和詞人的感慨。

        2、賞析:

        (1) 上闋賞析:

        赤壁的景色是怎樣的?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分析詞句)作者首先從大處著筆,總寫登高遠眺的所見所感!奈煌瑢W來解釋這句詞的意思?——(參考)滾滾長江,浩浩蕩蕩,永不停息地向東奔流;千百年來,多少的風流人物,就像東流的江水,隨著時光,一去不復返了!颂幇呀胶腿宋锖蠈,創(chuàng)造了一個雄渾曠遠、豪邁深沉的意境。蘇軾這一句,很少有人能比,能夠寫得出來。他只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蘇軾,我們就很自然地想起這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這一句是不是很熟悉呢?——《三國演義》片頭曲,(多媒體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一句的音像。)——哪個地方有區(qū)別?——英雄人物、風流人物。(提問解釋)

        英雄人物:才能勇武過人的人。

        風流人物:有功績而又有文采的杰出人物。

        分析“風流人物”(拿“風流人物”與“英雄人物”作比較,拿蘇詞“風流人物”與毛詩的“風流人物”作比較,分析“風流人物”的內涵。)

        詞作哪句點出懷古的內容?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分析詞句)西邊的舊時營壘,是令周瑜一戰(zhàn)成名的赤壁大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

        ——究竟是不是呢?不是。蘇軾游的是赤鼻磯,在湖北黃岡,而赤壁之戰(zhàn)的赤壁,是在現(xiàn)在的湖北赤壁市!皇钦娉啾,還懷想什么古人呀,這不有點做作嗎?

        ——不是,他知道的,所以說是“人道是”,特意說明“是人們說”,而不是“我以為”。蘇軾僅是借此抒發(fā)思古之幽情而已。

        大家再考慮,這個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不能,因為“郎”字給人家一種年輕的感覺,特別年輕瀟灑!蠹以傧胂耄嗣c地名相提并論,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別意義嗎?赤壁在赤壁之戰(zhàn)之前聞名嗎,周瑜在赤壁之戰(zhàn)之前聞名嗎?——赤壁是因為周瑜才聞名的,反過來說,周瑜因為在赤壁指揮了赤壁大戰(zhàn),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讓周瑜留名的。

        古戰(zhàn)場的險要形勢是怎樣的?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詞人可能聯(lián)想到哪些豪杰?

       、(險要形勢)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有哪些動詞?——穿、拍、卷!奈煌瑢W分析一下這些動詞的表達效果?

        “穿”字寫出了江岸上陡峭的山崖直插云霄的險峻地勢!絼蓦U峻

        “拍”字突出了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蘩梭@險

        “卷”字突出了江水的澎湃氣勢。——江水洶涌澎湃

       、(目的)為英雄人物的出場作鋪墊。

       、(豪杰)橫槊賦詩的曹操、馳馬射虎的孫權、隆中定策的諸葛亮、知人善用的劉備、足智多謀的周瑜……

        三 亂石穿空 一 橫槊賦詩的曹操

        人 國 (山勢險峻) 江 時 馳馬射虎的孫權

        道 周 驚濤拍岸 山 多 隆中定策的諸葛亮

        是 郎 (巨浪驚險) 如 少 知人善用的劉備

        赤 卷起千堆雪 畫 豪 足智多謀的周瑜

        壁 (江水洶涌澎湃) 杰 ……

        上闋描繪了一種雄奇壯麗的景觀,寫景的作用是什么?

        景為人物作鋪墊

        小結 景←────────→人

        面對此景多感慨

        再齊讀上闋,體會一下。

        要發(fā)感慨了!怎么發(fā)——借人來抒發(fā)。借誰?——周瑜。

        (2)下闋賞析:

        詞人是怎樣塑造周瑜這一人物形象的?

