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有所思》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有所思》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有所思》讀后感1
在我校今年開展的教師讀書活動中,我讀了李鎮(zhèn)西的《教有所思》。
這是李鎮(zhèn)西老師的一本教育隨筆錄, “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同時也是一名思想者,他應該站在人類精神文明的制高點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課,他的心中應該裝著整個世界!。我想,李老師正是抱著這樣一種信念,一邊教書,一邊讀書,一邊思考,一邊寫作的,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會成為專家,才有如此累累的收獲的。
為什么處在同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中,李鎮(zhèn)西老師就能從教育中感受到快樂,成為名師,成為教育專家,而自己卻只能成為一個普通的教書匠呢?這時的我不禁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生活,審視自己的懶惰,反思自己對工作的態(tài)度。
讀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教有所思》讓我感動的是:“愛是教育的前提,但遠不是教育的全部。由愛而升華為責任——對孩子的一生負責,這才是教育的真諦!”
其中一篇《老師,用我的筆吧!》我感受特別深刻,老師在上課過程中有時急需用筆向?qū)W生借這是常有的事,而且我們向?qū)W生借筆時,我們也有李鎮(zhèn)西老師的待遇,即享受學生爭先恐后遞筆的熱情。我這人是個馬大哈,往往借了學生的筆就忘了還。但我很榮幸,我的學生很理解我,說是老師事多所以忘了還,每次還是熱情的借筆給我,學生的寬容又助長了我有借無還的壞習慣,甚至每次享受這種習以為常的待遇時連思維也遲鈍了,從來都沒有像李老師那樣從小事中往深處思考:為什么學生向我借杯子,我想都沒想過親自把杯子遞給她呢?而我向?qū)W生借筆時,為什么學生沒對我說:“喏,文具盒里有,自己拿吧”?細細反思自己這幾年對待學生的行為,雖然沒有惡劣到體罰學生的地步,但在生活中卻對學生的感情越來越淡漠。自讀了李老師的這篇文章后,讓我覺得很慚愧。李老師的文章似一面明亮的鏡子,照出了我冷漠、自私的一面,讓我明白真愛從小事做起,明白了潤物細無聲的真諦,我明白了李老師與很多庸碌無為的老師的不同之處正在于,李老師懂得有愛才有真正的教育,有思考才能閃現(xiàn)個性的光芒。
李老師對教育是如此熱忱的投入,善于感受來自學生的愛是他工作的不竭動力,他的批判反思精神是他成功的基石。李老師反思自己為什么不會親自倒杯水給學生,這根源在于根深蒂固的潛意識:師生是不平等的。自古以來就有師道尊嚴、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之說,這表面上是尊重老師,實際上是要求學生完全服從老師。如果不服從便有了體罰,體罰說得冠冕堂皇一點是愛學生,我想理解了愛的真正含義,你絕不會說體罰是愛,不平等也是愛。愛是一種信任,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鞭策,愛是一種激情,愛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會愛學生,才能給學生民主平等。
新課程倡導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現(xiàn)實教學中,我們有些老師也在努力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然而曾幾何時,我們真正把學生當作了一個人去尊重,甚至去敬畏?又曾幾何時,我們班上的事情是學生說了算,我們只是去引導、去合作、去參與?因為一次作業(yè)未完成,我們可能對學生冷嘲熱諷;因為一次不認真聽講,我們可能罰其面壁思過 。
縱觀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愛永遠是教育的`主流。無論是被譽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還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的蘇霍姆林斯基;無論是被譽為“愛的化身”的斯霞,還是機敏而敢說真話的李鎮(zhèn)西,他們都追求實現(xiàn)師與生的交流,心對心的陶冶,用精神塑造精神,以智慧之火引燃智慧之火。李老師這樣的教育名家是一棵高大的樹,一本厚重的書、一首凝練的詩,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永遠盛滿鮮活的愛,值得我們用心去品讀。
《教有所思》讀后感2
讀李鎮(zhèn)西的《教有所思》讓我感動,感動的是:“愛是教育的前提,但遠不是教育的全部。由愛而升華為責任——對孩子的一生負責,這才是教育的真諦”。讀張文質(zhì)的《教育的十字路口》讓我激動,激動的是:“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感受過人性光輝的沐浴,從來沒有走進一個豐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從來沒有讀到一本令他(她)激動不已、百讀不厭的讀物,從來沒有苦苦地思索過某一個問題;如果從來沒有一個令他(她)樂此不彼、廢寢忘食的活動領域,從來沒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和體驗;如果從來沒有對自然界的多樣與和諧產(chǎn)生過深深的敬畏,從來沒有對人類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化發(fā)出過由衷的贊嘆。那么,他就沒有受到過真正的'、良好的教育!弊x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讓我感嘆,感嘆的是“現(xiàn)實存在的教育與理想意義的教育差距竟如此大!”讀蘇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學》讓我醒悟,醒悟的是:“難怪我們現(xiàn)實的教育在學生成長中顯得那么蒼白無力!”
