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們仨有感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題記
這本書記錄了楊絳與其夫錢鍾書和其女錢瑗的一起做的一個萬里長夢。這個夢由最初的三個人,慢慢的變成了兩個人,以至最后楊絳自己一個人,獨守著孤獨,獨自一人懷念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女兒。
在書的末尾楊絳先生寫到:"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家,有人的地方才有家,一個家不是一個所謂的房子,而是有三個人、四個人、五個人…共同生活的地方,如果沒有人,哪算再大的房子,也只是空殼,一個客棧而已,因為隨時都可以拋棄不管,不會有不舍,不會有更多的感情,只會茍且的活著,因為少了責任。哪怕家再小,只要有人,就會有愛,因為有責任,家是產(chǎn)生責任的搖籃,才會使人相互依托,才會使再難吃的飯,也會由衷的說好吃;才會當家人去開會,耽誤了幾天,也要去派出所;才會當團聚時由心的問寒問暖,而不是客套。那才是家。當楊柳又變成嫩綠的長條,又漸漸黃落,驛道上有滿地落葉,一顆顆楊柳又都變成光禿禿的寒柳時,人與人散了又聚,只有家是無論怎樣都拆不散的,哪怕里面的人離得再遠。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因為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鞓房倞A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既然這樣,那么為什么不珍惜我們能與家人相聚的日子?未來的日子我們永遠也無法預料,我們只有守住現(xiàn)在的一點一滴。因為生活就是這樣,像我們,現(xiàn)在還小,雖然也會與大人置氣,那是因為我們不懂,但隨著這我們越來越大,是不是應該懂得越清晰?使我們以后自己回憶起這個萬里長夢會更美一些?
人生甚短,每一個歷程無非就是這漫長歷程中的一小站,在你度過這一小站時,請記住,不要忘了看看叫你周圍陪你度過的家人,對他們笑笑,給他們個信號,告訴他們,你在。不要她們一個人思念好多人!深淺不一的印記,付之一笑的回憶。
【讀我們仨有感】相關文章:
讀我們仨有感12-28
讀 《我們仨》有感11-30
讀《我們仨》有感10-13
讀楊絳《我們仨》有感10-06
初三讀《我們仨》有感6篇06-27
《我們仨》讀后感08-26
《我們仨》的讀后感09-20
我們仨讀后感09-20
《我們仨》的讀后感10-06
《我們仨》讀后感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