        詞人是怎樣描寫周瑜的?——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我們來看詞人是用什么手法來塑造他的。

        為何寫小喬,小喬是什么人——江東著名的美女,在寫周瑜的時候帶出小喬,作者意在用美女來襯托英雄,詠嘆這英雄美女的完美結合。——小喬的姐姐,大喬,也是美女,是孫權的妻子,孫權也是英雄人物。周瑜能夠娶到小喬,說明他也是不簡單的人物。

        初嫁——剛剛出嫁,其實在赤壁大戰(zhàn)時,周瑜與小喬已經(jīng)結婚十年了,這里仍說“初嫁”,是為了更好地襯托周瑜的年輕有為,充滿青春活力,事業(yè)、愛情兩得意,春風得意、英氣不凡,令人羨慕。

        羽扇綸巾——是寫他身為主帥,且大戰(zhàn)當前,卻不著戎裝而著便裝,足見其儒將風度,對應前文的“風流人物”,有文采的。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指揮若定,韜略過人——用火攻打敗號稱八十萬、兵力數(shù)十倍于自己的強敵。(多媒體展示“火燒赤壁”的圖片)

        這幾句概括力非常強,詞人用了襯托、概貌、細節(jié)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周瑜的氣度及在大戰(zhàn)中的表現(xiàn)、敵我力量的對比、戰(zhàn)爭的特點和結局,都在這22個字中一一交代清楚。

        塑造周瑜這一形象作用何在?

        周瑜的豐功偉績令人向往但又無法企及,寫周瑜是為了襯托詩人仕途坎坷、命運多舛。作者一直被皇帝貶來貶去,現(xiàn)在自己謫居邊地,抱負難以舒展,想忘卻世事,卻又不能,在渴望、惆悵和無奈中,過早地衰老(作者時年47歲,在當時算是老年人了),卻年老無為,于是不勝嗟嘆。

        (多媒體展示)

        風 小喬初嫁了 年輕有為

        豪 流 周 雄姿英發(fā) 春風得意

        英氣不凡

        杰 人

        >瑜 羽扇綸巾 儒將風度

        物 談笑間 指揮若定

        強虜灰飛煙滅 韜略過人 襯

        仕途坎坷 托

        詩人 命運多舛

        年老無為

        不勝嗟嘆

        體現(xiàn)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對英雄的無限傾慕和向往,對自己的抱負難以舒展的無限惆悵和無奈。

        再齊讀下闋,體會一下。

        (四)自主、探究:

        (學術界的爭論觀點到現(xiàn)在還沒有定論)

        1、由于版本不同,“強虜”有的版本寫作“檣櫓”。這兩個詞,你覺得哪個更好?

        2、“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這句話存在兩種理解:一種是“應笑我多情,早生華發(fā)”,多情人是蘇軾;一種是“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多情人是周瑜。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詩的?

        3、“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句詩所傳達出來的思想是達觀的還是消沉的?

        (讓學生討論、爭鳴)

        (教師點撥)

        1、“強虜派別” “檣櫓派別”——爭論有益

        強大的敵人 突出火攻的特點

        2、學術界現(xiàn)在也還沒有一個定論。我看過一個資料,有人查閱統(tǒng)計了幾百首

        《念奴嬌》詞,當然是不同人寫的,這兩句的句讀90%都是前四后五式,就是“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這種形式。只有幾首例外,是前五后四式。也就是絕大多數(shù)人在填寫《念奴嬌》詞時,是用前四后五式。所以書本中的提法不一定就是對的,大家不要迷信權威,可以自己去探討一下。

        3、如果談我個人的意見,我個人覺得,兩方面都得顧及到才好,不能過分強調哪一方面。不是老師折衷,墻頭草兩邊倒。大家想想,蘇軾此時已經(jīng)47歲了,他被貶謫到黃州,游覽赤壁美景,如畫江山,肯定深深感到特別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年華老大,功業(yè)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34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名垂青史,已經(jīng)立下赫赫戰(zhàn)功。而自己還可能如周瑜那樣嗎?想到這?隙ㄐ木成n涼,消沉之情是難免的。但是,蘇軾畢竟是蘇軾,他并沒有真的消極,他又特別想得開,蘇軾可能在想,所有的風流人物都已經(jīng)隨著歷史的潮水而被滌蕩了,即使周瑜這樣的人物不也是“浪淘盡”了嗎?人生如同夢境一般,何必過于執(zhí)著呢?所以他特別灑脫,把酒撒在地上,祭奠江月。

        三、感悟寫法:

        這首詞寫了哪幾項內容?采用什么寫作方法?有什么特點?