通過讀書,終于讓我明白:教師的職業(yè)特點決定了教師這種規(guī)范、狹隘、重復、忙碌的生活狀態(tài),要改變這種生存狀態(tài),使教師對教育永遠充滿一種吸引力,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書。讀書會讓我們教師更加善于思考,更加遠離浮躁;讀書會讓我們教師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領略教育的真諦;讀書會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美麗。
教師,歷來被人稱為知識分子。讀書,在教師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不僅是知識數(shù)量的增加,更是文化內(nèi)涵、素養(yǎng)品質(zhì)的提升。教師讀書的根本目的在于發(fā)現(xiàn)自己、充實自己、發(fā)展自己,教師只有通過讀書才能讓自己豐富起來、深刻起來、精神起來。
《教有所思》讀后感3
看到全國名師李鎮(zhèn)西的《教有所思》時,我也在思索。一個學期又一次畫下句號,作為教師,我的生命歷程又刻寫了許多或難忘或短暫,或明晰或困惑,或開心或郁悶的痕。我用了一天的時間總結(jié)整理下來,我認為這遠遠不夠。借到書后,我沒有像看其他書一樣一睹為快,而是把它輕輕地擱置到書架的最頂層,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教有所思”這四個字。我想激勵自己利用假期這段寶貴的時間來反思自己的教學。于是,有了很多更明朗積極的想法、更客觀理智的評價。
當思緒處于“山窮水復疑無路”時,我捧起了《教有所思》。
剛開始,我還有空閑將書中精美的語句抄下來,后來,幾乎忘記了做筆記。因為李老師的文字如一塊神奇的魔石引領我忘情地讀著,二十一萬字的書竟然只用了五天全部讀完。當讀完最后一篇時,心中生出些許遺憾。合上書靜靜思索,竟有口留余香、余音繞梁之感。
全書分為六輯:邊教邊想、胡言亂語、師恩難忘、心動時刻、說語論文、凝望窗外。分別從語文教學、教育現(xiàn)象、與名師交流、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語言文字、時事評論等方面,選取不同的觀察點進行闡述。有的文章清秀雋永,如海面上一朵輕盈的浪花;有的文章熱情澎湃,如熊熊燃燒著的烈焰;有的文章慷慨激昂,如那只與暴風雨搏斗的海燕;有的文章發(fā)人深省,如一支穿透腐朽思想的利箭。李老師熟讀各種教育經(jīng)典,與葉圣陶、蘇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大師對話,很多文章引用大師的名言幾乎是信手拈來;他尋找各種機會學習、寫作,提高自己的水平,拓展自己的視野,增強自己的領悟力。因此,書中文字讀來甘之如飴。
李老師選了這樣一段話放在書的封面,十分鮮明地表明自己對教育的認識,也是他整個教育思想的濃縮:今天的中國,需要什么樣的教育?我認為,需要一種把人當成人的教育!我們向往并為之奮斗的`教育,應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是充滿著民主精神,散發(fā)著科學芬芳,閃爍著個性光芒的教育!
