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名著的讀后感
【第1篇】
大家應該都聽過《水滸傳》這一名字吧?它就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此文蕩氣回腸,它的每一個字眼都反映了108位好漢劫富濟貧、替天行道的高遠志向。
作者以農(nóng)民起義為材,塑造了有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并且性格十分鮮明,粗中有細的魯智深,疾惡如仇的林沖,剛烈的武松……他們就如同歌中所說的“路見不平一聲吼啊,該出手時就出手”的英雄豪杰,是真正的男子漢!
在108位好漢中,李逵和武松無疑,都是十分擅長打虎的。但是,相對打虎而言,我更在意李逵的拳拳孝心。李逵覺得自己在梁山享福,母親卻在山下受苦受累,實在是過意不去,便決定下山接母。回梁山的路途中,李逵為老母打水,卻不料老虎將母親給吃了,頓時心慌了……”從“心慌”一詞中我體會到了李逵對母親的尊敬和愛戴,F(xiàn)在我們反過來想一想,古人都呢如此的孝順作為新時代的小主人你們做到了嗎?現(xiàn)在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吧!今天你做到了嗎?
李逵真是我們的好榜樣,讓我們從現(xiàn)在起,行動吧!
【第2篇】
《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里講了許多了大名鼎鼎的人物的故事,如:宋江、武松、李逵、吳用、張順、林沖······
“武松打虎”這個故事就讓我印象深刻。武松在“三碗不過崗”喝了十八碗酒,不聽店長的勸告,獨自上了崗。武松走了一會路,酒力發(fā)作,在路上踉踉蹌蹌的走著,見了一塊青石,便躺下來休息一會。突然,刮了一陣風一條老虎逼近了武松。武松大叫一聲,把棒拿在手里,閃在青石旁。老虎撲過去,武松閃到了他身后,老虎前抓搭在地上,要跨一掀,武松又閃在一邊。老虎吼了一聲,連山崗都動了。老虎的的尾巴像鐵棒似的一剪,武松也閃了。老虎抓人,原來是,一撲、一掀、一剪,結果三招都沒碰著武松,氣泄了一半。武松見機掄起哨棒,往上一打,沒打到老虎,去打在了樹上,哨棒斷成了兩半。老虎撲過來。武松抓住他的頂花皮,把它按在地上,用腳往老虎的臉上和眼睛上亂踢。老虎掙扎著刨了一個土坑。武松把老虎按在坑里,把老虎打到七竅流血,不能動彈了。武松拿起哨棒,再打了幾次,直到吧老虎打死。武松怕再跳出一條老虎,只好下了崗。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遇到困難時要冷靜 ,要穩(wěn)重一點 ,尋找機會萬萬不可魯莽。
【《水滸傳》名著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名著導讀教案——《水滸傳》07-26
名著《水滸傳》讀后感10-18
水滸傳名著讀后感10-20
名著水滸傳的讀后感12-06
名著水滸傳讀后感02-10
名著《水滸傳》讀后感11-29
名著《水滸傳》的讀書筆記(精選43篇)04-26
名著水滸傳讀書筆記3篇10-10
經(jīng)典名著《水滸傳》讀后感大全11-05
名著《水滸傳》讀后感范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