        本詞上片寫景,下片懷古抒情,由己及人,層次分明。詞中景物恢宏,雄奇壯美,感慨深沉、曠達,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語言雄放,形成了豪壯奔放的藝術風格。本詞正是以這種豪放風格在詞史上占據(jù)重要地位。是豪放詞派的代表作品。

        (多媒體展示)

        內容 寫作方法 特點

        歌詠赤壁 寫景、襯托 由∣ 由∣ 寫景

        敬慕英雄 過渡 景∣ 人∣ 詠史

        贊美周瑜 寫事、烘托 入∣ 及∣ 抒情

        感傷自己 抒情 情↓ 己↓ 相結合

        再齊讀全詞,好好體會一下。

        四、對比閱讀、拓展遷移:

        講俞文豹《吹劍錄》中的“詞話”故事,進行對比閱讀、拓展遷移的訓練。

        給大家講一個俞文豹《吹劍錄》中的“詞話”故事:

        蘇東坡有一次在學士院內,碰見一位作歌(寫歌)的幕士,蘇東坡就問他:“我的詞和柳永的詞比起來,哪一個更好?”柳永在當時也是很有名的,有一句話說:凡有井水處,皆有柳七(柳永)詞。幕士就回答說:“柳郎中(柳永)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持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蘇東坡笑得直不起身子。

        (多媒體展示)

        雨霖鈴 念奴嬌·赤壁懷古

        柳永 蘇軾

        婉約 豪放

        十七八女郎 關西大漢

        執(zhí)紅牙板 持銅琵琶鐵綽板

        歌“楊柳岸曉風殘月” 唱“大江東去”

        思考:

        1、這位幕士給柳詞和蘇詞選擇了不同的歌者和不同的伴奏樂器,意味著什么?

        (提示)不同的詞牌,風格不同,歌者和伴奏樂器就不同。前者婉約,后者豪放。

        2、幕士用“楊柳岸曉風殘月”和“大江東去”分別代表柳詞和蘇詞,是否恰當?

        (提示)“楊柳”句和“大江”句的內涵。

        明確:

        1、詞是要入樂的,詞牌(即曲詞)又是有詞性的,如《雨霖鈴》適宜于表達纏綿深婉之情,《念奴嬌·赤壁懷古》適宜于表達豪放激越之情。詞性聲情不同,則歌者和伴奏樂器亦有所不同。從幕士的選擇可見柳詞和蘇詞的風格不同,前者婉約,后者豪放。

        2、一首詞不可能句句都好,但必須有名句。名句常是他人意中所有而語中所無的句子,能驚醒讀者,給人以美的享受,這樣的句子可以代表作家的風格。“楊柳”句曲折地寫出了作者的離情,細致深婉;“大江”句寫出了長江波瀾壯闊的圖景,激越豪放,都足以顯示作家的風格。

        五、作業(yè):

       、俦痴b全詞。

        ②自學蘇軾的《江成子·十年生死兩茫!。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語言的分析,把握內容,感受風格,領會思想。

        2、了解豪放宋詞的風格特點,提高古典詩詞閱讀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初步感知蘇軾詞的風格特點。

        2、難點:本詞的語言美,思想美和藝術美的統(tǒng)一。

        教學時教: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了解背景

        預習反饋(課前布置預習作業(yè),查找資料,說說對本文幾作者的了解)。

        了解內容:介紹“東破突圍”,由于被貶職,蘇東坡突破了小人們的包圍,使他真正審視人生的真諦,從而寫出了流傳千古的曠世杰作《念奴嬌赤壁懷古》!赌钆珛沙啾趹压拧窔v來被稱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蘇軾被貶到黃州期間所寫,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的贊美和壯志未酬的感慨。

        資料: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畫家,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書法與黃庭堅、米市、蔡襄并稱“宋四家”。與其父蘇詢、其弟蘇轍并稱“三蘇”。

        蘇軾早年頗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在競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中屢遭貶斥。1079年,他突遭逮捕,審訊,這是著名文字獄“烏臺詩案”,他最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傊,蘇軾貶黃州,是因為遭人暗算,不知不覺轉入政治漩渦,而不是什么因寫詩攻擊新法。他這次受打擊,心情是復雜的,所以游赤壁時寫下了這首詞,抒發(fā)自己的抱負。