在教學中,他也是這樣執(zhí)著地實踐著,并且時時自省著。李老師由向?qū)W生借筆,發(fā)現(xiàn)學生爭先恐后地雙手奉送,反思作為老師的自己沒有親自將水杯送到學生手中,而深深地自責源于自己根深蒂固的潛意識:師生是不平等的。又從五千年的封建意識挖掘開去,呼吁大家(包括學生、家長和同行們)摒棄“師道尊嚴”的落后思想,追求師生在人格和感情上的天然平等。試想,這樣的老師,怎能不被學生尊崇?這樣的老師,怎能不使家長感動?這樣的老師,怎能不被同行敬佩?由此,我想到自己,作為一名有良知的教師,自認為做得很好了?墒桥c李老師卻有天壤之別。
“我從來認為,作為知識分子的特質(zhì)是思考,是批判,是創(chuàng)造。因此,我從來認為,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同時也就是一名思想者,他應該站在人類精神文明的制高點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課,他的心中應該裝著整個世界——國際風云、時代變化、社會焦點。”正是這種使命感和責任感,使已經(jīng)身居名師之位的他,時時牽掛著那些邊遠地區(qū)的普通教師,為千千萬萬的普通教師吶喊呼吁;使已經(jīng)身居名師之位的他,常常回到零出發(fā)點上思考當今社會對教育的關注、對教師的重視程度;使已經(jīng)身居名師之位的他,敢于發(fā)現(xiàn)教育的弊病,并很尖銳地提出“萬炮齊轟假教育”,教育科研:警惕‘偽科學’”,大聲地質(zhì)疑“儒學”能夠“救中國”,十分堅決地反對從上到下“表演”公開課的做法。
寫到這里,我不禁汗顏。我在教育教學崗位上已經(jīng)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了二十幾年,與李老師的成就相比簡直是自慚形穢。李老師的著作幾乎等身,而我卻沾沾自喜于得過獎的幾篇拙文;李老師語文造詣和工作成就已經(jīng)很高了,仍然攻讀教育哲學博士學位,而我卻時常陶醉于讀幾本書或?qū)扅c小片段,還以年已不惑為由勸慰自己別累壞了身體;李老師主動請纓,擔任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而我卻時常因為自己班里有幾個比較特殊的學生而大呼不幸。
班里有一個小女孩,入學的第一天是爸爸抱著送到教室的,家長如此嬌慣孩子,讓我大跌眼鏡。后來的表現(xiàn)更讓我連連叫苦。上課三心二意,下課卻生龍活虎;學習起來心猿意馬,對同位漂亮的鋼筆卻幾次據(jù)為己有;家庭作業(yè)幾乎不做,但說起謊話來一點不臉紅。家長對老師的要求表現(xiàn)出極端的不配合,每每強調(diào)自己的工作忙,甚至還認為自己身居官位女兒的各種表現(xiàn)給自己丟人。這樣的一個學生,幾次三番的教育引導都沒有丁點進步,從一年級到三年級的每一次考試語文和數(shù)學都穩(wěn)居最后一名。學?己税嗉壋煽儠r每次都會把她的成績?nèi)∠,如此一來,更縱容了我對她的放任。上課時,她的作業(yè)沒完成,我會很“寬容”地讓她下課補上,至于補上還是沒補上根本沒有去看;早晨,她遲到了,我也會很“和氣”地讓她回位上坐,而沒有進一步詢問遲到的原因;晚上的作業(yè)又沒做,我會在第二天晚上適量地給她減些作業(yè),美其名曰“異步作業(yè)”,實際上實在不愿意與她多生氣。
看李老師的書,我很慶幸還能感受到自己的面頰滾熱、心跳加快。李老師專門申請將全年級最差的學生集中到一個班,由他來帶。他與學生朝夕相處,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并將自己的教育隨筆集結(jié)成書,《愛心與教育》《走近心靈》《心靈寫詩》《民主與教育》。一本本凝結(jié)著愛與責任、付出與汗水的著作給了多少人以智慧的點撥和實踐的證明?我不可能與這樣的名師相提并論,但我可以以他為榜樣,向他學習一種精神——對學生充滿著人性化的關懷和愛護,對教育充滿著昂揚的熱情和理想,對社會充滿著強烈的責任和使命感。
