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孩子自己做主》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讓孩子自己做主》讀后感范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讓孩子自己做主》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讓孩子自己做主》讀后感1
一個幸運的機會,讓我接觸了《讓孩子自己做主》這部幼教書籍,我看了這本書后覺得收獲很大。我喜歡這本書并希望有更多的幼兒老師和家長們能和我一起閱讀和分享這本書。希望這本書能給老師及家長們帶來啟發(fā)與幫助。這是一項幫助您的孩子處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麻煩以及如何與其他人融洽相處的計劃。
作者是[美]墨納·舒爾,本書主要介紹撫養(yǎng)小孩的方法——但它并不是告訴你你的孩子該做什么或者該怎樣表現(xiàn)。事實上,本書是要告訴你如何通過不斷地鼓勵小孩來影響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本書主要介紹了一項被稱做“我能解決問題”的計劃,簡稱“ICPS”?傮w來說,學會怎樣考慮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的孩子更懂得如何去面對人生。
ICPS會幫助你:
1、更加意識到孩子的觀點跟你的觀點有差異。
2、從長遠的意義上講,引導孩子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比直接告訴她該做什么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3、給孩子做好示范,啟發(fā)你的孩子去思考問題。
ICPS會幫助你的孩子:
1、當與別人之間出現(xiàn)麻煩時,思考該做什么。
2、思考同一問題的多種解決方法。
3、思考他們的行為會產(chǎn)生怎樣的后果。
4、判斷一種方法是否可行。
5、意識到別人也是有感覺的,同時也要考慮到自己的感受。
這本書以大量有趣真實的事例,除了帶給我們一種全新的早教理念之外,最可貴之處在于提供了一套循序漸進,相當具操作性的能夠達到預期教育目的的方法。對幼兒教師的工作是極好的促進,讓新入園的家長能少走一些彎路。
給孩子一點自主權(quán),在許可的范圍內(nèi),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愛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是我們?nèi)鐣男腋!?/p>
《讓孩子自己做主》讀后感2
一直困惑如何教育好班里的孩子,偶然的機會有幸看到了《讓孩子自己做主》一書,這本書是哈佛素質(zhì)教育經(jīng)典叢書。共九章。單看這九章題目就覺得很實用。
今天讀到《理智地對待孩子的挑釁》。先講一個當媽媽常遇到的一件事。如果是自己該怎樣處理呢?
戴爾已經(jīng)4歲了,在廚房里和哥哥比爾一起吃母親做的蘋果餅,一不小心把喝著的果汁碰翻了,灑了自己一身。母親聞聲趕到,看見這一桌一地的臟亂情景,十分生氣,可是母親并沒說什么,只是對戴爾說:"來,親愛的`,我們?nèi)ハ匆幌,換身衣服。"
戴爾跟著母親來到洗手間,等母親放好了水,給他準備好了衣服后,戴爾卻改變了主意,開始,躲來躲去,不洗也不換。母親給他講了一會道理,還是不管用,生氣中的母親按捺不住了,上去緊緊地抓住戴爾,把他放進澡盆里,戴爾還在里面掙扎,母親就用力按住他,把他的胳膊抓出了一條紅印。
在這一過程中,戴爾不停地哭鬧,母親就想盡一切辦法馴服他。等一切弄好以后,戴爾哭著把自己關(guān)在房中,仿佛受到莫大的傷害。母親也一肚子氣。
怎么辦?當戴爾拒絕換洗的時候,母親應該平靜地對他說:"這么臟,自己身上會很不舒服,也會把其它東西弄臟的。"如果戴爾還是拒絕,母親可以走開,去做自己的事,戴爾身上確實不舒服了,就會回來找母親的。
我們的學生也會有這樣的時候,他們有時不想后果,做出比較極端的行為,給老師下不來臺或兩個同學發(fā)生爭吵的情況,這時不妨從沖突中退出來,是非常關(guān)鍵的一步。
我們的撤離,留給孩子一種孤獨的感覺,這樣的局面是他們不喜歡的。他們會很快認識到,只有改善自己的行為才能避免這種局面。
《讓孩子自己做主》讀后感3
《讓孩子自己做主》書中一個個真實、生動的小案例深深吸引著我。書中主要介紹撫養(yǎng)小孩的方法,但它并不是告訴你的孩子該做什么或者該怎樣表現(xiàn)。告訴你如何通過不斷地鼓勵小孩來影響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通過一種很特殊的思考能力——思考如何去解決日常生活中跟其他人之間產(chǎn)生的麻煩。
聯(lián)想到當今的社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在當今父母的心目中越來越顯得舉足輕重了。孩子由于幾分之差而與重點中學、名牌大學失之交臂的憾事時有發(fā)生,這時父母顯得比孩子更為焦慮。因為他們“唯一的孩子”讓他們希望落空了,甚至于不惜掏腰包讓孩子上理想的學校。很多年輕的父母就把此當作“前車之鑒”趁自己孩子還小讓他“現(xiàn)在’知識’多一點,以后分數(shù)高一點”。因此書店里往往家長多于孩子,家長為孩子買各種練習卷、作文選、磁帶、光盤?傁MF(xiàn)在花小錢,以免日后花大錢。這種觀點看來似乎很有道理,但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在這個自我意識高漲的時代,父母不能再固守權(quán)威的城池,因為從小被使喚慣的孩子,等到他必須自己作必須作決定的時候,會措手不及。
所以我覺得我們要多給孩子機會,相信他有足夠的能力來發(fā)展自我,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給予不同的'責任,并依孩子的性格提供不同的機會,讓他從中領(lǐng)悟、學習,進而培養(yǎng)思考力及決策力,慢慢的孩子便能自己做主了。
或許你會覺得凡事讓孩子自己動手、作主,好象父母的責任少了、懶了。其實是故意給孩子機會,讓他把能力表現(xiàn)出來,如果父母不放手就無法知道孩子的能力有多大。而且人的潛力是無窮的,越開發(fā)越多。
很多家庭的互動里發(fā)現(xiàn),爸媽做得越少,孩子會的就越多。如果舍不得讓孩子去嘗試、勞動,那就必須長久為孩子做,直到做不動。因此,聰明的父母,何不輕輕松松地把責任還給孩子,并讓孩子知道即使決定錯了也沒有關(guān)系,有錯誤才有改進,有改進才有機會成功。
在學校的這段時間里,我們讀了很多教育的書籍,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曾經(jīng)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久久的徜徉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我們得時時反省自己,時時反思自己,才能將工作更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