        教師課根據(jù)學生反饋情況進行補充。

        二、整體感知,重視朗讀

        1、指導朗讀,疏通文字。

        提示:這首詞歷來被視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應讀得鏗鏘有力,表現(xiàn)出作者對歷史上這場戰(zhàn)爭的向往和對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語盡管含有消極情緒,也應讀得灑脫,不要當作低調處理。注意多種形式朗讀,指讀、范讀、齊讀等讀中引導了解詞的大概。

        2、讀后反饋:詞的上片大多側重寫景,敘事;下片側重抒情。

        三、精讀詞句,注重鑒賞,

       、偎伎迹骸按蠼瓥|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一句在全詞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大江東去”是赤壁之戰(zhàn)的襯景,“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懷古”的點題。這一句泛寫作者憑高遠眺,所見所感,是全詞起興之筆,詞一開頭就濃縮了浩瀚的時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風流人物融成一片,創(chuàng)造了一個的曠遠、深沉的意境,為“周郎”出場造成聲勢。

       、谒伎迹骸皝y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明確:亂石壁立,高聳入云,怒濤澎湃,雪浪千迭。先寫江岸,后寫江水。既正面描寫赤壁江山勝景,又勾勒古戰(zhàn)場景象,真可謂是有聲有色。

       、鬯伎迹骸敖饺绠嫞粫r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過渡。“江山如畫”承上,“一時多少豪杰”啟下,由狀景過渡到述人,十分自然。這一聲慨嘆將懷古之情和江山之勝融為一體!耙粫r多少豪杰”,既照應了開頭“千古風流人物”,又為下片寫周瑜作了鋪墊。

       、苡懻摚簽槭裁磫螁螒阎荑?

        明確:

        a、建功年齡

        蘇軾四十多歲團練副使虛職

        周瑜二十多歲就被重用共3頁,

        b、機遇

        蘇軾遺憾沒有碰到這樣的機會

        周瑜碰到了孫權這樣的明君

        赤壁之戰(zhàn)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懷古的目的是為了抒發(fā)感情

       、菟伎迹涸~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插進“小喬初嫁了”一語?在對周瑜形象的刻畫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明確:周瑜儒將風流,從容瀟灑,指揮若定。插寫小喬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氣宇不凡。詩人贊頌周瑜非凡的`膽略,意在抒發(fā)自己年將半百而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四、深入探究,揭示主題

        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積極還是消極?

        明確:“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是蘇軾對人生的無限感慨,有大徹大悟、超脫塵俗的味道。蘇軾在《前赤壁賦》里說:“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里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也許蘇軾在想:人生真的猶如一場空夢,輝煌像周瑜那樣是一生,郁悶像我蘇軾一樣也是一生,在滾滾不息的長江面前,在圓缺循環(huán)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悶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開,才能出得來,因此,蘇軾才會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這就是蘇軾的生存智慧,這就是蘇軾的達觀態(tài)度,這也就是蘇軾的詩意人生。

        不能改變環(huán)境,那就改變心情,這難道算是消極嗎?這其實告訴我們一個樸實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多了去,當你遇到人生苦難時,抱怨無濟于事,傷感徒增煩惱,所以要學會自我解脫和心靈釋放,想想人生也就猶如一場夢,“古今將相今何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天大的困難放到短暫而寶貴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計較什么呢?這就是人生的豁達境界。蘇軾年輕時也是意氣風發(fā),拼搏進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烏臺詩案”讓他站到了死亡的邊沿線上,也許鬼神在向他敲門的時候,蘇軾才能真正的體會和領悟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如果說這就是“消極”,那么,我想說,人生需要這樣的消極,建立自己的彈性人生,或許正是一個人積極進取的另一種表現(xiàn)。

        五、小結豪放詞的特點

        特點:豪放派相對婉約派而言。詞原來是從民間小調發(fā)展來的,多以艷情為題材,語言清麗,音律嚴謹,表現(xiàn)婉曲含蓄,就用“婉約”兩字來形容它的風格。后來慢慢有了變化,到蘇軾筆下,詞的題材被大大拓寬了,所謂“以詩入詞”,形式上也不再嚴格遵守腔調韻律,詞境更壯闊了,確立了豪放派的風格。豪放派詞人中,辛棄疾是集大成者。

        1、要有壯闊景2、要寫英雄事3、要表功業(yè)志4、要抒蒼涼的情。

        六、拓展訓練

        上網(wǎng)瀏覽:按學生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上網(wǎng)查找和品讀有關豪放派和婉約派的詞。

