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有效實施小學數(shù)學開放式教學探析》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有效實施小學數(shù)學開放式教學探析》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近有幸拜讀孔老師的作品《有效實施小學數(shù)學開放式教學探析》,聯(lián)系孔琴的理論知識,結合自身的課堂教學實踐,感覺自己受益匪淺、收獲頗多:在追求創(chuàng)新意識與探索精神的課程改革中,如何有效實施數(shù)學開放式教學是實現(xiàn)新課程改革理念并使之廣泛化、先進化的首要前提?桌蠋煾鶕(jù)自身的教學實踐,從三個方面談有效實施小學數(shù)學開放式教學的策略:
1、找準教學主線,照顧各水平層次的學生在開放式的教學過程中,每節(jié)課的開放和探究必須圍繞一個主題:
。1)只解決一兩個中心問題;
(2)探索問題前后要具有邏輯關系,知識點具有前后連貫性和因果關系,難易成階梯度;
。3)利用小學討論或班級發(fā)言討論的方式來開拓思維,讓學生了解到問題的多角度性,沒有單一和固定的答案。這樣能促使學生在解決數(shù)學問題,尤其是日后解決科學問題、生活問題時,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問題、評析問題,迅速找到突破口去解決問題,想出最佳解決方案。
2、多樣教學,引導學生深度探究挖掘問題在具體課堂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方法靈活掌握開放課堂,使得開放式教學能有效開展;
3、開放式教學絕不止于課堂教學,教師一定要注意課前、課中、課后連貫性,保證開放式教學的學習效果。課前要求教師做好開放式的教學設計,如組織學生收集資料、課前預習和思考;課后要把課堂討論的問題進一步延伸和推廣,讓學生課后繼續(xù)探究,雖然難度比較大,時間比較長,但是對于深化學生思維很有價值。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學過程是一種“溝通、理解和創(chuàng)新”,學習不僅僅把知識裝進學習者的頭腦中,更重要的是要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從而把知識變成自己的學識,變成自己的主見和學識,于是應該讓開放式教學方式走進數(shù)學課堂,實現(xiàn)師生雙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提高學生的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我認為開放式教學是根據(jù)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而進行的教學,在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引導思維、啟迪智慧、培養(yǎng)悟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上下功夫,使課堂充滿生趣、充滿孜孜不倦的探索。下面我就自己是如何組織開放式的數(shù)學教學的談一談自己的做法:
1、提供條件的多向選擇性,創(chuàng)設問題的開放性
對于教師提供的多個條件,以及提出的問題,學生必須搜集其他必要的信息才能著手解題。數(shù)學課程標準關注學生數(shù)學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數(shù)學學習不只是概念、法則、公式的掌握和熟練過程,更應該成為學生探索和思考的機會,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允許以不同的方式理解、思考和解答問題。在一年級下冊學習認識“元、角、分”的單元,有這么一題:地球儀31元,布娃娃20元,字典8元一本,格林童話15元一本,鋼筆5元一枝,文具盒10元一個,牙刷4元一個,問題是:根據(jù)上述條件,小明帶了50元,最多可以買幾種商品?最少呢?由此可見,這時候的答案是唯一的。但是后來,我把答案改為小明帶50元,買上面的商品,可以怎樣買?這樣設計,就把這題改為開放式的數(shù)學問題。在二年級學生掌握兩步應用題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一組開放性問題:果園里蘋果樹30棵,梨樹40棵,杏樹35棵,桃樹50棵,請同學們從以上條件中選出幾條信息,編成兩步計算的解決問題。學生興趣濃厚,參與的積極性很高,編出了具有探索性的問題,例如:
(1)蘋果樹與梨樹的和是杏樹棵樹的幾倍?
。2)蘋果樹、梨樹、杏樹的總棵樹比桃樹的棵樹多多少棵?
。3)梨樹棵樹的2倍比杏樹多多棵?
2、巧設解法不唯一性習題,創(chuàng)設思路的開放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意識設計一些解法不唯一性的習題,讓學生從不同思路入手,去探索多種解法。例如,我在教學8+4=12時,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計算方法,結果學生提出許多不同的計算思路,有的學生說:因為8+2=10,4比2多2,所以8+4=12;有的學生說:因為6+4=10,8比6多2,所以8+4=12;還有的說:8加4相當于8再往后數(shù)四個數(shù),即:9、10、11、12,所以8+4=12.學生打破常規(guī)的“湊十法”的思路定勢,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造性的得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又如教學三年級數(shù)學的倍數(shù)問題時,一條褲子的價格為60元,一件上衣的價格是一條褲子的三倍,一套衣服多少元?有的學生是用上衣的錢加上褲子的錢,而有的學生就知道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知道用倍數(shù)的關系來解決,60×(1+3)=240。這里不但體現(xiàn)了思路的開放性,同時也是倍數(shù)思想的滲透,并且滲透了從不同角度去看待同一事物價值觀。
3、巧設答案不唯一性習題,創(chuàng)設結論的開放性。
有的問題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必須將已知結構進行組合與重建。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于處在萌芽時期,他們的思想還沒有形成定勢,所以他們看問題和分析問題角度不同,教師有意識地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此類習題,是培養(yǎng)他們開放性思維的關鍵,例如我在教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數(shù)據(jù)的收集與整理“按不同的標準分類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請8位同學到講臺前面來,其中有三名男生,五名女生。請下面各小組同學討論怎樣對他們進行分類,有的同學回答:說按性別分;有的同學說按高矮分;有的同學說按胖瘦分;還有的同學說按年齡分等。通過本次練習,學生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思維方式做出不同的答案。
隨著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應該成為我們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我們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充實大腦,以人的發(fā)展為本,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好教材,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培養(yǎng)出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讀《有效實施小學數(shù)學開放式教學探析》有感】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有效課堂教學總結02-13
數(shù)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02-28
讀《有效教學》有感15篇05-08
小學數(shù)學課堂有效教學心得體會(精選20篇)10-26
讀《有效教育》有感01-29
有效教學設計總結04-21
關于有效教學的讀書心得02-21
《有效教學》的讀后感06-05
《有效教學》讀后感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