學生,首先是一個享有平等教育權(quán)利的人,而教育首先是教學生做人的教育。像我這樣做,是多么自私和不負責。〗窈,我會想辦法將過去遺失的找回來。如果她再不完成作業(yè),我會摟過她來輕輕地詢問她:“為什么不做完?有什么困難需要老師幫忙?”然后針對她的情況幫助她。如果她再一次遲到了,我會了解情況后,和她約好老師會一直關注她,期待她的進步;如果。是啊,一定會出現(xiàn)許多許多種令我想不到又心煩意亂的情況,我會記住李老師的叮嚀,用愛心和耐心,用寬容和責任。我也能把這些比較特殊的孩子當成一種幸運的教育資源,把我的關愛、理解和寬容給他們,讓他們和我相伴的日子成為一生寶貴的財富。寫這些時,我接到學生的一個電話:“老師,我們小組明天到商場門口賣報紙,您會來支持我們嗎?”怎么會拒絕呢?和學生們討論研究社會實踐活動時,很多學生選擇較難的“賣報紙”。我感到欣慰,孩子們在我的潛移默化下,喜歡挑戰(zhàn),喜歡實踐,喜歡從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質(zhì)。
上學期,學校安排我參加“送課下鄉(xiāng)”活動,課已經(jīng)準備好了,為了挑戰(zhàn)自我,又調(diào)整教案,分別在四個班進行“一課多教”,到其他班級試課過程中進行橫向比較。盡管很累,但自己在教學方法和課堂駕馭能力等方面更上一層樓。尋找到差距,又有了很多新的感悟,并寫下教學反思。另外,我設計了一次和沐浴店中心小學學生的聯(lián)誼活動,每一個學生都準備了一封信或小卡片進行交換,使學生有了一次新的體驗,在這次體驗中增加了對農(nóng)村教育和同齡學生的了解,從而加深了對自我的認識和感知。這是一節(jié)課帶給我和孩子們的新體驗和新超越,也是在讀《教有所思》時,能想到的為自己驕傲的一點。
“多年來,正是抱著這種信念,我一邊教書,一邊讀書,一邊思考,一邊寫作。教育與文學共進,思想與激情齊飛,青春與童心為伴,生命與使命同行!边@是我讀書時一直在默記的一段話,也是李老師教育思想的精髓。我會銘記心中,將生命與使命同行,使我的教育教學工作更有意義,讓我及與我共度時光的孩子們的生命綻放更多絢麗光彩。
《教有所思》讀后感4
假期,我拜讀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教有所思》。李老師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教師。同樣,我也想成為一名成功的教師。在書中,我慢慢思索,慢慢探尋,慢慢尋找答案。他之所以成功,在他身上一定有獨特的東西。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是學生愿意接近你、信賴你、被你感染、被你影響的重要條件。書中講到,教師應具有三顆心:童心、愛心、責任心。我想,這也應該是李老師成功的魅力所在吧!
永葆童心之人,可以永遠健康、陽光、永遠年輕,擁有更多的朋友,更何況是天天與孩子打交道的'老師呢?回憶教過自己的老師,我喜歡那些和我們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做游戲、一起歡呼、一起流淚的老師,他釋放自己的情感,直率而不虛偽;喜歡那個在我們面前不知為不知,有錯就認錯的老師,他真誠而不深沉。
有童心的老師,意味著我們可以和他開開玩笑,在愚人節(jié)那天讓他跑東跑西,而他絕不會生氣;意味著我們可以將自己的秘密告訴他,將自己的煩惱向他傾訴,而他絕不會一本正經(jīng)、板著臉教訓我們。
要怎樣才能保持童心呢?我把童心看成是教書的藝術(shù),既是藝術(shù),就帶有一定的天賦性。我想,童心還體現(xiàn)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即尊重和相信學生。書中,李老師談到了葉圣陶老先生的一句名言:“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倍嬲龅讲恍枰蹋覀冏鼋處煹氖菓撚蟹攀值挠職夂托判牡,多給學生自我教育的機會,在一次次的機會中,學生會成長得更快,會越來越自信、自尊、自愛,會越來越不需要教。我們只需要保持著一顆童心與他們共同體味著成長的煩惱與快樂。
享有童心,方得學生之心。做一位有童心的教師,才能做一位成功的教師。
《教有所思》讀后感5