        七、作業(yè)布置

        背誦《念奴嬌赤壁懷古》。

        上闋:(赤壁)(懷古)共3頁,

        所見:大江、故壘所想:千古風流人物

        亂石、驚濤一時多少豪杰

        下闋:(懷古)(傷今)

        所憶:(周郎)雄姿英發(fā)所慨:多情善感

        風流瀟灑早生華發(fā)

        才華橫溢人生如夢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19

        教學目標:

        1.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

        2.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恢宏開闊的意境;

        3.學習品析,感受詞人壯志難酬的心懷。

        教學重點:

        1.情與景的自然結合,借景抒情,懷古傷今;

        2.誦讀本詞,感受詩詞意境,了解蘇軾的寫作動因。

        教學難點:

        情與景的自然結合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這首詩中的“三父子”是指誰?

        蘇軾是北宋文學家、書畫家、政治家,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今天我們要學習他的一首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看看是否體現(xiàn)出他的豪放風格。

        二、生平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四川眉山人。北宋成就的文學家,改變了五代以來婉約柔靡的風格,開創(chuàng)了詞的豪邁之風,與辛棄疾合稱“蘇辛”。

        三、寫作背景

        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作詩諷刺新法),被捕入獄,出獄后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閑職,他在舊城營地辟畦耕種,游歷訪古。政治上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xiàn)實和懷才不遇的情緒,但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云人物的激發(fā)下,那種追求功業(yè)的豪邁心情,仍然是掩蓋不住的。作者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作。

        四、解題

        念奴嬌,詞牌名。赤壁懷古,是詞要詠懷的內容。

        五、誦讀詞作

        1.聽錄音朗讀,注意語調、停頓以及生字。

        2.提問:整首詩給大家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明確:豪放、有氣勢、雄壯

        3.誦讀提示:這首詞作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應讀得鏗鏘有力。

        4.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要有氣勢。)

        六、結合翻譯,整體把握全詞。

        思考:這首詞上下兩闋分別是以什么為主體的.?有什么聯(lián)系?

        (景)上片:著力描繪赤壁雄奇之景借景抒情

        借抒

        景情

        (情)下片:寫周瑜的豐功偉績,抒發(fā)個人感慨

        七、重點語句分析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這兩句歷來被人們稱道,是傳頌千古的名句,為什么呢?好在哪里呢?

        2.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在結構上起到什么作用?

        3.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請找出最關鍵的幾個字來分析這三句所描寫的赤壁之景?

        4.長江有洶涌之景,也有平靜之景,而詞中所描寫的是長江洶涌澎湃的一面,為什么不描寫其平靜的一面呢?

        5.“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在結構上起到什么作用?

        6.“一時多少豪杰”,在赤壁大戰(zhàn)中的英雄人物到底又有哪些呢?

        7.“一時多少豪杰”,為什么只寫周瑜?

        (提示:從哪幾個角度寫周瑜)

        a.下片著力塑造周瑜,為何要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細節(jié)?

        b.“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描繪周瑜什么形象?

        八、總結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蘇軾才華出眾,又有志為了國家而建功立業(yè),但卻遭人陷害,被貶黃州。幸而他為人心胸豁達,所以沒有消沉下去,在暢游長江時寫下了這篇千古名作。上闋寫景,描繪了長江赤壁壯美的景象;下闋懷古,追憶了功業(yè)非凡的英俊豪杰,抒發(fā)了羨慕古代英雄、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業(yè)的思想感情。

        九、板書設計

        略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2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

        能力目標:

        1、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恢宏開闊的意境。

        2、學習品析,感受詞人壯志難酬的心懷。

        情意目標:理解詞人復雜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教學重點:

        1、情與景的自然結合

        2、誦讀本詞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意境。了解蘇軾的創(chuàng)作風格。

        教學難點:

        情與景的自然結合

        教學方法:

        談話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林語堂對蘇軾的評價引入新課,林語堂說:“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悲天憫人的道德家、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散文家、大書法家、一個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一個生性愛開玩笑的人。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就是蘇軾,本文的作者。

        二、解題:

        (1)說說蘇軾: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杰出的詞人、詩人和散文家、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宦海沉浮。

        (2)談談題目:《念奴嬌·赤壁懷古》,看看“念奴嬌”和“赤壁懷古”,哪個是題目?

