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廟導游詞
作為一名具備豐富知識的導游,通常需要用到導游詞來輔助講解,導游詞是導游員在游覽時為口頭表達而寫的講解詞。優(yōu)秀的導游詞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伏羲廟導游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guī)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一九六三年人民政府公布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伏羲廟址位于天水市秦城區(qū)西關伏羲路。卦臺山的古建筑被破壞無遺;而天水城里的伏羲廟主要建筑、塑像和其它文物,卻由于天水市文化部門及時地采取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基本保存完好。國內(nèi)不少專家、學者認為:重視保護這一建筑群,對于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筑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著相當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史料記載,元代統(tǒng)治者對"三皇"特別推崇。他們認為,"三皇"應為伏羲、神農(nóng)、軒轅。
伏羲廟本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伏羲廟臨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廟內(nèi)古建筑包括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覽廳等共6座。新舊建筑共計76間。整個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莊嚴雄偉。
全廟坊、亭、房、廊等建筑,嚴格安排在縱貫南北的主軸線兩側,布局對稱而緊湊,疏密相宜而有致;主體建筑依次排列在主軸線上,統(tǒng)領全局,雄渾端莊。當游人沿天水城內(nèi)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遠遠就可望見一座掩映在綠萌之中的大牌坊,那便是伏羲廟前大門。這牌坊,巍然矗立于高二米、寬六點五米、長十七點六米的臺基之上。臺基圍以磚砌勾欄,東、西、南三面均有垂帶式踏跺。拾級而上,可見牌坊面寬三間,單檐歇山頂,正脊兩端飾有鴟尾螭獸;檐下斗拱為四攢七鋪作,六抄單拱,兩柱頭有轉角斗拱,均系精雕細鏤的上乘佳作。對于研究明代木構建筑很有參考價值。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手跡,筆力遒勁,瀟灑流暢,向來為游人所稱道。原先,伏羲廟門前東西兩側,還有橫跨大街的兩座牌坊,面向相,上楣分別題有"開物成務"、"繼天立",與大門匾額之"開天明道"一樣,都是對伏羲功德的極端頌詞。廟門南面,與大門牌坊隔街相望,有一座建于清代乾隆年間的戲樓,三間寬,兩層樓高,飛檐挑角,造型精巧,深受群眾喜愛。
【伏羲廟導游詞】相關文章:
伏羲廟導游詞10-07
天水伏羲廟導游詞范文10-07
天水伏羲廟導游詞范文3篇10-06
北帝廟導游詞10-06
中衛(wèi)高廟導游詞10-07
杭州岳王廟導游詞10-06
秦皇島孟姜女廟景點導游詞11-17
堯廟導游詞優(yōu)秀范文03-30
禹王廟導游詞3篇10-06