很早就聽說過李鎮(zhèn)西老師的大名,知道他是全國著名的班主任,是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的,由于之前我所教的專業(yè)與他相離太遠,因此沒有去拜讀他的文章。直至今年寒假前期,我無意中看到了李鎮(zhèn)西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選集——《教有所思》,隨手翻閱,沒想到被書中那一個個小標題吸引住了,繼而翻看其中內(nèi)容,發(fā)現(xiàn)那散文式的敘述我頗為喜歡,決定細細研讀。
從此,一有時間我就認真閱讀,經(jīng)常被其中的一些文章所感動。當讀到《尋找楊老師》、《姨媽》、《鐵皮鼓印象》等文章時,心里總禁不住地說:“真感動!庇袝r甚至忍不住紅了眼眶。也每每對他的文章產(chǎn)生共鳴,如《家長也是教育者》中李老師提到對于學生來講,他的真正成才,教師或者說學校教育的功勞最多占三分之一,還有兩個三分之一分別是其家長的教育培養(yǎng)和孩子自身的'天資以及勤奮,也就是說,成功的學生=1/3老師的教育+1/3天賦+1/3家教。是啊,孩子是社會人,生活于社會群體中,與組成社會的各個群體有著絲絲縷縷的聯(lián)系,只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教育好孩子。當我讀到這樣一篇文章《把祝福獻給普通的老師們》中的這些話語:“他們可能一輩子都沒發(fā)表過一篇論文,卻兢兢業(yè)業(yè)地上好每一堂課;他們也許從來沒有機會上公開課,卻把一批又一批的學生送進了高級學校!辈挥傻梅浅>磁迥切├蠋。我想,他們應該也是成功的老師。那么成功對教師來說是不是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教出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的學生,不是光說成績有多么的優(yōu)秀,而是要對社會有用,適用社會的健康的人呢?
身為一個語文老師,李老師所提到的一些觀點也讓我獲益匪淺,如《讓語文課充滿活力與靈氣》中他說到:“師生內(nèi)心深處的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要在課堂上流淌與飛揚,讓課堂呈現(xiàn)富于變化的蓬勃生機。要讓語文課有靈氣與活力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教師要讓自己成為自己教學的主人,有自己的東西、自己的個性。”李老師還希望教育者《以書為友》,不停地閱讀,是每位語文教師乃至所有教師教育生命的體現(xiàn)方式。大家都知道,“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多讀書,多充實自己,才能不斷地進步。
李老師的文章語言質(zhì)樸、直白,娓娓道來,沒有長篇大論的枯澀的論述,有的只是一個個他經(jīng)歷過的、所想到的細節(jié)上的描寫,但又蘊意其中。李老師認為,今天中國需要一種把人當作人的教育,我們向往并為之奮斗的教育,應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是充滿著民主精神,散發(fā)著科學芬芳,閃爍著個性光芒的教育。那么,當代老師就應具有童心、愛心。童心:赤子之心;愛心:對學生的所有能包容的愛。對于李老師來說,勤奮是成功的關鍵,但顯然,童心、愛心同樣是他成功的基礎,讓他塑造獨特的自己,這從他的文章《童心萬歲:寫給我永遠的兒童節(jié)!》、《讓孩子們走向大自然》、《學生請我吃火鍋》等可以看出來。一個老師有童心、有愛心,才會有事業(yè)心,老師有童心、有愛心,才會有責任心。捫心自問,我有童心、愛心嗎?學生是否愿意和我說悄悄話,是否愿意和我開玩笑,是否愿意我加入到他們的活動中,他們是否會喜歡我這樣一個老師呢?。細想起來,我做得實在還不夠。
我愿以此自勉,在教育的道路上繼續(xù)跋涉,追求成功。
【《教有所思》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教有所思》心得體會(精選3篇)05-07
讀有所思——《萬物簡史》05-05
帶教的總結(jié)03-05
教英語的教案01-12
《簡單教數(shù)學》讀后感05-06
《教海漫記》讀后感05-18
不教的教育讀后感07-27
爰的教肓讀后感02-17
早教培訓總結(jié)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