        解釋:《念奴嬌》是詞牌名,‘念奴’為唐天寶年間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調高亢,遂取為調名!赌钆珛伞酚置栋僮至睢贰洞蠼瓥|去》《酹江月》《湘月》《壺中天》等。上、下闋100字,有平韻、仄韻兩體。《赤壁懷古》是標題。赤壁,即黃州,今湖北黃岡。?赤壁、赤鼻磯,并非真正的三國赤壁古戰(zhàn)場。懷古:追懷古昔,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

        (3)講講宋詞:宋詞是繼唐詩之后的又一種文學體裁,是古典文學繼唐詩之后的又一文學高峰;痉譃椋和窦s派、豪放派兩大類。婉約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秦觀等。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辛棄疾、蘇軾、岳飛、陳亮等。他們遠從《詩經(jīng)》、《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yǎng),又為后來的明清戲劇小說輸送了養(yǎng)分。直到今天,宋詞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人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4)聊聊背景:這首詩是蘇軾在什么境況下寫的?

        解釋:宋神宗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往黃州作團練副史。這是個閑職,他在舊城營地辟畦耕種,游歷訪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xiàn)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于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云人物的激發(fā)下,他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而他于元豐五年寫下的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則堪稱其豪放詞的代表作。

        三、讀文:

        (1)自由朗讀;(2)集體朗讀;(3)個別朗讀;(4)聽讀課文。

        四、探討:

        1、大家思考一下,文中哪些句寫得比較有氣勢?可自由發(fā)言,說說你的理由。

        ——第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寫得很好,其中的‘江’字,直接用一個“大”字來修飾,有一種橫空而來的磅礴氣勢,開篇就定下了這種高昂的氣勢。

        ——第三句“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一句更有氣勢。三個短語分別從形、聲、視等角度結合起來寫,由岸邊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處,寫出了“赤壁”的雄偉壯麗,波瀾壯闊的畫面。請大家一齊讀一讀,要讀出氣勢。

        2、讀了這首詞,你從中讀到了什么?你能否從中讀出一些問題?

        五、欣賞:

        (一)上片第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1、這一句的意思是:滾滾的長江水一直向東流去,大浪淘洗盡了千百年來江水中的風流人物。對嗎?

        明確:“江水”比喻時光。如孔子曾經(jīng)說過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蘇軾只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蘇軾,我們就會想起這句“大江東去”。如此的磅礴氣勢,更讓我們聯(lián)想起李白的那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2、這句詞中江水有什么特點?此句在文中又有什么作用?

        明確:不僅寫出了長江奔流浩浩蕩蕩、氣勢磅礴,而且將寫景與寫人融合為一體。在這里,長江已不僅僅是一條流水的名字,更是滔滔歷史江水的代名詞。作者面對江水不禁心潮起伏激蕩,懷想往昔無數(shù)的風流人物。為下闋英雄出場作了很好的鋪墊。這一句似乎很熟悉,(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兩句,跟蘇軾這兩句幾乎完全一樣,“滾滾長江東逝水”就是“大江東去”,“浪花淘盡英雄”就是“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樣不一樣?(把“風流人物”換成“英雄人物”,大家覺得可以不可以?)

        ——你認為,什么樣的人是“英雄人物”,什么樣的人稱得上是“風流人物”?

        3、背誦第一句。

        (在蘇軾的心中“風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樣不同,提醒接著往下看)

        (二)上片第二句:“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1、你讀出了什么意味?

        明確:這里已經(jīng)把前三個小句子具體化了,怎么具體化的?分別看看。

        (1)“大江”這里具體化為“故壘”;

        (2)“千古”這里具體化為“三國”;

        (3)“風流人物”這里具體化為“周郎”。

        ——如果說,前面是大場景、遠景,而這里就是小場景、近景了,如同鏡頭拉近了。

        ——蘇軾知道他所游覽的不是真正的赤壁,“人道是”三個字就特意說明,“是人們說”。

        2、大家再考慮,這個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明確:不能,“周郎”給人一種年輕的感覺。 “郎”字,顯得特別年輕瀟灑。

        3、大家再想想,人名與地名相提并論,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別意義嗎?

        明確:赤壁是因為周瑜才聞名的。反過來說,周瑜因為在赤壁指揮了赤壁大戰(zhàn),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讓周瑜留名的。齊背第二句。

        4、那么,“赤壁”是一種什么景觀呢?接下來就進行具體描寫了。我們一起來讀、背。

        (三)上片第三句:“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1、大家考慮,這三個短語分別是從什么角度來寫的?

        ——“亂石穿空”是從形的角度寫的,寫出了石頭那種奇形怪狀,那種參差交錯。只有這樣來寫石頭,才能寫出戰(zhàn)場的景觀特點。

        ——“驚濤拍岸”是從聲的角度寫的。“驚”的繁體字怎么寫?只有知道繁體字才知道這個“驚”的意義,這里是“驚馬”的意思,如驚馬一樣的波濤,拍擊著岸邊,非常兇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這是一江怒濤。

        ——“卷起千堆雪”則是從視的角度來寫的,寫出了“赤壁”的雄偉壯麗和波瀾壯闊。

        2、用散文化的語言描繪這幅畫面,你覺得哪些字詞用得好,為什么?

        明確:實寫赤壁之險峻雄奇,動心駭目。巨濤拍岸,怒濤洶涌,浪花千疊,如雪堆積不斷。

        v “穿”——寫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氣勢;

        v “拍”——寫出江水與岸拍擊的力度;

        v “卷”——寫出波濤的巨大力量。

        有動有靜、有聲有色,寥寥數(shù)筆便勾畫出一幅雄奇壯麗的雪浪圖。令人想到當年赤壁鏖戰(zhàn)的壯闊場面,為下片追懷英雄渲染氣氛。

        (四)上片第四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1、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確:“江山如畫”是對前三句的概括,“一時多少豪杰”是對下闋寫人的開啟。

        “如畫的江山”是一個舞臺,是風流人物活動的一個舞臺,在某種程度上,是如畫的江山蘊育、塑造了風流人物!耙粫r”,指的當然是三國這段時期,而下片就集中筆墨描繪周瑜。

        ——上片描繪了一種雄奇壯麗的景觀,而下片主要塑造了周瑜這個人。

        2、我們還是把上片一起來誦讀一下。要讀出豪情,讀出氣勢。

        (1)男女生分句輪流讀。(2)齊背。

        (五)“公瑾”再議(下片第一句)“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1、試著修改一下原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我們能否把“公瑾”換成“周郎”,能否把“初嫁”換成“出嫁”。

        明確:不能換。

        ——公瑾是字,這里帶著尊敬的態(tài)度去寫。

        ——再用“周郎”就與前面重復了。

        ——初嫁,是剛剛出嫁,而“出嫁”則沒有這種剛出嫁的`意思。

        ——如果用“出嫁”,那就體現(xiàn)不出是小喬,而是老喬了。

        ——可是,我要告訴大家,這里,蘇軾是真的“錯”了,在指揮赤壁之戰(zhàn)的時候,小喬并不是剛剛嫁給周瑜,而是已經(jīng)嫁給周瑜十年了。赤壁之戰(zhàn)是建安十三年發(fā)生,而小喬嫁給周瑜是建安三年。已經(jīng)真的不是小喬,的確是老喬了。那么大家是不是要考慮一下,此處,蘇軾難道真的不知道小喬已經(jīng)嫁給周瑜十年了嗎?那么蘇軾為什么又非得那樣寫不可呢?

        明確:

        1、“風流人物”就是跟美女與英雄有關,是用美女來陪襯英雄,說明周瑜是特別懂得情感的,是懂得愛情的。在蘇軾心目中,只會沖沖殺殺的人,不能算作“風流人物”,“風流人物”須得有兒女情長。“風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膽,還得要有柔腸。所以,蘇軾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zhàn),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爾新婚放在一塊來寫,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風流人物”那“兒女情長”的一面。

        2、關于“英雄人物”似乎只讓人們想到了英勇頑強、剛毅果斷、堅忍不拔,那樣一種豪氣,一種氣概。就如同詞中“雄姿英發(fā)”四字,表現(xiàn)的就是風流人物的另一面,即英雄氣概的一面。

        3、那么“羽扇綸巾”說的又是“風流人物”的哪一面呢?

        明確:“羽扇綸巾”實際不是武將的裝扮,而是文臣的裝扮。是說周瑜有文采的一面。這里表面上寫周瑜的外在裝扮,其實以此來寫周瑜智慧與聰明的一面。這樣,我們就把關于“風流人物”一詞解釋清楚了。蘇軾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樣的剛柔相濟、文武雙全的“風流人物”!

        4、大家再想想,毛澤東《沁園春·雪》里的“風流人物”,能不能也這樣理解呢?

        明確:不能。毛澤東的詞中的“風流人物”有一定的政治意義,是指才能出眾、品格超群、對歷史發(fā)展有巨大影響的杰出人物。毛澤東在詞中也一一列舉:“唐宗宋祖,略輸文采”“成吉思漢,只識彎弓射大雕”。說他們夠不上“風流人物”,是說他們這些人是“武”有余而“文”不足,只有武略,而缺少文韜。所以,毛澤東才說“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2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蘇軾及其創(chuàng)作

        2、理解詞人復雜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3、掌握一些常用的鑒賞詩歌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情與景的自然結合

        用典的貼切自然

        誦讀本詞

        三、教學難點:

        情與景的自然結合

        四、教學方法:

        談話法 討論法

        五、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六、教學步聚

       。ㄒ唬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先來頎賞一首由我國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楊洪基的《滾滾長江東逝水》,同不們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馳騁在古戰(zhàn)場。 讓我們踏著這雄渾的.男聲獨唱,走進三國走進赤壁走進《念奴嬌赤壁懷古》。

       。ǘ 生談對蘇軾的了解。

        宋代第一起文字獄——“烏臺詩案”。

        從元豐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蘇軾在黃州生活的這七年,對蘇軾一生產生了重大影響。黃州團練副使僅僅是個虛名,他不僅沒有俸祿,而且受到監(jiān)督,當時蘇軾在許多信里反復叮囑友人“看訖,火之”,“傳聞京師,非細事也”。他在黃州城東開墾了十畝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樂。黃州的生活使蘇軾的思想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一方面,他觀察問題變得比較通達,在一種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背后,仍然堅持著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產生了較為嚴重的逃避現(xiàn)實的消極思想。

        才華橫溢的蘇軾

        文“ 唐宋八大家 ” 詞“蘇辛” 詩“蘇黃” 書、畫“宋四家”

        (三) 反復朗讀本詞(正音,生多讀)

        本篇是蘇詞中具有豪雄氣格的代表作,是北宋詞壇上最為引人注目的

        作品之一。它寫于宋神宗元豐五(1082)七月。當時,由于蘇軾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貶謫到黃州,這首詞是他游賞黃岡城外的赤壁磯時寫下的。

        (四) 生分小組表達閱讀感受,派代表發(fā)言

       。ㄎ澹 討論要點:

        1、總領全詞,江山如畫,英雄可敬,而“淘盡”二字與篇末功業(yè)無成的感慨也相呼應。為全詞設置了一個極為廣闊的空間和甚為悠遠的時間背景。

        2、分析景的特點及其作用

        大江、故壘、亂石、驚濤(實景)

        強虜(檣櫓)灰飛煙滅(虛景)

        景物特點:氣勢宏大 雄奇壯麗

        將江山之勝和懷古之情融為一體

        3、為何寫人物周瑜

        周瑜:

        “遙想”二字領起的六句都是抒發(fā)對周瑜少年得志的仰慕!靶坛跫蕖睂懰橐鋈缫猓弧靶圩擞l(fā)”寫他威武英。弧坝鹕染]巾”寫他風流瀟灑;“談笑間”寫他臨陣從容;“強虜灰飛煙滅”寫他戰(zhàn)功卓著。

       。 生反復朗讀本詞

       。ㄆ撸 小結:通過這首詞的學習,同學們要對詞的豪放風格有個感性認識,掌握詞中的重點字詞,體會情景結合的技巧和用典的貼切自然。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相關文章: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10-07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01-09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01-05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優(yōu)秀07-05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10-29

      《念奴嬌赤壁懷古》優(yōu)秀教案02-14

      念奴嬌赤壁懷古優(yōu)秀教案01-12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優(yōu)秀02-17

      念奴嬌赤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精選8篇)11-16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15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